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及其除雪方法

一种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及其除雪方法

摘要

一种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及其除雪方法,该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包括:底盘;驾驶室,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驾驶室内设置有控制系统;雪箱,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铰接在所述底盘上并能以铰接点为中心向所述底盘的一侧倾翻一定角度;行走装置,与所述底盘连接;扫抛装置,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前方,并通过扫抛支架与所述底盘铰接;横向清扫装置,设置在所述雪箱的下方,并与所述底盘连接;以及发动机,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并通过液压系统为所述行走装置、扫抛装置和所述横向清扫装置提供动力。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的除雪方法。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07

    授权

    授权

  • 2018-08-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1H5/09 申请日:201701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7-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理积雪的工艺和设备,特别是一种集扫雪、输雪、抛雪、运雪、倒雪为一体的多功能除雪车及其除雪方法。

背景技术

降雪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经查阅,我国现有的除雪车技术大多数为除雪车将积雪集中到除雪车一侧,而此项除雪工艺对于宽大的马路、广场、机场等地方,还需要额外配置人员和车辆将积雪运送到指定位置。申请号为“201420353133”,名称为“一种道路除雪车”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将雪刷、绞龙、提升带和抛雪机组合在一起,能够将扫起的雪抛入后面的挂车,但该除雪车整体尺寸过大,应用范围有限,另外,将雪运到指定地点后仍需额外配置人员将雪从车厢中铲除。申请号为“201310225918”,名称为“一种除雪车及其除雪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中,提供了一种将雪刷、吸雪机、伸缩臂盛雪斗的功能集为一体,实现扫、吸、输、装、运的清理积雪的除雪车及除雪方法,能在不损伤地面的前提下有效地清理地面积雪,使扫雪车的活动范围得到了扩大。但该专利在除雪效果和除雪效率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除雪车及其除雪方法,能实现集扫雪、输雪、抛雪、运雪、倒雪为一体,并在不损伤地面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除雪效果和更高的除雪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其中,包括:

底盘;

驾驶室,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驾驶室内设置有控制系统;

雪箱,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铰接在所述底盘上并能以铰接点为中心向所述底盘的一侧倾翻一定角度;

行走装置,与所述底盘连接;

扫抛装置,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前方,并通过扫抛支架与所述底盘铰接;

横向清扫装置,设置在所述雪箱的下方,并与所述底盘连接;以及

发动机,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并通过液压系统为所述行走装置、扫抛装置和所述横向清扫装置提供动力。

上述的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其中,所述液压系统包括:

主泵,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行走装置连接以实现整车的行走功能;

齿轮泵,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底盘的转向液压缸和制动器连接,以实现转向和制动功能;以及

双联齿轮泵,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并分别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扫抛装置、横向清扫装置及所述雪箱连接。

上述的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

前轮,设置在所述底盘前部并与所述底盘的驱动桥连接;

后轮,设置在所述底盘后部;

前轮马达,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主泵连接,并与所述底盘的驱动桥连接,通过所述驱动桥将动力传递给所述前轮;以及

后轮马达,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主泵连接,并直接与所述后轮的轮毂连接以直接驱动所述后轮。

上述的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其中,所述扫抛装置包括:

扫抛液压缸,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齿轮泵连接,并设置在所述扫抛支架与所述底盘之间,能够将所述扫抛装置向上举升抬离地面;

扫雪滚刷,安装在所述扫抛支架底部,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双联齿轮泵连接,所述扫雪滚刷相对地面转动将积雪从地面扫起;

螺旋输送器,设置在所述扫雪滚刷前方,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双联齿轮泵连接,所述螺旋输送器用于将所述扫雪滚刷扫起的积雪集中后向前方输送;以及

抛雪机,设置在所述螺旋输送器前方,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双联齿轮泵连接,用于将所述螺旋输送器输送的积雪抛送到所述雪箱中。

上述的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其中,所述的横向清扫装置包括:

横扫支架;

横扫升降液压缸,分别与所述横扫支架及所述底盘连接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双联齿轮泵连接,用于运输时将所述横向清扫装置抬离地面一定高度;

横扫马达,安装在所述横扫支架上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双联齿轮泵连接;以及

多个横扫刷毛,安装在所述横扫支架上并与所述横扫马达连接。

上述的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其中,所述发动机横置于所述底盘的尾部。

上述的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其中,所述雪箱设置在所述底盘中部靠右侧并通过铰链与所述底盘铰接,能够围绕所述铰接点向右侧倾翻一定角度,所述雪箱的侧面设置有雪箱倾翻液压缸,用于实现所述雪箱的倾翻倒雪和复位,所述雪箱倾翻液压缸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双联齿轮泵连接。

