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

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包括步骤S1:对侧围进行第一侧翻边处理;步骤S2:对翼子板的A柱区域进行修边处理;步骤S3:对三角盖板安装区域进行整形处理,并对翼子板的A柱区域进行一段第三侧翻边处理,并使得一段第三侧翻边与第一侧翻边的部分相互平行;步骤S4:对三角盖板安装区域进行冲孔处理,并对翼子板的上部棱线进行第二侧翻边处理,对翼子板的A柱区域进行二段第三侧翻边处理,并使得二段第三侧翻边与第一侧翻边的另一部分相互平行。本发明提供的加工工艺,能够避免轿车侧围的A柱区域开裂、起皱及产生滑移线,并且缩减整车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3459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1044403.1

  • 发明设计人 汤敏;桂方亮;何年;

    申请日2016-11-24

  • 分类号B21D35/00;

  • 代理机构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赵景平

  • 地址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东流路17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22: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20

    授权

    授权

  • 2017-03-29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B21D35/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1124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03-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D35/00 申请日:201611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车身外观加工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轿车白车身外观分缝多侧重考虑美观性、零件装配便利性及功能性要求,而在造型分缝阶段对冲压件实现的可行性以及冲压加工的经济性等方面往往缺乏系统性考虑以及先期风险的预防,其中当下较为典型和工艺难度大的就以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的分缝为主要代表。此区域有不少涉及分缝不合理的问题,在现实中一般都在冲压模具投入实物或将要投入实物阶段才被发现。在这一阶段发现此分缝工艺性问题,一般需要通过较复杂的产品设计变更的方法解决。但是如果设计变更费用较高,则会选择在冲压模具上增加工序来克服,无论变更产品设计还是增加工序,都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也会延误整车的开发周期。

现有技术中,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的分缝形式主要是横向式,这种分缝方法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主要考虑发动机盖、翼子板、侧围和前门的外观上的缝隙均匀、协调,避免多缝交错,以及闭合件装配调试方便、避免运动干涉。但是,由于横向式分缝方法缺乏对零件分缝工艺性的考虑,往往会导致分块部件工艺性差、成形困难、相互关联的零件工艺性互相制约以及调试难以达到预期外观效果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一个好产品按质按量投放市场,轻则以牺牲成本来解决,严重的甚至导致项目延期上市或就此夭折。

对于一般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的横向式分缝,在产品造型分缝设计讨论阶段,缺乏必要的工艺约束。随着项目开发流程的推动,很多与之匹配的车身零件已经开模,从而导致项目后期运作过程中把此问题带来的损失放大了数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伴随投资成本增大的往往还有生产成本被迫增加,以及项目周期延误所带来的资金投入效率损失等无形而又巨大的成本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生产节拍。

本发明提供的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所述轿车包括翼子板、侧围和三角盖板安装区域,所述翼子板与所述侧围相互配合,所述三角盖板安装区域位于所述翼子板和所述侧围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艺包括:

步骤S1:对所述侧围进行第一侧翻边处理;

步骤S2:对所述翼子板的A柱区域进行修边处理;

步骤S3:对所述三角盖板安装区域进行整形处理,并对所述翼子板的A柱区域进行一段第三侧翻边处理,并使得所述一段第三侧翻边与所述第一侧翻边的部分相互平行;

步骤S4:对所述三角盖板安装区域进行冲孔处理,并对所述翼子板的上部棱线进行第二侧翻边处理,对所述翼子板的A柱区域进行二段第三侧翻边处理,并使得所述二段第三侧翻边与所述第一侧翻边的另一部分相互平行。

如上所述的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其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

步骤S10:对所述侧围进行拉延处理;

步骤S11:对所述侧围进行整形处理。

如上所述的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S1中:

一序完成所述第一侧翻边的加工,所述第一侧翻边包括一段第一侧翻边和二段第一侧翻边,所述一段第一侧翻边与轿车的车身成50°±5°夹角,所述二段第一侧翻边与轿车的车身成35°±5°夹角。

如上所述的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S3中:使所述一段第三侧翻边与轿车的车身成50°±5°夹角;

在步骤S4中:

使所述二段第三侧翻边与轿车的车身成35°±5°夹角。

如上所述的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其中,优选的是,加工所述一段第三侧翻边和二段第三侧翻边时的交刀区域的宽度至少为10mm。

如上所述的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S4中:

一序完成所述第二侧翻边和所述二段第三侧翻边的加工,根据所述第二侧翻边和所述二段第三侧翻边的冲压方向确定所述二段第三侧翻边的长度。

如上所述的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S1之后,步骤S2之前,还包括:

