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排气道间距与缸心距不等的缸盖结构

一种排气道间距与缸心距不等的缸盖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气道间距与缸心距不等的缸盖结构,涉及发动机气缸盖技术领域,包括气缸盖本体,以及在气缸盖本体上依次并列排列的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且每个气缸与相邻气缸之间的缸心距相等,所述气缸盖本体上还依次并列排列设置有第一排气道、第二排气道、第三排气道、第四排气道,所述第一排气道与第一气缸相连通,第二排气道与第二气缸相连通,第三排气道与第三气缸相连通,第四排气道与第四气缸相连通,每个气道与相邻气道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间距小于每个气缸与相邻气缸之间的缸心距。本发明具有提升缸盖整体结构紧凑性,提升发动机性能,即提升后处理转换效率等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316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64182.8

  • 发明设计人 蒙小聪;樊心龙;陈晓克;

    申请日2020-10-27

  • 分类号F02F1/42(20060101);

  • 代理机构45132 广西曙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方圆

  • 地址 537005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天桥西路8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5:1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气缸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排气道间距与缸心距不等的缸盖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在汽车等行业处于重要地位。而发动机的气缸盖是传统内燃发动机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其和气缸体、气缸套一起组成内燃机的基本骨架。具体地,气缸盖通过气缸盖螺栓安装于气缸体之上,气缸套安装于气缸体的气缸孔当中(有的内燃机的气缸孔用于直接安装活塞),气缸盖和活塞、气缸套组成内燃机的燃烧室,活塞在气缸套内作往复运动。

传统内燃发动机气缸盖通过气缸盖螺栓安装于气缸体之上,气缸盖与气缸体之间通过气缸垫密封,气缸盖螺栓拧紧后螺栓拉力使得气缸盖和气缸体把气缸垫压紧,气缸套安装于气缸体的气缸孔当中(有的内燃机的气缸孔用于直接安装活塞),气缸盖、气缸垫、气缸套(或气缸体)和活塞组成内燃机的燃烧密闭空间,燃油在气缸内燃烧时产生的压力通常较高,需要气缸盖有足够的强度和耐高温。

目前,气缸盖多采用顶置凸轮轴四气门缸盖布置,现有的结构都是排气道间距与发动机气缸的缸心距相等,而这样的设计,导致了以下的缺点:1.这样导致排气管较长,这就导致了排气管整体重量大和成本较高;2.排气管长而导致其表面积大,热损失也大,从而降低了增压器效率和后处理的转换效率,搭载汽车对机舱的辐射热和空气对流散热大,需要车辆采取更多的隔热措施;3.承受高温的排气管使用后容易发生法兰面变形产生漏气故障,长排气管更容易发生受热变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道间距与缸心距不等的缸盖结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气道间距与发动机气缸的缸心距相等导致的排气管长而成本较高,热损失大,以及增压器效率和后处理转换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排气道间距与缸心距不等的缸盖结构,包括气缸盖本体,以及在气缸盖本体上依次并列排列的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且每个气缸与相邻气缸之间的缸心距相等,所述气缸盖本体上还依次并列排列设置有第一排气道、第二排气道、第三排气道、第四排气道,所述第一排气道与第一气缸相连通,第二排气道与第二气缸相连通,第三排气道与第三气缸相连通,第四排气道与第四气缸相连通,每个气道与相邻气道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间距小于每个气缸与相邻气缸之间的缸心距。

优选的,所述气缸盖本体上还设置有进气道,所述进气道与第一排气道、第二排气道、第三排气道、第四排气道分别设置在气缸盖本体中心线的两侧。这样进气道与排气道相互不影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排气道间距与缸心距不等的缸盖结构,该结构提升缸盖整体结构紧凑性,提升发动机性能,即提升后处理转换效率,同时使得排气管结构小型化并减重降本,便于布置附件和后处理装置,降低热损失提升增压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气道间距与缸心距不等的缸盖结构的正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气道间距与缸心距不等的缸盖结构的A-A向剖视示图;

图中,1-气缸盖本体、2-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4-第三气缸、5-第四气缸、6-第一排气道、7-第二排气道、8-第三排气道、9-第四排气道、10-气缸盖本体中心线、11-进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道间距与缸心距不等的缸盖结构,包括气缸盖本体1,以及在气缸盖本体1上依次并列排列的第一气缸2、第二气缸3、第三气缸4、第四气缸5,且每个气缸与相邻气缸之间的缸心距相等,所述气缸盖本体1上还依次并列排列设置有第一排气道6、第二排气道7、第三排气道8、第四排气道9,所述第一排气道6与第一气缸相2连通,第二排气道7与第二气缸3相连通,第三排气道8与第三气缸4相连通,第四排气道9与第四气缸5相连通,每个气道与相邻气道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间距小于每个气缸与相邻气缸之间的缸心距。

如图2所示,气缸盖本体1依次并列排列的第一气缸2、第二气缸3、第三气缸4、第四气缸5彼此之间的缸心距相等均为L1,而在气缸盖本体1上,排气道气门口位置是固定的,但是在缸盖上的排气道出口位置根据整机布置,可以灵活布置,而第一排气道6、第二排气道7、第三排气道8、第四排气道9彼此之间的间距相同均为L2,且排气道之间的间距小于气缸之间的缸心距L1,即L2小于L1。由图2可看出L2小于L1,因而采用以上的结构,能使得排气管表面积变小,对车的机舱辐射热和空气对流散热小,有利于控制机舱温度,车辆可减少隔热措施;同时该结构使得排气管减少热变形故障,提升缸盖整体结构紧凑性,提升发动机性能,即提升后处理转换效率等显著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气缸盖本体1上还设置有进气道11,所述进气道11与第一排气道6、第二排气道7、第三排气道8、第四排气道9分别设置在气缸盖本体中心线10的两侧。这样进气道11与排气道相互之间隔热散热不会受到影响。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