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它们的制造方法和化妆料

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它们的制造方法和化妆料

摘要

用硅原子结合聚缩水甘油醚或者缩水甘油醚和氧化烯的共聚物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二有机聚硅氧烷-聚缩水甘油醚嵌段共聚物;利用有机氢聚硅氧烷与具有末端双键的聚缩水甘油醚或者缩水甘油醚和氧化烯的共聚物的氢化硅烷化反应的其制法;含有上述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缩水甘油醚嵌段共聚物的化妆料。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729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陶氏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780022787.X

  • 发明设计人 大川直;

    申请日2007-05-17

  • 分类号C08G77/46(20060101);A61K8/894(20060101);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王健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10: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1-04

    授权

    授权

  • 2009-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7-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及其制造方法、新型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含有它们的化妆料。更具体地说,涉及与现有公知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聚硅氧烷、二有机聚硅氧烷-聚氧化烯嵌段共聚物相比,在空气存在下难以被氧化,难以产生以甲醛为代表的羰基官能性变应反应抗原性化合物的新型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及其制造方法、新型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含有它们的化妆料。

背景技术

目前为止,作为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一种,聚氧化烯改性有机聚硅氧烷通过在氯铂酸等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具有末端脂肪族不饱和基(例如烯丙基)的聚氧化烯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而制造。但是,这样得到的作为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一种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已知在空气存在下容易被氧化,保存中经时产生甲醛或其他醛类、甲酸酯类等变应反应抗原性氧化生成物。

该醛类产生的机理的假说如下所述。

在铂催化剂存在下使具有末端脂肪族不饱和基(例如烯丙基)的聚氧化烯与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时,选择聚氧化烯单烯丙醚作为具有末端脂肪族不饱和基(例如烯丙基)的聚氧化烯时,作为副反应,烯丙基进行内部重排,生成聚氧化烯单1-丙烯基醚。但是,该聚氧化烯单1-丙烯基醚难以与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反应。

因此,作为杂质残存于由正常的氢化硅烷化反应生成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聚硅氧烷中,而且未反应的聚氧化烯单烯丙醚也作为杂质残存。未反应的聚氧化烯单烯丙醚因残存的铂催化剂而慢慢异构化,成为聚氧化烯单1-丙烯基醚。

因此,如果水与含有这些杂质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聚硅氧烷作用,产生醚键的断裂,生成丙醛而产生恶臭。酸的存在促进该反应,pH越小则反应速度越快。

美国专利第5,225,509号和特开平7-330907号中,公开了通过加氢反应将残存的不饱和双键烷基化的方法。据报道,采用该方法,聚氧化烯单烯丙醚和聚氧化烯单丙烯基醚中不存在不饱和键,因此基本上不生成醛类等恶臭物质,能够制造无臭味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聚硅氧烷。

日本专利第2137062号,基于上述着臭机理的解明,报道通过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水和pH7以下的水溶液,对于含有上述杂质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聚硅氧烷进行处理以使由该共聚物中的含有残存双键的聚氧化烯由来的不饱和度达到0.002以下从而产生臭的物质后,将其除去后,聚硅氧烷-聚氧化烯共聚物即使经时也不产生恶臭。

采用这些制造方法,能够制造无臭、不含有醛类等羰基官能性变应反应抗原性化合物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聚硅氧烷。但是,制造后保存中,不能抑制产生以甲醛为代表的羰基官能性变应反应抗原性化合物。原因在于聚氧化烯链自身容易被氧化。

聚氧化烯类在空气存在下氧化降解,产生各种羰基官能性变应反应抗原性化合物,其在Acta Dermato-Venereologica,79,5-26(1999);J Pharm Sci,87,276(1998);Contact Dermatitis,44,207(2001);Contact Dermatitis,39,14(1998);J Pharm Sci,88,4(1999);Contact Dermatitis 44,207-212(2001)等中报道,聚氧化烯改性有机聚硅氧烷中,不能避免与硅原子键合的聚氧化烯链的氧化降解反应。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225,509号

专利文献2:特开平7-33090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许第213706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Acta Dermato-Venereologica,79,5-26(1999)

非专利文献2:Pharm Sci,87,276(1998);ContactDermatitis,44,207(2001)

非专利文献3:Contact Dermatitis,39,14(1998);J Pharm Sci

非专利文献4:Contact Dermatitis 44,207-212(200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者为了开发在保存中不会因经时变化而产生这些羰基官能性变应反应抗原性化合物的新型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和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通过将与硅原子键合的聚氧化烯链改变为聚缩水甘油醚或缩水甘油醚和氧化烯的共聚物,发明了难以生成羰基官能性变应反应抗原性化合物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和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不是用聚氧化烯改性,而是用新型的聚醚改性的有机聚硅氧烷及其制造方法;提供不是二有机聚硅氧烷-聚氧化烯嵌段共聚物,而是二有机聚硅氧烷和新型的聚醚的嵌段共聚物,以及提供与现有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相比,在空气存在下难以被氧化,保存中难以因经时产生甲醛或其他醛类、甲酸酯类等变应反应抗原性氧化生成物,环境适合性和制品安全性高的新型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和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以及其制造方法。还在于提供含有在空气存在下难以被氧化,保存中难以因经时产生甲醛或其他醛类、甲酸酯类等变应反应抗原性氧化生成物,环境适合性和制品安全性高的新型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化妆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上述课题如下实现。

[1]平均单元式(1):

R1aR2bSiO(4-a-b)/2             (1)

{式中,R1选自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和通式(2):-R3(-O-Zm-Y)p(2)

[式中,R3是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p+1)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m为0~200,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p为1~6的整数。]所示的有机基,分子中的R1的至少80摩尔%是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R2

通式(3):-R3(-O-Xn-Zm-Y)p             (3)

[式中,R3是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p+1)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p为1~6的整数,X是下述通式(4):

[化1]

或下述通式(5):

[化2]

(上式中,W是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所示的二价的基团,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它们的组合。]所示的有机基,a为平均1.0≤a≤2.5,b为平均0.001≤b≤1.5,a和b为平均1.001≤a+b≤3.0。}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

[2]上述[1]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特征在于,平均单元式(1)中,与硅原子键合的R1的100摩尔%是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R3是碳原子数2~20的亚烷基或亚烷氧基亚烷基,Z是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烷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饱和脂肪族酰基,X基中的W是烷基,p是1或2。

[3]上述[2]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特征在于,作为R1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是甲基,作为R3的亚烷基是亚丙基或亚丁基,作为R3的亚烷氧基亚烷基是亚丙氧基亚乙基、亚乙氧基亚乙基或亚丙氧基亚丙基、下述式(20):

[化3]

所示的基团或下述式(21):

[化4]

所示的基团,作为X基中的W的烷基是碳原子数1~4的烷基。

[4]上述[1]、[2]或[3]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特征在于,n和m为0.9≤n/(n+m)≤1。

[5]上述[4]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特征在于,m=0,n/(n+m)=1。和

[6]上述[1]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a)平均单元式(6):

R1aHbSiO(4-a-b)/2           (6)

(上式中,R1、a、b如上述[1]所述)所示的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与

(b)通式(7):R(-O-Xn-Zm-Y)p           (7)

[式中,R是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p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n、Z、m、Y、p、X基和Z基的排列如上述[1]中所述。]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

上述课题如下实现。

[7]上述[1]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中,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由平均结构式(8)表示:

A[(R6)2SiO]x[(R6)(R2)SiO]ySi(R6)2A      (8)

{式中,R6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R2是通式(3):

-R3(-O-Xn-Zm-Y)p           (3)

[式中,R3是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p+1)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是上述通式(4)或通式(5)所示的二价的基团(其中,X基中的W是烷基。),Z是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p为1~6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有机基,A是R6或R2,x是0~500,y是0~100,x+y为1~600,y是0时,A中的至少1个为R2。}

[8]上述[7]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特征在于,作为R6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的至少50摩尔%为甲基,R3为碳原子数2~20的亚烷基或亚烷氧基亚烷基,Z为碳原子数2或3的亚烷氧基,Y为氢原子,X基中的W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p为1或2。

[9]上述[8]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特征在于,作为R6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为甲基,作为R3的亚烷基为亚丙基或亚丁基,作为R3的亚烷氧基亚烷基为亚丙氧基亚乙基、亚乙氧基亚乙基、亚丙氧基亚丙基、或上述式(20)或式(21)所示的基团,作为Z的亚烷氧基为亚乙氧基,作为X基中的W的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10]上述[7]、[8]或[9]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特征在于,n和m为0.9≤n/(n+m)≤1。

[11]上述[10]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特征在于,m=0,n/(n+m)=1。和

[12]上述[7]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制造方法,该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由平均结构式(8):

A[(R6)2SiO]x[(R6)(R2)SiO]ySi(R6)2A        (8)

{式中,A、R6、R2、x、y如上述[7]中所述}所示,

其特征在于,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a)平均结构式(9):

B[(R6)2SiO]x[(R6)HSiO]ySi(R6)2B(9)

(式中,R6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x为0~500,y为0~100,x+y为1~600,B为R6或H,y为0时,B中至少1个为H)所示的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和

(b)通式(7):R(-O-Xn-Zm-Y)p         (7)

{式中,R为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p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其中,X基中的W为烷基。),n、Z、m、Y、p、X基和Z基的排列如上述[7]中所述}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

上述课题如下实现。

[13]上述[1]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中,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由平均结构式(10)所示:

A[(R6)2SiO]x[(R6)(R2)SiO]y[(R6)(R7)SiO]zSi(R6)2A       (10)

(式中,R6是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R2

通式(3):-R3(-O-Xn-Zm-Y)p         (3)

[式中,R3是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p+1)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通式(4)或通式(5)所示的二价的基团(其中,X基中的W为烷基。),Z为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p为1~6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有机基,R7

通式(2):-R3(-O-Zm-Y)p         (2)

{式中,R3是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p+1)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Z为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m为0~200,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p为1~6的整数。}所示的有机基,A为R6或R2,x为0~500,y为0~100,z为1~100,x+y+z为1~600,y为0时A中的至少1个为R2。)

[14]上述[13]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特征在于,作为R6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的至少50摩尔%为甲基,R3为碳原子数2~20的亚烷基或亚烷氧基亚烷基,Z为碳原子数2或3的亚烷氧基,Y为氢原子,X基中的W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p为1或2。

[15]上述[14]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特征在于,作为R6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为甲基,作为R3的亚烷基为亚丙基或亚丁基,作为R3的亚烷氧基亚烷基为亚丙氧基亚乙基、亚乙氧基亚乙基、亚丙氧基亚丙基、或上述式(20)或式(21)所示的基团,作为Z的亚烷氧基为亚乙氧基,作为X基中的W的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16]上述[13]、[14]或[15]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特征在于,n和m为0.9≤n/(n+m)≤1。

[17]上述[16]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特征在于,m=0,n/(n+m)=1。和

[18]平均结构式(10)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制造方法:

A[(R6)2SiO]x[(R6)(R2)SiO]y[(R6)(R7)SiO]zSi(R6)2A       (10)

{式中,A、R6、R2、R7、x、y、z如上述[13]中所述}

其特征在于,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a)平均结构式(11):

B[(R6)2SiO]x[(R6)HSiO](y+z)Si(R6)2B       (11)

(式中,R6、x、y、z如上述[13]中所述,B为R6或H,y+z为0时B中的至少1个为H)所示的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与

(b)通式(7):R(-O-Xn-Zm-Y)p         (7)

(式中,R如上述[12]中所述,X、n、Z、m、Y、p、X基和Z基的排列如上述[13]中所述)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和

(b-1)通式(12):R(-O-Zm-Y)p         (12)

(式中、R如上述[12]中所述,Z、m、Y、p如上述[13]中所述)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

上述课题如下实现。

[19]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主链由下述通式(13)表示:

[化5]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4是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r为1~1000的整数,s为2以上的整数。)

[20]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平均结构式(14)表示:

[化6]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4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r为1~1000的整数,s为2以上的整数,R5为具有末端双键的一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

[21]上述[19]或[20]所述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R1是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其至少50摩尔%为甲基,作为R4的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是碳原子数2~20的亚烷基或亚烷氧基亚烷基,Z为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X基中的W为烷基。

[22]上述[21]所述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作为R1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为甲基,作为R3或R4的亚烷基为亚丙基或亚丁基,作为R3或R4的亚烷氧基亚烷基为亚丙氧基亚乙基、亚乙氧基亚乙基或亚丙氧基亚丙基,作为Z的亚烷氧基为亚乙氧基,作为X基中的W的烷基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23]上述[19]、[20]、[21]或[22]所述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X基的n和Z基的m为0.9≤n/(n+m)≤1。和

[24]上述[23]所述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m=0,n/(n+m)=1。

[25]上述[19]所述的主链由通式(13)表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d)下述平均结构式(15):

[化7]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为1~1000的整数)所示的含有两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二有机聚有机硅氧烷与

(e)通式(16):R5-O-Xn-Zm-R5          (16)

(式中,R5是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一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是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具有两末端双键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和

[26]上述[20]所述的由平均结构式(14)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25]所述的制造方法中,以[(通式(16)所示的聚醚的摩尔数)/(平均结构式(15)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的摩尔数)]大于1.0且小于等于1.2的比率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

上述课题如下实现。

[27]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其由下述平均结构式(17)表示:

[化8]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4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r为1~1000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和

[28]上述[27]所述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通式(16)所示的聚醚的摩尔数)/(平均结构式(18)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的摩尔数×2)]为1.0~1.2的比率,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f)(1)下述平均结构式(18):

[化9]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为1~1000的整数)所示的含有单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二有机聚硅氧烷与

(e)通式(16):R5-O-Xn-Zm-R5           (16)

(式中,R5、X、n、Z、m为如上述[25]中所述。)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

上述课题如下实现。

[29]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由平均结构式(19)表示:

[化10]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4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r为1~1000的整数,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和

[30]上述[29]所述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通式(7)所示的聚醚的摩尔数)/(平均结构式(18)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的摩尔数)]为1.0~1.2的比率,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f)下述平均结构式(18):

[化11]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为1~1000的整数)所示的含有单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二有机聚硅氧烷与

(b)通式(7):R(-O-Xn-Zm-Y)p             (7)

(式中,R为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p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p为1~6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

上述课题如下实现。

[31]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主链由下述通式(59)表示:

[化12]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4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R8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r为1~1000的整数,s为2以上的整数。)

[32]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平均结构式(60)表示:

[化13]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4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R5为碳原子数2~20的具有末端双键的一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R8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r为1~1000的整数,s为2以上的整数。)

[33]上述[31]所述的由通式(59)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d)下述平均结构式(15):

[化14]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为1~1000的整数)所示的含有两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二有机聚有机硅氧烷与

(g)通式(61):R5-Zm-Xn-O-R8-O-Xn-Zm-R5     (61)

(式中,R5为碳原子数2~20的具有末端双键的一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R8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二价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具有两末端双键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

[34]上述[32]所述的由平均结构式(60)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33]所述的制造方法中,以[(通式(61)所示的聚醚的摩尔数)/(平均结构式(15)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的摩尔数)]大于1.0且小于等于1.2的比率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

[35]上述[6]、[12]或[18]所述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是铂化合物催化剂。和

[36]上述[25]、[26]、[28]、[30]、[33]或[34]所述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是铂化合物催化剂。

上述课题如下实现。

[37]化妆料,其特征在于,含有选自下述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和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平均单元式(1)所示,其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通式(3)所示的有机基中的X中的W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Z为碳原子数2~6的氧亚烷基,n和m为0.9≤n/(n+m)≤1,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8)所示,通式(3)所示的有机基中的X中的W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Z为碳原子数2~6的氧亚烷基,n和m为0.9≤n/(n+m)≤1,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10)所示,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中的Z为碳原子数2~6的氧亚烷基,通式(3)所示的有机基中的X基中的W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Z为碳原子数2~6的氧亚烷基,n和m为0.9≤n/(n+m)≤1,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

主链由通式(13)或通式(59)表示,其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X基中的W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不含有Z(即m=0)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

平均结构式(14)、平均结构式(17)或平均结构式(60)所示,其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X基中的W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不含有Z(即m=0)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

平均结构式(19)所示,其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不含有Z(即m=0),X基中的W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和

[38]上述[37]所述的化妆料,其特征在于,作为R1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为烷基,作为R4或R8的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为碳原子数2~20的亚烷基,该二价烃基中具有醚键的基团是碳原子数2~20的亚烷氧基亚烷基,通式(3)所示的有机基中的R3是碳原子数2~20的亚烷基或亚烷氧基亚烷基,不含有Z(即m=0),X基中的W为烷基,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烷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饱和脂肪族酰基,p为1或2。和

[39]上述[38]所述的化妆料,其特征在于,作为R1的烷基是甲基,作为R3或R4的亚烷基是亚丙基或亚丁基,作为R3、R4或R8的亚烷氧基亚烷基是亚丙氧基亚乙基、亚乙氧基亚乙基或亚丙氧基亚丙基、上述式(20)所示的基团或上述式(21)所示的基团,作为X基中的W的烷基是碳原子数1~4的烷基。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是用聚缩水甘油醚或缩水甘油醚和氧化烯共聚物改性的新型的有机聚硅氧烷。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在空气存在下难以被氧化,保存中不易经时产生甲醛或其他醛类、甲酸酯类等变应反应抗原性氧化生成物,环境适合性和制品安全性高。

