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啮合效率

啮合效率

啮合效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0968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机械、机械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第十三届机械动力传输学术会议、第13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2007全国机械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啮合效率的相关文献由197位作者贡献,包括段钦华、杨实如、王成等。

啮合效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0968 占比:99.84%

总计:61068篇

啮合效率—发文趋势图

啮合效率

-研究学者

  • 段钦华
  • 杨实如
  • 王成
  • 卢存光
  • 方宗德
  • 刘福林
  • 姚九成
  • 姜弘
  • 崔焕勇
  • 常德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家琦; 宋聪聪; 魏冰阳
    • 摘要: 为提高某齿轮产品的综合动态啮合性能,提出了控制齿面拓扑修形多项式系数的设计方法。利用差齿面,通过承载接触分析及弹流润滑模型,计算了齿面传动误差和啮合功率损失。以承载传动误差幅值、啮合效率及波动量为目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多因素多水平仿真,获得了齿面最佳拓扑修形参数;分析了修形参数对啮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齿廓与螺旋线修形密切相关,齿廓修形比例增加,接触路径倾角变大,载荷向齿面中部集中,齿面重合度、接触线差曲率变大,有利于减小齿面接触应力,缓解边缘接触,同时减低齿面摩擦损失。
    • 王征兵; 刘忠明; 师陆冰; 黄晓丹; 李学飞
    • 摘要: 基于斜齿轮时变接触线长度变化规律,推导了斜齿轮摩擦力和摩擦力矩的解析算法;基于时变摩擦因数模型,研究了滑动摩擦对齿面啮合力和啮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滑动摩擦时,齿面啮合力小于法向力,齿面啮合力随转速增大而增大,随齿面粗糙度和润滑油黏度增大而减小,且在多齿啮合区影响更显著;在时变摩擦因数作用下,平均啮合效率随转速、转矩增大而增大,随齿面粗糙度增大而降低,尤其在低温润滑油黏度较大时,影响较大。
    • 刘万山; 彭昊; 蔡志钦; 马晓帆
    • 摘要: 在分析非圆齿轮啮合特性及齿廓等啮合角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相对速度、摩擦因数和油膜厚度等关键因子对啮合功率损失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弹流润滑状态下非圆齿轮传动啮合效率数学模型。以非圆齿轮节曲线波谷的轮齿齿顶进入啮合到从波峰的轮齿齿根退出啮合为啮合周期,通过计算啮合角变化下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功率损耗,获得非圆齿轮传动的啮合效率
    • 张展; 武文辉
    • 摘要: 通过介绍由锥齿轮组成的2K-H型行星齿轮装置的基本类别,导出了系统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并列举了某工程实际应用的由3组锥齿轮、相关轴系等组成的复合型行星传动轮系,其传动比可达到100000以上.该传动轮系可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 蒋进科; 方宗德; 刘钊
    • 摘要: 为了提高汽车驱动桥综合传动性能,提出基于ease-off拓扑修形准双曲面齿轮齿面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预置传动误差参数及抛物线修形参数设计小轮法向ease-off曲面,小轮修形齿面表示为大轮的共轭齿面叠加ease-off曲面.结合齿面接触分析(TCA)、齿面承载接触分析(LT-CA)方法及齿轮摩擦理论最新进展,得到接触线离散点的滑动速度、啮合承载变形、载荷分布及局部摩擦系数,进而确定齿面瞬时啮合效率和Block闪温.以承载传动误差幅值(ALTE)最小、齿面闪温最小和平均啮合效率最大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最佳修形齿面,并分析齿面滑动速度与综合曲率半径的变化及重合度对啮合性能的影响.算例表明:最优ease-off修形齿面在啮入、啮出端有足够的抛物线传动误差,可有效减小ALTE并降低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在整个齿高方向有一定的齿廓修形且接触迹线角较小时,齿轮副则有较大重合度,且齿顶、齿根载荷向节线附近集中,而节线附近的滑动速度较小,导致接触线平均摩擦系数下降,因此,啮合效率增加,齿面闪温下降;齿面适配量过大时,接触线载荷增加,摩擦功耗增大,啮合效率减小.
    • 王成
