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特征

土壤特征

土壤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林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30681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中外企业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山地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2010年湖南科技论坛——低碳农业与湖南经济发展论坛等;土壤特征的相关文献由5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希来、曹文侠、李小龙等。

土壤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0681 占比:99.89%

总计:130822篇

土壤特征—发文趋势图

土壤特征

-研究学者

  • 李希来
  • 曹文侠
  • 李小龙
  • 李文
  • 黄成敏
  • 姚银根
  • 孙华方
  • 师尚礼
  • 徐长林
  • 金立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国庆; 蔡宪杰; 李先才; 邓涛; 吴淑俊; 郭启超; 陈彪; 王全贞; 沈应欢; 潘义宏
    • 摘要: 【目的】明晰宣威高端卷烟原料产区土壤特征及其与烟叶品质间的相关性,为提高烟叶产质、改良烟区土壤及制订烟区规划提供指导。【方法】从宣威10个乡镇的25个烟叶收购点各采集2份土样及烟样进行检测,分析土壤特征指标(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并进行聚类,同时对各指标与烤烟品质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宣威高端卷烟原料产区土壤可分为3类:Ⅰ类土壤为土质微酸,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相较其余2类表现中等;Ⅱ类土壤为高速效钾、高pH、低氮、低有机质土壤;Ⅲ类土壤为高氮、高有机质土壤、低pH、低速效钾土壤;不同土壤生产的烟叶物理特性稳定,无显著差异;Ⅱ类土壤生产的烟叶油分显著高于Ⅰ类和Ⅲ类,Ⅲ类土壤生产的烟叶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Ⅰ类和Ⅱ类;土壤养分特征指标与烤烟油分及还原糖含量呈中度至高度相关,其中,有机质含量与烤烟油分呈显著负相关,pH与油分呈中度正相关,碱解氮含量与油分呈高度负相关,速效钾含量与油分呈高度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烤烟还原糖含量呈中度负相关,碱解氮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呈高度负相关,pH和速效钾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呈高度正相关。【结论】宣威高端卷烟原料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高,碱解氮含量偏低,对烟叶品质产生负面影响,应适当控制当地烟区有机物料的投入,通过优化灌溉措施、施肥模式及栽培技术等对土壤养分欠协调烟区进行土壤改良。
    • 摘要: 当前,全国甘薯栽插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为充分发挥甘薯对稳基础优结构、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要牢记“健康种苗、科学施肥、绿色防控、产销对接”的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选择正规良种栽插脱毒壮苗根据种植区域土壤特征、气候条件和生产目标,因地制宜选择专用型甘薯品种,不选用未经登记的品种,不盲目种植非正规渠道引进的品种。
    • 姚银根
    • 摘要: 不同的种植方式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含量,从而影响行道树的生长。调查青浦主要行道树种植模式和土壤现状,并对土壤密度、pH值、可溶性盐、有机质、水解性氮和土壤的微生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目前青浦行道树土壤存在密度偏大,通气不良现象;土壤pH值较高,呈碱性;可溶性盐分偏低,有机质含量和水解性N的供应水平较低,微生物的数量偏低。带状种植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穴状种植,尤其在土壤微生物方面,带状种植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远高于穴状种植的。文中指出在实际养护过程中,可采取适当施用有机肥的措施,降低土壤pH值和密度,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水解性氮含量,对穴状种植的行道树,有条件尽量连成带,形成带状种植。
    • 祁军
    • 摘要: 以上海市锦绣文化公园的翠芦莉引种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特征和引种后的生长表现。结果显示:上海市锦绣文化公园的土壤理化性质条件较为恶劣,土壤容重、孔隙度、酸碱度以及养分含量均低于种植的平均水平。翠芦莉作为一种引种植物,在上海市锦绣文化公园内的生长表现良好,叶片数多,平均株高为138.7cm,合适的种植密度为株行间距20cm×20cm,能够适应不良土壤环境,达到营造优美园林景观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栽植翠芦莉改善土壤环境。
    • 姚银根
    • 摘要: 针对行道树的生长现状,对青浦行道树采用不同模式施肥,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模式对行道树土壤的影响不同。木酢液在短期内对土壤的pH值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土壤的其它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较小。同时,有机肥、生物肥和菌根菌,在短期内对土壤密度、土壤pH值和EC值影响不大,对土壤的有机质、水解性氮、微生物含量影响较大。持续两年后,可降低土壤密度和pH值,显著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的含量,尤其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四种不同施肥模式中,有机肥模式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水解氮的含量,菌根菌能显著地增加土壤中微生物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含量。持续两年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效果强于施肥一年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
