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及设备

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及设备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及设备的技术方案中,按照设置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并从第一信号中提取出第一特征参数;通过将第一特征参数输入睡前状态评估模型,生成睡前状态评分,形成睡前状态曲线,能够准确监测到用户的睡前状态,使得用户可以掌握睡眠前后的完整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睡眠质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7951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15638.X

  • 发明设计人 邱兆鑫;

    申请日2021-01-28

  • 分类号A61B5/024(2006.01);A61B5/372(2021.01);A61B5/384(2021.01);A61B5/386(2021.01);A61B5/0205(2006.01);A61B5/11(2006.01);A61B5/18(2006.01);A61B5/0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汪源

  •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1: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 5/024 专利申请号:202110115638X 申请日:20210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健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工作步伐和生活节奏,使得越来越多高压生活之下的人们出现睡眠障碍问题。相关技术中可以检测出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出入睡时间和睡眠分期,并综合出入睡时间和睡眠分期计算出用户的睡眠评分,但不能实现对用户睡前状态的监测,导致用户无法掌握睡眠前后的完整状态,从而无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睡眠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及设备,能够准确监测到用户的睡前状态,使得用户可以掌握睡眠前后的完整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睡眠质量。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第一查询操作,第一查询操作包括查询睡前状态曲线的操作;

响应于第一查询操作,显示睡前状态曲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输入第一查询操作查询出睡前状态曲线,方便用户随时对睡前状态曲线进行查看,可以掌握进入睡眠之前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设置操作,第一设置操作包括设置检测时间的操作;

响应于第一设置操作,设置检测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输入第一设置操作对检测时间进行设置,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按照用户期望的检测时间进行检测,使得生成的睡前状态曲线更符合用户预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设置操作,第二设置操作包括设置工作模式的操作;

响应于第二设置操作,设置工作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输入第二设置操作对工作模式进行设置,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按照用户期望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提高用户体验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按照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

从第一信号中提取出第一特征参数;

根据睡前状态评估模型和第一特征参数,生成睡前状态评分;

根据睡前状态评分,生成睡前状态曲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用户的第一信号生成睡前状态曲线,生成的睡前状态曲线能够准确监测到用户在睡前一段时间内的睡前状态,使得用户可以掌握睡眠前的完整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睡眠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包括加速度信号、心率信号和脑电信号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多种信号作为第一信号可以进一步提高生成的睡前状态评分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按照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之前,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

若当前时间小于设置的检测时间,在一段时间后重新获取当前时间;

若当前时间大于或等于设置的检测时间,则按照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将当前时间与用户期望的检测时间进行对比,按照用户期望的检测时间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使得生成的睡前状态曲线更符合用户预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从第一信号中提取出第一特征参数之后,还包括:

根据第一特征参数,判断用户的第一睡眠状态;

若判断结果为第一睡眠状态为疑似入睡状态或出睡状态,则根据睡前状态评估模型和第一特征参数,生成睡前状态评分,根据睡前状态评分,生成睡前状态曲线;

若判断结果为第一睡眠状态为入睡状态,则记录入睡时间,按照第二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用户未进入入睡状态,则继续生成睡前状态评分并根据睡前状态评分生成睡前状态曲线,保证用户在睡前一段时间内的睡前状态评分的完整性,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掌握睡眠前的完整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第二睡眠状态;

若第二睡眠状态为疑似入睡状态,则按照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

若第二睡眠状态为出睡状态,则判断睡前状态曲线是否满足提醒条件;其中,提醒条件包括连续的第一指定数量的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逐渐升高;

若判断结果为睡前状态曲线满足提醒条件,以第一提醒方式提醒用户;第一提醒方式包括显示呼吸灯和/或提醒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用户处于疑似入睡状态,则继续获取第一信号,保证用户在睡前一段时间内的睡前状态评分的完整性;若用户处于出睡状态且随时间推移用户的睡意逐渐增强,则通过显示呼吸灯和/或提醒消息这种较为温和的提醒方式提醒用户睡觉,从而提高用户自身的睡眠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第二睡眠状态;

若第二睡眠状态为疑似入睡状态,则按照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

若第二睡眠状态为出睡状态,则判断睡前状态曲线是否满足提醒条件;其中,提醒条件包括连续的第一指定数量的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均大于评分阈值;

若判断结果为睡前状态曲线满足提醒条件,以第一提醒方式提醒用户;第一提醒方式包括显示呼吸灯和/或提醒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用户处于疑似入睡状态,则继续获取第一信号,保证用户在睡前一段时间内的睡前状态评分的完整性;若用户处于出睡状态且随时间推移用户的睡意逐渐增强,则通过显示呼吸灯和/或提醒消息这种较为温和的提醒方式提醒用户睡觉,从而提高用户自身的睡眠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信号,判断用户是否处于驾驶状态;

若判断结果为用户处于驾驶状态,则以第二提醒方式提醒用户;第二提醒方式包括播放第一类型音乐;

若判断结果为用户处于非驾驶状态,则以第三提醒方式提醒用户;第三提醒方式包括播放第二类型音乐。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用户处于驾驶状态,播放较为激烈的第一类型音乐为用户提神,提高用户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若用户处于非驾驶状态,播放较为柔和的第二类型音乐以增强用户睡意,促使用户尽快进入睡眠,从而提高用户自身的睡眠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查询操作,第二查询操作包括查询睡眠质量评分的操作;

响应于第二查询操作,显示睡眠质量评分。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输入第二查询操作查询出睡眠质量评分,方便用户掌握处于睡眠中的睡眠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记录入睡时间;

按照第二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

根据第一信号,生成用户的第三睡眠状态;

若第三睡眠状态为出睡状态,生成睡眠质量评分。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用户睡眠过程中监测用户是否从睡眠中醒来,若用户从睡眠中醒来,及时生成睡眠质量评分,以供用户查看睡眠质量评分。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设备包括:

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指令被设备执行时,使得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或任一至少一种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按照设置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从第一信号中提取出第一特征参数;通过生成的睡前状态评估模型,根据第一特征参数,生成睡前状态评分,能够准确监测到用户的睡前状态,使得用户可以掌握睡眠前后的完整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2019年中国人睡眠白皮书》中影响睡眠的原因的排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2019年中国人睡眠白皮书》中每天熬夜年龄段分布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意变化曲线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睡意变化曲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前状态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主页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健康界面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功能模块界面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前检测功能界面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睡前检测功能界面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能设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1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选择提醒模式界面的示意图;

图1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睡前状态曲线的示意图;

图13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选择提醒模式界面的示意图;

图1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睡前状态曲线的示意图;

图14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提醒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选择促进模式界面的示意图;

图1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提醒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5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提醒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1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功能模块界面的示意图;

图16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评分界面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主页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的算法流程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建睡前状态评估模型的流程图;

图22a至图22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状态曲线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睡前状态评估模型进行更新训练的流程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户记录模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甲和/或乙,可以表示:单独存在甲,同时存在甲和乙,单独存在乙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况。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睡眠是人体恢复身体和保持健康的一种最简单且最重要的方式。良好的睡眠是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基础,而睡眠障碍或睡眠不足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情况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心血管疾病、新陈代谢过快或过慢、心理疾病、免疫功能紊乱。