步骤S12:在所述侧围的尖点下方加工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

位于本发明提供的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包括步骤S1:对所述侧围进行第一侧翻边处理;步骤S2:对所述翼子板的A柱区域进行修边处理;步骤S3:对所述三角盖板安装区域进行整形处理,并对所述翼子板的A柱区域进行一段第三侧翻边处理,并使得所述一段第三侧翻边与所述第一侧翻边的部分相互平行;步骤S4:对所述三角盖板安装区域进行冲孔处理,并对所述翼子板的上部棱线进行第二侧翻边处理,对所述翼子板的A柱区域进行二段第三侧翻边处理,并使得所述二段第三侧翻边与所述第一侧翻边的另一部分相互平行。本发明提供的加工工艺,能够避免轿车侧围的A柱区域开裂、起皱及产生滑移线,并且缩减整车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加工出来的侧围和翼子板相配合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断面图;

图3为图1的B-B向断面图;

图4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加工出来的侧围的轴测图;

图5为图4的C-C向断面图;

图6为图4的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加工出来的翼子板的轴测图;

图8为图7的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加工出来的三角盖板安装区域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侧围11-第一侧翻边 111-一段第一侧翻边

112-二段第一侧翻边 13-第一台阶 14-第二台阶

20-翼子板201-第二侧翻边21-第三侧翻边

211-一段第三侧翻边 212-二段第三侧翻边

30-三角盖板安装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考图1至图8,其中,轿车包括侧围10、翼子板20和三角盖板安装区域30,翼子板20与侧围10相互配合,三角盖板安装区域30位于翼子板20和侧围10之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轿车侧围和翼子板在A柱区域横向式分缝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对侧围10进行第一侧翻边11处理。该步骤中,具体地,需要一序完成第一侧翻边11的加工,第一侧翻边11包括一段第一侧翻边111和二段第一侧翻边112,一段第一侧翻边111与轿车的车身成50°±5°夹角,二段第一侧翻边112与轿车的车身成35°±5°夹角。

步骤S2:对翼子板20的A柱区域进行修边处理。

步骤S3:对三角盖板安装区域30进行整形处理,并对翼子板20的A柱区域进行一段第三侧翻边211处理,并使得所述一段第三侧翻边211与第一侧翻边11的部分相互平行。

步骤S4:对三角盖板安装区域30进行冲孔处理,并对翼子板20的上部棱线进行第二侧翻边201处理,对翼子板20的A柱区域进行二段第三侧翻边212处理,并使得二段第三侧翻边212与第一侧翻边11的另一部分相互平行。

具体地,结合步骤S3和步骤S4可知,需要两序完成第三侧翻边21的加工,而第三侧翻边21具体包括一段第三侧翻边211和二段第三侧翻边212,一序加工一段第三侧翻边211,另一序加工二段第三侧翻边212,一段第三侧翻边211与轿车的车身成50°±5°夹角,二段第三侧翻边212与轿车的车身成35°±5°夹角。

而从步骤S4中可知,需要一序完成第二侧翻边201和二段第三侧翻边212的加工,根据第二侧翻边201和二段第三侧翻边212的冲压方向确定二段第三侧翻边212的长度。意思是指其中二段第三侧翻边212的长度设置须使得第二侧翻边201与二段第三侧翻边212垂直在两者皆合适的冲压方向上,由具体产品的造型趋势决定。

另外,由于加工一段第三侧翻边211和二段第三侧翻边212时的交刀位置需要考虑三角盖板安装区域30的位置处的冲孔机构的强度和排废料顺畅,保证外观缝隙过渡平顺,因此加工一段第三侧翻边211和二段第三侧翻边212时的交刀区域的宽度至少为10mm。

可见,一段第一侧翻边111与一段第三侧翻边211相互平行,且与轿车的车身成50°±5°夹角,而二段第一侧翻边112与二段第三侧翻边212相互平行,且与轿车车身成35°±5°夹角,这种分段加工翻边并且成一定角度的方式,不仅确保了第一侧翻边11和第三侧翻边21相互平行,并且还具有以下优势:

a、轿车侧围10的A柱区域常见的开裂、起皱及滑移线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b、可以使侧围10和翼子板20在A柱区域的外观分缝效果得到先期质量保证,使外观缝隙的调试周期成本减少50%以上;

c、对于侧围10和翼子板20两个冲压件在保证品质不降低的同时,也可以顺利实现翼子板20的A柱区域造型的模具四序化工程,为整车成本控制保驾护航;

d、重点针对翼子板20的A柱区域,为产品造型阶段和典型断面阶段提供了重要的工程约束条件,大大降低了后期实物调试阶段变更导致的一系列关联件的重大变更,对整车项目周期成本和投资风险管控意义重大。

优选地,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10:对侧围10进行拉延处理;步骤S11:对侧围10进行整形处理。也即需要对侧围10进行拉延、整形之后再进行侧翻边处理。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之后,步骤S2之前,还包括步骤S12:在侧围10的尖点下方加工第一台阶13和第二台阶14(请参考图9),且优选地,第一台阶13和第二台阶14的高度均为10mm。该方案可以将侧围10的尖点趋势放缓,以提高侧围10的质量,确保其能与翼子板20完美配合。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