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际法治

国际法治

国际法治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外交、国际关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891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东方法学、法学、法学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比较法学与世界共同法国际研讨会暨亚洲比较法学会成立大会、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第八届西南论坛暨第五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 等;国际法治的相关文献由21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志鹏、邵沙平、顾华详等。

国际法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7.4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2891 占比:92.42%

总计:3128篇

国际法治—发文趋势图

国际法治

-研究学者

  • 何志鹏
  • 邵沙平
  • 顾华详
  • 孙璐
  • 赵骏
  • 黄惠康
  • 黄文艺
  • 黄颖
  • 宋云博
  • 李贤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非非
    • 摘要: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贸易结构不断升级,新兴市场的海外利益分布占比不断提高,但面临的政治风险、人身财产安全、被制裁风险以及经营风险等急速上升,中国的海外利益安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中国海外国家利益更多表现为一种战略利益,主要包括海外地缘政治利益、国际制度利益、海外能源资源利益等。同时,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主体从传统的国家主体逐渐延伸至海外法人与海外公民等私法意义上的主体,在维护利益的方式、解决争端的路径和救济手段等方面均存在差别。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深入贯彻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兼顾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两大领域,不仅需要加快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也需要将保护海外利益的制度内容嵌入到现有法律法规之中,加强现有国际法和涉外法规则的适用,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维护我国企业和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 马忠法; 谢迪扬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国际法价值构造呈正金字塔形。充分保障人权与各国人民福祉是国际法目的价值,位于第一层级。国际法工具价值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共识价值,已获得多数国家的认可,而且各国对其内涵的理解基本一致,位于第二层级。非共识价值位于第三层级,根据是否有必要形成国际共识,分为趋同性价值和多元性价值。为促进国际法的价值实现,应将国际法目的价值作为一切国际法治行动的总纲领,坚定维护现有的国际法共识价值,推动趋同性价值上升为新的共识价值,鼓励各国发展各自的多元性价值,并运用国际法价值体系指导解决实践中的价值冲突。
    • 摘要: 3月12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共建签约及揭牌仪式在云南警官学院举行。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亚林,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出席签约仪式并为论坛揭牌。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云南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赵祖莹、云南警官学院党委书记李刚共同签订《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合作共建协议》.
    • 卫灵; 张艳萍
    • 摘要: 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在国际法规、制度层面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推动国际法治建设对完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法治建设的新理念,致力于为不断解决全球性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理论层面,中国主张强调以《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公认的国际法规为准则,倡导创设民主、科学、公正的国际良法,统筹推动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国际硬法与国际软法的共同发展,为实现全球良法善治提供方向指引。在实践层面,中国不断提升推进国际法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在国际立法方面,而且在解决国际争端、国际人权保护和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了国际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法治合作机制的创新,成为国际法治建设和全球治理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习近平关于国际法治立场观点的提出,构成国际法治建设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其对于中国提升解决国际问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促进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民主化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影响。
    • 王天铮; 王昉
    • 摘要: 国际法治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径。我国国际法治的战略传播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强化我国民主法治国家形象和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我国应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参与或设置国际立法、司法、执法等国际法治议题并加速国际法治战略传播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成立国际法治战略传播办公室、组建精准传播专项小组、重视网络议程设置等。
    • 赵骏; 孟令浩
    • 摘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有效实现并完善国际法的功能是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命题。国际法的功能根植于法的一般功能,同时还包括维护和平状态、防止非法诉诸武力,促进国际合作、构建政策协调机制,促进共同体认同、实现共同体利益等基本内容。作为调整国际关系和构建国际秩序的规范基础,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国际关系现实的深刻影响。当前,国际社会的结构趋向多元化、治理需求趋向复杂化、国际社会法律关系处于动荡状态。从现实的维度看,国际法呈现出新的功能定位:建构国家身份的重要载体、维护国际秩序稳定的压舱石、全球治理赤字的填补器、开展国际法律斗争的重要媒介。中国应当充分发挥国际法功能,通过协调运用国际法的内容和方式、促进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交互支撑、探索弥补国际法功能的局限、正确处理国际法守正与创新的关系等,不断提高运用国际法的能力与水平,以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与风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 刘静坤
    • 摘要: 涉外法治建设与国家法治主权密切相关。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涉外法治建设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包括国际法治发展受单边主义影响、国际规则博弈日趋复杂多元、涉外法律体系存在薄弱环节、新兴大国发展面临外部抵制等。为积极应对这些风险挑战,涉外法治建设应当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坚持涉外法治建设的自主性,构建与国内法治规则体系配套衔接的涉外法治规则体系。涉外法治规则体系的构建应当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实现深化对外开放、维护国家利益、完善国内治理、塑造国际秩序等战略目标。为搭建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桥梁,涉外法治建设应当充分整合各类法律渊源,包括国际法、国际组织规则、国内法涉外规范和比较法域外规范等。为完善涉外法治建设的规则供给机制,需要坚持宪法至上原则以有效控制外源性规则的法律风险,立足柔性均衡策略推动国际规则演进,循序渐进地完善适应涉外法治需求的国内法体系。
    • 柳华文
    • 摘要: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际法内容,既与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关,亦与经济全球化、全球范围内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种种机遇和挑战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法的主张和系列论述涉及国际法的核心理念、原则、法律价值、国际法治及其与国内法治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 沈伟
    • 摘要: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盛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受阻、全球治理赤字扩大;民粹主义兴起,单边主义加剧,主要西方国家政府以零和博弈为出发点,高度关注国家利益而非跨国和全球合作.在这一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道德理念和建构方案,针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两极分化、全球矛盾、失灵的多边主义以及弱化的国际法治等问题,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秉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使命感,以及与世界共同发展的责任感,为全球治理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智慧.
    • 黄惠康
    • 摘要: 习近平关于国际法治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是胸怀“两个大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善用法治武器,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奉行法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驾护航;坚持公平正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弘扬法治精神,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国际法治合作。这六大核心要义分别代表了习近平关于国际法治系列重要论述应运而生的时代逻辑、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建设国际法治的总体目标、努力方向、基本原则和实现路径,对深入推进国际法治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