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连接机构和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制造方法

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连接机构和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制造方法

摘要

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200)的连接机构(300)配设于形成用于产生和传递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200)的各部分,为了形成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200)而将上述部分彼此相互连接。在一侧端部(41a)自筒侧一端部(341a)插入筒构件(301),以另一侧连接部(51g)与筒侧连接部(351g)连接的方式另一侧端部(51a)自筒侧另一端部(351a)插入了筒构件(301)时,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被夹持部(41c)被另一侧端部(51a)的端面(511a)和筒侧突出部(341c)夹持,从而一侧端部(41a)和另一侧端部(51a)相互连接。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4973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30280.4

  • 发明设计人 铜庸高;

    申请日2013-06-0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新宇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44: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03

    授权

    授权

  • 2015-12-0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B18/00 登记生效日:2015110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60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3-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8/00 申请日:201306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产生和传递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 连接机构和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超声波处理装置具有:超声波振子,其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作 为传递构件的探针,其与超声波振子相连接,用于传递超声波振子所产生的 超声波振动;以及处理部,其配设于探针的端部,利用由探针传递来的超声 波振动对例如生物体组织的处理部位进行处理。超声波振子和探针是用于产 生超声波振动、传递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超声波振子表 示形成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一部分,探针表示另一部分。

为了使超声波振子所产生的超声波振动不浪费地传递至探针,超声波振 子和探针需要坚固地连结起来。而且,包含使用过1次的处理部的探针需要 在每1次手术时更换为包含干净的处理部的探针。因此,探针相对于超声波 振子单元可拆装。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有像这样的作为超声波处理装置的一例子的外科 手术用手持件。

在专利文献1的外科手术用手持件中,接合部与片部是可拆装的。在接 合部与片部相互连接时,首先,配设于接合部的顶端的凹部与配设于片部的 后端的凸部相嵌合。接下来,使固定螺纹紧固于配设于接合部的顶端部外周 的连接螺纹。由此,接合部与片部的接合面、片部与固定螺纹的接合面牢固 地被压接,接合部与片部相互连接起来。

另外,在欲使接合部与片部之间的连接解除时,使固定螺纹脱离配设于 接合部的顶端部外周的连接螺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242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在将接合部与片部相互连接起来时,需要使接合部与 片部的接合面、片部与固定螺纹的接合面牢固压接。因此,需要固定螺纹更 多地啮合于接合部的连接螺纹。换言之,需要固定螺纹相对于接合部的连接 螺纹旋转多次。另一方面,在欲使接合部与片部之间的连接解除时,需要固 定螺纹脱离连接螺纹。因此,若接合部的连接螺纹与固定螺纹之间的啮合部 分增多,则直至固定螺纹脱离为止需要时间。像这样在专利文献1中,连接 作业、以及该连接的解除作业费工夫。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提供一种无需花费工夫就能够执行形成超声波 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的连接作业、和该连接的解除作 业的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连接机构和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制 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连接机构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 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连接机构,其配设于形成用于产生和传递超声波 振动的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各部分,为了形成上述超声波振动产生传 递单元而将上述部分彼此相互连接,其中,包括:一侧端部,其表示一个上 述部分的一个端部;被夹持部,其配设于上述一侧端部的外周面且沿上述一 侧端部的周向配设;另一侧端部,其表示与上述一侧端部连接的另一个上述 部分的一个端部;另一侧连接部,其配设于上述另一侧端部的外周面且沿上 述另一侧端部的周向配设于上述另一侧端部的整周;以及筒构件,其具有: 筒侧一端部,其供上述一侧端部插入;筒侧另一端部,其供上述另一侧端部 插入;筒侧突出部,其配设于上述筒侧一端部的内周面,自上述内周面朝向 内部突出,沿上述筒侧一端部的周向配设;以及筒侧连接部,其配设于上述 筒侧另一端部的内周面且沿上述筒侧另一端部的周向配设于上述筒侧另一 端部的整周,在上述一侧端部自上述筒侧一端部插入上述筒构件、以上述另 一侧连接部与上述筒侧连接部连接的方式将上述另一侧端部自上述筒侧另 一端部插入了上述筒构件时,在上述筒构件的轴向上上述被夹持部被上述另 一侧端部的端面和上述筒侧突出部夹持,从而上述一侧端部与上述另一侧端 部相互连接。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连接机构的一实施方式, 提供一种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将形成用 于产生和传递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各部分彼此相互连 接而形成上述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其中,配设有以下构件:一侧端部, 其表示一个上述部分的一个端部;被夹持部,其配设于上述一侧端部的外周 面且沿上述一侧端部的周向配设;另一侧端部,其表示与上述一侧端部连接 的另一个上述部分的一个端部;另一侧连接部,其配设于上述另一侧端部的 外周面且沿上述另一侧端部的周向配设于上述另一侧端部的整周;以及筒构 件,其具有:筒侧一端部,其供上述一侧端部插入;筒侧另一端部,其供上 述另一侧端部插入;筒侧突出部,其配设于上述筒侧一端部的内周面,自上 述内周面朝向内部突出,沿上述筒侧一端部的周向配设;以及筒侧连接部, 其配设于上述筒侧另一端部的内周面且沿上述筒侧另一端部的周向配设于 上述筒侧另一端部的整周,在配设有上述构件的状态下,上述超声波振动产 生传递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一个上述部分与另一个上述部分的连接工序,在 该连接工序中,将上述一侧端部自上述筒侧一端部插入上述筒构件,以上述 另一侧连接部与上述筒侧连接部连接的方式将上述另一侧端部自上述筒侧 另一端部插入上述筒构件,将上述一侧端部和上述另一侧端部相互连接,使 得在上述筒构件的轴向上上述被夹持部被上述另一侧端部的端面和上述筒 侧突出部夹持。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无需花费工夫就能够执行形成超声波振动产 生传递单元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的连接作业、和该连接的解除作业的超 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连接机构和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3是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与连接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超声波振子的一个端部的立体图。

