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视分析

可视分析

可视分析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558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14481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测绘科学技术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6中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会大会、第二届“数字图书馆与开放源码软件(DLIB & OSS 2009)”学术研讨会、2017中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大会(2017 China CAD&CG)等;可视分析的相关文献由122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谊、周志光、巫英才等。

可视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9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4481 占比:99.84%

总计:214825篇

可视分析—发文趋势图

可视分析

-研究学者

  • 陈谊
  • 周志光
  • 巫英才
  • 梁荣华
  • 陈为
  • 吴亚东
  • 孙国道
  • 刘世霞
  • 吕程
  • 张加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钱爱娟; 樊昕; 董笑菊; 褚衍杰; 袁晓如
    •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逐渐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越来越多的网络应用应运而生.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当前网络结构的日益复杂,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问题,对社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因此,网络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其中网络异常检测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多年来,虽然已有许多异常检测的工作可以一定程度上发现和抵御网络攻击,但是有些方法难以适用于无标签的数据集,有些方法则训练成本过高,无法应用于实时场景.此外,对于细微异常的检测也是现有方法面临的一大问题.考虑到模型可解释性对于很多场景的必要性,本文以可视分析作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社区发现的网络异常检测方法,通过一个较为合适的粒度来提高系统对于细微异常的检测能力.该方法首先使用多层常量玻茨模型(CPM)算法对移动时间窗内的网络数据检测社区,并以社区为单位提取特征向量,然后用社区匹配方法将相邻时间步的社区关联起来,通过监控各社区特征的变化情况来检测异常.这种方法既考虑了网络数据作为动态图的特性,又能从一个比较合适的粒度提取特征.此外,系统提供可视化界面来帮助用户确认异常点前后的网络情况、关联异常事件.通过在Vast Challenge 2013挑战三的NetFlow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更加细微的网络异常,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王慧; 孙国道; 丁伟杰; 王潇; 张颖; 梁荣华
    • 摘要: 现有的司法数据分析以传统的统计图表为主,与案件数据的内部信息关联不够,低效落后,难以满足司法数据的分析需求.因此,针对司法判决文书数据,提出一种通过用户交互的方式展示司法数据时序演化过程的方法.首先提出基于分层结构的层次演化视图,从整体上分析时序变化;结合矩阵视图、词网络视图、主题聚类图和词云,展开案件内部多元信息的精细化分析;提取案情三元组信息,并展开关键实体的约束布局,帮助快速定位和掌握案件内容.基于千万级规模司法判决文书数据,展开案件纠纷类型演变和案件内部关系的案例分析,并针对多个视图任务结合评分方式展开定量用户研究评估,反馈得到所有问题平均评分均大于3.5,为后续司法文书数据的可视分析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 孙国道; 杨雨璠; 潘翔; 梁荣华
    • 摘要: 流行病数据的多层面可视分析,可以加快流行病数据分析任务的交互式探索效率和加深对潜在模式的深刻理解.本文对流行病数据可视分析的相关工作展开综述,并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1)流行病数据的时空可视分析,帮助用户发现和理解流行病数据在时间、空间以及时空维度中潜在的流行病特征和传播规律等;(2)流行病数据中涉及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文本的语义可视分析,辅助用户快速了解长、短文本内容中的流行病内容态势、情感走向等;(3)流行病传播模型的可视分析,增强用户对流行病传播过程中的预测、仿真、监测等任务的交互式理解;(4)流行病数据的静态信息图,直观反映流行病信息的上下文内容和提高公众的理解效率.在上述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流行病数据可视分析在数据存储和获取,地图可视化形式多元扩展,流行病模拟传播分析和多学科交融的综合可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何晓华; 马晓; 庞鑫燕
