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渣土泥浆互层回填将矿坑修复成农居房建设用地的方法

渣土泥浆互层回填将矿坑修复成农居房建设用地的方法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渣土泥浆互层回填将矿坑修复成农居房建设用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建筑渣土倾倒在矿坑内,所倾倒的建筑渣土的体积的不超过矿坑体积的3/4;向矿坑内倾倒泥浆,直到泥浆完全覆盖建筑渣土;通过管道向矿坑的底部通入气体,气体的温度为30℃~40℃;当矿坑内的水分被吹干后继续向矿坑内倾倒泥浆,直到泥浆完全覆盖建筑渣土,然后继续向矿坑的底部通入30℃~45℃的气体,持续重复上述过程5~8次;将管道从建筑渣土中拔除,管道拔除后在建筑渣土内形成了空腔,向空腔内倒入泥土与碎石的混合物;利用压路机辊压建筑渣土。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修整过的矿坑,不仅将矿坑完全填平,且填平后的矿坑表面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且后续矿坑不会发生沉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362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62791.4

  • 发明设计人 杨策;吴剑军;李伟;张京旭;

    申请日2020-09-21

  • 分类号E21C41/32(20060101);C05F1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89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金方玮

  • 地址 310016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钱江国际时代广场2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0:19

说明书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9月21日,申请号2020109948823,发明名称为“废弃露天矿坑渣土泥浆护层回填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渣土泥浆互层回填将矿坑修复成农居房建设用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不少矿区在开采完矿石之后留下了不少废弃的露天矿坑,这些露天矿坑不少地方用来当作鱼塘养鱼,当时很多地区由于缺水,使得矿坑内无法积水,所以这些矿坑常常处于裸露状态,而裸露的矿坑不仅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大幅降低了土壤的利用率。

专利CN110144907A提供了一种利用建筑渣土来修复矿坑的方法,但是这种修复方法只是用于湿润多雨地区的修复,也就是矿坑内自身含量大量水的情况下来进行修复,但是对于干燥少雨地区的矿坑(即矿坑内含水量很少或者不含水),这种修复方法并不适用。所以对于不含水水的露天矿坑,必须重新采用别的修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渣土泥浆互层回填将矿坑修复成农居房建设用地的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渣土泥浆互层回填将矿坑修复成农居房建设用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建筑渣土倾倒在矿坑内,所倾倒的建筑渣土的体积的不超过矿坑体积的3/4;

建筑渣土是一种城建垃圾,目前对建筑渣土的利用更多地是将其用作修筑公路的道渣,建筑渣土中含有大量的砖块、水泥块及瓷砖等物体,所以利用建筑渣土来回填矿坑一则可以避免城建垃圾的浪费,二则可以避免回填后出现沉降,本方案中现在矿坑中倾倒建筑渣土,这是利用建筑渣土充当“基石“的作用,利用建筑渣土来充当基石,起到支撑作用;

S2:向矿坑内倾倒泥浆,直到泥浆完全覆盖建筑渣土;

泥浆的作用是将建筑渣土中的各个块粘在一起,建筑渣土中有大量的砖块、水泥块及瓷砖等块状物,这些块状物之间存在较多的空隙,且这些块状物之间并不粘连在一起,通过向建筑渣土内倾倒泥浆,利用泥浆的粘性,相当于将这些块状物粘结在了一起,且泥浆可以填充这些块状物的空隙,这样可以避免块状物之间在受压时发生相对滑移,避免填充后的矿坑发生大规模的沉降;

S3:通过管道向矿坑的底部通入气体,气体的温度为30℃~40℃;

向矿坑的底部通气是为了将矿坑内的水分蒸发,因为水分蒸发后,泥浆会干燥附着在块状物上,这样水使得块状物之间的粘连强度更高。

S4:当矿坑内的水分被吹干后继续向矿坑内倾倒泥浆,直到泥浆完全覆盖建筑渣土,然后继续向矿坑的底部通入30℃~45℃的气体,持续重复上述过程5~8次;

重复上述若干次倾倒泥浆再通气体是为了实现将块状物之间的空隙完全填充实,并且利用泥土的粘性将块状物完全粘在一起,当重复倾倒泥浆并吹干5~8次之后,泥土就完全填实了块与块之间的空隙了,且块与块之间由于泥土粘接作用完全固定在了一起,所以整个物体相当于形成一整块泥土与水泥块(包括砖块)的巨大的块状物,这个块状物抗压能力强,受到压力挤压时不会发生塌陷,且相当于在矿坑内浇筑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

S5:将管道从建筑渣土中拔除,管道拔除后在建筑渣土内形成了空腔,向空腔内倒入泥土与碎石的混合物;

在空腔内倒入泥土与矿石是为向矿坑内补充微量元素,因为整个矿坑修复后是要用来种植农作物的,而建筑渣土中各种元素相对缺乏,所以倒入泥土与碎石的混合物,以此给矿坑内的土壤补充微量元素,使得矿坑内的土质变得适宜耕种;具体碎石是几种矿渣的混合物;

S6:待矿坑内的建筑渣土自然干燥沉降120h~240h后,利用压路机辊压建筑渣土,平整整个建筑渣土地面;