睡眠的关键环节在于入睡,入睡困难会直接导致睡眠质量低下。造成入睡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生活节奏过快、压力大和焦虑等心理因素;睡前剧烈活动、加班时间过长、饮茶、饮咖啡、摄食过量和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等不健康的睡前习惯。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2019年中国人睡眠白皮书》中影响睡眠的原因的排名示意图,如图1所示,影响睡眠的原因中占比最大的原因是心理压力大,占比为26%;影响睡眠的原因中占比第二名的原因是工作、学习任务繁重,占比为21%;影响睡眠的原因中占比第三名的原因是个人睡眠习惯,占比为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2019年中国人睡眠白皮书》中每天熬夜年龄段分布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分布的横轴为各年龄段的人,纵轴为比例。70前表示1970年之前出生的人,70前熬夜的比例为2%;70后表示1970年之后且1980年之前的出生的人,70后的熬夜的比例为7%;80后表示1980年之后且1990年之前出生的人,80后熬夜的比例为19%;90后表示1990年之后且2000年之前出生的人,90后熬夜的比例为43%;00后表示2000年之后出生的人,00后熬夜的比例为27%。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心理压力大是影响国人睡眠的首要原因,每天都在熬夜的人群中,90后占有最高比例。

入睡困难的用户通常无法掌握自身的睡前状态,例如:用户感到疲惫,但由于刚刚结束其它工作,用户的大脑尚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即使用户感到疲惫,却仍存在入睡困难的问题;或者,用户感到疲惫,但还有待办事项未完成而不去睡觉,等到可以睡觉的时候大脑却处于兴奋状态而无法入睡;或者,用户有熬夜的习惯,即使感到疲惫仍旧进行无意识的惯性熬夜,导致用户入睡困难。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意变化曲线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该曲线示意图的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睡意。该曲线示意图包括两条曲线,分别是“假”睡意曲线和真实睡意曲线。“假”睡意曲线中,用户睡意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真实睡意曲线中,用户睡意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但用户躺在床上之前的用户睡意的增长幅度大于用户躺在床上之后的用户睡意的增长幅度,即:用户躺在床上之后的睡意反而比躺在床上之前的睡意低,即:用户存在入睡困难;如真实睡意曲线中的虚线部分所示,假设用户此时没有躺在床上,用户的睡意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即:用户过早尝试睡觉,反而会出现入睡困难的情况。将“假”睡意曲线和真实睡意曲线两条曲线结合来看,每个时刻中,“假”睡意曲线中的用户睡意比真实睡意曲线的用户睡意高,即:用户感到疲惫或困意,但真实睡意较低,因此入睡并不顺利。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睡意变化曲线的示意图,如图3b所示,该曲线示意图的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睡意。由该曲线可以看出,用户在躺在床上之前达到了极困点,此时用户的睡意最高,但用户此时还有待办事项未完成而拖延睡觉,当用户躺在床上时,用户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此时用户睡意相对于极困点已下降很多,睡意较低,造成用户入睡困难。

相关技术中可以识别出用户的睡意深度,并根据睡意深度为用户播放对应的睡眠辅助内容。具体地,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采集用户的生物电信号,并根据生物电信号提取出睡意识别信息;可穿戴设备将睡意识别信息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睡意深度检测模型中进行识别,生成用户的当前睡意深度并将当前睡意深度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当前睡意深度匹配出睡眠辅助内容,并将睡眠辅助内容发送至可穿戴设备,使得可穿戴设备播放睡眠辅助内容,以辅助用户睡眠。相关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睡意深度匹配并播放对应的睡眠辅助内容,提高了所播放的睡眠辅助内容的科学性,增强了睡眠辅助效果,但该技术用于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对用户睡眠质量的监测和提高,缺少对用户睡前状态的跟踪和管理。

相关技术中还可以检测出用户的睡眠分期并计算出睡眠质量评分。具体地,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采集用户的心率变异信号和三轴加速度数据;可穿戴设备对心率变异信号和三轴加速度数据按照指定时间长度进行划分,并提取出每个时间长度的心率变异信号和三轴加速度数据的多个特征参数;可穿戴设备将一个时间长度内的多个特征参数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睡眠分期预测模型,生成一个时间长度内的睡眠分期;统计出整个睡眠时间内的多个睡眠分期,并根据睡眠时间和多个睡眠分期计算出睡眠质量评分。相关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心率变异信号和三轴加速度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睡眠质量评分,为用户管理自身的睡眠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但该技术用于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对用户睡眠质量的监测和提高,缺少对用户睡前状态的跟踪和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能够准确监测到用户的睡前状态,使得用户可以掌握睡眠前后的完整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睡眠质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前状态检测系统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201和至少一个可穿戴设备203,终端设备201和可穿戴设备203均为电子设备。其中,终端设备201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音箱、个人计算机;可穿戴设备203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式显示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睡前状态检测系统。终端设备201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可穿戴设备203进行无线通信,其中,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简称: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简称: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简称: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红外技术(infrared,简称:IR)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可穿戴设备203包括主麦克风150、副麦克风160、电源(Power)键210、受话器140和显示屏170。

副麦克风160位于可穿戴设备203的顶部,主麦克风150位于可穿戴设备的底部,为了可穿戴设备203的美观效果,可以将副麦克风160与主麦克风150以小圆孔形状对称设置于可穿戴设备203的顶部与底部。可穿戴设备203设置两个麦克风,利用双麦降噪原理保持稳定通话。其中,主麦克风150用于收集通话的声音,副麦克风160用于收集通话环境周边的噪音,将通话的声音和周边噪音进行声向相反处理,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如图5所示,电源键210位于可穿戴设备203侧面,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电源键210以凸起的按钮形式设置于可穿戴设备203的侧面,既方便用户握持时进行操作,也无需占用显示屏170的正面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屏占比。电源键210可用于控制可穿戴设备203,包括息屏、亮屏、开启或关闭功能,具体功能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穿戴设备203处于开启状态时,用户长按电源键210,使可穿戴设备203进入关闭状态;可穿戴设备203处于息屏状态时,用户短按电源键210,使可穿戴设备203亮屏。

受话器140也称"听筒",位于可穿戴设备203的上方,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可穿戴设备203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40靠近用户耳朵接听声音。

显示屏170位于可穿戴设备203的正面,用于显示图像或视频,以及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触控指示,触控指示包括单击、双击,按压或滑动,显示屏170可以是侧边有弧度的曲面屏,也可以是侧边没有弧度的平面屏。显示屏17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屏170(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简称:FLED)、迷你LED(Mini LED)、微型LED(Micro LED)、微型OLED(Micro-O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显示屏170包括触控显示屏。显示屏170还用于显示睡前状态曲线,以供用户查看;显示屏170还用于显示睡眠质量评分并为用户提供反馈结果按钮。

本发明实施例中,从外部结构方面来看,终端设备201与可穿戴设备203的区别仅在于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大小,即: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屏的尺寸大于可穿戴设备203的尺寸。终端设备201所包括的其它结构与可穿戴设备203所包括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可穿戴设备203包括存储器100、处理器110、通信模块、受话器140、主麦克风150、副麦克风160、显示屏170、传感器模块180和交互模块190。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包括加速度(ACC)传感器180a、光电容积描记传感器180b、脑电波传感器180c和湿度传感器180d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通信模块包括移动通信模块120a和/或无线通信模块120b。存储器100、处理器110和交互模块190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存储器10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10用于从存储器10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