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制造方法,能够简易且确实地制造该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

本发明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在空气存在下难以被氧化,保存中不易经时产生甲醛或其他醛类、甲酸酯类等变应反应抗原性氧化生成物,环境适合性和制品安全性高。

本发明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制造方法,能够简易且确实地制造该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

本发明的化妆料,在空气存在下难以被氧化,保存中不易经时产生甲醛或其他醛类、甲酸酯类等变应反应抗原性氧化生成物,环境适合性和制品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实施例20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自身在密封下在50℃的烘箱内保持3周后的IR图。

图2是将比较例的聚氧乙烯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自身在密封下在50℃的烘箱内保持3周后的IR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其特征在于:由平均单元式(1)表示。

R1aR2bSiO(4-a-b)/2           (1)

式中,R1选自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和通式(2):

-R3(-O-Zm-Y)p               (2)

[式中,R3是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p+1)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m为0~200,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p为1~6的整数]所示的有机基,分子中的R1的至少80摩尔%是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R2是下述通式(3):

-R3(-O-Xn-Zm-Y)p             (3)

[式中,R3、Z、m、Y和p如上所述,n为1~200,n和m为0.5<n/(n+m)≤1,X为通式(4):

[化15]

或通式(5):

[化16]

(上式中,W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所示的二价的基团,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它们的组合。]所示的有机基,a平均为1.0≤a≤2.5,b平均为0.001≤b≤1.5,a和b平均为1.001≤a+b≤3.0。

通式(1)中,与硅原子键合的R1选自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和通式(2):

-R3(-O-Zm-Y)p          (2)

[式中,R3是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p+1)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m为0~200,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p为1~6的整数]所示的有机基,但优选R1的100摩尔%是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作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优选烷基,作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优选全氟烷基。

通式(2)所示的有机基,当含有Z时,从耐氧化性方面出发,为R1中的20摩尔%以下,优选为0摩尔%。

作为R1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优选碳原子数1~20,可以例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等烷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等芳基;苄基这样的芳烷基,不含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优选碳原子数1~20,可以例示三氟丙基、五氟乙基等全氟烷基。R1优选烷基,更优选甲基。

作为通式(2)和通式(3)中的R3,可以例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亚己基等亚烷基;亚乙基亚苯基、亚丙基亚苯基等亚烷基亚苯基,亚乙基亚苄基等亚烷基亚芳烷基;亚乙氧基亚乙基、亚丙氧基亚乙基、亚己氧基亚乙基等亚烷氧基亚烷基;亚乙氧基亚苯基、亚丙氧基亚苯基等亚烷氧基亚苯基,亚丙氧基亚苄基等亚烷氧基亚苄基,以及以下所示的基团。再者,R3中的醚键优选至多3个,更优选1个。

[化17]

通式(3)中的X是通式(4)或通式(5)所示的二价的基团,n表示-Xn-的平均聚合度,为1~200。n为2~200时,-Xn-通常为均聚物,但也可以是由W不同的二价的基团组成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

-Xn-是成为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特征的构成要素。其n,即平均聚合度为1~200,但从表面张力降低能力、浸透力、洗涤力、乳化力、可溶化力以及相容性等物性的均衡性优异的方面出发,其n,即平均聚合度优选2~70,更优选3~55。

通式(2)和通式(3)中的Z为亚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可以例示亚乙氧基、亚丙氧基、亚丁氧基、亚环己基氧基,优选亚乙氧基、亚丙氧基、或亚乙氧基和亚丙氧基。如上所述,从耐氧化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不含Z(m=0),但含有Z时,m表示聚(亚烷氧基)基的平均聚合度,是0(不包含0)~200。但从表面张力降低能力、浸透力、洗涤力、乳化力、可溶化力以及相容性等物性的均衡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0(不包含0)~50,更优选2~25。

m为2~200时,-Zm-通常为均聚物,但也可以是由碳原子数不同的亚烷氧基组成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

通式(3)中的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但从制造容易性方面出发,优选无规、其次嵌段、其次无规和嵌段的混成。

通式(2)和通式(3)中的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含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含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作为不含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可以例示甲基、乙基、丙基等烷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乙基苯基等芳基;苄基;甲苯基甲基等烷基苄基,作为不含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可以例示乙酰基、丙酰基。

从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表面活性的方面出发,Y优选氢原子。当不必那么使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具备表面活性时,Y最优选碳原子数20以下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或饱和脂肪族酰基(例如乙酰基)。使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具有反应性时,优选缩水甘油基。

通式(2)和通式(3)中的p为1~6,但从合成原料的获得容易性、合成容易性方面出发,优选1~3,更优选1或2。

通式(3)中的X基可以是通式(4)所示的基团、通式(5)所示的二价的基团的任何基团,两者可以混合存在。X基中的W是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但从原料的获得容易性方面出发,优选烷基,从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表面活性方面出发,优选碳原子数1~4的烷基。

作为R1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优选烷基,更优选甲基。作为R3的亚烷基,优选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作为具体例,有亚丙基和亚丁基。作为R3的亚烷氧基亚烷基中的亚烷基,优选碳原子数2~6的亚烷基,作为具体例,有亚丙氧基亚乙基、亚乙氧基亚乙基、亚丙氧基亚丙基、下述式(20):

[化18]

所示的基团、下述式(21):

[化19]

所示的基团。作为X基中的W的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4的烷基,作为具体例,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作为Z的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优选亚乙氧基、亚丙氧基、亚乙氧基和亚丙氧基。

通式(3)所示的有机基,优选来自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为1.25~1.00、特别是1.10~1.00的通式(7)所示的聚醚。

从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耐氧化性的方面出发,为0.5<n/(n+m)≤1,但通式(3)中的n和m优选为0.9<n/(n+m)≤1,更优选为m=0、n/(n+m)=1。将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用作化妆料、皮肤外用剂的成分时,优选为m=0、n/(n+m)=1,即不具有Z基。

平均单元式(1)中的a平均为1.0≤a≤2.5,b平均为0.001≤b≤1.5,a和b平均为1.001≤a+b≤3.0,但如果R2基过少,表面活性能力等变得不充分,R2/Si超过平均1.0时不容易合成,因此优选0.01≤b≤1.0,更优选0.05≤b≤0.50。

平均单元式(1)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分子结构可以是直链状、部分分支的直链状、环状、分支状、网状结构、笼状结构的任何结构,一般为直链状。

构成平均单元式(1)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硅氧烷单元有(R1)3SiO1/2、(R1)2(R2)SiO1/2、(R1)2SiO2/2、(R1)(R2)SiO2/2、(R1)SiO3/2、(R2)SiO3/2、SiO4/2

作为直链状结构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可以例示由(R1)3SiO1/2、(R1)2SiO2/2和(R1)(R2)SiO2/2组成的有机聚硅氧烷;由(R1)3SiO1/2、(R1)2(R2)SiO1/2、(R1)2SiO2/2和(R1)(R2)SiO2/2组成的有机聚硅氧烷;由(R1)2(R2)SiO1/2、(R1)2SiO2/2和(R1)(R2)SiO2/2组成的有机聚硅氧烷;由(R1)3SiO1/2和(R1)(R2)SiO2/2组成的有机聚硅氧烷。作为环状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可以例示由(R1)2SiO2/2和(R1)(R2)SiO2/2组成的有机聚硅氧烷;只由(R1)(R2)SiO2/2组成的有机聚硅氧烷。作为分支状或树脂结构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可以例示只由(R2)SiO3/2组成的有机聚硅氧烷;由(R1)SiO3/2和(R2)SiO3/2组成的有机聚硅氧烷;由(R1)3SiO1/2和SiO4/2组成的有机聚硅氧烷;由上述直链状结构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硅氧烷结构单元和(R1)SiO3/2和/或(R2)SiO3/2组成的有机聚硅氧烷;由上述直链状结构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硅氧烷结构单元和SiO4/2组成的有机聚硅氧烷。可以是由(R1)3SiO1/2和(R1)2(R2)SiO1/2组成的2聚体。

平均单元式(1)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该硅氧烷单元中的相当一部分的R1可以被氢原子、羟基和/或烷氧基替代。

平均单元式(1)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平均聚合度,只要是可以合成的聚合度即可,并无特别限定,但从作为原料的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即有机氢聚硅氧烷的可以聚合的平均聚合度和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性状方面出发,一般是2~600,优选3~100。平均单元式(1)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在常温下通常为液体,但也能够具有固体形状。

平均单元式(1)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通过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a)平均单元式(6):

R1aHbSiO(4-a-b)/2             (6)

(上式中、R1选自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和通式(2):-R3(-O-Zm-Y)p       (2)

[式中,R3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p+1)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m为0~200,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p为1~6的整数。]所示的有机基,分子中的R1的至少80摩尔%是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a平均为1.0≤a≤2.5,b平均为0.001≤b≤1.5,a和b平均为1.001≤a+b≤3.0。)所示的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和

(b)通式(7):R(-O-Xn-Zm-Y)p         (7)

[式中,R是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p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n/(n+m)≤1,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p为1~6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

平均单元式(6)所示的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中的硅原子键合氢原子和通式(7)所示的聚醚中的R(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p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形成R2,即通式(3):-R3(-O-Xn-Zm-Y)p所示的有机基。

通式(7)所示的聚醚中的R是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p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从原料获得容易性、合成容易性方面出发,p优选1~3,更优选1或2。R优选末端具有脂肪族双键的链烯基,可以例示乙烯基、烯丙基、甲代烯丙基、3-丁烯基、1,1-二甲基-2-丙烯基,即下述式(22):

[化20]

所示的基团、5-己烯基等链烯基;乙烯基苯基、烯丙基苯基等链烯基苯基,乙烯基苄基等链烯基芳烷基;乙烯氧基乙基、烯丙氧基乙基、己烯氧基乙基等链烯氧基烷基;乙烯氧基苯基、烯丙氧基苯基等链烯氧基苯基,烯丙氧基苄基等链烯氧基苄基,以及以下所示的基团。

[化21]

上述通式(7)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优选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为1.25~1.00的聚醚。这是因为分散度越接近1则聚合时副反应生成量越少,单末端双键性也越高。从这点出发,优选该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为1.25~1.00的聚醚,更优选其为1.10~1.00的聚醚。将该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优选为1.25~1.00的聚醚、更优选1.10~1.00的聚醚供给氢化硅烷化反应,作为目标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收率增高。再有,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采用实施例开始部分记载的方法求得。

上述通式(7)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n和m为0.5<n/(n+m)≤1,但从耐氧化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0.9≤n/(n+m)≤1,最优选为m=0、n/(n+m)=1,即不含有Z基。

通式(7)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其中,Y为氢原子),特别是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为1.25~1.00的聚醚,通过

(1)在通式:R(OH)p所示的p元醇类(式中,R为碳原子数2~20的具有末端双键的一价烃基、或该一价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的存在下,在碱催化剂存在下只使

下述通式(23):

[化22]

(式中,W为一价烃基或一价氟代烃基。)所示的缩水甘油醚类,或者使该缩水甘油醚与氧化烯类进行聚合或共聚,接着

(2)添加酸性物质使反应终止,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

如果在碱性开环聚合催化剂(例如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醇盐)存在下聚合或共聚,聚合反应活性地且理想地进行,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变小,接近1。分散度越接近1,则副反应生成量越少,单末端双键性越高。

上述通式(7):R(-O-Xn-Zm-Y)p(其中,Y为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特别是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为1.25~1.00的聚醚,通过

(1)在通式:R(OH)p所示的p元醇类(式中,R为碳原子数2~20的具有末端双键的p价烃基、或该一价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p为1~6的整数。)的存在下,只使

下述通式(23):

[化23]

(式中,W为一价烃基或一价氟代烃基)所示的缩水甘油醚类,或者使该缩水甘油醚和氧化烯,在碱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聚合或共聚,

(2)通过使聚合生成物和碱金属氢氧化物反应,将末端羟基的H置换为碱金属,接着,

(3)与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单卤代烃、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卤化酰基或表氯醇反应,能够容易地进行制造。

(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对平均单元式(6)所示的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中的硅原子键合氢原子和通式(7)所示的聚醚中的R(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p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的氢化硅烷化反应进行催化。其结果形成与硅原子键合的R2,即通式(3):-R3(-O-Xn-Zm-Y)p表示的有机基。

作为(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可以例示铂系催化剂、铑系催化剂、钯系催化剂,优选为铂系催化剂。作为该铂系催化剂,可以例示负载铂的二氧化硅微粉末、负载铂的碳微粉末、氯铂酸、氯铂酸的醇溶液、铂的烯烃络合物、铂的链烯基硅氧烷络合物、铂的羰基络合物,优选为液体,或者可溶于平均单元式(6)所示的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作为铂的链烯基硅氧烷络合物,可以例示铂·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络合物、氯铂酸的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络合物。

上述反应中,(c)成分的使用量是对于促进氢化硅烷化反应充分的量,即催化剂量,使用了铂系催化剂时,相对于合成原料合计量,优选是(c)成分中的铂金属为0.1~1000重量ppm的范围内的量。

上述反应中,R(具有末端双键的基团)对于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进料摩尔比优选0.7~2.0,更优选0.8~1.2。要使作为原料的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分子中的硅原子键合氢原子完全地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时,优选1.0~2.0,更优选1.0~1.5。

氢化硅烷化反应即使在常温下也进行,但如果加热则使之加速。

氢化硅烷化反应,根据需要可以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作为有机溶剂,可以列举例如甲醇、乙醇、2-丙醇、丁醇等脂肪族醇,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正戊烷、正己烷、环己烷等脂肪族或脂环式烃,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卤代烃等。为了使硅原子键合氢原子完全反应,或者完全消去硅原子键合氢原子,可以采用使1-己烯等具有末端脂肪族双键的脂肪族烃化合物与残存的硅原子键合氢原子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或者添加苛性钠等碱物质使硅原子键合氢原子进行脱氢反应等方法进行后处理。

上述氢化硅烷化反应,可以以间歇式进行,也可以以连续式进行。以连续式进行时,如特开2001-294666号中提倡那样,优选使用在内部具有搅拌手段兼栓流性维持手段的筒状反应装置中进行的方法。

氢化硅烷化反应结束后,特别是使用了有机溶剂时,通过在上述后处理后将低沸点物加热减压除去,得到通式(1)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

通式(1)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代表例,是

平均结构式(8):

A[(R6)2SiO]x[(R6)(R2)SiO]ySi(R6)2A    (8)

{式中,R6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R2是通式(3):

-R3(-O-Xn-Zm-Y)p           (3)

[式中,R3是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p+1)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是上述通式(4)或通式(5)所示的二价的基团(其中,X基中的W是烷基。),Z是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p为1~6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有机基,A是R1或R2,x是0~500,y是0~100,x+y为1~600,y是0时,A中的至少1个为R2。}所示的直链状的二有机聚硅氧烷。

R6是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与通式(1)的R1中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相同,但其碳原子数优选1~20,优选烷基,其至少50摩尔%为甲基,R3为碳原子数2~20的亚烷基或亚烷氧基亚烷基,Z为碳原子数2或3的亚烷氧基,Y为氢原子,X基中的W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p优选为1或2。

作为R6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为甲基,作为R3的亚烷基优选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作为具体例,有亚丙基、亚丁基,作为R3的亚烷氧基亚烷基,优选其亚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氧基亚烷基,作为具体例,有亚丙氧基亚乙基、亚乙氧基亚乙基、亚丙氧基亚丙基、上述式(20)所示的基团、上述式(21)所示的基团。作为Z的亚烷氧基,是亚乙氧基、亚丙氧基、或亚乙氧基和亚丙氧基,作为X基中的W的烷基,更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从耐氧化性方面出发,n和m优选为0.9≤n/(n+m)≤1,更优选为m=0、n/(n+m)=1。

[(R6)2SiO]单元和[(R6)(R2)SiO]单元的排列,通常为无规,也可以有嵌段状、交替。主链只由[(R1)2SiO]单元组成时作为[(R6)2SiO]单元数的x为3~100,主链由[(R6)2SiO]单元和[(R6)(R2)SiO]单元组成时,x为3~100,作为[(R6)(R2)SiO]单元数的y为1~20(其中,x>y)是实用性的。

作为由平均结构式(8)表示的直链状的二有机聚硅氧烷的具体例,有聚缩水甘油醚介由连接基(例如亚烷氧基、亚烷氧基亚烷氧基)与两末端硅原子键合的二甲基聚硅氧烷、两末端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侧链甲基的一部分介由连接基(例如亚烷氧基、亚烷氧基亚烷氧基)取代于聚缩水甘油醚的产物(参照实施例)。

