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噪声交易

噪声交易

噪声交易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0332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论坛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九届中国金融学年会、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等;噪声交易的相关文献由203位作者贡献,包括卞学字、张乐、张伟等。

噪声交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0332 占比:99.72%

总计:50471篇

噪声交易—发文趋势图

噪声交易

-研究学者

  • 卞学字
  • 张乐
  • 张伟
  • 陈勇阳
  • 刘刚
  • 卢向前
  • 史永东
  • 姬媛媛
  • 孙婷
  • 弓剑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卞学字; 孙婷
    • 摘要: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贸易品美元定价特征的两国DSGE模型,借助噪声交易理论刻画外汇市场非理性预期,在贝叶斯参数估计基础上探讨中美货币冲击的国际溢出渠道及其福利效应。研究发现:两国货币冲击溢出渠道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中国货币紧缩冲击主要表现出对美国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而美国货币冲击对中国消费与投资都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外汇噪声交易在增强中国货币冲击对美国经济正向溢出效果的同时,也加剧了美国货币冲击导致的中国产出衰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削弱外部冲击对本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因此,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应更多地立足国内经济发展需求,减少对美国货币政策的跟随性。从社会福利视角看,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重视构建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分配机制,避免出口企业享受红利而消费者承担经济波动风险与福利成本。
    • 张世玉; 高志
    • 摘要: 文章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2013-2019年的交易数据,以2015年股市震荡期间中金所出台的限制股指期货交易的监管政策为自然实验背景,比较限制交易政策实施前后及松绑后套利活动和噪声交易对股指期货套保效率的影响,进而从微观主体交易行为层面探究股指期货套保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限制政策实施前,套利活动和噪声交易均能显著降低套保效率;限制政策实施后,套利活动对套保效率的降低作用变得更为显著,而噪声交易则被抑制,对套保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限制政策松绑后,套利限制减弱,套利活动不再降低套保效率,但并不能显著提高套保效率,而噪声交易则能够显著提高套保效率。这一研究结果与有限套利理论不完全相符,投资者情绪驱动的噪声交易并不总是会扭曲资产价格降低套保效率,这表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处于不稳定状态,套利机制有待完善。本研究为监管机构合理引导投资者行为,提高我国金融市场效率,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 姚远; 钟琪; 翟佳
    • 摘要: 动量效应长期存在于全球股票、债券、货币和商品市场中.同时,动量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趋势策略已广泛运用于CTA、ETF等金融产品中.然而,传统金融理论体系无法解释动量效应这一金融异象.本文在噪声交易理论基础上,引入动量交易者,构造扩展的噪声交易理论模型来重新解释中国股市动量效应.随后,基于噪声交易对动量效应的表现,在传统Jegadeesh和Titman的动量策略构造方法中加入噪声交易这一因素,利用上证180指数成分股数据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噪声交易的动量策略,策略结果显示:对于噪声交易水平较高的股票,投资者应选择动量策略;对于噪声交易水平较低的股票,投资者应选择反转策略.
    • 李战奇
    • 摘要: 本文选取2011—2017年中国深圳A股上市企业数据,利用配对组合法消除交易中与企业基本面相关的成分得出噪声交易成分,分析上市企业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对噪声交易的影响,并分牛熊市和主板、创业板市场进行比较.实证分析得出噪声交易对企业信息质量存在敏感性,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股票的噪声交易越低.牛市阶段企业信息质量对噪声交易的抑制作用强于熊市阶段,创业板企业信息质量对噪声交易的抑制作用强于主板企业.此外,市场行情、企业市盈率和盈利水平与企业股票噪声交易存在正相关.
    • 周聪; 张宗新
