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第三届中国兽医大会暨中国兽医发展论坛
第三届中国兽医大会暨中国兽医发展论坛

第三届中国兽医大会暨中国兽医发展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苏州
  • 出版时间: 2012-10-28

主办单位:中国兽医协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中国兽医大会暨中国兽医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奶牛繁殖障碍是指生殖机能紊乱和生殖器官畸形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殖活动异常的现象。文章介绍了繁殖障碍造成的危害,奶牛防治障碍的分类和病因,探讨了由卵巢疾病、产后子宫复原不全生殖器官感染等引起的繁殖障碍的病因、病理和治疗,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供给全价饲料,确保奶牛日粮营养平衡;加强繁殖技术的规范与管理;加强产后监控,促进奶牛产后子宫复旧;加强不孕症的治疗,提高奶牛不孕症防治效果。
  • 摘要:在奶牛饲养业中,随着产奶量的不断提高,奶牛肢蹄病已上升为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仅次于乳房炎的第二大疾病。国外报道,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在4%~55%,中国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也很高,发病率在5.7%~54.9%,该病不仅能够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活动,而且还可降低奶牛的泌乳量和繁殖力,使得奶牛淘汰率升高,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文章介绍了肢蹄病的危害,分析了引起肢蹄病的因素,探讨了腐蹄病、蹄叶炎、蹄底溃疡等肢蹄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提出了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加强定期修蹄;进行蹄不药浴;预防胎衣不下、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加强选种选育。
  • 摘要:亚临床酮病是奶牛常见的一种能量代谢性疾病,对奶牛的体质、产奶量、奶品质、繁殖能力及淘汰率均有显著的影响,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亚临床酮病发病的原理,流行特点,及其对生产性能,乳房炎,繁殖性能,免疫抑制等的影响作了进一步阐述,并汲取当前国际上比较实用的防控措施,对奶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奶牛乳房炎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对一株mecA基因缺失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体外青霉素诱导,观察不同诱导代次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表型的变化,并分析耐药亚群的生长曲线。试验表明,随着诱导代次的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对各浓度青霉素的耐药亚群比例升高,表型观察发现诱导菌菌体变小,胞质浓缩,细胞壁疏松、增厚,有的胞浆内出现空泡。本研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成功的体外青霉素诱导,并分析了诱导前后的耐药性、细菌表型及耐药亚群变化,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和表型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临床上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 摘要:回顾了水生动物产业在动物产品生产的地位以及全球水生动物养殖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状况,指出疫病的国际间传播对全球水生动物生产的威胁。介绍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发展历史,主要职责及其在水生动物卫生领域的发展过程,对OIE《水生动物卫生法典》和《水生动物诊断手册》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进一步对OIE水生动物标准的发展和应用的国际资源、区域资源和国家资源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家和区域对OIE水生动物标准进行发展和应用的措施、途径和现状。
  • 摘要: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一直列世界首位。但是,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毒性疾病问题日趋严重,已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成为制约中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本专题介绍了鱼类病毒病诊治的一般原则,并针对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的重大病毒性疾病,详细介绍了疫病临床症状、病原特征、流行情况、诊断方法,提出了进行鱼类病毒性疫病预防与控制的措施或建议。
  • 摘要:了解危害大、流行广的淡水鱼类细菌性传染病的种类,掌握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诊断方法,详细介绍了病鱼样本的采集、细菌的分离鉴定、细菌感染的血清诊断、细菌感染的分子诊断等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应用,根据养殖对象的疾病选择诊断试剂。熟悉分子生物学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掌握临床上常见水生动物疾病细菌性疾病如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赤皮病、竖鳞病、烂尾病、打印病、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斑点叉尾鮰肠套叠病、链球菌病、诺卡氏菌病等的病原、病症和流行情况、初步诊断及防治方法。
  • 摘要: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是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呼肠孤病毒属的病毒中毒力最强的病毒,严重危害着中国淡水渔业的养殖。本文对草鱼出血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以后更好的草鱼出血病的发生做出指导。
  • 摘要:南美白对虾自引进养殖以来,感染红体偷死现象愈演愈烈,特别是近几年几乎全面爆发,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红体”是南美白对虾环境不适或疾病发生的一种显著现象,虾体变红的基础是南美白对虾特定的情况下体内大量红色素释放,使整个组织变红,从而出现红体症状。在实际生产中,南美白对虾发生桃拉病、白斑病、副溶血弧菌性的红腿病、亚硝酸氮中毒、环境因子突变应激等情况下,南美白虾在外观上都可表现红体现象,虾体呈“红体”症状后,容易出现对虾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摄食减少,严重时空肠空胃,中后期后对虾容易在脱壳时死亡,不易察觉,故往往也称之为“偷死病”。南美白对虾红体偷死症一般很少是单一病因引起,基本上是几种病因共同引起病症,并且这些病因可以相互促进,因此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所以必须准确鉴别南美白对虾不同的红体症状,做到对症下药。
