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

一种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属于生化池领域。一种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包括外环,所述外环的外侧连接有醛化纤维,所述外环的内侧设有内环,所述外环和内环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均匀排布在外环和内环之间,多个所述连接杆均贯穿内环并在内环内侧的中心位置交汇,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连接有塑料枝条,所述连接杆位于内环内侧的端部穿插有多个固定管,所述内环的正反两面均铺设有生物膜控制网机构,所述生物膜控制网机构包括支撑网、透氧网和分隔腔。它可以实现能够控制生物膜的厌氧膜的加厚过程,减缓生物膜老化,而且不易脱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2159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淮北益嘉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633937.6

  • 发明设计人 汪浩;

    申请日2017-07-2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35099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海宫新村南1栋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26: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14

    授权

    授权

  • 2020-07-3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2F3/30 登记生效日:2020071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7072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10-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3/30 申请日:201707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9-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化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

背景技术

生化池系统不需初沉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理想静沉,分离效果好。可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钢铁、纺织、印染、运输、贮存、食品酿造、发酵、水处理、海水淡化等。

用于生化池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是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和厌氧发酵法处理废水的生物载体,主要是通过生物膜实现污水的净化,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氧膜、好氧膜、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氧膜的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氧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在生物膜的厌氧膜加厚过程中:厌氧的代谢产物增多,导致厌氧膜与好氧膜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气态产物的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填料上的附着能力;成为老化生物膜,其净化功能较差,且易于脱落。这些都影响着生物挂膜组合填料的净化能力。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它可以实现能够控制生物膜的厌氧膜的加厚过程,减缓生物膜老化,而且不易脱落。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包括外环,所述外环的外侧连接有醛化纤维,所述外环的内侧设有内环,所述外环和内环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均匀排布在外环和内环之间,多个所述连接杆均贯穿内环并在内环内侧的中心位置交汇,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连接有塑料枝条,所述连接杆位于内环内侧的端部穿插有多个固定管,所述内环的正反两面均铺设有生物膜控制网机构,所述生物膜控制网机构包括支撑网、透氧网和分隔腔,所述透氧网位于支撑网的外侧,且分隔腔位于支撑网和透氧网之间,所述固定管的端部贯穿生物膜控制网机构并向外延伸,所述固定管贯穿支撑网和分隔腔,所述透氧网由多个编织管编成,所述编织管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口,所述透气口内连接有透氧膜,所述固定管上开设有多个与编织管相匹配的通孔,且编织管贯穿通孔,所述支撑网与连接杆之间连接有厌氧膜,所述透氧网上连接有好氧膜,所述固定管的两端均贯穿厌氧膜和透氧网,所述固定管的两端管口上均连接有纳米滤网,将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填充在生化池中,生物膜挂膜成功后,对生化池中进行曝气,滤料中的氧气进入固定管内,固定管内的氧气通过编织管上的透氧膜散发到分隔腔处,氧气被好氧膜的好氧菌吸收,同时厌氧膜的厌氧菌不会越过分隔腔,使好氧膜和厌氧膜在分隔腔处结合,厌氧膜的加厚过程受到生物膜控制网机构的影响,减缓了生物膜老化进程,同时生物膜附着在固定管、支撑网和透氧网上,附着面积更大,不易脱落。

优选地,所述纳米滤网与透氧网之间的距离值大于好氧膜的厚度值,好氧膜不超过纳米滤网,不会影响到氧气进入固定管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网的表面涂有防腐层,防腐层使支撑网不易被厌氧菌的产物腐蚀。

优选地,所述固定管的外表面设有褶皱,褶皱能增大固定管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使生物膜更不易脱落。

优选地,所述外环和内环的表面均铺设有防磨层,防磨层使外环和内环在生化池中更耐磨,使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更耐用。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将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填充在生化池中,生物膜挂膜成功后,对生化池中进行曝气,滤料中的氧气进入固定管内,固定管内的氧气通过编织管上的透氧膜散发到分隔腔处,氧气被好氧膜的好氧菌吸收,同时厌氧膜的厌氧菌不会越过分隔腔,使好氧膜和厌氧膜在分隔腔处结合,厌氧膜的加厚过程受到生物膜控制网机构的影响,减缓了生物膜老化进程,同时生物膜附着在固定管、支撑网和透氧网上,附着面积更大,不易脱落;

(2)纳米滤网与透氧网之间的距离值大于好氧膜的厚度值,好氧膜不超过纳米滤网,不会影响到氧气进入固定管内;

(3)支撑网的表面涂有防腐层,防腐层使支撑网不易被厌氧菌的产物腐蚀;

(4)固定管的外表面设有褶皱,褶皱能增大固定管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使生物膜更不易脱落;

(5)外环和内环的表面均铺设有防磨层,防磨层使外环和内环在生化池中更耐磨,使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更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取下生物膜控制网机构时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杆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编织管部分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好氧膜、2固定管、3支撑网、4透氧网、5厌氧膜、6连接杆、7透氧膜、8编织管、9透气口、10外环、11内环、12醛化纤维、13塑料枝条、14纳米滤网、15分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一种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包括外环10,外环10的外侧连接有醛化纤维12,外环10的内侧设有内环11,外环10和内环11的表面均铺设有防磨层,防磨层使外环10和内环11在生化池中更耐磨,使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更耐用,外环10和内环11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杆6,多个连接杆6均匀排布在外环10和内环11之间,多个连接杆6均贯穿内环11并在内环11内侧的中心位置交汇,两个连接杆6之间连接有塑料枝条13,连接杆6位于内环11内侧的端部穿插有多个固定管2,固定管2的外表面设有褶皱,褶皱能增大固定管2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使生物膜更不易脱落,内环11的正反两面均铺设有生物膜控制网机构,生物膜控制网机构包括支撑网3、透氧网4和分隔腔15,透氧网4位于支撑网3的外侧,且分隔腔15位于支撑网3和透氧网4之间,支撑网3的表面涂有防腐层,防腐层使支撑网3不易被厌氧菌的产物腐蚀,固定管2的端部贯穿生物膜控制网机构并向外延伸,固定管2贯穿支撑网3和分隔腔15,透氧网4由多个编织管8编成,编织管8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口9,透气口9内连接有透氧膜7,固定管2上开设有多个与编织管8相匹配的通孔,且编织管8贯穿通孔,支撑网3与连接杆6之间连接有厌氧膜5,透氧网4上连接有好氧膜1,固定管2的两端均贯穿厌氧膜5和透氧网4,固定管2的两端管口上均连接有纳米滤网14,纳米滤网14与透氧网4之间的距离值大于好氧膜1的厚度值,好氧膜1不超过纳米滤网14,不会影响到氧气进入固定管2内,纳米滤网14的纳米结构具有杀菌作用,防止细菌附着堵塞。

将减缓生物膜老化脱落功能的生物挂膜组合填料填充在生化池中,生物膜挂膜成功后,对生化池中进行曝气,滤料中的氧气通过纳米滤网14进入固定管2内,固定管2内的氧气通过编织管8上的透氧膜7散发到分隔腔15中,使分隔腔15内存在氧气,好氧菌向分隔腔15内生长,好氧膜1越过分隔腔15与厌氧膜5结合,氧气被好氧膜1的好氧菌吸收,同时厌氧膜5的厌氧菌不会越过分隔腔15,厌氧膜5的加厚过程受到生物膜控制网机构的影响,减缓了生物膜老化进程,同时生物膜附着在固定管2、支撑网3和透氧网4上,附着面积更大,不易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