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统计

地统计

地统计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21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农业基础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837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自然资源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2004年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2016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等;地统计的相关文献由73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海生、刘凤枝、师荣光等。

地统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4 占比:2.3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6837 占比:97.63%

总计:17246篇

地统计—发文趋势图

地统计

-研究学者

  • 陈海生
  • 刘凤枝
  • 师荣光
  • 赵玉杰
  • 陈志强
  • 刘佳
  • 孙文彬
  • 张卓栋
  • 曾宏达
  • 王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鑫; 邝荣禧; 何跃; 胡文友; 黄标; 田康; 李元; 祖艳群; 湛方栋
    • 摘要: 为了研究矿区周边农田土壤As等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情况,在云南会泽铅锌矿区采集了42个农田土壤样品,测定了9种元素含量,利用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土壤中As的来源和贡献率,并结合地统计学方法揭示了As的不同来源及其贡献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As的平均含量为73.3 mg/kg,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1.8倍;②根据APCS-MLR模型计算得到的As污染源的贡献率分别为源1(58.6%),源2(14.7%)和其他源(26.7%);③结合PCA和源贡献率的空间分布状况,推断源1可能为矿山开采所造成的人为源,源2可能是燃煤及化肥施用所造成的人为源,其他源可能为地质背景等自然源。可见,基于APCS-MLR受体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解析矿区农田土壤As等重金属的来源及贡献。
    • 张旺; 高珍冉; 邰粤鹰; 陈小然; 黄啸云; 何腾兵
    • 摘要: 水田重金属污染对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喀斯特矿区周边土壤受到地质和工矿活动的双重污染,而备受关注。为探讨贵阳市开阳县喀斯特矿区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应用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APCS-MLR)与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对水田土壤中重金属Cd、Hg、As、Pb、Cr、Cu、Zn、Ni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Hg的变异系数最强(384.56%),其均值(1.51mg/kg)是贵州省土壤背景(0.11 mg/kg)的13.73倍,表现出很高的外源Hg富集;8项重金属均有点位超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Cd超的比例最高(47.54%),污染风险最为突出。Cd、Cr、Cu、Zn和Ni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中部,且位置相对一致;Hg的高值区分布于西南部;As的高值区分布于西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具有明显的连续性;Pb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各重金属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特征,高值区以点状形式分布,并未出现明显的大范围聚集区域。通过分析最终解析出3个主要污染源,Cd、Cr、Cu和Ni主要受自然源影响,其中Cd的污染来源较为复杂,受人为源的影响也较大;Pb和Zn主要是受工矿业与农业混合源的影响;Hg和As主要受到大气沉降与农业混合源的影响,特别是Hg受到极强的人为活动影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污染防治。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高背景矿区水田重金来源解析、水田土壤重金属综合防控和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 孙厚云; 卫晓锋; 贾凤超; 李多杰; 陈自然; 李健; 李霞
