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胎儿磁共振检查孕妇左侧卧位配套装置

一种胎儿磁共振检查孕妇左侧卧位配套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胎儿磁共振检查孕妇左侧卧位配套装置,包括垫部件,包括轴组件、软垫组件、硬垫组件、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温度控制部件,温度控制部件与垫部件连接,用于对垫部件的温度进行控制,包括循环连接管组件、温度控制组件。其优点在于,利用垫部件对孕妇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在检查过程中因孕妇出现位移导致图像拖影的问题;软垫组件和硬垫组件均设置有凹槽,在孕妇以左侧卧位躺卧在检查床的情况下,孕妇的头部、胳膊以及臀部不与检查床直接接触,减少因长时间躺卧导致的压痕,且形成一定的通风透气空间,减少水汽积聚;利用温度控制部件对垫部件进行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检查温度,减少因热量积聚导致水汽积聚的概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432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27597.3

  • 发明设计人 胡立伟;

    申请日2021-03-01

  • 分类号A61B5/055(20060101);

  • 代理机构31383 上海领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琰

  • 地址 200127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167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0:5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胎儿磁共振检查孕妇左侧卧位配套装置。

背景技术

在孕妇进行中晚期胎儿磁共振检查时,一般采用的体位是左侧卧位,避免因采用仰卧位导致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在采用左侧卧位的情况下,孕妇的子宫向左方移动,减少子宫血管张力,增加胎盘血流量,改善子宫内胎儿的供养,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并减轻妊娠子宫对孕妇主动脉和髂骨动脉压迫。

一般而言,标准的胎儿磁共振检查在30-40分钟之间,双胎儿磁共振检查时间在1小时左右。在检查过程中,孕妇直接接触检查床、检查装置,会出现压痕、湿气、移动等情况,导致孕妇的不适感增多、孕妇容易焦虑、以及出现图像拖影问题(即运动伪影)。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孕妇直接接触检查装置、图像运动伪影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胎儿磁共振检查孕妇左侧卧位配套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孕妇直接接触检查装置、图像运动伪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胎儿磁共振检查孕妇左侧卧位配套装置,包括:

垫部件,所述垫部件包括:

轴组件;

软垫组件,所述软垫组件设置于所述轴组件的一侧,并与所述轴组件连接;

硬垫组件,所述硬垫组件设置于所述轴组件的另一侧,与所述软垫组件对称设置,并与所述轴组件连接;

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软垫组件的上部以及所述硬垫组件的上部;

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软垫组件的中部以及所述硬垫组件的中部;

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设置于所述软垫组件的下部以及所述硬垫组件的下部;

其中,所述软垫组件、所述硬垫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轴组件转动连接;

温度控制部件,所述温度控制部件与所述垫部件连接,用于对所述垫部件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温度控制部件包括:

循环连接管组件,所述循环连接管组件与所述硬垫组件和/或所述软垫组件连接;

温度控制组件,所述温度控制组件与所述循环连接管组件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垫组件的形状与所述硬垫组件的形状相同。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连接管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元件、第二连接管元件,所述温度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连接;

其中,所述硬垫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连接;或

所述软垫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连接;或

所述硬垫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软垫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中的另一个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连接管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管元件、第四连接管元件,所述温度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元件、所述第四连接管元件连接;

其中,在所述硬垫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软垫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元件、所述第四连接管元件连接;或

在所述软垫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硬垫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元件、所述第四连接管元件连接;或

在所述硬垫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软垫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中的另一个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硬垫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元件、所述第四连接管元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软垫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元件、所述第四连接管元件中的另一个连接,且与所述硬垫组件连接的一连接管元件为输入管元件、与所述硬垫组件连接的另一连接管元件为输出管元件,与所述软垫组件连接的一连接管元件为输入管元件、与所述软垫组件连接的另一连接管元件为输出管元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硬垫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软垫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中的另一个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垫部件还包括: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所述轴组件的内部;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所述软垫组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设置于所述硬垫组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形成第一循环通道。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硬垫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软垫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中的另一个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硬垫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元件、所述第四连接管元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软垫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元件、所述第四连接管元件中的另一个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垫部件还包括:

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设置于所述轴组件的内部;

第五通道,所述第五通道设置于所述软垫组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

第六通道,所述第六通道设置于所述硬垫组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管元件与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六通道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元件与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六通道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元件、所述第四连接管元件、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六通道形成第四循环通道;

其中,所述第四循环通道与所述第一循环通道互不连通,且所述第四循环通道的流体流向与所述第一循环通道的流体流向相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控制组件包括:

容器元件,所述容器元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中的一个连接;

流体输送元件,所述流体输送元件与所述容器元件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中的另一个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器元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元件、所述第四连接管元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流体输送元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元件、所述第四连接管元件中的另一个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输送元件为风机或输送泵。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控制组件包括:

至少一单向阀元件,所述单向阀元件设置于所述流体输送元件的输出端、和/或所述流体输送元件的输入端、和/或所述容器元件的输出端、和/或所述容器元件的输入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控制组件还包括:

第一换热元件,所述第一换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容器元件的内部;和/或

第二换热元件,所述第二换热元件分别与所述容器元件、所述流体输送元件连接;和/或

第三换热元件,所述第三换热元件分别与所述容器元件、以及与所述容器元件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或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元件分别与所述容器元件、以及与所述容器元件连接的所述第三连接管元件或所述第四连接管元件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元件为网状换热结构或管状换热结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元件为半导体换热装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元件为液体换热装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元件为管状换热结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元件为管状换热结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器元件包括:

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输出端与所述流体输送元件连通,用于储存第一温度的流体;

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输入端连通,用于储存第二温度的流体;

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容纳腔的输入端与所述容器元件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元件或所述第二连接管元件连通,用于储存第三温度的流体;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二温度小于所述第三温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为气体或液体。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连通位置、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三容纳腔的连通位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输出端非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输入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输出端的中心线具有水平间隔和/或竖直间隔。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输出端非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输入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输出端的中心线具有水平间隔和/或竖直间隔。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容纳腔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容纳腔的输出端非对称设置;

所述第三容纳腔的输入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容纳腔的输出端的中心线具有水平间隔和/或竖直间隔。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三容纳腔以所述第二容纳腔为中心对称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为非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三容纳腔为非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为非对称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呈同心圆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均为环形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外径,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容纳腔的外径;或

所述第三容纳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外径,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外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和/或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部、和/或所述第三容纳腔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部件还包括: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软垫组件、所述硬垫组件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部件还包括:

透气薄垫组件,所述透气薄垫组件可移除地覆盖所述垫部件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部件还包括:

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软垫组件和/或所述硬垫组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气体流动部件,所述气体流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温度控制部件的一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流动部件为风机。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部件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元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元件设置于所述轴组件、和/或所述软垫组件、和/或所述硬垫组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控制组件还包括:

第二温度传感器元件,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元件设置于所述容器元件的内部和/或所述流体输送元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元件与所述气体流动部件通信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元件与所述气体流动部件通信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组件包括:

第一轴元件,所述第一轴元件与所述软垫组件、所述硬垫组件中的一个连接;

第二轴元件,所述第二轴元件与所述第一轴元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轴元件与所述软垫组件、所述硬垫组件中的另一个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组件还包括:

第三轴元件,所述第三轴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元件、所述第二轴元件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组件包括:

第一轴元件,所述第一轴元件与所述软垫组件、所述硬垫组件中的一个连接;

第二轴元件,所述第二轴元件与所述软垫组件、所述硬垫组件中的另一个连接;

第三轴元件,所述第三轴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元件、所述第二轴元件连接,且所述第三轴元件为可伸展轴元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轴元件呈“一”字形或“二”字形或“三”字形或“X”字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垫组件还包括:

硬垫元件,所述硬垫元件与所述轴组件连接;

若干第一定位元件,若干所述第一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硬垫元件的侧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组件还包括:

