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5-甲基四氢叶酸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5-甲基四氢叶酸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

摘要

本发明涉及含有药用剂量的噻唑烷二酮类(TZDs)降血糖药、药用剂量的5-甲基四氢叶酸的药物组合物用于防治TZDs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其中,TZDs的优选药物及剂量为罗格列酮1~8mg、吡格列酮7.5~45mg,5-甲基四氢叶酸的优选剂量为1.0~2.4mg。本发明的优点是:在有效降血糖的基础上,该药物组合物能够预防、治疗或缓解TZDs引发的肝损伤,因此可以提高TZDs临床应用的效益/风险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936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11051.1

  • 申请日2013-07-15

  • 分类号A61K31/519(20060101);A61P1/16(20060101);A61P3/10(20060101);A61K31/4439(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中一道16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08: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0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1/519 专利号:ZL2013103110511 登记生效日:20230721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中区高新中一道16号生物孵化器三期 变更后权利人: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高新中一道16号生物孵化器三期2号楼第1、2层;3号楼1层东侧及2、3层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 变更后权利人: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6-0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61K31/51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71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2-17

    授权

    授权

  • 2013-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519 申请日:201307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1-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用剂量的噻唑烷二酮类降血糖药、5-甲基四氢叶酸所组成的药物组 合物用于防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肝损伤副作用的新用途。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 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癌 症之后的人类第三大疾病。据调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据此推算全国糖尿 病患者约有9240万人【Yang W,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N Engl J Med.2010;362:1090-1101】。另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统计,201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2.85亿,估计到2030年全 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由此,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仅具有临床意义, 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胰岛素依赖型)和II型(非胰岛素依赖型)两种,后者约 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II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β细胞功能 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胰岛素在机体内 调控葡萄糖能力的下降或两者共同存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编.中国2型糖 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通过改善胰 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可以增强胰岛素的作用,这是针对II型糖尿病的有效干预途径,因 此,开发胰岛素增敏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抗糖尿病药物市场上,噻唑烷二 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的主要类型。

TZDs药物一般具有5-苄基噻唑烷-2,4-二酮的基本结构,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在研药物尚有法格列酮(Farglitazar,葛 兰素史克公司)、达格列酮(Darglitazoan,日本武田制药公司)等。该类药物可激活 核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PPAR-γ),从转录水平上增强胰岛素的作用。PPAR-γ在脂 肪组织、骨骼肌和肝脏有较高的表达,它与TZDs结合后即被激活,构象发生改变, 释放辅阻遏物,从而激活基因转录。通过这一机制,TZDs显著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 外周靶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增强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 白水平,并可抑制血浆胰岛素的反馈性升高。

在临床应用中,人们逐渐发现TZDs对人体有较明显的肝脏毒性作用。例如,曲 格列酮(Troglitazone)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II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增敏剂,于 1996~1997年获准上市,但不久发现该药有肝脏毒性,并有死亡病例的报道,因此在 2000年即停止销售。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环格列酮(Cightazone)和恩格列酮 (Englitazone),因受到包括肝毒性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影响,二药也先后被淘汰或 撤市。目前常用的TZDs仅有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两个,虽然尚未发现它们的严重肝 毒性,但由于是同类药物,二者仍有导致肝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一般ALT(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高于正常2.5倍以上的患者禁用,1~2.5倍者慎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 1年的每1~2个月要求检查肝功能,以后还要定期复查【孙敬芳,等.胰岛素增敏剂的 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1):24-26】。此外,TZDs常见 的副作用还有体重增加、水肿、诱发心衰和骨折等。

糖尿病是一种伴随终身的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故用药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 上述肝损害等副作用大大限制了TZDs的使用,降低了TZDs临床应用的效益/风险比。 在我们之前获得授权的专利(CN200510106553.6)中,公开了胰岛素增敏剂与B族维生 素的组合物在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和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优势,但未涉及TZDs的 药物性肝损伤方面。5-甲基四氢叶酸(5-methyltetrahydrofolate,5-MTHF)是叶酸的 天然活性形式,可经人体肠道吸收,由尿排出体外,在体内很少蓄积,所以必须经常 从体外摄取以满足机体营养和代谢需要。我们在动物实验中意外发现5-MTHF具有显 著的肝功能保护作用,因此认为把它与TZDs组成复方药物将有额外的获益,即可以 预防或缓解TZDs引起的药物肝损伤,提高TZDs临床应用的效益/风险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噻唑烷二酮类(TZDs)抗糖尿病药物存在的肝损伤副作用,选择 药用剂量的5.甲基四氢叶酸(5-MTHF)与TZDs组成复方药物,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 并能够预防、治疗或延缓TZDs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该药物组合物在提高降血糖治疗 的效益/风险比方面明显优于TZDs单独使用。

所述的“药用剂量”是指具有协同、预防或治疗的药理作用的量。

所述的TZDs包括已上市的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和待上市的法格列酮、达格列酮 等,药学上优选马来酸罗格列酮、盐酸吡格列酮。

