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川芎挥发油口腔速溶微囊片及其制备方法

川芎挥发油口腔速溶微囊片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芎挥发油口腔速溶微囊片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1)将囊材(乙基纤维素)与溶剂(乙酸乙酯)混匀,再与囊芯(川穹挥发油)混匀得油相,将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溶剂(乙酸乙酯)的饱和水溶液混匀得水相,乳化剂浓度为0.8~1.2%;在500‑600rpm搅拌下将油相滴入水相得乳液,洗涤得微囊;囊材与囊芯的质量比为1.5:1~2.5:1;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4~1:6;2)将40‑60%微囊与崩解剂(3‑7%交联聚维酮和8‑12%羧甲基淀粉钠)、填充剂(10‑30%乳糖和8‑12%微晶纤维素)和润滑剂(4‑6%微粉硅胶)混匀后,压片即可。制得的速溶片崩解时间短,生物利用度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7273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710174449.3

  • 发明设计人 杜丽;李凤前;张海;孙治国;

    申请日2017-03-22

  • 分类号A61K9/20;A61K9/50;A61K36/236;A61P9/00;A61P9/10;

  • 代理机构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薛琦

  • 地址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21: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3-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 9/20 专利号:ZL2017101744493 申请日:20170322 授权公告日:2019110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11-05

    授权

    授权

  • 2017-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9/20 申请日:201703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5-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川芎挥发油口腔速溶微囊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挥发油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解、具有刺激性导致其成药性差,微囊化技术在提高中药挥发油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口腔速溶片能够为吞咽功能不好和取水不便的病人服药提供方便,特别有利于老年人、儿童和吞咽困难的患者服用。目前川芎挥发油多进行β-环糊精包合处理,进而应用于胶囊、凝胶膏剂等多种剂型的制备。然而,β-环糊精包合并不能对包合物粒径有严格的要求,在一些新剂型开发应用上有局限性。

川芎挥发油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都非常有效,这些疾病以老年患者居多,会有吞咽困难或者需要控制水的摄入量,如果能够将川穹挥发油制成速溶片,将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而目前并未有将挥发油制成口腔速溶片的报道,该现象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乏川穹挥发油速溶片的缺陷,而创新性地提供了一种川芎挥发油口腔速溶微囊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案进一步将川芎挥发油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将其微囊化后再制成速溶片,能够使川芎挥发油在口服药领域发挥新的更大的优势,充分提高了川芎挥发油的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芎挥发油口腔速溶微囊片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微囊:将囊材与溶剂混合均匀,再与囊芯混合均匀,制成油相,将乳化剂与溶剂的饱和水溶液混合均匀,制成水相,在搅拌状态下将油相滴入水相,制成乳液,向乳液中加入水洗涤,得微囊;所述搅拌的速度为500-600rpm;

(2)压片:将微囊与崩解剂、填充剂和润滑剂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可;

步骤(1)中,所述囊材为乙基纤维素,所述囊芯为川穹挥发油;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所述囊材与所述囊芯的质量比为1.5:1~2.5:1;

所述油相与所述水相的体积比为1:4~1:6;

所述水相中,所述乳化剂的浓度为0.8~1.2%;

步骤(2)中,所述填充剂为乳糖和微晶纤维素;所述崩解剂为交联聚维酮和羧甲基淀粉钠;所述润滑剂为微粉硅胶;

所述混合均匀时,微囊占40-60%,乳糖占10-30%,交联聚维酮占3-7%,微晶纤维素占8-12%,羧甲基淀粉钠占8-12%,微粉硅胶占4-6%,所述百分比均为占片重的质量百分比。

步骤(1)中,所述囊材与所述囊芯的质量比较佳地为2:1。

步骤(1)中,所述油相与所述水相的体积比较佳地为1:5。

步骤(1)中,制备油相时,所述溶剂的加入量较佳地为20mL/g囊材。

步骤(1)中,所述水相中,所述乳化剂的浓度较佳地为1%,浓度单位为g/mL。

步骤(1)中,油相滴入水相的速度较佳地为1mL/min。油相滴入水相之后,较佳地,还继续搅拌1h。

步骤(1)中,所述洗涤时水的用量较佳地为步骤(1)中溶剂的总用量的10倍。

按照本申请一较佳实施方式,步骤(2)中,所述混合均匀时,微囊占50%,乳糖占20%,交联聚维酮占5%,微晶纤维素占10%,羧甲基淀粉钠占10%,微粉硅胶占5%,所述百分比均为占片重的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川芎挥发油口腔速溶微囊片。