再有,因平均结构式(8)的x、y的数值的不同,可能有时平均结构式(8)不包含在通式(1)中,在这种情况下,平均结构式(8)所示的直链状的二有机聚硅氧烷不是权利要求1中规定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实施方式。

平均结构式(8)所示的直链状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通过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a)平均结构式(9):

B[(R6)2SiO]x[(R6)HSiO]ySi(R1)2B        (9)

(式中,R6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x为0~500,y为0~100,x+y为1~600,B为R6或H,y为0时,B中至少1个为H)所示的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和

(b)通式(7):R(-O-Xn-Zm-Y)p        (7)

{式中,R为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p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p为1~6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

R6、X、n、Z、m、Y、p、W、n/(n+m)、X基和Z基的排列、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氢化硅烷化条件,可以例示、优选如对于平均结构式(8)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平均单元式(1)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制造方法说明的那样。上述氢化硅烷化反应中,[通式(7)所示的聚醚中的R(具有末端双键的基团)的摩尔数]/[平均结构式(9)中的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摩尔数]优选1.0~2.0,更优选1.0~1.5,进一步优选1.0~1.2。

[(R6)2SiO]单元和[(R6)HSiO]单元的排列,通常为无规,也可以有嵌段状、交替。主链只由[(R1)2SiO]单元组成时作为[(R1)2SiO]单元数的x为3~100,主链由[(R6)2SiO]单元和[(R6)HSiO]单元组成时,x为3~100,作为[(R6)HSiO]单元数的y为1~20(其中,x>y)是实用性的。作为更实用的具体例,有两末端为氢二甲基甲硅烷氧基的二甲基聚硅氧烷和两末端为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的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硅氧烷共聚物。

通式(1)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其他的代表例,是

平均结构式(10):

A[(R6)2SiO]x[(R6)(R2)SiO]y[(R6)(R7)SiO]zSi(R6)2A          (10)

{式中,R6是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R2

通式(3):-R3(-O-Xn-Zm-Y)p        (3)

[式中,R3是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p+1)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通式(4)或通式(5)所示的二价的基团(其中,X基中的W为烷基。),Z为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p为1~6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有机基,R7

通式(2):

-R3(-O-Zm-Y)p        (2)

[式中,R3是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p+1)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Z为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m为0~200,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p为1~6的整数。]所示的有机基,A为R6或R2,x为0~500,y为0~100,z为1~100,x+y+z为1~600,y为0时A中的至少1个为R2。}所示的直链状的聚醚改性二有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10)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只不过在还具有[(R6)(R7)SiO]单元上与平均结构式(8)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不同。R7是通式(2)表示的有机基,但从耐氧化性方面出发,优选m为0~6。

R6、R2、R3、X、n、Z、m、Y、p、W、n/(n+m)、X基和Z基的排列,可以例示、优选对于平均单元式(8)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说明的那样。

再有,因平均结构式(10)的x、y、z的数值的不同,可能有时平均结构式(10)不包含在通式(1)中,在这种情况下,平均结构式(10)所示的直链状的二有机聚硅氧烷不是权利要求1中规定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实施方式。

平均结构式(10)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通过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a)平均结构式(11):

B[(R6)2SiO]x[(R6)HSiO](y+z)Si(R6)2B     (11)

(式中,R6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x为0~500,y为0~100,z为1~100,x+y+z为1~600,B为R6或氢原子,y+z为0时,B中至少1个为氢原子。)所示的含有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有机聚硅氧烷与

(b)通式(7):R(-O-Xn-Zm-Y)p        (7)

(式中,R为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p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p为1~6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和

(b-1)通式(12):R(-O-Zm-Y)p        (12)

(式中,R为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p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Z为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m为0~200,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p为1~6的整数。)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能够容易地进行制造。

R6、X、n、Z、m、Y、p、W、n/(n+m)、X基和Z基的排列、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氢化硅烷化条件,可以例示、优选如对于平均结构式(8)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平均单元式(1)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制造方法说明的那样。上述氢化硅烷化反应中,[通式(7)所示的聚醚中的R(具有末端双键的基团)的摩尔数和通式(7-1)所示的聚醚中的R(具有末端双键的基团)的摩尔数]/[平均结构式(11)中的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摩尔数]优选1.0~2.0,更优选1.0~1.5,进一步优选1.0~1.2。通式(7)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和通式(12)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的摩尔比可以根据平均结构式(10)中的y和z的比率调节。

本发明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主链由下述通式(13)表示:

[化24]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r为1~1000的整数,s为2以上的整数,R4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

末端基有如平均结构式(14)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那样两末端为R5-、一末端为R5-而另一末端为SiH以及两末端为SiH。

主链由上述通式(13)表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通过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d)下述平均结构式(15):

[化25]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为1~1000的整数)所示的含有两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二有机聚有机硅氧烷与

(e)通式(16):R5-O-Xn-Zm-R5           (16)

(式中,R5是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一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是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具有两末端双键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

上述氢化硅烷化反应中,优选使[通式(16)所示的具有两末端双键的聚醚的摩尔数]/[平均结构式(15)所示的含有两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二有机聚有机硅氧烷的摩尔数]为1.0左右进行反应。但是,如果上述摩尔比小于1.0,难以生成两末端存在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产物,如果上述摩尔比为1.0,往往生成单末端存在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产物。因此,上述摩尔比优选大于1.0且1.2以下,更优选大于1.0且1.1以下。这样,得到平均结构式(14):

[化26]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r为1~1000的整数,s为2以上的整数,R4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R5为具有末端双键的一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

通过以约1∶1的摩尔比、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平均结构式(14)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与后述平均结构式(18)所示的含有单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从而主要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24)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

平均结构式(24):

[化27]

通过以约1∶2的摩尔比、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平均结构式(14)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与后述平均结构式(18)所示的含有单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从而主要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25)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

平均结构式(25):

[化28]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平均结构式(17)表示:

[化29]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R4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r为1~1000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

上述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通过以[(通式(16)所示的聚醚的摩尔数)/(平均结构式(18)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的摩尔数×2)]为1.0~1.2的比率、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f)下述平均结构式(18):

[化30]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为1~1000的整数)所示的含有单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二有机聚硅氧烷与

(e)通式(16):R5-O-Xn-Zm-R5         (16)

(式中,R5是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一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是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上述比率优选为1.0~1.1。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平均结构式(19)表示:

[化31]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4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r为1~1000的整数,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p为1~6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

上述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通过以[(通式(7)所示的聚醚的摩尔数)/(平均结构式(18)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的摩尔数)]为1.0~1.2的比率、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f)下述平均结构式(18):

[化32]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为1~1000的整数)所示的含有单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二有机聚硅氧烷与

(b)(2)通式(7):R(-O-Xn-Zm-Y)p          (7)

(式中,R为具有末端双键的碳原子数2~20的p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Y为氢原子、或选自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和缩水甘油基的基团,p为1~6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上述比率优选为1.0~1.1。

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有下述通式(59)所示的共聚物。

[化33]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R4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R8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r为1~1000的整数,s为2以上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

上述通式(59)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通过在(c)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存在下使

(d)下述平均结构式(15):

[化34]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为1~1000的整数)所示的含有两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二有机聚硅氧烷与

(g)通式(61):R5-Zm-Xn-O-R8-O-Xn-Zm-R5       (61)

(式中,R5为碳原子数2~20的具有末端双键的一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R8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具有两末端双键的聚醚进行氢化硅烷化反应,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

在上述氢化硅烷化反应中,优选使[通式(61)所示的具有两末端双键的聚醚的摩尔数]/[平均结构式(15)所示的含有两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二有机聚有机硅氧烷的摩尔数]为1.0左右进行反应。但是,如果上述摩尔比小于1.0,难以生成两末端存在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产物,如果上述摩尔比为1.0,往往生成单末端存在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产物。因此,上述摩尔比优选大于1.0且1.2以下,更优选大于1.0且1.1以下。

这样,得到平均结构式(60):

[化35]

(式中,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R4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R5为碳原子数2~20的具有末端双键的一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R8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X为上述通式(4)或通式(5)表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烷氧基,n为1~200,m为0~200,n和m为0.5<n/(n+m)≤1,r为1~1000的整数,s为2以上的整数。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所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

在上述表示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主链的通式和一系列表示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平均结构式中,

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但优选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优选碳原子数1~20,可以例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等烷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等芳基;苄基这样的芳烷基,但优选烷基,更优选甲基。不含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优选碳原子数1~20,可以例示三氟丙基、五氟乙基等全氟烷基。

优选一分子中的R1的至少50摩尔%为甲基,更优选全部为甲基。

作为R4的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优选为碳原子数2~20的亚烷基或亚烷氧基亚烷基。再有,R4中的醚键优选3个以下,更优选1个。该亚烷基优选碳原子数2~6,作为具体例,有亚丙基、亚丁基,该亚烷氧基亚烷基中的亚烷基优选碳原子数2~6,作为具体例,有亚丙氧基亚乙基、亚乙氧基亚乙基、亚丙氧基亚丙基、式(20)表示的基团、式(21)表示的基团。

R5是碳原子数2~20的具有末端双键的一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但优选末端具有脂肪族双键的链烯基,可以例示乙烯基、烯丙基、甲代烯丙基、3-丁烯基、1,1-二甲基-2-丙烯基,即下述式(22):

[化36]

所示的基团、5-己烯基。

作为R8的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2价烃基或该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优选为碳原子数2~20的亚烷基或亚烷氧基亚烷基。再者,R8中的醚键优选3个以下,更优选1个。该亚烷氧基亚烷基中的亚烷基优选碳原子数2~6的亚烷基,作为具体例,有亚丙氧基亚乙基、亚乙氧基亚乙基、亚丙氧基亚丙基、式(20)表示的基团、式(21)表示的基团。

X可以是上述通式(4)所示的基团、通式(5)所示的二价的基团的任何基团,两者可以混合存在。X基中的W是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氟代烃基,但从原料的获得容易性出发,优选烷基,从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表面活性方面出发,优选碳原子数1~4的烷基。

n为2~200时,-Xn-通常为均聚物,但也可以是由W不同的二价的基团组成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

-Xn-是成为上述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特征的构成要素。其n,即平均聚合度为1~200,但从表面张力降低能力、浸透力、洗涤力、乳化力、可溶化力以及相容性等物性的均衡性优异的方面出发,其n,即平均聚合度优选2~70,更优选3~55

Z为亚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可以例示亚乙氧基、亚丙氧基、亚丁氧基、亚环己基氧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2或3的亚烷氧基,为亚乙氧基、亚丙氧基、或亚乙氧基和亚丙氧基。如上所述,从耐氧化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不含Z(m=0),但含有Z时,m表示聚(亚烷氧基)基的平均聚合度,是0(不包含0)~200。但从表面张力降低能力、浸透力、洗涤力、乳化力、可溶化力以及相容性等物性的均衡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0(不包含0)~50,更优选2~25。

m为2~200时,-Zm-通常为均聚物,但也可以是由碳原子数不同的亚烷氧基组成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

X基和Z基的排列是无规、嵌段、交替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但从制造容易性方面出发,优选无规、其次嵌段、其次无规和嵌段的混成。

Y优选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作为不含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可以例示甲基、乙基、丙基等烷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乙基苯基等芳基;苄基;甲苯基甲基等烷基苄基,作为不含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可以例示乙酰基、丙酰基。

从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表面活性的方面出发,Y优选氢原子。当不必那么使其具备表面活性时,Y最优选碳原子数20以下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或饱和脂肪族酰基(例如乙酰基)。

p优选为1或2。

n和m,从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耐氧化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0.9≤n/(n+m)≤1,更优选为m=0、n/(n+m)=1。

更优选R1为甲基,R4为亚丙基或亚丁基或者亚丙氧基亚乙基、亚乙氧基亚乙基或亚丙氧基亚丙基,R5为甲代烯丙基,R8为亚丙基或亚丁基、或者亚丙氧基亚乙基、亚乙氧基亚乙基或亚丙氧基亚丙基,X基中的W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Y为氢原子,m=0,n/(n+m)=1。

r为1~1000的整数,但优选1~200。s为2以上的整数,但优选2~50。

上述通式(16)和通式(61)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优选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为1.25~1.00的聚醚。这是因为分散度越接近1则聚合时副反应物生成量越少,单末端双键性也越高。从这点出发,优选该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为1.25~1.00的聚醚,更优选其为1.10~1.00的聚醚。将该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优选为1.25~1.00的聚醚、更优选1.10~1.00的聚醚供给氢化硅烷化反应,作为目标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收率增高,副产物减少。

上述通式(16)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特别是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为1.25~1.00的聚醚,通过

(1)在通式:R5OH所示的一元醇类(式中,R5为碳原子数2~20的具有末端双键的一价烃基或该一价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的存在下,只使

下述通式(23):

[化37]

(式中,W为一价烃基或一价氟代烃基。)所示的缩水甘油醚类,或者使该缩水甘油醚和氧化烯,在碱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聚合或共聚,

(2)通过使聚合生成物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反应,将末端羟基的H置换为碱金属,接着,

(3)通过与碳原子数2~20的具有末端双键的单卤代烃进行缩合反应,能够容易地进行制造。

上述通式(61)所示的具有末端双键的聚醚,特别是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为1.25~1.00的聚醚,通过

(1)在通式:HOR8OH所示的二元醇类(式中,R8为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不饱和脂肪族键的二价烃基或该一价烃基中具有醚键(C-O-C)的基团。)的存在下,只使

下述通式(23):

[化38]

(式中,W为一价烃基或一价氟代烃基。)所示的缩水甘油醚类,或者使该缩水甘油醚和氧化烯,在碱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聚合或共聚,

(2)通过使聚合生成物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反应,将末端羟基的H置换为碱金属,接着,

(3)通过与碳原子数2~20的具有末端双键的单卤代烃进行缩合反应,能够容易地进行制造。

上述一系列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中,氢化硅烷化反应催化剂、氢化硅烷化反应条件等,可以例示、优选如对平均单元式(1)所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的制造方法说明的那样。

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和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由于1分子中具有亲水性部分和疏水性部分,因此具有表面活性能等,此外,由于1分子中具有聚硅氧烷部分和聚醚部分,因此根据其分子结构和特性,能够作为乳化剂、分散剂、润滑性赋予剂、亲水性赋予剂、亲油性改进剂、相容性改进剂、洗涤剂等用于各种用途,特别是作为在皮肤或毛发中外用的化妆料的成分以及作为皮肤外用药剂的成分有用。

其中,平均单元式(1)所示,其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通式(3)所示的有机基中的X中的W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Z为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n和m为0.9≤n/(n+m)≤1,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8)所示,通式(3)所示的有机基中的X中的W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Z为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n和m为0.9≤n/(n+m)≤1,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10)所示,通式(3)所示的有机基中的X中的W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Z为碳原子数2~6的亚烷氧基,n和m为0.9≤n/(n+m)≤1,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

主链由通式(13)或通式(59)表示,其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X中的W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不含有Z(即m=0)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

平均结构式(14)、平均结构式(17)或平均结构式(60)所示,其R1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X中的W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不含有Z(即m=0)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

平均结构式(19)所示,X中的W为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不含有Z(即m=0),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酰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以上统称为“(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作为在皮肤或毛发中外用的化妆料的成分以及作为皮肤外用药剂的成分有用。可以将它们中的2种以上并用。

(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优选其中作为R1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一价烃基为烷基,不含有Z(即m=0),作为R4的碳原子数2~20的不具有脂肪族不饱和键的二价烃基为碳原子数2~20的亚烷基,该二价烃基中具有醚键的基团是碳原子数2~20的亚烷氧基亚烷基,通式(3)所示的有机基中的R3是碳原子数2~20的亚烷基或亚烷氧基亚烷基,Y为氢原子、碳原子数20以下的烷基或碳原子数20以下的饱和脂肪族酰基,特别是为氢原子,X基中的W为烷基,p为1或2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

-Xn-的n,从表面张力降低能力、浸透力、洗涤力、乳化力、可溶化力以及与各种有机溶剂和水的相容性等物性的均衡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2~70,更优选3~55。

其中,从合成容易性和特性方面出发,更优选其中作为R3的烷基是甲基,作为R3、R4的亚烷基是亚丙基或亚丁基,作为R3、R4、R8的亚烷氧基亚烷基是亚丙氧基亚乙基、亚乙氧基亚乙基、亚丙氧基亚丙基、上述的式(20)所示的基团或上述的式(21)所示的基团,作为X基中的W的烷基是碳原子数1~4的烷基。

在这种情况下,在化妆料中的配合量,可以根据化妆料的种类、性状、用途、使用目的等适宜地选择适当的配合量,但化妆料总体的0.05~40重量%的范围和0.1~20重量%的范围成为目标。此外,适合用作皮肤外用药剂的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在皮肤外用药剂中的配合量,可以根据皮肤外用药剂的种类、性状、用途、使用目的等适宜地选择适当的配合量,但皮肤外用药剂总体的0.05~40重量%的范围和0.1~20重量%的范围成为目标。