图4B是超声波振子的一个端部的侧视图。

图4C是超声波振子的一个端部的主视图。

图5A是自筒侧一端部看到的筒构件的主视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5B-5B线的剖视图。

图6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A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步骤1的图。

图7B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步骤1的图。

图7C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步骤2的图。

图7D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步骤2的图。

图7E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步骤2的图。

图7F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步骤3的图。

图7G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步骤3的图。

图7H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步骤3的图。

图7I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步骤3的图。

图7J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步骤4的图。

图7K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步骤4的图。

图7L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步骤5的图。

图7M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步骤5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超声波振子的一个端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与连接机构的分解立体 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的制造方法的流程 图。

图11A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步骤11的图。

图11B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步骤11的图。

图11C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步骤12的图。

图11D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步骤12的图。

图11E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步骤13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构成)

参照图1、图2、图3、图4A、图4B、图4C、图5A、图5B、图6、图7A、 图7B、图7C、图7D、图7E、图7F、图7G、图7H、图7I、图7J、图7K、图7L 以及图7M说明第1实施方式。此外,在一部分的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明了化, 省略构件的一部分的图示。

(超声波处理系统(以下,处理系统10))

如图1所示,处理系统10具有利用超声波振动对例如生物体组织等处理 部位进行处理的超声波处理装置(以下,处理装置20)、以及产生用于使处 理装置20产生超声波振动的电流的电源单元90。另外,处理系统10还具有线 缆100和脚踏开关等输入单元110,线缆100a的一个端部与处理装置20相连接, 线缆100a的另一端部与电源单元90相连接,从而自电源单元90向处理装置20 供给电源单元90所产生的电流。

(处理装置20)

如图1和图2所示,处理装置20具有:超声波振子单元(以下,振子单元 40),其利用自电源单元90经由线缆100供给过来的电流产生超声波振动;以 及作为传递构件的超声波探针(以下,探针51),其与振子单元40相连接, 用于传递振子单元40所产生的超声波振动。另外,处理装置20还具有:护套 单元60,其供探针51插入;以及处理部70,其利用由探针51传递过来的超声 波振动对处理部位进行处理。

(振子单元40)

如图1和图2所示,振子单元40具有超声波振子(以下,振子41),其用 于产生超声波振动;以及外壳49,其用于收纳振子41。

如图2所示,振子41具有:压电元件43,其用于将自电源单元90供给过 来的电流转换为超声波振动;以及变幅杆45,其用于放大压电元件43所产生 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

如图2所示,压电元件43具有例如环形状,并配设有多个。各压电元件 43沿振子41(探针51)的长轴方向相互紧密接触。压电元件43与线缆100相 连接。

如图2所示,变幅杆45具有例如圆柱形状,与压电元件43相连接。变幅 杆45以变幅杆45的顶端部自外壳49突出的方式安装于外壳49。此外,变幅杆 45是用于扩大超声波振动的振幅的振幅扩大部。

像这样的振子41是例如螺栓固定的朗之万型振子(Bolt-clamped  Langevin type Transducer(BLT))。

(探针51)

如图2所示,探针51由具有长度轴线的细长的构件形成。该探针51具有 例如与变幅杆45的顶端部的粗细相同的粗细。探针51具有:一个端部51a, 其如图2所示那样与振子41的表示变幅杆45的顶端部的一个端部41a相连接; 以及另一端部51b,其如图1所示那样用于向处理部位传递超声波振动。一个 端部51a自振子41传递超声波振动。并且,超声波振动自探针51的一个端部 51a向探针51的另一端部51b侧传递。此外,在探针51的另一端部51b形成有 处理部70。

(护套单元60)

