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收式热泵

吸收式热泵

吸收式热泵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2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7篇、会议论文88篇、专利文献2476271篇;相关期刊213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发电技术、制冷学报等; 相关会议70种,包括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4年学术年会暨2014年第十九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2年海峡两岸第七届汽电共生/热电联产学术交流会等;吸收式热泵的相关文献由261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华玉、毛洪财、王炎丽等。

吸收式热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8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76271 占比:99.98%

总计:2476876篇

吸收式热泵—发文趋势图

吸收式热泵

-研究学者

  • 李华玉
  • 毛洪财
  • 王炎丽
  • 刘伟光
  • 付林
  • 竹村与四郎
  • 张世钢
  • 李鸿瑞
  • 任佐民
  • 苏庆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登捷; 刘学来; 李永安
    • 摘要: 介绍了燃气压缩式及吸收式空气源热泵的工作原理,从理论上进行冬季制热过程的经济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压缩式热泵制热性能优于吸收式热泵。燃气压缩式热泵一次能源利用率优于燃气吸收式热泵、电驱动压缩式热泵。燃气压缩式热泵更为经济。
    • 摘要: 1基本信息产品名称:远大一体化节电空调规格型号:31万~630万kcal产品类型:一体化节电空调生产企业:远大空调有限公司,2企业介绍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以生产非电空调、节电空调、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吸收式热泵、烟气及余热余压回收节能设备为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球同行业中唯一所有产品取得CE、UL、ETL、ASME等世界高水平认证的企业,并拥有100多项非电空调、一体化节电空调专利技术,现有员工2900人,其中科技人员352人。
    • 朱兰兰; 霍志朋; 严瑞
    • 摘要: 研究了逆流空气隙平板膜接触器流道内流体的耦合传热传质特性。选择逆流空气隙平板膜接触器中的相邻膜流道、流道内的流体以及流道之间的空气隙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流体流动与耦合传热传质三维数学模型,再通过计算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计算单元内膜流道的出口参数、膜接触器的制热效率以及热流密度等特性参数,分析不同膜流道宽长比以及空气隙厚度下膜接触器的传热传质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膜流道宽长比的增大,溶液出口温升大幅升高,但制热效率却大幅降低;随着空气隙厚度的增大,溶液出口温升和制热效率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空气隙厚度在1~1.5 mm之间时,溶液出口温升和制热效率达到最大值;显热传递和潜热传递都对膜接触器的制热性能有重要影响,当空气隙厚度较小时,显热传递的影响更大,而当空气隙厚度较大时,潜热传递的影响更大。
    • 王金星; 张翼; 卓建坤; 任学武; 魏书洲; 姚强
    • 摘要: 本文利用Ebsilon软件构建了凝汽机组循环水吸收式热泵热力系统模型,以富裕温度和过热温度两个安全裕量参数作为循环水热泵系统优化运行的约束条件,研究了热泵发生器出口温度调节(GOTR方法)、发生器压力调节(GPR方法)以及发生器出口温度和压力双效调节(GOTPR方法)等对热泵能效系数(COP)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三种提效方法下发生器出口最高温差接近20°C,最高压差可达10 kPa。GOTPR方法明显优于另外两种,COP在90%的工作蒸汽负荷下提高了3%,额外回收6.58 MW;热量。
    • 张虎; 巩志强
    • 摘要: 使用热泵回收机组的冷凝热可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不仅能有效增加机组供热能力,还能提高供热抽汽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热电厂的经济性。适合电厂使用的热泵可分为吸收式热泵与压缩式热泵,哪种型式热泵的经济性更优需要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做具体的判断。利用具体算例对两种热泵系统的经济性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只有压缩式热泵的制热系数大于临界值其经济性才会优于吸收式热泵,压缩式热泵回收余热的能力与节水性能更优。
    • 白小红; 聂名清
    • 摘要: 本文针对几种不同的电厂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分别对单台300MW机组的传统抽凝式、低温供热方式与大温差供热方式系统参数进行对比,并对大温差供热系统的不同运行工况进行技术对比与经济性分析。另外,本文针对吸收式热泵大温差供热系统在80%(400t/h)抽汽工况下运行时,分别对发电煤耗、供热煤耗、发电功率和供热功率与传统抽凝式供热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体现了大温差供热方式的经济优越性。
    • 张磊; 程上方; 张俊杰; 李博; 石赜
    • 摘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大背景下,为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满足人民生产生活中的能源需求,煤基多联供系统将发挥关键作用。基于自主研发的TPIS软件平台,对工业锅炉、背压式汽轮机和吸收式制冷机/热泵等关键设备进行了建模,并对多种典型多联供系统进行了模型搭建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基热电联供系统的供热煤耗率明显低于单独供热,其中采用单效吸收式热泵的方案煤耗率最低;煤基冷电联供系统性能劣于独立的压缩式制冷机,但冷电联供作为冷热电联供的一部分或考虑其他可利用的余热时,仍然具有综合优势;随着汽轮机进汽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热电联供系统和冷电联供系统的煤耗率均呈下降趋势。本文详细讨论了煤基多联供系统的优势和不足,并给出了推荐的工程方案,具有较高的工程意义和实践价值。
    • 崔朝阳; 曹国金; 高建民; 杜谦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相关“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节能、节水要求,提出推动中低品位余热余压资源回收利用,将工业低品位余热资源创新性地应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等。针对脱硫后烟气所含大量低品位余热,本文采用填料塔的方式,研究了填料塔内烟气-水换热过程,进行了节能节水技术研发,并利用Aspen Plus仿真软件对填料塔-吸收式热泵耦合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
    • 张波; 李峰; 袭著尊; 王子杰; 顾煜炯
    • 摘要: 为综合分析吸收式热泵对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及能耗特性的影响,利用Ebsilon软件建立了600 MW热电联产机组的热力学模型和能耗模型,并将吸收式热泵模型耦合在能耗模型中。研究了耦合吸收式热泵后,机组调峰能力、能量利用率和㶲效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热泵出口热网水温度对热泵机组的循环性能系数影响较大。耦合热泵后,机组的最小调峰能力提高了2.79%,供热可行域中最大能量利用率提高了1.9%,㶲效率呈增大趋势。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热电联产机组耦合吸收式热泵的能耗特性,为其灵活性改造提拱了理论参考。
    • 孙健; 秦宇; 王寅武; 吴可欣; 郝俊红; 杨勇平
    • 摘要: 常规电动热泵应用于寒冷地区能效较低,且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的蒸发极限运行温度为5°C,因此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空气源热泵在我国东北地区零下气温环境中无法工作。提出一种将压缩式循环与吸收式循环进行耦合的创新型低环温空气源热泵,旨在综合能源系统中利用城市热网驱动高效制取高温热水,解决了电动热泵在低温环境中性能差及电费成本高的技术难题。首先分析耦合热泵机组的运行原理,其次对提出的新型热泵机组进行仿真模拟。通过模拟计算得出双相变换热器蒸发温度、热水出口温度、环境温度以及水蒸气压缩机压比对热泵制热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对4种不同工况的理论计算和分析以及与压缩式热泵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新型低温空气源热泵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优势和工业应用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