  • 摘要:为探索草鱼肝胆综合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作者在江西及省际周边渔区的鱼病诊疗过程中,采取常规检查诊断、生化诊断、病理诊断及水质测定等综合分析手段,确诊草鱼肝胆综合症病例,对101例草鱼肝胆综合症病例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归纳分析。本文初步提出诱发草鱼肝胆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投喂单一精饲料或饲料中某些营养因子的影响所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亚硝酸盐、氨氮、PH值等某些物质超标亦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提出草鱼肝胆综合症的诊断依据主要是以肝胆形态、颜色及鳃丝变异状况为主要特征,肠道炎症程度、尾鳍发白及鳃盖是否充血作为辅助诊断依据;根据不同的水质条件和患病症状,设定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就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证明:采取外用水质改良剂或消毒杀菌剂,内服免疫肝胆宝、复合维生素CE、四黄粉合剂或内服黄芪多糖、板兰根、三黄类等植物提取物合剂进行综合治疗,均能有效的治愈草鱼肝胆综合症。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中国冷水鱼病害诊治现状。其内容涉及到主要包括冷水鱼病害防治技术和冷水鱼药物两大部分内容。分别就中国冷水鱼养殖现状、主要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及真菌性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原、流行规律、病原特性、诊断方法、主要防治技术、冷水鱼用药常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 摘要:池塘养殖病害的发生与养殖水环境密切相关,而养殖水环境又受饲料池塘底部土壤、和水质管理模式的影响。饲料是池塘养殖中最大宗的投入品,饲料的品质除了影响养殖动物的健康外,未消化吸收的饲料成分是池塘养殖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也是养殖动物病害的最原始根源。池塘水本质上是池塘土壤(底泥)浸出液,因此,池塘底部土壤对养殖水体的水质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池塘土壤又是池塘净化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塘底部土壤管理不当,是池塘水体难以控制、病害频发的重要原因。池塘养殖水体的生产力与池塘自净能力、载鱼量密切相关,在水体生产力低的池塘中进行高产养殖,病害是难以控制的。因此,进行水产养殖安全生产必须有优质而低污染的饲料、良好的池塘底部土壤及其管理措施以及生产力相适应的养殖水体。
  • 摘要: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外界环境因子的剧烈变化可导致对虾产生应激,造成对虾机体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可引发对虾发生空肠空胃偷死等大量死亡现象,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实践,总结了南美白对虾发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异常症状及其严重危害以及引发南美白对虾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不良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利用微生态制剂、藻类营养素及水质、底质改良剂实施综合调控生态环境、稳定水质、及时修复生态环境和坚持定期内服免疫增强剂,增强对虾免疫功能,提高对虾的抗应激能力,以最大限度的消除或减少应激源组合应对措施,并重点介绍了在外界环境因子发生变化前后应采取的预防和缓解应激反应的防控措施以及对虾不慎发生应激反应后的紧急救治方法。
  • 摘要:幼非洲象和犀牛处于生长旺盛期,对营养的需求较高,饲养管理极为重要。引进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新引进时要注意饲料的过度适应,防止出现应激反应,要提供合适的饲料、环境等。饲养中要防止出现生长过快、佝偻病、低血糖等,出现异常时要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治疗措施要考虑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野外引进的动物要注意预防寄生虫感染。
  • 摘要:小型猪在生物医学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同品系的小型猪在不同的应用方向上的使用数量皆在增加,美国、加拿大及欧共体的国家应用较早,在转基因、药物评价等方面的使用量增加的幅度大于犬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因猪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基本结构及其生理状态与人类具有相似性,器官改造比其它动物相对较易,在猪—人器官移植的研究中最为看好。中国医学工作者在猪的转基因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模型研究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冠脉支架的评价中中国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猪作为实验动物与其它动物相比应有不同,动物房的温、湿度应与季节变化相适应,也必须给予充足的阳光。
  • 摘要:如果把兽医医疗当做服务来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服务提供系统由3个基本要素构成。简单地说,这3个关键要素包括人员,流程和产品/服务。一旦专注于人员这个元素,它会自动生成有效的流程或进程,这两个要素(人员和流程),将有助于制造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如果能做到员工-流程-产品/服务的3P原则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管理水平使医院更成功笔者注意到,在过去任何关于成功和管理人员的咨询往往都包括这三个基本且重要的因素,它们是成功运作的主要驱动力。rn 当谈及优质服务和客户满意度时,兽医从业人员必须正面对待3P即人员、流程和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以使客户得到感官上最大的满足。优质的服务来源于从业人员的专业和操作的效率,关键在于如何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以使其所进行的操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所以说,所有人都是动物医院人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摘要:近年来,由多种病因或病原微生物导致犬猫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化学药品和抗生素治疗常常不尽人意。本文根据中兽医理论讨论如何应用中药有效地辨证预防和治疗犬猫腹泻。中兽医理论认为各种类型犬猫腹泻多与脾虚和湿盛有关。因此根据中兽医辨证可将犬猫腹泻分为寒泻(冷肠泄泻)、热泻(湿热泄泻)、热毒痢、虚寒痢、伤食泄泻、脾虚泄泻、肾虚泄泻(脾肾阳虚泄泻)、肝郁泄泻,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法。
  • 摘要:2005年11月至2011年12月,对北京动物园圈养、野生(园内、园外)禽类禽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共采集13目20科55种动物的2134份样品,样品类型包括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组织脏器。采用禽流感病毒通用RT-PCR诊断试剂盒检测,共检测出现10份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0.47%,圈养野生动物样品的阳性率为2.4%,非圈养野生动物样品阳性率0.39%。另外,阳性率随季节的不同有所变化。冬季样品阳性检出率为1.83%,夏季样品阳性检出率为0.19%。野生喜鹊是带菌动物,圈养黑天鹅易感。得出结论:进行野生动物禽流感带毒监测非常有必要;动物园圈养动物的防控工作亚待加强;黑天鹅禽流感病毒携带率高且易感,喜鹊是重点防控对象;冬季是预防工作的重要季节,迁徙高峰后是重要监测时期;综合防控措施是有效的。