如图1和图2所示,护套单元60具有:护套61,其供探针51插入;以及保 持壳体63,其配设于外壳49与护套61之间,与外壳49相连结,用于保持外壳 49和护套61。

护套61具有例如圆筒形状。护套61具有如图2所示那样与保持壳体63相 连接的一个端部、以及如图1所示那样探针51的另一端部51b所突出的另一端 部。

保持壳体63具有例如圆筒形状。保持壳体63具有与护套61的一个端部相 连接的一个端部、以及与外壳49相连接的另一端部。例如,在保持壳体63的 内部,例如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与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相连接。在该情况 下,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自保持壳体63的一个端部侧插入,振子41的一个 端部41a自保持壳体63的另一端部侧插入。

(处理部70)

如图1所示,处理部70包括会进行超声波振动的探针51的另一端部51b。

(电源单元90)

电源单元90具有超声波控制部91a,该超声波控制部91a与输入单元110 相连接,基于输入单元110的输入量控制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的电流。

(超声波振动产生传递单元(以下,产生传递单元200)·连接机构300)

如图2和图3所示,处理装置20还具有:产生传递单元200,其由多个部 分相互连接形成,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并向处理部70传递超声波振动;以及 连接机构300,其配设于形成产生传递单元200的各部分,为了形成产生传递 单元200而将部分彼此相互连接起来。

(产生传递单元200)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产生传递单元200具有例如上述的 振子41和探针51。在该情况下,振子41表示用于形成产生传递单元200的一 部分,探针51表示另一部分。像这样产生传递单元200由多个部分形成。

(配设于振子41的连接机构300)

如图3、图4A、图4B、图4C所示,连接机构300具有:振子41的圆柱状 的一个端部41a;以及被夹持部41c,其配设于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的外周 面且沿一个端部41a的周向配设。另外,连接机构300还具有抵接部41e,该 抵接部41e配设于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的外周面且例如沿一个端部41a的轴 向配设,与后述的筒侧突出部341c相抵接。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是表示一 部分的一个端部的一侧端部。

如图3的图4A所示,被夹持部41c和抵接部41e是自一个端部41a的外周面 在径向上突出的突出部。被夹持部41c和抵接部41e具有例如柱形状。另外, 被夹持部41c和抵接部41e例如与一个端部41a是一体的。而且,被夹持部41c 的一个端部与抵接部41e的一个端部例如相互连接,且被夹持部41c与抵接部 41e相互是一体的。该被夹持部41c与抵接部41e作为将一个端部41a相对于后 述的筒构件301进行定位的定位部41g发挥作用。

如图4B所示,定位部41g具有大致字母L形状。如图4A和图4C所示,定 位部41g例如配设有2个,并且相互沿周向离开180度地配设。例如,定位部 41g配设为以一个端部41a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

如图4A、图4B、图4C所示,一个端部41a具有在振子41的轴向上配设于 最端部的端面411a。被夹持部41c具有在振子41的轴向上配设于最端部的端 面411c。端面411a和端面411c形成于与一个端部41a的轴向正交的平面,并且 配设于同一平面上。端面411a和端面411c相互连接,是平面。

如图7J和图7K所示,被夹持部41c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被探针51的一个 端部51a的端面511a和筒侧突出部341c夹持。

如图7C所示,在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自后述的筒侧一端部341a插入了 筒构件301时,如图7D和图7E所示,在筒构件301的周向上,抵接部41e与后 述的筒侧突出部341c配设在同一直线上。另外,如图7J和图7K所示,当被夹 持部41c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被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的端面511a与筒侧突 出部341c夹持时,在筒构件301的周向上,抵接部41e抵接于筒侧突出部341c。

如图4A和图4C所示,连接机构300具有凹部41h,该凹部41h凹设于端面 411a且配设于振子41的中心轴线上。凹部41h具有例如圆柱形状。

此外,如图4B和图4C所示,将被夹持部41c的在一个端部41a的周向上的 长度设为L1。另外,如图4C所示,将在一个端部41a的径向上自一侧的被夹 持部41c到另一侧的被夹持部41c的长度设为L2。另外,如图4B所示,将在一 个端部41a的轴向上被夹持部41c的宽度设为W1。如图4B所示,将在一个端 部41a的轴向上抵接部41e的宽度设为W2。如图4B和图4C所示,将端面411a 的直径设为D1。

(配设于探针51的连接机构300)

如图3所示,连接机构300具有与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相连接的探针51 的圆柱状的一个端部51a、以及配设于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的外周面且绕一 个端部51a的轴线配设于一个端部51a的例如整周的探针侧连接部51g。探针 51的一个端部51a是表示另一部分的一个端部的另一侧端部。

如图2所示,一个端部51a具有与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的粗细大致相同 的粗细。如图2所示,在振子41与探针51相互连接时,包含一个端部51a的探 针51的中心轴线与包含一个端部41a的振子41的中心轴线配设在同轴上。

