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摆臂衬套及摆臂衬套组件

一种摆臂衬套及摆臂衬套组件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摆臂衬套及摆臂衬套组件,包括:摆臂、衬套组件,所述衬套组件包括安装组件、橡胶减震部、调节组件,金属板,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摆臂的一端,所述橡胶减震部安装在安装组件内,所述橡胶减震部外表面连接安装组件,内表面设置有内衬套,所述内衬套内壁用于安装车辆悬挂部件,所述橡胶减震部两侧包裹有金属板,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金属板与橡胶减震部的接触面积;用以在保证良好的缓冲作用的同时,提高车辆转弯时的操控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00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冠儫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767071.9

  • 发明设计人 朱冠民;蓝斯;

    申请日2022-06-30

  • 分类号B60G7/04(2006.01);B29D99/00(2010.01);

  • 代理机构北京广技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42;

  • 代理人安琪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桔塘社区溢佳路7号中泰科创园A栋101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1: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G 7/04 专利申请号:2022107670719 申请日:202206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摆臂衬套。

背景技术

目前,衬套的使用灵活性很高,它能起到的作用也很多,总的来说衬套是对设备进行保护的一类部件,它能够减少设备的磨损、震动和噪音,并有防腐蚀的效果,还能方便机械设备的维修;

应用于车辆时,能够保持车身的稳定性,车辆行驶速度过快时,若衬套损坏后,车身抖动严重,同时摆臂衬套的橡胶套属于消耗品,长时间使用会收到氧化,磨损,断裂等等问题,通常会选用耐氧化腐蚀,抗疲劳性好的橡胶材料;

但是柔软的橡胶材质会在车辆转弯或抖动时,衬套内的橡胶套形变过大,导致车辆操控性变低,而过硬的橡胶材质又不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摆臂衬套及摆臂衬套组件,用以在保证良好的缓冲作用的同时,提高车辆转弯时的操控性。

一种摆臂衬套及摆臂衬套组件,包括:摆臂、衬套组件,所述衬套组件包括安装组件、橡胶减震部、调节组件,金属板,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摆臂的一端,所述橡胶减震部安装在安装组件内,所述橡胶减震部外表面连接安装组件,内表面设置有内衬套,所述内衬套内壁用于安装车辆悬挂部件,所述橡胶减震部两侧包裹有金属板,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金属板与橡胶减震部的接触面积。

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外衬套、安装杆,所述外衬套设置在摆臂的一端,所述外衬套内设置有内环架,所述安装杆设置有多组,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内环架内壁,所述内环架内部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各所述安装杆远离内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环用于安装所述橡胶减震部。

优选的、所述橡胶减震部包括橡胶辊体,所述橡胶辊体设置有多组,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环两侧,各所述橡胶辊体设置在各所述安装杆之间,各所述橡胶辊体的一侧均与所述安装环转动连接;

多个所述橡胶辊体形成环状结构,所述内衬套设置在所述环状结构内壁。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拉簧、驱动装置,所述拉簧设置在所述金属板靠近外衬套的一端,所述金属板间隔设置有多组,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安装杆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金属板在所述安装杆上滑动。

优选的、所述金属板为扇形结构,各所述金属板均布在所述橡胶减震部两侧,并在所述内衬套两端形成环形结构,所述橡胶减震部两侧的金属板之间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安装杆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杆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所述滑块靠近内环架的一端设置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用于连接所述拉簧远离外衬套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绕线辊、钢丝,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摆臂一侧,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绕线辊;

形成环形结构的各所述金属板均设置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贯穿所述金属板,所述弧形孔与所述金属板表面平行;

所述钢丝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绕线辊连接,另一端穿过个所述弧形孔与所述绕线辊连接。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a.将橡胶材料裁剪成多段橡胶辊体;

b.对橡胶辊体进行钻孔;

c.将钻孔后的橡胶辊体安装在磨削部上,对橡胶辊体的一端面进行磨削;

d.磨削结束后通过机械手将橡胶辊体从磨削部上卸下,并安装在清洁部上;

e.通过所述清洁部对橡胶辊体的外壁进行清洁和涂抹橡胶养护剂。

优选的,还包括橡胶辊体加工装置,所述橡胶辊加工装置包括骨架、驱动杆组件、机械手、清洁部、磨削部、磨削组件、两往复组件;

