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速效钾

土壤速效钾

土壤速效钾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2795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土壤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第二届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中国测绘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综合性学术年会等;土壤速效钾的相关文献由536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洪仁、吕玉才、夏海鳌等。

土壤速效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2795 占比:99.83%

总计:82938篇

土壤速效钾—发文趋势图

土壤速效钾

-研究学者

  • 孙洪仁
  • 吕玉才
  • 夏海鳌
  • 廖育林
  • 张吉萍
  • 罗尊长
  • 聂军
  • 鲁艳红
  • 黄铁平
  • 乔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曲安然; 巩闪闪; 冯二朋; 朱庆征; 朱龙飞; 孔玉华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为揭示华北石质山区土地合理利用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北石质山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农田(NT)、撂荒地(LHD)和人工林:侧柏(CB)、刺槐(CH)和栓皮栎(SPL)为研究对象,于3、6、9和12月分次采集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分析土壤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AN)、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和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含量等土壤指标。【结果】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P<0.05),NT和CB在0~30 cm土层的年际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其中NT的AN、AP、AK含量分别比CH高56.32%、90.82%和57.4%,比SPL高62.04%、90.25%和70.34%。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均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除NT外,AN、AP含量均在6月达到最高,9月较低;AK含量在12月较高,3月较低。随土层深度的加深,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速效养分呈表层(0~10 cm)富集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AN、AP、AK含量均与β-葡糖苷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DOC、SOC、pH值、含水率、黏粒、粉粒和砂粒体积分数均呈显著相关(P<0.05),但是三者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不完全一致,土壤AN和AK含量主要受β-葡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土壤AP含量主要受NO-3-N的影响。【结论】农田耕作和侧柏人工林的种植有利于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可推荐为华北石质山区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 张瑞香; 樊子豪; 冯雪琦; 郭二辉
    • 摘要: 【目的】研究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对改善河岸带土壤质量和生态修复具有的指导作用。【方法】以洛阳市孟津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分析黄河河岸带0~10 cm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土壤速效钾含量与不同植被类型、盖度及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1)河岸带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184.36 mg·kg^(-1);土壤速效钾含量沿河流水平距离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变化范围为164.23~209.59 mg·kg^(-1);随垂直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74.19~295.31 mg·kg^(-1),垂直河流方向200、300和400 m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垂直河流方向0和100 m。(2)植被类型显著影响土壤速效钾含量,狗牙根+荻草(Cynodon dactylon+Triarrhena sacchariflora)土壤速效钾含量为322.82 mg·kg^(-1),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3)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垂直河流方向上的距离、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植被盖度、沿河流方向距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微地形的影响下,垂直河岸带距离显著影响河岸带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河岸带土壤速效钾分布的重要因素。
    • 张银环
    • 摘要: 1凤城耕地养分含量现状1.1土壤速效钾含量状况凤城市耕地的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加权平均值为59毫克/公斤,变幅19~299毫克/公斤,平均数量少于缺钾临界值(<99毫克/公斤)。与1981年和1999年测定值比较,全市耕地的土壤速效钾平均水平与1984年测定值变化不明显,但比1999年测定数值稍有回升,平均上升7.9毫克/公斤,上升15.16%。上述情况说明,全地区经过多年的酸性冷浸田改良。
    • 李鹏程; 郑苍松; 孙淼; 冯卫娜; 邵晶晶; 朱海勇; 董合林