如图3所示,一个端部51a具有在探针51的轴向上配设于最端部的端面 511a。端面511a是形成于与一个端部51a的轴向正交的平面的平面。端面511a 是与端面411a大致相同的大小。端面511a的直径D2与长度L2例如大致相同。

探针侧连接部51g是例如螺纹槽,是另一侧连接部。

如图3所示,连接机构300还具有凸部51h,该凸部51h自端面511a突出地 配设且配设在探针51的中心轴线上,该凸部51h嵌入凹部41h。凸部51h具有 例如圆柱形状。

(连接机构300独自的构件)

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机构300还具有筒构件301。

如图3所示,筒构件301具有:筒侧一端部341a,其表示供振子41的一个 端部41a插入的筒构件301的一个端部;以及筒侧另一端部351a,其表示供探 针51的一个端部51a的筒构件301插入的另一端部。

如图3、图5A、图5B所示,筒构件301具有筒侧突出部341c,该筒侧突 出部341c配设于筒侧一端部341a的内周面,并自内周面朝向筒构件301的内 部突出,沿筒侧一端部341a的周向配设。另外,筒部301还具有筒侧连接部 351g,该筒侧连接部351g配设于筒侧另一端部351a的内周面且沿筒侧另一端 部351a的周向配设于筒侧另一端部351a的整周,在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插 入了筒侧另一端部351a时,与探针侧连接部51g相连接。

如图7B所示,为了筒侧连接部351g与探针侧连接部51g相连接,在如图 7A所示那样地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插入了筒侧另一端部351a时,如图7B所 示,筒侧突出部341c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以与端面511a的一部分配设于同 一直线上的方式自内周面突出。如图5A和图5B所示,筒侧突出部341c与筒 侧一端部341a是一体的。

只要筒侧突出部341c与被夹持部41c同样地配设即可。因此,如图3和图 5A所示,筒侧突出部341c例如配设有两个,并且相互沿周向离开180度地配 设。如图5A所示,筒侧突出部341c的在筒构件301的周向上的长度与例如长 度L1大致相同。

如图3和图5A所示,在筒构件301的周向上,在一侧的筒侧突出部341c 与另一侧的筒侧突出部341c之间形成有空间部303。空间部303具有与被夹持 部41c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空间部303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与筒构件301 的内部相连通。

如图5A所示,将空间部303的在筒构件301的周向上长度设为W3。该长 度W3表示在筒构件301的周向上一侧的筒侧突出部341c与另一侧筒侧突出 部341c之间的距离。并且,长度W3比长度L1长,筒侧突出部341c彼此沿筒 构件301的周向相互离开地配设,使得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被夹持部41c经 由空间部303插入筒构件301。

也就是说,如图5A所示,在筒构件301的径向上,一个端部41a的内径 D2与长度L2大致相同。该内径D2表示自一侧的空间部303至另一侧的空间部 303的长度。

另外,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筒构件301的径向上,在一侧的筒侧突出 部341c与另一侧的筒侧突出部341c之间形成有空间部305。空间部305在筒构 件301的轴向上与筒构件301的内部相连通。空间部305在筒构件301的径向上 与空间部303相连通。空间部305被空间部303夹着。

空间部305具有与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将空间 部305的在筒构件301的径向上长度设为D3。该长度D3表示在筒构件301的径 向上一侧的筒侧突出部341c与另一侧的筒侧突出部341c之间的距离。并且, 长度D3与直径D1大致相同,筒侧突出部341c彼此在筒构件301的径向上相互 离开地配设,使得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经由空间部 305插入筒构件301。

如图3、图5A、图5B所示,筒侧一端部341a具有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 配设于最端部的端面341b。如图3、图5A、图5B所示,筒侧突出部341c具有 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配设于最端部的端面341d。如图3、图5A、图5B所示, 端面341b和端面341d形成于与筒构件301的轴向正交的平面,并配设在同一 平面上。端面341b和端面341d相互连接,是平面。

如图7B所示,为了使探针侧连接部51g与筒侧连接部351g相连接,在如 图7A所示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自筒侧另一端部351a插入了筒构件301时,如 图7B所示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筒侧突出部341c与端面511a以离开被夹持 部41c的宽度W1以上的方式配设。另外,此时,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筒 侧突出部341c与端面511a以相距宽度W1与宽度W2之和以内的方式配设。也 就是说,如图7B所示,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若将筒侧突出部341c与端面 511a之间的距离设为W4,则成为W1<W4<W1+W2。

另外以如下方式配设有筒侧突出部341c:在如图7C所示那样振子41的一 个端部41a自筒侧一端部341a插入了筒构件301时,如图7E所示,在筒构件301 的轴向上,被夹持部41c配设在一个端部51a的端面511a与配设有筒侧突出部 341c的平面之间。此外,配设有筒侧突出部341c的平面表示筒构件301的径 向上的平面。

