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稳定可控的高品质绿茶的生产制造设备

一种稳定可控的高品质绿茶的生产制造设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可控的高品质绿茶的生产制造设备,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上盖、底箱、控制面板、压力表、电源开关、第一支撑腿、伸缩装置以及制茶筒,所述底箱的顶部一侧通过合页连接上盖的底部,所述上盖以及所述底箱之间活动连接有制茶筒,所述制茶筒的两侧端部凸出于所述上盖以及所述底箱的端部两侧,且所述制茶筒的端部两侧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转块以及第二转块,所述第二转块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转块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防护网,型涉及绿茶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大大的降低了人工的使用成本,通过机器的炒制,有效的缩短了绿茶炒制时间,大大的挺高了炒制的效率,可进行合理控温,有效的提高了绿茶的生产质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267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怀化华汉茶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19209.6

  • 发明设计人 汤艺鹏;汤朝春;

    申请日2021-09-24

  • 分类号A23F3/06(20060101);

  • 代理机构43233 长沙心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洪敏

  • 地址 418000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桐木镇华汉茶业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51: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10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A23F 3/06 专利申请号:2021111192096 申请公布日:20211224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茶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可控的高品质绿茶的生产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绿茶,英文Green 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绿化色泽和茶汤较多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由此得名,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杀青: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炒青: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绿茶炒青的方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为了保证绿茶生产的高品质,大多采用人工进行炒茶的方式,但是人工进行炒茶的方式,不仅增加了人工的使用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收益,而且,生产效益十分低下;

2.同时,市面上也存在一些炒青的机器,但是,在炒青的过程中无法合理的控制炒青的温度,无法保证茶叶的生产品质,甚至会出现炒糊的现象,造成企业的损耗。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可控的高品质绿茶的生产制造设备,解决了现有为了保证绿茶生产的高品质,大多采用人工进行炒茶的方式,但是人工进行炒茶的方式,不仅增加了人工的使用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收益,而且,生产效益十分低下;同时,市面上也存在一些炒青的机器,但是,在炒青的过程中无法合理的控制炒青的温度,无法保证茶叶的生产品质,甚至会出现炒糊的现象,造成企业的损耗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稳定可控的高品质绿茶的生产制造设备,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上盖、底箱、控制面板、压力表、电源开关、第一支撑腿、伸缩装置以及制茶筒,所述底箱的顶部一侧通过合页连接上盖的底部,所述上盖以及所述底箱之间活动连接有制茶筒,所述制茶筒的两侧端部凸出于所述上盖以及所述底箱的端部两侧,且所述制茶筒的端部两侧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转块以及第二转块,所述第二转块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转块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防护网。

优选的,所述防护网的内部一侧通过嵌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防护网的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风机位于通孔的上方,所述制茶筒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转块,所述第三转块的中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转轴端部一侧,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一侧延伸至防护网的外侧,且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另一侧插入至第二固定块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块通过皮带连接第二电机的驱动端,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板的顶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呈对称分布形式共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转轮的顶部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转块以及第二转块外壁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三转块的端部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制茶筒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内部均匀分布有搅拌杆,所述制茶筒的外壁通过焊接的方式均匀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卡合于第一固定块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在底箱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顶部固定连接压力表的底部,所述上盖的一侧通过嵌入的方式连接有控制面板,且所述控制面板的一侧凸出于所述上盖的表面,所述上盖一侧固定连接把手的一侧,所述控制面板位于把手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底箱一侧通过嵌入的方式连接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上分别设置有总开关、第二电机控制开关、点火开关、扬声器以及警示灯,所述底箱内部固定连接有T型烧火排,所述T型烧火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外壁贯穿至所述底箱外壁一侧。

优选的,所述底箱的底部安装有工字型连接块,且所述工字型连接块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接有两组第一支撑腿以及两组第二支撑腿,两组所述第二支撑腿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工字型连接块,两组所述第一支撑腿的顶部固定安装至所述工字型连接块的底部,两组所述第一支撑腿之间设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顶部固定安装至所述工字型连接块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腿的内部通过嵌入的方式活动连接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工字型连接块的底部,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以及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工字型连接块的底部,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安装至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可控的高品质绿茶的生产制造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稳定可控的高品质绿茶的生产制造设备,通过各个部件的互相组合,大大的降低了人工的使用成本,通过机器的炒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为了保证绿茶生产的高品质,所采用人工进行炒茶的方式,增加了人工的使用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收益的问题,同时,通过该装置主体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市面上存在一些炒青的机器,在炒青的过程中无法合理的控制炒青的温度,无法保证茶叶的生产品质的问题,有效的缩短了绿茶炒制时间,大大的挺高了炒制的效率,可进行合理控温,有效的提高了绿茶的生产质量。