第二定位元件,所述第二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一轴元件转动连接。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胎儿磁共振检查孕妇左侧卧位配套装置,利用垫部件对孕妇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在检查过程中因孕妇出现位移导致图像拖影的问题;软垫组件和硬垫组件均设置有凹槽,在孕妇以左侧卧位躺卧在检查床的情况下,孕妇的头部、胳膊以及臀部不与检查床直接接触,减少因长时间躺卧导致的压痕,且形成一定的通风透气空间,减少水汽积聚;利用温度控制部件对垫部件进行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检查温度,避免孕妇出现过热或过冷情况,减少因热量积聚导致水汽积聚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垫部件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垫部件的示意图(二);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透气薄垫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温度控制部件的示意图(一);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的示意图(一);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的示意图(二);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的示意图(三);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温度控制部件的示意图(二);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的示意图(四);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容器部件的剖面图(一);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容器部件的剖面图(二);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容器部件的剖面图(三);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容器部件的剖面图(四);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容器部件的剖面图(五);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气体流动部件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气体流动部件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垫部件的示意图(三);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垫部件的示意图(四);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垫部件的示意图(五);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垫部件的示意图(六);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硬垫组件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轴组件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0、垫部件;101、轴组件;102、软垫组件;103、硬垫组件;104、第一凹槽;105、第二凹槽;106、第三凹槽;107、通孔;108、连接组件;109、透气薄垫组件;110、第一温度传感器元件;111、第一通道;112、第二通道;113、第三通道;114、第四通道;115、第五通道;116、第六通道;117、第一轴元件;118、第二轴元件;119、第三轴元件;120、硬垫元件;121、第一定位元件;122、第二定位元件;

200、温度控制部件;201、循环连接管组件;202、温度控制组件;203、第一连接管元件;204、第二连接管元件;205、第三连接管元件;206、第四连接管元件;207、容器元件;208、流体输送元件;209、单向阀元件;210、第一换热元件;211、第二换热元件;212、第三换热元件;213、第二温度传感器元件;214、第一容纳腔;215、第二容纳腔;216、第三容纳腔;

300、气体流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一种胎儿磁共振检查孕妇左侧卧位配套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垫部件100和温度控制部件200,孕妇穿戴垫部件100后以左侧卧位躺在检查床,温度控制部件200与垫部件100连接,用于对垫部件100的温度进行调节。

如图2所示,垫部件100包括轴组件101、软垫组件102和硬垫组件103。其中,软垫组件102设置于轴组件101的一侧,并与轴组件101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滑动连接、可拆卸连接);硬垫组件103设置于轴组件101的另一侧,与软垫组件102对称设置,并与轴组件101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滑动连接、可拆卸连接);软垫组件102与硬垫组件103中的至少一个与轴组件101转动连接。

具体地,在垫部件100未使用时,垫部件100呈大致水平的状态,软垫组件102与硬垫组件103对称地设置于轴组件101的两侧;在垫部件100使用时,由于软垫组件102与硬垫组件103中的至少一个与轴组件101转动连接,转动软垫组件102和/或硬垫组件103,使垫部件100呈弧形状态,从而使垫部件100包裹住孕妇。

优选地,硬垫组件103与轴组件101转动连接(如铰接),软垫组件102与轴组件101固定连接。

轴组件101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弧形、矩形等。一般而言,轴组件101的横截面为弧形,可以贴合孕妇的脊柱。

轴组件101可以由硬质材料制成、可以由软质材料制成,也可以由材料硬度介于硬质材料与软质材料之间的材料制成。

其中,硬质材料可以是塑料、金属,其中,金属包括但不限于单一金属材料、合金材料等。

其中,软质材料可以是海绵、硅胶、橡胶等。

其中,材料硬度介于硬质材料与软质材料之间的材料可以是塑料。

软垫组件102的纵截面可以是弧形、月牙形、凸形、山形。

软垫组件102由软质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海绵、硅胶、橡胶等。

硬垫组件103的纵截面可以是弧形、月牙形、凸形、山形,其形状与软垫组件102相同。

硬垫组件103由硬质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塑料、金属,其中,金属包括但不限于单一金属材料、合金材料等。

