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叶素动量理论

叶素动量理论

叶素动量理论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66619篇;相关期刊42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三十届全国直升机年会、2012北京国际风能大会、第一届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年会暨论坛等;叶素动量理论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巍、王兵振、王同光等。

叶素动量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6619 占比:99.95%

总计:166696篇

叶素动量理论—发文趋势图

叶素动量理论

-研究学者

  • 张巍
  • 王兵振
  • 王同光
  • 何玉林
  • 金鑫
  • 刘德顺
  • 刘桦
  • 廖微
  • 戴巨川
  • 何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一鸣; 王博; 刘青松; 李春; 丁勤卫
    • 摘要: 以DTU 10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建立OO-Star半潜式平台漂浮式风力机模型,基于叶素动量理论和辐射/绕射理论分别求解风载荷与波浪载荷,模拟不同环境载荷方向下漂浮式风力机动态响应,对比分析不同环境载荷入射角度对其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湍流风入射角度对漂浮式风力机纵荡、纵摇及艏摇运动响应影响较大,而波浪入射角度对横荡和横摇运动响应影响较大,垂荡运动响应几乎不随湍流风和波浪入射角度改变而变化。随湍流风入射角度增加,漂浮式风力机平均发电功率急剧下降,而波浪入射角度对其平均功率几乎无影响。此外,系泊系统中1号系泊拉力随湍流风和波浪入射角度增大逐渐增加,2号系泊拉力逐渐减小,而3号系泊拉力则随湍流风入射角度增加先增大再减小,随波浪入射角度增大逐渐增加。
    • 朱卫军; 刘宇新; 孙振业; 石亚丽
    • 摘要: 湍流边界层尾缘噪声是翼型及风力机气动噪声的主要来源。本文应用的壁面压力谱方法是基于Aimet噪声理论提出的一种翼型尾缘噪声预测模型。首先,分别采用Goody、Rozenberg、Kamruzzaman、Lee、Hu等五种不同的壁面压力谱方法,对NACA0012和NACA64-618翼型进行噪声预测,并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了各攻角和雷诺数下壁面压力谱方法对翼型尾缘噪声预测的准确性。其次,在Lee翼型尾缘边界层噪声建模的基础上,结合风力机叶素-动量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风力机气动噪声预测模型,并与Bonus Combi 300 kW风力机的气动噪声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噪声谱对比结果验证了当前模型的有效性。该研究可为相关风力机气动噪声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预测方法。
    • 冯士伦; 杨虎; 唐友刚; 李焱
    • 摘要: 研究浅水半潜式大功率浮式风力机波浪载荷和气动力引起的基础结构疲劳损伤,揭示基础结构的疲劳损伤机理。采用谱疲劳损伤计算分析方法,以10 MW风力机为例,计算波浪载荷引起的热点应力及多种海况引起的疲劳损伤。采用叶素动量理论并基于所在海域的风速分布,计算叶轮转动引起的气动力及其引起的疲劳损伤。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半潜式三立柱浮式风力机,波浪载荷引起的基础结构应力远大于气动力引起的基础结构应力,基础结构损伤主要是由波浪载荷引起,气动力引起的浮式基础结构的损伤为10^(-3)量级,而波浪载荷引起的损伤为10^(-1)量级。
    • 岳敏楠; 王博; 李春; 李蜀军
    • 摘要: 平台的稳定是漂浮式风力机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为研究风波耦合作用下阵列式平台漂浮式风电场Spar平台的动态响应,建立基于OC3-Hywind Spar Buoy 平台的NREL 5 MW 漂浮式风力机整机模型,采用链接系泊和固定系泊建立了 3×3 阵列Spar平台漂浮式风电场.基于叶素动量理论考虑叶尖损失、轮毂损失以及动态失速通过Fortran 编程实现了水动力软件AQWA 的二次开发,建立了漂浮式风电场平台气动-水动-固定系泊-链接系泊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实现了模型算法求解,结合辐射/绕射理论研究了风波耦合作用下漂浮式风电场Spar 平台的动态响应特性,为解决系泊系统直接与Spar平台主体链接时平台产生的大幅度首摇、横摇响应问题,提出了首摇阻尼板和系泊链接点外移两种提高平台稳定性的方法,并研究了二者对漂浮式风电场平台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泊系统直接将Spar平台链接建立阵列式平台漂浮式风电场的方案是不可行的,平台将产生极大的首摇、横摇响应;普通海况下,首摇阻尼板明显降低了漂浮式风电场平台的首摇、横摇响应,恶劣海况下效果不明显,系泊链接点外移在普通海况、恶劣海况两种工况下均能够明显降低漂浮式风电场平台的首摇、横摇响应;系泊链接点外移时,相对于风波入射方向,位于两侧的平台在xOy 平面运动轨迹、首摇、横摇响应具有对称性的特点,位于中间的平台P1、P4、P7 不存在横荡、横摇、首摇响应,位于两侧的平台存在横荡、横摇、首摇响应,横摇波动幅度,普通海况下约0.1°,恶劣海况约0.5°,首摇波动幅度,普通海况下约0.5°,恶劣海况约2°;此外,系泊链接点外移时,普通海况、恶劣海况两种工况下,风电场中几乎所有平台的垂荡、纵摇及机舱振动稳定性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结果为漂浮式风力机平台稳定性的提高提供了理论参考.
