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合作行动

合作行动

合作行动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政治理论、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专利文献8565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理论探索、行政论坛、探索等; 合作行动的相关文献由3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康之、龚鹏斐、向玉琼等。

合作行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1.04%

专利文献>

论文:8565 占比:98.96%

总计:8655篇

合作行动—发文趋势图

合作行动

-研究学者

  • 张康之
  • 龚鹏斐
  • 向玉琼
  • 谢新水
  • Bwchese
  • M.克罗齐尔
  • 刘子洋
  • 刘欢
  • 刘玮
  • 刘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康之
    • 摘要: 在实证科学的视野中,“真理”与“意义”也经常被还原为“事实”与“价值”的问题而进行讨论。不过,当我们使用真理与意义的概念时,是在认识过程中而不是在结果中去思考的;在使用事实与价值的概念时,所考虑的则是实践上的安排问题。近代以来在哲学上的几乎所有争论,最终都可以被归结为关于真理与意义的意见交锋,而事实与价值方面的考量更具有从属的性质。其实,认识真理与把捉意义的过程是应当放在不同的框架中的,认识真理是在认识论的框架中进行的,而把捉意义则应在行动的框架中展开,更多的是通过“领会”“体验”把握意义。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认识真理会遭遇可能性的问题,而把捉意义则是现实的,而且在无法获得真理而又必须行动的情况下,也只有依据意义去开展行动。
    • 张康之
    • 摘要: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因素,而在工业社会中,却又是人们经常抱怨的话题。的确,在工业社会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有完善的规则体系对人的行为和行动作出规范,就可以实现社会的良序运行。可是,在人类陷入风险社会后,在社会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时,任何缺失了道德的行为和行动都可能是有害的。就道德的生成而言,也许在农业社会中可以将其纳入到自然主义的解释框架中;而在工业社会,虽然哈耶克在批评理性的滥用时指出道德不是设计的结果,但启蒙思想却为工业社会的个人主义道德生成开拓出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总的说来,工业社会的认识论思维排斥了道德,而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直觉、直观的认知方式则为道德的重构提供了认知基础。
    • 张康之
    • 摘要: 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人类社会日益涉入风险社会。应当说,在人类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存在风险,甚至在某些时期出现过危机事件集中爆发的状况,但那些都不足以构成风险社会,而只有当今人类所处的社会可以被命名为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中,人们所遭遇的所有风险都是社会风险(尽管有些风险被认为来源于自然界);风险社会中人的存在的现实性不是个人,而是人的共生共在;唯有合作行动才能为人的生存创造机遇。社会重建任务是身处风险社会中的人类需要面对的首要任务。人类只有基于风险社会的现实开展积极的合作行动,才能在人的共生共在得以实现的前提下获得自我生存的保障。而既往历史中生成的许多观念及信条,只要与风险社会的现实相冲突的,就都应当抛弃。
    • 张康之
    • 摘要: 风险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人类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当人类陷入风险社会时,也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类历史上创造出来的一切,都需要接受风险社会的审查来证明其此在性。首当其冲的就是需要建立起属于风险社会的生存意识和生命观念,因为一种全新的生存意识和生命观念的确立,决定了社会建构和行动模式的形塑。风险社会中的人不再是以原子化个人的形式出现的生命体,或者说,原子化个人在风险社会中不再具有此在性。实际上,风险社会中的人是以人的共生共在为人的生命本质的,而人的共生共在的可能性又是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转化为现实性的。其中,合作行动则是人的共生共在获得现实性的具体路径,而合作政治则是关于合作行动的政治。
    • 张康之
    • 摘要: 人类历史也就是人的行动所留下的轨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因为条件和所面对的任务不同,行动方式也不同。行动的条件是非常复杂的,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条件。行动的任务根源于人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其形式和构成因素也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人类社会又有着一条社会组织化的历史轨迹,迄至今日,人类的所有行动几乎都是通过组织进行的。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组织所面对的客观条件就是社会的加速化和流动性的不断增强,致使组织在承担任务的时候已经不能再以实体性存在的形式出现,而是表现出了液态化的趋势。20世纪后期以来,虚拟组织的出现展现出了向合作制组织发展的前景,而合作制组织则意味着一种自主行动模式,在每一个层面上都表现出自主性的确立。
    • 张康之
    • 摘要: 人的一切认知都是为了行动,而行动则是为了人的生活和生存的需要。想象是人的认知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或者说是人的认知活动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工业社会中,想象在科学认识和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遭到了排斥,只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以及文学艺术活动中才得以认可。人的认知活动需要在具体的条件和历史场境中来加以理解,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中,形成了不同的认知体系。在工业社会所拥有的认知体系中,分析性思维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分析、抽象、推理等方式而实现认识,并将认识成果作用于实践。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能够适应合作行动要求的认知方式是与相似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而想象则是相似性思维的构成要素和重要环节。对于人的行动而言,想象意味着创造、创新。因而,在人类历史转型的过程中,在遭遇了风险社会的时候,我们在致力于思维方式重建的任务时,需要突出想象的功能。
    • 张康之
    • 摘要: 科学认识是知识生产的过程,但其生产出来的只是理性知识。其实,人类的知识具有多样性,理性知识在工业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中,表现出了对其他知识的排斥。不仅如此,理性知识也获得了实践上的话语权,要求实践中的所有行动方案都基于理性知识而做出设计。这样做,在工业社会中是成功的,但在人类陷入风险社会后,却应改弦易辙。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应当承认各种类型的知识存在上的合理性,倡导知识的包容性品质,特别是对于经验知识,应当给予更多的重视。这是因为,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合作行动是及时响应的行动,不仅所面对的是全新的问题,而且更多地受到了时间限制,即表现为即时行动,需要得到经验知识的支持。
    • 陈静; 赵玲玲
    • 摘要: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治理主体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共同协作编制而成的合作治理网络.在此网络中,各治理主体分工协作,最大限度发挥功能优势,实现社会治理结构优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言说—行动"分析框架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治理主体通过协商民主与合作行动共享治理话语权和行动权力,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 龙东
    • 摘要: 现代社会进入全球化风险社会后,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也将进行创新与变革.合作行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将公民纳入到了由政府、组织等多元行动者构成的合作组织体系之中,对公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作行动中的公民应具有公共精神、责任意识、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等,政府与组织从提升公民的合作意识、加强合作文化建设、建立合作行动的教育模式、健全合作行动的组织体系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改革,做好公民素养的培育,让公民真正成为合作行动体系中的行动者.
    • 张康之
    • 摘要: 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以无所不在的风险压力将人类变成了命运共同体,但这还只是一种客观必然性,尚未成为现实.因为,工业社会的运行惯性和资本主义的竞争文化妨碍了人们把这种客观性的命运共同体转化为具有自觉性的命运共同体.具有自觉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建立在人的共生共在理念的基础上,而人的共生共在既是风险社会中的"共同善",也是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所指向的后工业社会的建构起点和基本原则,更是人们在风险社会中必须加以追求的社会形态.在对人的共生共在的追求中,合作行动是一种必须加以建构的行动模式.与工业社会的人们总是在行动中区分出目标、目的和手段等不同,人的共生共在是存在于和包含在行动之中的目的,同时也是为合作行动指引方向的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