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层结构

地层结构

地层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7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会议论文64篇、专利文献1766214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科技致富向导、西部探矿工程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地层结构的相关文献由96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和平、杨博、杨晓华等。

地层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6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66214 占比:99.98%

总计:1766536篇

地层结构—发文趋势图

地层结构

-研究学者

  • 张和平
  • 杨博
  • 杨晓华
  • 杨海平
  • 杨益
  • 杨飞
  • 胡天富
  • 蒋建平
  • 陈文超
  • 高静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菁; 秦明宽; 郭强; 蔡煜琦; 宁君; 贾立城; 刘鑫; 严张磊
    • 摘要: 上白垩统为松辽盆地南部含铀目标层位,前人大部分研究仅聚焦于铀矿带范围内的姚家组,对南部区域以及整个上白垩统研究程度较低,缺乏系统认识。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南部大量钻孔的岩心、测井资料,结合地质背景,对研究区晚白垩世主要含铀目的层特征(泉头组、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及地层充填样式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运用沉积地层学及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对研究区的地层结构以及主要含矿段地层结构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研究区晚白垩世时期地层受坳陷盆地结构及架玛吐隆起的影响,区域上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呈现凹隆相间的格局;地层展布整体呈现西缘超覆东缘抬升剥蚀的特点;根据各个矿区及其外围含矿层位和矿化特点的不同,总结出研究区具有下红上灰式“泥-砂-泥”型、基底接触式“砂-泥”型、两红夹一灰式“泥-砂-泥”型、砂泥岩接触面型4种含铀地层结构。该研究首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的地层结构和含矿段地层结构,完善了该地区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可为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指导。
    • 高广林
    • 摘要: 兰河(杨房桥—田家堡子段)工程治理根据选址区的自然条件、地质、雷电、暴雨、洪水、地震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工程地质进行愤,目的是为合理确定建筑物布置位置及主要建筑物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满足相应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满足河道整治的需要。
    • 王晓光
    • 摘要: 为了顺利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对本区域的土层渗透变形判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区内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存在,为进一步确保河道治理工程的正常运用和工程安全,计算了该区域的设计洪峰流量,根据所得洪峰流量开展治理工作。同时,注意到局部地段有塌岸现象,河岸坡度较陡,建议施工时对河岸边坡进行削坡处理。最后,强调工程管理的正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和完善工程的管理工作,提高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 金爱芳; 刘磊; 殷秀兰
    • 摘要: 岩溶塌陷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采取有效方法准确识别潜在致塌位置对科学合理防治岩溶塌陷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典型地区为实例,对比分析了丰水期和枯水期地质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静力触探3种勘探方法对岩溶塌陷的探测效果。结果表明:在该类地质条件下,地质雷达在工作频率≤100 MHz时,对4 m以内的扰动土有明显的响应,40 MHz工作频率的探测深度枯水期大于丰水期,100 MHz工作频率的扰动土响应特征枯水期比丰水期明显。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丰水期对地层结构的刻画更为精细准确,适用于浅中层岩土体结构探测。静力触探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无显著差异,适用于10 m以内土体探测,尤其适用于圈定塌陷区边界范围。研究结果可为水动力条件季节性变化大的地区其岩溶塌陷探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为潜在塌陷点的准确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 夏芸
    • 摘要: 某水泥粉磨系统改造项目由于场地紧靠正在运行的生产线,改造设计地基施工需要考虑对原生产线基础及上部建筑物的影响,并满足建设工期要求。文章介绍了该工程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该项目建筑桩基础设计与现场施工相结合进行方案对比研究,最后选用可行的实施方案。
    • 张旭敏; 郭兴平; 梁彦平; 冯仕超; 范小青
    • 摘要: 通过对利用三维WebGIS技术自动构建地层结构三维模型的方法展开研究,本文总结了一种基于地质钻孔数据自动生成地层结构三维模型的方法.并且以某地区采集的地质钻孔数据为例,在Cesium平台中使用该方法实现了地层结构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浏览、剖切等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的实现不仅为地层结构三维建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促进了三维WebGIS在地质行业的相关应用.
    • 郝义; 种衍飞; 冯英明; 张昊; 臧浩; 杨帆; 李广雪
    • 摘要: 根据在日照近岸海域施工的地质钻孔和浅地层剖面测量资料,对比南黄海已有钻孔成果,系统地开展日照近岸海域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结构特征识别和沉积环境演化重建。结果表明:日照近岸海域沉积地层中见含有有孔虫化石的第二海相层,形成年代介于34.3~41.4 cal.ka B.P.,对应MIS3的暖湿阶段,该层位可能与古三角洲有关。沉积层从上往下分别为:滨海相细砂混杂泥质沉积层(命名为DU1沉积单元);河流-河口相粉砂质黏土夹粗砂、粉砂层(DU2沉积单元);浅海相粉砂质黏土夹粗砂层(DU3沉积单元);河流-湖泊相粗砂夹黏土层(DU4沉积单元)。晚更新世以来日照东部南黄海海域主要经历了2~3次显著的海侵和海退,各区域因条件不同表现有所差异:日照近岸浅水区主要表现为两次海侵和海退,东部深水区主要表现为三次海侵和海退,由于地势高低和侵蚀破坏等原因,总体表现为从离岸深水区域向近岸浅水区域海相地层厚度逐渐减少的趋势,部分地层出现尖灭消失。
    • 马鑫程; 宗在翔; 贾旭
    • 摘要: 针对传统浅地层剖面层界自动提取方法效率低下、阈值参数多且选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层界提取的深度学习方法。首先根据原始回波数据得到的浅地层剖面灰度图像进行人工层界提取,并形成层界提取图,图中赋予不同层不同颜色,不同层的边缘即为层界处,并以此为样本;然后基于DeeplabV3+网络,将层界提取问题转化为图像分割问题,展开模型训练;最后使用网络模型对浅地层剖面图像进行预测分割,提取分割边界作为初始层界,并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初始层界进行优化处理,得到最终连续层界。实验实现了连续层界的自动化提取,并取得了优于80%的提取精度。
    • 刘世川
    • 摘要: 水银洞金矿赋存于灰家堡背斜轴及两翼,在生产勘探过程中发现矿体主要赋存于碎屑岩—碳酸岩—碎屑岩结构地层的碳酸岩层中及断裂带附近,具矿石品位高、规模大等特点,其断裂带中的白云石石英脉为明显找矿标志,简要从矿床基本特征、构造、岩性等几个方面,对成矿因素进行分析,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为生产勘探提供方向.
    • 陆凯; 褚宏宪; 孙军; 李攀峰; 赵铁虎; 虞义勇; 梅赛; 冯京; 方中华
    • 摘要: 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侧扫声呐、表层地质取样、地质钻探等调查手段,查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海底地形地貌、底质类型及分布、地层结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地应力等基础地质特征,归纳总结海底浅表层地质灾害、第四纪地层格架与古环境演化、阐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地壳稳定性评价的主要进展成果.渤海海峡活动断裂较为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壳稳定性评价属于不稳定区域,东侧北黄海盆地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好,西部渤海盆地区域和海峡区南部区域稳定性较差.渤海海峡最新调查成果为跨海通道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为国家重大涉海工程提供防灾减灾服务,为渤海地区古气候与环境演变提供新的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