本发明的化妆料,只要通过含有(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或它们两者,特性提高,其种类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例示皮肤洗净剂、护肤化妆料、美容化妆料、制汗剂、紫外线防御剂等皮肤用化妆料;毛发洗净剂、整发料、毛发着色料、养毛料、护发素等头发用化妆料;浴用化妆品;香水、花露水。

上述皮肤用化妆料,可以是头皮、脸面(包括口唇、眉目、颊)、手指、指甲、全身的任何部位用。具体地,可以例示清洁凝胶、清洁霜、清洁泡沫、清洁乳剂、清洁液、洗面霜、眼用美容品卸妆剂、洗面泡沫、液体全身用皂、洗手皂、凝胶状皂、固体皂、洗面液、洗身液、面霜、除光液、防治粉刺化妆料等皮肤洗净剂;皮肤用霜、头皮用治疗剂、皮肤乳剂、奶液、乳液、化妆水、保湿液、美容液、面膜、爽身粉、精华、剃须液等护肤化妆料;粉底化妆品、美容粉底、白粉、搽脸粉、口红、唇膏、练红、透明高光亮唇膏、眼影、眼线膏、眼霜、眉墨、睫毛化妆品、眼黛、睫毛油、颊红、颊化妆料(颊色料、颊胭脂)、指甲化妆品、足疗化妆品、指甲色料、指甲油、指甲油除去剂、指甲抛光剂等美容化妆料;脱臭剂等制汗剂;防晒剂、防晒伤用药剂(晒黑剂)等紫外线防御剂。

上述头发用化妆料,可以例示香波、润丝香波等毛发用洗净剂;发油、发用卷曲保持剂、定型剂、发乳、喷发胶、美发液、发蜡等整发料;染发料、染发胶、染发润丝、染发条等毛发用着色料;生发油、发用治疗剂、发膜等养发料;油性润丝、膏状润丝、治疗用润丝等护发素。此外,上述浴用化妆品可以例示浴油、浴盐、泡沫浴。

本发明的化妆料的形态、性状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例示液状、W/O乳液状、O/W乳液状、W/O膏状、O/W膏状、糊状、凝胶状、多层状、摩丝状、雾状、棒状、固体状、粉末状、颗粒状、薄片状、碎石状等。

容纳本发明的化妆料的容器也无特别限定,可以例示罐、泵、管、瓶、压力罐喷出容器、耐压气溶胶容器、遮光容器、小型容器、金属皿、棒状容器、给料容器、喷雾容器、具备混合液喷出口的带隔板的容器。

本发明的化妆料,含有上述的(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作为必须成分,优选还含有至少1种其他化妆料成分。作为其他化妆料成分,有(b)油剂、(c)分子结构中具有醇性羟基的化合物、(d)水、(e)粉体和/或着色剂、(f)水溶性高分子、(g)表面活性剂、(h)有机硅、(i)紫外线防御成分、(j)盐、(k)防菌防腐剂、生理活性成分、油溶性凝胶化剂、pH调节剂、螯合物化剂、溶剂、推进剂、抗氧化剂、保湿成分、香料等。

本发明的化妆料,除了上述的(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以外,还含有选自(b)油剂、(c)分子结构中具有醇性羟基的化合物和(d)水中的至少1种的化妆料是代表性的,但可以还含有选自(e)粉体和/或着色剂、(f)水溶性高分子、(g)表面活性剂、(h)有机硅、(i)紫外线防御成分、(j)盐和(k)防菌防腐剂、生理活性成分、油溶性凝胶化剂、pH调节剂、螯合物化剂、溶剂、推进剂、抗氧化剂、保湿成分、香料等中的至少1种。本发明的化妆料,只含有(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b)油剂、(c)分子结构中具有醇性羟基的化合物,则成为优异的化妆料,但通过还含有选自(d)水、(e)粉体和/或着色剂、(f)水溶性高分子、(g)表面活性剂、(h)有机硅、(i)紫外线防御成分、(j)盐和(k)防菌防腐剂、生理活性成分、油溶性凝胶化剂、pH调节剂、螯合物化剂、溶剂、推进剂、抗氧化剂、保湿成分、香料等中的至少1种,而成为更优选的化妆料。

(b)油剂,是根据化妆料的剂型和种类,为了改善化妆料的触感、改善防水性、赋予保湿性等而配合的。该(b)油剂只要是通常的在化妆料中使用的油剂,可以使用液体、半固体状、固体的任何油剂。油剂的一部分或全部优选在5~100℃下为液体,根据用途,可以区别使用室温下为液体的油剂、为半固体的油剂、为固体的油剂。

作为(b)油剂,可以例示动植物油、半合成油、烃油、高级脂肪酸、脂肪酸酯油、甘油酯油、氟代烃油、氟化聚醚油,优选通常用于化妆品的油剂。

作为动植物油和半合成油,可以例示鳄梨油、亚麻子油、扁桃油、虫蜡、紫苏子油、橄榄油、可可脂、木棉蜡、椰子油、巴西棕榈蜡、肝油、小烛树蜡、牛脂、牛脚脂、牛骨脂、硬化牛脂、杏仁油、鲸蜡、硬化油、小麦胚芽油、芝麻油、米胚芽油、米糠油、甘蔗蜡、山茶花油、红花油、シアバタ—、桐油、肉桂油、西蒙得木油、虫胶蜡、海龟油、大豆油、茶实油、山茶子油、月见草油、玉米油、豚脂、菜子油、日本桐油、米糠蜡、胚芽油、马脂、杏仁油、棕榈油、棕榈仁油、蓖麻油、硬化蓖麻油、蓖麻油脂肪酸甲酯、向日葵籽油、葡萄油、月桂子蜡、霍霍巴油、澳洲坚果油、蜂蜡、貂油、棉籽油、棉蜡、木蜡、木蜡核油、褐煤蜡、椰子油、硬化椰子油、甘油三椰子油脂肪酸酯、羊脂、落花生油、羊毛脂、液体羊毛脂、还原羊毛脂、羊毛脂醇、硬质羊毛脂、醋酸羊毛脂、羊毛脂脂肪酸异丙酯、月桂酸己酯、POE羊毛脂醇醚、POE羊毛脂醇乙酸酯、羊毛脂脂肪酸聚乙二醇酯、POE氢化羊毛脂醇醚、卵黄油。

作为烃油,可以例示地蜡、角鲨烷、角鲨烯、提纯地蜡、链烷烃、石蜡、液体石蜡、鲨肝油烷、聚异丁烯、微晶蜡、凡士林、异十二烷、异十六烷、イソヘキサペンタコンタヘクタン、异戊烷。

作为高级脂肪酸,可以例示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二十二烷酸、十一碳烯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异硬脂酸、12-羟基硬脂酸。

作为脂肪酸酯油,可以例示己二酸二异丁酯、己二酸2-己基癸酯、己二酸二-2-庚基十一烷酯、单异硬脂酸N-烷基乙二醇酯、异硬脂酸异鲸蜡酯、三羟甲基丙烷三异硬脂酸酯、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2-乙基己酸鲸蜡酯、2-乙基己酸异鲸蜡酯、三羟甲基丙烷三-2-乙基己酸酯、季戊四醇四-2-乙基己酸酯、辛酸鲸蜡酯、辛基十二烷基树胶酯、油酸油酯、油酸辛基十二烷酯、油酸癸酯、异壬酸异壬酯、新戊二醇二癸酸酯、柠檬酸三乙酯、琥珀酸2-乙基己酯、醋酸戊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硬脂酸异鲸蜡酯、硬脂酸丁酯、癸二酸二异丙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乳酸鲸蜡酯、乳酸肉豆蔻酯、棕榈酸异丙酯、棕榈酸2-乙基己酯、棕榈酸2-己基癸酯、棕榈酸2-庚基十一烷酯、12-羟基硬脂酸胆甾醇酯、二季戊四醇脂肪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肉豆蔻酸-2-乙基己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酯、肉豆蔻酸2-己基癸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二甲基辛酸己基癸酯、肉桂酸乙酯、肉桂酸己酯、N-月桂酰基-L-谷氨酸-2-辛基十二烷酯、苹果酸二异硬脂酯。

作为甘油酯油,可以例示乙酰甘油、甘油三异辛酸酯、甘油三异硬脂酸酯、甘油三异棕榈酸酯、甘油三(辛酸·癸酸)酯、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二-2-庚基十一酸酯、甘油三肉豆蔻酸酯、肉豆蔻酸异硬脂酸双甘油酯。

作为氟代烃油,可以例示全氟萘烷、全氟辛烷、氟化沥青。也可以列举全氟醇。

这些(b)油剂,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两种以上。本发明的化妆料中的(b)油剂的含有率因化妆料的剂型而异,但一般为0.1~90.0重量%。优选为1.0~50重量%。低于上述下限时,在化妆料中有时不能发挥(b)油剂的效果,超过上述上限时,因化妆料的不同,有时(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效果变得不充分。

(c)分子结构中具有醇性羟基的化合物,根据化妆料的种类或剂型,以改善化妆料的使用感,赋予清爽感、清凉感、保湿感等为目的,或者作为在化妆料中配合疏水性成分时对人体的安全性高的溶剂等而配合。该成分(c)可以例示低级醇、糖类、糖醇、多元醇,但只要是通常在化妆料中使用的具有醇性羟基的化合物,并无特别限定。

作为低级醇,优选可以列举碳原子数2~5的醇类。具体可以列举乙醇、异丙醇、丁醇等。

作为糖类,可以例示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四碳糖、五碳糖。作为对这些糖类加氢(主要是接触还原)而制造的糖醇,可以例示山梨糖醇、麦芽糖、麦芽糖醇、赤藓糖醇、木糖醇、乳糖醇。

作为高级醇,可以例示月桂醇、肉豆蔻醇、棕榈醇、硬脂醇、二十二烷醇、二十六烷醇、油醇、异硬脂醇、己基十二烷醇、辛基十二烷醇、鲸蜡/硬脂醇、2-癸基十四烷醇、胆甾醇、植物甾醇、POE胆甾醇醚、单硬脂基甘油醚(鲨肝醇)、单油基甘油醚(鲨油醇)。

作为多元醇,可以例示碳原子数2~20的2元以上的醇或多元醇类,具体可以例示1,2-乙二醇、1,3-丁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二乙基-1,5-戊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甘油、聚乙烯多元醇。

这些(c)分子结构中具有醇性羟基的化合物,根据需要能够使用两种以上。本发明的化妆料中的(c)分子结构中具有醇性羟基的化合物的含有率因化妆料的剂型、这些成分(c)的配合目的而异,但一般为0.1~98重量%。低于上述下限时,在化妆料中有时不能发挥成分(c)的效果,超过上述上限时,因化妆料的不同,有时(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效果变得不充分。

为了水溶性成分的溶解、油性成分的乳化、化妆料的湿润化等,配合(d)水。可以例示精制水、离子交换水、矿质水。当本发明的化妆料是乳液等水系的化妆料时,成分(d)是必需构成成分,但当其为粉底化妆品、口红等非水系的化妆料时,不需要含有成分(d)。本发明的化妆料中的含有率为0~90.0重量%,因化妆料的种类、形态进行增减。

为了化妆料的增粘、增量、粉末化、着色等,配合成分(e)粉体和/或着色剂。只要是通常用于化妆料的粉体和/或着色剂,无论其形状(球状、棒状、针状、板状、无定形状、纺锤状等)或粒径(烟雾状、微粒、颜料级等)、粒子结构(多孔质、无孔质等),可以使用任何粉体和/或着色剂。配合这些粉体和/或着色剂作为颜料时,优选配合选自平均粒径在1nm~20μm范围内的无机颜料粉体、有机颜料粉体、树脂粉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作为(e)粉体和/或着色剂,可以例示无机粉体、有机粉体、表面活性剂金属盐粉体(金属皂)、有色颜料、珠光颜料、金属粉末颜料。此外,还有将这些颜料复合化而成的物质。作为无机粉体,可以例示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锌、氧化铈、氧化镁、硫酸钡、硫酸钙、硫酸镁、碳酸钙、碳酸镁、滑石、云母、高岭土、绢云母、白云母、合成云母、金云母、红云母、黑云母、锂云母、硅酸、无水硅酸(干法二氧化硅、湿法二氧化硅)、胶态二氧化硅、硅酸铝、硅酸镁、硅酸铝镁、硅酸钠、硅酸钠镁、硅酸钙、硅酸钡、硅酸锶、钨酸金属盐、羟基磷灰石、蛭石、ハイジライト、膨润土、蒙脱石、锂蒙脱石、有机改性粘度矿物(有机膨润土、有机蒙脱石、有机锂蒙脱石等)、沸石、陶瓷粉末、磷酸氢钙、氧化铝、氢氧化铝、氮化硼、氮化等的粉体。

作为有机粉体,可以例示6-尼龙、6,6-尼龙、12-尼龙等聚酰胺,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聚碳酸酯树脂,聚四氟乙烯这样的氟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二乙烯基苯-苯乙烯共聚物等热塑性树脂粉体;不饱和聚酯树脂,脲醛树脂,酚醛树脂,热固性丙烯酸类树脂,蜜胺树脂,环氧树脂,苯并胍胺,聚甲基苯并胍胺等固化性树脂粉末;天然纤维,纤维素,丝绸,羊毛,淀粉,月桂酰基赖氨酸等天然物粉体。

作为表面活性剂金属盐粉体,可以例示硬脂酸锌、硬脂酸铝、硬脂酸钙、硬脂酸镁、肉豆蔻酸锌、肉豆蔻酸镁、十六烷基磷酸锌、十六烷基磷酸钙、十六烷基磷酸锌钠等的粉体。

作为有机颜料,可以例示氧化铁、氢氧化铁、钛酸铁这样的无机红色颜料,γ-氧化铁等无机褐色系颜料,黄氧化铁、黄土等无机黄色系颜料,黑氧化铁、炭黑等无机黑色颜料,锰紫、钴紫等无机紫色颜料,氢氧化铬、氧化铬、氧化钴、钛酸钴等无机绿色颜料,绀青、群青等无机青色系颜料,将红色3号、红色104号、红色106号、红色201号、红色202号、红色204号、红色205号、红色220号、红色226号、红色227号、红色228号、红色230号、红色401号、红色505号、黄色4号、黄色5号、黄色202号、黄色203号、黄色204号、黄色401号、青色1号、青色2号、青色201号、青色404号、绿色3号、绿色201号、绿色204号、绿色205号、橙色201号、橙色203号、橙色204号、橙色206号、橙色207号等焦油系色素色淀化的产物,将胭脂红酸、虫漆酸、カルサミン、巴西灵、藏红花素等天然色素色淀化的产物。

作为珠光颜料,可以例示氧化钛被覆云母、氯氧化铋、氧化钛被覆氯氧化铋、氧化钛被覆滑石、鱼鳞箔、氧化钛被覆着色云母等。作为金属粉末颜料,可以例示铝、金、银、铜、铂、不锈钢等的金属粉末。

成分(d)粉体和/或着色剂,特别优选进行了防水化处理。(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与这些疏水性颜料具有亲和性,具有防止颜料移动从而破坏化妆料的均匀性及其外观的效果,其结果能够提高化妆持ち、化妆的持续性。此外,也可以使化妆料的耐皮脂性提高。

作为粉体和/或着色剂的疏水化处理,可以例示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有机硅树脂处理、橡胶状有机硅处理、丙烯酸改性有机硅处理、氟化有机硅处理等有机硅氧烷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烷基氯硅烷处理、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等硅烷处理;全氟烷基烷氧基硅烷、全氟烷基磷酸酯盐、全氟聚醚处理等氟化合物处理,N-月桂酰基-L-赖氨酸处理等氨基酸处理,角鲨烷处理等油剂处理、丙烯酸烷基酯处理等丙烯酸处理。这些处理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

这些成分(d)粉体和/或着色剂(包含进行了疏水化处理的产物),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两种以上。其配合量,因化妆料的剂型而大幅度不同,相对于化妆料的总量,一般大致为0.1~50重量%,优选为0.5~30重量%。这些粉体中,聚乙烯粉末、聚丙烯粉末、聚四氟乙烯粉末、聚氨酯粉末等使化妆料的经时稳定性、触感改善。

为了化妆料的增粘、使用感的改善等,配合成分(f)水溶性高分子。

只要是通常用于化妆品的水溶性高分子,可以使用两性、阳离子性、阴离子性或非离子性的水溶性高分子、水溶胀性粘土矿物的全部,也可以将2种以上的水溶性高分子并用。

作为两性水溶性高分子,可以例示两性化淀粉、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衍生物(例如丙烯酰胺-丙烯酸-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共聚物、丙烯酸-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共聚物)、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例如聚甲基丙烯酰基乙基二甲基甜菜碱、N-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N,N-二甲基铵-a-甲基羧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等)。

作为阳离子性水溶性高分子,可以例示季氮改性多糖(例如阳离子改性纤维素、阳离子改性羟乙基纤维素、阳离子改性愈创胶、阳离子改性刺槐豆胶、阳离子改性淀粉等)、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衍生物(例如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丙烯酰胺共聚物、聚氯化二甲基亚甲基哌啶鎓等)、乙烯基吡咯烷酮衍生物(例如乙烯基吡咯烷酮-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盐、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物、乙烯基吡咯烷酮-氯化甲基乙烯基咪唑鎓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例如甲基丙烯酰基乙基二甲基甜菜碱-氯化甲基丙烯酰基乙基三甲基铵-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酰基乙基二甲基甜菜碱-氯化甲基丙烯酰基乙基三甲基铵-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乙二醇酯共聚物等)。

