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是将花椒油饼粕原料制备成花椒油饼粕树脂和对花椒油饼粕树脂进行微胶囊化。本发明方法利用的原料为采用热油浸提并压榨生产花椒油后的加工副产物——花椒油饼粕,主要步骤包括:将饼粕粉碎,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浸提法提取饼粕中残留的花椒油树脂,得到的树脂以β‑环糊精为壁材的超声波辅助分子包埋法进行微胶囊化。本发明制备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不仅粒径大小均匀,呈球形和椭球形,表面光滑、连续,而且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面积,热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本发明提出了对花椒油生产副产物饼粕资源再利用的一种新方式,且工艺操作简单,微胶囊化效果好。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花椒油生产后的副产物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树的成熟果皮,被誉为“八大味”之一。花椒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得到广泛的种植,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花椒油作为花椒的主要加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花椒油饼粕(或称饼渣、废渣)。研究表明,花椒油饼粕中仍残留有大量的麻味物质、多糖、蛋白质、油脂、纤维素等可利用物质,但是,长期以来该副产物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造成了环境污染,成为花椒油生产企业的负担。如何将花椒油饼粕中残留的主要物质麻味物质有效提取,并进一步加工为花椒精深加工产品,提升花椒深加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成为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为提高花椒的经济价值和丰富花椒精深加工产品的类别,近年来,花椒的深加工技术逐步的兴起,花椒油树脂是采用溶剂萃取法制得的具有花椒麻味和香气的多组分混合提取物,具有标准化、风味一致的优点。但花椒油树脂作为脂溶性产品,在水溶性环境下使用不方便。因此,中国专利文献CN 104381953A公布了一种能批量生产水溶花椒油树脂的工艺。本专利发明人前期也研究了从花椒油饼粕中提取花椒油饼粕树脂,在最优工艺下提取的花椒油饼粕树脂虽然麻度较高,但苦涩味较浓,且在较高温度、氧、光照及湿度高的环境下极不稳定,使其应用受限、未能充分提高花椒饼粕副产物的经济价值。因此,亟待解决花椒油饼粕树脂稳定保存和方便使用的问题。

微胶囊化作为一种包埋技术,常用于保护不稳定的敏感化合物免受环境因素影响和掩盖芯材不良气味。中国专利文献CN 107041549A公开了一种大蒜油微胶囊粉末的制备方法,经微胶囊化处理后,大蒜油能在常温条件下储存,储存时间延长,且储存效果较好。中国专利文献CN 109907123 A公布了以阿拉伯胶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花椒油树脂微胶囊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微胶囊呈球形,流动性好,减少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但是上述专利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喷雾干燥时的进口温度高达180℃,对于热敏性的花椒酰胺类物质和挥发性的花椒香气成分损失巨大。中国专利文献CN 104757531A公开了一种花椒籽油微胶囊及制备方法,该微胶囊由芯材和壁材组成,壁材为阿拉伯胶、麦芽糊精的混合物,芯材为花椒籽油;微胶囊是经壁材加热后溶解于水成乳化液,乳化液再与加热后的芯材混合、均质和喷雾干燥而成。喷雾干燥时需要严格控制进风温度为170-190℃,出风温度为80-90℃,虽然其方法获得了对花椒籽油良好的包埋率,但对于花椒油饼粕而言,仍然是很难适用的,会造成花椒油饼粕中的成分不稳定,酰胺类物质和挥发性的花椒香气成分容易损失。

相比于喷雾干燥法,分子包埋法是一种发生在分子水平上的微胶囊化法,其主要是利用β-环糊精的中空且内部疏水、外部亲水的结构特点,在水溶液中可选择性结合疏水性芯材,借助范德华力将一些大小和形状合适的芯材包埋于环状结构中,形成较稳定的包结络合物。然而,虽然分子包埋法制备微胶囊简单易行,但是对于花椒籽油的直接包埋率低。如徐怀德等人发表的论文《花椒籽油不饱和脂肪酸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研究》就利用分子包埋法对花椒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包合研究,优化后的包埋率仅为47.3%。结果表明,单纯利用分子包埋法进行微胶囊化,使作为壁材的β-环糊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β-环糊精作为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和助剂,其成本低廉,使用范围广,因此可作为脂溶性芯材理想的包埋壁材,但需要优化包埋方式和条件来提升其包埋率。