  • 摘要:所谈的转基因动物是指基因工程动物其含转基因动物、基因敲除、基因替换等实验动物。在制做制备过程中;在动物实验应用过程中;在运输过程中;在各个单位频繁交换引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特别是近几年多批次多基因型大量的从国外引种过程中,有可能带来的外源侵袭病原微生物和生物安全隐患威胁如诺瓦克病毒等,新的一些重大人兽共患病如SARS、疯牛病、H5N1型禽流感病毒等;动物实验教学传染病的发生如布氏杆菌病,都必须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转基因动物的范围与理解,转基因动物是指染色体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基因,并且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基因工程动物是指转基因动物、基因敲除、基因替换等动物;2、转基因动物生物安全的理解,是指对基因修饰生物、病原微生物、外来有害生物等生物体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3、转基因动物有可能带来的生物危害,通过“基因漂移”,有可能会破坏原野生近缘种的生物遗传多样性,通过转基因动物的逃逸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如过敏性反应问题,还有注意伦理问题等;4、转基因动物制备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制备质粒,ES细胞饲养,修饰基因转入过程中,转基因动物饲养过程:5、国外引进转基因动物的生物安全,国外引进转基因动物的程序,引进转基因动物的注意事项,如隔离检疫的环境,哨兵鼠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等;6、转基因动物的生物安全管理,转基因动物与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转基因动物立项的评估与审核,转基因动物制备与应用的培训和监督,转基因动物制备和应用及运输中的生物安全,转基因动物实验废弃物处理,转基因动物生物安全的应急预案。
  • 摘要:雄性不育是指:公犬在生育年龄由于疾病等原因不能生育后代或产仔数太少的临床现象。可能的原因包括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解剖结构异常,肿瘤,疾病性不育,或者由于管理技术等.生殖系统异常包括阴经,包皮,睾丸,附睾,输精管,尿道及前列腺等也能引起不育。本文介绍了不育症的临床检查和辅助诊断化验技术,探讨了在无精症、少精症、精子畸形和活动异常等病上的应用,最后分析了前列腺良性增生、前列腺炎和睾丸疾病的病理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等问题。
  • 摘要:小动物消化系统疾病是小动物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系统性疾病之一,也是执业兽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系统性疾病。能否较好地在临床上熟练掌握和应用,关键在于对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病理发生、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思路具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旨在从临床的角度,对小动物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加以概括和梳理,为临床兽医师在诊断上提供一些帮助。提出基本诊断程序主要有详细的问诊;细致的临床检查;必要的辅助诊断;排除可疑的诊断和结论分析;给出结论;验证结论。基本诊断思路主要包括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最后探讨了炎性疾病、梗阻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点。
  • 摘要:肾病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的表现,急性肾衰的原因有下泌尿道疾病引起尿闭,外伤造成膀胱或尿道破裂,休克或脱水,肾动脉栓塞,心衰引起的肾脏血液灌流减少,中毒(抗冻剂,百合等)。慢性肾衰的原因可能是肾小管疾病引起的肾炎,猫传染性腹膜炎,猫白血病,非类固醇止痛药,麻醉引起低血压,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多粘霉素B,庆大霉素,俩性霉素B,卡纳霉素等).老年猫的肾功能会逐渐退化,有部分还伴随着甲状腺亢进的疾病,这二者都是老年猫的常见病,肾衰竭是目前老年猫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有一些年轻的猫因为肾脏先天性发育不全而引起肾衰。诊断肾脏病需要综合临床检查,血液及尿液化验,影像学检查甚至毒物化验的结果。移除原因是首要的治疗手段,配合补充液体营养,平衡离子,血液酸碱度等支持疗法,如果条件许可,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是最有效缓解尿毒症状的方法。
  • 摘要: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已在中国使用3年多时间,对于中国该病有效控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但一些地区,部分养殖户对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尚缺乏正确认识,使用仍存在疑虑,使疫苗普及存在空白。如果不能正确使用疫苗,使养殖业存在高致病性蓝耳病威胁。rn 本讲座系统介绍“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TJM-F92株”技术特点,疫苗研究过程,疫苗毒株分子生物学分析及疫苗基因缺失,疫苗使用技术特点等,特别是与猪瘟疫苗同时使用的研究报告结果。针对该疫苗毒株的基因缺失,本研究团队研究出鉴别诊断试剂盒,可鉴别疫苗株与强毒株;根据基因缺失部位抗体产生情况,研究鉴别ELISA试剂盒,可区分疫苗免疫和强毒感染动物,为猪蓝耳病净化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 摘要:猪圆环病毒病本身可以引起一系列不同生长阶段猪的症候群,需要加以鉴别诊断;本病也是是当前养猪场许多疾病的“幕后推手”,其原因主要是免疫抑制和干扰某些重要疾病的免疫预防。本文以作者的研究结果为主线,结合国内外进展,介绍了猪2型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了乳汁携带病毒的新观点;以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后的结果,提出了病毒致病性的因素,重点讨论了猪圆环病毒影响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免疫效果。猪圆环病毒病疫苗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此提出了猪圆环病毒疫苗临床评价应包含提高存活率、料肉比、猪群整齐度和整体经济效益等指标。针对本病及其中国养猪业疾病混合感染现状,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 摘要:猪繁殖障碍疾病是目前影响中国养猪业的一大类重要疾病,临床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流产、死胎、木乃伊和母猪无乳症,其原因包括传染性疾病、中毒和环境因素等,其中,传染性病原感染为其主要病因,包括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猪流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脑心肌炎、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子宫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巴氏杆菌,沙门菌等和弓形虫等,一旦发生,应及时加以鉴别诊断。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正确使用疫苗、药物保健等,其中,对猪瘟、猪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做好免疫接种尤其重要。
  • 摘要:本文介绍了鸡白血病的传染方式、分类、ALV的主要抗原蛋白、肿瘤类型、流行情况、发病溯源、感染的难题、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