存储器100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还可以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等。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简称: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简称: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简称: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基带处理器、神经网络处理(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简称:NPU)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10可以和存储器10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更常见的是彼此独立的部件,处理器110用于执行存储器10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10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circuit sound,简称: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简称: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简称: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简称: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简称: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简称:SIM)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接口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可穿戴设备的系统架构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移动通信模块120a可以提供应用在可穿戴设备203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20a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简称:LNA)等。进一步地,可穿戴设备203还可以包括第一天线130。移动通信模块120a可以由第一天线130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20a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第一天线130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20a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20a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20b可以提供应用在可穿戴设备203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简称: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简称: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简称: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简称: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红外技术(infrared,简称: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20b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进一步地,可穿戴设备203还可以包括第二天线131。无线通信模块120b经由第二天线131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20b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第二天线13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30和移动通信模块120a耦合,第二天线131和无线通信模块120b耦合,使得可穿戴设备203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简称: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简称: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 tioning system,简称: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 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简称: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简称:SBAS)。

受话器140与处理器110连接,受话器140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主麦克风150与处理器110连接,主麦克风150用于收集通话的声音信号,并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用户需要拨打电话、发送语音信号或者通过语音助手触发可穿戴设备203执行某种功能时,用户可以靠近主麦克风并发出声音,以供主麦克风150收集声音信号。

副麦克风160与处理器110连接,副麦克风160用于收集通话环境周边的噪音。该可穿戴设备203包括主麦克风150和副麦克风160两个麦克风,这样既可以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还可以设置三个或四个麦克风,以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

显示屏170与处理器110连接,显示屏170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触控指令,并将触控指令发送至处理器110,以供处理器110根据触控指令调取相关界面并将相关界面发送至显示屏170,显示屏170显示相关界面;显示屏170还用于显示睡前状态曲线,以供用户查看;显示屏170还用于显示睡眠质量评分并为用户提供反馈结果按钮。

传感器模块180与处理器110连接,传感器模块180用于采集各传感器的状态信息,以供处理器110进行处理。传感器模块180包括:加速度(Accelerometer,简称:ACC)传感器180a、光电容积描记(Photoplethysmograph,简称:PPG)传感器180b、脑电波传感器180c和湿度传感器180d。其中,加速度传感器180a用于检测可穿戴设备203在三维空间内围绕x轴的第一加速度、围绕y轴的第二加速度和围绕z轴的第三加速度。PPG传感器180b用于检测用户的心率信号并将心率信号发送至处理器110。脑电波传感器180c用于检测用户的脑电信号并将脑电信号发送至处理器110。湿度传感器180d用于检测可穿戴设备203周围环境的湿度并将湿度发送至处理器110。

交互模块190与处理器110连接,交互模块190用于接收用户对电源键的长按操作或短按操作;交互模块190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反馈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图6所示的结构图并不构成对可穿戴设备203的结构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203的结构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从内部系统架构方面来看,终端设备201与可穿戴设备203的区别在于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大小、传感器的种类和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即: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区域大于可穿戴设备203的显示区域;终端设备201的传感器的种类可以不同于可穿戴设备203的传感器的种类,例如:可穿戴设备203具备PPG传感器108b,终端设备201不具备PPG传感器;终端设备201的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大于可穿戴设备203的处理器的运算能力。终端设备201所包括的其它内部结构与可穿戴设备203所包括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用户对终端设备201进行操作为例,用户可以通过开启电源键的操作打开自己的终端设备201,使得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屏显示终端设备201的主页,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201的主页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主页包括状态栏300、菜单栏400和功能栏500。状态栏300包括运营商、当前时间、当前地理位置及当地天气、网络状态、信号状态和电源电量。如图7所示,运营商为中国移动;当前时间为12月21日星期一08:08;当前地理位置为北京,北京天气为多云且温度为6摄氏度;网络状态为wifi网络;信号状态为满格信号,表示当前信号较强;电源电量中的黑色部分可以表示终端设备201的剩余电量。终端设备中可以安装有应用程序。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201的过程中,基于自己的不同需求,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例如,终端设备201中安装有具备睡前状态检测功能的应用程序,即:运动健康应用程序。如图7所示,菜单栏400包括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图标,每个应用程序的图标下方具有相应的应用程序的名称,例如:图库、任务卡商店、微博、运动健康、微信、卡包、设置、相机、电话、短信和通讯录。其中,应用程序的图标以及相应的应用程序的名称的位置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功能栏500包括返回键、主页键和菜单键。返回键用于返回上一级,主页键用于返回主页,菜单键用于显示出多个后台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终端设备201的主页的示意图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的展示,终端设备201的主页的示意图也可以为其他样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7所示,用户可以点击菜单栏400中的运动健康应用程序的图标,使得用户的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屏显示运动健康的界面。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健康界面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界面包括分类栏410和多个功能模块420,分类栏410包括健康、运动、设备和我的。例如:当用户点击健康时,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屏显示运动健康的界面;当用户点击运动时,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屏显示用户的详细运动记录;当用户点击设备时,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屏显示与该终端设备201配对的设备,用户可以进行对设备的配对操作和移除操作;当用户点击我的时,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屏可以显示关于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可以对个人信息进行更新操作。功能模块420包括睡眠功能模块421、步数功能模块422和体重功能模块423。睡眠功能模块421用于记录并显示最近一次的睡眠日期和睡眠时长,例如:12月21日的睡眠时长为7.5小时;步数功能模块422用于记录并显示当前日期和当前步数,例如:当前日期为12月21日,当前步数为1053步;体重功能模块423用于记录并显示最近一次的体重记录日期和体重,例如:最近一次的体重记录日期为12月20日,体重为49.5公斤。

如图8所示,用户可以点击睡眠功能模块421,使得用户的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屏显示睡眠功能模块的界面。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功能模块界面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界面包括开启睡前检测模块431和睡眠评分模块432。开启睡前检测模块431用于启动睡前检测功能;睡眠评分模块432用于对用户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并通过显示屏显示该评分。用户可以点击开启睡前检测模块431,使得用户的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屏显示睡前检测功能的界面。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前检测功能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界面包括睡眠状态曲线,该睡前状态曲线的横轴为时间点,时间点从22:00开始,表明终端设备201从22:00开始进行睡前检测并生成睡前状态评分;纵轴为睡前状态评分;当前时间为08:08,因此当前时间未到22:00,尚未开始进行睡前检测并生成睡前状态评分。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睡前检测功能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界面包括睡眠状态曲线,该睡前状态曲线的横轴为时间点,纵轴为睡前状态评分,当前时间为23:08,表明终端设备201开始进行睡前检测并生成睡前状态评分,一个时间点对应一个睡前状态评分,将每个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进行连接生成睡前状态曲线。睡前状态评分表明用户当前适合睡眠的程度,睡前状态评分越高,表明用户越适合进入睡眠。