在本发明中,根据临床资料和实验数据,TZDs的药用剂量分别为罗格列酮1~8mg、 吡格列酮7.5~45mg;5-MTHF的药用剂量为0.1~5mg,优选剂量为1.0~2.4mg。

在动物实验中我们发现,药用剂量的TZDs和药用剂量的5-MTHF组成的药物组合 物对TZDs引起的转氨酶升高有令人惊奇的效果:本药物组合物不仅使TZDs的降血糖效 应有所增强(5-MTHF有轻度降血糖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显著抑制转氨酶的升高, 提示其具有肝保护作用,可用于防治TZDs的药物性肝损伤。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普通片剂、双层片剂、多层片剂、缓释 片剂、单室控释片剂、双室控释片剂、微孔型控释片剂、舌下含片、口腔速崩片、分 散片、肠溶片、颗粒剂、丸剂、肠溶胶囊、延迟释放片、定时/位释放片、普通胶囊、 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含有微丸或小片的胶囊、含有微丸或小片的pH依赖型胶囊、 口服液、膜剂或贴剂。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将含有TZDs和5-MTHF的药物组合物制成 片剂或胶囊。

术语“药用剂量”是指为达到有效控制或治疗疾病目的,临床医生根据患病个体 病情严重程度对患病个体施与药物的剂量。应当理解本发明提供的药物药用剂量不是 对本发明的限制,而是对本发明的优选,通常情况下,在该剂量优选范围内,该药物 能够对患病个体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患病个体是指患有疾病的独立存在的生命体, 在本发明中,生命体尤指人类。应当理解,现有技术中,人类药用剂量或药用剂量范 围可与哺乳动物,如大鼠、小鼠等,进行换算以得出适合相应动物适用的药用剂量或 剂量范围。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含有药用剂量的TZDs、5-MTHF的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TZDs与 5-MTHF的联合效果并不是各个活性物质的各自作用的简单加和,而是在使II型糖尿病 患者血糖得到更佳控制的基础上能够显著降低TZDs诱发的肝损伤作用,从而提高 TZDs临床应用的效益/风险比。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凡依照本 发明内容进行的任何本领域的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马来酸罗格列酮4mg/5-甲基四氢叶酸(5-MTHF)1.2mg片的制备

配方组成

制备方法:将原辅料粉碎过80目筛,干燥备用。取马来酸罗格列酮4.0g和 5-MTHF1.2g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加入微晶纤维素122g、羧甲基淀粉钠18g、 再加入乳糖80g,均匀混合,加入适量粘合剂10%聚维酮水溶液制软材,30目制粒, 40~45℃干燥3h;30目整粒,最后加入适量1%硬脂酸镁混匀,含量测定后,压片, 包装。制备过程中注意避光,成品检验合格后,铝塑泡罩包装,避光保存。制成的复 方片剂中每片含马来酸罗格列酮4mg、5-MTHF1.2mg。

实施例2:盐酸吡格列酮30mg/5-MTHF1.2mg胶囊的制备

配方组成

制备方法:将原辅料粉碎过80目筛,干燥备用。取盐酸吡格列酮30g、5-MTHF1.2g 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加入淀粉80g、微晶纤维素60g、羧甲基淀粉钠20g,混合均 匀,用6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20目筛制粒,60℃干燥约2h,20目筛整粒,控制颗粒 的含水量为2-3%,将干燥后的颗粒与处方量的1%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半成品进行检测, 测定含量,装入空心胶囊,即得1000粒胶囊。制备过程中注意避光。成品检验合格后 铝塑泡罩包装,避光保存。制成的复方胶囊中每粒含盐酸吡格列酮30mg、5-MTHF 1.2mg。

实施例3:盐酸吡格列酮15mg/5-MTHF1.0mg颗粒剂的制备

配方组成

制备工艺:将原、辅料粉碎过80目筛,取盐酸吡格列.酮15g、5-MTHF1.0g、乳糖 800g、淀粉40g、阿拉伯胶5g、甜橙香精2g、聚乙二醇5g粉碎过筛,加入羧甲基淀粉钠 混合均匀制成软材,制粒、40-60℃干燥,含水量为3%左右,取出,整粒,按常规方法 填充成颗粒剂剂即可。制成的复方片剂中每袋含盐酸吡格列酮15mg、5-MTHF1.0mg。

实施例4:盐酸罗格列酮2mg/5-MTIHF1.2mug片的制备

配方组成

制备工艺参考实施例1。

实施例5:盐酸吡格列酮15mg/5-MTHF1.0mg片的制备

配方组成

制备工艺参考实施例1。

实施例6:口服5-MTHF对TZDs造成糖尿病患者转氨酶升高的影响

一、方法:

收集本市3家医院满足下列条件的门诊患者42例:(1)男女不限,年龄范围30-65 岁;(2)患II型糖尿病,近期连续服用TZDs药物1个月以上;(3)无已知的肝脏疾 病;(4)入组前血生化检查ALT>40IU/L。将患者分为两组:①对照组(21例):继 续服用TZDs药物,剂量不变;②试验组(21例):继续服用TZDs药物,剂量不变,同 时口服5-MTHF(Merck产品),剂量为1.2mg/天,两组其它治疗或处理保持基本对等。以 上治疗/处理持续8周,分别检测入组(基线)及8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和肝功 能(ALT、AST)。