由于花椒油饼粕树脂在较高温度、氧、光照及湿度高的环境下存在不稳定的问题,花椒油饼粕中的不稳定性物质容易发生变质,花椒油饼粕树脂的苦涩味较浓、麻味物质稳定性差,且现有对于花椒油树脂进行包埋的工艺用于花椒油饼粕树脂上的效果均不佳,其微胶囊化的包埋率只有不到50%,因此未见有采用花椒油饼制备花椒油饼粕树脂和进行微胶囊化的方法,而该领域亟待进行开发研究。

因此,如何利用环糊精作为壁材并结合分子包埋法,开发出一种提升花椒油饼粕包埋效果的微胶囊化技术,又能开发出花椒油饼粕再利用的精深加工产品,成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利用超声波辅助分子包埋法包埋从花椒油饼粕中提取的花椒油饼粕树脂,掩蔽花椒油饼粕树脂的苦涩味、增强麻味稳定性以及提高微胶囊化的包埋率,以花椒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花椒油饼粕为原料,得到了一款花椒深加工产品,很好达到了花椒加工副产物再利用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花椒油饼粕原料制备成花椒油饼粕树脂和对花椒油饼粕树脂进行微胶囊化;其中,

所述花椒油饼粕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花椒油饼粕原料,经干燥后粉碎过筛;

(2)乙醇浸提:向步骤(1)粉碎后的花椒油饼粕中加入乙醇溶液进行浸提;

(3)超声波萃取:对步骤(2)浸提所得物进行超声辅助浸提,超声温度30℃、超声时间30min、超声功率180W,浸提液过滤,滤液经减压蒸馏去除乙醇,得到花椒油饼粕树脂;

所述花椒油饼粕树脂的微胶囊化包括以下步骤:

S1:壁材与芯材溶解:将β-环糊精按1:3g/mL比例溶于40℃热水中,搅拌10min,调制成均匀泥浆状,缓慢加入花椒油饼粕树脂,所述花椒油饼粕树脂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3-4g/g,搅拌均匀,得到O/W型混合液;

S2:超声:将S1得到的壁材与芯材O/W型混合液放入超声环境中超声辅助包埋,所述超声辅助包埋的条件为:超声温度35-40℃、超声时间5-15min、超声功率180-300W;

S3:包埋:将制备的O/W型混合液继续在磁力搅拌下进行包埋;

S4:将O/W型混合液离心,得到的沉淀物冷冻干燥,经研磨即得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利用的原料为采用热油浸提并压榨生产花椒油后的加工副产物——花椒油饼粕,其是将饼粕粉碎,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浸提法提取饼粕中残留的花椒油树脂,得到的树脂以β-环糊精为壁材的超声波辅助分子包埋法进行微胶囊化。本发明制备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不仅粒径大小均匀,呈球形和椭球形,表面光滑、连续,而且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面积,热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本发明提出了对花椒油生产副产物饼粕资源再利用的一种新方式,且工艺操作简单,微胶囊化效果好。

进一步的是,步骤(1)中所述花椒油饼粕是采用热油浸提并压榨生产花椒油后的加工副产物。

进一步的是,步骤(1)中所述粉碎采用高速万能粉碎机进行,所述过筛为过80目筛。

进一步的是,步骤(2)中所述加入的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50%,所述花椒油饼粕与乙醇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2g/mL。