所述骨架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一侧设置在台面表面,所述L型结构开口朝向磨削组件设置,两往复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L型结构的开口两侧内壁,所述清洁部和所述磨削部分别安装在两所述往复组件上,所述清洁部与所述磨削部之间设置有配合杆,所述驱动杆组件用于驱动两所述往复组件,在L型结构开口内往复移动;

所述机械手设置在所述骨架一侧,并用于将安装在磨削部上的橡胶辊体拆卸并安装在清洁部上;

所述磨削部与所述磨削组件配合,用于对橡胶辊体一端进行磨削;

所述清洁部与往复组件配合,并用于与橡胶辊体表面清洁。

优选的,所述驱动杆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中部和一端,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驱动杆靠近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在第一安装块内转动,所述第一安装块设置在所述骨架表面,所述第二锥齿轮与其中一组所述往复组件连接;

所述第三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设置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另一组往复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通过第二安装块转动设置在骨架表面。

优选的,所述往复组件包括第五锥齿轮、第三驱动杆,所述第五锥齿轮设置在第三驱动杆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三驱动杆转动设置在第三安装块内,所述第三安装块分别设置在所述骨架的L型结构的开口两侧,两所述第五锥齿轮分别啮合第四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

所述第三安装块远离所述第五锥齿轮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齿盘,所述第三驱动杆贯穿所述第一齿盘设置,所述第三驱动杆远离所述第五锥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三驱动杆的一端表面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面转动设置有第二齿盘,所述第二齿盘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贯穿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齿盘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三驱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一齿盘与所述第二齿盘通过链条连接,两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分别用于安装所述清洁部和磨削部。

优选的,所述磨削部包括螺纹杆、安装台,所述配合杆靠近所述磨削部的一端设置有孔,所述孔内壁间隔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螺纹杆活动设置在所述孔内,所述螺纹杆外壁间隔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限位块配合,所述安装台设置在所述螺纹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设置在所述配合杆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杆配合所述螺纹杆,并用于驱动安装台靠近或远离磨削组件;

所述清洁部包括辊刷、橡胶辊体安装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配合杆远离磨削部的一端,所述辊刷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辊刷远离所述第一连杆设置,所述橡胶辊体安装杆设置在所述配合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橡胶辊体安装杆设置在所述配合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一侧,所述橡胶辊体安装杆平行于所述台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磨削组件包括垂杆、磨削安装板、配重杆、配重块、磨板,所述垂杆的一端设置所述磨削安装板的一端,所述垂杆远离所述磨削安装板的一端活动设置在通孔内,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骨架远离所述台面的一端;

所述配重杆设置在所述磨削安装板表面,所述摸板设置在所述磨削安装板底面,所述配重块套设在所述配重杆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摆臂衬套的内衬套用于连接车辆的悬挂系统,当车辆在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或转弯时,摆臂衬套和悬挂组件对车辆起减震效果,具体的是橡胶减震部,当连接内衬套的部件震动时,会挤压橡胶减震部,使得橡胶减震部压缩,橡胶减震部的橡胶材质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若需要提高驾驶的舒适性时,具体的是提高悬挂系统的缓震效果,利用调节组件将金属板从橡胶减震部两侧移除,使得橡胶减震部的橡胶材质裸漏面积增大,挤压橡胶减震部时,橡胶减震部的形变量更大,具有良好的弹性,当需要提高车辆的操控性时,具体的是将悬挂系统与摆臂衬套趋于刚性连接,将橡胶减震部两侧的金属板合拢,与橡胶减震部的接触面积更大,当橡胶减震部被挤压形变时,受两侧金属板的收拢效果影响,橡胶减震部的形变量减少,降低橡胶减震部的弹性,从而使得车辆在转弯时车体倾角更小;

使用金属板包裹在橡胶减震部两侧,使得橡胶减震部可以调节自身的形变量,从而将摆臂衬套与车辆悬挂系统的连接方式由趋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相互转换;

金属板包裹在橡胶减震部两侧,使得橡胶减震部不易受光照或低温影响,加快橡胶材质的老化,当橡胶减震部受外力过大时,橡胶发生断裂的情况。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摆臂衬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橡胶减震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橡胶减震部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摆臂衬套结构示意图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金属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橡胶减震部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橡胶辊体加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往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一齿盘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一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清洁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磨削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磨削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配合杆俯视图。

