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地结构

土地结构

土地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自然地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767613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拉丁美洲研究、上海土地、山地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生论坛、湖南省土地学会2010年年会等;土地结构的相关文献由180位作者贡献,包括温仲明、焦峰、刘胤汉等。

土地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67613 占比:99.99%

总计:1767718篇

土地结构—发文趋势图

土地结构

-研究学者

  • 温仲明
  • 焦峰
  • 刘胤汉
  • 李锐
  • 何国清
  • 左美蓉
  • 张元平
  • 张希彪
  • 张晓萍
  • 彭补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克利
    • 摘要: 现如今,农业问题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关注问题,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农业发展进步,因此本文针对基层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基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缺陷,从政府宣传、队伍建设、人员培训、土地结构、信息网络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董智杰
    • 摘要: 以承德北部山区为例,针对山区内小流域治理,河流生态、水土保持等特点,将水文气象、土地土壤、地形地貌、林业农业等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按照适宜、高效水土资源条件,提出了梯田开发、减缓田面坡度,逐步变成水平梯田的"坡渐平"动态改良方式,以及"坡改梯+集雨水窖的坡地开发模式,实现了增加土壤涵养水,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 张永振; 吕光辉
    • 摘要: 本文利用宁远县2000年、2005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测算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3个指标,结合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变化模型对宁远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生态价值服务模型,定量计算了宁远县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建设用地、草地和林地面积增大,耕地、湿地和其它用地面积减小.土地利用逐步合理化,土地利用结构越来越稳定.生态服务总价值略有提升,由2000年的215614.45万元变为2010年的216068.18万元,巨大的林地面积及对其有效保护成为了主要原因.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林地、湿地、耕地、草地、其它用地,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对生态服务总价值影响不大,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 曹娅娅
    • 摘要: 本文以陕北安塞县为例,结合安塞县1986-2005年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相关数据,通过安塞县近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关系,分析出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时期的安塞县土地结构变化的趋势,包括经济的发展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可以明显看出地区经济的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此,本文运用了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级法对安塞县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具体分析.
    • 王富
    • 摘要: 本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城市土地结构影响投资进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实证估计.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对非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而非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又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正影响,从而最终导致城市土地结构变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 杨铜梅
    •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向题尤为突出。在城市的土地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土地的建设与利用,有效运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尽可能的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作用。本文在此从土地规划中产生的问题出发,对如何解决当前土地规划问题提出了几个解决措施。
    • 石林; 孙久文
    • 摘要: 2015年7月北京市明确了将通州建设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这将对缓解首都"大城市病",加快北京与京津冀地区的互动融合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根据国内外大都市圈发展经验,市政府的外迁将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从城市社会生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方面,阐述了北京市政府的搬迁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后从通州城市功能定位、建设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以及加强对北京中心城区迁出地的综合治理三方面,提出优化北京空间结构的建议.
    • 高晓娜
    • 摘要: 通过对我国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分析并将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发现同国际大都市相比我国同类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中居住用地比例过低,工业用地比例偏高。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模型进一步讨论现行土地结构的成因,模型研究的主要结论显示:垄断土地制度建立后,土地资源的配置向工业部门倾斜:房地产部门的土地要素投入减少,工业部门的土地要素投入增加。在垄断性的土地供应制度下,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且垄断程度越高福利损失越大。
    • 高晓娜
    • 摘要: 通过对我国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分析并将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发现同国际大都市相比我国同类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中居住用地比例过低,工业用地比例偏高。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模型进一步讨论现行土地结构的成因,模型研究的主要结论显示:垄断土地制度建立后,土地资源的配置向工业部门倾斜:房地产部门的土地要素投入减少,工业部门的土地要素投入增加。在垄断性的土地供应制度下,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且垄断程度越高福利损失越大。%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impact of the existing land institution on the land structure and social welfar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construction land structure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we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residential land i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s too low,the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land is too high.The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current land structure by constructing a two sector model.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ing:(1 )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nopoly land institution,the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ilt to the industrial sector:the land factor inputs of real estate sector decreased,the land factor inputs of industrial sector increased.Under the monopoly land institution,the social welfare level has declined,and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monopoly,the greater the welfare loss.
    • 张涛; 成金华
    • 摘要: 目前湖北省土地结构利用不合理,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基于此,利用信息熵和皮尔逊分析理论对湖北省1999-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过程和驱动力因素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在下降,利用结构相对趋于稳定;土地利用结构由单一趋于复杂,由居民用地占主导逐步演变成居民、工业、建筑、商业等用地组成的多元消费结构;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土地利用结构演变,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