本发明中,微囊有长效和肠溶作用,可以掩盖药物的苦味和提高生物利用度。口腔速溶片可避免胃肠道的降解作用和肝脏首过作用,进一步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川芎挥发油的速溶片适于放大生产,临床应用确切有效。最大效应发挥以挥发油为主要活性成分中药的药理作用;指导临床治疗疾病、改善患者依从性;为临床提供新的剂型和治疗药物。

本发明得到的剂型方便携带服用,在取水不便的情况也不影响服用,保障慢性疾病患者能够长期按时服用药物。且将此挥发油包合能够提高其稳定性,然后制成口腔速溶片能大大提高其应用价值。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微囊包合技术,增加了挥发油成分的稳定性,降低了挥发油成分的刺激性,保证了挥发油成分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在此基础上制成口腔速溶片,能够解决服药困难人群的实际困难,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为开发临床用药新剂型奠定了基础。在微囊包裹的基础上将挥发油成分制成片剂,并且口腔速溶,在解决服药困难人群的实际应用难题的同时提高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川芎挥发油口腔速溶微囊片放大1820倍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川芎挥发油口腔速溶微囊片放大86倍的扫面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实施例1

采用溶剂乳化法制备挥发油微囊,制备步骤如下:

称取乙基纤维素4g,加入80mL乙酸乙酯浸泡溶胀,充分溶胀后加入挥发油2g搅拌均匀,制成油相。称取十二烷基硫酸钠4g溶解于经乙酸乙酯饱和的水溶液400mL中(即乳化剂的浓度为1%,浓度单位是g/mL),在600rpm速度搅拌下将油相以1mL/min速度缓慢滴入其中,搅拌1h形成O/W型乳,在显微镜下检查乳滴的大小均匀度。向该乳液中缓缓加入处方中乙酸乙酯总量10倍体积的水,直至乙酸乙酯充分扩散到水相中,蒸馏水离心洗涤,即得微囊。

本实施例的方法能够得到包封率为70.41-71.34%,粒径81.01-82.32μm的川穹挥发油微囊。

然后,再取50mg微囊与20mg乳糖、5mg交联聚维酮、10mg微晶纤维素、10mg羧甲基淀粉钠和5mg微粉硅胶混合均匀,压片,即得速溶微囊片。

实施例1得到的速溶片在压片时能够得到完整微囊,其扫描电镜图见图1、图2所示。

对比实施例1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溶剂乳化法制备挥发油微囊,考察乳化剂浓度、搅拌速度和囊材与囊芯的质量比不在本发明限定的条件范围内的对比例,具体结果见表1、表2、表3:

表1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对微囊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

表2搅拌速度对微囊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

表3囊材与囊芯的质量比对微囊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

其中,表1中的第1个样品、表2的第2个样品和表3的第2个样品均对应实施例1的样品。在综合考虑粒径及包封率后,优选制备微囊处方为实施例1的配方,即: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为1%,搅拌速度为600rpm,囊材(乙基纤维素)与囊芯(川芎挥发油)的质量比为2:1,所得微囊包封率达71.34%,粒径81.01μm。

对比实施例2

对比实施例2为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直接压片法进行口腔微囊速溶片的制备,考察辅料不在本发明限定的条件范围内的对比例,具体结果见表4:

表4不同处方对崩解时间的影响

表4中,组别2对应实施例1得到的速溶微囊片。可见,实施例1的崩解时间远短于其他对比例,因此选择实施例1作为优选处方。

效果实施例1

按HPLC方法测定实施例1得到的速溶微囊片在含0.5%SDS的人工肠液或人工胃液200mL中的释放度,如表5所示。HPLC的具体条件如下:色谱柱:Agilent Zorbax XbridgeBEH C18柱(3.0mm×100mm,3.0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检测波长350nm;流速0.8mL·min-1;柱温35℃;进样量10μL。

表5微囊片释放度测定数据

结果表明川芎挥发油在20min时在胃液中基本完全释放96.3%,在肠液中释放率也高达78.5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