    • 摘要: 土壤生源要素生态化学计量和空间分异特征对指导土地利用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生态屏障区组成部分的承德市为研究区,采集1597件土壤样品,运用地统计学、全局Moran′s I指数、克里金插值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承德全域主要土壤生源要素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承德市表层土壤生源要素全钾(STK)、有机碳(SOC)、全氮(STN)、全磷(STP)和全硫(STS)平均含量分别为21.962 g/kg、18.826 g/kg、1.168 g/kg、0.587 g/kg和0.193 g/kg。垂向分布上STN、SOC和STS含量总体随深度增加而降低,STK和STP垂向分异受成土母质控制,高地质背景区STK和STP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升高。SOC和STN含量显著相关,空间耦合程度高,C:S与SOC含量显著正相关,C:N和C:S空间分布稳定,土壤生源要素的化学计量比主要受SOC含量控制。SOC空间自相关极显著,空间分异受结构性因素控制;STK空间自相关程度较高,分布稳定;STP空间自相关较显著,分布异质性较大;STS空间自相关相对最弱,受人为活动影响较明显。SOC和STN空间分异主要受土地利用和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影响,植被覆盖度较高的林地SOC和STN含量相对最高。STK、STP和STS空间分异受成土母质类型、岩石风化和工矿活动、农业生产等因素共同影响,火成岩成土母质区STK含量较高,角闪-闪长岩和片麻岩区STP含量较高,角闪-闪长岩、片麻岩和碳酸盐岩区STS含量较高。工矿活动和农业活动是土壤磷和硫矿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土壤生源要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对水土保护、水源涵养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种植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 张维理; 傅伯杰; 徐爱国; 杨鹏; 陈涛; 张认连; 史舟; 吴文斌; 李建兵; 冀宏杰; 刘峰; 雷秋良; 李兆君; 冯瑶; 李艳丽; 徐用兵; 裴玮
    • 摘要: 【目的】我国于1979—1987年进行了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二普”),2005—2017年进行了农田耕层土壤养分调查。两次调查均为地面采样量大的全国性调查。两次调查生成数据是我国目前最精细的土壤资源与质量时空数据。通过地统计检验方法,探讨我国在这两次调查中所获土壤质量数据的地统计检验特征,为这些数据用于表征土壤资源与质量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在其他行业和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验方法是在我国东、南、西、北、中不同地域选取7个代表性类型区,提取7片区在两次调查中获得的土壤剖面点和耕层采样点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检验指标的原因之一是有机质含量是最重要土壤质量性状之一,其二该要素可量化表达。剖面点数据源于二普对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采样,采样特征为优先选取典型土壤类型,全国完成了10万个0—100 cm剖面分层采样、化验。经数据整合和多要素匹配,有6万个剖面点获得坐标。耕层采样点数据源于2005—2017年农田耕层养分调查,采样为网格化均衡分布的大样本量,全国完成了1000万个有GPS定位坐标的耕层样本。每片区含土壤剖面点500—1300个,耕层采样点50000—250000个。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地统计分析和检验。对每片区剖面点和耕层采样点数据分别随机选取80%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集建模,20%作为验证样本集。将验证样本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线性回归,计算R;(决定系数)和RMSE(均方根误差),以此评价两组数据表达土壤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可靠性和误差。【结果】剖面数据的地统计检验显示,7片区二普剖面点数据表达的有机质含量分布状况可靠性均达极显著水平,但校验集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差,R;值较低,为0.223—0.380,RMSE较高。2005—2017年耕层采样点数据地统计检验显示,通过网格化均衡分布和大样本量的地面采样,耕层采样点所获有机质含量分布图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优于剖面点数据,R;提高,RMSE下降。两组数据地统计结果还显示:尽管相隔30年,两时段调查展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变化,但两组数据反映的各片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总体规律相似。【结论】当土壤调查为网格化均衡分布的大样本量采样时,就表征土壤要素空间分布特征而言,其可靠性和精度较好;二普生成大比例尺土壤专题图数据(土壤图,有机质含量图,pH图,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图)和2005—2017年农田耕层养分调查数据均源于网格化均衡分布的大样本量地面调查,可靠性和精度优于二普剖面点数据。但剖面点含数据类别多,具有点坐标,也有可靠的土壤专题图表达,对了解多类别土壤要素空间分布特征极具价值。二普与农田耕层点养分调查间隔约30年,两时段数据有利于了解土壤质量时空演变。本研究还显示,获取精细土壤质量数据需要进行大样本量地面调查和采样,对于表征土壤类型、土体构造等稳定性要素而言,若地面采样量较小,将难以获得可靠性和精度优于二普的数据。从实际需求和我国已有工作基础考虑,今后土壤调查重点可考虑以土壤功能调查或缺区补漏调查为主。
    • 周星星; 范江涛; 于杰; 徐姗楠; 蔡研聪; 陈作志
    • 摘要: 为了研究南海扁舵鲣(Auxis thazard)的时空分布情况,根据2016—2017年对南海开展的4个航次的灯光罩网渔业调查数据,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扁舵鲣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关生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南海扁舵鲣总体分布以低密度为主,高密度海域较少,近岸浅水海域季节性聚集特征明显,资源密度指数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扁舵鲣渔场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4个航次的空间结构性比例均大于75%,变异模型以球面模型为主,平均主变程为1.8610°;南海扁舵鲣明显具有从西南—东北洄游的特征,空间布局呈片状和斑块状。本研究结果可为扁舵鲣渔场分析与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蒋好忱; 雷宝佳; 田怀启; 韩同顺
