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附机制

吸附机制

吸附机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93177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生态学报、江苏农业科学、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5年年会等;吸附机制的相关文献由66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东强、李辉、王莉淋等。

吸附机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93177 占比:99.81%

总计:93350篇

吸附机制—发文趋势图

吸附机制

-研究学者

  • 朱东强
  • 李辉
  • 王莉淋
  • 范春辉
  • 万泉
  • 万玉秋
  • 于文彬
  • 仇祯
  • 倪兆奎
  • 党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梦蝶; 崔晓阳
    • 摘要: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其在碳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考虑到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研究证实,矿物吸附机制是最重要的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之一.矿物吸附有机碳容量和稳定性受多重因素影响.土壤矿物类型、结晶程度和径级大小等矿物因素影响矿物吸附能力和机制.非晶质矿物如水铝英石和伊毛缟石对有机碳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植物源碳多被粗径级矿物吸附,微生物碳则易被细径级矿物吸附.微生物途径形成的微生物碳富集在微生物"热点"地区,即矿物表面孔隙.微生物降解对矿物结合有机碳的形成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微生物和矿物竞争活性有机碳,部分矿化成CO2释放到大气中,部分转化为微生物生物量被微生物循环利用或被矿物吸附.另一方面,微生物分解惰性有机碳,使其更易被矿物吸附.除上述因素外,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均影响矿物吸附能力.矿物在土壤碳储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研究矿物吸附有机碳机制和因素,有助于增加土壤碳储量.本文对以往土壤碳研究中与矿物有关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旨在推断矿物保护土壤有机碳相关规律,为增加土壤碳储量、缓解气候变暖对土壤碳储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 刘秀芸; 王刚; 雷雨昕; 徐敏; 张永平
    • 摘要: 采用巯基乙酸改性玉米秸秆(MACS)为吸附剂,研究不同影响条件下其对Cu(Ⅱ)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振荡速率为250r/min、吸附温度为40°C、吸附时间为60min、水样初始pH值为6.0时,吸附去除效果最佳,Cu(Ⅱ)去除率可达97.94%.准二级动力学可准确描述MACS对Cu(Ⅱ)的吸附过程,在吸附温度为45°C时R2可达0.9994,吸附在60min后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在低温25~35°C时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属非自发且放热过程;在高温40~60°C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属自发且吸热过程.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吸附Cu(Ⅱ)后的MACS孔隙和通道被大量填充,且能谱分析检测出Cu元素;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吸附后的S—H振动峰和氢键减弱.MACS对Cu(Ⅱ)的主要吸附机制为MACS表面的含氧、含硫官能团与Cu(Ⅱ)发生化学配位作用,同时伴随物理作用和静电作用.
    • 胡迎丽; 黄金福; 杨建林; 丁猛; 雷福厚; 夏璐
    • 摘要: 为了开发出一种分离纯化三七总皂苷的绿色新型吸附剂,本文合成了分别带有羧基(-COOH)、酯基(-OR)、羟基(-OH)的3种松香基大孔吸附树脂,采用静态吸附法对制备的三种松香基大孔树脂吸附性能进行初步筛选,优选最佳树脂并研究其对三七总皂苷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以-COOH为功能基的大孔树脂吸附效果最优;其对三七总皂苷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与准二级方程更吻合,吸附热力学参数ΔS为159.46 J·mol^(−1)·K^(−1),ΔH为30.73 kJ·mol^(−1),表明吸附是熵驱动的自发吸热过程;用40%乙醇解吸三七总皂苷,其纯度可由粗提液的35.37%提升到74.56%,树脂重复使用10次后吸附量几乎没有变化;通过量子化学计算验证了以-COOH为功能基的大孔吸附树脂在吸附三七总皂苷时表现出的优异性能主要原因是氢键的作用;细胞毒性实验显示树脂安全环保,且安全性优于商业化树脂D-101。因此,制备的带有羧基的松香基大孔树脂适用于三七总皂苷的分离纯化,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段正洋; 胡柠檬; 李天国
    • 摘要: 以面包酵母为基材,通过两步法制备得到黄原酸改性交联面包酵母(XCBY),并应用于水溶液中Pb(Ⅱ)的去除研究,原始面包酵母、XCBY和XCBY-Pb(Ⅱ)的理化特性分别采用SRA、SEM、EDS、FTIR、XRD和XPS等手段进行表征,研究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Pb(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XCBY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动力学、等温线、热力学和XCBY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原始面包酵母经交联和黄原酸改性后,其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变化,且对Pb(Ⅱ)的吸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XCBY对Pb(Ⅱ)的吸附过程更符合伪二阶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在30°C、吸附时间为40min的条件下,Langmuir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显示XCBY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19.91mg/g。此外,Pb(Ⅱ)在XCBY上的吸附机制主要依赖于XCBY表面—NH_(2)的配位作用、—OH的离子交换以及—C(=S)—S-的螯合作用。指出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面包酵母化学改性方法,XCBY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吸附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发展应用前景。
    • 李辉; 江群; 姜思盟; 曲建华; 姜昭; 张颖