    • 摘要: 在沿啮合线积分法的应用中得到的均是一对轮齿从啮入到啮出的啮合效率,而非一对齿轮传动的啮合效率,不符合齿轮连续传动的实际情况.基于上述问题,从一对齿轮副连续传动的过程入手,首先给出了单对齿轮副瞬时接触点啮合效率的计算公式,然后计算了齿轮连续传动过程中各段啮合线的长度,推导出了每段的啮合效率.在此基础上,根据齿轮连续传动的实际情况,计算得到齿轮副的平均啮合效率.最后,分析了齿轮设计参数与齿轮啮合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提高齿轮啮合效率下齿轮参数的设计原则.
    • 王成1
    • 摘要: 在沿啮合线积分法的应用中得到的均是一对轮齿从啮入到啮出的啮合效率,而非一对齿轮传动的啮合效率,不符合齿轮连续传动的实际情况。基于上述问题,从一对齿轮副连续传动的过程入手,首先给出了单对齿轮副瞬时接触点啮合效率的计算公式,然后计算了齿轮连续传动过程中各段啮合线的长度,推导出了每段的啮合效率。在此基础上,根据齿轮连续传动的实际情况,计算得到齿轮副的平均啮合效率。最后,分析了齿轮设计参数与齿轮啮合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提高齿轮啮合效率下齿轮参数的设计原则。
    • 刘艳芳12; 宋雪莲12; 董鹏12; 纪宏志3; 邵钢3; 刘强3
    • 摘要: 掌握齿轮啮合过程中发生的机械功率损失是实现齿轮传动高效率设计目标的前提,而其受齿轮啮合过程中的润滑特性影响较大。基于有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理论,建立了渐开线直齿轮的瞬态弹流润滑模型,分析了齿轮啮合点处的滑动/滚动速度、油膜压力、油膜厚度等润滑特性,进而建立了渐开线直齿轮的机械功率损失预测模型,研究了输入转矩、输入转速、压力角等关键参数对直齿轮啮合过程中发生的机械功率损失情况,预测了啮合效率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地揭示渐开线直齿轮啮合效率的产生机理,且发现在单齿啮合区的最大啮合效率水平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啮合过程中的最小啮合效率的大小是决定平均啮合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这对设计高效率渐开线直齿轮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 陈瑛琳; 陈江义
    • 摘要: 运动副的效率可以用功或力的方法来进行描述,渐开线齿轮副的啮合效率计算同样如此。首先,以节点和齿廓接触点间的距离为变量,分别从功和力的角度推导出了齿廓啮合的瞬时效率;然后,将瞬时效率在实际啮合线上进行平均,得到两种方法下的齿轮副啮合效率的表达式;最后,结合数值算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传动比、小齿轮齿数及齿面摩擦因数对齿轮副啮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力的齿轮副啮合效率计算方法更为合理。
    • 周飞; 黄庆九; 邢介发; 颜海波
    • 摘要: 基于渐开线3K型行星齿轮传动设计方法,发现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种方案可供选择,多数设计人员只是随机选择一种方案,而没有进行方案的计算对比分析,即便进行方案分析,也没有相关优化选择方案的依据.现通过对3K(Ⅲ)型行星减速器设计过程中2个重要选择参数的研究,结合齿轮啮合效率,用MATLAB分析设计参数和传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两者变化曲线,再根据两者间的变化规律,选择效率更高的配齿方案,节约了设计成本,为减速器设计时齿数选择提供参考.%Based on 3K type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design method,this paper linds that there are many selective schemes in the design process. However,most designers just randomly select a scheme without comparative analysis. Even if the analysis is done, there is no relevant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selection.This paper uses two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the design process,with MATLAB and combines the gear meshing efficiency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sign parameters 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nd obtain both the change curve. According to both change law,the gear with higher efficiency is chosen, thus saving the design cost, an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ooth number selection in design of reducer.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