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河流

城市河流

城市河流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790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0篇、会议论文97篇、专利文献57422篇;相关期刊335种,包括现代园艺、城市建筑、东北水利水电等; 相关会议83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中国水环境论坛暨第三届全国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与水生态修复高级研讨会、华东七省(市)水利学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会议等;城市河流的相关文献由1645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旭升、陈兴茹、鲁一晖等。

城市河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0 占比:1.07%

会议论文>

论文:97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57422 占比:98.77%

总计:58139篇

城市河流—发文趋势图

城市河流

-研究学者

  • 何旭升
  • 陈兴茹
  • 鲁一晖
  • 李文奇
  • 罗麟
  • 吕继强
  • 张敏
  • 彭剑峰
  • 杨凯
  • 渠晓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港; 陈诚; 姚斯洋; 何梦男; 阚加力; 栾澔; 陈求稳
    • 摘要: 城市河流作为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相互作用强烈的区域,承受着人类资源开发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压力,但近些年来随着对河流健康的重视,针对城市河流实施了大量的生态治理措施。综合考虑人类正负面影响对河流健康状态的影响,进行河流健康状态的评价,对于城市河流的修复效果检验和管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鼓楼区典型城市河流西北护城河为研究区,根据河流周边土地利用类型、物理形态差异及城市管网分布将其划分为6个河段,考虑人类修复措施对河流健康水平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的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可拓模型确定了河段健康等级,并根据各等级综合关联度之间的距离判断河流健康水平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压力、状态以及响应准则层的权重分别为0.458、0.311、0.231,压力指标为影响城市河流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西北护城河6个河段的健康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河段A—F的健康等级分别为中等、健康、亚健康、中等、亚病态和病态,流经公园绿地的河段健康水平明显高于流经居民住宅区的河段,河段B、C、D的健康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而河段A、E、F的健康状态则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需要进行重点关注。
    • 李燕; 何俐蓉; 王鹏
    • 摘要: 城市河流环境质量提升与生态景观恢复是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河流沉积物作为营养物质与各类污染物重要的源和汇,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种类、时空分布、环境效应以及对河流生态系统乃至人体健康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深入研究污染物在河流沉积物中的赋存运移机理及其相互响应关系,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 周悦; 张一新; 翟俊
    • 摘要: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项目多强调生态价值,忽视了将生态与美学的价值相结合的重要性。文章将通过对河流生态与美学价值的研究,探讨美学对生态修复的影响:首先引用栖息地理论来分析景观美学价值,讨论景观美学与河流生态修复的多重关系;其次从三个不同的尺度阐述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美学价值;最后结合案例,提出将生态修复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城市河流恢复的设计手段。将这些手段应用到修复工程中,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河流的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河流生态修复的绩效,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
    • 胡丽香; 任鹏
    •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关于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河流水文化的的建设问题,提出将河流作为一个城市文化品牌,以“河流品牌”为目标,从河流特色肌理的保留延续、历史遗存的保护再利用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弘扬三个层级,构建城市河流文化品牌。重点阐述了立体全方位的传承弘扬河流文化的方法,包括河流的文化故事提炼、文化空间塑造和文化氛围烘托,最终实现河流从生态廊道到城市文化品牌的华丽蝶变。
    • 李凤; 董晓明; 董志新; 陈露; 唐家良
    • 摘要: 准确认识河流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是进行河流水质净化与修复的重要前提。已有研究大多涉及单一河流类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但对长江上游四川盆地河流微生物群落特征的调查仍较为缺乏,对城市河流与农村河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特征及其环境驱动机制的认识不足。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四川盆地成都(代表城市)、盐亭(代表农村)地区两条典型河流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城市与农村地区不同污染源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和农村两类河流水体及沉积物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门。其中,城市河流水体中的变形菌显著高于农村河流水体,表明生活污水源为主的城市污水有利于该门菌群的生长繁殖。(2)变形菌中的γ-变形菌是主要的优势类群,LEfSe分析及随机森林发现γ-变形菌是城市和农村河流水体关键差异物种,表明城市污染源可导致更高的病原菌污染风险。整体而言,城市河流比农村河流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度,且存在较高的种群差异。(3)网络分析发现以农村面源污染为主的农村河流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表明其受环境胁迫相对较少。(4)RDA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硝态氮对变形菌门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其对反硝化菌可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两种类型区河流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特征和环境影响因子,可为构建研究区域内典型河流系统的生态恢复理论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 王广召; 李彬辉; 李珊珊; 陈小刚; 刘贤辉; 黄朗妃
    • 摘要: 河流生态修复是一种快速恢复河流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目前河流生态修复多以水质改善为主,技术尚不完善,缺乏立体化、多指标的技术体系与可推广、可复制的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一种集“外源污染防控—内源污染抑制—水生态调控—强化水体净化”为一体的河流水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通过对马田排洪渠生态修复前后河流生态环境状况的对比分析,分析该技术应用效果,可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张群; 刘家霖; 朱义; 张春松; 宋晴; 崔心红
    • 摘要: 沉水植物的盖度和生物量是衡量浅水系统恢复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城市河道沉水植物的生境由于人为干扰及修复过程,具有较高的异质性,使得城市河道沉水植物盖度和生物量测定更加困难,目前尚无准确、快速的计算方法.本研究以上海市内中小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4条河道330余个代表样方的沉水植物生物,研究了基于采样次数的沉水植物单位面积生物量计算方法、采样布点方法和河道总盖度测算方法.结果显示:(1)至少需30~35次面积为0.04 m^(2)的采样可准确估算上海中小河道内沉水植物单位面积的生物量;(2)样点设置可选用随机或等距设置;(3)利用Rededge-M多光谱相机对河道拍摄5波段影像,并进行5~8次重复处理,可较为准确获得整条河道沉水植物盖度.本研究可为城市中小河道沉水植被恢复、河道的分类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及依据.
    • 赵璐; 刘岳峰; 刘德
    • 摘要: 近些年,伴随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但在此过程中,也使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给社会、自然、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城市河流被污染的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首先对城市河流水环境概念和主要功能进行概述,其次对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估方法进行探讨,最后对综合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旨在充分发挥合理的水环境综合评价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进一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 张鹤泉
    • 摘要: 河流是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点,城市河流整治是一项大工程,包含诸多项目,各项目施工过程中难免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原有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以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城市河流整治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是水生态环境恢复的必然之举。基于生态协调原则下,要以创新精神不断改进河流整治方法,进而充分协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方效益。城市河流整治项目不仅是末端污染源的单一表象整治,还应建立起综合整治新模式,从排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重点环节入手,实现各项目建设的全程控制。
    • 靳亚男; 曾庆仪
    • 摘要: 以南宁市邕江综合整治工程为例,通过生态护岸、坡面绿化、道路铺设、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探讨河道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衔接,实现改善与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的有机统一。该设计对类似城市的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