如图11所示,睡前检测功能界面还包括功能设置按钮433,用户可以点击功能设置按钮433以对睡前检测的工作模式和检测时间进行设置。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能设置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用户可以通过对第一设置操作输入希望的检测时间,例如:用户输入希望的检测时间为22:00,则终端设备201会在每天22:00开始进行睡前检测。可选地,终端设备201还可以根据指定时间间隔进行睡前检测,以实现实时对用户进行睡前检测;可选地,终端设备201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对睡前检测模块的激活操作进行睡前检测,例如:用户睡前在终端设备201上依次点击运动健康应用程序的图标、睡眠功能模块421和开启睡前检测模块431,以激活睡前检测功能,用户响应于该激活操作,开始进行睡前检测。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使得终端设备201开始进行睡前检测的示例性操作,还可以以其它方式使得终端设备开始进行睡前检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用户还可以通过对第二设置操作选择希望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勿扰模式、提醒模式和促进模式,用户可以选择以上三种工作模式之一。若用户选择勿扰模式,处理器仅生成睡前状态曲线,不对用户进行提醒,以免打扰用户。若用户选择提醒模式,处理器判断出用户处于出睡状态且当前用户状态符合提醒条件,通过设置的第一提醒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以提醒用户睡觉。当前用户状态包括睡前状态曲线,睡前状态曲线包括时间点和每个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提醒条件可以设置为连续的第一指定数量的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逐渐升高。第一指定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一指定数量为3。可选地,提醒条件还可以设置为连续的第二指定数量的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均大于设置的评分阈值。第二指定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二指定数量为3。评分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评分阈值为80分。第一提醒方式包括显示呼吸灯和/或生成并显示提醒消息。

下面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对提醒模式进行说明:

图1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选择提醒模式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3a所示,用户在睡前检测功能界面选中了提醒模式且希望的检测时间为22:00,终端设备201在22:00开始进行睡前检测。提醒条件设置为连续的3个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逐渐升高,第一提醒方式设置为显示呼吸灯。图1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睡前状态曲线的示意图,如图13b所示,22:25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57分;22:3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75分;22:35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80分;22:4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85分,即:22:30、22:35和22:40,3个连续的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逐渐升高,表明睡前状态曲线满足提醒条件,图13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用户界面的示意图,当睡前状态曲线满足提醒条件,终端设备201显示呼吸灯434,以提醒用户睡觉。

下面用另一个具体的例子对提醒模式进行说明:

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选择提醒模式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4a所示,用户在睡前检测功能界面选中了提醒模式且希望的检测时间为22:00,终端设备201在22:00开始进行睡前检测。提醒条件设置为连续的3个的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均大于设置的评分阈值,评分阈值设置为80分,第一提醒方式设置为生成并显示提醒消息。图1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睡前状态曲线的示意图,如图14b所示,该睡前状态曲线的横轴为时间点,纵轴为睡前状态评分。由图14b可以看出,22:35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82分;22:4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85分;22:45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90分,即:连续3个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均大于设置的评分阈值,表明睡前状态曲线满足提醒条件,图14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提醒用户界面的示意图,当睡前状态曲线满足提醒条件,终端设备201生成并显示提醒消息,以提醒用户睡觉,例如:提醒消息为:运动健康提醒您该睡觉啦。

需要说明的是,提醒条件还可以设置为其它条件,第一提醒方式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形式,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仅作示例性说明,对此不做限制。

图1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选择促进模式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5a所示,若用户选择促进模式,用户需要输入第三设置操作,即:输入希望的促进时间,例如:促进时间设置为23:00。若用户处于驾驶状态且当前时间大于促进时间,通过设置的第二提醒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若用户处于非驾驶状态且当前时间大于促进时间,通过设置的第三提醒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例如:第二提醒方式包括播放第一类型音乐,第一类型音乐为提神音乐,避免用户在驾驶过程中睡意过高而出现危险;第三提醒方式包括播放第二类型音乐,第二类型音乐为白噪声音乐,增强用户睡意。

下面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对促进模式进行说明:

以终端设备201为例,如图15a所示,用户选择促进模式且希望的促进时间为23:00。当前时间为23:08,大于促进时间,若用户处于驾驶状态,终端设备201可以播放摇滚乐,同时可穿戴设备进行振动,以避免用户在驾驶过程中睡意过高而出现危险,图1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提醒用户界面的示意图,该界面包括音乐播放器,音乐播放器正在播放摇滚乐。为节约终端设备201的功耗,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屏保持显示音乐播放器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指定时长后,熄灭显示屏。若用户处于非驾驶状态,终端设备201可以播放白噪声,以增强用户睡意,图15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提醒用户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5c所示,该界面包括音乐播放器,音乐播放器正在播放白噪声。为节约可穿戴设备的功耗,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屏保持显示音乐播放器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指定时长后,熄灭显示屏。其中,指定时长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置,例如:指定时长为30秒。值得说明的是,可以在终端设备上选择促进模式,在可穿戴设备和/或终端设备上播放第一类型音乐或第二类型音乐;也可以在可穿戴设备上选择促进模式,在可穿戴设备和/或终端设备上播放第一类型音乐或第二类型音乐。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提醒方式和第三提醒方式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形式,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仅作示例性说明,对提醒方式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

用户还可以通过输入第二查询操作以查看自身的睡眠质量评分,图1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功能模块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6a所示,该界面包括开启睡前检测模块431和睡眠评分模块432,用户可以点击睡眠评分模块432,使得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屏显示睡眠评分的界面。图16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评分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6b所示,该界面包括日期、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评分,例如:12月21日睡眠质量评分为77分,睡眠时长为7.5小时。用户还可以点击日期左侧的双三角符号,以查看前一天的睡眠质量评分和睡眠时长。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用户还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203查询睡前状态曲线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主页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主页包括当前时间、当前地理位置、当地天气和多个应用程序的图标,如图17所示,当前时间为12月21日星期一08:08;当前地理位置为北京,北京天气为多云且温度为6摄氏度,多个应用程序的图标包括:图库、微博、运动健康、微信、短信和通讯录。如图17所示,用户可以点击运动健康应用程序的图标,使得用户的可穿戴设备203的显示屏显示运动健康的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203的运动健康界面的示意图与终端设备201的运动界面的示意图相同,区别仅在于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大小,即:终端设备201的显示区域较大,可穿戴设备203的显示区域较小。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用户也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203开启睡眠功能模块查看睡眠日期和睡眠时长、开启步数功能模块以查看当前步数、开启体重功能模块以查看体重;用户还可以通过睡眠功能模块开启睡前检测模块以查看睡前状态曲线、设置检测时间以及选择睡前检测的工作模式;还可以开启睡眠评分模块以查看睡眠质量评分。具体界面和操作过程可以参见图7至图16b,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电子设备的处理器110包括出入睡模块111、睡前评估模块113、睡眠分期和评估模块115。其中,出入睡模块111分别与睡前评估模块113和睡眠分期和评估模块115连接。出入睡模块111可以接收传感器模块180发送的第一信号;从第一信号中提取出第一特征参数;根据第一特征参数,生成用户的第一睡眠状态,第一睡眠状态包括入睡状态、出睡状态和疑似入睡状态。其中,入睡状态为用户处于睡眠中的状态,出睡状态为用户处于清醒的状态,疑似入睡状态为用户可能处于睡眠中的状态。若用户的第一睡眠状态为疑似入睡状态,表明当前并不能确定出用户处于睡眠或清醒状态,还需要采集更多的第一信号进行进一步判断。