作为阴离子性水溶性高分子,可以例示聚丙烯酸或其碱金属盐、聚甲基丙烯酸或其碱金属盐、透明质酸或其碱金属盐、乙酰化透明质酸或其碱金属盐、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水解物等脂肪族羧酸或其金属盐的水溶性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或其碱金属盐、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半酯共聚物、丙烯酸类树脂链烷醇胺液、羧基乙烯基聚合物。

作为非离子性水溶性高分子,可以例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高聚合聚乙二醇、乙烯基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共聚物、乙烯基己内酰胺/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共聚物、纤维素或其衍生物(例如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明胶和骨胶原或其衍生物、海藻酸钙、プルラン、寒天、明胶、罗望子种子多糖类、黄原胶、カラギ—ナン、高甲氧基果胶、低甲氧基果胶、愈创胶、果胶、阿拉伯树胶、结晶纤维素、アラビノガラクタン、梧桐胶、黄芪胶、海藻酸、清蛋白、酪蛋白、カ—ドラン、ジユランガム、葡聚糖、クインスシ—ドガム、トラガントガム、甲壳质、脱乙酰壳多糖衍生物、淀粉(米、玉米、马铃薯、小麦等)、明胶和骨胶原或其衍生物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水溶胀性粘土矿物可以是天然物、合成物的任何粘土矿物。作为代表例,有具有三层结构的含有胶体的硅酸铝,可以例示下述式(11)所示的物质。

(M1,M2)2-3(Si,Al)4O10(OH)2M31/3·nH2O(11)

(其中,M1为Al、Fe(III)、Mn(III)或Cr(III)、M2为Mg、Fe(II)、Ni、Zn或Li,M3为K、Na或Ca)。可以例示膨润土、蒙脱石、贝得石、囊脱石、皂石、锂蒙脱石、有机改性粘度矿物(有机膨润土、有机蒙脱石、有机锂蒙脱石等)、硅酸铝镁。

该成分(f)的配合量因化妆料的剂型而异,相对于化妆品的总量,优选为0.01~25.0重量%。如果配合量低于上述下限,增粘性、被膜性变得不充分,如果超过上述上限,发粘等增加,作为化妆料一般不可取。

根据化妆料的种类或剂型,为了将亲油性成分在水中乳化,为了使化妆料的各成分均匀地分散,或者为了发挥或改善化妆料的洗涤力等目的,配合成分(g)表面活性剂。

该成分(g)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半极性表面活性剂。(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具有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但通过进一步配合(g)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善洗涤活性、化妆料的配合稳定性。

作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例示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盐(例如月桂酸钠、硬脂酸钠、油酸钠、亚麻酸钠等)、烷基硫酸盐、烷基苯磺酸(例如己基苯磺酸、辛基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等)及其盐、聚氧化烯烷基醚硫酸盐、聚氧化烯链烷基醚硫酸盐、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酯盐、磺基琥珀酸烷基酯盐、聚氧化烯磺基琥珀酸烷基酯盐、聚氧化烯烷基苯基醚硫酸盐、链烷磺酸盐、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磺基琥珀酸烷基酯盐、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烷基硫酸酯盐、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硫酸酯盐、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パンテニル磷酸酯盐、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磷酸酯盐、辛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烷基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盐、聚氧化烯烷基醚醋酸盐、烷基磷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盐、酰基谷氨酸盐、α-酰基磺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烯丙基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链烷磺酸盐、烷基或链烯基硫酸盐、烷基酰胺硫酸盐、烷基或链烯基磷酸盐、烷基酰胺磷酸盐、烷酰基烷基牛磺酸盐、N-酰基氨基酸盐、磺基琥珀酸盐、烷基醚羧酸盐、酰胺醚羧酸盐、α-磺基脂肪酸酯盐、丙氨酸衍生物、甘氨酸衍生物、精氨酸衍生物。作为盐,可以例示钠盐等碱金属盐、镁盐等碱土类金属盐、三乙醇胺盐等链烷醇胺盐、以及铵盐。

作为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例示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鲸蜡基三甲基氯化铵、牛脂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硬脂基三甲基溴化铵、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二椰油基二甲基氯化铵、二辛基二甲基氯化铵、二(POE)油基甲基氯化铵(2EO)、氯化ベンザルコニウム、氯化アルキルベンザルコニウム,氯化アルキルジメチルベンザルコニウム、氯化ベンゼトニウム、硬脂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羊毛脂衍生季铵盐、硬脂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酰胺、硬脂酸二甲基氨基丙基酰胺、二十二烷酸酰胺丙基二甲基羟基丙基氯化铵、硬脂酰基コラミノ甲酰基甲基氯化吡啶、鲸蜡基氯化吡啶、妥尔油烷基苄基羟基乙基氯化咪唑、苄基铵盐。

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例示聚氧化烯醚类、聚氧化烯烷基醚类、聚氧化烯脂肪酸酯类、聚氧化烯脂肪酸二酯类、聚氧化烯树脂酸酯类、聚氧化烯(硬化)蓖麻油类、聚氧化烯烷基酚类、聚氧化烯烷基苯基醚类、聚氧化烯苯基苯基醚类、聚氧化烯烷基酯类、聚氧化烯烷基酯类、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化烯失水山梨糖醇烷基酯类、聚氧化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聚氧化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聚氧化烯甘油脂肪酸酯类、聚甘油烷基醚类、聚甘油脂肪酸酯类、蔗糖脂肪酸酯类、脂肪酸链烷醇酰胺、烷基糖苷类、聚氧化烯脂肪酸双苯基醚类、聚丙二醇、二甘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醚、氟系表面活性剂、聚甘油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甘油改性有机聚硅氧烷、聚氧化烯改性有机聚硅氧烷。但是,具有聚氧化烯链的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耐氧化性不足,应停留在使用极少量。

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例示咪唑啉型、酰胺基甜菜碱型、烷基甜菜碱型、烷基酰胺基甜菜碱型、烷基磺基甜菜碱型、酰胺基磺基甜菜碱型、羟基磺基甜菜碱型、羰基甜菜碱型、磷酰甜菜碱型、氨基羧酸型或酰胺基氨基酸型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具体地说,可以例示2-十一烷基-N,N,N-(羟乙基羧甲基)-2-咪唑啉钠、2-椰油基-2-咪唑啉氢氧化物-1-羧基乙氧基2钠盐等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月桂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肉豆蔻基甜菜碱等烷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椰子油脂肪酸酰胺丙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棕榈核油脂肪酸酰胺丙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牛脂脂肪酸酰胺丙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硬化牛脂脂肪酸酰胺丙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月桂酸酰胺丙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肉豆蔻酸酰胺丙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棕榈酸酰胺丙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硬脂酸酰胺丙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油酸酰胺丙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等酰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椰子油脂肪酸二甲基磺基丙基甜菜碱等烷基磺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月桂基二甲基氨基羟基磺基甜菜碱等烷基羟基磺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月桂基羟基磺基甜菜碱等磺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N-月桂酰基-N’-羟乙基-N’-羧甲基乙二胺钠、N-油酰基-N’-羟乙基-N’-羧甲基乙二胺钠、N-椰油基-N’-羟乙基-N’-羧甲基乙二胺钠、N-月桂酰基-N’-羟乙基-N’-羧甲基乙二胺钾、N-油酰基-N’-羟乙基-N’-羧甲基乙二胺钾、N-月桂酰基-N-羟乙基-N’-羧甲基乙二胺钠、N-油酰基-N-羟乙基-N’-羧甲基乙二胺钠、N-椰油基-N-羟乙基-N’-羧甲基乙二胺钠、N-月桂酰基-N-羟乙基-N’,N’-二羧甲基乙二胺一钠、N-油酰基-N-羟乙基-N’,N’-二羧甲基乙二胺一钠、N-椰油基-N-羟乙基-N’,N’-二羧甲基乙二胺一钠、N-月桂酰基-N-羟乙基-N’,N’-二羧甲基乙二胺二钠、N-油酰基-N-羟乙基-N’,N’-二羧甲基乙二胺二钠、N-椰油基-N-羟乙基-N’,N’-二羧甲基乙二胺二钠等酰胺基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二甲基硅氧烷-甲基[3-[3-{N-羧甲基-N-(2-羟基乙基)-N-甲基アンモニオ}-2-羟基丙氧基]丙基]硅氧烷共聚物、含有磺基甜菜碱基的聚硅氧烷。

作为半极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例示烷基氧化胺型表面活性剂、烷基氧化胺、烷基酰氨基氧化胺、烷基羟基氧化胺,优选使用碳数10~18的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碳数8~18的烷氧基乙基二羟基乙基氧化胺等。具体可以例示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二甲基辛基氧化胺、二乙基癸基氧化胺、双-(2-羟基乙基)十二烷基氧化胺、二丙基十四烷基氧化胺、甲基乙基十六烷基氧化胺、十二烷基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十六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十八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牛脂二甲基氧化胺、二甲基-2-羟基十八烷基氧化胺、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肉豆蔻基二甲基氧化胺、硬脂基二甲基氧化胺、异硬脂基二甲基氧化胺、椰子脂肪酸烷基二甲基氧化胺、辛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癸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月桂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肉豆蔻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棕榈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硬脂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异硬脂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油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蓖麻油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12-羟基硬脂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椰子脂肪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棕榈核油脂肪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蓖麻油脂肪酰氨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月桂酰氨基乙基二甲基氧化胺、肉豆蔻酰氨基乙基二甲基氧化胺、椰子脂肪酰氨基乙基二甲基氧化胺、月桂酰氨基乙基二乙基氧化胺、肉豆蔻酰氨基乙基二乙基氧化胺、椰子脂肪酰氨基乙基二乙基氧化胺、月桂酰氨基乙基二羟乙基氧化胺、肉豆蔻酰氨基乙基二羟乙基氧化胺和椰子脂肪酰氨基乙基二羟乙基氧化胺。

配合了(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和(g)表面活性剂成分的清洁凝胶、清洁霜、清洁乳剂、清洁奶液、洗面料这样的皮肤用洗净剂以及香波等头发洗净剂、护发素等具有皮肤和毛发的洗净性能优异,洗后的触感不发粘而滑爽的优点。该(g)成分的配合量,相对于化妆料的总量,优选1~20重量%,更优选为0.5~10重量%。

(h)有机硅是为了改善化妆料的诸特性而配合的成分,作为化妆品成分,可以例示(h1)硅油、(h2)有机硅生胶、(h3)有机硅树脂、(h4)硅橡胶粉末、(h5)凝胶状或糊状的交联型有机硅、(h6)有机硅改性有机聚合物。当然,(h)有机硅并不相当于成分(a)。本发明的化妆料,根据化妆料的剂型和种类,可以含有这些有机硅的至少1种或2种以上的有机硅。

为了赋予化妆料光滑性、润滑性、疏水性、亲油性等而配合(h1)硅油。通常在常温下为液体,其分子结构是直链状、环状、分支状的任一种。此外,硅油可以是具有烷基等官能团的有机聚硅氧烷,当然,并不相当于成分(a)。

作为该硅油,可以例示直链状二甲基聚硅氧烷、直链状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直链状甲基氢聚硅氧烷、直链状二甲基硅氧烷-甲基苯基硅氧烷共聚物等直链状有机聚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四甲基四氢环四硅氧烷、四甲基四苯基环四硅氧烷等环状有机低聚硅氧烷;分支状甲基聚硅氧烷、分支状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等分支状有机聚硅氧烷;烷基改性有机聚硅氧烷、丙烯酸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糖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环氧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羧基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氨基改性有机聚硅氧烷、高级脂肪酸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氟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等有机改性有机硅,它们在常温下为液体。这些硅油中,低聚合度的直链状二甲基聚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四甲基四氢环四硅氧烷具有挥发性,因此具有能够赋予化妆料滑爽感的优点。

为了赋予化妆料光滑性、润滑性、防水性、亲油性、耐水性等而配合(h2)有机硅生胶。通常在常温下为生胶状(也称为树胶状),具有超高聚合度,其分子结构为直链状。在超高聚合度的直链状二甲基聚硅氧烷:

通式

(CH3)3SiO{(CH3)2SiO}a{(CH3)RSiO}bSi(CH3)3所示的直链状二有机聚硅氧烷中,优选R为选自苯基、碳原子数2~8的链烯基、碳原子数6~20的烷基、碳原子数3~15的氨基烷基、碳原子数3~15的全氟烷基(例如3,3,3-三氟丙基)、式HOOC(CH2)n-所示的基团(式中,n为2~20的整数)、碳原子数3~15的含有季铵盐基的烷基中基团,a为1~5000,b为1~5000,a+b为2500~25000的直链状二有机聚硅氧烷。此外,有机硅生胶也可以以上述成分(h1)的溶液,例如环状二甲基硅氧烷溶液、直链状二甲基硅氧烷溶液的形式作为化妆料成分。

为了改善化妆料的使用感、耐水性、耐皮脂性等,配合(h3)有机硅树脂。该有机硅树脂,只要不违背本发明的目的,可以使用化妆料中通常使用的任何有机硅树脂。有机硅树脂在常温下可以是固体状、半固体状、液体状的任何一种,分子结构可以是分支状、网状结构、笼状结构的任何一种。优选其为油溶性,优选能够溶解于八甲基四硅氧烷(有时称为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有时称为D5)、它们的混合物中。

在构成有机硅树脂的硅氧烷单元中,有(R1)3SiO1/2(M单元)、(R1)2SiO2/2(D单元)、(R1)SiO3/2(T单元)和SiO4/2(Q单元)(式中R1是一价烃基或一价氟代烃基。作为该硅氧烷单元的组合,可以例示只由(R1)SiO3/2组成的树脂;由(R1)3SiO1/2和(R1)SiO3/2组成的树脂(MT树脂);由(R1)3SiO1/2、(R1)2SiO2/2和(R1)SiO3/2组成的树脂(MDT树脂);由(R1)3SiO1/2、(R1)2SiO2/2和SiO4/2组成的树脂(MDQ树脂);由(R1)2SiO2/2和(R1)SiO3/2组成的树脂(DT树脂);由(R1)3SiO1/2和SiO4/2组成的树脂(MQ树脂);由(R1)3SiO1/2(R1)SiO3/2和SiO4/2组成的树脂(MTQ树脂)、由(R1)3SiO1/2、(R1)2SiO2/2、(R1)SiO3/2和SiO4/2组成的树脂(MDTQ树脂)、由(R1)SiO3/2和SiO4/2组成的树脂(TQ树脂);由(R1)2SiO2/2、(R1)SiO3/2和SiO4/2组成的树脂(DTQ树脂)。

其中,作为R1,可以例示烷基、芳烷基、苯基、乙烯基。烷基可以例示、优选与作为通式(1)中的R1的烷基相同的烷基,最优选甲基。链烯基可以例示、优选与作为通式(7)中的R的具有末端双键的链烯基相同的链烯基,最优选乙烯基。芳烷基可以例示、优选与作为通式(1)中的R1的芳烷基相同的芳烷基。作为一价氟代烃基,可以例示全氟烷基、氟代苯基。

这些有机硅树脂,可以单独配合在化妆料中,但如果在挥发性硅油(例如环状二甲基低聚硅氧烷)、挥发性烃油、不挥发性硅油(例如直链状二甲基聚硅氧烷)或不挥发性烃油中溶解,或者使其溶胀,成为溶液乃至糊剂,容易与其他成分混合,因此优选。作为其具体例,有甲基聚硅氧烷树脂或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硅酸的挥发性环状二甲基硅氧烷或不挥发性直链状二甲基聚硅氧烷形成的溶液或糊剂。

这些有机硅树脂的配合量,相对于化妆料的总量,优选0.1~20重量%,更优选为1~10重量%。此外,为了得到与皮肤的密合性更高的化妆料,优选用作含有本发明的(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100重量份和有机硅树脂50~500重量份的组合物。

为了改善化妆料的弹力、改善使用感、耐水性、耐皮脂性等,配合(h4)硅橡胶粉末。在此,所谓硅橡胶粉末,是指其为直链状或轻度的分支状的有机聚硅氧烷的交联物,具有橡胶弹性的固体状粉末。硅橡胶粉末的形状有球状、椭圆球状、扁平状、不定形状等。从触感、与其他成分的混合性等方面出发,优选球状。粒径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使用了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得到的一次粒径或采用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的平均一次粒径在0.1~50μm的范围内。此外,硅橡胶粉末的硬度,采用JIS A型硬度计测定的硬度优选0~80,更优选0~65。