进一步的是,步骤(2)中所述乙醇溶液进行浸提的时间为20min。

进一步的是,步骤S2中所述超声辅助包埋的条件为:超声温度35℃、超声时间10min、超声功率240W。

进一步的是,步骤S3中在磁力搅拌下进行包埋的温度为35℃,包埋时间为90min。

进一步的是,步骤S4中所述离心的条件为:转速6000rpm,离心时间12min。

进一步的是,步骤S4中所述冷冻干燥的时间为48h。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其是由如上所述方法制备而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目前尚未发现关于花椒油饼粕中提取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再利用的报道,本发明为花椒油饼粕资源的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2、本发明解决花椒油饼粕树脂在较高温度、氧、光照及湿度高的环境下不稳定的问题,采用β-环糊精为壁材,利用超声波辅助分子包埋法对花椒油饼粕树脂进行微胶囊化,极大的改善了花椒油饼粕树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3、相对于常见的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本发明在制备微胶囊时条件温和,更有利于防止不稳定性物质发生变质,而且制备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此外,利用超声波辅助包埋后得到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相对于未超声得到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在包埋率上得到显著提升,其包埋效率接近甚至超过了采用花椒果皮直接提取的花椒树脂进行微胶囊的包埋率。且对花椒油饼粕树脂的苦涩味掩蔽效果更好,得到的微胶囊产品麻度与市面售卖的花椒调和油麻度相差不大,已经具备作为新型麻味调味品产品的条件。

4、经工艺优化后制备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呈球形和椭球形,表面光滑、连续,裂痕较少,证明包埋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微胶囊因受到壁材的保护,其热稳定性比花椒油饼粕树脂更好。综合以上说明,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的显微镜图及扫描电镜图;其中:a为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的显微镜图;b为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在5000倍下的电镜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解释和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原料为花椒油饼粕,花椒油饼粕树脂的制备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将干燥的花椒油饼粕用高速万能粉碎机粉碎,过80目不锈钢网筛,向粉碎过筛的50g花椒油饼粕中加入体积浓度为50%的乙醇600mL,浸提20min;再将花椒油饼粕连同浸提液放入超声温度30℃、超声功率180W的环境中超声30min;超声辅助浸提结束后,浸提液过滤备用;滤液减压蒸馏至无乙醇,得到的即为花椒油饼粕树脂。

(二)花椒油饼粕树脂的微胶囊化包括以下步骤:

A、将壁材β-环糊精按1:3g/mL比例溶于40℃的纯净水,搅拌10min,调制成均匀泥浆状,缓慢加入与壁材比例为1:4g/g的花椒油饼粕树脂,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形成O/W型混合液;

B、将O/W型混合液放入超声温度35℃、超声功率200W的环境中辅助包埋15min;超声结束后,继续在35℃条件下,磁力搅拌包埋90min;

C、微胶囊混合液在6000rpm的离心条件下离心12min,得到的沉淀物冷冻干燥48h,经研磨即得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

测试例1

对实施例1制得的花椒油饼粕树脂进行成分和含量测试,该条件下制备的花椒油饼粕树脂麻度为115.10,对得到的花椒油饼粕树脂进行GC-MS分析。通过NIST.11标准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测出53个色谱峰,选择匹配度不小于80%的组分(表1)。由表1可知共鉴别出12种化合物,其中包含酯类7种、酚类1种,其它为烷烃类。目前研究表明花椒的香气成分种类多达120种,主要有烃、酯、醇等几大类物质,但在最优条件提取的花椒树脂中香气成分不仅种类少,而且含量不高,如乙酸芳樟酯(0.5017%)。这是因为前期对花椒油的热油浸提时导致花椒特有的香气物质挥发较多,因此后期微胶囊化时更侧重麻度的优化。

表1花椒油饼粕树脂主要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

对实施例1制得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进行表征测试,得到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包埋率为81.94%、麻度6.74、感官评价81.33分、产率79.56%。本发明制备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包埋率是相同测定方法中较高的,且麻度与市面售卖的花椒调和油麻度相差不大。

对比例1

对比例1是实施例1的一个对比实验,对比例1采用从花椒中提取的花椒油树脂制备花椒油树脂微胶囊。

(1)原料为花椒果皮,花椒油树脂的制备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将干燥的花椒用高速万能粉碎机粉碎,过80目不锈钢网筛,向粉碎过筛的50g花椒粉中加入体积浓度为50%的乙醇600mL浸提20min;再将花椒粉连同浸提液放入超声温度30℃、超声功率180W的环境中超声30min;超声辅助浸提结束后,浸提液过滤备用;滤液减压蒸馏至无乙醇,得到的即花椒油树脂。

(2)花椒油树脂的微胶囊化包括以下步骤:

A、将壁材β-环糊精按1:3g/mL比例溶于40℃的纯净水,搅拌10min,调制成均匀泥浆状,缓慢加入与壁材比例为1:4g/g的花椒油树脂,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形成O/W型混合液,再继续在35℃条件下,磁力搅拌包埋90min;