二、结果:

人口学资料显示,对照组平均年龄53.5±9.4(岁),男/女之比为9/12,试验组平均 年龄54.3±10.2(岁),男/女之比为10/11,两组人口总体上无明显差异。

两组相关指标基线值及8周后结果与统计见下表1。我们发现,治疗8周后,与自身 基线值比较,对照组患者血清ALT仍有轻度升高(81.6±23.2vs72.7±16.9,P<0.05),AST 略有上升,但无统计意义:而治疗8周后试验组患者血清ALT和AST均显示不同程度 的降低,尤以ALT降低更为显著(53.8±12.3vs75.5±19.6,P<0.01)。此外,与对照组相 比,试验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降低幅度更大,提示5-MTHF具有辅助降糖作用。

结论:与单用TZDs相比,联合使用TZDs与5-甲基四氢叶酸使已有转氨酶升高的糖 尿病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提示5-甲基四氢叶酸具有保肝作用,并有辅助降糖 效应。

表1患者基线特征及8周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

注:8周后与基线比较(配对t检验),*P<0.05,**P<0.01。

实施例7:5-MTHF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大鼠的影响

一、方法:

采用2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为诱导剂,对SD大鼠用量为1.5ml/kg体重,每隔3天 腹腔注射1次,共8周,造成大鼠慢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张海燕,等.实用肝脏病杂 志,2009;12(3):161~163)】。取造模成功大鼠40只,随机化分组为:5-MTHF高剂 量组(0.32mg/kg)、5-MTHF中剂量组(0.16mg/kg)、5-MTHF低剂量组(0.08mg/kg)、模型对 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造模阶段时腹腔注射等量植物油)10只,前3组按上述设定的 5-MTHF剂量每日灌胃一次,后2个对照组每日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连续用药 或处理8周,第9周取血(备测血清肝功能)后处死动物,称动物体质量和肝湿质量, 肉眼观察肝组织并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二、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肉眼观察见肝脏肿大, 称肝湿重增加,病理学HE染色示肝小叶中大部分肝细胞肿胀,有气球样变,部分胞质 中出现脂滴空泡,核居边,细胞界限不清,肝窦狭窄,小叶内及门管区炎症细胞浸润, 并伴有肝细胞再生,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5-MTHF高剂量(0.32mg/kg)明 显降低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59.08±20.52v.s.168.37±66.51,P<0.01;192.63±67.41 v.s.386.16±92.63,P<0.01;与模型组比较,5-MTHF中剂量(0.16mg/kg)亦明显降低大鼠 血清ALT和AST水平:108.32±38.63v.s.168.37±66.51,P<0.01;325.18±86.47v.s. 386.16±92.63,P<0.05。5-MTHF高、中、低剂量组肝组织肿大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 减轻,肝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亦有不同程度改善。主要数据见表2。

结论:5-MTHF对四氯化碳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尤以中、高剂量 (0.16~0.32mg/kg/d)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表2各组大鼠肝湿重、肝重指数及血清转氨酶水平比较

注:与模型对照比较,aP<0.01;bP<0.05;与正常对照比较,tP<0.01;

实施例8:吡格列酮+5-MTHF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保肝作用

一、方法:

SD大鼠60只,体重200~230g,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 对照组,其余50只分别给予链脲佐菌素(STZ)30mg/kg单次腹腔注射,14天后大鼠尾静 脉采血测定血糖水平,大于11.1mmoL/L确定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取40余只糖尿病大鼠, 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对照组、吡格列酮组、吡格列酮+5-MTF组,后2组分别每日给予 吡格列酮3mg/kg/d、吡格列酮+5-MTF(3+0.12mg/kg/d),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 理盐水,各组均按每日1次灌喂,用药或处理时间为16周。8周后取血测ALT、AST, 16周后大鼠禁食12小时,麻醉动物后腹主动脉放血测血糖、ALT、AST。除去中途死 亡大鼠,各组实验数据及统计(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见表3。

二、结果:

(1)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给药16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吡 格列酮组、吡格列酮+5-MTF组能够显著地降低血糖。但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吡格列酮 +5-MTF组的降血糖效果更显著(P<0.05),提示吡格列酮与5-MTHF合用具有协同降糖 效果。详见表3。

(2)对糖尿病大鼠转氨酶的影响大鼠给药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 组血清ALT、AST活性开始显著升高,吡格列酮+5-MTF组亦有轻度升高。给药16周 后,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血清ALT、AST活性进一步升高,而吡格列酮+5-MTF 组转氨酶ALT及AST活性呈现显著降低(ALT接近模型组水平),与吡格列酮组相 比有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表明5-MTF能够改善吡格列酮引起的肝损害。

表3吡格列酮+5-MTHF给药16周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转氨酶的影响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复方组与单药组比较,ΔP<0.05。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