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周血白细胞

外周血白细胞

外周血白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06234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社区医师、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九届粤桂琼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南省医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2012北京检验医学年会暨中青年检验医学论坛等;外周血白细胞的相关文献由101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民、刘涛、程赢等。

外周血白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0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6234 占比:99.73%

总计:106520篇

外周血白细胞—发文趋势图

外周血白细胞

-研究学者

  • 刘志民
  • 刘涛
  • 程赢
  • 陈伟
  • 余晓丽
  • 刘晓明
  • 彭白露
  • 李学家
  • 李超
  • 杜继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洪雪竹; 张志强
    • 摘要: 目的 分析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行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经皮腹膜后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膀胱压改善情况、微循环改善情况、器官衰竭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器官衰竭率、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及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降至正常参考范围内所需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膀胱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PGI2(173.29±10.0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GI2(145.22±8.81)pg/mL(P<0.05);观察组患者的TXA2(145.54±12.33)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TXA2(220.32±16.54)pg/mL(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行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器官衰竭发生率,有效改善微循环指标以及生理健康,显著降低膀胱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展
    • 摘要: 目的 探讨幼儿急疹合并热性惊厥临床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456例幼儿急疹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合并热性惊厥分为合并热性惊厥组(n=84)和未合并热性惊厥组(n=372),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惊厥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儿均存在发热症状,高热65例(77.38%),典型特征为热退疹出;外周血白细胞9.5×109/L 13例(15.47%);合并热性惊厥84例,有家族史患儿73例(86.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性别、发热持续时间、出疹持续时间、单核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体温、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高体温和家族史是热性惊厥患儿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所有幼儿急疹患儿均存在发热症状,且多为高热,最典型特征为热退疹出;对于幼儿急疹者体温高、存在家族史是其发生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付瑞; 吴江尧; 夏菜荣; 孙丽; 郑雯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在不同标本类型中EBV DNA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120列疑似EB病毒感染患儿的全血样本,其中,呼吸道感染5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1例、淋巴结炎22例、过敏性紫癜1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同一外周血样本中白细胞及血浆的EBV DNA的表达.结果 120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和血浆E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7.5%和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炎、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浆E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43%、29%、14%、7%和25%、12%、6%、2%.结论 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外周血白细胞EBV DNA的检出率高于血浆EBV DNA的检出率.
    • 杨杰; 党永霞; 王毅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肺癌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肺癌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又可分为重度感染组58例和轻度感染组62例;另外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受试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受试者的外周血白细胞(WBC)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比较外周血白细胞(WBC)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验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阳性率,从而确定外周血白细胞(WBC)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肺癌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效果.结果:通过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发现,重度感染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外周血白细胞(WBC)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验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阳性率可知,WBC联合CRP检验均高于WBC单独检验、CRP单独检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外周血白细胞(WBC)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检测,发现外周血白细胞(WBC)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于肺癌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均具有良好诊断效果,且外周血白细胞(WBC)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验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肺部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治.
    • 刘新华; 林小勇; 冯永胜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另取9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取血清进行分装并保存,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WBC、CRP、PCT水平,并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WBC、CRP以及PCT水平.结果 研究组WBC、CRP以及PCT水平分别为(24.52±6.76)×109/L、(25.13±6.78)mg/L、(4.06±1.77)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0.28±4.22)×109/L、(5.46±2.44)mg/L、(0.23±0.1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WBC、CRP以及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WBC、CRP、PCT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的敏感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对于诊断患儿病情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可作为抗感染治疗效果的判断依据.
    • 黄光成; 钟晓武; 姚丽华; 徐磊; 马强; 邹江; 孙茹; 郭晓兰
    • 摘要: 目的 研究肿瘤相关基因P53、PTEN、c-Myc在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资料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4例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中P53、PTEN、c-Myc mRNA相对表达水平,其中乳腺癌组105例,良性乳腺疾病组107例,对照组92例.采用2-ΔΔCT相对定量法对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相对定量,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组间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乳腺癌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中PTEN和P5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PTEN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能预警更为早期的乳腺癌发生,对肿瘤的早期和无创诊断极具潜在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林俊明; 邓文斌; 乔娜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rtion,ACI)患者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白细胞(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与疗效、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经绿色通道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ACI患者111例,记录病例行再灌注治疗前后的WBC计数,并探讨WBC计数与再灌注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灌注前后的NIHSS评分差以及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的关系.结果:AC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后WBC计数与再灌注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286,r=0.290,P均<0.01),与到诊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15,P<0.05),与灌注前后NIHSS评分差呈负相关(r=-0.231,P<0.05),经介入治疗后的WBC水平比静脉溶栓治疗后的WBC水平高(P<0.01).结论:ACI患者再灌注治疗后1天WBC水平可作为评估病情、疗效以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 林泽太; 吴东亮; 潘全冠
    • 摘要: 目的:浅析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与降钙素原感染指标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本次60例研究对象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患儿中选出,包括30例单纯手足口病患儿(对照组)、30例合并细菌感染患儿(观察组),均进行静脉血采集进行降钙素原以及感染指标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有着较高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水平,还有着较高的阳性率,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呕吐、嗜睡、惊跳、重症感染发生率高,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受到细菌感染后病症会增多,同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会明显升高,所以可以将其作为判断患儿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可靠指标,而且PCT有着检测速度快、操作方面、阳性率高等特点,能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提供依据,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刘海琴; 赵婧
    • 摘要: 目的探讨祛风清热饮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mRN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月期间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采用祛风清热饮治疗,两组均完成1个月治疗,疗程后完成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候积分、外周血白细胞中的PI3K-Akt、NF-κB的mRNA含量、炎症因子水平、药物安全性及治疗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最大直径、风团发作次数、风团持续时间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IL-4、IL-17水平降低,IL-23、IL-33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清热饮用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中能改善患者症状及炎症因子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能降低治疗后复发率;但是,药物未改变外周血白细胞PI3K-Akt、NF-κB的mRNA含量,但可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