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吸收材料

可吸收材料

可吸收材料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65632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临床骨科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广东省第二次手外科学学术会议等;可吸收材料的相关文献由54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敬矿、黄潮桐、D.史密斯等。

可吸收材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65632 占比:99.97%

总计:665799篇

可吸收材料—发文趋势图

可吸收材料

-研究学者

  • 李敬矿
  • 黄潮桐
  • D.史密斯
  • O.迪克
  • S.兰德格雷贝
  • 陈冬生
  • 冯杨
  • 刁繁荣
  • 张志钢
  • 朱家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晓枫
    • 摘要: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与可吸收材料治疗足部骨折对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2018年1月-2020年1月某院收治的足部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研究组采用可吸收材料。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3.01±1.13分)比对照组(6.41±1.01分)低,踝关节功能评分(92.50±6.16分)比对照组(86.01±6.78分)高(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0%)比对照组(64.0%)高,复发率(4.0%)比对照组(28.0%)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物质生活(73.71±9.68分),躯体功能(76.28±9.47分),社会功能(75.08±9.33分),心理功能评分(76.88±6.39分)均比对照组(65.06±9.41分)、(64.17±8.76分)、(63.59±6.42分)、(63.77±6.22分)高(P<0.05);研究组感染(4.0%)、疼痛(4.0%)、肿胀(4.0%)、延期愈合(0%)发生率比对照组(20.0%)、(16.0%)、(8.0%)、(4.0%)低(P<0.05)。结论:足部骨折应用可吸收材料、空心加压螺钉治疗均有效果,但相较而言可吸收材料效果更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降低其发生感染、疼痛的几率,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梁芮; 刘海旺
    • 摘要: 研究高分子纳米生物骨胶在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联合固定组患者的解剖复位优良率94.00%,高于单独固定组的66%(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低于单独固定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单独固定组的24.00%(P<0.05);联合固定组患者的Rasmuaaen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单独固定组(P<0.05);满意度为90.00%,高于单独固定组的62.00%(P<0.05)。结果表明:可吸收材料联合高分子纳米生物骨胶固定的应用效果,较单独可吸收材料固定好,能有效促进患者解剖复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 何精选; 覃松; 喻忠斌; 邹凯; 唐家国; 夏晓枫
    • 摘要: 目的 探讨可吸收材料在四肢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8年8月接受治疗的四肢关节内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可吸收钉棒等材料治疗,对照组采用金属材料内固定治疗,分别对上述病例进行随访.随访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及伤口愈合等情况.用x2检验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功能评估以关节功能恢复和随访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48个月,120例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5个月.观察组出现早期伤口红肿2例,对照组出现3例,均为踝关节骨折,经对症处理1周后缓解.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吸收材料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可避免二次手术痛苦、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 黄涛; 孙研; 洪焕玉; 李宇; 葛俊波
    •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生物可吸收材料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Ilizarov技术矫正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的手术方案,而研究组患者采用可吸收生物医学材料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X线片、骨愈合情况、变态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关节稳定性等方面采用HSS评分综合评价。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无并发症,骨折部位及膝关节功能均基本恢复。研究组患者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牵拉及骨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可吸收材料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姜南星
    • 摘要: 目的:分析在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过程中分别使用可吸收材料和金属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和广西中医一附院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间6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抽签序号为奇数的31例患者纳入A组,予以可吸收材料治疗,剩余抽签号为偶数的31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治疗前疼痛、ROM、ADL、肌力和局部形态的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提升,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A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高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使用可吸收材料进行固定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不会影响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从而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日常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运用效果。