硅橡胶粉末可以通过例如将包含具有至少2个乙烯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例如两末端乙烯基封端二甲基聚硅氧烷)和有机氢聚硅氧烷(例如甲基氢聚硅氧烷)和铂系催化剂(例如氯铂酸)的固化性组合物在水中乳化或分散,进行加热使其固化为粒子状而制造。或者,可以通过将上述固化性组合物在热气中喷雾,使其固化为粒子状而制造。该固化性组合物可以含有气相法二氧化硅、湿法二氧化硅这样的补强性填充剂。可以是代替具有至少2个乙烯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而使用两末端具有脂肪族双键的二烯、聚氧化烯二烯丙醚、甘油三烯丙醚、聚氧化炔化甘油三烯丙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烯丙醚、聚氧化炔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烯丙醚等那样的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乙烯基性反应部位的聚合物而制备的硅橡胶粉末。

该硅橡胶粉末,可以列举例如特开平2-243612号公报、特开平8-12545号公报、特开平8-12546号公报、特开平8-12524号公报、特开平9-241511号公报、特开平10-36219号公报、特开平11-193331号公报、特开2000-281523号公报中记载的那些。作为市售品,由东丽-道康宁株式会社出售的トレフイルE-505、トレフイルE-506、トレフイルE-507、トレフイルE-508等トレフイルE系列、《化妆品种别配合成分规格》收载的交联型有机硅粉末相当。

这些硅橡胶粉末可以是表面处理过的产物。作为表面处理,可以例示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二甲基聚硅氧烷处理、有机硅树脂微粉末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气相法二氧化硅处理、全氟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金属皂处理、使用了全氟烷基磷酸酯盐等氟化合物的表面处理。

硅橡胶粉末,可以直接与其他成分混合,也可以直接配合在其他成分中,可以制成分散在水、酯油、硅油、烃油、高级醇、植物油、动物油等液体中而形成的分散体;与酯油、硅油、烃油、高级醇、植物油、动物油等油剂的混合物(糊状、膏状、粉粒状等)而供于化妆料的制造。

粒径超过10μm的硅橡胶球状粉末也多,难以固定与肌肤上,但通过与(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组合使用,具有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更稳定的涂膜的优点。此外,这些硅橡胶粉末使光散射,但通过与(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一起配合,具有分散性、在皮肤上的固着性提高,与没有组合时相比化妆涂膜的光泽和肌肤保持性改善的优点。

硅橡胶粉末的配合量,因化妆料的种类、性状、硅橡胶粉末配合产生的特性改进目的等而异,因此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化妆料的0.1~30重量%。这是因为小于上述下限时,特性难以提高,涂布到身体的一部分时的涂布面的滑水性变弱,具有因与水接触涂膜容易破坏的问题,如果超过上述上限,破坏化妆料本来的特性,虽然获得滑水性,但涂膜的物理强度降低,对于接触等有时变得相对弱。

(h5)凝胶状或糊状的交联有机硅,是在硅油或烃油中使交联有机聚硅氧烷溶胀而形成的糊状乃至凝胶状组合物,为了改进化妆料的稳定性、使用感、光泽、耐水性、耐皮脂性等而配合。作为用于该目的的交联有机聚硅氧烷,可以例示甲基氢聚硅氧烷的缩合物、上述硅橡胶粉末、包含具有至少2个乙烯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例如两末端乙烯基封端二甲基聚硅氧烷)和有机氢聚硅氧烷(例如甲基氢聚硅氧烷)和铂系催化剂(例如氯铂酸)的固化性组合物的非球状固化物、包含两末端具有脂肪族双键的二烯或聚氧化烯二烯丙醚和有机氢聚硅氧烷(例如甲基氢聚硅氧烷)和铂系催化剂(例如氯铂酸)的固化性组合物的非球状固化物。

凝胶状或糊状的交联有机硅,在硅油中或烃油中,使包含具有至少2个乙烯基的二有机聚硅氧烷(例如两末端乙烯基封端二甲基聚硅氧烷)、两末端具有脂肪族双键的二烯或聚氧化烯二烯丙醚和有机氢聚硅氧烷(例如甲基氢聚硅氧烷)与有机氢聚硅氧烷(例如甲基氢聚硅氧烷)和铂系催化剂(例如氯铂酸)的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成的糊状乃至凝胶状组合物也有用。

作为用于该目的的硅油,可以例示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四甲基四苯基环四硅氧烷等环状有机硅氧烷,直链状或分支链状的低聚合度二甲基聚硅氧烷,作为烃油,可以例示异十二烷、异十六烷、イソヘキサペンタコンタヘクタン。

作为凝胶状或糊状的交联有机硅的市售品,可以列举例如作为硅油且为凝胶状的DC9040、作为环状有机硅油且为凝胶状的DC9045、作为硅油且为糊状的DC9041、作为烃油且为糊状的DC8040(均为道康宁公司制),使具有聚氧化烯链的交联有机聚硅氧烷分散在硅油中而成DC9011(道康宁公司制)。

(h5)凝胶状或糊状的交联有机硅的配合量,因化妆料的剂型而异,相对于化妆料的总量,优选为0.01~40重量%,特别优选为0.1~30重量%。

为了改进化妆料的使用感、表面保护性等,配合(h6)有机硅改性有机聚合物。

作为有机硅改性有机聚合物,可以例示聚二甲基硅氧烷接枝型丙烯酸酯系聚合物(参照特开平7-196449)、羧基硅氧烷树枝状单体接枝型乙烯基系聚合物(参照特开2000-063225、特开2003-226611)、分子中含有选自羧酸烷基酯、吡咯烷酮部分、长链烷基部分、聚氧化烯部分和氟代烷基部分、羧酸等阴离子部分中的至少1种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接枝型和分支状碳硅氧烷树枝状单体接枝型丙烯酸共聚物。

(i)紫外线防御剂是为了遮蔽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紫外线不到达皮肤或毛发,或者使到达皮肤或毛发的量减少而配合的物质,有无机系的紫外线防御剂和有机系的紫外线防御剂。上述无机粉体和金属粉末颜料的一部分也作为紫外线防御剂发挥作用,作为其具体例,可以列举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低次氧化钛、铁掺杂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铁等金属氢氧化物、板状氧化铁、铝薄片等金属薄片类、碳化硅等陶瓷类。其平均粒径优选1~100nm。优选对这些粉体、粉末用现有公知的表面处理,例如氟化合物处理(优选全氟烷基磷酸酯处理、全氟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全氟聚醚处理、氟化有机硅处理、氟化有机硅树脂处理)、有机硅处理(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二甲基聚硅氧烷处理、气相法四甲基四氢环四硅氧烷处理)、有机硅树脂处理(优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硅酸处理)、侧链处理(气相法有机硅处理后加成烷基链等的方法)、钛偶联剂处理、硅烷处理(优选烷基烷氧基硅烷处理或烷基二硅氮烷处理)、油剂处理、N-酰基化树脂处理、聚丙烯酸处理、金属皂处理(优选硬脂酸、肉豆蔻酸盐)、丙烯酸树脂处理、金属氧化物处理等进行了表面处理,更优选将这些处理多种组合进行处理。可以列举例如用氧化硅、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被覆微粒氧化钛表面后,用烷基烷氧基硅烷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量,相对于粉体质量,以表面处理量的总计表示,优选在0.1~50质量%的范围内。

有机系的紫外线防御剂的紫外线吸收能优异,通过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紫外线不到达皮肤、毛发,或者使其到达皮肤、毛发的量减少。作为有机系的紫外线防御剂,可以例示水杨酸三甲环己酯、水杨酸辛酯、水杨酸三乙醇胺等水杨酸系;对氨基苯甲酸、乙基二羟基丙基对氨基苯甲酸、甘油基对氨基苯甲酸、辛基二甲基对氨基苯甲酸、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戊酯、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2-[4-(二乙基氨基)-2-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等PABA系;4-(2-β-グルコピラノシロキシ)丙氧基-2-羟基二苯甲酮、二羟基二甲氧基二苯甲酮、二羟基二甲氧基二苯甲酮二磺酸钠、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羟基甲氧基二苯甲酮磺酸及其三水盐、羟基甲氧基二苯甲酮磺酸钠、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硫酸、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N-辛氧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系;对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别名: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二对甲氧基肉桂酸单-2-乙基己酸甘油酯、2,5-二异丙基肉桂酸甲酯、2,4,6-三[4-(2-乙基己氧基羰基)苯胺基]-1,3,5-三嗪、三甲氧基肉桂酸甲基双(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甲硅烷基异戊酯、二甲基聚甲硅烷氧基二乙基亚苄基丙二酸酯混合物(ジメチコジエチルベンザルマロネ—ト)、对甲氧基肉桂酸异丙酯-二异丙基肉桂酸酯混合物、对甲氧基氢化肉桂酸二乙醇胺盐等肉桂酸系;2-苯基-苯并咪唑-5-硫酸、4-异丙基二苯甲酰基甲烷、4-叔丁基-4’-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等苯甲酰基甲烷系;2-氰基-3,3-二苯基丙-2-烯酸2-乙基己酯(别名:オクトクリレン)、二甲氧基亚苄基二氧代咪唑烷丙酸2-乙基己酯、1-(3,4-二甲氧基苯基)-4,4-二甲基-1,3-戊二酮、シノキサ—ト、甲基-对氨基苯甲酸酯、2-乙基己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3-(4-甲基亚苄基)樟脑、辛基三嗪酮、4-(3,4-二甲氧基苯基亚甲基)-2,5-二氧代-1-咪唑烷丙酸2-乙基己酯、这些的高分子衍生物和硅烷衍生物。

也可以使用含有上述有机系紫外线防御剂的聚合物粉末。聚合物粉末可以是中空,也可以不是中空,平均一次粒径可以在0.1~50μm的范围内,粒度分布可以宽,也可以窄。作为聚合物的种类,可以列举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有机硅树脂、尼龙、丙烯酰胺树脂、多肽、有机硅改性多肽等。优选在这些聚合物粉末中以0.1~30质量%的范围含有有机系紫外线防御成分的粉末,特别优选含有作为UV-A吸收剂的4-叔丁基-4’-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的粉末。

上述紫外线防御剂中,由于已通用,获得容易,并且紫外线防御效果高,因此优选选自微粒氧化钛、微粒氧化锌、对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4-叔丁基-4’-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1种。优选将无机系和有机系的紫外线防御剂并用,更优选将与UV-A对应的紫外线防御成分和与UV-B对应的紫外线防御剂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化妆料中的(i)紫外线防御剂的含有率因化妆料的剂型而异,相对于化妆料的质量,优选在0.1~60质量%的范围,特别优选为3~40质量%。无机系的紫外线防御剂的配合量,相对于化妆料的质量,优选0.1~30质量%的范围,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相对于化妆料的质量,优选0.1~20质量%的范围。如果低于上述下限,有时不能发挥紫外线防御效果,如果超过上述上限,因化妆料的不同,有时(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效果变得不充分。优选成分(a)的配合量相对于化妆料的总量在0.1~20质量%的范围,配合(i)紫外线防御剂,在该组合的范围内,与没有配合成分(a)时相比,得到更持续的紫外线防御效果。

(j)盐是通过与上述的(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并用,能够形成化妆料的更均匀的分散状态的成分,可以列举无机盐、有机酸盐、胺盐和氨基酸盐。作为无机盐,有例如盐酸、硫酸、碳酸、硝酸等无机酸的钠盐、钾盐、镁盐、钙盐、铝盐、锆盐、锌盐等;作为有机酸盐,有例如醋酸、脱氢醋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抗坏血酸、硬脂酸等有机酸类的盐;作为胺盐和氨基酸盐,有例如三乙醇胺等胺类的盐、谷氨酸等氨基酸类的盐等。此外,也可以使用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的盐,铝锆甘氨酸络合物等,以及化妆品处方中使用的酸-碱的中和盐等。

本发明的化妆料,除了上述各成分外,在不破坏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含有化妆料中通常使用的(k)防菌防腐剂、生理活性成分、油溶性凝胶化剂、pH调节剂、螯合物化剂、溶剂、推进剂、抗氧化剂、保湿成分、香料等各种成分。这些成分也能够在溶解或分散在上述的(b)油剂、(c)分子结构中具有醇性羟基的化合物或(d)水中的状态下与其他化妆料成分配合,也能够使用(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在溶解或分散在(b)油剂、(c)分子结构中具有醇性羟基的化合物或(d)水中的状态下与其他化妆料成分配合。

作为防腐剂,可以例示对羟基苯甲酸烷基酯、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苯氧基乙醇。作为抗菌剂,可以例示苯甲酸、水杨酸、石炭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烷基酯、对氯间甲酚、六氯酚、氯化ベンザルコニウム、氯化クロルヘキシジン、三氯对称二苯脲、トリクロサン、感光素、苯氧基乙醇、1,3-二(羟甲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甲基氨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混合水溶液、N,N’’-亚甲基双[N’-(3-羟甲基-2,5-二氧代-4-咪唑烷基)脲]。

作为生理活性成分,可以列举涂布到皮肤上时给予皮肤某种生理活性的物质,可以例示抗炎症剂、防老剂、紫外线防御剂、勒紧剂、抗氧化剂、发毛剂、育毛剂、保湿剂、血行促进剂、抗菌剂、杀菌剂、干燥剂、冷感剂、温感剂、维生素类、氨基酸、创伤治愈促进剂、刺激缓和剂、镇痛剂、细胞赋活剂、酶成分。其中,特别优选天然系的植物提取成分、海藻提取成分、生药成分。本发明中,优选配合1种或2种以上这些生理活性成分。

作为这些生理活性成分,可以例示当归提取物、鳄梨提取物、アマチヤ提取物、药蜀葵提取物、山金车花提取物、芦荟提取物、杏提取物、杏核提取物、银杏提取物、茴香提取物、郁金提取物、乌龙茶提取物、玫瑰果提取物、エチナシ叶提取物、黄芩提取物、黄柏提取物、黄连提取物、大麦提取物、藤黄提取物、野芝麻提取物、豆瓣菜提取物、橙提取物、海水干燥物、海藻提取物、水解弹性蛋白、水解小麦粉、水解蚕丝、春黄菊提取物、胡萝卜提取物、カワラヨモギ提取物、甘草提取物、黄麻提取物、カキヨク提取物、醋栗提取物、金鸡纳提取物、キユ—カンバ—提取物、鸟苷、栀子提取物、箬竹提取物、苦参提取物、核桃提取物、葡萄柚提取物、クレマテイス提取物、小球藻提取物、桑树提取物、龙胆提取物、红茶提取物、酵母提取物、牛蒡提取物、米糠发酵提取物、米胚芽油、コンフリ—提取物、骨胶原、越桔提取物、细辛提取物、柴胡提取物、サイタイ提取液、鼠尾草提取物、肥皂草提取物、竹子提取物、山楂提取物、山椒提取物、香菇提取物、地黄提取物、シコン提取物、苏紫提取物、椴树提取物、绣线菊提取物、芍药提取物、菖蒲根提取物、白桦提取物、木贼提取物、セイヨウキズタ提取物、山楂果提取物、接果木提取物、蓍草提取物、薄荷提取物、鼠尾草提取物、锦葵提取物、川芎提取物、当药提取物、大豆提取物、大枣提取物、百里香提取物、茶提取物、丁香子提取物、白茅提取物、陈皮提取物、当归提取物、トウキンセンカ提取物、桃仁提取物、橙皮提取物、蕺菜提取物、西红柿提取物、纳豆提取物、人参提取物、大蒜提取物、ノバラ提取物、ハイビスカス提取物、麦冬提取物、巴豆提取物、欧芹提取物、蜂蜜、ハマメリス提取物、パリエタリア提取物、香茶菜提取物、ビサボロ—ル、枇杷提取物、款冬提取物、フキノトウ提取物、茯苓提取物、ブツチヤ—ブル—ム提取物、葡萄提取物、プロポリス、丝瓜提取物、向日葵提取物、薄荷提取物、椴树提取物、芍药提取物、蛇麻提取物、松树提取物、七叶树提取物、观音莲提取物、无患子提取物、蜜蜂花提取物、桃子提取物、矢车菊提取物、桉树提取物、虎耳草提取物、柚子提取物、薏苡仁提取物、艾蒿提取物、熏衣草提取物、苹果提取物、莴苣提取物、柠檬提取物、紫云英提取物、玫瑰花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罗马洋甘菊提取物、蜂乳提取物。