其中,1-摆臂,2-外衬套,3-金属板,4-安装杆,5-内环架,6-安装环,7-橡胶辊体,8-拉簧,9-内衬套,10-滑块,11-滑槽,12-安装耳,13-电机,14-绕线辊,15-钢丝,16-弧形孔,17-第四锥齿轮,18-往复组件,19-清洁部,20-磨削组件,21-机械手,22-磨削部,23-配合杆,24-第二锥齿轮,25-第一安装块,26-台面,27-第一锥齿轮,28-第一驱动杆,29-驱动电机,30-第三锥齿轮,31-第二安装块,32-第二驱动杆,33-骨架,34-第一齿盘,35-第三安装块,36-第三驱动杆,37-第五锥齿轮,38-链条,39-第二齿盘,40-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43-螺纹杆,44-辊刷,45-安装台,46-限位块,47-孔,48-配重块,49-磨板,50-限位滑槽,51-橡胶辊体安装杆,52-垂杆,53-磨削安装板,54-配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摆臂衬套及摆臂衬套组件,包括:摆臂1、衬套组件,所述衬套组件包括安装组件、橡胶减震部、调节组件,金属板3,所述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摆臂的一端,所述橡胶减震部安装在安装组件内,所述橡胶减震部外表面连接安装组件,内表面设置有内衬套9,所述内衬套9内壁用于安装车辆悬挂部件,所述橡胶减震部两侧包裹有金属板3,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金属板3与橡胶减震部的接触面积。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摆臂衬套的内衬套用于连接车辆的悬挂系统,当车辆在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或转弯时,摆臂衬套和悬挂组件对车辆起减震效果,具体的是橡胶减震部,当连接内衬套的部件震动时,会挤压橡胶减震部,使得橡胶减震部压缩,橡胶减震部的橡胶材质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若需要提高驾驶的舒适性时,具体的是提高悬挂系统的缓震效果,利用调节组件将金属板从橡胶减震部两侧移除,使得橡胶减震部的橡胶材质裸漏面积增大,挤压橡胶减震部时,橡胶减震部的形变量更大,具有良好的弹性,当需要提高车辆的操控性时,具体的是将悬挂系统与摆臂衬套趋于刚性连接,将橡胶减震部两侧的金属板合拢,与橡胶减震部的接触面积更大,当橡胶减震部被挤压形变时,受两侧金属板的收拢效果影响,橡胶减震部的形变量减少,降低橡胶减震部的弹性,从而使得车辆在转弯时车体倾角更小;

使用金属板包裹在橡胶减震部两侧,使得橡胶减震部可以调节自身的形变量,从而将摆臂衬套与车辆悬挂系统的连接方式由趋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相互转换;

金属板包裹在橡胶减震部两侧,使得橡胶减震部不易受光照或低温影响,加快橡胶材质的老化,当橡胶减震部受外力过大时,橡胶发生断裂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外衬套2、安装杆4,所述外衬套2设置在摆臂1的一端,所述外衬套2内设置有内环架5,所述安装杆4设置有多组,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内环架5内壁,所述内环架5内部设置有安装环6,所述安装环6与各所述安装杆4远离内环架5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环6用于安装所述橡胶减震部。

所述橡胶减震部包括橡胶辊体7,所述橡胶辊体7设置有多组,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环6两侧,各所述橡胶辊体7设置在各所述安装杆4之间,各所述橡胶辊体7的一侧均与所述安装环6转动连接;

多个所述橡胶辊体7形成环状结构,所述内衬套9设置在所述环状结构内壁。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安装环6两侧均设置有橡胶辊体7,多个橡胶辊体7围绕内衬套9设置,在内衬套9外侧形成环形结构,车辆的悬挂系统的连接轴设置在内衬套9内部,当连接轴震动时,连接轴带动内衬套9并挤压橡胶辊体7,橡胶辊体7不断的进行弹性形变,使得车辆在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时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内环架5可以起加强筋的效果,提高设备的结构强度;

当单独的橡胶辊体7老化磨损严重时,只需要将损坏的橡胶辊体7从安装环6上取下更换即可,相对于整块橡胶环,损坏后更换成本更低,拆卸更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拉簧8、驱动装置,所述拉簧8设置在所述金属板3靠近外衬套2的一端,所述金属板3间隔设置有多组,所述金属板3与所述安装杆4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金属板3在所述安装杆4上滑动。