另外以如下方式配设有筒侧突出部341c:在如图7C所示那样振子41的一 个端部41a自筒侧一端部341a插入了筒构件301时,如图7D和图7E所示,在筒 构件301的周向上抵接部41e的至少一部分与筒侧突出部341c配设在同一直 线上。

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自筒侧一端部341a插入了筒构件301表示:如图3 所示,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被夹持部41c经由空间部303插入筒构件301,同 时,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经由空间部305插入筒构件 301。

另外以如下方式配设有筒侧突出部341c:在如图7C所示那样振子41的一 个端部41a自筒侧一端部341a插入了筒构件301之后,如图7F和图7G所示,在 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相对于筒构件301绕筒构件301的轴线旋转时,如图7H 和图7I所示,在筒构件301的周向上,抵接部41e抵接于筒侧突出部341c。抵 接部41e抵接于筒侧突出部341c,从而筒侧突出部341c限制振子41的一个端 部41a相对于筒构件301的旋转。

另外以如下方式配设有筒侧突出部341c:如图7I所示,在抵接部41e抵接 于筒侧突出部341c的状态下,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被夹持部41c配设在端 面511a与筒侧突出部341c之间。

另外,以如下方式配设筒侧突出部341c:如图7J和图7K所示,以将作为 端面511a与筒侧突出部341c之间的距离的宽度W4缩窄为宽度W1的方式使振 子41的一个端部41a和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筒构件301 绕筒构件301的轴旋转而进一步插入了筒构件301时,如图7J和图7K所示,被 夹持部41c被端面511a和筒侧突出部341c夹持。此时,在抵接部41e抵接于筒 侧突出部341c的状态下,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被夹持部41c配设在端面511a 与筒侧突出部341c之间。并且,如图7J和图7K所示,以被夹持部41c与端面 511a无间隙地密接、被夹持部41c与筒侧突出部341c无间隙地密接的方式配设 有筒侧突出部341c。

筒侧连接部351g是用于与探针侧连接部51g卡合的例如螺纹槽。

(产生传递单元200的制造方法·图6)

(步骤1·筒构件301与探针51的临时连接工序·图6、图7A、图7B)

如图7B所示,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以端面511a与筒侧突出部341c配 设为离开宽度W1以上的方式,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探针侧连接部51g与 筒侧连接部351g相互连接,并且,如图7A所示那样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自 筒侧另一端部351a插入筒构件301。此时,一个端部51a与筒侧另一端部351a 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例如半旋转(日文:半回転),从而一个端部51a插入 筒构件301。

此外,在后述的步骤2(参照图7E)中,抵接部41e的至少一部分在筒构 件301的周向上与筒侧突出部341c配设在同一直线上,在步骤3(参照图7G· 图7I)中,在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相对于筒构件301旋转时,一个端部51a 插入筒侧另一端部351a,使得抵接部41e抵接于筒侧突出部341c。

(步骤2·振子41向筒构件301的插入工序·图6、图7C、图7D、图7E)

如图7C和图7D所示那样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被夹持部41c经由空间部 303插入筒构件301,使得如图7E所示那样凸部51h嵌入凹部41h。同时,如图 7C和图7D所示那样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经由空间部 305插入筒构件301。

此时,如图7E所示,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自筒 侧一端部341a插入筒构件301,使得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被夹持部41c配 设于端面511a和配设有筒侧突出部341c的平面之间。同时,如图7D和图7E 所示,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自筒侧一端部341a插入 筒构件301,使得在筒构件301的周向上,抵接部41e的至少一部分与筒侧突 出部341c配设在同一直线上。

另外,此时,如图7E所示,一个端部41a自筒侧一端部341a插入筒构件 301,使得端面411a和端面411c抵接于端面511a。

(步骤3·筒构件301与振子41的临时连接工序·图6、图7F、图7G、图7H、 图7I)

如图7H和图7I所示,在筒构件301的周向上抵接部41e抵接于筒侧突出部 341c,在该抵接状态下,如图7F和图7G所示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相对于筒 构件301绕筒构件301的轴线半旋转,使得如图7H和图7I所示那样在筒构件 301的轴向上被夹持部41c配设于端面511a与筒侧突出部341c之间。

(步骤4·振子41与探针51的连接工序·图6、图7J、图7K)

如图7J和图7K所示,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与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中的 至少一者绕筒构件301的轴旋转而进一步插入筒构件301,使得将作为端面 511a与筒侧突出部341c之间距离的图7B所示的宽度W4缩窄为图7J所示的宽 度W1,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被夹持部41c被端面511a和筒侧突出部341c夹持。 图7K表示自不同的位置观察图7J的状态看到的图。

此时,例如,一个端部41a相对于筒构件301顺时针半旋转,一个端部51a 相对于筒构件301逆时针半旋转。

由此,自步骤1的状态,探针侧连接部51g与筒侧连接部351g进一步相互 卡合,如图7J和图7K所示,一个端部51a自筒侧另一端部351a进一步插入筒 构件301。