    • 摘要: 为了开发高效、经济、易得的重金属吸附剂,采用Fe(NO_(3))_(2)/Ca(NO_(3))_(2)/KH_(2)PO_(4)混合溶液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水合法制备掺Fe(Ⅱ)羟基磷灰石(Fe-HAp),以未改性羟基磷灰石(HAp)为对照材料,通过化学表征和批量吸附实验,探究Fe-HAp对水溶液中Pb(Ⅱ)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制。结果表明:Fe-HAp表面均匀地分布着大量纳米级颗粒,具有大量表面官能团,其比表面积为55.66 m^(2)·g^(-1)。Fe-HAp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Q_(m))高达224.44 mg·g^(-1),是HAp的1.85倍,高于文献报道的代表性HAp类吸附剂。Fe-HAp对Pb(Ⅱ)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且对Pb(Ⅱ)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Fe-HAp对水溶液中Pb(Ⅱ)的高效吸附性能主要是离子交换、静电引力、络合沉淀的共同作用。此外,Fe-HAp具有较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其实际应用潜力较大。
    • 梁茂儒; 陆玉芳; 马明坤; 华瑶; 施卫明
    • 摘要: 选取木屑为原材料,在500、700°C下制备生物质炭(标记为MX500和MX700),试验考察了溶液初始pH和生物质炭投加量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研究了木屑生物质炭对水溶液中3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常用农药阿特拉津(ATR)、多菌灵(CAR)和啶虫脒(ACE)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热解温度700°C,pH 3.0,生物质炭投加量为2.0 g/L时,木屑生物质炭对3种农药的联合吸附效果最好。MX700对ATR、CAR和ACE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0.2、50.4和44.9μg/g,约为MX500的1.4倍~2.2倍。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显示,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方程和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吸附过程。FTIR结果显示,木屑生物质炭主要通过酚羟基和羧基等含氧官能团以及芳香环结构去除水中ATR、CAR和ACE。木屑生物质炭对农药的吸附机理包括静电作用力、氢键作用力及π–π键相互作用力。在100μg/L浓度下,木屑生物质炭对ATR、CAR和ACE复合农药的吸附效果和机理与农药单体类似。综上,木屑生物质炭作为复合农药污染水体净化的吸附剂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姜晶; 邓精灵; 盛光遥
    • 摘要: 生物炭是一种理想的可有效固定重金属的材料,应用于环境后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老化作用,从而影响其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和修复稳定性。该文梳理了常见的生物炭老化方法,并对老化过程中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比分析了老化作用对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的性能及作用机制的影响。生物炭老化主要包括物理老化、化学老化和生物老化;老化过程对生物炭元素组成、比表面积、孔隙大小、表面官能团、离子交换容量、芳香性和亲水性等理化性质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的主要机制包括静电作用、离子交换、沉淀作用、络合作用、阳离子–π和氧化还原作用等,这些作用机制受到老化生物炭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老化过程中含氧官能团的增加促进了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生物炭中的矿物成分和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减少又会导致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降低。生物炭原材料、老化条件和重金属种类等会影响老化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对于生物炭老化及对重金属的吸附影响研究,未来可从比较不同原料生物炭老化后理化性质差异、多种老化方法共同作用、老化生物炭对多种重金属吸附性能、吸附重金属后生物炭的老化对重金属吸附稳定性影响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为生物炭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 柳国; 李婷婷; 李月生; 陈洪国; 吴鸣虎
    •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型智能温度/pH/磁三元复合水凝胶(NIPAAm/HHPC/Fe304)给药系统的体外载药量及验证释药机理.方法 在室温下,采用电子束辐射方法成功制备温度/pH/磁三元复合水凝胶.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拟药物,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验证复合水凝胶对于药物的吸附机理.结果 pH =9.0,水凝胶对BSA的饱和吸附量最小(0.34mg/g).当温度在20°C~42°C时,水凝胶对BSA饱和吸附量呈现明显的单调递减趋势.随着外加磁场强度的增加,水凝胶对BSA饱和吸附量逐渐减少.结论 由于pH的不同,静电排斥力、疏水作用力等会引起水凝胶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不同.此外,温度的差异也会导致水凝胶骨架的伸展与收缩,引起水凝胶对BSA饱和吸附量的变化.当然,外加磁场强度越大,越不利于水凝胶对BSA的吸附.
    • 代光倩; 范丽; 孙荣国; 顾会; 刘朝淑
    • 摘要: 采用玉米酒糟为吸附剂,以其添加量、溶液pH、Pb2+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为影响因素,研究玉米酒糟对水中铅吸附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随玉米酒糟用量增加,吸附量下降;随Pb2+初始浓度的增加、溶液pH的升高、吸附时间的延长以及温度的升高,玉米酒糟对铅的吸附量增加;动力学分析发现,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平衡吸附量(qe=41.49 mg/g)与实际平衡吸附量(qe=41.69 mg/g)较为接近;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拟合玉米酒糟对Pb2+的吸附;热力学计算参数结果显示△G>0、△H>0、△S>0,表明玉米酒糟对铅的吸附为非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玉米酒糟表面的羟基、羧基、羰基可通过表面官能团络合作用吸附Pb2+;玉米酒糟对铅的吸附机制包含物理吸附、络合作用、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
    • 柳国; 李婷婷; 李月生; 陈洪国; 吴鸣虎
    • 摘要: 目的研究新型智能温度/pH/磁三元复合水凝胶(NIPAAm/HHPC/Fe3O4)给药系统的体外载药量及验证释药机理。方法在室温下,采用电子束辐射方法成功制备温度/pH/磁三元复合水凝胶。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拟药物,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验证复合水凝胶对于药物的吸附机理。结果pH=9.0,水凝胶对BSA的饱和吸附量最小(0.34 mg/g)。当温度在20°C~42°C时,水凝胶对BSA饱和吸附量呈现明显的单调递减趋势。随着外加磁场强度的增加,水凝胶对BSA饱和吸附量逐渐减少。结论由于pH的不同,静电排斥力、疏水作用力等会引起水凝胶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不同。此外,温度的差异也会导致水凝胶骨架的伸展与收缩,引起水凝胶对BSA饱和吸附量的变化。当然,外加磁场强度越大,越不利于水凝胶对BSA的吸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