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羊基因组中被噬菌体φC31整合酶识别的DNA及其应用

羊基因组中被噬菌体φC31整合酶识别的DNA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羊基因组中被噬菌体φC31整合酶识别的DNA。本发明从羊基因组中分离了4个假attP位点,进而能够将φC31整合酶系统应用在转基因羊生产制备中,使外源目的基因高效整合于羊基因组中并高效表达。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049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110024397.4

  • 发明设计人 曾溢滔;马海燕;黄淑帧;

    申请日2011-01-21

  • 分类号C12N15/11(20060101);C12N15/63(20060101);C12N5/1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002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薛琦;朱水平

  • 地址 200040 上海市北京西路1400弄2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08: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0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12N15/11 登记生效日:20190219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9-04

    授权

    授权

  • 2012-09-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5/11 申请日:20110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转基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羊基因组中被噬菌体φC31 整合酶识别的DNA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动物转基因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生物高新技术之一,它是通 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入宿主动物基因组内,从而使其得以表达和 遗传的生物技术。其中,外源基因转入宿主基因组是其中关键一环。外源基 因转入宿主基因组的方式有两种,随机整合和位点特异整合。前者因为其整 合位置的不确定性和致癌的潜在危险性,影响了其在转基因动物制备中的实 际应用。而位点特异性整合,由于其整合位置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其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中,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有很多, 已得到应用的有Crelox P系统,FLP-FRT系统、R-RS系统以及I-Sce I系统, 应用最多是Crelox P系统。该系统需要首先引入lox P序列,然后通过一定 的途径激活Cre重组酶的活性,以实现在lox P位点的特异整合或重组。

近来,人们发现在链霉菌噬菌体中存在一种φC31整合酶(phiC31 integrase)。该酶可以催化细菌基因组中的attB位点和噬菌体基因组中的attP 位点之间的同源重组(Kuhstoss S.and Rao RN.J.Mol.Biol.1991,222(4):897- 908)。其中,attB由称为BOB’的序列组成,而attP由POP’组成。O是 核心序列,是attB和attP所共同的。而其两侧的序列是B、B’和P、P’, 被称为臂。噬菌体DNA是环状的,重组时被整合入细菌染色体中,成为线 性序列。整合反应发生后,形成两个新的杂种att位点,左侧称为attL,由 BOP’组成,而右侧为attR,由POB’组成。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动物基 因组中也存在一些位点,可以在整合酶的介导下,将带有attB序列的外源基 因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内,这些位点的核心序列与噬菌体基因组中attP位点的 核心序列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被称为“假attP位点”。

研究表明,相比较传统的Cre酶或Flp酶,φC31整合酶介导的外源基因 的整合具有三个优点:一、高效整合;二、无需辅助因子;三、单向整合, 不会发生回复切除。这些优点使得φC31整合酶在生物工程上具有重要的利 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包括转基因动物制备、基因治疗、基因组 修饰等。

目前,已经在人、小鼠、大鼠、果蝇和牛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多个假attP 位点,并证明了φC31整合酶在这些物种中具有介导外源基因位点特异性整 合的作用。在转基因羊的制备中,同源重组和Cre酶系统的应用报道较多。 而φC31整合酶系统在山羊基因组内的应用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的羊细胞转基因技术中还 没有成功的使用φC31整合酶系统转基因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羊(Capra hircus) 基因组中被噬菌体φC31整合酶识别的DNA及其应用,以及相应的含有该 DNA的载体和转化子。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羊基因组中被噬菌体φC31整合酶识别的 DNA,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 或者SEQ ID NO.4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所述的羊基因组中被噬菌体φC31整合酶识别 的DNA的应用,用于在羊细胞中整合目的基因。

本发明中,所述在羊细胞中整合目的基因的方法可以是本领域常规的方 法,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目的基因和attB位点的载体、和含链霉菌 噬菌体ΦC31整合酶基因的载体混合后转染羊细胞,然后筛选阳性克隆细胞 株。所述的attB位点的序列为:GTGCACGGCCCACGTGGCCACTAGTACTTCTCGAGGT CGACGATGTAGGTCACGGTCTCGAAGCCGCGGTGCGGGTGCCAGGGCGTGCCCTTGGGCTCCCCG GGCGCGTACTCCACCTCACCCATCTGGTCCATCATGATGAACGGGTCGAGGTGGCGGTAGTTGAT CCCGGCGAACGCGCGGCGCACCGGGAAGCCCTCGCCCTCGAAACCGCTGGGCGCGGTGGTCACGG TGAGCACGGGACGTGCGACGGCGTCGGCGGGTGCGGATACGCGGGGCAGCGTCAGCGGGTTCTCG ACGGTCACGGCGGGCATGTCGACGGTATCGATAAG。所述的含有目的基因和attB位点 的载体和含链霉菌噬菌体ΦC31整合酶基因的载体的质量比可以是1∶3~1 ∶50。所述的转染的方法可以是本领域常规的方法,优选的采用脂质体介导 的细胞转染法。

