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因突变检测

基因突变检测

基因突变检测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71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183591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五届西部宠物医师大会、2011年全国西安病理技术学术会议暨全军第七届病理技术学术会议、第三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等;基因突变检测的相关文献由1301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嘉森、吴诗扬、刘志明等。

基因突变检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83591 占比:99.99%

总计:1183661篇

基因突变检测—发文趋势图

基因突变检测

-研究学者

  • 许嘉森
  • 吴诗扬
  • 刘志明
  • 王明
  • 何嘉英
  • 唐景峰
  • 周策凡
  • 张毅
  • 陈兴珍
  • 余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过房; Deng Guofang
    • 摘要: 2021年广东卷的第20题依据摩尔根学生Muller创立的Muller-5体系法检测基因突变为背景,主要考查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基于Muller-5人工培养品系,围绕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等遗传知识内容,结合Muller-5果蝇杂交实验进行基因突变位置、显隐性致死等知识点的考查。本文以此为例谈Muller-5体系法在筛选和鉴定果蝇突变体中的应用。
    • 阮永钦
    • 摘要: 目的 分析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5月期间阳江市妇幼保健院产前门诊、儿科门诊、新生儿科就诊的贫血、黄疸查因或体检人员30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中国大陆南方人群最为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14个突变位点(95M、392M、487M、493M、592M、871M、1004M、1024M、1311M、1360M、1376M、1381M、1387M、1388M).结果 G6PD基因突变类型包括:1388G→A、1376G→T、1024C→T、1004C→T、871G→A和95A→G,累计基因频率为86.0%以上.结论 基因检测可及早得到明确诊断,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诱因,避免G6PD缺乏症引起的病症及后遗症,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有利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 王闫飞; 梁震; 刘勇; 寇芙蓉; 姜丹凤; 郑艳群; 刘巍; 朱步东
    • 摘要: 背景 与目的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ural effusion,MPE)是液体活检基因检测的常用标本来源,本研究评估一种从大体积MPE中分离肿瘤细胞方法的分离效果及其在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20例伴MPE的晚期肺癌患者一次胸腔积液引流的全部MPE(>500 mL),联合运用细胞分离介质Percoll和Ficoll分离肿瘤细胞,统计分离情况.对其中既往行组织基因检测的肺腺癌患者,分别使用胸腔积液上清游离DNA(tumor derived DNA from pleural effusion supernatant,etDNA),总细胞DNA及分离肿瘤细胞DNA(DNA from tumor cells in pleural effusion,ETC-DNA)3种成分进行二代基因测序,比较检测情况.结果 从MPE中分离得到细胞中位数量8.50×104个(上下四分位间距9.25×103-3.75×105),肿瘤细胞纯度85.50%±5.80%.对10例既往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检测的患者,etDNA、总细胞DNA及ETC-DNA 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70.00%、50.00%、70.00%.ETC-DNA基因检测阳性率与组织(P>0.999,kappa=1.000)和etDNA(P>0.999,kappa=1.000)一致性均良好.etDNA、总细胞DNA、ETC-DNA EGFR基因突变中位丰度分别为16.05%(4.78%-43.06%)、1.09%(0.00%-2.39%)和33.02%(18.50%-76.70%).ETC-DNA检测丰度倾向高于etDN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提取方法可以有效地从大体积MPE中分离出大量高纯度肿瘤细胞,利用提取出的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可能可以提高基因检测效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 李若婉; 周长慧; 黄鹏程; 常艳
    • 摘要: 目的:建立基于人成淋巴TK6细胞的体外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研究甲基磺酸乙酯(EMS)与苯并芘(B[a]P)诱导TK6细胞PIG-A基因突变的能力,并探讨该方法用于药物开发初期遗传毒性筛选和评价的前景.方法:通过免疫磁珠分离清除TK6细胞株中预先存在的GPI(-)细胞(即PIG-A基因突变细胞),然后连续40 d测定正常传代培养TK6细胞PIG-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设不添加体外代谢活化系统长时处理组(24 h-S9)和添加体外代谢活化系统短时处理组(4 h+S9),并分别采用3个不同浓度50、75、100μmol/L的EMS和4、8、16μmol/L的B[a]P处理TK6细胞10 d,在第11天收获细胞.使用CD19、CD55、CD59抗体和核酸染料7-AAD对细胞进行标记,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19阳性细胞中,CD55和CD59表达阴性的细胞频率.结果:经过免疫磁珠分离,TK6细胞中预先存在的PIG-A基因突变细胞频率降低至2.5×10-5.连续测定40 d TK6细胞的PIG-A基因自发突变率,计算得到其自发突变率为5.04×10-7个/d.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EMS和B[a]P诱导产生的PIG-A基因突变细胞比例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超过阴性对照组的2倍以上.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TK6细胞的体外PIG-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该方法成本较低,简便、快速,具有应用于药物早期遗传毒性筛选和遗传毒性评价的潜力.
