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SiC陶瓷

SiC陶瓷

SiC陶瓷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1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44057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导报、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焊接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暨景德镇高技术陶瓷高层论坛、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等;SiC陶瓷的相关文献由103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照峰、成来飞、李树杰等。

SiC陶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4057 占比:99.90%

总计:144199篇

SiC陶瓷—发文趋势图

SiC陶瓷

-研究学者

  • 陈照峰
  • 成来飞
  • 李树杰
  • 卢秉恒
  • 曹继伟
  • 李涤尘
  • 马志鹏
  • 鲁中良
  • 黄政仁
  • 林华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婧书; 李媛; 许艺芬; 胡继东; 冯志海
    • 摘要: 含异质元素Al的SiC(N)陶瓷前驱体的合成是制备高性能耐高温SiC纤维的关键步骤。本文综述了含异质元素Al的SiC(N)陶瓷前驱体的合成方法与表征结果及Al元素在陶瓷产物中的作用;并简要介绍了含Al的SiC(N)陶瓷前驱体应用,并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周云光; 李红阳; 田川川; 毕长波
    • 摘要: 为了研究SiC陶瓷在磨削过程中的去除机理和表面质量,设计了SiC陶瓷的平面磨削试验。采用电镀金刚石砂轮完成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考察了不同磨削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材料的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磨削深度a_(p)和进给速度v_(w)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呈现增大的趋势,材料表面平整度下降,表面质量降低;砂轮转速n_(s)增加时,表面粗糙度减小,缺陷区域减少,表面质量提高;其中磨削深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大,砂轮转速次之,进给速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小;磨削加工过程中SiC材料去除主要为脆性断裂,同时还伴随着塑性变形。
    • 刘伟; 毛国安; 严灿; 李博鑫
    • 摘要: 基于模压成形和真空固相烧结工艺,选用Cu-10Sn结合剂、经氧化预处理的TiH钎焊造孔剂、MBD8金刚石磨粒,制备出磨粒把持力大、孔隙分布均匀的多孔钎焊金刚石砂轮(PBDGW)。开展PBDGW与多层钎焊金刚石砂轮(MBDGW)的SiC陶瓷磨削对比试验,从磨削力、工件表面粗糙度和表面/亚表面形貌等方面分析砂轮的磨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MBDGW相比,PBDGW磨削SiC陶瓷的切向力下降了8.4%~23.6%、法向力下降了10.2%~38.6%,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平均降幅为10.4%;工件表面完整性较好,表面/亚表面的脆性断裂、微观裂纹等缺陷较少。
    • 徐照芸; 罗团生; 马登杰; 海万秀; 何思霖
    • 摘要: 以微米级SiC粉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具有连贯层状孔结构的SiC陶瓷。以多孔SiC陶瓷为基体,石蜡为相变芯材,通过真空浸渍法制备多孔SiC陶瓷/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研究了石蜡在层状多孔SiC陶瓷内的浸渗行为及复合材料的储热性能。结果表明,层片状多孔SiC陶瓷的显微形貌对石蜡的浸渗过程及储热性能有明显影响。当石蜡负载量为21.7%(质量分数)时,复合相变材料熔融温度为59.6°C,凝固温度为53.9°C,相变潜热为28.4 J/g,室温下的热导率为2.4 W·(m·K)^(-1)。复合相变材料吸热峰和放热峰强度随着石蜡负载量减少而降低,当温度为200°C时,多孔SiC陶瓷/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失重为5%(质量分数),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复合相变材料在100°C热处理30 min后陶瓷基体未发生形变,经100次热循环后具有稳定的相变潜热和良好的定型能力。
    • 李永鹏; 徐豫新; 张健; 花培鑫; 赵晓旭