    • 摘要: 特质风险向债券市场传递风险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债券定价逻辑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本文选取交易所公司债数据,从投资者信息挖掘行为和非理性交易行为出发,研究债券特质风险对信用利差的传导效应与传导机制,并从违约视角探索特质风险产生传导效应的原因,同时分析投资者对不同类型债券所做反应的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特质风险会通过信息挖掘机制和噪声交易机制影响信用利差,且以噪声交易机制为主;违约事件引致了更多噪声交易,是特质风险产生传导效应的重要环境因素;发行人的股票上市或国企背景降低了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有效抑制了噪声交易机制的作用,而债券的低评级或短期限特征则会引发投资者的抛售行为,进而放大了噪声交易机制的作用.
    • 黄波; 姜华东
    • 摘要: 市场情绪引致的情绪化噪声将增加不确定性并直接延缓企业投资(不确定性渠道),同时妨碍经理人发挥学习效应并弱化"企业投资-估值"敏感性(信息渠道),但聪明的经理人也会利用情绪化噪声带来的定价偏差以增加投融资,并提升"企业投资-估值"敏感性(融资渠道).以2003-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市场极端情绪-特质波动"敏感性指标来度量情绪化噪声,同时控制传统股价信息含量指标与其他变量,研究证实情绪化噪声会影响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渠道与融资渠道,该效应在后危机时代尤甚,且仅限于股价"难于估值与套利"程度低、会计信息不透明度高的企业.由此可见,尽管经理人面临情绪化噪声引致的不确定性时投资趋于保守,但为了把握投资机会,会有意"制造"股价情绪化噪声,利用其"显性"定价偏差促进企业投融资.
    • 卞学字; 孙婷; 谢申祥
    • 摘要: 借助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模型,本文在两国一般均衡框架下考察了输入型通胀的国际传导、福利效应及宏观应对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在包含噪声交易的不完全外汇市场中输入型通胀造成:本国产出在冲击后短暂扩张,然后迅速萎缩;消费在冲击发生后先下降后反弹,但始终低于初始稳态;名义净出口在短暂扩张后随本币不断升值而经历长期逆差.在完全理性汇率预期假设下,本币在短期升值后将持续贬值,继而使输入型通胀冲击在更大幅度上推高国内价格水平.福利分析显示,当贸易开放水平较低时,噪声交易有助于减少输入型通胀造成的福利损失,仅当贸易开放度超过31%时,完全理性汇率预期假设下的福利损失才显著小于包含噪声交易的情形,说明在外向型经济发展初期,保持适当的外汇干预与汇率管制对于抵御国际价格冲击是有利的.此外,对扩展型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福利分析表明,政府应更多通过适度增加财政支出以对冲输入型通胀的不利影响,货币政策通常是无效的.
    • 张云辉; 程显茗
    • 摘要: 在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数理推导的方式将影响资产定价的公司横截面因素与资本市场因素结合形成双因素模型,用其贝塔值代替传统CAPM模型的贝塔值测度噪声交易风险,用改造的噪声交易量指数NTVI测度噪声交易风险中的行为贝塔值.通过沪深两市A股的股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噪声交易风险,双因素CAPM模型测量的噪声交易风险与收益的可决系数大于传统CAPM模型测量的噪声交易风险与收益的可决系数,显示双因素CAPM模型对噪声交易风险的测度优于传统CAPM模型.
    • 季俊伟; 傅强; 张兴敏
    • 摘要: 从行为金融学视角考察噪声交易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已成为金融微观领域的热点话题.针对沪铜期货市场,首先构建EGARCH模型度量了噪声交易,其次利用时变状态空间模型衡量了有效性,最后采用GARCH类模型从一阶矩和二阶矩角度考察了噪声交易对有效性的影响.发现:该市场渐进趋向弱式有效,过程带有鲜明的阶段特征,2013年6月上旬以前有效性较差,随后,受市场利好制度出台影响,有效性逐渐好转;长期来看,噪声交易对其有效性存在较弱促进作用,是因为噪声交易对抑制收益率波动的市场深度存在促进作用;而短期内会加剧有效进程波动,原因在于噪声交易会扩大收益率方差.总体而言,噪声交易不是沪铜期货市场无效的根本原因,交易制度很可能才是关键因素.
    • 陈春春
    • 摘要: 噪声交易与股票流动性都是行为金融研究的重点,但二者的相关性问题学界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正负之争”不休.文章改进Kyle(1985)的假设,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流动性数理模型,模型表明:噪声交易与流动性负相关,且相关关系受信息不对称、风险厌恶度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文章以中国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数据证实了“噪声交易-流动性”关系,发现其存在显著的月历效应和市场行情效应.文章对“正(负)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析,为争论的清晰化、明朗化做出贡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