  • 摘要:本文在简单介绍了世界和中国禽流感的流行情况之后,详细介绍了中国H5亚型系列禽流感疫苗种毒更新的情况,包括种毒更新的背景、疫苗种毒的选择、种毒更新后的系列疫苗及其免疫效果等。研究结果表明,更新后的Re-6株种毒的亲本株于2010年分离自广东鸭,属于clade2.3.2分支,具有广泛的流行株代表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更新后的Re-6株系列禽流感疫苗对鸡、鸭和鹅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这些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能有效预防中国当前流行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对于促进养禽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摘要: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是危害中国养禽业的重要疫病。近年来,国内对新城疫采取了密集的强化免疫预防措施,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鸡新城疫已不多见,但近年来鸡新城疫在流行病学上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免疫后鸡禽频繁发生新城疫。新城疫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集约化养殖场发生非典型性新城疫,个体散养场时有新城疫发生,严重影响养了中国的鸡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这一突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鸡新城疫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免疫缺陷;免疫程序不当,接种失误;未能建立良好的黏膜免疫;病毒变异;疫苗生产、运输和贮存的失误等。提出要研制优质的疫苗;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免疫抑病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搞好家禽的粘膜免疫。
  • 摘要:养殖环境日趋恶劣,加强鸡场生物安全控制,完善消毒净化措施,严格执行免疫程序,使养鸡场环境卫生、舒适、安全,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的坚实基础。本文对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与传染病的关系,规模化养鸡场生物安全控制和消毒净化的具体措施做了全面、通俗地阐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摘要:肉鸡腹水综合征,又名肉鸡腹水症、心衰竭综合征或高海拔病等,是一种以腹腔积液为特征的肉鸡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本文介绍了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分析了实验室检查方法,重点探讨了防控措施:选育优良品种;改善饲养环境;合理搭配饲料;采取适当治疗。
  • 摘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是一类由能自然感染人和动物的共同寄生虫所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根据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发生及流行的特点,可将其分为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及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仅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生命和健康,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一些新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断发生,已被控制的一些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又重新发生。世界上报道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大约100多种,重要的包括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包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利什曼原虫病、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锥虫病、贾第虫病等。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计划根除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的另外5类全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充分说明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及危害性。但中国各方面对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还重视不够,表现在基础设施薄弱、研究及防控经费投入不足、防治技术相对落后等,造成中国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尤其是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还十分严重。鉴于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严重危害,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及防控工作。本文概述中国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概状及防治措施。
  • 摘要: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OIE将其列为需上报疾病,在中国属于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以组织器官的结核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的坏死病灶为特征,导致病牛渐进性消瘦、咳嗽、生产能力下降,衰竭直至死亡。世界各国均采用检疫和扑杀政策控制牛结核,但是牛分枝杆菌宿主广泛,防控方法单一,净化相当困难。中国牛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尚不清楚,但总体呈上升和蔓延趋势,在牛结核病的综合防控和净化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文章探讨了牛分支杆菌的病原学特征,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检测方法,重点探讨了综合防控措施。
  • 摘要: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传染病之首,中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素有“政治经济病”之称。侵染对象是牛、羊、猪等偶蹄类家养或野生动物,易感动物多达70余种。目前除了少数欧美发达国家无口蹄疫外,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仍有该病流行,亚洲和非洲是重疫区。防控和消灭口蹄疫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头等任务。本文对口蹄疫病原、基因结构与功能、国内外流行及其特点以及防控技术进行概述与分析,为口蹄疫防控提供参考。
  • 摘要: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必须采用的手段,对生物医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起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立法状况、实施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动物的生命,如何科学、合理而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加强并改善中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强调了生物医学研究与实验动物伦理必需协调发展,才能使实验动物更好地服务于科技进步、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
  • 摘要:目前对于结核分枝杆菌(MTB)进入潜伏期的机制以及再激化的原因知之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潜伏感染(LTBI)动物模型,完整的LTBI模型应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低剂量荷菌的持续性感染模型,另一种为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模型,即Comell模型的改进型。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模型的复制,包括MTB感染的剂量、感染的途径、感染后药物治疗的时间间隔以及小鼠的遗传背景等。综合使用柯氏量表评分、脾肺荷菌数、诱导的IFN-γ和TNF-α水平、组织中IL-10和IL-4的表达、脏器中特异性抗原负荷以及激素诱导TB复发的时间、潜伏感染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等指标可以比较准确、客观、特异性的评价小鼠LTBI模型的反应性。
