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地金融

土地金融

土地金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1411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导刊、中国房地产金融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江苏省土地学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等;土地金融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福明、柳明花、涂维亮等。

土地金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411 占比:99.48%

总计:21524篇

土地金融—发文趋势图

土地金融

-研究学者

  • 吴福明
  • 柳明花
  • 涂维亮
  • 黄小虎
  • 刘维新
  • 周文豪
  • 张学军
  • 张晓山
  • 张锡光
  • 徐显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永梅; 靳致远; 吴宇哲
    • 摘要: 研究目的: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视域下,构建并基于土地资本化总过程的一般金融模型,探索乡村建设用地资本化相较于城市土地的特殊金融机制与支持政策。研究方法:叙事探究、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资本化本质上是土地加入社会再生产取得实体资产和金融资本二重存在性的过程,城乡建设用地资本化的金融机制在实体资产流通性、土地增值驱动因素和实体资产向金融资本转化路径等重要节点上存在显著不同。研究结论:结合乡村精明收缩理念,提出乡村建设用地资本化要走一条有别于城市土地的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包容性金融为基础、绿色金融为方向的金融支持政策创新路径。
    • 陈金至; 宋鹭
    • 摘要: 对以地融资模式发展历程的重新梳理将有助于加深理解土地的融资功能.本文利用城市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上述模式的演进展开了探讨.研究发现,随着2011年起土地出让成本的上升,扣除成本后的土地出让净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1/6左右,因此土地财政贡献率的传统测算方法是不准确的.即便如此,大规模的土地征收通过提供大量的优质抵押品,缓解了高速发展阶段的信用饥渴,并导致了全社会对土地金融的愈发依赖.实证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而土地金融通过杠杆效应加速了资本积累,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因此,当前以地融资模式的内涵已从土地财政转变为了土地金融.
    • 陈明威
    • 摘要: 本文利用1999-2019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GMM方法研究土地出让市场化对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挤出效应。实证分析发现:(1)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明显挤出了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在替换变量度量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挤出效应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3)土地出让市场化进程中实施的土地财政是挤出制造业FDI的原因之一,地方政府依靠土地出让市场化弥补财政缺口,相比以地引资的资金约束时期,对外资的需求减弱。(4)土地出让市场化进程中形成的以土地抵押等二级市场融资为主要特征的土地金融模式缓解了国内企业的融资约束,外资制造业不再具有资金优势,制造业FDI被进一步挤出。
    • 张学军
    • 摘要: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正经历着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转变,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金融体系是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必要措施."三权分置"改革取向下,如何在促进土地经营权不断集中的基础上,赋予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权利,建立金融资本流入"三农"的长效机制,是构建农村土地金融体系的关键.论文在总结我国多地、各类型土地金融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因地制宜地构建我国农村土地金融体系进行了思考.
    • 张学军
    • 摘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三农"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题中之义,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措施.本文归纳了德国、美国和日本农地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与基本内容,总结了其农地金融体系良好运行的制度保障与共性特征,并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土地制度改革取向,着眼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趋势,从宏观层面构建了一个农地金融体系的可能性框架,阐述了该框架的基本原则、运行机制、资金来源、风险防范和实施路径.
    • 柳明花
    • 摘要: 《关于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是我国在2016年10月30日颁布的,"三权分置"的具体内容也随之确定.此后,在全国各地进行的各项土地改革实践中也证明了,"三权分置"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土地改革指导思想.基于此,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村土地金融创新与实践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应的问题和矛盾给出相关的建议.
    • 史玉渤
    • 摘要: 中国地政学会是民国时期研究土地问题的重要学术团体,对中国土地理论的开发与国民政府地政事业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土地改革主张深受欧美土地改革理论与方法的影响,一方面,欧美经济学家的土地改革理论与著作被翻译传入中国;另一方面,地政学会成员在与欧美土地专家进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借鉴欧美土地改革理论与方法,进而提出自己的土地改革主张。地政学会对欧美土地改革思想的吸收与借鉴并不是简单地移植,而是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对中国土地问题进行本土化研究,以推动国民政府的土地改革。
    • 王有业; 乔科豪
    • 摘要: 资金来源不足和土地资源未充分利用,是农村养老保障水平提升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三权分置"农地改革背景下,以土地信托为金融支持,将土地收益置换为农村养老资金储蓄池,构建新型"以地养老"模式,对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重新审视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深入挖掘农村土地与养老之间的联系,赋予"土地"和"养老"新的意义,进而形成以"土地养老"为主的新发展模式.为此,需要制定并修改农村土地信托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风险防范和保障机制,对实际土地经营者的经营权予以确认,同时,依法区分现行商业信托以彰显土地养老信托特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