    • 于军; 王峰; 李开良; 杨蕾; 曹振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K-ras基因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组织中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1例 IPMN组织内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31例样本共检测10例(32.26%)发生K-ras基因突变,其中胰胆管型突变率5例、胃型2例、肠型2例、嗜酸细胞型1例,各临床分型差异显著(P<0.05).浸润型突变率(85.7%)明显高于非浸润型(16.7%,P<0.01);不同分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PMN存在K-ras基因突变,突变与IPMN分型、分化及浸润有关.
    • 徐维; 周明; 王飞翔
    • 摘要: 报告我科手术治疗的一例双侧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诊治过程,并回顾相关文献,该病例诊治规范、有效.
    • 林芬; 杨立业; 林敏; 郑相斌; 卢敏; 邱美兰; 李烈君; 谢龙旭
    • 摘要: 目的 探讨华南地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罕见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对来自华南地区13个不同地理区域的327例因血液学表型与常见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不符、疑似为罕见地贫的样本,应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和DNA测序进行鉴定.结果 共检出地贫罕见基因突变108例,其中包含10种罕见的α珠蛋白基因突变,分别为泰国型缺失(--THAI)、香港型缺失(HKαα)、αααanti3.7、αααanti4.2、-α2.8、-α27.6、CD74 GAC>CAC(Hb Q-Thailand)、CD30(-GAG)、CD31 AGG>AAG和CD118(+TCA),12种罕见β珠蛋白基因突变,分别为CD37 TGG>TAG、CD39 CAG>TAG/CD39 CAG>T AG、βII-2(-T)、-90(C>T)、-31(A>C)、-88(C>T)、CD7(-A)、CD138(+T)、CD89-93(--AGTGAGCTGCACTG)、CD54-58(-TATGGGCAACCCT)、中国型Gγ+(Aγδβ)0和越南型HPFH(Vietnamese HPFH,HPFH-6)缺失.其中β珠蛋白基因-88(C>T)(HBB:c.-138C>T)和CD39 CAG>TAG(HBB:c.118C>T)突变在中国人群中尚未见报道,CD7(-A)(HBB:c.23delA)和CD138(+T)(HBB:c.416_417insT)为新发现的基因突变类型.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充实了华南地区地贫基因突变的类型,可为地贫的诊断提供必要的分子信息.%Objective To detect rare types of thalassemia mutations among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from 327 patients from various regions of southern China were collected . The patients were suspected as rare-type thalassemia for their inconsistency between hematological phenotypes and results of routine mutation screening .The samples were further analyzed with GAP-PCR and DNA sequencing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eight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rare types of thalassemia .Among whom 10 rare α-globin gene mutations including --THAI , HKαα,αααanti3 .7 ,αααanti4 .2 ,-α2 .8 ,-α27 .6 ,CD74 GAC>CAC (Hb Q-Thailand) ,CD30 (-GAG) ,CD31 AGG> AAG and CD118 (+ TCA) ,and 12 rare β-globin gene mutations including CD37 TGG> TAG ,CD39 CAG> TAG/CD39 CAG> TAG ,βII-2 (-T) ,-90(C> T) ,-31(A> C) ,-88(C> T) ,CD7(-A) ,CD138(+ T) , CD89-93 (--AGTGAGCTGCACTG ) , CD54-58 (-TATGGGCAACCCT ) , Chinese Gγ + (Aγδβ) 0 and Vietnamese HPFH (HPFH-6) were identified .-88(C>T) (HBB :c .-138C> T)and CD39 CAG> TAG (HBB:c .118C> T) were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ese population .CD7(-A) (HBB :c .23delA) and CD138(+ T ) (HBB :c .416_417insT ) were new types of β-globin gene mutations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have enriched the mutation spectrum of thalassemia in southern China ,which has provided necessary information for its diagnosis .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