如图7K和图7J所示,在被夹持部41c被端面511a和筒侧突出部341c夹持 时,被夹持部41c与端面511a无间隙地密接,并与筒侧突出部341c无间隙地密 接。因此,振子41和探针51不会在轴向和周向上偏移而牢固地相互连接。

另外,如图7K和图7J所示,抵接部41e抵接于筒侧突出部341c,所以, 振子41和探针51不会在周向上进一步偏移而牢固地相互连接。

(步骤5·振子41与探针51的连接的解除工序·图6、图7L、图7M)

自步骤4的状态,如图7L所示,例如,一个端部51a相对于筒构件301例 如顺时针半旋转,使得被夹持部41c自筒侧突出部341c离开而释放被夹持部 41c被端面511a和筒侧突出部341c夹持的状态。

并且,如图7L所示,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相对于筒构件301例如逆时针 半旋转,使得在筒构件301的周向上抵接部41e自筒侧突出部341c离开,在筒 构件301的轴向上被夹持部41c配设于空间部303。

并且,如图7M所示,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自 筒构件301拔下来。

(连接工序(步骤1、2、3、4)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振子41与探针51利用筒构件301相互连接。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产生传递单元200的制造方法中,不需要:在振 子41与探针51相互连接之后,探针51自探针51的另一端部51b插入筒构件301, 筒构件301使探针51自探针51的另一端部51b朝向一个端部51a滑动,筒构件 301旋转多次,筒构件301通过旋转将振子41和探针51的连接部分紧固起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步骤1所示,在筒构件301与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 临时连接的状态下,如步骤2、3所示,振子41与筒构件301临时连接。并且, 最后,如步骤4所示,振子41与探针51相互半旋转,被夹持部41c被端面511a 和筒侧突出部341c夹持,从而振子41与探针51相互连接。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筒构件301的旋转次数,能够不花费 工夫地执行连接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面511a和筒侧突出部341c夹持被夹持部41c, 从而振子41和探针51不会在轴向和周向上偏移而牢固地相互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41e抵接于筒侧突出部341c,从而振子 41和探针51能够不会在周向上进一步偏移而牢固地相互连接,能够限制振子 41的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子41和探针51能够坚固地相互连接,因此, 能够自振子41向探针51不浪费地传递超声波振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凸部51h嵌入凹部41h,能够容易 地使振子41相对于探针51进行定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间部303具 有与被夹持部41c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空间部305具有与一个端部41a的 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振子41相对于探针51进行定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能够在制造工厂由制造者实施步骤1的工 序,使用处理装置20的使用者能够实施步骤2、3、4的工序。由此,在本实 施方式中,能够省略使用者的工夫,能够提高可用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作业时,不需要例如筒构件301在探针 51上滑动,因此,能够防止因筒构件301滑动而引起的磨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夹持部41c和抵接部41e配设于振子41的一个 端部41a,端面411a和端面411c配设在同一平面上,从而能够缩短筒构件301 的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面511a是与端面411a的大小大致相同的大小, 因此,能够自振子41向探针51不浪费地传递超声波振动。

(连接的解除工序(步骤5)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步骤5所示,不需要筒构件301自振子41和探针51卸 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的解除作业中,能够减少筒构件301的旋转 次数,能够不花费工夫地执行连接的解除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的解除作业时,不需要例如筒构件301 在探针51上自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朝向另一端部51b滑动。由此,在本实施 方式中,能够防止因筒构件301滑动而引起的磨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5之后返回步骤2,因此,能够迅速地更 换探针5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子41侧具有被夹持部41c和抵接部41e,探针 51侧具有探针侧连接部51g。但是,并不需要限定于此。只要振子41侧和探 针51侧中的一者具有被夹持部41c和抵接部41e、探针侧连接部51g中的一者, 振子41侧和探针51侧中的另一者具有被夹持部41c和抵接部41e、探针侧连接 部51g中的另一者即可。与此相对应,只要筒构件301在被夹持部41c和抵接 部41e侧具有筒侧突出部341c、在探针侧连接部51g侧具有筒侧连接部351g即 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41e沿一个端部41a的轴向配设,与被夹 持部41c相连接。但是,只要抵接部41e在步骤3中抵接于筒侧突出部341c即 可。因此,只要在被夹持部41c被端面511a和筒侧突出部341c夹持时,抵接部 41e以在筒构件301的周向上抵接于筒侧突出部341c的方式配设即可。因此, 对于抵接部41e的配设位置、形状、大小,并不特别限定。

(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夹持部41c被端面511a和筒侧突出部341c夹持,从而 振子41和探针51不会在轴向和周向上偏移地而牢固地相互连接。因此,如图 8所示,只配设被夹持部41c即可,并非一定配设抵接部41e。在该情况下, 例如在步骤4中,例如通过使筒构件301或探针51旋转,从而被夹持部41c被 端面511a和筒侧突出部341c夹持。

