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9900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颅肿瘤内科学术研讨会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相关文献由41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苗苗、何莉、冯元1等。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9900 占比:99.79%

总计:80065篇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文趋势图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研究学者

  • 刘苗苗
  • 何莉
  • 冯元1
  • 冯晓东
  • 刘炜炜
  • 刘芬
  • 吴嘉骏
  • 孟箭
  • 巫家晓
  • 张健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宝琳; 管玉瑶; 于保婷; 丁军
    • 摘要: 腺样囊性癌(ACC)是来源于涎腺组织的罕见恶性肿瘤,占所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1%,占所有涎腺上皮性肿瘤的22%。本病的特点是肿瘤缓慢而进行性生长,有神经周围浸润和局部复发的倾向,常导致颅面浸润。目前关于头颈部ACC的MRI表现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ACC患者资料,分析MRI信号特点,并就其临床、病理及治疗方面作一简短的文献回顾。
    • 刘昊川; 介亚琼; 韩新光
    • 摘要: 目的分析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效果,以期为该方案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2例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口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局部控制率、颈淋巴结控制率、总体生存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以评价联合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联合治疗方案,植入粒子7~45(23.52±9.29)颗,甲磺酸阿帕替尼服用剂量为250~500(373.44±121.14)mg·d^(-1)。随访时间为4~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50个月。患者原发病灶6个月、1 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42%、69.24%,颈淋巴结控制率及整体生存率可达93.75%及96.88%。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13%,所有不良事件均为短暂一过性,患者均可耐受。结论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在控制肿瘤局部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效果较好,可为完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于洋; 魏清
    • 摘要: D-二聚体(D-Dimer)是来源于纤维蛋白单体经过F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的降解产物,可以直接反映在人体内凝血功能和纤溶活性酶的状态。近年来,临床上常用D-Dimer来监测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但是随着近些年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D-Dimer在恶性肿瘤、肝脏疾病、肺栓塞、妊高症孕妇、脑梗死、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也有明显的改变,联合其他检查可提高疾病诊断的特异性与灵敏度。
    • 朱东飞; 胡倩; 刘泽文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共4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调查因素包括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体质指数、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480例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23例,发生率为4.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性别、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体质量指数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饮酒史、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白蛋白水平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白蛋白水平和手术时间为影响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饮酒史、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白蛋白水平和手术时间为其高危因素。
    • 马芮; 宣岩; 段瑶; 帅婷
    • 摘要: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对临床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术后患者452例进行术后随访,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五因素正念量表、压力知觉量表、自尊量表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正念得分情况,通过Z检验比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与正常人群正念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正念得分与知觉压力、自尊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正念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39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水平的平均得分为(120.28±13.86)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有觉知的行动、不判断、描述、观察、不反应。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与正常人群相比均有差异。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患病时长、年龄、居住地、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职业、医药支付方式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正念水平有影响(P<0.10)。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正念水平与知觉压力水平呈负相关,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其中,患病时长、婚姻状况、压力知觉、自尊纳入回归方程,提示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水平有重要影响。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水平较低,与患病时长、婚姻状况、压力知觉相关,医护人员应尽早识别此类人群,进行有效心理干预,为提升正念水平提供帮助,努力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 黄丽文; 黄爱娴
    •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OMMs)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方便抽样方式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8例OMMs患者,分析OMMs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OMMs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为(63.59±4.56)分,其中生活质量好(>76分)42例(42.86%),生活质量差(≤76分)56例(57.14%);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有下颌骨节段切除、吞咽功能障碍、不同社会支持的OMMs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下颌骨节段切除[OR=4.500,95%CI(1.896,10.680)]、社会支持<45分[OR=2.727,95%CI(1.159,6.419)]、吞咽功能障碍[OR=13.444,95%CI(5.071,35.644)]是OMMs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OMMs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差,其受下颌骨节段切除、社会支持、吞咽功能障碍影响。
    • 周晓丽; 谷峰; 郑雪莉
    •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体表达基因3(MEG3)和微小RNA-21(miR-21)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组)、72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良性对照组)、7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MEG3、miR-21表达水平。结果3组研究对象血清MEG3和miR-2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Ⅰ~Ⅱ期患者血清MEG3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Ⅲ~Ⅳ期患者,血清miR-21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P0.7),二者联合检测的AUC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MEG3表达降低、miR-21表达升高,且这两个指标与患者TNM分期密切相关。与单一指标相比,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更佳的临床诊断价值。
    • 黄梅梅; 梁卉; 孟箭; 刘苗苗
    •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行皮瓣移植术的106例口腔癌患者作为常规组,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9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行皮瓣移植术的168例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围术期一般护理,研究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开展围术期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情况、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能提高医护人员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意识,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 黄丽萍; 徐璇丽; 涂文勇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在本科收治的上海市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330例,其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临床分期、病理等因素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330例患者全组中位随访67.3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66.4%、59.9%.随访中发现疾病进展的132例患者中,原发灶局部复发及颈部淋巴结转移92例,远处转移40例.年龄<60岁、早期(I/II期)或初治、病理类型为非鳞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淋巴结转移患者,转移个数及包膜外侵犯影响远期生存率.原发涎腺恶性肿瘤的预后优于口腔、口咽部恶性肿瘤.年龄、分期、是否复发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及区域复发.年龄、分期及是否复发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 付悦; 韩婧
    •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穿透性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中带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受区采用传统的股前外侧皮瓣术后修复,观察组患者受区采用带股外侧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对患者进行术后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口腔不良情况及患者对口腔修复功能的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腔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00%vs85.00%)(χ2=12.379,P0.05).结论 带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对患者具有较好的口腔皮肤修复及重建的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