(2)、该稳定可控的高品质绿茶的生产制造设备,通过底箱与上盖之间相结合可最大程度上保证箱内的温度,保持温度一致,同时,通过转轮的设置,可辅助进行转动,以控制该装主体匀速进行转动,而制茶筒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在转动时,可对茶叶进行超炒制,从而保证绿茶的受热均匀,并且,制茶筒外部所连接的移动块在第一固定块的内部进行转动,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至底箱的内部,当移动块进行转动时,可保证其转动的稳定性和支撑性。

(3)、该稳定可控的高品质绿茶的生产制造设备,通过控制面板设置炒制温度,而电源开关的设置,可对该装置主体进行区域控制,从而方便进行精准操控,有效的提高了绿茶炒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转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延长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上盖、3-底箱、4-控制面板、5-压力表、6-电源开关、7-第一支撑腿、701-延长杆、8-伸缩装置、801-第一电机、802-伸缩杆、9-第二支撑腿、10-制茶筒、101-移动块、102-第一固定块、11-第一转轴、111-搅拌杆、12-第一转块、121-防护网、13-第二转块、14-风机、15-第三转块、16-第二电机、17-支撑板、18-第二转轴、19-第二固定块、20-皮带、21-转轮、22-合页、23-进气口、24-T型烧火排、25-工字型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可控的高品质绿茶的生产制造设备,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上盖2、底箱3、控制面板4、压力表5、电源开关6、第一支撑腿7、伸缩装置8以及制茶筒10,所述底箱3的顶部一侧通过合页22连接上盖2的底部,所述上盖2以及所述底箱3之间活动连接有制茶筒10,所述制茶筒10的两侧端部凸出于所述上盖2以及所述底箱3的端部两侧,且所述制茶筒10的端部两侧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转块12以及第二转块13,所述第二转块13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转块1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防护网121。

在本实施例中,底箱3与上盖2之间相结合可最大程度上保证箱内的温度,保持温度一致,而制茶筒10的端部两侧分别所连接的第一转块12以及第二转块13,可方便与其他部件配合进行转动,从而方便绿茶炒青。

所述防护网121的内部一侧通过嵌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风机14,所述防护网121的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风机14位于通孔的上方,所述制茶筒10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转块15,所述第三转块15的中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转轴18端部一侧,所述第二转轴18的外壁一侧延伸至防护网121的外侧,且所述第二转轴18的端部另一侧插入至第二固定块19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块19通过皮带20连接第二电机16的驱动端,所述第二电机16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板17的顶部,所述支撑板17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轮21,所述转轮21呈对称分布形式共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转轮21的顶部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转块12以及第二转块13外壁一侧,所述第三转块15的端部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位于所述制茶筒10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11的内部均匀分布有搅拌杆111,所述制茶筒10的外壁通过焊接的方式均匀连接有移动块101,所述移动块101卡合于第一固定块102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块102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在底箱3的内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首先将需要炒青的绿茶从第二转块13口侧放入,之后启用第二电机16,在第二电机16的驱动下通过皮带20带动第二转轴18的转动,由第二转轴18带动第三转块15进行转动,当第三转块15进行转动时,可带动制茶筒10整体进行转动,当制茶筒10进行转动时,其外部所连接的移动块101在第一固定块102的内部同时进行转动,该第一固定块102固定连接至底箱3的内部,当移动块101进行转动时,可保证其转动的稳定性和支撑性,同时,第一转块12与第二转块13转动时,其下方所设置的转轮21可辅助进行转动,以控制该装置主体1匀速进行转动,而制茶筒10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111,在转动时,可对茶叶进行超炒制,从而保证绿茶的受热均匀。