另外,在例如只配设有被夹持部41c的情况下,凸部51h和凹部41h不需 要具有圆柱形状。在该情况下,凸部51h和凹部41h也可以具有防止振子41相 对于探针51旋转的形状,例如矩形形状。在该情况下,例如在步骤4中,例 如通过使筒构件301旋转,从而被夹持部41c被端面511a和筒侧突出部341c夹 持。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振子41和探针51在周向上进行定 位,能够不会在周向上偏移而牢固地相互连接。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差异)

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在筒构件301的轴 向上插入筒构件301。但是,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 通过在筒构件301的径向上相对于筒构件301滑动而插入筒构件301。

(构成)

(振子41)

如图9所示,振子41具有圆柱状的一个端部41a、以及与一个端部41a配 设在同轴上且比一个端部41a粗的圆柱状的另一端部41b。

一个端部41a由与另一端部41b相连接的缺口端部41m和与缺口端部41m 配设在同轴上且与缺口端部41m相连接的圆柱状的缘端部41n形成。

缺口端部41m具有圆柱的一部分被切掉而成的形状。缺口端部41m具有 由于切掉而形成的例如矩形形状的平面部411m。平面部411m自缺口端部41m 的外周面朝向一个端部41a的中心轴凹入设置。平面部411m在一个端部41a 的与凹入方向正交的径向上具有长度L3,在一个端部41a的轴向上具有宽度 L4。平面部411m与缺口端部41m的周面相连接。平面部411m例如配设有2个, 并且相互沿周向离开180度地配设。

缺口端部41m具有与平面部411m的平面方向正交并沿滑动的方向形成 的截面。该截面借助平面部411m形成为具有相互平行配设的两根直线的椭圆 形状。详细地说,截面由相互平行的两根直线和两根圆弧形成,该两根圆弧 形成圆的一部分并与直线彼此的端部相连。

平面部411m配设于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的外周面,并作为防止被插入 了筒侧一端部341a的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相对于筒构件301绕筒构件301的 轴线旋转的防止机构600发挥作用。

缘端部41n具有圆柱形状。缘端部41n具有被夹持部41c。该被夹持部41c 是缘端部41n的一部分相对于平面部411m在径向上突出而形成的突出部。将 包含被夹持部41c的缘端部41n的长度设为W1。

(配设于振子41的连接机构300)

如图9所示,连接机构300具有形成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的缺口端部41m、 缘端部41n以及形成于缘端部41n的被夹持部41c。

(配设于探针51的连接机构300)

如图9所示,凸部51h被省略。除此以外,配设于探针51的连接机构300 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同样的构成。

(筒构件301)

如图9所示,筒构件301具有开口部307,该开口部307配设于筒构件301 的筒侧一端部341a的周面,与配设于筒构件301的内部和筒侧一端部341a的 内周面的防止机构600相连通。开口部307为了通过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在 筒构件301的径向上相对于筒构件301滑动而插入筒构件301以及配设于筒构 件301而配设。

如图9所示,开口部307由缺口开口部309和缘端开口部311形成,缺口开 口部309供缺口端部41m在筒构件301的径向上插入和配设于筒构件301,缘端 开口部311供缘端部41n在筒构件301的径向上插入和配设于筒构件301。

如图9所示,缺口开口部309通过如下方式限定:筒侧一端部341a的缘部 341f形成为大致字母U形状,缺口开口部309以缘部341f的内周面抵接于平面 部411m和形成于缺口端部41m的被夹持部41c的方式朝向筒构件301的中心 轴线突出。换言之,缘部341f的内周面具有两个平面部341g和周面341h,平 面部341g具有与平面部411m的大小大致相同的大小,周面341h具有与缺口端 部41m的周面的一部分的大小大致相同的大小。并且,缺口开口部309被平面 部341g和周面341h限定。

缺口开口部309具有与缺口端部41m的大小大致相同的大小,用于定位 缺口端部41m。

缘部341f的突出量与平面部411m的凹入量、被夹持部41c的突出量大致 相同。

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缘部341f的长度与平面部411m的宽度L4大致相 同。

在筒构件301的径向上,平面部341g的长度与平面部411m的长度L3大致 相同。

如图11C和图11D所示,在缺口端部41m在筒构件301的径向上插入缺口 开口部309时,平面部411m在平面部341g滑动,缺口端部41m的周面抵接于 周面341h。

如图11C的图11D所示,平面部341g抵接于平面部411m,从而平面部341g 防止一个端部41a相对于筒构件301旋转。像这样将平面部341g、周面341h、 缺口开口部309配设于筒侧一端部341a的内周面,作为防止振子41的插入了 筒侧一端部341a的一个端部41a相对于筒构件301绕筒构件301的轴线旋转的 防止机构600发挥作用。