上述的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其中,所述铰链安装在所述雪箱的底部,所述雪箱还设置有雪箱门,所述雪箱门通过雪箱门液压缸实现开启和闭合。

上述的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操作开关,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内;

中央处理器,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内并与所述操纵开关连接;

液压管路控制阀,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主泵、所述齿轮泵及所述双联齿轮泵分别与所述液压管路控制阀连接,以实现对所述行走装置、扫抛装置、横向清扫装置及所述雪箱的协调控制。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雪方法,其中,采用上述的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进行除雪。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扫雪装置将积雪扫入输雪装置,输雪装置将积雪收集并把积雪抛入盛雪装置,同时复清装置将残雪扫到路面一侧,除雪车将雪运到指定地点后盛雪装置倾斜进行倒雪。实现了集扫雪、输雪、抛雪、运雪、倒雪为一体的除雪工艺,节约了人力财力;同时,在对地面损伤较小的前提下,本发明除雪的残雪率更低,除雪效果更明显,并保证了较高的除雪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扫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横向清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雪箱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行走装置工作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动控制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扫抛装置

2 驾驶室

3 前轮

4 前桥

5 扫抛液压缸

6 前轮马达

7 横扫液压缸

8 油箱

9 横向清扫装置

10 底盘

11 雪箱

12 雪箱倾翻液压缸

13 后轮马达

14 发动机

15 主泵

16 扫抛支架

17 扫雪滚刷

18 螺旋输送器

19 抛雪机

20 抛雪筒

21 横扫马达

22 后轮

23 横扫刷毛

24 铰链

25 雪箱门液压缸

26 操作开关

27 中央处理器

28 液压管路控制阀

29 联轴器

30 行走装置

31 齿轮泵

32 转向制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参见图1及图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本发明的清运一体多功能除雪车,包括:底盘10,为箱型结构焊接而成,起承载作用,其上安装有油箱8;驾驶室2,安装在所述底盘10上,优选布置在整车的左前部,所述驾驶室2内设置有控制系统;雪箱11(参见图5),位于所述驾驶室2的后方,布置在整车中部靠右位置,铰接在所述底盘10上并能以铰接点为中心向所述底盘10的一侧倾翻一定角度,所述雪箱11优选设置在所述底盘10中部靠右侧并通过铰链24与所述底盘10铰接,能够围绕所述铰接点向右侧倾翻一定角度,所述雪箱11的侧面设置有雪箱倾翻液压缸12,用于实现所述雪箱11的倾翻倒雪和复位,所述雪箱倾翻液压缸12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双联齿轮泵31连接,所述铰链24优选安装在所述雪箱11的底部,所述雪箱11还可设置有雪箱门,所述雪箱门通过雪箱门液压缸25实现开启和闭合,雪箱11倾翻至一定角度后,通过雪箱门液压缸25的驱动将雪箱门打开倒雪,雪箱倾翻液压缸12及雪箱门液压缸25同样通过液压管路与齿轮泵31相连;行走装置30,与所述底盘10连接;扫抛装置1,设置在所述底盘10的前方,布置在整车最前端,并通过扫抛支架16与所述底盘10铰接;横向清扫装置9,设置在所述雪箱11的下方,并通过横扫液压缸7与所述底盘10连接;以及发动机14,安装在所述底盘10上并通过液压系统为所述行走装置30、扫抛装置1和所述横向清扫装置9提供动力,所述发动机14优选横置于所述底盘10的尾部,并通过联轴器29与液压系统中的主泵15及三个齿轮泵31连接。

