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扶贫时代

后扶贫时代

后扶贫时代的相关文献在2017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社会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7篇、专利文献74997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青海社会科学、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研究导刊等; 后扶贫时代的相关文献由41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正义、袁利平、王会战等。

后扶贫时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7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74997 占比:99.66%

总计:75254篇

后扶贫时代—发文趋势图

后扶贫时代

-研究学者

  • 周正义
  • 袁利平
  • 王会战
  • 姚文
  • 胡林波
  • 于微
  • 刘彦龙
  • 向勇
  • 吴波
  • 周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倩格
    • 摘要: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本文以安康旬阳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措施建议,力求为国家巩固连片贫困地区"后扶贫"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可供借鉴的蓝本.
    • 卫梓琪; 王生高
    • 摘要: 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战全面收官,但“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责任”,在巩固成果、防止返贫的后扶贫时代,尤其是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高校作为学科专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地,助力地方发展致富要求更高。高校可与地方建立一种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利用高校学科专业及人才优势,有力扶持地方产业,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巩固提升校地帮扶成效,持续为地方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曾红
    • 摘要: 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后扶贫时代面对的贫困治理任务转变为相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治理具有普遍性、动态性和长期性。在新阶段,人民立场和共同富裕的政治逻辑统一性以及主体和行为上的实践逻辑耦合性,决定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的必然性和有效性。根据精准扶贫个体视角和结构视角下的“精准”认知,以及乡村振兴“保障性”和“建设性”的阶段性话语,可以发现乡村振兴时期贫困治理的五个“精准”内涵,即循序渐进、制度建设、分层分类、统筹整合、多元主体。针对上述意涵,本文提出了后扶贫时代贫困“精准”治理的五个方向。
    • 陈培友; 吴笑笑
    • 摘要: 返贫预警是后扶贫时代脱贫成果有效巩固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的"常态性"工作基础。脱贫攻坚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其成效越高相关影响因素越多,任何环节的崩溃都可能引发返贫风险。通过构建脱贫系统脆性关联模型,计算各子系统的脆性联系熵,并在此基础上以黑龙江省抚北村为例,探究脱贫系统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脱贫系统是由政策制度、环境资源、灾祸风险和能力习惯等4个子系统构成,脱贫户的脆弱性是造成返贫的主导因素,因此加强脱贫户的内生能力建设能够有效降低返贫风险。
    • 李青竹; 宋静
    • 摘要: 贫困问题是世界共同亟待解决的民生难题,教育扶贫是扶贫工程中的重要方式,对于脱贫有着重要意义。2020年我国进入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成为反贫困斗争中的难题。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普惠式“托底”扶贫到后扶贫时代精准化“扶优”扶贫,我国教育扶贫事业发生重要转变,体现了我国教育扶贫作用于人、动态变迁、均衡发展的逻辑特征。我国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补偿普惠的托底阶段、聚焦全局规划的过渡阶段以及瞄准精准发展的扶优阶段,未来我国教育扶贫也更应该从留住人才、拓展主体以及精细管理三方面着重发展。
    • 娄元元
    • 摘要: 职业启蒙教育应成为我国后扶贫时代国家反贫困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职业启蒙教育主要通过改变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认识、职业技能、职业规划与管理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职业启蒙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包括:将职业启蒙教育纳入教育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地开设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制定学业和职业规划,提供工作本位学习机会。
    • 黄宸杰; 廖灵芝
    • 摘要: 2013年以来,伴随着精准扶贫思想的落实、扶贫脱贫路径的明确,扶贫工作因地施策、有序高效地推进,切实帮助各地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朝着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迈进。因此,搜集了63篇核心文献梳理分析,得知理论界对扶贫政策在实施后的绩效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长;研究角度多,包括精准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绩效;研究的区域广包括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中某些区域或微观村落。以层次分析法作为主要绩效评价方法,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构建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领域各区域的扶贫成效用量化模型来评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扶贫绩效的对策。结论是: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已经实现,未来理论研究将围绕"后扶贫时代"如何持续稳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深入,如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的持续增收效应,消费扶贫绩效研究,扶贫政策调整后绩效研究等。
    • 赵慧; 李鹏举
    • 摘要: 旅游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巴中市地处秦巴山地区,是秦巴山地区中心城市中旅游扶贫效率最高的城市。通过对巴中市旅游资源、环境、经济等领域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认识,总结近年来巴中市旅游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获得的收益,对巴中市旅游扶贫的收益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在旅游扶贫长效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威胁因素,探究巴中市旅游扶贫长效发展新路径,以防止农户返贫,确保脱贫成效持续稳定和旅游扶贫运作体系持续有效。
    • 杨娟; 张琳; 余思妍; 陈慧明
    • 摘要: 摆脱绝对贫困,是一个国家发展到较高文明程度的体现。经调研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所涉组群因其政策、社会、个人的多重影响,极易陷入脱贫难、致富难、易返贫的恶性循环,加大了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难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本文将以制度规范实现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多元要素协同发展,实现地区与相对贫困群体的有机联动。
    • 常文涛; 杜宾彬
    • 摘要: 在“后扶贫时代”,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1—2020年我国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的四大路径,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和因子载荷,并构建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的长期增收效应大于城市化的长期增收效应;在短期内,农村产业结构改革与农产品贸易市场化有助于农民增收;农业生产科技投入和农业信息化的长期增收效应高于短期增收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