若第一睡眠状态为入睡状态,将第一睡眠状态发送至睡眠分期和评估模块115,睡眠分期和评估模块115可以接收出入睡模块111发送的用户的第三睡眠状态,第三睡眠状态包括入睡状态、出睡状态和疑似入睡状态。若第三睡眠状态为入睡状态或疑似入睡状态,继续执行接收出入睡模块111发送的用户的第三睡眠状态的步骤;若第三睡眠状态为出睡状态,睡眠分期和评估模块115生成睡眠质量评分。

若第一睡眠状态为出睡状态,睡前评估模块113可以接收传感器模块180发送的第一信号;从第一信号中提取出第一特征参数,通过睡前状态评估模型,根据第一特征参数,生成睡前状态评分;根据睡前状态评分,生成睡前状态曲线,并将生成的睡前状态曲线发送至显示屏170,以供显示屏170显示睡前状态曲线;继续接收出入睡模块111发送的第二睡眠状态,第二睡眠状态包括入睡状态、出睡状态和疑似入睡状态,若第二睡眠状态包括入睡状态,则关闭睡前评估模块113,开启睡眠分期和评估模块115;若第二睡眠状态包括疑似入睡状态,表明当前并不能确定出用户处于睡眠或清醒状态,还需要采集更多的第一信号进行进一步判断,则出入睡模块111继续接收传感器模块180发送的第一信号;从第一信号中提取出第一特征参数;根据第一特征参数,生成用户的第二睡眠状态;若第二睡眠状态包括出睡状态,继续执行通过睡前状态评估模型,根据第一特征参数,生成睡前状态评分,并生成睡前状态曲线的步骤。

若第一睡眠状态为疑似入睡状态,表明当前并不能确定出用户处于睡眠或清醒状态,还需要采集更多的第一信号进行进一步判断,则出入睡模块111继续接收传感器模块180发送的第一信号;从第一信号中提取出第一特征参数;根据第一特征参数,生成用户的第二睡眠状态。

下面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以可穿戴设备为例,示例性说明睡前状态检测的工作流程,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步骤由可穿戴设备执行。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的算法流程图,如图19所示,可穿戴设备获取当前时间,若当前时间小于设置的检测时间,在一段时间后重新获取当前时间;若当前时间大于或等于设置的检测时间,按照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步骤11)。启动处理器的出入睡模块111,检测第一睡眠状态(步骤12),若出入睡模块111检测到用户的第一睡眠状态为入睡状态,开启睡眠分期和评估模块115(步骤13),睡眠分期和评估模块115接收出入睡模块111发送的第三睡眠状态,判断第三睡眠状态是否为出睡状态(步骤14),若否,继续执行步骤14;若是,关闭睡眠分期和评估模块115(步骤15),保存第一信号和睡眠分期评估模块115生成的睡眠质量评分(步骤16)。若检测到用户的第一睡眠状态为疑似入睡状态或出睡状态,启动睡前评估模块113(步骤17),睡前评估模块113以指定时间间隔输出睡前状态评分,并根据多个睡前状态评分动态生成睡前状态曲线(步骤18);睡前评估模块113获取出入睡模块111发送的第二睡眠状态,判断第二睡眠状态是否为入睡状态(步骤19),若是,执行步骤13;若否,判断第二睡眠状态是否为疑似入睡状态(步骤20),若是,执行步骤18;若否,识别工作模式(步骤21),若工作模式为勿扰模式,继续执行步骤18;若工作模式为提醒模式,判断睡前状态曲线是否满足设置的提醒条件(22),若是,对用户进行提醒(步骤23),继续执行步骤18;若否,继续执行步骤18;若工作模式为促进模式,判断促进时间是否非空且当前时间是否大于促进时间(步骤24),若是,判断用户是否处于驾驶状态(步骤25),若是,播放第一类型音乐为用户提神(步骤26),继续执行步骤18;若否,播放第二类型音乐为用户增强睡意(步骤27),继续执行步骤18。

上述步骤11至步骤22也可由终端设备执行,执行过程与可穿戴设备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可穿戴设备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区域、运算能力等不同之处,上述步骤11至步骤22中部分步骤可以由可穿戴设备执行,部分步骤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以上步骤执行顺序也可以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用户设置等发生变化,例如,步骤21识别工作模式可以在步骤19或步骤20之前执行,如果是提醒模式无需获取第二睡眠状态,直接判断睡前状态曲线是否满足设置提醒条件。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前状态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0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2、获取当前时间。

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用户点击睡前检测模块431,电子设备执行步骤102,获取电子设备的当前时间,例如:图10所示的当前时间为8:08,图11所示的当前时间为23:08。

步骤104、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设置的检测时间,若是,执行步骤106;若否,执行步骤102。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的检测时间为开始跟踪第一信号的时间,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示例性地,如图12所示,用户通过对第一设置操作输入的检测时间为22:00。具体地,电子设备的交互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设置操作,第一设置操作包括设置检测时间的操作;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响应于第一设置操作,设置检测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置操作对应于图7至图12所示的多个操作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若判断出当前时间大于或等于检测时间,表明可以开始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继续执行步骤106;若判断出当前时间小于检测时间,表明未到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的时间,在一段时间后,继续执行步骤102。例如:当前时间为22:30,检测时间为22:00,则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判断出当前时间22:30大于检测时间22:00,表明可以开始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继续执行步骤106。例如:当前时间为21:00,检测时间为22:00,则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判断出当前时间21:00小于检测时间22:00,表明未到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的时间,在10分钟后,重新获取当前时间,即:继续执行步骤102。

步骤106、按照设置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间隔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一时间间隔为500毫秒(ms)。作为另一种可选方案,第一时间间隔为1秒(s)。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包括加速度信号、心率信号和脑电信号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可选地,第一信号还可以包括湿度信号和/或噪声信号,湿度信号和/或噪声信号作为辅助信号,可以进一步后提高后续生成的睡前状态评分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会检测出可穿戴设备的加速度信号,并将加速度信号发送至处理器,以使处理器获取到加速度信号,加速度信号包括电子设备在三维空间内围绕x轴的第一加速度、围绕y轴的第二加速度和围绕z轴的第三加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PPG传感器可以检测出用户的心率信号,具体地,PPG传感器包括发光二极管(LED),LED向皮肤组织发送光信号,皮肤组织对光信号进行反射,并向PPG传感器反射回反射光信号;PPG传感器将反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A/D)转换,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即为心率信号;PPG传感器将心率信号发送至处理器,以使处理器获取到心率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脑电波传感器可以检测出用户的脑电信号,并将脑电信号发送至处理器,以使处理器获取到脑电信号,处理器对所述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信号提取后可以获取脑电信号的幅值和频率等。脑电频率可以反映出用户的大脑活动,脑电频率越高,表明用户的大脑活动越活跃;脑电频率越低,表明用户的大脑活动越安静。

本发明实施例中,湿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出湿度信号,并将湿度信号发送至处理器,以使处理器获取到湿度信号并转换为湿度值,湿度信号包括可穿戴设备周围环境的湿度。具体地,湿度传感器具备湿敏元件,在湿敏元件的基片上覆盖一层用感湿材料制成的膜,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吸附在感湿膜上时,湿敏元件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湿度信号包括湿敏元件的电阻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副麦克风可以采集到噪声信号,并将噪声信号发送至处理器,一是处理器获取到噪声信号,噪声信号包括为可穿戴设备周围环境的噪声。

