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拉链自立袋生产工艺

一种拉链自立袋生产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自立袋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包装膜成型;S2,封边,利用伺服牵袋装置牵引膜材送至导向机构,由导向机构将膜材折叠后依次进行底封、拉链封、拉链头封、竖封以及冷封工序;S3,切割成型;S4,灌装物料,将包装袋经开袋、灌装以及展袋工序后进行封口处理,采用上热封装置与上冷封装置依次对包装袋进行上热封口与上封口冷却;S5,检验包装。本发明能够自动完成拉链自立袋的成型、制袋、开袋、计量填充以及封口的包装工艺,适用于各种热封性的多层复合膜的包装材料的包装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193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英迈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59907.9

  • 发明设计人 杨帆;

    申请日2020-11-27

  • 分类号B31B70/00(20170101);B31B70/64(20170101);B31B70/74(20170101);B31B70/81(20170101);B65B1/04(20060101);B65B1/30(20060101);B65B51/10(20060101);B65B51/32(20060101);B31B170/00(20170101);

  • 代理机构36129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孙文伟

  • 地址 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漕廊公路7425号6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1:1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立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链自立袋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自立袋(Doypack)是指一种底部有水平支撑结构的软包装袋,不倚靠任何支撑以及无论开袋与否均可自行站立。带拉链的自立袋同样可以重新封闭和重复开启,由于采用拉链形式并不封闭且封闭强度有限,所以这种形式不适于封装液体及易挥发物质。

现有的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10104314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立袋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包装技术领域,通过袋身;袋顶,所述袋顶设置在所述袋身的顶部,且,所述袋顶的边缘处与所述袋身的顶部粘连;袋底,所述袋底设置在所述袋身的底部,且,所述袋底的边缘处与所述袋身的底部粘连;盖嘴孔,所述盖嘴孔开设在所述袋身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虽然上述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玻璃瓶和易拉罐重量大,运输成本高,现有生产工艺对大容量袋子,跌落时袋底圆孔容易损坏,而使袋子失去自立效果的技术问题。但是其仅仅是一种制备自立袋的方法,在对物料进行包装时,还需采用专门的灌装机打开自立袋进行物料的填充,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费时费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链自立袋生产工艺,其能够自动完成拉链自立袋的成型、制袋、开袋、计量填充以及封口的包装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拉链自立袋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包装膜成型,将包装膜安装在卷膜筒上,通过放膜架装置将所述包装膜送至冲孔装置进行冲孔;

S2,封边,利用伺服牵袋装置牵引膜材送至导向机构,由所述导向机构将所述膜材折叠后依次进行底封、拉链封、拉链头封、竖封以及冷封工序;

S3,切割成型,采用易撕口装置上的模具在袋子两侧的封边切开一个V型的口子,并通过冲模切刀对牵引出定长的薄膜进行外观形状的切割;

S4,灌装物料,将所述包装袋经开袋、灌装以及展袋工序后进行封口处理,采用上热封装置与上冷封装置依次对所述包装袋进行上热封口与上封口冷却;

S5,检验包装,经封口冷却后的包装袋由接袋机构放置在输送带输送,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保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自动完成拉链自立袋的成型、制袋、开袋、计量填充以及封口的包装工艺,适用于各种热封性的多层复合膜的包装材料的包装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在灌装前与灌装后进行热封封口工序后,都会进行冷封处理,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包装袋封口处的结构强度,增加了产品的包装质量;另一方面采用此工艺生产出的产品漏袋率少,包装效果平整美观、封边无夹料。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2中:

S2a,底封,由底封装置的底部封刀对W折叠后的袋子底部热封成型;

S2b,拉链封,由拉链封装置的拉链封刀对拉链加热,将拉链焊接在袋子内侧指定高度的位置;

S2c,拉链头封,由拉链封装置的拉链封刀对拉链头加热,将焊接在袋子两侧封边位置的所述拉链压平;

S2d,竖封,通过竖封装置封刀对所述包装袋封边加热,将所述包装袋两侧封边的膜焊接在一起,形成袋子的封边;

S2e,冷封,通过竖封冷却装置封刀对所述袋子封边进行快速冷却,将袋子两侧膜焊接在一起的封边压平,使封边平整美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包装袋在经底封、拉链封、拉链头封、竖封以及冷封工序后形成自立袋,一方面自立袋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拉链在包装袋上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伺服牵袋装置与所述易撕口装置之间安装有色标检测装置,所述色标检测装置上的电眼对薄膜上的色标进行定位,将位置信号传输给所述伺服牵袋装置,使所述伺服牵袋装置按照色标的宽度位置进行牵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色标检测装置通过对薄膜上的色标进行定位,从而使得伺服牵袋装置按照色标的宽度位置进行牵引,提高了牵引位置的准确性,避免由于位置偏差而导致的自立袋泄露的现象,从而提高了自立袋的良品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4中,所述灌装物料包括以下步骤:

