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压气机静子缘板前缘构型方法和相应的静子缘板

压气机静子缘板前缘构型方法和相应的静子缘板

摘要

本发明涉及压气机静子缘板前缘构型方法和相应的静子缘板。该构型方法包括:通过将转子叶片根部的气流流动简化为自由射流流动,根据静子的叶片根部处来流的马赫数来确定气流扩张角度;利用毗邻转子缘板尾缘与静子缘板前缘之间的轴向间距、气流扩张角度和偏差系数来计算静子缘板前缘上的第一端点与毗邻转子缘板尾缘的径向高度差;基于该径向高度差来确定静子缘板前缘上的第一端点的位置;将静子叶片前缘与静子缘板的交点确定为静子缘板前缘上的第二端点的位置;通过以样条曲线桥接的方式来确定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之间的型线,以使得该型线的末端与静子叶片根部和静子缘板的交线相切,并且该型线的起始端与静子缘板前缘侧壁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中的压气机领域,尤其涉及轴流压气机中的静子及其缘板的构型。

背景技术

轴流压气机(axial compressor)是一种气流在子午面的流动方向基本平行于转子轴线的压气机,常用于航空发动机中的高压压气机。轴流压气机一般由一系列转子和静子交替排列构成,以提供气体输送、压缩等功能。

在轴流压气机中,为了避免转子和静子之间的轴向碰磨,一般会在转子与静子之间预留一定的轴向间隙,进而在转子和静子的根部区域形成容腔结构。同时,一般会在静子的根部设计有篦齿结构以用于防止泄露损失。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仍然会有少部分的气流通过篦齿结构进入到容腔结构中,使得泄漏流对主流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在结构形式方面不合理的缘板设计会使得上一排叶片根部的气体撞击到下一排叶片的缘板,进而造成流动损失,亦可称为撞击损失。同时叶片根部的泄漏流会进一步导致下一排叶片的根部的流动损失增加。泄漏流和流动损失两者极大地影响了压气机的效率水平。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减小叶片根部的泄露流同时减小主流在下一排叶片缘板处的撞击损失的缘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气机静子缘板前缘构型方法和相应的静子缘板。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由射流理论的压气机静子缘板前缘构型方法,包括:通过将转子叶片根部的气流流动简化为自由射流流动,根据静子的叶片根部处来流的马赫数来确定气流扩张角度;利用毗邻转子缘板尾缘与静子缘板前缘之间的轴向间距、气流扩张角度和偏差系数来计算静子缘板前缘上的第一端点与毗邻转子缘板尾缘的径向高度差;基于径向高度差来确定静子缘板前缘上的第一端点的位置;将静子叶片前缘与静子缘板的交点确定为静子缘板前缘上的第二端点的位置;以及通过以样条曲线桥接的方式来确定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之间的型线,以使得该型线的末端与静子叶片根部和静子缘板的交线相切,并且该型线的起始端与静子缘板前缘侧壁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根据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构型的前缘的压气机静子缘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气机静子,包括:分别设置于静子的缘板的底面的第一射流孔组件和侧面的第二射流孔组件,第一和第二射流孔组件包括周向间隔的多个射流孔;布置在静子底部与缘板对应的篦齿结构;其中第二射流孔组件被布置成引入气流,而第一射流孔组件被布置成导出气流,并且第一射流孔组件与第二射流孔组件通过倒角方式被耦合以形成气流通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发明的静子缘板前缘构型方法确定的静子缘板通过对前缘缘板型线的确定能够有效避免主流的撞击损失。同时在静子缘板设置有射流孔组件,与静子底部的篦齿结构相配合,能够将静子叶片尾缘处的高压气体引入篦齿结构的叶尖,形成气动壁面,有效减少泄漏流进入容腔结构。

附图描述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包括静子叶片、静子缘板、射流孔组件、篦齿结构的压气机静子图示以及静子缘板前缘构型的放大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基于自由射流理论的压气机静子缘板前缘构型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用于静子缘板的射流孔组件的三维立体示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用于静子缘板的射流孔组件的正向平面示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用于静子缘板的射流孔组件的以图4中的A-A为截面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的压气机静子与传统型静子的性能比较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或全部的情况下实践所描述的实施例。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结构,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概念。应当理解,本文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同时,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实施例所描述的各个方面可以任意组合。