步骤108、从第一信号中提取出第一特征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从第一信号中提取出第一特征参数。电子设备为可穿戴设备或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包括加速度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包括电子设备在三维空间内围绕x轴的第一加速度、围绕y轴的第二加速度和围绕z轴的第三加速度。具体地,处理器从加速度信号中提取出第一加速度、第二加速度和第三加速度。

进一步地,当第一信号包括加速度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还包括运动时间间隔。具体地,存储器中存储有多个历史加速度信号和每个历史加速度信号对应的时间;处理器从存储器中查询出满足运动量条件的至少一个运动加速度信号和每个运动加速度信号对应的时间,运动量条件包括第一加速度大于设置的第一加速度阈值和/或第二加速度大于设置的第二加速度阈值和/或第三加速度大于设置的第三加速度阈值,其中,第一加速度阈值、第二加速度阈值和第三加速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处理器从每个运动加速度信号对应的时间中查询出距离当前时间最近的运动时间;处理器根据运动时间和当前时间,计算出运动时间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包括心率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包括心率变异性。具体地,处理器通过指定分析方法从心率信号中提取出心率变异性。其中,指定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或非线性分析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包括脑电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包括脑电图波形。具体地,脑电信号包括脑电频率,处理器从脑电信号中提取出脑电频率,根据脑电频率生成脑电图波形。脑电图波形包括δ波、θ波、α波和β波,其中,δ波的脑电频率为1~3Hz,幅度为20~200μV,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或麻醉状态下,可在颞叶和顶叶记录到这种波段;θ波的脑电频率为4~7Hz,幅度为5~20μV,在成年人意愿受挫或者抑郁以及精神病患者中容易出现θ波;α波的脑电频率为8~13Hz,幅度为20~100μV,人在大脑活动安静并闭眼时最容易出现α波;β波的脑电频率为14~30Hz,幅度为100~150μV,当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容易出现β波。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包括湿度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包括湿度。具体地,湿度信号包括湿敏元件的电阻值,处理器根据电阻值生成电阻值对应的湿度,该湿度为电子设备周围环境的湿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包括噪声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包括噪声。具体地,处理器从噪声信号中提取出噪声,该噪声为电子设备周围环境的噪声。

步骤110、根据第一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用户的第一睡眠状态,若第一睡眠状态为入睡状态,执行步骤116;若第一睡眠状态为疑似入睡状态或出睡状态,执行步骤112。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处理器将第一特征参数输入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输出用户的第一睡眠状态。其中,用户的第一睡眠状态包括入睡状态、疑似入睡状态或出睡状态。入睡状态为用户处于睡眠中的状态,出睡状态为用户处于清醒的状态,疑似入睡状态为用户可能处于睡眠中的状态。例如:第一特征参数包括运动时间间隔、心率变异性和脑电波图形,若运动时间间隔小于第一门限、心率变异性小于第二门限,脑电图波形为β波时,可以确定出用户的第一睡眠状态为出睡状态;若运动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且小于第三门限、心率变异性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小于第四门限,脑电图波形为α波时,可以确定出用户的第一睡眠状态为疑似入睡状态;若运动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心率变异性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脑电波图形为δ波时,可以确定出用户的第一睡眠状态为入睡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生成用户的睡眠状态,在此仅进行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对生成用户的睡眠状态的方式不作限定。

步骤112、通过睡前状态评估模型,根据第一特征参数,生成睡前状态评分。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将第一特征参数输入睡前状态评估模型,生成睡前状态评分。其中,睡前状态评分表明用户当前适合睡眠的程度,睡前状态评分越高,表明用户越适合进入睡眠。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减小设备功耗,按照指定时间间隔输出一个睡前状态评分,能够较好体现出用户的睡前状态。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指定时间间隔为5分钟。

下面对睡前状态评估模型的构建过程进行描述,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建睡前状态评估模型的流程图,如图21所示,该构建过程包括:

步骤202、获取初始第一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招募多个受试者,并采集每个受试者的第一信号,将采集到的第一信号确定为初始第一信号。其中,招募的受试者需要在性别、年龄和职业等方面的分布较广,可以提高睡前状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初始第一信号包括加速度信号、心率信号和脑电信号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可选地,初始第一信号还可以包括湿度信号和/或噪声信号,湿度信号和/或噪声信号作为辅助信号,可以进一步后提高构建出的睡前状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步骤204、从初始第一信号中提取出初始第一特征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包括加速度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包括电子设备在三维空间内围绕x轴的第一加速度、围绕y轴的第二加速度和围绕z轴的第三加速度,具体提取过程请参见步骤108,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初始第一信号包括心率信号时,初始第一特征参数包括心率变异性,具体提取过程请参见步骤108,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包括脑电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包括脑电图波形,具体提取过程请参见步骤108,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包括湿度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包括湿度,具体提取过程请参见步骤108,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包括噪声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包括噪声,具体提取过程请参见步骤108,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6、获取初始睡眠质量评分。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初始第一特征参数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训练集输入随机森林分类生成器进行训练,生成睡眠质量评估模型;将测试集输入睡眠质量评估模型,输出初始睡眠质量评分。

步骤208、根据初始睡眠质量评分,生成睡前标签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初始睡眠质量评分进行修正,生成睡前标签值。例如:将初始睡眠质量评分通过显示屏向用户显示,并接收用户通过点击设置的反馈结果按钮输入的反馈结果,反馈结果包括偏高、准确或偏低,若用户输入的反馈结果为偏高,则将初始睡眠质量评分减去设置的第一阈值生成睡前标签值,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一阈值为10;若用户输入的反馈结果为准确,此时初始睡眠质量评分能够准确表示用户的睡眠质量,则将初始睡眠质量评分确定为睡前标签值;若用户输入的反馈结果为偏低,则将初始睡眠质量评分与设置的第二阈值相减生成睡前标签值,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二阈值为10。可选地,睡眠质量评分可以为百分制。

需要说明的是,对初始睡眠质量评分的修正还可以使用其它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做出示例性描述,对初始睡眠质量评分的修正方法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步骤202至步骤204与步骤206至步骤208之间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即:可以先执行步骤202至步骤204,再执行步骤206至步骤208;也可以先执行步骤206至步骤208,再执行步骤202至步骤204。

步骤210、将初始第一特征参数和睡前标签值输入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训练,生成睡前状态评估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决策树算法、最小二乘算法或线性回归算法。