如图2所示,垫部件100还包括第一凹槽104、第二凹槽105和第三凹槽106。其中,第一凹槽104设置于软垫组件102的上部以及硬垫组件103的上部,第二凹槽105设置于软垫组件102的中部以及硬垫组件103的中部,第三凹槽106设置于软垫组件102的下部以及硬垫组件103的下部。

其中,第一凹槽104、第二凹槽105、第三凹槽106均贯穿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设置。

软垫组件102的第一凹槽104的位置与硬垫组件103的第一凹槽104的位置相同,用于在包裹孕妇的时候,使孕妇的头部的一侧位于软垫组件102的第一凹槽104内、孕妇头部的另一侧位于硬垫组件103的第一凹槽104内。

软垫组件102的第二凹槽105的位置与硬垫组件103的第二凹槽105的位置相同,用于在包裹孕妇的时候,使孕妇的一侧的臂部(或胳膊)位于软垫组件102的第二凹槽105内、孕妇的另一侧的臂部(或胳膊)位于硬垫组件103的第二凹槽105内。

软垫组件102的第三凹槽106的位置与硬垫组件103的第三凹槽106的位置相同,用于在包裹孕妇的时候,使孕妇的臀部的一侧位于软垫组件102的第三凹槽106内、孕妇的臀部的一侧位于硬垫组件103的第三凹槽106内。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软垫组件102和硬垫组件103均呈山形设置,即具有三个凸起和两个凹陷,第一凹槽104位于第一个凸起位置,第二凹槽105位于第二个凸起位置,第三凹槽106位于第三个凸起位置。

如图2所示,垫部件100还包括若干通孔107,若干通孔107设置于软垫组件102和/或硬垫组件103,用于提高软垫组件102和/或硬垫组件103的透气排汗性能。

其中,若干通孔107至少设置于软垫组件102,且与第一凹槽104、第二凹槽105、第三凹槽106互不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垫部件100还包括连接组件108,连接组件108分别与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连接,用于对软垫组件102以及硬垫组件103的位置进行固定,在孕妇穿戴垫部件100的情况下,垫部件100不会出现位移情况。

其中,连接组件108的一端与软垫组件102连接,连接组件108的另一端与硬垫组件103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连接、活动连接(粘接、卡接)。

优选地,连接组件108的一端与软垫组件102活动连接,连接组件108的另一端与硬垫组件103固定连接。

相对应地,若连接组件108与软垫组件102粘接,连接组件108与软垫组件102均设置有子母贴;若连接组件108与软垫组件102卡接,连接组件108设置有若干卡接孔,软垫组件102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接块。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8为连接条。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垫部件100还包括透气薄垫组件109,透气薄垫组件109包覆轴组件101、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设置。

其中,透气薄垫组件109由无纺布材料制成。

如图1、5所示,温度控制部件200包括循环连接管组件201和温度控制组件202。其中,循环连接管组件201与软垫组件102和/或硬垫组件103连接,温度控制组件202与循环连接管组件201连接,用于控制循环连接管组件201内的流体的温度,从而对软垫组件102和/或硬垫组件103进行升温或降温操作。

如图5所示,循环连接管组件201包括第一连接管元件203和第二连接管元件204,温度控制组件202分别与第一连接管元件203、第二连接管元件204连接。

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管元件203和第二连接管元件204均与软垫组件102连接,温度控制组件202用于对软垫组件102进行升温或降温操作。

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管元件203和第二连接管元件204均与硬垫组件103连接,温度控制组件202用于对硬垫组件103进行升温或降温操作。

在第三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管元件203与软垫组件102连接,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与硬垫组件103连接(或第一连接管元件203与硬垫组件103连接,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与软垫组件102连接),温度控制组件202用于对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进行升温或降温操作。

对于第三个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管元件203为输入管元件、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为输出管元件,即流体由第一连接管元件203进入软垫组件102、并通过第二连接管元件204流出硬垫组件103;或,第一连接管元件203为输出管元件、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为输入管元件,即流体由第二连接管元件204进入硬垫组件103、并通过第一连接管元件203流出软垫组件102。

相对应地垫部件100还包括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112和第三通道113。其中,第一通道111设置于轴组件101的内部,第二通道112设置于软垫组件102的内部,第三通道113设置于硬垫组件103的内部。