因为泥浆是无法被气流彻底吹干的,所以自然干燥沉降5天到10天,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水分,最后用压路机辊压建筑渣土一则是为了将建筑渣土压实,二则是为了平整建筑渣土地面,增强建筑渣土的承载能力;

S7:在建筑渣土地面的上方覆盖土壤与砂石的混合物,且倾倒覆盖完毕后平整土壤与砂石的混合物;

在建筑渣土上方倾倒土壤与砂石的混合物是为了起到过度作用,在泥土与砂石之间起到过度,使得上方的土壤更加适宜种植农作物;

S8:在土壤与砂石的混合物上方倾倒植物秸秆、果蔬残渣及动物粪便,使其自然发酵,每隔24小时向发酵物喷一次水;

喷洒水是为了加快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使得上述物质快速分解,尽快提高矿坑内土壤的肥力;

S9:向发酵物上方倾倒泥土,倾倒完泥土后再将泥土与发酵物混合均匀;

将泥土与发酵物混合是为了可以是土壤表面的土壤可以直接用来种植农作物,且发酵物与泥土混合后会大幅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更利用农作物生长。

综上所述,经过上述方案修整过的矿坑,不仅将矿坑完全填平,且填平后的矿坑表面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且后续矿坑不会发生沉降。

可选的,所述建筑渣土在倒入矿坑前先清除塑料及金属。

因为塑料与金属可以回收利用,所以对塑料与金属先回收利用。

可选的,所述碎石中包括镁矿渣颗粒、铝矿渣颗粒、铁矿渣颗粒及铜矿渣。

上述矿渣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所以碎石采用上述矿渣颗粒来配合。

可选的,所述泥土与碎石的质量比为2:1。

可选的,所述土壤与砂石的质量比为1:1。

可选的,所述植物秸秆、果蔬残渣及动物粪便三者的质量比为1:1:1。

选用上述三者混合发酵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疏松的发酵土,且发酵土中营养含量丰富。

可选的,所述土壤与砂石混合物的厚度为30cm~50cm,所述泥土与发酵混合物的厚度为70~130cm。

这样的厚度既可以保证用来种植农作物,同时也可以在上方盖一些多层(层数一般为2层到4层)的农居房

可选的,所述泥浆的含水率为60%~80%。

上述含水率的泥浆既具有良好的粘性,有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以保证块状物与块状物之间附着满泥浆。

可选的,所述泥土与砂石的混合物中砂石的粒径为1cm~5cm。

可选的,每次向发酵物喷水时采用雾化喷水的方式喷洒,且控制水温为15℃~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修整过的矿坑,不仅将矿坑完全填平,且填平后的矿坑表面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且后续矿坑不会发生沉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矿坑的基本状况如下,矿坑平均深度为18.5米,矿坑最深处为22米,南北最宽处的长度为101米,东西最宽处的长度为120米。

一种渣土泥浆互层回填将矿坑修复成农居房建设用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矿坑上方搭建走道,并且在矿坑内布置管道,管道的管口位于矿坑的坑底处;

S2:将建筑渣土倾倒在矿坑内,所倾倒的建筑渣土的体积的占矿坑体积的3/4;

S3:向矿坑内倾倒泥浆,直到泥浆完全覆盖建筑渣土;

S4:通过管道向矿坑的底部通入气体,气体的温度为30℃~40℃;

S5:当矿坑内的水分被吹干后继续向矿坑内倾倒泥浆,直到泥浆完全覆盖建筑渣土,然后继续向矿坑的底部通入35℃的气体,持续重复上述过程8次;

S6:将管道从建筑渣土中拔除,管道拔除后在建筑渣土内形成了空腔,向空腔内倒入泥土与碎石的混合物;

S7:待矿坑内的建筑渣土自然干燥沉降120h~240h后,利用压路机辊压建筑渣土,平整整个建筑渣土地面;

S8:在建筑渣土地面的上方覆盖土壤与砂石的混合物,且倾倒覆盖完毕后平整土壤与砂石的混合物;

S9:在土壤与砂石的混合物上方倾倒植物秸秆、果蔬残渣及动物粪便,使其自然发酵,每隔24小时向发酵物喷一次水;持续发酵360小时;

S10:向发酵物上方倾倒泥土,倾倒完泥土后再将泥土与发酵物混合均匀。

本实施例中,建筑渣土在倒入矿坑前先清除塑料及金属。

本实施例中,碎石中包括镁矿渣颗粒、铝矿渣颗粒、铁矿渣颗粒及铜矿渣。

本实施例中,泥土与碎石的质量比为2:1。

本实施例中,土壤与砂石的质量比为1:1。

本实施例中,植物秸秆、果蔬残渣及动物粪便三者的质量比为1:1:1。

本实施例中,土壤与砂石混合物的厚度为30cm,泥土与发酵混合物的厚度为100cm。

本实施例中,泥浆的含水率为70%。

本实施例中,泥土与砂石的混合物中砂石的粒径为1cm~5cm。

本实施例中,每次向发酵物喷水时采用雾化喷水的方式喷洒,且控制水温为15℃~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