本发明中,所述的羊细胞可以是本领域的常规羊细胞,优选的为小羊耳 皮肤成纤维细胞。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提供含有所述的DNA的载体。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提供含有所述的载体的转化子。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提供含有所述的DNA的序列的引物。

本发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所用的百分比都是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所用的原料或试剂除特别说明之外,均市售可得。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首次在羊基因组内寻 找到4个假attP位点,这4个位点可被链霉菌噬菌体φC31整合酶识别,因 此可以使含attB位点的外源基因在整合酶的介导下以较高的整合率整合到 羊基因组中的该位点,从而得到携带外源基因的羊细胞,为φC31整合酶系 统在转基因羊生产制备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有益效果。

图1是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图。1:挑选的1号克隆DNA酶切自连 产物;22:挑选的22号克隆DNA酶切自连产物23:挑选的23号克隆DNA 酶切自连产物;B:空白;C1:未转染的正常羊细胞DNA酶切自连产物; C2:pEGFP-N1-attB质粒对照;M:1kb Marker(从上到下为:10k、8k、6k、 5k、4k、3.5k、3k、2.5k、2k、1.5k、1k、750bp、500bp、250bp)。

图2是PCR产物电泳图。1:1号克隆细胞DNA;B:空白;C:未转 染的正常羊细胞DNA;M:100bp Marker(100bp Marker从上到下顺序为 1k、900bp、800bp、700bp、600bp、500bp、400bp、300bp、200bp、100 bp)。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将含有attB序列及外源基因的质粒和含有链霉菌噬菌体 φC31整合酶基因的质粒,按一定比例混合,转染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然后 筛选阳性克隆株,提取阳性细胞基因组DNA,利用反向PCR技术,将扩增 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通过序列比对,寻找羊基因组序列和载体attB序列融合 序列,鉴定得到了羊基因组的4个假attP位点。

下面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制。下列实施 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 议的条件。实施例中所述的“室温”是指进行试验的操作间的温度,一般为 25℃。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含有目的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和attB位点的 质粒pEGFP-N1-attB以及含链霉菌噬菌体φC31整合酶基因的质粒pCMVInt 的构建参考申请号位20051011476.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细胞,为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松江科研基地提供的小 羊耳皮肤成纤维细胞。

实施例1细胞的转染和筛选

(1)转染前准备羊耳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待细胞长至60-70%单层 后,弃培养基,用无血清DMEM F12培养液洗2次,在10%FBS(胎牛血 清)条件下连续培养4天。转染前2-3h换培养液一次,以刺激细胞生长。

(2)转染液的制备

A液:各取3μg纯化后的整合酶质粒DNA(质粒pCMVInt)和1μg含 EGFP目的基因的质粒(质粒pEGFP-N1-attB),用不含血清DMEM F12培 养液定容稀释到400μl,轻轻混匀,室温静置5min。

B液:10μl脂质体2000用不含血清DMEM F12培养液定容稀释到 400μl,轻摇混匀,室温静置5min。

B液加入到A液中,轻轻摇匀,室温(25℃)静置20min,即配得 lipo2000/DNA/DMEM F12混合液,备用。

(3)转染倾去培养液,用3ml不含血清DMEM F12培养液漂洗细胞 二次,倾去培养液。将配制好的lipo2000/DNA/DMEM F12混合液缓慢加入 培养板中,前后摇几次。使培养液完全覆盖细胞。37℃,5%CO2及饱和湿 度下继续培养6小时,吸除无血清转染液。用无血清DMEM F12彻底清洗4 次,加入2ml含有10%FBS的DMEM F12培养液连续培养24小时。

(4)筛选吸去DMEM F12培养液,加入含有G418(500ng/μl)的DMEM F12培养液,37℃,5%CO2及饱和湿度下继续培养。

实施例2细胞克隆的挑取和DNA的收集

(1)选择培养持续12天后,显微镜下镜检,可看到独立的细胞克隆。 对G418抗性细胞,在紫外灯下能够发出绿色荧光的细胞克隆进行挑取。吸 去培养液,PBS清洗一遍,在显微镜下,于细胞克隆处加10μl 0.25%的胰 酶(胰蛋白酶)溶液,待细胞逐渐变圆后,用移液枪吸取,转移至6孔板继 续培养。