所述金属板3为扇形结构,各所述金属板3均布在所述橡胶减震部两侧,并在所述内衬套9两端形成环形结构,所述橡胶减震部两侧的金属板3之间设置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与所述安装杆4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杆4设置有滑槽11,所述滑块10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1内;

所述滑块10靠近内环架5的一端设置有安装耳12,所述安装耳12用于连接所述拉簧8远离外衬套2的一端。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3、绕线辊14、钢丝15,所述电机13设置在所述摆臂1一侧,所述电机13输出轴连接所述绕线辊14;

形成环形结构的各所述金属板3均设置有弧形孔16,所述弧形孔16贯穿所述金属板3,所述弧形孔16与所述金属板3表面平行;所述钢丝15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绕线辊14连接,另一端穿过个所述弧形孔16与所述绕线辊14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当需要利用金属板3将橡胶辊体7包裹时,启动电机13,电机13输出轴转动带动绕线辊14转动,绕线辊14转动时将钢丝15进一步缠绕在绕线辊14本体上,使得钢丝远离绕线辊14的一端向远离金属板3的一侧移动,当钢丝向一侧移动时,钢丝末端的环状结构直径变小,使得各金属板3向内衬套9处靠拢,当金属板3靠拢时,金属板3带动滑块10在安装杆4的滑槽11内滑动,安装杆4对金属板起限制移动方向的作用,避免钢丝拉动金属板移动时,金属板无法贴合在橡胶辊体7两侧,对橡胶辊体7起不到限制形变量的作用;

当需要将金属板3从橡胶辊体7两侧移除时,启动电机13,使得电机13输出轴反转,同时带动绕线辊14反转,绕线辊14本体上的钢丝从绕线辊14上退出,拉簧8收缩,受拉簧4收缩的牵引效果,使得各金属板向远离内衬套9的一侧移动,达到加大橡胶辊体7裸漏面的目的,从而使得橡胶辊体7受挤压弹性形变的量更大,缓震效果更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a.将橡胶材料裁剪成多段橡胶辊体;

b.对橡胶辊体进行钻孔;

c.将钻孔后的橡胶辊体安装在磨削部上,对橡胶辊体的一端面进行磨削;

d.磨削结束后通过机械手将橡胶辊体从磨削部上卸下,并安装在清洁部上;

e.通过所述清洁部对橡胶辊体的外壁进行清洁和涂抹橡胶养护剂。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对橡胶辊体进行加工时,首先将柱状的橡胶材料裁剪成多段的橡胶辊体,为了将橡胶辊体安装在安装环6两侧,需要对橡胶辊体进行钻孔,随后将钻孔后的橡胶辊体安装在磨削部上,利用橡胶柱体上的孔和磨削部可拆卸连接,随后通过磨削部对橡胶辊体的一端面进行磨削,目的是为了让橡胶辊体和金属板更好的配合,避免橡胶辊体裁剪时一端有毛刺或裂隙,使得与金属板摩擦力增大,在调节金属板时,金属板移动导致拖动橡胶柱体端面,造成缓震时橡胶辊体形变不稳定,缓震效果不稳定,且长时间偏移位置挤压导致橡胶辊体疲劳;

另外如果橡胶辊体的端面毛刺或裂隙过多时,会加重橡胶辊体与金属板的粘连,影响金属板的正常移动,且裂隙过多会导致形变次数变多时,橡胶辊体撕裂;

磨削结束后利用机械手将磨削部上的橡胶辊体取下并安装在清洁部上,通过清洁部对橡胶辊体周向外壁进行清洁并涂抹橡胶养护剂,目的是防止橡胶辊体在磨削时,端面被磨削下的碎屑粘连在橡胶辊体的侧壁,导致与安装环装配时,将碎屑携带进衬套内,涂抹橡胶养护剂可以提高橡胶辊体的使用时长,延缓橡胶的老化,同时能够提高橡胶辊体与金属板抵接时的光滑度;

清洁部工作结束后即可通过机械手将清洁部上的橡胶辊体取下,并开始装配,全程只需要在开机前将橡胶辊体手动安装在磨削部上,在设备运行时通过机械手自动操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操作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橡胶辊体加工装置,所述橡胶辊加工装置包括骨架33、驱动杆组件、机械手21、清洁部19、磨削部22、磨削组件20、两往复组件18;