    • 朱本瑞; 孙超; 黄焱
    • 摘要: 针对冰区海上单桩风机易发生冰激振动的问题,以NREL5MW风机为对象,详细开展其在风-冰联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基于叶素动量理论,考虑Prandtl叶尖损失修正和Grauert修正,利用MATLAB编程计算获得叶片空气动力载荷;基于M??tt?nen自激振动模型,采用APDL开发冰区风机自激振动分析程序;基于我国渤海某海域冰情参数,从时域和频域对不同风-冰角下的风机结构动力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冰激锁频振动的冰速区间,并给出风机结构的最大位移响应振幅、基础倾覆力矩以及结构等效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低冰速和高冰速下,风机塔顶与基础环顶的振动特性不同,中冰速时均表现为稳态的简谐振动;在常遇和极端冰厚下,均发生一阶锁频振动,对应的锁频冰速范围分别为0.01~0.06m/s和0.03~0.09m/s;锁频时,风机塔顶动力响应显著,两种冰厚下塔顶最大振幅分别1.425m和1.454m,最大等效应力响应分别为146MPa和183MPa,基础结构面外弯矩响应分别为243MN和358MN.文中研究结论和结果可为相似冰区海域同类风机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 王永鼎; 李宁业
    • 摘要: 提高海流能水轮机的获能效率是海洋能开发的重点研究内容,提高水轮机获能效率的关键在于水轮机叶片的几何构造。在NACA4412翼型的基础上,采用儒可夫斯基保角变换的方法对翼型进行参数化建模,以最大升阻比为目标函数,施加约束条件进行设计优化,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求解。在获得最优解后,利用CFD软件Fluent对原翼型和优化后的翼型进行翼型绕流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翼型相比于原翼型具有更大的升力系数和升阻比,翼型的最大升力系数和最大升阻比分别提高了18.72%和46.84%,且优化后翼型达到最大升阻比时的攻角相对较小;翼型的临界失速攻角相比于原翼型较大,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 彭益松; 范广恒; 石万进
    • 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加,机动车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实现"30碳达峰""60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本文从叶片设计、整机设计和理论计算三方面设计了一款以风能和太阳能为能源的动力小车.叶片设计以动量理论和叶素理论等为基础,采用Glauert[1]方法来编制叶片的设计程序,同时考虑Plandtl[2]叶尖修正效果,对翼型的扭角和弦长进行修正.利用三维建模软件NX UG绘制叶片各截面的样条曲线,使用曲面造型绘制叶片的三维模型图.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小车的最大允许质量和传动比,为小车整机设计提供理论和指导;整机设计设计了小车的整体样式和工作方式.最终实现小车依靠自带的风轮和光伏板前进的设计目标.
    • 彭益松; 范广恒; 石万进
    • 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加,机动车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实现“30碳达峰”“60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本文从叶片设计、整机设计和理论计算三方面设计了一款以风能和太阳能为能源的动力小车。叶片设计以动量理论和叶素理论等为基础,采用Glauert[1]方法来编制叶片的设计程序,同时考虑Plandtl[2]叶尖修正效果,对翼型的扭角和弦长进行修正。利用三维建模软件NX UG绘制叶片各截面的样条曲线,使用曲面造型绘制叶片的三维模型图。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小车的最大允许质量和传动比,为小车整机设计提供理论和指导;整机设计设计了小车的整体样式和工作方式。最终实现小车依靠自带的风轮和光伏板前进的设计目标。
    • 陈安杰; 王策; 贾娅娅; 刘庆宽
    • 摘要: 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捕获风能的核心部件,因此叶片的气动性能及可靠性是风力机安全运行的关键。本文以某1.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采用GH Bladed计算软件计算得到风力机叶片气动载荷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风速及叶尖速比对叶片的气动载荷影响特性。结果表明:轴向荷载数值远大于切向荷载数值,轴向荷载数值沿着叶片尖端到叶片根部不断减小,随着风速的增大,轴向荷载沿展向分布曲线愈加平缓;叶根气动载荷中起控制作用的是轴向推力与挥舞方向弯矩,且随着风速增加至额定风速而单调增加;叶尖速比增大至5时,轴向荷载沿展向分布曲线平缓且峰值减小,当叶尖速比从7增大至11时,轴向荷载在叶尖又出现尖点且峰值大幅增加;当叶尖速比增大至7时,切向荷载逐渐增大,当叶尖速比从7增至11时,切向荷载减小;叶根气动载荷中起控制作用的是轴向推力与挥舞方向弯矩,随着叶尖速比的增大而单调增加,摆阵方向弯矩值随叶尖速比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