  • 摘要:文章介绍了动物医学中动物骼骨体骨折的病因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重点探讨了基于内固定技术的手术步骤。
  • 摘要:软组织手术十分广泛,涉及除骨和关节以外的各种组织手术。软组织手术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均由手术入路和主手术两部分组成。手术入路的选择应遵循最小损伤、最接近主手术和有利于创液排出的原则。腹部软组织手术入路多种多样,但在犬主要有肷部切口、腹中线切口、腹中线旁切口和腹股沟切口,其中腹中线切口最为常用。腹部软组织手术在临床上占有较高比例,常见有剖腹产、卵巢摘除术、子宫摘除术、泌尿道取石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胃肠道手术。
  • 摘要:犬椎间盘脱出症是国内小动物临床常见疾病,轻症者可导致疼痛、肢体运动障碍;重症者可导致肢体瘫痪、肌肉萎缩、膀胱麻痹,并且很多案例反复发作,用保守治疗方法难以控制和改善,甚至错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自2006年4月至2012年5月,笔者采用神经学检查、X线平片及脊髓神经造影做病变部位定位,同时采用半椎板切除术治疗椎间盘脱出的案例共计40例;其中通过X线平片定位与脊髓造影定位一致率为30%(12/40),脊髓造影定位与手术探查结果吻合率为97.5%(39/40)。总体术后康复率为82.5%(33/40),其中神经损伤3级患犬16例,术后康复率为100%(16/16);神经损伤4级的案例21例,术后康复率为81%(17/21);神经损伤5级案例3例,术后康复率为0%。
  • 摘要:在小动物临床上,犬猫的顽固性皮肤病由于病因复杂、症状轻重不一、原发病和继发病阶段不同、诊断需要设备和经验,而且治疗也需要有效的药物和辅助治疗方法:加上内分泌紊乱、品种易感病和遗传病等因素的存在,增大了在临床诊疗的难度。从临床病例的诊疗现状及发病率上看,遗传过敏性皮炎(CAD,以前称异位性皮炎)、食物过敏性皮炎、低甲状腺素性皮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性皮炎、皮肤真菌病、蠕形螨病、营养性皮肤病等最常见、治愈率常常不理想。文中探讨了顽固性皮肤病的病原、发病机制,用药方法,复发后潜在性疾病,临床诊断,并根据具体疾病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 摘要:小动物临床生化检测是十分重要且常见的诊断手段。可以记住每一个指标的诊断价值,但在临床上,指标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诊断价值要根据特定病例来判读。本讲介绍了一个犬病例和一个猫病例,第一个病例是以肝脏、胰脏为主的犬病例,第二个病例是猫的胸腺病例。其临床病况均很复杂,虽然采用了多种诊断手段,但对其诊断仍然不十分明确。通过分析,窃以为兽医临床诊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1)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2)疾病的并发和继发;(3)多重临床检查方法同时应用的必要性;(4)临床资料解读的特定性;(5)临床资料解读的综合性。
  • 摘要: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关节炎类型,是由机械和生物性因素导致的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软骨下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失衡所致的全关节疾病,又称为肥大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炎、变性性骨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或骨关节病等。遗传、营养、发育、代谢和创伤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通过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学和生物力学等变化可证实骨关节炎的存在,而且这些微观变化最终会导致关节软骨软化、纤维化、溃疡和缺失,软骨下骨硬化和骨化,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囊性变。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关节疼痛、压痛、活动受限、骨摩擦音、时发关节肿胀及不同程度的局部炎症表现,迁延日久可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依据骨关节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即可对本病做出诊断,应用“关节镜”可直视下检查关节腔,必要时可行软骨活检,超声检查尤其是高频探头能显示关节面软骨的厚度及表面是否光滑、关节滑膜病变积液及骨赘脱落情况,还可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关节软骨、半月板、滑膜、韧带及骨质改变,在三维影像上显示早期小骨赘等。但这些检查费用高,很难普及,因此骨关节炎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等结合X线表现进行诊断。一旦确诊此病,要及时治疗,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骨关节病预后良好的前提。
  • 摘要:X线摄影检查是宠物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所得的X线片也称平片。其影像清晰、对比度和清晰度较好,可使对比差异较小或微小结构显像;有客观记录,便于随访对照和会诊。但摄影是某一方位的X线影像,单纯一张照片缺乏立体概念;摄影也是某一瞬间的X线影像,对功能方面的观察不及透视方便和直接。文章介绍了X线图像特点,提出要全面浏览、系统观察、寻找并发现病变,再深入分析病变、鉴别其病理性质,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作出X线诊断。并提出了X线诊断可应用于胸部、腹部、四肢骨关节常见疾病的种类。
  • 摘要:黄疸是一种临床症状,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多种疾病均可导致犬黄疸的发生。犬黄疸性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本文阐述了黄疸发生的的三类主要原因:即未结合胆红素的生成过多、肝脏代谢障碍以及胆汁排泄障碍。总结了溶血性黄疸、肝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特点,归纳了三类黄疸性病症诊断的基本思路,分别介绍了新生仔犬溶血症、犬巴贝斯虫病、洋葱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和钩端螺旋体病等5种临床上较常见的易发生黄疸症的疾病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措施。
  • 摘要:肝病是犬消化内科疾病的主要病症之一,随着宠物临床诊断设施的不断更新,对肝脏疾病的临床病理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肝硬化、脂肪肝、肝脓肿、类固醇性肝病、肝肿瘤、肝内门静脉短路等常见肝病;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栓塞、脾肿大和梗死、肝腹水肝性脑病、肝坏死、肝肾综合症、血糖异常等肝病并发症。从肝脏摄取结合分泌功能,肝脏合成贮备功能,血清酶的活性,B超扫查等角度探讨了肝病的临床病理,最后提出了综合治疗、GI疗法、特别治疗、抗氧化应激等治疗方法。
  • 摘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疾病。本文对高致病猪蓝耳病的流行现状和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当前疫情基本趋于稳定,病毒出现新的基因变异,出现新的遗传变异特征,出现了欧洲型PRRSV感染。进而为今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提出要加强管理,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欧洲型PRRSV监测工作。
  • 摘要:猪病毒性腹泻是指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和轮状病毒(RV)引起的以急性水样腹泻为特征的疾病总称。2010年底以来,猪病毒性腹泻在中国部分猪场流行,引起大量初生仔猪死亡,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2011年底至今,该病在中国再次流行,成为当前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为了尽量减少由此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保障中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广东省现代生猪产业体系猪病功能实验室诊断研究结果与现场防控经验,提出平时预防时要做好生物安全措施,严把防疫隔离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抗病力;接种弱毒疫苗免疫。发病时要采取隔离防护;反饲措施;提高产房消毒与管理;对母猪进行消毒;口服抗血清及补液;调换母猪;暂停蓝耳病疫苗免疫;保证空栏消毒时间。