    • 雷森林; 刘宏远; 杨红胜; 熊燕; 段宏
    • 摘要: 背景:根据外消旋聚乳酸玻璃化温度低的特点,课题组研制了治疗肢体骨折的超声焊接装置和配套使用的外消旋聚乳酸可吸收螺钉,但超声作用下外消旋聚乳酸物理性状改变对材料安全性及高强度超声作用于可吸收螺钉时对周围局部组织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评估超声辅助外消旋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在24只成年SD大鼠右胫骨干前侧制造直径1.6 mm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超声辅助下植入外消旋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1,3,7,14 d及2,4,6,8周时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及血清炎性指标;术后2周及1,3,6个月进行骨缺损大体标本、X射线片及组织学观察.实验已获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伦理审查中心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大鼠术后伤口均恢复良好,无感染及排异征象,术后血常规、生化、炎性指标均未见异常波动;②大体观察显示,至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螺钉开始降解,周围有少量软骨痂向中间爬行;至术后6个月时,螺钉植入区周围有较多新生骨质长入,周围组织无异常反应增生;③X射线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范围逐渐缩小,至术后6个月时有大量新生骨长入,始终未见周围骨质异常反应;④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2周时,螺钉与宿主骨界面清晰,未见周缘骨小梁向材料内部长入,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包裹材料表面;此后螺钉逐渐降解,新生骨组织逐渐增多并分化成熟;⑤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外消旋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可在体内逐步降解.
    • 雷森林; 刘宏远; 杨红胜; 熊燕; 段宏
    • 摘要: 背景:根据外消旋聚乳酸玻璃化温度低的特点,课题组研制了治疗肢体骨折的超声焊接装置和配套使用的外消旋聚乳酸可吸收螺钉,但超声作用下外消旋聚乳酸物理性状改变对材料安全性及高强度超声作用于可吸收螺钉时对周围局部组织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评估超声辅助外消旋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在24只成年SD大鼠右胫骨干前侧制造直径1.6 mm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超声辅助下植入外消旋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1,3,7,14d及2,4,6,8周时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及血清炎性指标;术后2周及1,3,6个月进行骨缺损大体标本、X射线片及组织学观察。实验已获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伦理审查中心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大鼠术后伤口均恢复良好,无感染及排异征象,术后血常规、生化、炎性指标均未见异常波动;②大体观察显示,至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螺钉开始降解,周围有少量软骨痂向中间爬行;至术后6个月时,螺钉植入区周围有较多新生骨质长入,周围组织无异常反应增生;③X射线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范围逐渐缩小,至术后6个月时有大量新生骨长入,始终未见周围骨质异常反应;④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2周时,螺钉与宿主骨界面清晰,未见周缘骨小梁向材料内部长入,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包裹材料表面;此后螺钉逐渐降解,新生骨组织逐渐增多并分化成熟;⑤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外消旋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可在体内逐步降解。
    • 高黎; 王书岩; 王蕊; 许永华; 高静静; 张丽; 刘文涛
    • 摘要: 背景:课题组前期制备出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lactic)acid,nHAC/PLA]复合材料.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取含聚乳酸分别为100,150,200 g/L的nHAC/PLA材料,制备浸提液,分别记为nHAC/PLA1、nHAC/PLA2、nHAC/PLA3.①细胞毒性实验:采用nHAC/PLA1、nHAC/PLA2、nHAC/PLA3浸提液、细胞培养基培养L929细胞,采用MTT比色法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②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取C57小鼠(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尾静脉分别注射nHAC/PLA1、nHAC/PLA2、nHAC/PLA3浸提液与生理盐水,注射后24,48,72 h,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及体质量变化;③血清毒性实验:取SD大鼠(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分别胃饲nHAC/PLA1、nHAC/PLA2、nHAC/PLA3浸提液与生理盐水,7 d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蛋白水平;④致敏实验:将25只白色豚鼠(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为5组:实验组采用nHAC/PLA1、nHAC/PLA2、nHAC/PLA3浸提液,阴性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采用体积分数5%甲醛溶液,经过皮内诱导、局部诱导和激发阶段后24,48,72 h,观察各组激发部位皮肤情况;⑤溶血实验:向nHAC/PLA1、nHAC/PLA2、nHAC/PLA3浸提液、生理盐水、蒸馏水中分别加入兔抗凝血,检测溶血率.实验方案经郑州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为0级,急性全身毒性、血清毒性、致敏性和溶血实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颜光启; 啜文钰; 张然; 杨鸣良
    • 摘要: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宜的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而在正颌外科领域中应用较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可吸收材料的机械强度不足,难以拮抗加载在颌骨上的各种应力.文章介绍一种在正颌外科手术中上颌骨截骨后骨块间的新型固位方式,即:采用骨块间榫卯结构辅助可吸收板及螺钉进行固定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