S4a,开袋,通过夹紧升降装置将成型包装袋提升至真空吸袋装置中,依次进行分袋、辅助开袋以及吹气处理;

S4b,灌装,采用双粉剂下料装置或量杯颗粒冲填装置将物料填充在所述包装袋中,物料的形状可以为粉状、膏体状、颗粒或液体;

S4c,展袋,通过展袋装置将填充物料后的包装袋边沿展平,然后送至上封口装置进行封口处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开袋吹气处理后再进行灌装,相比于传统的开袋后直接进行灌装,能够有效的控制物料的填充量,降低计量的误差,同时提高了包装的质量。并且填充机能够将不同状态的物料填充在包装袋内,大大拓宽了灌装的领域,提高了实用性。在灌装之后通过展袋装置将包装袋边沿展平,一方面便于后续的封口处理,另一方面提高了包装袋的平整美观度。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封口为两次上热封工序,第一次上热封工序对所述拉链进行热封,第二次上热封工序对所述包装袋的边沿进行热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次热封能够保证包装袋内的密封性,使得物料不易从缝隙中流出,从而提高了自立袋内的物料的保质期。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放膜架装置包括伺服拉膜装置、色标检测器、纠偏系统以及张紧机构,所述色标检测器分别于所述伺服拉膜装置以及所述冲孔装置连接,所述纠偏系统于所述张紧机构的下方安装有辊筒,所述辊筒的下方安装有超声波传感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包装膜在伺服拉膜装置的牵引下展开卷材,色标检测器的电眼对色标进行跟踪定位,并将位置信号传递给伺服拉膜装置和冲孔装置。伺服拉膜装置控制牵引的长度,冲孔装置在膜上打出底部成型的圆孔。打好底孔的膜穿过张紧机构后绕过纠偏系统的辊筒。辊筒下方安装的超声波传感器能够检测膜边的摆动幅度。当膜前后漂移超出超声波传感器的检测,纠偏系统在超声波传感器的引导下把膜往相反的方向移动,当薄膜位置调整到中间位置时停止。膜穿过底部W型折叠装置后在伺服牵袋装置的牵引下向右输送。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包装袋的生产流程采用拉链包装机完成,所述拉链包装机控制连接有PLC与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所述PLC电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人通过调节触摸屏,触摸屏发送控制信号指令至PLC,通过PLC对拉链包装机进行调节控制,智能化程度高,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大大提升了包装袋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拉链的两侧固定有磁性条,所述磁性条嵌设在所述包装袋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磁性条的设置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加自立袋的密封性,同时消费者在拆开自立袋后,忘记封上拉链时,位于包装袋开口处的两侧磁性条能够自动吸附在一起,从而使得包装袋被关闭,避免了拆封后的自立袋受到污染,人性化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能够自动完成拉链自立袋的成型、制袋、开袋、计量填充以及封口的包装工艺,适用于各种热封性的多层复合膜的包装材料的包装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在灌装前与灌装后进行热封封口工序后,都会进行冷封处理,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包装袋封口处的结构强度,增加了产品的包装质量;另一方面采用此工艺生产出的产品漏袋率少,包装效果平整美观、封边无夹料。

2.包装袋在经底封、拉链封、拉链头封、竖封以及冷封工序后形成自立袋,一方面自立袋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拉链在包装袋上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3.色标检测装置通过对薄膜上的色标进行定位,从而使得伺服牵袋装置按照色标的宽度位置进行牵引,提高了牵引位置的准确性,避免由于位置偏差而导致的自立袋泄露的现象,从而提高了自立袋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拉链自立袋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包装膜成型,将包装膜安装在卷膜筒上,通过放膜架装置将包装膜送至冲孔装置进行冲孔;

S2,封边,利用伺服牵袋装置牵引膜材送至导向机构,由导向机构将膜材折叠后依次进行底封、拉链封、拉链头封、竖封以及冷封工序;

S3,切割成型,采用易撕口装置上的模具在袋子两侧的封边切开一个V型的口子,并通过冲模切刀对牵引出定长的薄膜进行外观形状的切割;

S4,灌装物料,将包装袋经开袋、灌装以及展袋工序后进行封口处理,采用上热封装置与上冷封装置依次对包装袋进行上热封口与上封口冷却;

S5,检验包装,经封口冷却后的包装袋由接袋机构放置在输送带输送,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保存。

