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因缘

因缘

因缘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8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宗教、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5篇、相关期刊276种,包括五台山研究、法音、佛教文化等; 因缘的相关文献由361位作者贡献,包括胡俊红、强昱、宇野雪村1等。

因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5 占比:100.00%

总计:385篇

因缘—发文趋势图

因缘

-研究学者

  • 胡俊红
  • 强昱
  • 宇野雪村1
  • 牛锐
  • 陈君
  • 颜坤琰
  • 刘俊哲
  • 单汝鹏
  • 吴菲
  • 孙晶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胡俊红; 戎可
    • 摘要: 陶瓷材料因其独特的材质属性和美学价值在景观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如今更需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陶瓷应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文章基于设计因缘论的方法,并结合相关实际案例,对景观设计中的陶瓷应用与表现进行探讨。陶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应遵从以人定需、以物定景、以生定善、以时定格、以形定美、以和定境六方面因缘关系展开设计,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景观环境。
    • 胡俊红
    • 摘要: 设计的本质与文化息息相关。受中国佛教文化的“缘起说”和西方存在主义现象学的启迪,构建设计的因缘论,以期对设计进行深入、系统的阐释。设计是一种“缘”创过程,设计是人缘、物缘、生缘、时缘、形缘、和缘的建构过程,应该力求做到求真、求新、求善、求变、求美、求存共生。万物因缘和合,因缘道器,设计要做到“精于事因、巧在物缘”。
    • 牟方磊
    • 摘要: 海德格尔一生的“物性”之思有三个阶段,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50年代,主要体现在《存在与时间》《艺术作品的本源》《演讲与论文集》这三部著作中。三个阶段的“物性”之思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从目的看,他不是为了探究“物”的实体属性,而是通过对“物”之存在的揭示,以通达“真理现象”;从对象看,他选择的分析实例不是“现成事物”,而是“上手事物”;从层面看,他不是从“存在者层面”,而是从“存在者的存在层面”思索物性;从重心看,他不是从“材料来源”角度,而是从“使用功能”角度思索物性;从方法看,他摒弃具有强制性的科学方法,而主要采用“顺适于物”的现象学方法来思索物性;从成果看,他是从“真理”这一高点来界定物性的。三个阶段“物性”之思的差异性在于:“物性”的内涵不同;追问“物性”的视角不同。海德格尔的“物性”之思具有重要的哲学、美学意义与启示。
    • 刘桓希
    • 摘要: 长沙的秋天终于迟迟而急匆匆地赶到了。“单衣冷,两件热”,年年如是。带着“不知怎样着装才能舒舒爽爽”的苦恼与小慌乱,我走出家门。有着秋天味道的风呼呼扑来,与我撞了个满怀。我喜欢南方短暂的秋,它不似夏天般黏稠,也没有冬天湿漉漉的凉意,是一种不多不少的温柔。
    • 马剑
    • 摘要: 直到30岁时我都根本没有料到,用中文撰写的书籍会是如此精彩,在人性和人的思想方面,中国人独树一帜,我不仅越来越喜爱它们、珍视它们,而且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它们竟能够成为我精神的慰藉和第二故乡。这段话出自20世纪德裔瑞士籍作家赫尔曼·黑塞1945年写的杂文《最喜爱的读物》。
    • 魏无忌; 胡长虹; 圆一
    • 摘要: 问:请问您写诗的缘起是什么?答:应该是各种因缘和合吧。孩提时母亲曾教我背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虽只教了一东韵的第一篇,但是对诗词的热爱应该从那个时候便开始生根萌芽。
    • 赵刘
    • 摘要: 文章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哲学视角出发,研究了旅游体验中的理解命题.研究认为:(1)旅游体验中始终存在理解,旅游对象经由理解而向旅游者展开,理解的模式被表述为旅游者对旅游对象因缘整体的领会.(2)旅游体验的理解程度在实践中处于初步理解与深层理解构成的谱系之中.初步理解是旅游者通过经验移置将各种旅游对象当作以往经历过的相似者来领会,深层理解则是对旅游对象在原时空情境下前因后果的领会,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主体间性的理解各有其具体探问方向.(3)体验与理解具有一种循环关系,体验总是带有理解的体验,理解又总是基于经验的理解,体验的完成与累积构成经验.因此,旅游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体验的堆砌,而是通过优质体验完善了旅游者的经验脉络,帮助今后更好地理解世内照面的对象.
    • 赵健雄
    • 摘要: 三十余年前就来过赤峰,那时它还叫昭乌达盟。不清楚什么时候改成了现名,以一种标志性地貌替代了承袭着历史意味的旧称。这次到赤峰是看老朋友,也因为对其山水仍有一点牵挂,尽管说不上魂牵梦绕。朋友而称老,皆有超过三十年的因缘。这对一个人来说也就是半生,尽管放在历史长河乃至宇宙的形成与发展中,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 白落梅
    • 摘要: 听说,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绛娘。她居住在城南郊外一户茅舍柴门里,山林深处,乡野人家。她的竹篱茅舍,掩映在一片桃花林中,隔绝世俗,庭静人悄。小院简洁雅致,谁也不知,绛娘在此地栖居了多久。岁月流转,绛娘于此地修花弄草,不理世事,多少因缘际遇,就那般匆匆而过。她无意等候谁,亦不期待有谁会闯入她的生活,撩动她的情思。时间久了,她成了茅檐下的一株桃树,守着晨昏日落,无端辜负年华。
    • 萧平; 王硕
    • 摘要: 晚清的佛学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梁启超深受佛学的影响,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他以"因缘"理论解释清代学术的发生和发展,以"四相"理论对清代学术进行分期,虽然较为系统地勾勒出了清代学术发展的大致脉络,但同时也体现出他以佛学理论阐释清代学术史的不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