  •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猪场传统清洁和消毒方式存在的不足,介绍了泡沫清洁消毒技术的特点、原理及国内外现状,探讨了该技术在猪场生物安全防疫中的应用。
  • 摘要:近几年,随着中国养猪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群细菌疫病的发病率、细菌耐药问题、细菌与多病原混合感染问题已日趋严重,给中国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以来本实验室对全国不同区域送检的临床病料进行了病原学分析,其中2009.1-2012.6本实验室共分离致病菌11396株,包括链球菌4661株,占40.9%;副猪嗜血杆菌3364株,占29.5%;致病性大肠杆菌1135株,占10%;巴氏杆菌786株,占6.9%,这几种细菌已成为影响中国养猪生产的主要病原菌,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猪丹毒等病原菌也严重威胁规模化猪场的健康生产。在送检病料中,有90.7%的样本存在多病原混合感染,特别是细菌间,以及细菌与病毒的混合感染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兽医工作者应充分认识细菌性疾病在猪群的致病性作用,制定科学的管理、保健、预防免疫和生物安全等综合措施,有效防控细菌性疫病。
  • 摘要:本文对当前流行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导致混合感染从病原,机理及流行病学,主要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了猪群亚健康的概念,阐明当前猪群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及饲养难点,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疾病的对策,从管理和疾病预防的角度提出综合防控的手段,同时针对现在流行的病毒性腹泻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 摘要: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是集约化养鸡业生产中流行最广、危害最重的二种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分别由艾美耳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所致,二者常相伴发生,互为预置影响因素。本文从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基本特点出发,在简单介绍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二者的流行因素及其相互影响,并对其临床鉴别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原则性阐述,以其为养鸡场和饲料厂防治鸡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给与原则性指导。
  • 摘要: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饲养鸭品种的增多、饲养密度的加大、洪涝灾害的增多,加上饲养条件的粗放、鸭漂蛋远距离运输、鸭屠宰交易不规范、免疫鸭带毒现象的存在等诸多原因,导致危害中国养鸭业的疫病愈来愈多、愈来愈严重,其主要流行特点表现为“老的鸭病出现新貌、流行病学发生改变、混合感染屡见不鲜、新的鸭病不断增多、突破种间屏障鸭病、出现免疫抑制鸭病、垂直传播鸭病增多、细菌性鸭病疗效差、条件性鸭病变多见和免疫鸭带毒较严重”十大方面。此外,还提出了针对中国鸭病的防控措施。
  • 摘要:随着规模化养鹅业的发展,养殖密度的增加,疫病的危害日渐突出。本文从鹅病流行特点、防控对策和重要鹅病的诊断与防控三个方面,对鹅病的防控的技术进行了阐述。目前,重要的鹅病有20多种,流行严重的疫病有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细小病毒感染、鹅大肠杆菌病、鹅传染性浆膜炎和禽霍乱等。对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流行毒株的HA基因亚型为2.3.2,坦布苏病毒在部分地区呈现区域性和季节性感染,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的病原为一种新的呼肠孤病毒等最新的鹅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养鹅场疫病防控的对策: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意识和设施建设,完善综合防控措施和提高鹅群饲养水平是根本措施;优化免疫程序,提高免疫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关键措施;提高诊断水平和疫病治疗效果是补救措施。此外,不断加强鹅病的科学研究和防疫队伍建设,为鹅病防控提供必要的支撑。
  • 摘要:本文简要说明养鸡场兽医的基本职能,概述了养鸡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重点论述了养鸡场禽流感和中毒病的发生、诊断及鉴别诊断和防治,对鸡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简单的概括。
  • 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不同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株对机体器官的亲嗜性不同,所引发的病症、剖检变化也不同,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保护,而新的变异株不断出现和流行,导致该病诊断异常困难和免疫效果不理想。因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是防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关键:要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认真做好药物预防,防止并发症;消除发病诱发因素;选择恶化时的治疗措施。
  • 摘要: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是一种能够引起肉牛和奶牛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也是牛呼吸道综合症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牛支原体除了导致肺炎、乳腺炎外,还可导致关节炎、角膜结膜炎、耳炎、生殖道炎症、流产与不孕等多种疾病。在临床病例中牛支原体引起的疾病没有典型症状,且常常与其他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与其他疾病难以区分,所以极易被忽视。文章从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角度对牛支原体进行分析,介绍了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探讨了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基因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免疫组化等诊断方法,分析了当今疫苗研究的进展,提出了治疗和预防的综合防治措施。