    • 段兆忠; 牛庚杰; 昌秦湘; 郭丽丽
    • 摘要: 文章旨在对绵核桃古树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和肥力综合评价,为绵核桃古树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方面提供参考。以左权县不同生境下的核桃古树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化学指标,对其进行丰缺诊断,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各个样点主成分得分以及土壤养分综合得分。研究表明:不同的生境下核桃古树的土壤特征差异明显;第一主成分以电导率、有机质、全氮、速效钾为主;第二主成分以碱解氮、有效磷、水分为主。4棵不同生境的绵核桃古树所生长的土壤肥力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1#绵核桃古树>2#绵核桃古树>4#绵核桃古树>3#绵核桃古树。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是影响绵核桃古树土壤综合肥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通过降维,在土壤养分上提供指导作用,同时还应结合生境类型,综合对绵核桃古树提供保护。
    • 孙华方; 李希来; 苏晓雪; 金立群; 张静; 阿卓毛世吉; 刘凯
    • 摘要: 为研究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碳排放的影响,选取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的未退化(No degraded,ND)、中度退化(Moderate degraded,MD)和重度退化(Serious degraded,SD)高寒草甸,利用LI-8100A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CO_(2)通量。结果表明:草地退化能够显著降低高寒草甸CO_(2)通量。未退化高寒草甸CO_(2)通量为12.44μmol/(m^(2)·s),显著高于重度退化高寒草甸4.64μmol/(m^(2)·s),中度与重度退化草甸差异不显著。全氮含量在重度退化区最高,全磷含量表现出相反趋势;速效养分随着退化的加剧逐渐减少。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发现,植被特征中杂类草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是降低CO_(2)通量的关键因子,各土层中土壤pH,0~2、2~5 cm土壤细砂粒比例和5~10 cm土壤全磷含量为关键因子,均与CO_(2)通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高寒草甸的退化引起植被类型和土壤特征发生变化,进而导致CO_(2)通量发生变化,且不同土层关键因子具有差异,因此,研究黄河源高寒草甸碳排放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植被类型和土壤变化。
    • 山丹; 图雅; 申玉贤; 奈日乐; 吴淘锁; 乌仁其其格; 朱媛君; 杨晓晖
    • 摘要: 以水源为中心的放牧活动是草场利用的主要方式,由于牲畜的聚集活动导致饮水点附近草场遭到重度干扰,这种以水源为中心,群落和土壤特征发生梯度变化的现象被称为光裸圈(Piosphere)。作为一个生态单元,光裸圈可以很好地揭示出水源、植被、土壤和食草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20世纪以来生态学家重点关注的领域。通过文献整理,综述了光裸圈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详述了光裸圈对群落和土壤特征的影响,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以及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陈水玉; 汪国彬
    • 摘要: 在安溪丰田国有林场开展了杉木与火力楠混交试验,杉木与火力楠以4:1和4:2比例插花混交,杉木纯林为对照.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6.8%、8.0%,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13.7%、21.1%,单株平均材积分别提高了36.3%、56.4%,且不同林分类型的平均胸径和单株平均材积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杉木纯林土壤相比,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和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由此可见,杉木与火力楠采取4:2比例插花混交效果较好.
    • 吴建波; 王小丹
    • 摘要: 为阐明藏北高寒草原土壤酶活性对氮沉降响应规律,本研究于2013年开展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添加水平:0,2,5和10 g·m-2·yr-1),采用样方法对植物取样,双对角线法对土壤取样,分析土壤酶活性在氮添加5年后的变异特征及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环境要素.结果表明:蔗糖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氮添加后显著降低(P<0.01),而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在氮添加后显著增加(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氮添加未显著影响土壤pH,土壤pH对土壤酶不存在显著影响.氮添加增加土壤活性氮含量,提高凋落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降低根系木质素含量;氮添加增加土壤中易分解的碳氮资源,降低碳相关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提高脲酶活性;氮添加提高了植物对磷的需求,增强磷酸酶活性.因此,氮添加引起植物特征的变化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