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111分别与第二通道112、第三通道113连通。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管元件203与第二通道112、第三通道113中的一个连通,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与第二通道112、第三通道113中的另一个连通,以形成第一循环通道;或者,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管元件203、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与第二通道112或第三通道113中的一个连通,以形成第二循环通道。

相对应地,在硬垫组件103与轴组件101转动连接的情况下,以铰接为例,铰接连接元件设置有连通第一通道111、第三通道113的中空通道,从而在铰接转动的情况下,第三通道113与第一通道111仍然连通。

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112、第三通道113互不连通。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管元件203、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与第二通道112或第三通道113中的一个连通,以形成第三循环通道。

为了提高温度控制组件202对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的温度控制效率,如图9所示,循环连接管组件201还包括第三连接管元件205和第四连接管元件206,温度控制组件202分别与第三连接管元件205、第四连接管元件206连接。

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管元件203和第二连接管元件204均与软垫组件102连接,第三连接管元件205和第四连接管元件206均与硬垫组件103连接,温度控制组件202用于对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进行升温或降温操作。

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管元件203和第二连接管元件204均与硬垫组件103连接,第三连接管元件205和第四连接管元件206均与软垫组件102连接,温度控制组件202用于对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进行升温或降温操作。

在第三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管元件203与软垫组件102连接,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与硬垫组件103连接(或第一连接管元件203与硬垫组件103连接,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与软垫组件102连接),第三连接管元件205与软垫组件102连接,第四连接管元件206与硬垫组件103连接(或第三连接管元件205与硬垫组件103连接,第四连接管元件206与软垫组件102连接),温度控制组件202用于对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进行升温或降温操作。

对于第三个实施方式,其有四种组合方式:

第一种组合方式为:第一连接管元件203和第三连接管元件205均为输入管元件,第二连接管元件204和第四连接管元件206均为输出管元件;

第二种组合方式为:第一连接管元件203和第三连接管元件205均为输出管元件,第二连接管元件204和第四连接管元件206均为输入管元件;

第三种组合方式为:第一连接管元件203和第四连接管元件206均为输入管元件,第二连接管元件204和第三连接管元件205均为输出管元件;

第四种组合方式为:第一连接管元件203和第四连接管元件206均为输出管元件,第二连接管元件204和第三连接管元件205均为输入管元件。

其中,第三种组合方式与第四种组合方式为基本相同的组合方式。

相对应地,流体有三种流动方式:

第一种流动方式为:流体流入软垫组件102,并从硬垫组件103流出;

第二种流动方式为:流体流入硬垫组件103,并从软垫组件102流出;

第三种流动方式为:一部分流体流入软垫组件102,并从硬垫组件103流出;另一部分流体流入硬垫组件103,并从软垫组件102流出。

相对应地,垫部件100还包括第四通道114、第五通道115和第六通道116。其中,第四通道114设置于轴组件101的内部,第五通道115设置于软垫组件102的内部,第六通道116设置于硬垫组件103的内部。

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通道114分别与第五通道115、第六通道116连通。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三连接管元件205与第五通道115、第六通道116中的一个连通,第四连接管元件206与第五通道115、第六通道116中的另一个连通,以形成第四循环通道;或者,第三连接管元件205、第四连接管元件206与第五通道115或第六通道116中的一个连通,以形成第五循环通道。

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通道114、第五通道115、第六通道116互不连通。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管元件205、第四连接管元件206与第五通道115或第六通道116中的一个连通,以形成第六循环通道。

一般地,第一循环通道与第四循环通道互不连通,且第一循环通道的流体流向与第四循环通道的流体流向相反。

一般地,第二循环通道与第五循环通道互不连通,且第二循环通道的流体流向与第五循环通道的流体流向相反。

一般地,第三循环通道与第六循环通道互不连通。在第三循环通道、第六循环通道均处于软垫组件102或硬垫组件103的情况下,第三循环通道的流体流向与第六循环通道的流体流向相反。