  • 摘要:近年来中国养牛业向规模化方向快速发展,牛只的引进和调运日趋频繁,新发疫情亦频繁发生和迅速蔓延,对现阶段中国养牛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重点介绍三种牛新发疫情在中国的发生和流行概况,包括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运输热和犊牛肺炎、Leachii支原体引起的犊牛多发性关节炎/犊牛肺炎/牛乳房炎、以及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牛猝死症。通过对这些新发疫情的定性、病原分离鉴定、病原分型和疫苗的研究,提出了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对未来牛新发疫情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 摘要:牛羊养殖业已成为一些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随着牛羊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规模化养殖,牛羊等重大疫病等已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牛羊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背景不清、防控技术研究滞后,安全高效疫苗缺乏,对一些重大疫病技术储备不够等,致使新老疫病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rn 本讲座主要围绕影响养牛业危害严重,但又未引起养殖业高度重视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疫苗研究,及综合防制技术系统阐述。讲座还包括中国BVDV流行状况,诊断技术研究,疫苗研究等内容。通过讲座使养牛业增加对BVDV重视,最终达到提高中国养殖业水平。
  • 摘要:在分群、分阶段舍饲状态下,奶牛的瘤胃、乳腺及卵巢、子宫形态和机能随着怀孕周期的增加,都发生着极其相似而规律的循环变化,研究这些循环变化的规律是做好奶牛健康护理、疾病诊治、延长寿命、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依据。实践证明,围产期母牛比泌乳中、后期母牛发病率均高,死亡率高。主要原因是母牛从干奶期开始到分娩后40天,瘤胃系统、生殖系统、乳腺系统经历了一系列严峻的变化,在管理过程中,没有达到其发育的要求,就会造成瘤胃发育障碍、低血钙、能量负平衡,乳房免疫能力降低,在分娩过程中受到强烈应激刺激下,引发营养代谢病、生殖器官疾病、乳房疾病等疾病。本文结合现代舍饲奶牛的饲养特点及疾病发生的规律,从瘤胃健康循环、营养代谢障碍、产科疾病、乳房疾病和分娩应激等角度总结了奶牛围产期主要疾病的护理技术要点,供大家生产中思考验证。
  • 摘要:腹泻是牛场犊牛期饲养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健康问题之一。虽然犊牛腹泻的原因复杂,但其病生理学基础均为肠道液体平衡紊乱、电解质平衡失调,发病犊牛多因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酸中毒致死。从病因学角度来看,犊牛腹泻的原因可分为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两大类,非感染性因素主要为管理因素和营养性因素,而感染性因素可根据病原种类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原虫性和其它因素。对于犊牛腹泻,治疗原则为改善机体脱水状况、调节电解质平衡和纠正酸中毒。生产中,可通过改善怀孕后期奶牛、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和初乳饲喂管理等方式来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病率。
  • 摘要:牛的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养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本文对危害牛的主要寄生虫病(包括吸虫、绦虫、线虫、原虫以及体外寄生虫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鱼类诺卡氏菌病的发生、危害、诊断和防控的理论和技术。自2003年在中国大陆首次发现养殖大黄鱼诺卡氏菌病以来,已陆续在乌鳢、卵形鲳鲹、加州鲈、海鲈、暗纹东方鲀等养殖鱼类中发生危害,并有进一步蔓延趋势。该病具有潜伏期长、病情持续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鱼病防治人员尚不熟悉等特点,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针对病原菌特征和病症特点,可通过临床观察、显微镜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诊断和快速检测。提出了有效防控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生产性实用技术措施。
  • 摘要:本文针对养殖罗非鱼的主要病害,包括虹彩病毒病,主要细菌性疾病的链球菌病、烂鳃病、烂尾病、竖鳞病、爱德华菌病、气单胞菌病和家单胞菌病,水霉病,寄生虫病的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和指环虫病分别介绍了病原生物的主要特点、流行的主要季节、流行程度与产生的危害情况、鱼体外观主要症状、解剖症状和部分病理变化、症状诊断和实验诊断方法、环境调控、养殖管理和药物等主要防控措施。尤其对现行流行的链球菌病的病原体、近年流行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介绍了国内疫苗研究的概况。
  • 摘要:目前,加州鲈鱼的病害名称五花八门,似乎有很多种,主要是因为各大名家取名的依据不统一造成的。其实作者认为权威部门应该尽快规范鱼病的命名,统一命名依据,要么按病原体,要么按病症,如此才有章可循。由于造成加州鲈鱼发病的有些病原体现在还不能定论,因此,本文还是按病症分类暂时将目前的加州鲈鱼病害分为烂鳃病、红嘴病、体表溃疡综合症、肠炎病、肝胆综合症、内脏白点病和营养病七种,其中体表溃疡综合症是严重疫病。并对每种病从症状描述、病因分析和防治看法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基层实践观点。其实有些意见由于表达困难暂时还没有完全按实践来描述,因为实践中塘鱼发病时往往是几种病原体同时发作而使鱼体呈现综合症状。
  • 摘要:为控制水产品中药物残留,规定水产药物休药期是减少或避免药物残留超标的最有效措施,然而,当前有关水产药物休药期的研究却很不完善,存在着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不清晰,研究方案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导致水产药物休药期制定的依据不充分,各种文件、公告及标准规定的休药期不一致,难以应用。本文介绍了水产药物休药期的概念及研究方法,综述了水产药物在水产食品动物中残留消除规律(或休药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结果,列举了中国常用的易造成水产品中残留的水产药物休药期的最新相关规定,提出了为制定水产药物的休药期,解决水产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中的代谢物、标示残留物以及最高残留限量的问题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关键点。
  •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北方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主要病害的种类、诊断技术与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海水鱼类细菌病(鳗弧菌、副溶血弧菌、肠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杀鲑气单胞菌、假单胞菌),病毒病(大菱鲆虹彩病毒、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牙鲆淋巴囊肿病毒等)及寄生虫病(盾纤毛虫、大菱鲆波豆虫、淀粉卵涡鞭虫),介绍了各种病害的发病特点与流行趋势。分析了病原菌的细菌耐药性,指出了目前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生产管理中的误区,并对抗生素的科学合理使用给出了建议。最后提出了今后海水养殖鱼类的疾病控制措施的发展方向。
  • 摘要:水产品安全对确保中国水产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具有长远意义。由水产动物疫苗等免疫制剂替代危害性大的化学药品已势在必行。国外在上世纪40年代杀鲑气单胞菌菌苗就在鱼病防治方面开始应用,1975年疖疮病疫苗在美国进入商品化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一些国家或地区准发许可证的疫苗已超过100种。国内水产疫苗发展快,技术成熟,已储备了一批疫苗产品,并在中试推广过程中产生良好效益。2011年国内第一个水产疫苗生产批准文号问世。鱼用疫苗的免疫接种途径主要有四种:注射法、浸泡法、口服法和喷雾法。目前国内外鱼用疫苗以注射方式免疫接种为主。挪威成功地研制出鱼群疫苗自动注射机。