应当注意,在本申请中,轴流压气机(axial compressor)指的是气流在子午面的流动方向基本平行于转子轴线的压气机。缘板(platform)指的是对于轴流压缩机转子叶片以及悬臂式静子叶片而言,在叶片根部为实现流道形状而沿着流道延伸的部分。自由射流(free jet)指的是不受边壁限制的射流。在自由射流上下文中,气体从喷口喷射到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内,该空间充满了静止的、且与喷入气流物理特性相同的介质。

应当领会,在本申请中使用的任何术语或词汇除非另有说明之外均表示其在本领域、具体地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领域中的惯常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解说本申请的各个方面。

参考图1A,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包括静子叶片102、静子缘板103、射流孔组件104、篦齿结构105的压气机静子101图示。在一些示例中,在轴流压气机的上下文中描述本申请的各方面。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A所示,示出了转子-静子结构,其中左侧为转子110,右侧为静子101。转子可包括叶片106、缘板107,而静子101可类似地包括叶片102、缘板103以及与转子缘板底部相连接的、设置有篦齿结构105的底部。在下文详细描述中将分别对静子缘板的前缘构型、静子缘板中的射流孔组件和篦齿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1B所示,图1B的虚线圆形示出了图1A中的静子缘板前缘构型的放大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基于自由射流理论的压气机静子缘板前缘构型方法200的流程图。首先将根据图1A、1B和图2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各方面的静子缘板的前缘构型。

在步骤205,通过将转子叶片根部的气流流动简化为自由射流流动,根据静子的叶片根部处来流的马赫数来确定气流扩张角度。在一个示例中,气流扩张角度

其中M为静子叶片根部处来流的马赫数,取值范围为0.1-0.8。在一个优选示例中,马赫数M取0.3,此时气流扩张角度

在步骤210,利用毗邻转子缘板尾缘与静子缘板前缘之间的轴向间距、气流扩张角度和偏差系数来计算静子缘板前缘上的第一端点与毗邻转子缘板尾缘的径向高度差。从图1B中可以看到,为了避免转子和静子之间的轴向碰磨,在转子缘板尾缘和下一排静子缘板前缘之间留有一定的轴向间隙。在一个示例中,该轴向间隙被测得为d毫米(mm)。转子叶片根部的气流经过该轴向间隙时,流管会扩张。在一个示例中,将气流流过该轴向间隙时的流动简化为自由射流流动,从而产生一偏差系数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210可以根据式(2)来执行:

其中

在步骤215,基于计算得出的径向高度差来确定静子缘板前缘上的第一端点的位置。在一个示例中,步骤215所确定的第一端点的位置是图1B中示出的B点的位置。

在步骤220,将静子叶片前缘与静子缘板的交点确定为静子缘板前缘上的第二端点的位置。在一个示例中,步骤220所确定的第二端点的位置是图1B中示出的C点的位置。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端点的位置可以被确定为以静子叶片前缘与静子缘板的交点为中心加上某一数值容差。在一个示例中,该数值容差可以是静子叶片根部前缘和静子叶片缘板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

在步骤225,通过以样条曲线桥接的方式来确定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之间的型线,以使得该型线的末端与静子叶片根部和静子缘板的交线相切,并且该型线的起始端与静子缘板前缘侧壁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在一个示例中,该型线的起始端为图1B中示出的第一端点B,而该型线的末端为图1B中示出的第二端点C点。在一个示例中,该型线被构型成使得第二端点C是该型线与静子叶片根部和静子缘板的交线(即静子缘板的上边缘线)的切点。在一个示例中,该型线被构型成使得第一端点B与静子缘板前缘侧壁保持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使得第一端点B与下半部分的缘板光滑过渡。在一个示例中,可以调整静子缘板前缘侧壁以使得第一端点B与下半部分的缘板光滑过渡。

根据图2所示的方法200所确定的静子缘板前缘能够使气流相对平滑地进入下一排静叶,从而有效地避免撞击损失。

接着将根据图1A、图1B、图3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各方面的包括射流孔组件的静子缘板。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用于静子缘板的射流孔组件的三维立体示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用于静子缘板的射流孔组件的正向平面示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用于静子缘板的射流孔组件的以图4中的A-A为截面的横截面视图。