如图5所示,温度控制组件202包括容器元件207和流体输送元件208。其中,容器元件元件207与第一连接管元件203、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中的一个连接,用于储存流体,并向外提供流体;流体输送元件208与容器元件207连接,并与第一连接管元件203、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中的另一个连接,用于将容器元件207内的流体向外输送。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容器元件207与第三连接管元件205、第四连接管元件206中的一个连接,流体输送元件208与第三连接管元件205、第四连接管元件206中的另一个连接。

其中,流体可以为气体或液体中的一种。

其中,流体输送元件208为风机或输送泵。

为了避免出现流体回流温度,如图11所示,控制组件202还包括至少一单向阀元件209,单向阀元件209设置于容器元件207的输入端、容器元件207的输出端、流体输送元件208的输入端、流体输送元件208的输出端中的至少一个。

如图11所示,温度控制组件202还包括第一换热元件210,第一换热元件210设置于容器元件207的内部,用于对容器元件207内部的流体进行热交换操作,以使流入容器元件207内的温度较高的流体经第一换热元件210处理后变成温度较低的流体并流出容器元件207。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元件210为网状换热结构或管状换热结构。

其中,在第一换热元件210为网状换热结构的情况下,第一换热元件210为若干个,若干第一换热元件210间隔设置,以增加流体与第一换热元件210的接触表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元件210为半导体换热装置,即通过电能的方式进行换热。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元件210为液体换热装置,即通过液体比热容的方式进行换热,包括但不限于电能与换热液体组合方式、单纯使用换热液体方式。相对应地,在单纯使用换热液体方式的情况下,需要额外设置储存换热液体的换热容器元件,换热容器元件与第一换热元件210连通,并通过输送泵形成换热液体循环回路。

如图11所示,温度控制组件202还包括第二换热元件211,第二换热元件211分别与容器元件207、流体输送元件208连接,用于对容器元件207流出的流体进行热交换操作,以使流出容器元件207的温度较高的流体经第二换热元件211处理后变成温度较低的流体并流入流体输送元件208。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元件211为管状换热结构。

如图11所示,温度控制组件202还包括第三换热元件212,第三换热元件212分别与容器元件207、与容器元件207连接的第一连接管元件203或第二连接管元件204进行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元件212还和与容器元件207连接的第三连接管元件205或第四连接管元件206进行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元件212为管状换热结构。

如图12所示,容器元件207包括第一容纳腔214、第二容纳腔215和第三容纳腔216。其中,第一容纳腔214与流体输送元件208连通,第二容纳腔215与第一容纳腔214连通,第三容纳腔216分别与第二容纳腔215、以及与容器元件207连接的第一连接管元件203或第二连接管元件204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容纳腔216还和与容器元件207连接的第三连接管元件205或第四连接管元件206连接。

第一容纳腔214用于储存第一温度的流体,其输出端与流体输送元件208连通,其输入端与第二容纳腔215连通。

第二容纳腔215用于储存第二温度的流体,其输出端与第一容纳腔214的输入端连通,其输入端与第三容纳腔216连通。

第三容纳腔216用于储存第三温度的流体,其输出端与第二容纳腔215的输入端连通,其输入端与第一连接管元件203或第二连接管元件204连通、以及与第三连接管元件205或第四连接管元件206连通。

其中,第一温度小于第二温度,第二温度小于第三温度。

其中,第一容纳腔214的体积、第二容纳腔215的体积、第三容纳腔216的体积相同或不相同。

对于第一容纳腔214、第二容纳腔215、第三容纳腔216的布置,其具有以下方式:

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第一容纳腔214和第三容纳腔216以第二容纳腔215为中心对称设置,即第一容纳腔214和第三容纳腔216设置于第二容纳腔215的两侧。

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一容纳腔214位于第二容纳腔215的上侧,第三容纳腔216位于第二容纳腔215的下侧。其中,第一容纳腔214和第三容纳腔216可以位于第二容纳腔215的两侧,也可以位于第二容纳腔215的同一侧。