所述骨架33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一侧设置在台面26表面,所述L型结构开口朝向磨削组件20设置,两往复组件18分别设置在所述L型结构的开口两侧内壁,所述清洁部19和所述磨削部22分别安装在两所述往复组件18上,所述清洁部19与所述磨削部22之间设置有配合杆23,所述驱动杆组件用于驱动两所述往复组件18,在L型结构开口内往复移动;

所述机械手设置在所述骨架33一侧,并用于将安装在磨削部22上的橡胶辊体7拆卸并安装在清洁部19上;

所述磨削部22与所述磨削组件20配合,用于对橡胶辊体7一端进行磨削;

所述清洁部19与往复组件18配合,并用于与橡胶辊体7表面清洁。

所述驱动杆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杆28、第二驱动杆32、第一锥齿轮27、第二锥齿轮24、第三锥齿轮30、第四锥齿轮17,所述第一锥齿轮27和第二锥齿轮2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杆28的中部和一端,所述第三锥齿轮30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7啮合,所述第一驱动杆28靠近所述第一锥齿轮27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29,所述驱动电机29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28在第一安装块25内转动,所述第一安装块25设置在所述骨架33表面,所述第二锥齿轮24与其中一组所述往复组件18连接;

所述第三锥齿轮27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杆32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杆32的另一端设置第四锥齿轮17,所述第四锥齿轮17与另一组往复组件18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32通过第二安装块31转动设置在骨架33表面。

所述往复组件18包括第五锥齿轮37、第三驱动杆36,所述第五锥齿轮37设置在第三驱动杆36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三驱动杆36转动设置在第三安装块35内,所述第三安装块35分别设置在所述骨架33的L型结构的开口两侧,两所述第五锥齿轮37分别啮合第四锥齿轮17和第二锥齿轮24;

所述第三安装块35远离所述第五锥齿轮37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齿盘34,所述第三驱动杆36贯穿所述第一齿盘34设置,所述第三驱动杆36远离所述第五锥齿轮3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杆40,所述第一连杆40远离所述第三驱动杆36的一端表面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杆41,所述第一连杆40远离所述第二连杆41的一面转动设置有第二齿盘39,所述第二齿盘39与所述第二连杆41通过第三连杆42连接,所述第三连杆42贯穿所述第一连杆40,所述第二齿盘39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40远离所述第三驱动杆36的一端,所述第一齿盘34与所述第二齿盘39通过链条38连接,两所述第二连杆41远离所述第一连杆40的一端分别用于安装所述清洁部19和磨削部22。

所述磨削部22包括螺纹杆43、安装台45,所述配合杆23靠近所述磨削部22的一端设置有孔47,所述孔47内壁间隔设置有限位块46,所述螺纹杆43活动设置在所述孔47内,所述螺纹杆43外壁间隔设置有限位滑槽50,所述限位滑槽50与所述限位块46配合,所述安装台45设置在所述螺纹杆43远离第二连杆4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41远离第一连杆40的一端与所述螺纹杆4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1转动设置在所述配合杆23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杆41配合所述螺纹杆43,并用于驱动安装台45靠近或远离磨削组件20;所述清洁部19包括辊刷44、橡胶辊体安装杆51,所述第二连杆41远离所述第一连杆4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配合杆23远离磨削部22的一端,所述辊刷44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41靠近所述第一连杆40的一端,所述辊刷44远离所述第一连杆40设置,所述橡胶辊体安装杆51设置在所述配合杆23靠近所述第二连杆41的一端,所述橡胶辊体安装杆51设置在所述配合杆23远离所述第二连杆41一侧,所述橡胶辊体安装杆51平行于所述台面26设置。

所述磨削组件20包括垂杆52、磨削安装板53、配重杆54、配重块48、磨板49,所述垂杆52的一端设置所述磨削安装板53的一端,所述垂杆52远离所述磨削安装板53的一端活动设置在通孔内,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骨架33远离所述台面26的一端;

所述配重杆54设置在所述磨削安装板53表面,所述摸板49设置在所述磨削安装板53底面,所述配重块48套设在所述配重杆54上。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对橡胶辊体进行加工时,首先将柱状的橡胶材料进行裁剪,裁剪后形成一段段的橡胶辊体,之后对裁切后的橡胶辊体进行钻孔,用于安装杆件,从而通过杆件将两所述橡胶辊体转动设置在安装环6两侧;