此外,如图9和图11D所示,在缘端部41n经由缘端开口部311在筒构件301 的径向上插入和配设于筒构件301时,突出的缘部341f作为与被夹持部41c抵 接的筒侧突出部341c发挥作用。通过筒侧突出部341c与被夹持部41c抵接, 从而筒侧突出部341c防止一个端部41a自筒构件301的筒侧一端部341a被拔 下来。

缘端开口部311具有与缘端部41n的大小大致相同的大小,用于定位缘端 部41n。

像这样配设开口部307,使得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经由开口部307在筒 构件301的径向上相对于筒构件301滑动而插入筒构件301,插入了的被夹持 部41c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配设在端面511a与筒侧突出部341c之间,在防止 机构600的作用下防止插入了的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相对于筒构件301绕筒 构件301的轴线旋转。

因此,为了防止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旋转,以如下方式配设筒侧突出 部341c:在以缩窄作为端面511a与筒侧突出部341c之间的距离的宽度W1的方 式使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相对于筒构件301绕筒构件301的轴线旋转而进一 步插入了筒构件301时,被夹持部41c被端面511a和筒侧突出部341c夹持。

(产生传递单元200的制造方法)

(步骤11·筒构件301与探针51的临时连接工序·图10、图11A、图11B)

与步骤1大致同样。

如图11B所示,以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端面511a与作为缘部341f发挥作 用的筒侧突出部341c配设为离开宽度W1以上的方式,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 探针侧连接部51g与筒侧连接部351g相互连接,并且,如图11A所示,探针51 的一个端部51a自筒侧另一端部351a插入筒构件301。此时,一个端部51a与 筒侧另一端部351a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例如半旋转,从而一个端部51a插 入筒构件301。

(步骤12·振子41向筒构件301的插入临时连接工序·图11B、图11D)

如图11C和图11D所示,一个端部41a经由开口部307在筒构件301的径向 上相对于筒构件301滑动而插入筒构件301,使得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被夹 持部41c配设在端面511a与筒侧突出部341c之间,在防止机构600的作用下防 止插入了的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相对于筒构件301绕筒构件301的轴线旋转。

详细地说,如图11C和图11D所示,缺口端部41m自缺口开口部309插入 而配设于缺口开口部309,同时,缘端部41n插入缘端开口部311而配设于缘 端开口部311。

此时,如图11D所示,在缺口端部41m处,平面部411m在平面部341g滑 动,周面341h抵接于缺口端部41m的周面。由此,防止一个端部41a相对于筒 构件301旋转。

同时,被夹持部41c在作为缘部341f发挥作用的筒侧突出部341c上滑动。 防止一个端部41a自筒构件301的一个端部拔下来。

(步骤13·振子41与探针51的连接工序·图11E)

如图11E所示,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绕筒构件301的轴线旋转而进一步 插入筒构件301,使得作为端面511a与筒侧突出部341c之间的距离的宽度W4 缩窄为宽度W1,在筒构件301的轴向上被夹持部41c被端面511a和筒侧突出部 341c夹持。例如,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相对于筒构件301逆时针半旋转。

此时,自步骤11的状态,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进一步插入筒侧另一端 部351a。

在被夹持部41c被端面511a和作为缘部341f发挥作用的筒侧突出部341c 夹持时,被夹持部41c与端面511a无间隙地密接,与作为缘部341f发挥作用的 筒侧突出部341c无间隙地密接。因此,振子41和探针51不会在轴向和周向上 偏移而牢固地相互连接。

另外,由于平面部341g抵接于平面部411m,因此,振子41和探针51不会 在周向上进一步偏移而牢固地相互连接。

(步骤14·振子41与探针51的连接的解除工序)

自图11E所示的步骤13状态,探针51的一个端部51a相对于筒构件301例 如顺时针半旋转,使得端面511a自被夹持部41c离开而释放被夹持部41c被端 面511a和作为缘部341f发挥作用的筒侧突出部341c夹持的状态。

并且,如图11C和图11D所示,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经由开口部307在筒 构件301的径向上相对于筒构件301滑动而自筒构件301拔下来。

(效果)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通过振子41的一个端部41a在筒构件301的 径向上相对于筒构件301滑动而插入筒构件301或自筒构件301拔下来,也能 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第1、2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产生传递单元200的部分彼此的 连接作业和连接的解除作业的一例子,采用作为形成产生传递单元200的一 部分的振子41和作为形成产生传递单元200的另一部分的探针51进行了说明。 但是,并不需要限定于此。例如,在探针51由多个构件形成的情况下,第1、 2实施方式也能够适当地应用于一个构件与另一个构件的连接和连接的解除。

像这样,本发明并不原封不动地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实施阶段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将构成要素变形而具体化。另外,能够通过 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而形成各种发明。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