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从火炬树果实中提取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方法

一种从火炬树果实中提取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火炬树果实中提取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各种不同类型层析技术的基础上,把火炬树果实经超声波浸提、过滤、低温真空浓缩、萃取、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最后甲醇洗脱得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提取工艺简单,能够进一步工业化应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286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师范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50991.9

  • 申请日2015-02-02

  • 分类号C07D311/30;C07D311/40;C07H17/07;C07H1/08;

  • 代理机构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路宽

  • 地址 453007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建设东路4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44: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7D311/30 授权公告日:20170222 终止日期:20180202 申请日:201502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2-22

    授权

    授权

  • 2015-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311/30 申请日:20150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火炬树果实中提取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在保健品、食品添加剂以及药品开发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特别是一些药食同源的材料中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火炬树,学名Rhus typhina,漆树科Anacardiaceae,原产北美,上世纪六十年代引种到中国,现在在东北、华北等地大面积种植,在河南省也广泛种植。火炬树主要为雌雄异株,是小型乔木或者灌木,它的根和树皮都能做药。火炬树除作为风景林观赏外,也可用作荒山绿化及水土保持树种,果穗红色,大而显目。火炬树果实具有抗菌、消炎、保胆保肝、清瘀降脂等祛病功效。在北美原产地区,传统上用于制作一种称为“印第安柠檬汁”的饮料,早已被确认无毒。火炬树叶和果实富含多酚和类黄酮,果实常用来提取天然食用色素,在美国它是“sumac acid”一种果汁饮料的主要成分。近年来,医学界又对火炬树果实进行了深入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而其药物的有效成分即为构成色素的花色苷。因而火炬红色素不仅可认为是安全无毒性食用天然色素,而且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研究发现,火炬树果穗、叶提取成分还有抗氧化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在一定浓度下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霉菌等常见病菌的生长。同时提取成分对山楂叶螨、斑叶螨等农业林业害虫具有强烈的拒食和毒杀活性。虽然已经发现这些良好活性,但是对于活性相关具体化学成分的研究还鲜见报道。

层析(chromatography)是“色谱分析”的简称,利用各组分物理性质的不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及测定的方法。层析技术早在1903年就应用于植物色素的分离提取,各种颜色的色素从上到下在吸附柱上排列成色谱,也称色谱分离法。1931年有人用氧化铝柱分离了胡萝卜素的两种同分异构体,显示了这一分离技术的高度分辨力,从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随着人们认识和实践的提高以及物理化学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没有颜色的物质同样可用此法分离,这时的工作全是使用吸附剂的吸附层析法。自1944年应用滤纸作为固定支持物的纸层析诞生以来,色谱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其它如薄层层析、薄膜层析、亲和层析、凝胶层析等也迅速发展。在生物化学领域里,层析技术已成为一项常用的分离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从火炬树果实中提取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各种不同类型层析技术的基础上,把火炬树果实经超声波浸提、过滤、低温真空浓缩、萃取、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最后甲醇洗脱得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从火炬树果实中提取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超声波浸提,将粉碎后的火炬树果实粉末溶于甲醇中,然后使用超声波提取三次,将浸出液收集,经低温真空浓缩后用于下一步的萃取;(2)分级萃取,依次使用极性从小到大的溶剂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进行萃取,过滤,合并滤液,蒸发、真空干燥后分别记作正己烷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3)乙酸乙酯层的硅胶柱层析,取乙酸乙酯层浸膏做硅胶柱层析,用正己烷与乙酸乙酯体积配比为7:3的洗脱液洗脱得到组分S3,将组分S3再次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分别选用二氯甲烷与甲醇体积配比为3:7的洗脱液和甲醇洗脱液洗脱得到组分Fr4 和Fr5;(4)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将组分Fr4和Fr5分别经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甲醇洗脱液洗脱得到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

    本发明通过生物活性指导的方法,经过超声波浸提、过滤、低温真空浓缩、萃取、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真空低温脱溶、脱水干燥,并制成粉状产品等分离技术,从火炬树果实中分离出生理活性物质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提取工艺简单,有利于进一步工业化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提取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1、抗氧化能力最强的乙酸乙酯层萃取物的获取