其中,在步骤S2中:

S2a,底封,由底封装置的底部封刀对W折叠后的袋子底部热封成型;

S2b,拉链封,由拉链封装置的拉链封刀对拉链加热,将拉链焊接在袋子内侧指定高度的位置;

S2c,拉链头封,由拉链封装置的拉链封刀对拉链头加热,将焊接在袋子两侧封边位置的拉链压平;

S2d,竖封,通过竖封装置封刀对包装袋封边加热,将包装袋两侧封边的膜焊接在一起,形成袋子的封边;

S2e,冷封,通过竖封冷却装置封刀对袋子封边进行快速冷却,将袋子两侧膜焊接在一起的封边压平,使封边平整美观。

包装袋在经底封、拉链封、拉链头封、竖封以及冷封工序后形成自立袋,一方面自立袋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拉链在包装袋上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参照图1,在步骤S4中,灌装物料包括以下步骤:

S4a,开袋,通过夹紧升降装置将成型包装袋提升至真空吸袋装置中,依次进行分袋、辅助开袋以及吹气处理;

S4b,灌装,采用双粉剂下料装置或量杯颗粒冲填装置将物料填充在包装袋中,物料的形状可以为粉状、膏体状、颗粒或液体;

S4c,展袋,通过展袋装置将填充物料后的包装袋边沿展平,然后送至上封口装置进行封口处理。

经开袋吹气处理后再进行灌装,相比于传统的开袋后直接进行灌装,能够有效的控制物料的填充量,降低计量的误差,同时提高了包装的质量。并且填充机能够将不同状态的物料填充在包装袋内,大大拓宽了灌装的领域,提高了实用性。在灌装之后通过展袋装置将包装袋边沿展平,一方面便于后续的封口处理,另一方面提高了包装袋的平整美观度。

伺服牵袋装置与易撕口装置之间安装有色标检测装置,色标检测装置上的电眼对薄膜上的色标进行定位,将位置信号传输给伺服牵袋装置,使伺服牵袋装置按照色标的宽度位置进行牵引。色标检测装置通过对薄膜上的色标进行定位,从而使得伺服牵袋装置按照色标的宽度位置进行牵引,提高了牵引位置的准确性,避免由于位置偏差而导致的自立袋泄露的现象,从而提高了自立袋的良品率。

在本实施例中,上封口为两次上热封工序,第一次上热封工序对拉链进行热封,第二次上热封工序对包装袋的边沿进行热封。两次热封能够保证包装袋内的密封性,使得物料不易从缝隙中流出,从而提高了自立袋内的物料的保质期。

进一步的,放膜架装置包括伺服拉膜装置、色标检测器、纠偏系统以及张紧机构,色标检测器分别于伺服拉膜装置以及冲孔装置连接,纠偏系统于张紧机构的下方安装有辊筒,辊筒的下方安装有超声波传感器。

包装膜在伺服拉膜装置的牵引下展开卷材,色标检测器的电眼对色标进行跟踪定位,并将位置信号传递给伺服拉膜装置和冲孔装置。伺服拉膜装置控制牵引的长度,冲孔装置在膜上打出底部成型的圆孔。打好底孔的膜穿过张紧机构后绕过纠偏系统的辊筒。

辊筒下方安装的超声波传感器能够检测膜边的摆动幅度。当膜前后漂移超出超声波传感器的检测,纠偏系统在超声波传感器的引导下把膜往相反的方向移动,当薄膜位置调整到中间位置时停止。膜穿过底部W型折叠装置后在伺服牵袋装置的牵引下向右输送。

包装袋的生产流程采用拉链包装机完成,拉链包装机控制连接有PLC与触摸屏,触摸屏与PLC电连接。工人通过调节触摸屏,触摸屏发送控制信号指令至PLC,通过PLC对拉链包装机进行调节控制,智能化程度高,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大大提升了包装袋的生产效率。

其中,拉链的两侧固定有磁性条,磁性条嵌设在包装袋中。磁性条的设置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加自立袋的密封性,同时消费者在拆开自立袋后,忘记封上拉链时,位于包装袋开口处的两侧磁性条能够自动吸附在一起,从而使得包装袋被关闭,避免了拆封后的自立袋受到污染,人性化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本发明能够自动完成拉链自立袋的成型、制袋、开袋、计量填充以及封口的包装工艺,适用于各种热封性的多层复合膜的包装材料的包装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在灌装前与灌装后进行热封封口工序后,都会进行冷封处理,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包装袋封口处的结构强度,增加了产品的包装质量;另一方面采用此工艺生产出的产品漏袋率少,包装效果平整美观、封边无夹料。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