此外,可以例示脱氧核糖核酸、粘多糖类、透明质酸钠、硫酸软骨素钠、骨胶原、弹性蛋白、甲壳质、脱乙酰壳多糖、水解卵壳膜等生物体高分子,甘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苯基丙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雌甾二醇、乙烯基雌甾二醇等荷尔蒙,鞘脂质、神经酰胺、胆甾醇、胆甾醇衍生物、磷脂质等油性成分,ε-氨基己酸、甘草酸、β-甘草次酸、氯化溶菌酶、愈创木薁、氢化可的松、尿囊素、凝血酸、薁等抗炎症剂,维生素A、B2、B6、C、D、E、泛酸钙、维生素H、烟酰胺、维生素C酯等维生素类,尿囊素、二异丙基胺二氯乙酸盐、4-氨基甲基环己烷羧酸等活性成分,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类黄酮、鞣酸、木聚糖、皂草苷、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肌醇六磷酸等抗氧化剂,α-羟基酸、β-羟基酸等细胞赋活剂,γ-谷维素、维生素E衍生物等血行促进剂,视黄醇、视黄醇衍生物等创伤治愈剂,风箱树苷、甘草提取物、辣椒酊、日柏醇、碘化大蒜提取物、盐酸吡哆素、d1-α-生育酚、醋酸d1-α-生育酚、烟酸、烟酸衍生物、泛酸钙、D-泛醇、乙酰泛酰乙醚、生物素、尿囊素、异丙基甲基苯酚、雌甾二醇、乙炔基雌甾二醇、氯化カプロニウム、氯化ベンザルコニウム、盐酸苯海拉明、タカナ—ル、樟脑、水杨酸、壬酸香子兰酰胺、壬烷酸香子兰酰胺、ピロクトンオラミン、甘油十五烷酸酯、1-薄荷醇、樟脑等清凉剂,单硝基愈创木酚、间苯二酚、γ-氨基丁酸、氯化ベンゼトニウム、盐酸慢心利、茁长素、女性激素、班蝥酊、环孢菌素、ジンクピリチオン、氢化可的松、米诺地尔、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薄荷油、ササニシキ提取物等育毛剂。

作为油溶性凝胶化剂,可以例示硬脂酸铝、硬脂酸镁、肉豆蔻酸锌等金属皂,N-月桂酰基-L-谷氨酸、α,γ-二-正丁基胺等氨基酸衍生物、糊精棕榈酸酯、糊精硬脂酸酯、糊精2-乙基己酸棕榈酸酯等糊精脂肪酸酯,蔗糖棕榈酸酯、蔗糖硬脂酸酯等蔗糖脂肪酸酯,单亚苄基山梨糖醇、二亚苄基山梨糖醇等山梨糖醇的亚苄基衍生物,二甲基苄基十二烷基铵蒙脱土、二甲基二(十八烷基)铵蒙脱土等有机改性粘土矿物,这些可以根据需要使用2种以上。

作为pH调节剂,可以例示乳酸、柠檬酸、乙醇酸、琥珀酸、酒石酸、d1-苹果酸、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作为螯合剂,可以例示丙氨酸、依地酸钠盐、多聚磷酸钠、偏磷酸钠、磷酸。

作为溶剂,因化妆料的剂型而异,除了上述成分(d)以外,可以例示室温下为液体的成分(c)。

作为推进剂,可以例示轻质流动异链烷烃、醚类、LPG、N-甲基吡咯烷酮、下一代フロン。

作为抗氧化剂,可以例示生育酚、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植酸等;作为螯合剂,可以例示丙氨酸、依地酸钠盐、多聚磷酸钠、偏磷酸钠、磷酸等。

作为保湿成分,除了上述的成分(b)的油剂(特别是动植物油或烃油)、成分(c)的糖醇、多元醇以外,可以例示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吡咯烷酮羧酸盐、聚氧乙烯甲基糖苷、聚氧丙烯甲基糖苷。

为了赋予化妆料香气、香味,或者将令人不快的气味掩蔽,配合香料。只要是一般在化妆料中配合的香料,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例示含有在上述生理活性成分等中例示的各种提取物,从各种植物的花、种子、叶、根等提取的香料,从海藻类提取的香料,从动物的各部位或分泌物提取的香料(例如麝香、抹香)、人工合成的香料(例如薄荷醇、麝香、醋酸酯、香草精)。再有,(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即使经时也不伴有强烈的臭气,因此具有不破坏该香料的理想的香气的优点。

(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中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由于聚醚部分只由来自缩水甘油醚的聚醚组成,或者90摩尔%以上由来自缩水甘油醚的聚醚组成,与现有公知的聚醚部分只由聚氧化烯组成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不同,在空气中难以被氧化,难以经时产生以甲醛为代表的羰基官能性变应反应抗原性化合物。

(a)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中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由于聚醚部分只由来自缩水甘油醚的聚醚组成,与现有公知的聚醚部分只由聚氧化烯组成的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不同,在空气中难以被氧化,难以经时产生以甲醛为代表的羰基官能性变应反应抗原性化合物。因此,本发明的化妆料具有在空气中难以被氧化,难以经时产生以甲醛为代表的羰基官能性变应反应抗原性化合物的优点。

实施例

参考例和实施例中,原料和生成物的分析条件如下所述。

[凝胶渗透色谱(GPC)]

作为GPC装置,使用在东曹株式会社制的HLC-8020凝胶渗透色谱(GPC)中安装折光检测器和东曹株式会社制的TSKgel GMHXL-L柱2个所得的装置。试料以2重量%氯仿溶液的形式供于测定。校正曲线使用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已知的标准聚苯乙烯作成。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进行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而求得。由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计算分子量分布多分散度。

[13C核磁共振(13CNMR)分析]

采用日本电子JNM-EX400型傅立叶变换核磁装置进行测定。

将试料溶解于重氯仿或重甲醇中,添加三(乙酰丙酮)合铬(III)作为缓和试剂进行测定。

[红外吸光分析]

采用サ—モニコレ—NEXUS670傅立叶变换型红外分光分析装置进行测定。将试料夹在2片KBr板中,采用夹层法进行测定。

[参考例1]

对含有合成时的原料残渣、作为副产物的有机氯化合物的市售的缩水甘油甲醚进行13CNMR分析,结果可知以表氯醇相当量表示,含有3.4摩尔%(13700ppm的氯)。在带有温度计和回流冷却管和搅拌器的4口烧瓶中投入该缩水甘油甲醚500g、用锤子将块状氢氧化钠粉碎而制备的粒子状氢氧化钠(平均粒径300μm以上)25g,在氮气气氛下在80℃下搅拌3小时。接着,在40~50mmHg的减压度下进行单元蒸馏,得到360g的馏分。对该馏分进行NMR分析,可知是纯度99.9%的甲基缩水甘油基醚。在NMR分析图中没有观察到来自杂质的信号。在作为该馏分的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中添加5重量%的分子筛4A,进行脱水得到精制甲基缩水甘油基醚。

[参考例2]

在带有温度计和回流冷却管和搅拌器的4口烧瓶中投入乙二醇单烯丙醚3.90g(37.8mmol)、粒子状氢氧化钾0.05g(0.90mmol)和参考例1中精制的甲基缩水甘油基醚20.0g(227mmol),在氮气气氛下在120~130℃下搅拌2小时。冷却到室温,投入0.060g醋酸,进行搅拌,使反应终止。向液体聚合物中投入甲苯10g,接着投入作为水滑石系的吸附剂的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キヨ—ワ—ド500SN 1g,搅拌2小时。通过过滤将副产的醋酸钾和上述吸附剂除去,边加热该滤液边进行减压,从而将低沸点物蒸馏掉,得到透明的液体残渣22.7g(收率95%)。对该液体残渣进行GPC分析,结果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为940,分散度为1.124。对该液体残渣进行NMR分析,结果可知是下述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平均聚合度5.3(计算值6)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通式(7)中,R为烯丙氧基乙基,n为5.3,W为甲基,m为0,p为1,Y为氢原子)。

平均结构式(26):

[化39]

[参考例3]~[参考例5]

在参考例2中,除了改变乙二醇单烯丙醚的进料量,代替氢氧化钾而使用叔丁氧基钾作为聚合催化剂以外,在与参考例2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聚合等,制备聚合度不同的液体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通式(7)中,R为烯丙氧基乙基,n如下所示,W为甲基,m为0,p为1,Y为氢原子)。将进料量和分析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中。

[表1]

表1

 

参考例3参考例4参考例5乙二醇单烯丙醚1.86g18.2mmol0.93g9.1mmol0.46g4.5mmol聚合催化剂t-BuOK0.1g0.9mmolt-BuOK0.1g0.9mmolt-BuOK0.1g0.9mmol收量收率数均分子量分散度平均聚合度(实测值)聚合度(计算值)21.4g98%16381.06312.312.520.8g99.5%26781.053252520.5g100%42141.0784850

参考例3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相当于在下述平均结构式(27)中n=12.3。

参考例4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相当于在下述平均结构式(27)中n=25。

参考例5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相当于在下述平均结构式(27)中n=48。

平均结构式(27):

[化40]

[参考例6]

在参考例2中,除了代替甲基缩水甘油基醚而使用丁基缩水甘油基醚29.6g(227mmol)以外,在与参考例2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聚合等,制备液体残渣31.4g(收率99.8%)。对该液体残渣进行GPC分析,结果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为1967,分散度为1.088。对该液体残渣进行NMR分析,结果可知是下述平均结构式(28)所示的平均聚合度12.0(计算值12.5)的聚(丁基缩水甘油基醚)(通式(7)中,R为烯丙氧基乙基,n为12,W为丁基,m为0,p为1,Y为氢原子)。

平均结构式(28):

[化41]

[参考例7]

在实施例2中,除了代替甲基缩水甘油基醚20.0g(227mmol)而使用丁基缩水甘油基醚14.8g(113.5mmol)和甲基缩水甘油基醚10.0g(113.5mmol)的混合物以外,在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聚合等,制备26.6g(收率100%)的液体残渣。对该液体残渣进行GPC分析,结果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为1836,分散度为1.080。对该液体残渣进行NMR分析,结果可知是下述平均结构式(29)所示的合计平均聚合度12.3(计算值12.5)的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丁基缩水甘油基醚无规共聚物(基于甲基缩水甘油基醚的单元的平均聚合度为6.0,基于丁基缩水甘油基醚的单元的平均聚合度为6.3)(通式(7)中,R为烯丙氧基乙基,n为6和6.3,W为甲基和丁基,m为0,p为1,Y为氢原子)。

平均结构式(29):

[化42]

[参考例8]

在带有温度计和回流冷却管和搅拌器的4口烧瓶中投入二甘醇2.00g(18.8mmol)、叔丁氧基钾0.10g(0.90mmol)和参考例中精制的缩水甘油甲醚20.0g(227mmol),在氮气气氛下在120~130℃下搅拌3小时。然后冷却到80℃,投入1.63g(40.7mmol)的氢氧化钠,进行搅拌。接着,滴入4.11g(45.4mmol)的甲代烯丙基氯,结果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接着,在120℃下搅拌2小时,冷却后,投入10g的甲苯,过滤副产的白色盐。将该滤液加热减压,馏去低沸点物,得到22.3g(收率93%)的液体残渣。对该液体残渣进行GPC分析,结果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为2144,分散度为1.040。对该液体残渣进行NMR分析,结果可知是下述平均结构式(30)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通式(16)中,R5为甲代烯丙基,X为通式(5)所示、W为甲基的二价的基团,Z为亚乙氧基,n为q和12.6-q,m为2)。

平均结构式(30):

[化43]

(式中,q大于0且小于12.6)

[参考例9]

在带有温度计和回流冷却管和搅拌器的4口烧瓶中投入甘油单烯丙醚2.40g(18.2mmol)、叔丁氧基钾0.10g(0.90mmol)和参考例中精制的甲基缩水甘油基醚20.0g(227mmol),在氮气气氛下在120~140℃下搅拌2.5小时。接着冷却到室温,投入0.06g醋酸,使反应终止。接着投入甲苯10g,投入作为水滑石系的吸附剂的协和化学工业制キヨ—ワ—ド500SN,搅拌2小时。接着通过过滤将副产的醋酸钾和上述吸附剂除去,边加热该滤液边进行减压,从而将低沸点物蒸馏掉,得到透明的液体残渣22.1g(收率99%)。对该液体残渣进行GPC分析,结果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为1717,分散度为1.036。对该液体残渣进行NMR分析,结果可知是下述平均结构式(31)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通式(7)中,R为烯丙氧基亚丙基,n为q和12.6-q,m为0,W为甲基,p为2,Y为氢原子)。

平均结构式(31):

[化44]

(上式中,q大于0且小于12)

[参考例10]

在参考例9中,除了代替甘油单烯丙醚2.40g(18.2mmol)而使用季戊四醇单烯丙醚3.2g(18.2mmol)以外,在与参考例9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聚合等,制备22.4g(收率97%)的液体残渣。对该液体残渣进行GPC分析,结果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为2016,分散度为1.072。对该液体残渣进行NMR分析,结果可知是下述平均结构式(32)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通式(7)中,R为下述式所示的基团,

式:

[化45]

n为q和12-q,m为0,W为甲基,p为2,Y为氢原子)。

平均结构式(32):

[化46]

(上式中,q大于0且小于12.6)

[参考例11]

在参考例9中,除了代替甘油单烯丙醚2.40g(18.2mmol)而使用3-丁烯醇1.31g(18.2mmol)以外,在与参考例9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聚合等,制备20.5g(收率96%)的液体残渣。对该液体残渣进行GPC分析,结果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为1557,分散度为1.095。对该液体残渣进行NMR分析,结果可知是下述平均结构式(33)所示的平均聚合度12.6(计算值12.0)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通式(7)中,R为丁烯基,n为12.6,m为0,W为甲基,p为1,Y为氢原子)。

平均结构式(33):

[化47]

[实施例1]

在带有搅拌装置的4口烧瓶中投入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缩水甘油甲醚)5g(8.8mmol)和下述平均结构式(34)的含有两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二甲基聚硅氧烷5.9g(3.7mmol、SiH:7.3mmol)进行混合,

平均结构式(34):

[化48]

投入铂·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络合物,其量使铂金属量达到5ppm,进行混合。在80~100℃下搅拌5小时,取样进行红外吸光分析(IR)并研究,结果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特性吸收消失,氢化硅烷化反应完成。得到淡黄色透明的聚合物10.9g(收率100%)。该聚合物的29Si和13C核磁共振分析(NMR)的结果,可知是下述平均结构式(35)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介由亚丙氧基亚乙氧基与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两末端键合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35):

[化49]

[实施例2]

在带有搅拌装置的4口烧瓶中投入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缩水甘油甲醚)6.8g(11.9mmol)和下述平均结构式(36)所示的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硅氧烷共聚物2.8g(3.3mmol、SiH:9.9mmol)进行混合,

平均结构式(36):

[化50]

投入铂·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络合物,其量使铂金属量达到5ppm,进行混合。在100~120℃下搅拌3小时,取样进行红外吸光分析(IR)并研究,结果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特性吸收消失,氢化硅烷化反应完成。得到淡黄色透明的聚合物10.0g(收率97%)。该聚合物的29Si和13C核磁共振分析(NMR)的结果,可知是下述平均结构式(37)所示的、两末端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侧链甲基的一部分介由亚丙氧基亚乙氧基取代于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37):

[化51]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缩水甘油甲醚)而使用参考例3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7)(n=12.3)所示的聚(缩水甘油甲醚)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38)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介由亚丙氧基亚乙氧基与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两末端键合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38):

[化52]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缩水甘油甲醚)而使用参考例3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7)(n=12.3)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39)所示的、两末端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侧链甲基的一部分介由亚丙氧基亚乙氧基取代于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39):

[化53]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缩水甘油甲醚)而使用参考例4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7)(n=25)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40)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介由亚丙氧基亚乙氧基与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两末端键合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40):

[化54]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缩水甘油甲醚)而使用参考例4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7)(n=25)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41)所示的、两末端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侧链甲基的一部分介由亚丙氧基亚乙氧基取代于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41):

[化55]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缩水甘油甲醚)而使用参考例5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7)(n=48)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42)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介由亚丙氧基亚乙氧基与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两末端键合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42):

[化56]

[实施例8]

在实施例2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缩水甘油甲醚)而使用参考例5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7)(n=48)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43)所示的、两末端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侧链甲基的一部分介由亚丙氧基亚乙氧基取代于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43):

[化57]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而使用参考例6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8)所示的聚(丁基缩水甘油基醚)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44)所示的、聚(丁基缩水甘油基醚)介由亚丙氧基亚乙氧基与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两末端键合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44):

[化58]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而使用参考例7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9)所示的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丁基缩水甘油基醚无规共聚物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45)所示的、聚(缩水甘油醚)介由亚丙氧基亚乙氧基与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两末端键合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45):

[化59]

[实施例11]

在带有搅拌装置的4口烧瓶中投入参考例8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30)所示的两末端甲代烯丙氧基封端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10g(7.6mmol,甲代烯丙基:15.2mmol),铂·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络合物,其量使铂金属量相对于生成聚合物达到25ppm,以及甲苯35g,进行混合。加热到80℃,滴入下述平均结构式(46)所示的含有两末端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聚二甲基硅氧烷11.3g(7.0mmol、SiH:14.0mmol)。

平均结构式(46):

[化60]

滴加结束后,在85~110℃下搅拌5小时,再在125~130℃下搅拌1.5小时。取样进行IR分析,结果硅原子键合氢原子的特性吸收消失,反应完成。在加热减压下将甲苯等低沸点物馏去,得到略微浑浊的淡褐色粘稠液体20.7g(收率97%)。该淡褐色粘稠液体的29Si和13C核磁共振分析(NMR)的结果,可知是下述平均结构式(47)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二甲基聚硅氧烷多嵌段共聚物。