B、微胶囊混合液在6000rmp的离心条件下离心12min,得到的沉淀物冷冻干燥48h,经研磨即得花椒油树脂微胶囊。

测试得到花椒油树脂麻度为343.85,对花椒油树脂进行GC-MS分析。通过NIST.11标准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测出43个色谱峰,选择匹配度不小于80%的组分(表2)。由表2可知共鉴别出12种化合物,其中包含烯类4种、醇类3种,其余的为酮类、酯类、烷烃,其中芳樟醇含量为1.9569%。郑兴怡在《花椒油树脂微胶囊产品制备技术及工艺研究》中的花椒油树脂GC-MS分析显示:从花椒油树脂共检测出51种化学成分,鉴定出匹配度在80%以上的组分共47种化合物,其中烯类29种,醇类12种,酯类6种,其余的为酮、醛、烷烃等。相对上述研究,本发明提取的花椒油树脂香气成分有所不足。这是因为本发明所用原料为已经提取制备花椒油之后的剩余副产物,其中的无论香气成分还是麻味成分均大幅降低,但花椒油树脂中的化学成分仍残余较多,有一定的利用空间,且花椒油树脂微胶囊化后的麻度较佳。

表2利用花椒果壳提取的花椒油树脂主要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

从实施例1和对比例1相比可知,花椒油饼粕树脂麻度低于花椒油树脂,在香气成分含量和种类上也存在较大差别。这是因为花椒油饼粕经花椒油生产中的热浸提、离心和压榨等工艺后,大部分花椒香气成分被提取和损失。此外,经过菜籽油的浸提,花椒油饼粕树脂香气还呈现菜籽油脂肪酸的成分。

花椒油树脂微胶囊包埋率为82.57%、麻度13.26、感官评价89.79分、产率78.16%。结果可以看出,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的麻度低于花椒油树脂微胶囊,这是可以预料的,但是作为微胶囊产品使用时可通过增加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的用量达到花椒油树脂微胶囊的麻度,感官评价也有所提升,同时产品成本显著低于采用花椒果壳制备的花椒油树脂微胶囊产品。在包埋率和产率上,两种微胶囊相差不大,说明利用该方法制备花椒油树脂微胶囊也是可行的。

郑兴怡筛选出最佳的花椒油树脂微胶囊制备工艺为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卡拉胶=1:4:0.1,芯壁比1:5,微胶囊的包埋率为75.35%,说明本发明制备的花椒油树脂微胶囊包埋效果更好。

对比例2

对比例2是实施例1的另一对比实验,对比例2是未经过超声处理制备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

(1)原料为花椒油饼粕,花椒油饼粕树脂的制备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将干燥的花椒油饼粕用高速万能粉碎机粉碎,过80目不锈钢网筛,向粉碎过筛的50g花椒油饼粕中加入体积浓度为50%的乙醇600mL浸提20min;再将花椒油饼粕连同浸提液放入超声温度30℃、超声功率180W的环境中超声30min,超声辅助浸提结束后,浸提液过滤备用;滤液减压蒸馏至无乙醇,得到的即花椒油饼粕树脂。

(2)花椒油饼粕树脂的微胶囊化包括以下步骤:

A、将壁材β-环糊精按1:3g/mL比例溶于40℃的纯净水,搅拌10min,调制成均匀泥浆状,缓慢加入与壁材比例为1:4g/g的花椒油饼粕树脂,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形成O/W型混合液,再继续在35℃条件下,磁力搅拌包埋90min;

B、微胶囊混合液在6000rmp的离心条件下离心12min,得到的沉淀物冷冻干燥48h,经研磨即得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

该条件下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包埋率为57.10%、麻度4.32、感官评价68分、产率69.66%。结果可以显示出,未超声辅助包埋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在包埋率、麻度、感官评价、产率均低于超声处理后得到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原因之一是单纯利用β-环糊精作为壁材进行微胶囊化时的包埋效果不佳;因为花椒油饼粕树脂是超声波辅助溶剂浸提得到的,将其直接溶于β-环糊精溶液中难以直接进入到β-环糊精的空腔内部,更多的是吸附在环糊精表面。因此,本发明选用的超声辅助分子包埋法提高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的包埋效果是可行的。