如图1A和1B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静子缘板包括分别设置于静子的缘板的底面与侧面的第一射流孔组件和第二射流孔组件,该第一和第二射流孔组件包括周向间隔的多个射流孔,如图3和图4所示。该静子缘板进一步包括布置在静子底部与静子缘板对应的篦齿结构。在一个示例中,篦齿结构包括多个叶尖。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射流孔组件被布置成引入气流,而第一射流孔组件被布置成导出气流,并且第一射流孔组件与第二射流孔组件通过倒角方式被耦合以形成气流通路。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射流孔组件的横截面可以与第二射流孔组件的横截面相同或不同。在一个优选示例中,第一射流孔组件的横截面小于第二射流孔组件的横截面,从而由第一射流孔组件与第二射流孔组件形成的气流通路是收缩流路,如图5中所示出的A-A横截面示图中的501所指示的。在该优选示例中,呈收缩状的流路能够有效提升射流速度。

在一个示例中,针对第一射流孔组件的射流孔方向存在一范围,该范围可包括从垂直于篦齿结构的方向到与气流逆向的方向(即逆气流方向)。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射流孔组件与第二射流孔组件所形成的气流通路能够有效减小高压气体通过篦齿结构进入容腔结构,因为射流孔组件所形成的气流通路能够将静子叶片尾缘处的高压气体引入中间篦齿结构的叶尖,从而在此形成气动壁面。该气动壁面能够有效地阻塞静子叶片尾缘处的高压气体通过篦齿结构进一步流入容腔结构,从而达到减小泄漏气流量的效果。在一个优选示例中,第一射流孔组件的射流孔方向为逆气流方向。在该优选示例中,将静子叶片尾缘处的高压气体引入中间篦齿结构的叶尖从而在此形成气动壁面的效率会进一步提升,从而抑制叶片根部泄露的效果将更为明显,如图5中所示出的A-A横截面示图所示。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射流孔组件被布置成平行于缘板的底面。在一个示例中,静子缘板前缘底部被布置成台阶状以容纳气流驻涡。该台阶状的静子缘板前缘底部能够在该台阶下部容纳在此形成的气流驻涡,从而进一步减小泄漏量,并且能够减少泄漏气流对主流产生的影响。在一个示例中,射流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方形、矩形或其他几何形状。在一个示例中,包括射流孔组件和篦齿结构的静子缘板进一步包括根据图2的方法构型的前缘,如图1A和1B中所示。在一个示例中,该静子缘板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的任意组合:根据图2所描述的构型方法确定型线的前缘、由分别设置于缘板底面与侧面的第一射流孔组件和第二射流孔组件形成的气流通路和篦齿结构、以及台阶状的缘板前缘底部。在一个优选示例中,该静子缘板包括根据图2所描述的构型方法确定型线的前缘、由分别设置于缘板底面与侧面的第一射流孔组件和第二射流孔组件形成的气流通路和篦齿结构、以及台阶状的缘板前缘底部中的每一者。

尽管上文是在静子缘板的上下文中来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静子缘板的前缘构型方法可适用于转子缘板的前缘构型而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接着,参考图6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各方面的静子缘板与传统型缘板的性能对比。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的压气机静子缘板与传统型缘板的性能比较的示图。

在一个示例中,针对某个三排压气机叶片,开展单通道的三维数值模拟,数值模拟中未对容腔的几何进行模拟,利用上式(2)确定B点(

应当注意,上述方法描述了可能的实现,并且各操作和步骤可被重新安排或以其他方式被修改且其他实现也是可能的。此外,来自两种或更多种方法的各方面可被组合。

如本文(包括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在项目列举(例如,以附有诸如“中的至少一个”或“中的一个或多个”之类的措辞的项目列举)中使用的“或”指示包含性列举,以使得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个的列举意指A或B或C或AB或AC或BC或ABC(即,A和B和C)。同样,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基于”不应被解读为引述封闭条件集。例如,被描述为基于条件“A”的示例性步骤可基于条件A和条件B两者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换言之,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基于”应当以与短语“至少部分地基于”相同的方式来解读。

在附图中,类似组件或特征可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相同类型的各个组件可通过在附图标记后跟随短划线以及在类似组件之间进行区分的第二标记来加以区分。如果在说明书中仅使用第一附图标记,则该描述可应用于具有相同的第一附图标记的类似组件中的任何一个组件而不论第二附图标记、或其他后续附图标记如何。

本文结合附图阐述的说明描述了示例配置而不代表可被实现或者落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示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示例性”意指“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而并不意指“优于”或“胜过其他示例”。本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所描述的技术的理解。然而,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这些技术。在一些实例中,众所周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框图形式示出以避免模糊所描述的示例的概念。

提供本文中的描述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变形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