所述上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压力表5的底部,所述上盖2的一侧通过嵌入的方式连接有控制面板4,且所述控制面板4的一侧凸出于所述上盖2的表面,所述上盖2一侧固定连接把手的一侧,所述控制面板4位于把手的左侧,所述底箱3一侧通过嵌入的方式连接有电源开关6,所述电源开关6上分别设置有总开关、第二电机16控制开关、点火开关、扬声器以及警示灯,所述底箱3内部固定连接有T型烧火排24,所述T型烧火排2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口23,所述进气口23的外壁贯穿至所述底箱3外壁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由控制面板4可实时监测箱内的温度,而电源开关6的设置,可对该装置主体1进行区域控制,从而方便进行精准操控,而底箱3内部所设置的T型烧火排24与进气口23连接,而进气口23与燃气设备进行连接,在使用时,T型烧火排24开始点火进行燃烧,与其他部件相结合,以提高绿茶炒制时的质量。

所述底箱3的底部安装有工字型连接块25,且所述工字型连接块25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接有两组第一支撑腿7以及两组第二支撑腿9,两组所述第二支撑腿9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工字型连接块25,两组所述第一支撑腿7的顶部固定安装至所述工字型连接块25的底部,两组所述第一支撑腿7之间设有伸缩装置8,所述伸缩装置8的顶部固定安装至所述工字型连接块25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腿7的内部通过嵌入的方式活动连接有延长杆701,所述延长杆70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工字型连接块25的底部,所述伸缩装置8包括第一电机801以及伸缩杆802,所述伸缩杆802的顶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工字型连接块25的底部,所述伸缩杆802的底部固定安装至所述第一电机801的驱动端。

在本实施例中,炒制结束时,伸缩装置8开始启用,由第一电机801带动伸缩杆802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支撑腿7的内部所设置的延长杆701也向上伸出,同时第二支撑腿9不动,使箱体开始倾斜,从而方便茶叶的倒出。

需要说明的是,该一种稳定可控的高品质绿茶的生产制造设备中的第一电机801与第二电机16分别为Y2和YE2型号,使用时,首先将需要炒青的绿茶从第二转块13口侧放入,将进气口23与燃气设备进行连接,通过控制面板4设置炒制温度,打开电源开关6,使T型烧火排24开始点火进行燃烧,之后启用第二电机16,在第二电机16的驱动下通过皮带20带动第二转轴18的转动,由第二转轴18带动第三转块15进行转动,当第三转块15进行转动时,可带动制茶筒10整体进行转动,当制茶筒10进行转动时,同时,第一转块12与第二转块13转动时,其下方所设置的转轮21可辅助进行转动,以控制该装置主体1匀速进行转动,而制茶筒10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111,在转动时,可对茶叶进行超炒制,从而保证绿茶的受热均匀,当出现筒内温度过高时,则电源开关6中的扬声器开始发出警报,同时,警示灯开始闪烁,此时启用风机14,将筒内温度快速排出,达到炒制温度,大大的提高了绿茶生产的品质,炒制结束时,伸缩装置8开始启用,由第一电机801带动伸缩杆802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支撑腿7的内部所设置的延长杆701也向上伸出,同时第二支撑腿9不动,使箱体开始倾斜,从而方便茶叶的倒出,大大的提高了绿茶炒制时的效率。

本发明的1-装置主体、2-上盖、3-底箱、4-控制面板、5-压力表、6-电源开关、7-第一支撑腿、701-延长杆、8-伸缩装置、801-第一电机、802-伸缩杆、9-第二支撑腿、10-制茶筒、101-移动块、102-第一固定块、11-第一转轴、111-搅拌杆、12-第一转块、121-防护网、13-第二转块、14-风机、15-第三转块、16-第二电机、17-支撑板、18-第二转轴、19-第二固定块、20-皮带、21-转轮、22-合页、23-进气口、24-T型烧火排、25-工字型连接块,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为了保证绿茶生产的高品质,大多采用人工进行炒茶的方式,但是人工进行炒茶的方式,不仅增加了人工的使用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收益,而且,生产效益十分低下;同时,市面上也存在一些炒青的机器,但是,在炒青的过程中无法合理的控制炒青的温度,无法保证茶叶的生产品质,甚至会出现炒糊的现象,造成企业的损耗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大大的降低了人工的使用成本,通过机器的炒制,有效的缩短了绿茶炒制时间,大大的挺高了炒制的效率,可进行合理控温,有效的提高了绿茶的生产质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