其中,所述液压系统包括:主泵15,通过联轴器29与所述发动机14连接,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行走装置30连接以实现整车的行走功能,主泵15通过液压管路将油液传递给液压马达(包括一个前轮马达6、两个后轮马达13);齿轮泵31,通过联轴器29与所述发动机14连接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底盘10的转向制动机构32(包括转向液压缸和制动器)连接,以实现转向和制动功能;以及双联齿轮泵31,通过联轴器29与所述发动机14连接,并分别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扫抛装置1、横向清扫装置9及所述雪箱11连接,以此来实现除雪车工作装置的驱动。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扫抛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扫抛装置1包括,扫抛液压缸5,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齿轮泵31连接,并设置在所述扫抛支架16与所述底盘10之间,能够将所述扫抛装置1向上举升抬离地面;扫雪滚刷17,安装在所述扫抛支架16底部,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双联齿轮泵31连接,所述扫雪滚刷17相对地面转动将积雪从地面扫起;螺旋输送器18,设置在所述扫雪滚刷17前方,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双联齿轮泵31连接,所述螺旋输送器18用于将所述扫雪滚刷17扫起的积雪集中后向前方输送到抛雪机19;以及抛雪机19,设置在所述螺旋输送器18前方,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双联齿轮泵31连接,用于将所述螺旋输送器18输送的积雪顺着抛雪筒20抛送到所述雪箱11中。其中扫雪滚刷17、螺旋输送器18和抛雪机19均由各自的液压马达驱动,各液压马达分别通过液压管路与齿轮泵31连接。

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横向清扫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横向清扫装置9包括:横扫支架;横扫升降液压缸,分别与所述横扫支架及所述底盘10连接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双联齿轮泵31连接,用于运输时将所述横向清扫装置9抬离地面一定高度;横扫马达21,安装在所述横扫支架上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双联齿轮泵31连接;以及多个横扫刷毛23,安装在所述横扫支架上并与所述横扫马达21连接,工作时通过横扫刷毛23与积雪的相对运动将积雪清扫至车辆一侧,等待下次清除。

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行走装置工作原理图。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30包括:前轮3,设置在所述底盘10前部并与所述底盘10的驱动桥连接;后轮22,设置在所述底盘10后部;前轮马达6,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主泵15连接,并与所述底盘10的驱动桥连接,通过所述驱动桥将动力传递给所述前轮3;以及后轮马达13,通过液压管路与所述主泵15连接,并直接与所述后轮22的轮毂连接以直接驱动所述后轮22。本发明的行走方案如图6所示,其中所述行走装置30中主泵15通过液压管路将液压油传递给两个后轮马达13和一个前轮马达6,其中前轮马达6与前桥4相连,通过前桥4将动力传递给前轮3;后轮马达13直接与后轮22的轮毂相连,通过马达的转动直接驱动后轮22。

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动控制示意图。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操作开关26,设置在所述驾驶室2内;中央处理器27,设置在所述驾驶室2内并与所述操纵开关连接;及液压管路控制阀28,与所述中央处理器27连接,所述主泵15、所述齿轮泵31及所述双联齿轮泵31分别与所述液压管路控制阀28连接,以实现对所述行走装置30、扫抛装置1、横向清扫装置9及所述雪箱11的协调控制。整车的行走装置30与各工作装置(横向清扫装置9,扫抛装置1)的控制均由液压管路控制阀28实现,通过操作开关26将电信号输入给中央处理器27,通过中央处理器27给液压管路控制阀28输出信号,通过液压管路控制阀28的开闭来控制行走装置30及工作装置中的液压马达或液压缸,以此来控制整车的协调作业。

本发明的除雪方法如下:

将除雪车开至需要除雪的场地,驾驶员通过操作开关26控制扫抛液压缸5和横扫液压缸7将扫抛装置1和横向清扫装置9下放至紧贴地面;启动扫抛装置1中的滚刷马达、螺旋输送器马达和抛雪机马达,打开横向清扫装置9马达开关;打开车辆前进开关开始除雪;待雪箱11盛满积雪后升起扫抛装置1和横向清扫装置9,将车开至指定位置;打开雪箱倾翻开关和雪箱门开关,操控雪箱倾翻液压缸12和雪箱门液压缸进行倒雪,倾倒完毕后雪箱11复位,进行第二次清扫。

本除雪车的工作原理为:发动机14通过联轴器29与液压系统中的主泵15及三个齿轮泵31连接,将发动机14的转动势能转换为液压系统的液压能;其中主泵15通过液压管路将油液传递给液压马达,通过液压马达与行走装置30相连实现了除雪车的行走功能;一个齿轮泵31通过液压管路与除雪车转向液压缸和制动器连接,实现转向和制动功能;另外两个双联齿轮泵31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马达或液压缸相连,以此来实现除雪车工作装置的驱动。本发明的多功能除雪车及其除雪工艺,可以集扫雪、输雪、抛雪、运雪、倒雪为一体,有效提高了除雪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