步骤114、根据睡前状态评分,生成睡前状态曲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按照指定时间间隔每输出一个睡前状态评分,将生成的睡前状态评分与前一个时间间隔输出的睡前状态评分进行连线生成睡前状态曲线,并将睡前状态曲线发送至显示屏;显示屏显示睡前状态曲线,以供用户可以随时查看。以指定时间间隔为10分钟为例,图22a至图22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状态曲线的示意图,如图22a所示,22:00时,处理器输出一个睡前状态评分70分,记录该睡前状态评分;22:10时,处理器输出一个睡前状态评分65分,记录该睡前状态评分,并与22:0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70分进行连线,连线后的睡前状态曲线如图22b所示;22:20时,处理器输出一个睡前状态评分73分,记录该睡前状态评分,并与22:1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65分进行连线,连线后的睡前状态曲线如图22c所示;22:30时,处理器输出一个睡前状态评分75分,记录该睡前状态评分,并于22:2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73分进行连线,连线后的睡前状态曲线如图22d所示;22:40时,处理器输出一个睡前状态评分80分,记录该睡前状态评分,并与22:3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75分进行连线,连线后的睡前状态曲线如图22e所示。处理器根据输出的睡前状态评分动态生成睡前状态曲线,既能减小设备功耗,又可以较好的反映出用户的睡前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指定时间间隔可以根据设备功耗以及用户的睡前状态反映效果进行设置。处理器可以按照较小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第一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生成睡前状态评分,若按照每生成一个睡前状态评分即输出一个睡前状态评分,则生成的睡前状态曲线的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较为密集,虽然能够准确反映出用户的睡前状态,也会导致设备功耗较高;若按照指定时间间隔输出睡前状态评分,即:按照指定时间间隔的时间点输出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则生成的睡前状态曲线既能较好的反映出用户的睡前状态,在生成睡前状态曲线的过程中也能减小设备功耗。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指定时间间隔为5分钟或10分钟。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电子设备的交互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查询操作,第一查询操作包括查询睡前状态曲线的操作;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响应于第一查询操作,将睡前状态曲线发送至显示屏,显示屏显示睡前状态曲线。电子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或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查询操作可以对应于图7至图10所示的多个操作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睡前状态曲线包括时间点和每个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图1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前状态曲线的示意图,如图13b所示,该睡前状态曲线的横轴为时间点,纵轴为睡前状态评分。由图13b可以看出,22:0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65分;22:05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50分;22:1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55分;22:15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69分;22:2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60分;22:25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57分;22:3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75分;22:35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80分;22:4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85分。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查看睡前状态曲线,为用户对自身作息的管理提供个性化参考。用户可以根据睡前状态曲线决定何时睡眠,或者翌日醒后回顾前一晚的睡前状态,从而调整睡眠时间,进而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步骤116、获取用户的第二睡眠状态,若睡眠状态包括为入睡状态,执行步骤118;若睡眠状态为包括疑似入睡状态,执行步骤106;若睡眠状态为包括出睡状态,执行步骤128。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处理器的出入睡模块将第一特征参数输入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输出用户的第二睡眠状态,以使处理器的睡前评估模块或睡眠分期和评估模块可以获取到用户的第二睡眠状态。第二睡眠状态包括入睡状态,出睡状态或疑似入睡状态。入睡状态为用户处于睡眠中的状态,出睡状态为用户处于清醒的状态,疑似入睡状态为用户可能处于睡眠中的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生成用户的睡眠状态,在此仅进行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对生成用户的睡眠状态的方式不作限定。

步骤118、记录入睡时间。

如果步骤110或步骤116中生成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入睡状态,那么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时间记录下来,作为入睡时间,并且进一步执行步骤120,以第二时间间隔来获取用户的所述第一信号。

步骤120、按照第二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时间间隔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若需要进一步提高后续步骤生成的当前睡眠状态的准确率,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二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1分钟;若需要减小电子设备功耗,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二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5分钟。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一信号包括加速度信号、心率信号和脑电信号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可选地,第一信号还可以包括湿度信号和/或噪声信号,湿度信号和/或噪声信号作为辅助信号,可以进一步后提高后续步骤生成的当前睡眠状态的准确性。

步骤122、根据第一信号,生成用户的第三睡眠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从第一信号中提取出第一特征参数,具体地,当第一信号包括心率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包括心率变异性;当第一信号包括脑电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包括脑电图波形,具体提取过程请参见步骤108;当第一信号包括湿度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包括湿度;当第一信号包括噪声信号时,第一特征参数包括噪声。具体提取过程请参见步骤108,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处理器将第一特征参数输入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输出用户的第三睡眠状态。第三睡眠状态包括入睡状态、疑似入睡状态或出睡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生成用户的第三睡眠状态,在此仅进行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对生成用户的第三睡眠状态的方式不作限定。

步骤124、判断第三睡眠状态是否包括出睡状态,若是,执行步骤126;若否,执行步骤120。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判断出第三睡眠状态包括出睡状态,表明用户已经醒来,继续执行步骤126;若判断出第三睡眠状态不包括出睡状态,表明用户仍在睡眠中,继续执行步骤120。

步骤126、生成睡眠质量评分,流程结束。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26具体包括:

步骤1262、记录出睡时间,并计算出睡眠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出睡时间减去入睡时间,计算出睡眠时长。

步骤1264、按照指定时间长度对整个睡眠时长的第一信号进行划分,生成每个时间长度及对应的第一信号。

步骤1266、从每个时间长度的第一信号中提取出第一特征参数。

步骤1268、将第一特征参数输入训练好的睡眠分期预测模型,生成每个时间长度内的睡眠分期。

步骤1270、根据每个时间长度内的睡眠分期和睡眠时长,计算出睡眠质量评分。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通过设置的睡眠质量公式,对每个时间长度内的睡眠分期和睡眠时长进行计算,生成睡眠质量评分。其中,睡眠分期包括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和第四期。第一期,脑电波以θ波为主,不出现纺锤波或K综合波,是由完全清醒至睡眠之间的过渡阶段,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精神活动进入飘浮境界,思维和现实脱节;第二期,脑电波为纺锤波与K综合波为主,δ波少于20%;第三期,脑电波δ波占20%~50%;第四期,脑电波δ波占50%以上。例如:根据每个时间长度内的睡眠分期,计算出第四期比例,即:第四期时长占整个睡眠分期时长的比例;对第四期比例设置第一权重,对睡眠时长设置第二权重;将第一权重与第四期比例相乘生成第一相乘结果;将第二权重与睡眠时长相乘生成第二相乘结果;将第一相乘结果与第二相乘结果相加,生成睡眠质量评分。

值得说明的是,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生成睡眠质量评分,在此仅进行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对生成睡眠质量评分的方式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交互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查询操作,第二查询操作包括查询睡眠质量评分的操作;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响应于第二查询操作,将睡眠质量评分发送至显示屏,显示屏显示睡眠质量评分。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查询操作对应于图16a至图16b所示的多个操作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睡眠质量评分表明用户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评分越高,表明用户的睡眠质量越好。

值得说明的是,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计算出睡眠质量评分,在此仅进行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对计算出睡眠质量评分的方式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将睡眠质量评分存储至存储器。

进一步地,由于不同用户的个人特征、作息习惯和生理规律是不同的,对睡前状态评估模型进行更新训练,从而提高睡前状态评估模型的可靠性。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睡前状态评估模型进行更新训练的流程图,如图23所示,该训练过程包括:处理器将睡眠质量评分发送至显示屏;显示屏显示睡眠质量评分并为用户提供反馈结果按钮;交互单元接收用户输入的反馈结果,并将反馈结果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根据反馈结果修正睡前标签值,并通过在线学习算法在线更新睡前状态评估模型。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反馈结果包括偏高、准确或偏低。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对睡前状态评估模型进行更新训练,可以使睡前状态评估模型学习用户的个性化生理规律,能够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准确的睡前状态评分。