对比例3

对比例3是实施例1的又一对比实验,选取Box-Behnken模型试验设计,以微胶囊包埋率(Y)为响应值,超声时间(A)、超声功率(B)、芯壁比(C)为自变量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试验因素取值范围见表3。

表3响应面分析因子及水平表

制备操作同实施例1,所得结果如下:

表4响应面分析试验及结果

采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对表4的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方程得出最佳试验配方。得到的关于包埋率(Y)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方程为:

Y=79.70+2.85A+4.53B+6.04C+0.74AB-1.61AC-1.99BC-3.81A

式中:Y为包埋率,单位%;A为超声时间,单位min;B为超声功率,单位W;C为芯壁比,单位g/g。

对包埋率为目标函数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方程分析,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5。

表5回归方程方差分析

由表5可知,在回归方程中模型项“P>F”值小于0.01,差异极显著,同时失拟项0.1003>0.05,差异不显著,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非常显著,能够较好的拟合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芯壁比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情况。该模型的回归系数R2为0.9764,校正系数R2为0.9460,表明该模型与实际试验拟合程度较好,可用于包埋率的理论推测。在所选因素水平范围内可以看出,各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不同,其中,一次项A、B、C,二次项A2、B2、C2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极显著(P<0.01),与单因素显著性分析的结果相同;交互项BC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显著(P<0.05)。由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3个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的大小为:芯壁比(C)>超声功率(B)>超声时间(A)。

经软件进一步分析计算,获得最大响应值,也即最大包埋率,与之对应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1.6min,超声功率267.34W,芯壁比3.47g/g,此条件下微胶囊的理论包埋率为82.60%。为方便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采用上述条件的调整值超声时间11.6min,超声功率240W,芯壁比1:3.47g/g。在该条件下做三次平行实验,得到微胶囊平均包埋率为81.94%,与理论值相差0.80%。结果与软件分析得到的理论值相近,证明试验模型选择可靠,此微胶囊化工艺可行。

实验结果例1

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相应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粒径分布分析

粒径是评价微胶囊应用潜力的重要指标,由图1可知,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呈正态分布,只有一个峰,粒径分布范围较窄,从0.88μm到11.02μm,说明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均匀。较小的粒径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优化后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平均粒径为2.85μm,因此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2)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形态观察

β-环糊精形态一般为薄片状或其他不规则形态,β-环糊精制备的微胶囊大多也呈不规则板状。由图2a可以看出,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外观大多数近似球形,颗粒大小相对均匀,是因为花椒油饼粕树脂进入到β-环糊精的空腔结构中,降低β-环糊精的致密性。此外,能清晰的分辨出微胶囊囊壁与内容物,内部的空腔充满了花椒油饼粕树脂,说明制备的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对花椒油饼粕树脂具有较好的包埋效果。

从图2b中可以观察到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呈球形和椭球形,表面光滑、连续,裂痕较少,证明包埋效果比较理想,与显微镜观察结果吻合;且大小基本一致,约在2-4μm左右,与粒径分析结果吻合。但微胶囊之间有粘连现象,可能是干燥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微胶囊自然的推挤在一起。微胶囊产品表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壁现象,是因为表面壁材受热不稳定,导致结构发生变化。

(3)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能测定

图3为花椒油饼粕树脂、β-环糊精以及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花椒油饼粕树脂被β-环糊精包埋后,花椒油饼粕树脂的热力学性质发生一定的变化。花椒油饼粕树脂在108℃和158℃处有两个明显的吸热峰,其中108℃是水分蒸发和花椒油饼粕树脂易挥发成分挥发时吸热体现出的吸热峰,158℃为花椒油饼粕树脂的沸点峰;β-环糊精在153℃有个沸点的吸热峰;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在144℃有个与β-环糊精相似的吸热峰,该吸热峰相对于花椒油饼粕树脂的第一个吸热峰向右移动,说明花椒油饼粕树脂不仅成功包埋于β-环糊精中,而且微胶囊因受到壁材的保护,其热稳定性比花椒油饼粕树脂更好。

本发明是一种花椒油饼粕树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不仅适用于包埋花椒油饼粕树脂,而且适用于包埋花椒油树脂等脂溶性芯材。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是描述了本发明部分微胶囊化的组合条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基础,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形式的简单修改,均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