在第三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4~15所示,第一容纳腔214、第二容纳腔215、第三容纳腔216呈同心圆设置,即第一容纳腔214、第二容纳腔215、第三容纳腔216均为环形结构,第一容纳腔214和第三容纳腔216分别设置于第二容纳腔215的外侧和内侧。即第一容纳腔214的内径大于第二容纳腔215的外径、第二容纳腔215的内径大于第三容纳腔216的外径,或,第三容纳腔216的内径大于第二容纳腔215的外径、第二容纳腔215的内径大于第三容纳腔216的外径。

对于第一容纳腔214而言,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为非对称设置。具体地,第一容纳腔214的输入端的中心线与第一容纳腔214的输出端的中心线具有水平间隔、竖直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即从俯视角度观察,输入端的中心线与输出端的中心线不共线;从主视角度或测试角度观察,输入端的中心线与输出端的中心线不共线。

对于第二容纳腔215而言,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为非对称设置。具体地,第二容纳腔215的输入端的中心线与第二容纳腔215的输出端的中心线具有水平间隔、竖直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即从俯视角度观察,输入端的中心线与输出端的中心线不共线;从主视角度或测试角度观察,输入端的中心线与输出端的中心线不共线。

对于第三容纳腔216而言,其输入端和输出端为非对称设置。具体地,第三容纳腔216的输入端的中心线与第三容纳腔216的输出端的中心线具有水平间隔、竖直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即从俯视角度观察,输入端的中心线与输出端的中心线不共线;从主视角度或测试角度观察,输入端的中心线与输出端的中心线不共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单向阀元件209还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14与第二容纳腔215的连通位置、以及设置于第二容纳腔215与第三容纳腔216的连通位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元件210设置在第一容纳腔214的内部、第二容纳腔215的内部、第三容纳腔216的内部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至少在第二容纳腔215的内部设置第一换热元件210。

以软垫组件102与轴组件101固定连接、硬垫组件103与轴组件101转动连接、循环连接管组件201与硬垫组件103连接、温度控制组件202仅对硬垫组件103进行温度控制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透气薄垫组件109覆盖轴组件101、软垫组件102以及硬垫组件103设置;

将垫部件100放置于检查床,并将硬垫组件103贴合检查床;

孕妇以左侧卧位躺卧在检查床,并将其头部左侧置于硬垫组件103的第一凹槽104、其左胳膊放置于硬垫组件103的第二凹槽105、其臀部左侧置于硬垫组件103的第三凹槽106;

转动轴组件101,以使软垫组件102向孕妇靠近,从而使孕妇的头部右侧置于软垫组件102的第一凹槽104、孕妇的右胳膊放置于软垫组件102的第二凹槽105、孕妇的臀部右侧置于软垫组件102的第三凹槽106;

使用连接组件108将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连接;

开启流体输送元件208,使容器元件207内的流体通过循环连接管组件201向硬垫组件103流动,从而对硬垫组件103的温度进行控制,一般地,是对硬垫组件103进行降温操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垫部件对孕妇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在检查过程中因孕妇出现位移导致图像拖影的问题;软垫组件和硬垫组件均设置有凹槽,在孕妇以左侧卧位躺卧在检查床的情况下,孕妇的头部、胳膊以及臀部不与检查床直接接触,减少因长时间躺卧导致的压痕,且形成一定的通风透气空间,减少水汽积聚;利用温度控制部件对垫部件进行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检查温度,避免孕妇出现过热或过冷情况,减少因热量积聚导致水汽积聚的概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改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垫部件或温度控制部件的温度进行空气流速的调节。

如图16所示,垫部件100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元件110,第一温度传感器元件110设置于软垫组件102的内部和/或硬垫组件103的内部,用于获取软垫组件102和/或硬垫组件103的温度数据。

如图16所示,温度控制部件200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元件213,第二温度传感器元件213设置于容器元件207的内部,用于获取容器元件207的温度数据。

如图17所示,胎儿磁共振检查孕妇左侧卧位配套装置还包括气体流动部件300,气体流动部件300设置于温度控制部件200的一侧,并对准垫部件100设置。此外,气体流动部件300分比与第一温度传感器元件110、第二温度传感器元件213通信连接,用于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元件110、第二温度传感器元件213传输的温度数据,并根据温度数据调节气体流动部件300的气体流动速度,从而达到对环境改变温度的目的。