当橡胶材料被裁切成一段段时,橡胶辊体端面会有毛刺和裂隙,使得橡胶辊体7于金属板3接触时,易被金属氧化,从而加快橡胶辊体7的老化速度,因此需要将橡胶辊体安装在磨削部22上,配合磨削组件20对橡胶辊体7的一端面进行磨削,由于在磨削时橡胶辊体7端面上的毛刺被磨削并掉落,会粘连在橡胶辊体7的侧壁上,使得装配时容易将碎屑携带进内衬套内,因此需要在磨削结束后对橡胶辊体7的外壁进行清洁,同时清洁结束后利用清洁部对橡胶辊体7外壁进行涂抹养护剂,延缓橡胶辊体的老化时间,对橡胶辊体7进行保养;

当橡胶辊体加工装置工作时,驱动电机29工作带动第一驱动杆28在第一安装块25内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27和第二锥齿轮24转动,第一锥齿轮27转动时通过第三锥齿轮30驱动第二驱动杆32转动,第二驱动杆32在第二安装块31上转动时,第四锥齿轮17转动,驱动清洁部19工作,第二锥齿轮24转动时驱动磨削部工作;

当磨削部工作时,将橡胶辊体7上钻孔位置设置在螺纹杆43上,驱动电机29工作驱动第二锥齿轮24转动时,与第二锥齿轮24啮合的第五锥齿轮37转动,动时带动第三驱动杆36转动,第三驱动杆36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杆40绕着第三驱动杆36转动,当第一连杆40绕着第三驱动杆36转动时,第二齿盘39绕着第一齿盘34轴心共转,同时链条38会使第二齿盘39自转,当第二齿盘39自传时通过第三连杆42带动第二连杆41绕着第三连杆42转动,第二连杆41远离连杆40的一端转动带动螺纹杆43在孔47内上升或下降;

当第二连杆41在配合杆23下表面转动时,由于第二连杆31与配合杆23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1与配合杆23之间间距不便,螺纹杆43受限位块46作用,无法转动,当第二连杆41在螺纹杆43一侧转动时,螺纹杆43带动安装台45上升或下降,安装台45上表面用于推动橡胶辊体7移动;

当第二驱动杆32转动时,第四锥齿轮17转动,从而带动清洁部所在的往复组件工作,清洁部所在的往复组件工作时与磨削部所在往复组件共同工作,当清洁部所在往复组件被第四锥齿轮17驱动,使得第二连杆41绕着第一连杆40转动,由于配合杆2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连杆41,当两个往复组件工作时,清洁部所在往复组件的第二连杆41绕着橡胶辊体安装杆51所在轴线转动,磨削部所在往复组件的第二连杆41绕着螺纹杆43所在轴线转动,使得配合杆23平行于清洁部所在往复组件的第一齿盘34表面方向往复移动;

当配合杆23往复移动时,第二连杆41驱动螺纹杆43带动橡胶辊体7向上移动,直至与磨板49抵接,配合杆23带动橡胶辊体在摸板49下表面往复移动,从而对橡胶辊体一端面进行磨削,可以通过在配重杆54上加减配重块48,从而实现调节磨板49与橡胶辊体之间摩擦力的目的,从而改变磨削效果;

在骨架33靠近磨削部22的一侧可设置视觉检测模块,视觉检测模块对橡胶辊体7在磨削时的长度变化信息进行采集,从而对橡胶辊体7磨削的长度变化进行统计,由于裁切橡胶辊体时存在误差,可通过视觉检测模块对橡胶辊体7的长度变化进行统计,当磨削至橡胶辊体7的长度复合需求时,视觉检测模块关闭驱动电机29,启动机械手21,停止对橡胶辊体的磨削,从而通过机械手21将螺纹杆43上的橡胶辊体取下,将橡胶辊体7上的钻孔对准橡胶辊体安装杆51,安装在清洁部的橡胶辊体安装杆51上。

当机械手21将橡胶辊体安装在橡胶辊体安装杆51上时,启动驱动电机29并翻转,从而使得第二连杆41向相反方向转动,使得螺纹杆43下降,同时清洁部所在往复组件驱动第二连杆41绕着橡胶辊体安装杆51转动,带动辊刷44绕着设置在橡胶辊体安装杆51上的橡胶辊体外壁移动,不断的利用辊刷44对橡胶辊体外壁进行清刷,清刷结束后利用辊刷44对橡胶辊体外壁进行涂抹橡胶养护剂,对橡胶辊体进行养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