平均结构式(47):

[化61]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1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缩水甘油甲醚)而使用参考例9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31)所示的分支型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48)所示的、分支型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介由亚丙氧基亚丙氧基与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两末端键合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48):

[化62]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2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而使用参考例9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31)所示的分支型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49)所示的、两末端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侧链甲基的一部分介由亚丙氧基亚丙氧基取代于分支型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49):

[化63]

[实施例14]

在实施例1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而使用参考例10中制造的结构式(32)所示的分支型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50)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介由分支型连接基与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两末端键合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50):

[化64]

[实施例15]

在实施例2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而使用参考例10中制造的结构式(32)所示的分支型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51)所示的、两末端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侧链甲基的一部分介由分支型连接基取代于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51):

[化65]

[实施例16]

在实施例1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结构式(26)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而使用参考例11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33)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52)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介由亚丁氧基与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两末端键合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52):

[化66]

[实施例17]

在实施例2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结构式(26)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而使用参考例11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33)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53)所示的、两末端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侧链甲基的一部分介由亚丁氧基取代于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53):

[化67]

[实施例18]

在实施例2中,除了代替平均结构式(36)所示的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硅氧烷共聚物而使用下述平均结构式(54):

[化68]

所示的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硅氧烷共聚物以外,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55)所示的、两末端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侧链甲基的一部分介由亚丙氧基亚乙氧基取代于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55):

[化69]

[实施例19]

在实施例1中,除了代替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缩水甘油甲醚)而使用参考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26)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和聚氧丙烯(3)烯丙基油基醚(日本乳化剂(株)制RG-1252),代替平均结构式(34)所示的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硅氧烷共聚物而使用下述平均结构式(56):

[化70]

所示的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硅氧烷共聚物以外,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平均结构式(57)所示的、两末端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侧链甲基的一部分介由亚丙氧基亚乙氧基取代于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且一部分介由亚丙氧基取代于-(C3H6O)3C18H37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平均结构式(57):

[化71]

[实施例20、比较例]

将下述各试料5g装入30cc的各玻璃瓶中并在空气存在下密封,在50℃的烘箱内保持3周。

(1)实施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37)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2)将实施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37)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和pH6的缓冲液(Alfa Aesar制。potassium hydrogen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氢钾)、potassiumdihydrogen phosphate(磷酸二氢钾)、disodium hydrogen phosphate(磷酸氢二钠)的混合水溶液)混合以使浓度达到80重量%而得到的溶液

(3)将实施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37)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和pH7的缓冲液(Alfa Aesar制。potassium acid phthalate(酸式邻苯二甲酸钾)、potassiumdihydrogen phosphate(磷酸二氢钾)、disodium hydrogen phosphate(磷酸氢二钠)的混合水溶液)混合以使浓度达到80重量%而得到的溶液

(4)将实施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37)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和pH8的缓冲液(Alfa Aesar制。potassium acid phthalate(酸式邻苯二甲酸钾)、potassiumdihydrogen phosphate(磷酸二氢钾)、disodium hydrogen phosphate(磷酸氢二钠)的混合水溶液)混合以使浓度达到80重量%而得到的溶液

(5)与实施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37)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在聚硅氧烷含有率和分子量上大致相同的、下述平均结构式(58)所示的聚氧乙烯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

(6)将上述聚氧乙烯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和上述pH6的缓冲液混合以使浓度达到80重量%而得到的溶液

(7)将上述聚氧乙烯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和上述pH7的缓冲液混合以使浓度达到80重量%而得到的溶液

(8)将上述聚氧乙烯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和pH8的缓冲液混合以使浓度达到80重量%而得到的溶液;

平均结构式(58):

[化72]

将各玻璃瓶从烘箱中取出,回复到室温,将作为选择性检测甲醛的试纸的关东化学制甲醛试验条(TR)浸渍于各试料中,结果平均结构式(58)所示的聚氧乙烯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自身(5)、其溶液(6)、(7)、(8)均变黄,检测到甲醛。但是,实施例2中制造的结构式(37)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自身(1)、其溶液(2)、(3)、(4)均没有发现变色,没有检测到甲醛。此外,对于在50℃下保持3周后的各试料进行IR分析,结果作为比较例的上述聚氧乙烯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情况下,其自身(5)及其溶液(6)、(7)、(8)均生成1720cm-1的特性吸收,缓冲液的pH越小则吸收强度越强。由此可知,特别是在酸性条件下,上述聚氧乙烯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的聚氧乙烯氧化分解,容易生成甲醛。与其相反,实施例2中制造的平均结构式(37)所示的聚(甲基缩水甘油基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情况下,其自身(1)及其溶液均几乎没有发现1720cm-1的特性吸收,可知几乎没有生成甲醛。

[实施例21]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眼线膏。

表2

 

成分重量%1十甲基环五硅氧烷残量2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33有机硅树脂154二(十八烷基)二甲基铵盐改性蒙脱土35有机硅处理黑氧化铁1061,3-丁二醇57防腐剂适量8香料适量9精制水10

注)有机硅树脂:[Me3SiO1/2]/[SiO2]比为0.8的甲基聚硅氧烷树脂的十甲基环五硅氧烷50重量%溶液。

有机硅处理黑氧化铁:在黑氧化铁粉末中混合2重量%的甲基氢聚硅氧烷并加热处理所得产物。

(制备方法)

A:将成分1~成分4混合,加入成分5,混合分散均匀。

B:混合成分6~成分8。

C:将B缓缓添加到A中进行乳化后,加入成分9进行混合,得到眼线膏。

如上所述得到眼线膏,可知铺展性好,容易描画,不洇渗,具有无发粘的使用感,无因温度或经时产生的变化,使用性和稳定性也非常优异,耐水性、耐汗性均优异,化妆保持性也非常好。

[实施例22]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眼影。

表3

 

成分重量%1十甲基环五硅氧烷152二甲基聚硅氧烷(6.0mm2/s)103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24PEG(10)月桂醚0.55有机硅处理氧化铬*6.26有机硅处理群青*47有机硅处理钛被覆云母*68氯化钠29丙二醇810防腐剂适量11香料适量12精制水残量

注)有机硅处理氧化铬、有机硅处理群青、有机硅处理钛被覆云母:在各颜料粉末中混合3重量%的甲基氢聚硅氧烷并加热处理所得产物。

(制备方法)

A:将成分1~成分4混合,加入成分5~成分7,分散均匀。

B:将成分8~成分10和12均匀溶解。

C:在搅拌下,将B缓缓添加到A中进行乳化,添加成分11进行混合,得到眼影。

如上所述得到眼影,可知铺展性好,产生无油腻或粉腻的使用感,同时耐水性、疏水性、耐汗性良好,保持性好,不易毁妆,无因温度或经时产生的变化,稳定性也优异。

[实施例23]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晒黑乳液。

表4

 

成分重量%1乳化剂组合物*62二甲基聚硅氧烷(20.0mm2/s)4931,3-丁二醇54脱氢醋酸钠适量5抗氧化剂适量6防腐剂适量7香料适量8精制水残量

注)乳化剂组合物:

由a.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10重量份、b.二(十八烷基)二甲基铵盐改性蒙脱土10重量部、c.乙醇40重量部、d.精制水40重量部组成。

(制备方法)

A:将成分a溶解于成分c,添加成分b。

B:用分散器将A搅拌1小时后,用蒸发器将乙醇除去。

C:在50℃下将B干燥一昼夜,得到成分1的乳化剂组合物。

D:将C中得到的成分1和成分2混合。

E:将成分3~成分6和成分8混合均匀。

F:在搅拌下将E缓缓添加到D中进行乳化,添加成分7进行混合,得到晒黑乳液。

如上所述得到晒黑乳液,触感细腻,铺展性好,无发粘或油腻,湿润且新鲜,产生滑爽的使用感,同时耐水性或化妆保持性也好,而且无因温度或经时产生的变化,稳定性也优异。

[实施例24]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粉底。

表5

 

成分重量%1十甲基环五硅氧烷302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103丙基三甲基甲硅烷氧基六甲基三硅氧烷54二甲基聚硅氧烷(6.0mm2/s)55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1.56实施例19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0.57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改性蒙脱土48疏水化处理氧化钛*109疏水化处理氧化滑石*610疏水化处理氧化云母*611疏水化处理氧化氧化铁红*1.612疏水化处理黄氧化铁*0.713疏水化处理黑氧化铁*0.214二丙二醇5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316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0.217盐酸0.118香料适量19残量

*疏水化处理:在各颜料粉末中混合2重量%的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加热处理所得产物。

(制备方法)

A:将成分1~成分7加热混合,添加成分8~成分13,使其均匀。

B:将成分14~成分17以及成分19加热溶解。(水系的pH为9.0)

C:在搅拌下,将B缓慢添加到A中进行乳化,进行冷却,添加成分18并混合,得到粉底化妆品。

如上所述得到的粉底化妆品,可知触感细腻,铺展性好,无发粘或油腻,湿润且新鲜,产生滑爽的使用感,同时化妆保持性也好,无因温度或经时产生的变化,稳定性也优异。

[实施例25]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发乳。

表6

 

成分重量%1十甲基环五硅氧烷102甲基苯基聚硅氧烷(22.5mm2/s)53角鲨烷44有机硅树脂*15甘油二油酸酯26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47山梨醇硫酸钠18硫酸软骨素钠19透明质酸钠0.510丙二醇311防腐剂1.512维生素E乙酸酯0.113抗氧化剂适量14香料适量15精制水残量

*有机硅树脂:[Me3SiO1/2]/[SiO2]比为1.0的甲基聚硅氧烷树脂的十甲基环五硅氧烷50重量%溶液

(制备方法)

A:将成分1~成分6以及成分11~成分13加热混合。

B:将成分7~成分10以及成分15加热溶解。

C:在搅拌下将B缓慢添加到A中进行乳化,进行冷却并添加成分14,进行混合得到发乳。

如上所述得到的发乳,可知铺展性好,无发粘或油腻,产生滑爽的使用感,同时具有耐水性、防水性、耐汗性,保持性也好,无因温度或经时产生的变化,稳定性也优异。

[实施例26]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润手香脂。

表7

 

成分重量%1十甲基环五硅氧烷302液体石蜡103聚丙基硅倍半氧烷54二甲基聚硅氧烷(6mm2/s)105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46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0.87维生素E乙酸酯0.18聚乙二醇400019甘油1010硅酸铝镁1.211防腐剂适量12香料适量13精制水残量

(制备方法)

A:将成分1、成分4加热混合溶解,加热添加成分2、成分3、成分5~成分7、成分11。

B:将成分8~成分10以及成分13加热混合。

C:将B缓慢添加到A中,乳化后进行冷却,加入成分12进行混合,得到润手香脂。

如上所述得到的润手香脂,可知无发粘,铺展性也好,并且具有滑爽的使用感,从洗刷方面有效地保护皮肤,温度稳定性非常优异。

[实施例27]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发汗抑制剂。

表8

 

成分重量%1十甲基环五硅氧烷2023-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103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14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0.55四氯化铝锆水合物的甘氨酸盐206精制水残量

(制备方法)

A:将成分1~成分3混合。

B:将成分5溶解于成分6,加入成分4。

C:在搅拌下,将B缓慢添加到A中进行乳化,得到发汗抑制剂。

如上所述得到的发汗抑制剂,可知无发粘或油腻,并且没有变得太白,产生滑爽的使用感,同时无因温度或经时产生的变化,稳定性也优异。

[实施例28]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美容液。

表9

 

成分重量%1十甲基环五硅氧烷122甘油三异辛酸酯103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24实施例19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0.95甘油0.86抗坏血酸磷酸镁盐37氯化钠218防腐剂适量9香料适量10精制水残量

(制备方法)

A:将成分1~成分4加热混合。

B:将成分5~成分8以及成分10加热,均匀溶解。

C:在搅拌下,将B缓慢添加到A中进行乳化,进行冷却并添加成分9,得到美容液。

如上所述得到的美容液,可知铺展性好,无发粘,湿润且新鲜,此外,无因温度或经时产生的变化,稳定性也非常优异。

[实施例29]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清洁霜。

表10

 

成分重量%1二甲基聚硅氧烷(6.0mm2/s)52甲基苯基聚硅氧烷(22.5mm2/s)53液体石蜡84霍霍巴油25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2.56实施例19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0.57糊精脂肪酸酯0.88单硬脂酸铝盐0.29氯化铝110甘油1011防腐剂适量12香料适量13精制水残量

(制备方法)

A:将成分1~成分8加热混合。

B:将成分9~成分11以及成分13加热溶解。

C:在搅拌下,将B缓慢添加到A中进行乳化,进行冷却并添加成分12,进行混合得到清洁霜。

如上所述得到的清洁霜,可知触感细腻,铺展性好,无发粘或油腻,湿润且新鲜,产生滑爽的使用感,同时清洁效果也高,无因温度或经时产生的变化,稳定性也优异。

[实施例30]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冲洗型涂敷化妆料。

表11

 

成分重量%1二甲基聚硅氧烷(6.0mm2/s)32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23高岭土304羧乙烯基聚合物0.451,3-丁二醇106甘油207防腐剂适量8香料适量9精制水残量

(制备方法)

A:将成分1、成分2和成分8混合。

B:将成分4~成分7以及成分9均匀混合后,混合搅拌成分3。

C:将A添加到B中使其乳化,得到糊状的冲洗型的涂敷化妆料。

如上所述得到的冲洗型的涂敷化妆料,可知涂布中铺展性好,洗净效果优异,冲洗后湿润而不发粘,皮肤产生光滑的触感,具有非常优异的使用感,而且稳定性也优异。

[实施例31]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擦拭型清洁剂。

表12

 

成分重量%1角鲨烷102液体石蜡283低密度聚乙烯24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25丙二醇56抗氧化剂适量7防腐剂适量8香料适量9精制水残量

(制备方法)

A:将成分1~成分4和成分6~成分8加热混合。

B:将成分5和成分9加热混合后,边搅拌边加入A中进行乳化,得到擦拭型清洁剂。

如上所述得到的擦拭型清洁剂,可知涂布中无发粘,铺展性也好、并且湿润,擦掉后湿润而不发粘,非常优异,此外,无因温度或经时产生的变化,稳定性也优异。

[实施例32]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除臭剂。

表13

 

成分重量%1十甲基环五硅氧烷122二甲基聚硅氧烷(6.0mm2/s)43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14丙二醇315トリクロサン106甘油207防腐剂适量8香料适量9精制水残量

(制备方法)

A:将成分1~成分3混合。

B:将成分5溶解于成分4中,混合成分6~成分9。

C:边剧烈搅拌A边加入B进行乳化。

D:向气溶胶罐中加入65份C、35份喷射剂(正丁烷、异丁烷、丙烷混合物),进行密封,得到除臭剂。

如上所述得到的除臭剂,可知即使在高浓度下使用也不会滴流,也无发粘,爽滑,具有效果持续的非常优异的使用性。

[实施例33]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卸妆油膏。

表14

 

成分重量%1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202聚氧乙烯(20)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103山梨糖醇104カラギ—ナン0.55防腐剂适量6香料适量7精制水残量

(制备方法)

A:加入成分1~成分5以及成分7,均匀溶解。

B:向A中加入成分6,进行混合,得到卸妆油膏。

使用如上所述得到的卸妆油膏将保持性好的粉底化妆品除去,结果是与粉底化妆品和皮脂污垢的亲合性好,污垢脱落也非常良好,使用时的铺展性好,使用后也无发粘,肌肤也爽滑,使用性和使用感都非常优异的卸妆油膏。此外,可知无因温度或经时产生的变化,稳定性也优异。

[实施例34]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下述组成构成的防晒液。

表15

 

成分重量%1十甲基环五硅氧烷52有机硅树脂(十甲基五硅氧烷50%溶液)53对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104实施例18中得到的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25微粒氧化钛40%的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分散物56微粒氧化锌40%的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分散物571,3-丁二醇38Polysorbate-200.49氯化钠210精制水56.911防腐剂0.512香料0.2

(制备方法)

A:将成分1~成分6均匀混合。

B:将成分7~成分11均匀混合。

C:在搅拌下将B缓慢添加到A中进行乳化后,添加、混合成分12,得到防晒液。

如上所述得到的防晒液,触感细腻且铺展性好,无发粘或脂腻,产生滑爽的触感,同时耐水持续性好,无因温度或经时产生的变化,稳定性也优异。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和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由于用聚缩水甘油醚或缩水甘油醚-氧化烯共聚物改性,因此可用作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分散剂、整泡剂、消泡剂、纤维处理剂、化妆品成分、皮肤外用药剂成分等。特别地,只由聚缩水甘油醚改性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和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与通常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相比,在空气中难以被氧化,难以因经时产生以甲醛为代表的羰基官能性变应反应抗原性化合物,适合化妆料成分和皮肤外用药剂成分。本发明的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和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可用于高生产率地制造上述聚醚改性有机聚硅氧烷和二有机聚硅氧烷-聚醚嵌段共聚物。本发明的化妆料可用作与人的皮肤、毛发直接接触的化妆料。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