火炬树果实蒸馏水清洗两遍, 洗去灰尘、在阴凉处阴干,放入粉碎机破碎成粉末,甲醇浸取,使用超声波在功率800W,30℃条件下,提取20min,高压抽滤,滤液通过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获得甲醇粗提物。将甲醇粗提物按固液比为1:10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后,立即充分振荡,再加入等体积的正己烷后用磁力搅拌器搅拌4h,转入分液漏斗,静置24h,待液体充分分层后,小心收集分液层,重复三次后,合并正己烷层,用旋转蒸发仪把正己烷蒸馏除去,转移至真空干燥器,得到溶质正己烷层。分液后的蒸馏水层中再加入二氯甲烷,搅拌4h,转入分液漏斗,使用上述的方法获得二氯甲烷层。然后依次使用乙酸乙酯、正丁醇,同样的方法萃取,合并萃取液,蒸发、真空干燥后分别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

通过对各萃取层的总酚和类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以及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发现乙酸乙酯层具有最高含量的总酚和类黄酮,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可用于进一步的分离。

2、木犀草素的提取的获取

取20g乙酸乙酯层浸膏做硅胶(德国 MERCK社 9385 Silica gel)柱层析,流动相依次采用正己烷、正己烷与乙酸乙酯体积配比分别为9:1、7:3、5:5、3:7、1:9和乙酸乙酯的洗脱液梯度洗脱得组分S1-S7,将组分S3再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流动相依次用二氯甲烷、二氯甲烷与甲醇体积配比分别为7:3、5:5、3:7和甲醇的洗脱液洗脱得到组分Fr1-Fr5,再将组分Fr4经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甲醇洗脱液洗脱得到26mg化合物1木犀草素。

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获取

将组分Fr5利用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甲醇洗脱液洗脱得到化合物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mg。

核磁共振(NMR)鉴定结构

    化合物1经鉴定是木犀草素,黄色粉末:FAB-MS m/z: [M+H]+, 287; 1H NMR (DMSO, 400 MHz): δ 7.47 (1H, d, J = 8.1 Hz, H-6'), 7.42 (1H, s, H-2'), 6.90 (1H, d, J = 8.1, H-5'), 6.79 (1H, s, H-3), 6.74 (1H, br s, H-8), 6.44 (1H, br s, H-6). 13C NMR (DMSO, 100 MHz): δ 181.63 (C-4), 164.31 (C-2), 163.65 (C-7), 157.28 (C-5), 161.36 (C-9), 150.28 (C-4'), 146.08 (C-3'), 121.63 (C-1'), 119.35 (C-6'), 116.17 (C-5'), 113.67 (C-2'), 103.68 (C-10), 103.15 (C-3), 99.86 (C-6), 94.07 (d, C-8)。化合物1的结构式如下:

  

化合2经鉴定是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淡黄色粉末:FAB-MS m/z: [M+H]+, 463; 1H NMR (DMSO, 400 MHz): δ 7.49 (1H, d, J = 8.1 Hz, H-6'), 7.44 (1H, s, H-2'), 6.92 (1H, d, J = 8.1, H-5'), 6.80 (1H, s, H-3), 6.76 (1H, br s, H-8), 6.46 (1H, br s, H-6), 5.10 (1H, d, J = 6.6 Hz, H-1''), 3.10-3.80 (m, sugar-H). 13C NMR (DMSO, 100 MHz): δ 182.23 (C-4), 164.81 (C-2), 163.25 (C-7), 161.48 (C-5), 157.26 (C-9), 150.28 (C-4'), 146.08 (C-3'), 121.63 (C-1'), 119.45 (C-6'), 116.27 (C-5'), 113.87 (C-2'), 105.68 (C-10), 103.45 (C-3), 100.18 (C-1''), 99.86 (C-6), 95.07 (d, C-8), 74.46 (C-5''), 76.78 (C-3''), 73.46 (C-2''), 71.85 (C-4''), and 172.32 (C-6'')。化合物2的结构式如下: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范围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