(2)待细胞长至90%的密度,每孔用1ml胰酶消化细胞。消化后的细 胞用PBS清洗2遍,4000g×10min离心收集细胞。

400μl STE(细胞裂解液)吹匀细胞,加蛋白酶K至终浓度为100μg/ml, 混匀。

将裂解细胞的悬液放置于37℃水浴中过夜。

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加等体积(400μl)0.5mol/L Tris-HCl(pH 8.0)平衡 的苯酚,缓慢轻柔地来回颠倒离心管10min,使两相最终混合。4℃离心 5000g,15min。

用移液管将上层水相移至一个洁净离心管中。向水相中加入一半体积 (200μl)苯酚和200μl氯仿,4℃离心5000g,10min。

将上层全部的水相移至另一离心管中(1.5ml离心管),向其中加入等体 积(400μl)的氯仿,4℃离心5000g,5min。

将上层全部的水相移至另一离心管中(1.5ml离心管),于室温加2倍体 积(800μl)的无水乙醇,转动离心管使溶液充分混合,室温静置15min,4℃ 离心10000g,10min,可见管底胶状DNA沉淀。

70%乙醇清洗DNA,10000g,5min,弃去液体,自然晾干。

100μl TE溶解DNA,得每个细胞克隆的DNA溶液。

实施例3反向PCR鉴定整合位点

(1)断裂点5’端序列鉴定

在载体pEGFP-N1-attB的attB序列上游200~800bp左右设计一对反向 PCR引物G1和G2,序列分别为:

G1:5’-CTGAACCTGAAACATAA-3’;

G2:5’-CACCTTGATGCCGTTCTT-3’。

取10μg细胞DNA,用2μl Hind III酶切,37℃,过夜;酶解反应液用 酚/氯仿抽提后,无水乙醇沉淀,20μl TE溶解;溶解后的DNA片段,加入1μl T4DNA Ligase,200μl体系,16℃反应过夜。

连接产物用酚/氯仿抽提、无水乙醇沉淀后,溶于20μl水,即模板DNA。

PCR反应体系:LA Buffer 2.5μl;d NTP mixture 4μl;引物各1μl;模板 DNA 1μl;LA TaqE 0.25μl;dd H2O 15.5μl;共25μl。

反应条件:94℃5min,94℃1min,58℃1min,72℃3min,32cycles, 最后,72℃延长10min。

将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电泳结果如图1,其中,大于1kb的条带即 为包含基因组的扩增条带。

将反向PCR扩增的产物回收,送测序公司测序。测序结果通过NCBI BLAST与所用的载体pEGFP-N1-attB序列进行比对。比对显示,载体中序 列恰好在理论上的attB断裂区断裂,断裂一端为载体序列,一端为基因组序 列,表明该位置恰为整合酶识别位点。

(2)断裂点3’端序列鉴定:

在载体pEGFP-N1-attB的attB序列下游200bp左右和pEGFP-N1-attB载 体多克隆位点上游400bp左右设计一对反向PCR引物G3和G42,序列分别 为:

G3:5’-TCG CCA CCT CTG ACT TGA GC-3’;

G4:5’-CCG CCT CAG GAC TCT TCC TT-3’。

方法同上,PCR扩增,产物测序,分析测序结果。

通过以上对测序结果的分析,共得到5个假attP位点。通过生物信息学 比对,拼接出羊基因组内假attP位点的序列,分别是序列表中SEQ ID NO.1、 SEQ ID NO.2、SEQ ID NO.3、SEQ ID NO.4共4个假attP位点。

实施例4外源基因在羊基因组假attP位点处整合的检测

1、PCR扩增:根据羊基因组中的1号克隆的“假attP位点”和载体的 attB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上游引物序列1F为:5’-TCTGCTCCTGATGACATCTG-3’;

下游引物序列1R为:5’-CTTGTGAATCTCAACTATAA-3’。

PCR反应体系:1×PCR缓冲溶液,1.5mM Mg2+,引物各10μM,200μM dNTPs,模板DNA(“假attP位点”和载体的attB序列整合后的序列) 200ng~500ng,2U ex-Taq DNA聚合酶(Takara公司)。

PCR反应条件:94℃5min;94℃45s,58℃1min,72℃1min,32个 循环;72℃10min。

上述一对引物分别位于假attP位点的左臂和attB位点的右臂,当该位点 的整合发生时,假attP位点的左臂和attB位点的右臂即连接形成attR,因此 可通过PCR检测,并根据引物所在位置,可得知发生整合后PCR产物的大 小。根据理论计算,PCR产物大小应为550bp。

2.将PCR产物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图2的电泳结果显示:发生 整合后PCR产物大小为550bp,与理论大小一致。

因此在1号克隆细胞中,外源基因在整合酶介导下整合于小羊耳皮肤成 纤维细胞中的假attP位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