    • 摘要: 儿童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儿童友好型社区规划的重要内容,此类设施丰富度的提升也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且研究该指标将为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和优化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大数据视角,以银川市为例,将本市公园、居住社区、中小学教育学校、图书馆等场所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图片大数据、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获取相关基础数据;并利用ArcGIS 10.6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与分析,探讨儿童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 虞瑞麒; 刘玉华; 沈禧龙; 翟如钰; 张翔; 周志光
    • 摘要: 已有的图采样方法侧重于单图采样,关注如何在一张图上通过采样保留其特定的拓扑结构特征。随着数据采集能力的提升,多重网络图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普遍,即相同的节点集在不同场景中具有不同的网络关系。针对传统图采样方法无法兼顾多重网络图结构特征的问题,提出了表征学习驱动的多重网络图采样算法。首先,设计融合多重网络图结构特征的图表征学习方法,将节点投影至二维的表征学习空间;其次,利用改进的自适应蓝噪声采样算法,考虑节点密度和网络连通性,从表征学习空间筛选节点,以保持其多重网络结构特征及图上下文结构特征。进而开发了一套多重网络图采样可视分析系统,支持用户交互式地探索多重网络图采样,并与已有采样算法进行对比。案例分析和评估实验证明了本文算法在多重网络图采样中的有效性。
    • 郑楷洪; 杨劲锋; 王鑫; 李胜; 曾璐琨; 龚起航
    • 摘要: 可视化技术是挖掘用电量数据中所蕴含丰富信息的关键技术手段,其相关研究热点集中在四个方面。用电量可视化分析形式主要有堆叠面积图等标准图表和一些自定义图表。用电量监控的可视化系统常用于建筑群和工业过程的能耗分析,其可以在用电行为纠正等方面发挥作用。用电异常的可视化包括异常计量用电数据和异常用电行为两个方面,以从源头提高计量数据质量,减少防窃电工作量。用电量数据挖掘的可视化研究集中在用电量预测中更实时的交互手段和用电用户分类中聚类分析算法的过程展现。以往各项的研究仍存在数据量较小、数据维度不高、未考虑外部因素等不足。未来应提升数据量级、扩大时空范围、融合多源数据、建立更细颗粒度用电数据模型。
    • 温圳; 李鹏; 王叙萌; 黄文琦; 梁凌宇; 周越凡; 陈为
    • 摘要: 混合现实具有新颖的人机交互方式,拓展了可视化与交互界面的设计空间,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混合现实技术快速发展,许多研究者将其用于可视分析领域.首先,介绍了混合现实的概念与发展现状,并从显示与交互2个方面讨论混合现实环境与传统交互环境的差异,分析混合现实可视化的优势与局限性;其次,简介基于混合现实的可视分析的3个应用场景,即增强可视化、实景分析和协作分析;最后,给出基于混合现实的可视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匡蓓; 彭蕾; 陈思明
    • 摘要: 数据可视化是以图表可视化形式来呈现数据,加强用户对数据信息的理解,而数据可视分析可以让用户从数据中获取见解并从数据分析中获得最大收益。数据是21世纪的新资源、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新动能,而数据的利用和挖掘是一个漫长的技术发展过程,尤其是如何让传统行业、城市的各个方面受益于数字经济,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大数据技术作为集合计算机、数学、统计、经济与各行各业相关的一类技术统称,目标就是挖掘行业背后数据的特征,提供咨询与决策能力,以服务好城市的经济与行业发展。
    • 马小东; 任芃锟; 赵凡
    • 摘要: 起止点数据是一种由起点、终点、起止点时间及一些其他属性构成的轨迹数据。其是一类非常典型的时空数据,大量产生于城市交通管理、人口迁移、社交媒体等领域。可视分析技术目前被广泛用于研究大规模起止点数据的时空模式,能够实现对数据深层次的探索。首先介绍了起止点数据特征以及可视分析的任务,其次梳理了近年来起止点数据可视分析中的可视化方法、交互技术和可视化系统,并对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介绍。最后,对起止点数据可视研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对起止点数据可视化研究的前景做出了展望,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费千笑
    • 摘要: 随着互联网发展,在线交易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这一新型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在线交易行为产生了大量交易数据,其中包括的一种比较典型的数据类型就是用户购买行为数据。用户购买行为数据中包含了众多人在购物时的行为规模和购买偏好等信息,对相关研究乃至商业的个性化推荐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阿里天池的淘宝用户行为数据,采用可视化分析的手段,从时间维度、用户行为、商品分析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用户消费行为模式和偏好,比如淘宝用户在购物时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习惯等,对行为研究、个性化推荐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