其中,气体流动部件300为风机。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气体流动部件300正对孕妇的脚部设置,并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元件110传输的第一温度数据、第二温度传感器元件213传输的第二温度数据;

在第一温度数据和/或第二温度数据达到预设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气体流动部件300调节其工作频率,以增大或减少气体流动速度,从而调节环境温度,使孕妇处于一个相对合适的温度环境中,避免因过热或过凉导致孕妇不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改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轴组件可以根据孕妇的体型进行调节。

如图18所示,轴组件101包括第一轴元件117和第二轴元件118。其中,第一轴元件117与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中的一个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转动连接),第二轴元件118与第一轴元件117可拆卸连接,第二轴元件118与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中的另一个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第一轴元件117与硬垫组件103转动连接,第二轴元件118与软垫组件102进行可拆卸连接。

其中,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滑动嵌合连接、卡合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轴组件101还包括第三轴元件119,第三轴元件119分别与第一轴元件117、第二轴元件118可拆卸连接,第二轴元件118与第一轴元件117不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元件117、第二轴元件118、第三轴元件119并列设置,即轴组件101呈平板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第一轴元件117、第二轴元件118、第三轴元件119呈三角形设置,且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90°。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孕妇体型选择合适的轴组件101,如仅使用第一轴元件117,仅使用第一轴元件117和第二轴元件118,使用第一轴元件117、第二轴元件118和第三轴元件119。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温度控制部件200仅对软垫组件102进行温度控制,即第一连接管元件203、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与软垫组件102连接,流体仅在第二通道112中流动。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温度控制部件200仅对硬垫组件103进行温度控制,即第一连接管元件203、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与硬垫组件103连接,流体仅在第三通道113中流动。

在本实施例的第三个实施方式中,温度控制部件200分别对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进行温度控制,即第一连接管元件203、第二连接管元件204与软垫组件102(或硬垫组件103)连接,第三连接管元件205、第四连接管元件206与硬垫组件103(或软垫组件102)连接,流体分别在第二通道112、第三通道113中流动,且第二通道112与第三通道113互不连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改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轴组件可以根据孕妇的体型进行调节。

如图21所示,轴组件101包括第一轴元件117、第二轴元件118和第三轴元件119。其中,第一轴元件117与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中的一个连接,第二轴元件118与软垫组件102、硬垫组件103中的另一个连接,第三轴元件119分别与第一轴元件117、第二轴元件118连接,且第三轴元件119为可伸展轴元件。

其中,第三轴元件119呈“一”字形或“二”字形或“三”字形或“X”字形。

在第三轴元件119呈“一”字形或“二”字形或“三”字形的情况下,第三轴元件119包括第一连接杆元件和第二连接杆元件,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轴元件117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轴元件118连接,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可伸缩连接(滑动连接,如啮合滑动、卡合滑动),即可以调节第三轴元件119的长度,进而调节第一轴元件117与第二轴元件118之间的宽度,从而适应不同孕妇体型。

在第三轴元件119呈“X”字形的情况下,第三轴元件119包括第一连接杆元件和第二连接杆元件,第一连接杆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元件117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轴元件118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接杆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轴元件118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轴元件117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杆元件与第二连接杆元件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轴组件101的第一通道111在第一轴元件117、第二轴元件118、第三轴元件119中均存在,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112、第三通道113可以是连通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改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垫部件的位置可以被限定或锁定。

如图22所示,硬垫组件103包括硬垫元件120和若干第一定位元件121,若干第一定位元件121设置于硬垫元件120的侧面(一般为底侧面,不接触孕妇皮肤的侧面),若干第一定位元件121用于与检查床的若干定位标记进行嵌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元件121为定位凸起,定位标记为定位凹陷。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元件121为定位凹陷,定位标记为定位凸起。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轴组件101包括第二定位元件122,第二定位元件122与轴组件101转动连接,用于在使用情况下形成支架形结构,并且第二定位元件122与检查床的凹槽进行嵌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定位元件与第二定位元件,可以将垫部件在检查床上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出现滑动或移动,避免出现图像拖影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