    • 摘要: 地统计分析是研究区域化变量的重要手段,以陕北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采用数字地形分析结合地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地形空间分异规律研究.选取神木、绥德、延川、甘泉、宜君、长武、淳化7个样区,从变程、偏基台值、块金值3个指标,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高程、坡度、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在空间上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高程的块金值变化与地形粗糙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坡度的变程变化与粗糙度呈负相关关系,剖面曲率的块金值变化与粗糙度一致.黄土高原整体地形由南至北呈平缓—破碎—平缓的变化特点.
    • 曹见飞; 段欣荣; 吴泉源; 乔建民
    • 摘要: 以典型金矿区——山东焦家金矿带为研究对象,采集了58个表层土壤样本并测定As、Cr、Cu、Hg、Pb和Zn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受体模型获取污染源因子及其贡献率,通过地统计分析对污染源因子的空间描绘,最终定位潜在的污染源.结果表明:(1)焦家金矿区周边土壤样本As、Cr、Cu、Hg、Pb、Zn相对于当地背景值的超标率分别为89%、69%、72%、94%、77% 和61%;(2)PMF受体模型与PCA对重金属聚类分组结果一致,互相验证了解析结果的可靠性,为源解析提供精确的来源因子.(3)综合PCA、PMF受体模型和地统计分析结果,确定了重金属3个来源因子分别为代表土壤母质控制的自然源、以金矿冶炼、煤炭燃烧为主的大气沉降源和与金矿开采与尾矿堆放相关的人类活动源,其对重金属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7.4%、25.1%、7.5%.
    • 陈静
    • 摘要: 基于GIS的空间变异性分析是地统计分析的重要工具,可以为空间样本数据创建平滑完美的内插图像,据此建立空间变异性模型并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可得到研究对象特征数据的空间分布图.以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为例,基于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采用2015年的PM2.5月均浓度数据,通过半方差函数计算,分析了该地区PM2.5月均浓度的空间变异性.以常州市为例,结合人为源VOCS排放污染源与当地的风向、风速和降雨量数据,分析了各指标对空气污染指数空间分布的影响.
    • 周卓丽; 张卓栋; 罗建勇; 邹心雨; 肖人杰
    • 摘要: 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变异对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壤碳循环等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河北坝上地区典型草地坡面,通过实地采样、试验分析、地统计与空间插值制图,探究农牧交错带坡面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坡面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72%,空间差异较大,在坡形上表现为凹坡>偏凹坡>偏凸坡>凸坡,在坡位上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且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有增强趋势。表层变程为49.8 m,其他深度变程范围100.90~108.50 m,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自相关的距离明显小于其他深度。与较大尺度相比,该坡面尺度土壤有机碳主要受地形、土壤性质、植物根系等结构性因子影响,各层均表现出强空间自相关。地形控制着坡面的水热再分配,在其作用下土壤颗粒的流失、迁移、堆积以及根系生物量在不同深度的生长差异引起有机碳的空间变异,人类活动主要影响表层土壤。
    • 齐斐; 张春强; 刘霞; 于海鹏; 赵传普; 吴傲; 贾敏
    • 摘要: [目的]分析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区域土壤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沂蒙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及其周边71个雨量站1980—2018年逐日雨量资料,综合运用冷暖季日雨量公式、M-K检验、地统计插值等方法,对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降雨量和侵蚀性降雨量成中度月集中性(FI>53,CI>0.17),降雨侵蚀力具有高度月度集中性(FI=399.88,CI=0.24),年内变化曲线呈单峰形,峰顶位于7—8月;(2)研究区多年平均降雨量743.52 mm,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3 656.87 MJ·mm/(hm^(2)·h·a),空间上呈现北低南高,西低东高的分布趋势;(3)降雨侵蚀力年际波动属中等变异,总体呈不显著增长趋势。空间上在西北部上升趋势显著(z>1.96),在南部少量区域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z<0)。[结论]降雨侵蚀力增加会导致区域水土流失风险提升,因此,应针对区域降雨侵蚀力增加区域,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