    • 摘要: 针对SiC陶瓷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板层合而成的复合结构,为掌握组元厚度对其抗弹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12.7 mm穿甲燃烧弹对复合结构的侵彻试验,获得不同撞击速度下的侵彻效果。建立弹体对复合结构侵彻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计算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被验证的计算模型对12.7 mm穿甲燃烧弹侵彻不同厚度组元的复合结构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复合结构在弹体侵彻下的破坏机制及抗弹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可靠计算12.7 mm穿甲燃烧弹对复合结构的侵彻效应;复合结构抗弹性能随组元厚度增加呈线性增加,SiC陶瓷对抗弹性能的影响较UHMWPE纤维板大;随SiC陶瓷与UHMWPE纤维板厚度比的增加,复合结构抗弹体侵彻性能先增强后减小,当厚度比在0.2~0.4之间时,复合结构抗弹体侵彻性能最佳。
    • 李娟; 李立新; 秦庆东; 凃泉; 何鹏
    • 摘要: 为丰富SiC陶瓷钎焊所用钎料的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泡沫Ti/AlSiMg新型复合钎料,通过Ti元素的溶入提高钎料与SiC陶瓷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利用泡沫Ti与Al基钎料之间的界面反应获得原位增强的钎缝,从而提升接头力学性能.采用钎焊温度700°C、保温时间60 min和焊接压力10 MPa进行SiC陶瓷真空钎焊,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万能试验机对接头组织、成分和性能进行分析,探索泡沫Ti/AlSiMg复合钎料在SiC陶瓷钎焊中的可用性.结果表明,填充泡沫Ti/AlSiMg复合钎料所得接头结构为SiC/Al/Ti(Al,Si)_(3)/Ti(Al,Si)_(3)原位增强Ti基钎缝/Ti(Al,Si)_(3)/Al/SiC,断裂发生在铝合金界面层和SiC陶瓷之间,Ti元素的溶入提高了铝合金界面层与SiC陶瓷之间的界面结合力,接头抗剪强度达111 MPa.
    • 董香龙; 郑雷; 宋春阳; 吕冬明; 徐苏柏; 韦文东; 秦鹏
    • 摘要: 为解决SiC陶瓷加工时容易出现崩边、裂纹等问题,结合仿真与实验对其进行旋转超声振动套磨制孔技术研究。根据SiC陶瓷宏观力学本构模型,建立SiC陶瓷制孔仿真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加工过程仿真分析,相比常规制孔,超声振动制孔的仿真轴向力最大可减小26.1%。常规加工和超声振动加工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旋转超声振动加工可减小轴向力达32.9%,可大幅减少陶瓷材料脆性断裂,显著改善孔壁表面质量。有限元仿真与实验研究所得的轴向力在超声振动下最大相差7.5%,常规条件下两者最大相差14%,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振动加工可显著减小轴向力和刀具磨损、提高刀具耐用度、改善制孔质量、降低加工成本。
    • 徐晓卫; 李宁; 刘自豪; 石浩江; 张幖; 李锐; 张玉鲜; 刘楠
    • 摘要: 为预防和应对核电站事故,ATF(Accident Tolerant Fuel)材料的概念应运而生,包覆核燃料芯体的包壳管的材料选用及制造于此具有重要意义。SiC陶瓷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及抗辐照性能,成为下一代核燃料包壳管的候选材料。受限于SiC陶瓷的固有特性,SiC基包壳管难以一体成形,为确保端盖处气密性,SiC的连接技术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就SiC陶瓷基本性质、核领域应用前景和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着重整理了SiC陶瓷的扩散焊连接和钎焊连接等常用连接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Ti、Mo和Ni/Ti等扩散焊连接材料及Ag-Cu基、Pd基、Co基、Ni基、Ti基和Al基等钎料的优劣,论述了不同连接材料在高温、辐照、腐蚀等环境下的性能差异。就SiC陶瓷的连接技术在核包壳管的应用方面进行了评价及展望。
    • 马志鹏; 夏杨嘉雯; 李昊宣; 张茗瑄; 许志武; 于心泷
    • 摘要: 低温焊接SiC陶瓷是金属/陶瓷连接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匮乏,同时,通过实验手段难以描述金属/陶瓷界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低温Zn基钎料与SiC陶瓷的界面结合方式,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Zn(0001)和SiC(0001)的表面能,6种不同堆垛方式的Zn(0001)/SiC(0001)界面模型的分离功,并分析了其中最稳定两种模型的电荷密度图、电荷密度差分图和Mulliken布局.结果表明:Zn/SiC界面只形成了Zn-Si离子键,Si终端孔穴型界面的Zn-Si键结合强度高于C终端孔穴型.
    • 汤佳妮; 徐便; 郑宇轩; 周风华
    • 摘要: 发展了一种液压冲击脆性膨胀环实验技术,通过可升降的凸台对脆性膨胀环进行精确的对心定位安置,避免偏心膨胀带来的弯曲断裂,通过膨胀环试件上的半导体应变片测量其在拉伸碎裂过程中的应变时程曲线;对典型脆性材料碳化硅(SiC)陶瓷进行了膨胀拉伸碎裂实验研究,获得了其动态拉伸断裂强度和碎片平均尺寸及分布.实验结果表明:(1)液压冲击膨胀环实验能较好地实现脆性膨胀环的拉伸碎裂,在应变率101 s-1量级下,SiC陶瓷拉伸断裂应变为3.7X10-4?7.4x10-4,平均拉伸断裂应力为206 MPa;(2)SiC陶瓷无量纲化平均碎片尺寸落于多种脆性碎裂预测模型的合理区间内,随着加载应变率的提高,SiC陶瓷的平均碎片尺寸减小;(3)SiC陶瓷拉伸碎裂的碎片分布基本符合Rayleigh分布,但是在细小尺寸上和大尺寸碎片分布上存在一定偏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