  • 摘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名河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中国名贵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中华绒螯蟹的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主导水产养殖品种之一。随着其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的不断扩大,其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仅就中国中华绒螯蟹疾病病原研究情况进行简述,同时对颤抖病、烂腮病、水肿病、弧菌病、肠炎病、固着类纤毛虫病、蜕壳不遂症等几种主要病害的临床发病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作了简要介绍,旨在为其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 摘要:水产养殖是中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人民的食物组成和农渔民转产转业、提高经济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的病害问题却日趋严重,每年因病害的发生导致的经济损失都非常严重。中草药是由天然的动植物产品制成的,同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相比,具有低毒、低残留、不易促进病原生物耐药性形成的特点,因此,在日益关注环境和食品安全的今天,它们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中草药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常见病应用实例以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
  • 摘要:灵长类动物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不均衡性分布,因此为了科学研究和科技战略资源储备的需要,建立了很多实验灵长类研究和生产繁育中心。中国是恒河猴的资源国,猕猴在中国人工繁殖和利用的起步较早,但它们在繁育和利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中国灵长类动物繁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实验灵长类动物标准化程度不高,分布不合理;科学研究中应用的品种较少;现有人工繁育群体种源混乱。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迅猛发展,非人灵长类动物作为战略性资源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为了保护中国特有资源,满足国家层面上对灵长类动物的需求,必须重视灵长类资源建设,整合中国现有较常用的灵长类资源,实现种质资源层面上的资源保藏,并适当引进国外常用而国内紧缺的外来物种,实现实验灵长类资源的战略储备。
  • 摘要:质量管理是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核心,疫病防控是保证实验动物质量的关键环节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实验动物疫病时有发生,影响生产正常进行,造成经济损失;其结果导致地区性动物突发性缺失,干扰科研工作;甚至威胁着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如2010年发生在东北农业大学因“羊活体解剖学实验”使用染病羊而导致的5个班级28人感染布鲁氏菌病,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因此,在加强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技术规范化和管理法制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网络体系,建立实验动物疫病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实现从实验动物“依标实施常规检测”模式逐步向“依法实施风险分析与预警”模式的转变,提高实验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 摘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而实验动物兽医是在实验动物管理、繁育、疾病诊断防治、动物实验研究等发挥重要作用的专业人才,其工作内容有别于一般兽医。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实验动物的健康及福利,大大促进了实验动物科学及动物试验的长足进步,同时对实验动物兽医的需求及期望也越来越高。本文对实验动物及其管理,实验动物兽医与执业兽医的区别,以及实验动物兽医工作的必要性、职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 摘要: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简称HPAI)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一种严重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英)Office Intemational des Epizooties(法),OIE]列为A类疾病,也是第1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病。其中H5亚型禽流感病毒是主要的高致病性毒株,可引起禽类大批急性发病死亡;H9亚型禽流感病毒多为低致病性毒株,主要引起产蛋下降或呼吸道症状。通过对不同地区动物园的部分种类野生禽类,用禽流感(H5N1-H9N2)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后,分别在免疫后14d、21d、35d、90d、150d、222d、280d、340d、400d无菌采血,检测血清中H5和H9亚型禽流感血凝抑制(HI)抗体。以禽流感HI抗体效价≥4log2判为免疫合格。试验结果表明:用禽流感H5N1-H9N2二价灭活苗免疫动物园圈养的多种野生珍禽,大部分种类的珍禽首次免疫后都能同时产生H5和H9亚型禽流感HI抗体,而且H5、H9亚型禽流感HI抗体的消长规律基本同步。同时研究证实免疫禽流感(H5N1-H9N2)二价灭活苗是安全可靠的。经实验监测发现孔雀等10种珍禽在首次免疫后400d,其H5、H9亚型的抗体水平分别为5.36log2和6.13log2;而白冠长尾雉等6种珍禽首次免疫后90d,H5、H9亚型抗体水平已分别降到1.88log2和3.71log2,此后进行了禽流感(H5N1-H9N2)二价灭活苗的加强免疫。H5、H9亚型免疫抗体在二免后14d快速升高,分别达到了8.35log2、10.55log2,免疫抗体均能维持7个月。小天鹅免疫后56天抗体水平降到3.0log2,低于4log2.结论:动物园圈养的孔雀、野鸡、白鹇、蓝马鸡、东方白鹳、斑头雁、秃鹫、黑天鹅、灰鹦鹉、葵花鹦鹉等野生珍禽,免疫效果良好,可每年免疫1次;而免疫应答差的珍禽白冠长尾雉、白腹锦鸡、七彩山鸡、黄鸭、绿头鸭、鸳鸯、丹顶鹤、小天鹅在首次免疫后1个月,用相同的疫苗加倍剂量进行加强免疫,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才能有效的达到良好免疫效果。
  • 摘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研究和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实验动物医学是研究各种实验动物的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应用的科学,属于兽医学的一个分支。实验动物医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获得长足发展,并开展了相应的专业教育和资格认证。随着中国实验动物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实验动物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实验动物兽医的要求和需求都越来越大。rn 提出的了解和经验。实验动物兽医的职责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实验动物健康和福利;疾病的发现、监测、预防、诊断、治疗和处置;监督和指导实验动物的保定和操作:麻醉药、止痛药和安定药的使用和管理;安乐死的监督和指导;指导手术和术后护理;急诊处置;研究和检测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以及为职业健康安全(或环境健康安全)献策献力。也应该在灾害应对计划中有关动物处置的方面起到领导者的作用。rn 认为国家需要在立法的高度强调实验动物兽医在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强兽医本科教育扎实度,理论和实践并重,以为实验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夯实基础;对实验动物兽医领军人物给予出国培养;充分发挥协会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