步骤128、判断当前用户状态是否满足设置的提醒条件,若是,执行步骤130;若否,执行步骤106。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前用户状态包括睡前状态曲线,睡前状态曲线包括时间点和每个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提醒条件包括连续的第一指定数量的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逐渐升高。第一指定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一指定数量为3。如图13b所示,22:25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57分;22:3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75分;22:35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80分;22:4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85分,即:22:30、22:35和22:40,三个连续的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逐渐升高,表明睡前状态曲线满足提醒条件,继续执行步骤128。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当前用户状态包括睡前状态曲线,睡前状态曲线包括时间点和每个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提醒条件包括连续的第二指定数量的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均大于设置的评分阈值。第二指定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二指定数量为3。评分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评分阈值为80分。例如:如图14b所示,该睡前状态曲线的横轴为时间点,纵轴为睡前状态评分。由图14b可以看出,22:35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82分;22:40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85分;22:45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为90分,即:连续三个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均大于设置的评分阈值,表明睡前状态曲线满足提醒条件,继续执行步骤128。

可选地,当前用户状态包括用户的驾驶状态,提醒条件包括用户处于驾驶状态且获取的当前时间大于设置的促进时间。若用户处于驾驶状态且当前时间大于促进时间,表明当前用户状态满足提醒条件,继续执行步骤130;若用户处于非驾驶状态且当前时间大于促进时间,表明当前用户状态满足提醒条件,继续执行步骤130;若当前时间小于或等于促进时间,表明当前用户状态不满足提醒条件,继续执行步骤106。

本发明实施例中,促进时间为判断驾驶状态的时间,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作为一种可选方案,促进时间设置为23:00。具体地,电子设备的交互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三设置操作,第三设置操作包括设置促进时间的操作;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响应于第三设置操作,设置促进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设置操作对应于图15a。

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用户是否处于驾驶状态具体包括处理器判断无线通信模块是否与车载设备之间存在连接通道或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是否为圆弧状结构,若判断出无线通信模块与车载设备之间存在连接通道或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为圆弧状结构,表明用户处于驾驶状态;若判断出无线通信模块与车载设备之间不存在连接通道且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不是圆弧状结构,表明用户处于非驾驶状态。其中,电子设备中的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在三维空间内围绕x轴的第一加速度、围绕y轴的第二加速度和围绕z轴的第三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判断出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是否圆弧状结构,若判断出在第一时长内,第一加速度、第二加速度和第三加速度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不为零,表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为圆弧状结构。作为一种可选方案,通过判断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设备的设备名称是否包括车载设备的设备名称,从而判断出无线通信模块是否与车载设备之间存在连接通道,若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设备的设备名称包括车载设备的设备名称,表明无线通信模块与车载设备之间存在连接通道;若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设备的设备名称不包括车载设备的设备名称,表明无线通信模块与车载设备之间不存在连接通道。例如:车载设备的设备名称为car kit,若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设备的设备名称包括car kit,表明无线通信模块与车载设备之间存在连接通道;若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设备的设备名称不包括car kit,表明无线通信模块与车载设备之间不存在连接通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识别用户的驾驶状态的精确度,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判断用户是否处于驾驶状态具体包括处理器判断无线通信模块是否与车载设备之间存在连接通道且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是否为圆弧状结构,若判断出无线通信模块与车载设备之间存在连接通道且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为圆弧状结构,表明用户处于驾驶状态;若判断出无线通信模块与车载设备之间不存在连接通道或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不是圆弧状结构,表明用户处于非驾驶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若判断出当前用户状态满足设置的提醒条件,表明可以对用户进行提醒,继续执行步骤130;若判断出当前用户状态不满足设置的提醒条件,表明不能对用户进行提醒,继续执行步骤106。

值得说明的是,提醒条件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内容,在此仅进行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对提醒条件的具体内容不作限定。

步骤130、对用户进行提醒,继续执行步骤106。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提醒模式,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的第一提醒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以提醒用户睡觉。例如:第一提醒方式包括显示呼吸灯和/或生成并显示提醒消息。具体地,若用户的睡眠状态包括出睡状态且睡前状态曲线中连续的第一指定数量的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逐渐升高,通过第一提醒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或者,若用户的睡眠状态包括出睡状态且睡前状态曲线中连续的第一指定数量的时间点对应的睡前状态评分均大于设置的评分阈值,通过第一提醒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

可选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还包括勿扰模式,即:处理器仅根据睡前状态生成睡前状态曲线,不对用户进行提醒,以免打扰用户。

可选地,可穿戴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促进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设置开启促进模式或关闭促进模式,促进模式默认关闭。当用户设置开启促进模式时,处理器若判断出用户处于驾驶状态且当前时间大于促进时间,通过设置的第二提醒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若判断出用户处于非驾驶状态且当前时间大于促进时间,通过设置的第三提醒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设置操作,第二设置操作包括设置工作模式的操作,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设置操作,设置工作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设置操作对应于图7至图15所示的多个操作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提醒方式和第三提醒方式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第二提醒方式包括播放第一类型音乐;第三提醒方式包括播放第二类型音乐。具体地,处理器若判断出用户处于驾驶状态,从存储器中获取预先存储的第一类型音乐并播放,第一类型音乐为提神音乐,避免用户在驾驶过程中睡意过高而出现危险;若判断出用户处于非驾驶状态,从存储器中获取预先存储的第二类型音乐并播放,第二类型音乐为白噪声音乐,增强用户睡意。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提醒方式、第二提醒方式和第三提醒方式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形式,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仅作示例性说明,对提醒方式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支持多用户记录模式,即:不同的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可以为每个用户包保存各自对应的睡前状态评估模型。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户记录模式的示意图。如图24所示,首先构造睡前状态评估模型,构建步骤参见步骤202至步骤210,在此不再赘述;用户1首次使用电子设备时,对睡前状态评估模型进行初始化,即:将出厂构建的睡前状态评估模型作为用户1的睡前状态评估模型;通过睡前状态评估模型,根据用户1的第一信号生成用户1的睡前状态曲线和睡眠质量评分;根据用户1的反馈结果修正睡前标签值,并通过在线学习算法在线更新睡前状态评估模型,该睡前状态评估模型是针对用户1的生理规律构建的,能够精准评估用户1的睡前状态。如图24所示,用户2和用户3与用户1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用户2生成的睡前状态评估模型是针对用户2的生理规律构建的,能够精准评估用户2的睡前状态;用户3生成的睡前状态评估模型是针对用户3的生理规律构建的,能够精准评估用户3的睡前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按照设置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第一信号从第一信号中提取出第一特征参数;通过生成的睡前状态评估模型,根据第一特征参数,生成睡前状态评分,能够准确监测到用户的睡前状态,使得用户可以掌握睡眠前后的完整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睡眠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内置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电路设备。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功能/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图19和图20所示的睡前状态检测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或任一至少一种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图19和图20所示的睡前状态检测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以上各实施例中,涉及的处理器110可以例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还可包括GPU、NPU和ISP,该处理器还可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或逻辑处理硬件电路,如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发明技术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等。此外,处理器可以具有操作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的功能,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

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还可以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