    • 摘要: 盆栽试验于2017~2018年进行,研究不同土壤速效钾含量条件下,初花期追施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6种不同速效钾含量土壤(71.1、79.7、86.8、95.5、122.6、154.1 mg·kg^(-1)),副区为初花期追施2种相同有效含量的不同形态氮肥(硫酸铵和硝酸钙)。结果表明,2个年度,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影响了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成铃数和籽棉产量,但对单铃重无显著影响,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成铃数和籽棉产量均随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增加;初花期追施硫酸铵和硝酸钙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成铃数、单铃重和单株籽棉产量均影响不显著,2017和2018年初花期追施硝酸钙比追施硫酸铵单株籽棉产量分别高5.6%和1.9%。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初花期追施硫酸铵和硝酸钙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成铃数、单铃重和单株籽棉产量的交互作用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土壤钾肥力条件下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马悦; 田怡; 牟文燕; 张学美; 张露露; 于杰; 李永华; 王浩琳; 何刚; 石美; 王朝辉; 邱炜红
    •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监控施钾下小麦产量与养分吸收分配变化与土壤速效钾的关系,为节约钾资源,实现小麦丰产优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下监控施钾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北方麦区农户小麦施钾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小麦产量随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增加,在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6340 kg·hm^(-2)。土壤速效钾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当土壤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平均为5409 kg·hm^(-2)。与农户施肥相比,在土壤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增加了钾肥用量,在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减少了钾肥用量,各土壤速效钾水平下采用监控施肥技术施用钾肥均提高了小麦产量,且在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显著增产。土壤有效磷含量>30 mg·kg^(-1)时,土壤速效钾含量120—150或>18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氮含量,农户施肥和监控施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变化,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不施钾肥的小麦籽粒磷钾含量显著降低。速效钾含量>150mg·kg^(-1)时,监控施肥的钾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吸收效率较农户施肥显著提高。【结论】在北方麦区,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mg·kg^(-1)时,合理施肥可使小麦产量达较高水平,但当土壤有效磷较高,超过3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有减产风险。应根据土壤速效磷钾和小麦产量水平监控施肥,合理确定钾肥用量,实现北方麦区小麦丰产高效生产。
    • 姜丽伟; 李廷亮; 谢英荷; 张奇茹; 刘凯; 曹静; 邵靖琳; 王嘉豪; 吕卓呈
    • 摘要: 通过连续2 a(2016—2018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处理(农户模式、减氮测控施肥、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户模式相比,在减少氮素40%左右、适当增加磷钾肥投入的情况下,减氮测控施肥处理小麦产量与经济效益并无明显降低,而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减氮测控施肥和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处理均可有效降低0~200 cm土壤中硝态氮残留,且0~40 cm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明显提高,其中,减氮测控施肥基础上进行垄膜沟播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黄土旱塬麦田科学合理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 柳开楼; 张会民; 韩天富; 黄晶; 李亚贞; 马常宝; 薛彦东; 都江雪; 王远鹏; 李文军
    • 摘要: 基于农业农村部布置在全国的水稻土监测样点(1988—2017),分析不同稻作区水稻土的速效钾、钾肥偏生产力和钾素表观平衡的时空变化趋势.在30 a间,东北区水稻土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长江三角洲(长三角)、长江中游、华南和西南地区.随试验年限的延长,除了长江中游的水稻土速效钾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外,东北、长三角和华南区的水稻土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出先稳定后增加的趋势,而西南区的水稻土速效钾含量则无显著变化.线性拟合方程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每增加10 mg·kg–1,30 a间东北、长三角、长江中游、华南的钾肥偏生产力提升幅度分别为0.31、1.51、0.26和0.49 kg·kg–1.除西南区域外,其他区域的钾素表观平衡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1988—2017年,全国尺度上水稻土的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但不同稻作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及年均增幅则差异较大.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增加显著促进了水稻钾肥偏生产力的提升,而长期进行水稻种植导致的钾素表观盈余则进一步有利于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提升.
    • 艾生豪; 张雯娟; 高道江
    • 摘要: 山区道路修建、矿山开采、水电开发等工程建设形成了数量巨大的切挖边坡,而不少切挖边坡通常需要采用框架护坡才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治理效果.针对菱形框架、拱形框架、无框架的切挖边坡以及自然边坡,开展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菱形框架、拱形框架、无框架的切挖边坡与自然边坡相比,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无论何种框架形状的切挖边坡还是无框架的切挖边坡,其土壤碱解氮含量均属于缺乏的范围,相互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菱形框架与拱形框架的切挖边坡之间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无框架切挖边坡土壤有效磷含量.菱形框架切挖边坡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拱形框架和无框架切挖边坡,但拱形框架切挖边坡与无框架切挖边坡之间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