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吴大澂

吴大澂

吴大澂的相关文献在193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书法、篆刻、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7112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贵州文史丛刊、黑龙江史志、收藏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广东省书法研究生论坛、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吴大澂的相关文献由1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文君、李军、仲威等。

吴大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7112 占比:99.83%

总计:87263篇

吴大澂—发文趋势图

吴大澂

-研究学者

  • 李文君
  • 李军
  • 仲威
  • 张俊岭
  • 位素娟
  • 俞绍宏
  • 吴大澂
  • 孙睿咛
  • 徐文勇
  • 朱万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文君
    • 摘要: 故宫博物院藏有潘曾玮致吴大澂信札十一通,此前从未对外发布。从时间上看,信札主要作于同治五年(1866)前后;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灾民赈济、《正学编》校勘、请吴氏代笔等;从文献价值上看,对研究同治初年苏州的社会慈善救助机制、士绅的日常交游、补充《吴愙斋年谱》中吴大澂早年事迹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 王子玥
    • 摘要: 浙江图书馆藏吴大澂手札,系光绪十三年(1887)四月十五日致山东巡抚张曜的书信。当时吴大澂奉旨赴粤任广东巡抚,信中涉及吴氏赴任、粤中吏治及山东黄河的治理等事宜。结合对档案、年谱等史料的考释,可见在清末国力不继的现实下,吴大澂为国奔走、心怀黎民、鞠躬尽瘁的循吏品质。
    • 朱万章
    • 摘要: 吴大澂和张之洞都是晚清名臣,两人均喜好诗文和金石书画,且是儿女亲家。现藏广东省博物馆的三通未见刊布的信札勾稽出两人交游之轨迹,据此可略窥其基于同僚、亲家和同好基础上的交谊,并可由此洞悉晚清时期士大夫的政治生态与文化因缘。
    • 李文君
    • 摘要: 近期发现的吴大澂致韩惠洵、韩学伊父子的14通信札,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从发信地点看,由西安、吉林,再到开封、苏州、长沙,这些信札差不多涵盖了吴大澂的整个收藏生涯;从内容上看,主要是金石古物代购与鉴赏交流,部分涉及为韩氏父子举荐差事;从价值上看,除吴大澂书法的艺术价值之外,这些信札对研究晚清古物的流通、对补充《吴愙斋年谱》等,都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 李文君
    • 摘要: 近期出现的吴大澂致高崇基信札,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这些信札作于光绪十三年至十四年吴大澂任广东巡抚期间;内容主要涉及调和同僚之间的分歧,广东地区州县官员的选任,税关釐金的抽取与押送,书院监院的选择等事宜。这些信札,对研究光绪中叶广东地区的日常政务运作与人事变动,对研究晚清督抚在官员任职中的话语权,对补充吴大澂与高崇基的相关研究,均有一定的价值。
    • 李文君(整理)
    • 摘要: 故宫博物院藏有湖南巡抚吴大澂致其幕员汪启信札二十六通,从未对外刊布。这些信札,均作于甲午战争时期,内容主要涉及北上湘军的军需供应,是解读北上湘军后勤保障的第一手资料。这些信札,对研究甲午战争中清军的军费支付方式、武器采购、后勤供应情况等,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孙振民
    • 摘要: 王懿荣和吴大澂同是清代杰出的金石学家、收藏家和书法家,二人对金石考据和收藏在清代具有重大的地位和影响。吴大澂于1870年进京朝考,开始认识王懿荣,一见如故,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探讨金石到互相关心生活,可以说无话不谈。吴大澂对于王懿荣鉴定吉金的能力十分佩服,直叹“吾辈中第一法眼”(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吴大澂致沈树镛函)。
    • 田方
    • 摘要: 信札,又称尺牍,是古代文人重要的日常交流方式,作为特殊的艺术载体,不仅反映作者书法水准,也往往记录时事要闻,是一种真实文献。文章以考据之学释读清朝光绪初年,苏州文人及名臣吴云和彭祖贤的往来书信各一通,了解二人及吴大澂、潘霨等苏州世家名门的家族关系,管中窥豹可见清末宦海一隅。
    • 张建业
    • 摘要: 公认的绘画大师,艺术上的成就已用作品砌成丰碑,毋庸置疑。艺术成就之外,观其人生轨迹,在处世为人的点滴微行上,同样各具样貌,尤其在不同旅程节点上的表达,似乎比作品更具张力。吴昌硕的“大气”吴昌硕先生的大写意画以《石鼓文》笔意入画,古拙大气,无人能及。在践行人生价值的追求上,他毕生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傍身,躬行不怠。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任湖南巡抚吴大澂亲率湘军御敌。吴大澂北上前给吴昌硕写了一封信,邀其入幕。当时吴昌硕已经51岁,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慷慨从戎,虽没有亲身上战场杀敌,但战场轰鸣的炮声把吴昌硕耳朵震聋,为纪念这段经历,便有了“大聋”之号。
    • 李文君
    • 摘要: 吴大澂与阎敬铭均为晚清名臣。故宫博物院藏有吴大澂致阎敬铭信札1通,与新近出版的5通吴大澂致阎敬铭信札,均作于同治十三年前后吴大澂任陕甘学政期间,内容均与吴大澂邀请阎敬铭出山讲学相关。这6通信札,对了解同治末叶陕甘地区的文教恢复与士林学风,吴大澂在陕甘学政任上的政绩,阎敬铭乡居时不预外事的操守,均有一定的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