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第八届研究生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第八届研究生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第八届研究生论坛

  • 召开年:
  • 召开地:
  • 出版时间: -

主办单位: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分析医联体内患者对医联体的认知与满意度评价,探讨医联体模式下患者就医选择、基层首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从北京市16个区县抽取18个医联体,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1280名医联体内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运用x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开展统计学分析. 结果:59.12%的患者了解医联体及相关政策,39.12%的患者对医联体满意;51.44%的患者愿意基层首诊,就诊医院类型、医联体了解程度、医联体经历、医联体满意度对基层首诊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联体建设取得一定的效果,基层首诊意愿初步形成,但现行医保政策等制约医联体的发展.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合理的医保政策,明确各级医院的定位,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力度,在医联体内建立长期利益合作机制,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 摘要:目的:分析大病保障的开展对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的效果,发现现存问题和难点,从而为完善农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大病工作的良性运行,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选择北京市丰台区、大兴区和延庆区作为研究现场,利用文献法、二手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定性访谈法收集课题所需资料.通过SPSS23.0对收集到的二手资料及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t检验,x2检验、秩和检验. 结果:1.大病保险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合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2.调查患者中有36.94%的居民对大病保险政策的知晓程度在比较清楚以上;大病保险政策受益患者表示大病保险政策有助于减轻就医负担和担忧,但是程度有限,对政策的满意度较高.3.大病患者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受益程度是不同;大病患者所属的收入水平分布的公平性较好.4.中等收入和中高等收入的人群在经过大病补偿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远低于低收入和较低收入组,灾难性卫生支出更多的发生在低收入家庭. 结论:大病保险助力精准抚贫效果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需要进一步打通大病保险和其他保障制度衔接过程中的障碍,顺畅大病保险结报的渠道,抑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 摘要:目的:调研医联体实施前后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对其运行情况的认知与评价,分析医联体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方法:选取北京市F区医联体内的6家基层医疗机构作为试点,自行设计问卷,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2014年和2016年分别发放问卷325份和420份. 结果:2016年,19.5%的患者听说过医联体;其中44.4%的患者清楚医联体的具体含义;52.4%的患者知道医联体能带来哪些变化;与2014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满意度为88.4%,与2014年相比升高.90.2%的患者表示出现常见病时会首选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2014年略有上升;社区首诊的支持率为86.8%低于2014年;紧密型医联体内患者表示“非常支持”的比例明显增加. 结论:医联体的建设对提升患者的基层就诊满意度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对是否首选基层就诊的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
  •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景区内急救药械配置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北京市3A-5A级景区的急救药械配备现状,并针对景区适宜的急救配置内容和形式等问题对院前急救、志愿救援队专家及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 结果:各类景区现有急救药械配置内容参差不齐,很多药械陈旧落后,基本限于基础外伤类急救器材和旅客常用药,医务室急救服务水平不高.专家认为在统一配置标准时应以支持一般公众的急救行为为主,尽量不过多涉及临床用药,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当前院外急救常用器材进行更新换代. 结论:景区急救药械配置采用急救包形式,以一般公众可以使用的基础性急救药械为主,同时配置部分专业人员的可使用的急救药械,进行分类管理.此外,建议在客流量大的热门景区配置AED,使得心脏骤停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健康养老服务业整体状况,为我国健康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对总结内容进行专家访谈及实地调研,综合专家建议及实地调查情况,对我国养老服务业及医养结合的相关概念、政策法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供给现状,国外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我国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我国养老服务业现存问题建议. 结果:我国已进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时期,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不断增加.健康养老服务业存在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政府部门交叉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养老机构资金缺乏、医养结合积极性不高,医疗保障尚不完善等问题. 结论:在我国养老服务业中,应明确健康养老服务业属性,明确其功能定位;发挥政府作用,完善产业政策体系,积极落实政策文件并做好监督;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健康养老服务业中的调节作用;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标准化、专业化;重视养老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健康养老模式实现不同地区多种模式综合发展.
  •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医联体服务模式下慢性病患者社区首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医联体建设成效,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2016年6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从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和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医联体中,抽取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内的341例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社区首诊意愿及相关情况、对医联体的了解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患者社区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发放问卷341份,回收问卷341份,回收率100.0%,剔除回答问题前后逻辑不一致的问卷,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93.8%.66.6%(213/320)的慢性病患者有社区首诊意愿.57.8%(185/320)的慢性病患者对医联体有一定的了解.不同职业、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型、慢性病对生活的影响程度的慢性病患者社区首诊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职业、医疗保险类型是慢性病患者社区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大部分慢性病患者社区首诊意愿较高,且慢性病患者受教育程度、职业、医疗保险类型是其社区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因此,社区应逐步加大慢性病规范管理的力度,引导慢性病患者逐步回归社区,条件成熟时建立慢性病社区首诊制度.
  •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知、参与医联体的行为、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探讨推进医联体建设的策略.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在北京市15个区县开展问卷调查,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医生对医联体的认知及评价,用秩和、卡方检验分析医生对医联体评价的影响因素. 结果:对医联体政策了解一点的人最多(占33.63%),有189人没有进行过双向转诊,55.69%的核心医院医生没有出诊查房的经历.对医联体总体评价、信息化评价、检查互认评价、医联体提高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和改变基层双向转诊选择四个方面,认为效果比较好的医务人员最多,分别占总体的39.03%,48.74%,60.79%,58.81%;核心医院医务人员与合作医院医务人员对医联体总体效果评价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医联体政策的了解程度影响医生对医联体的评价. 结论:医务人员对医联体政策了解程度以及实施活动的评价较好,但是双向转诊、出诊查房、培训方面参与情况并不理想,建议推进在人才管理、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养、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
  •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北京市院前急救分中心建设配置情况,分析评估我市院前急救分中心现状,为提升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对策和建议.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政策分析、现场考察、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和专题研讨会等方法,对我市21家院前急救分中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我市院前急救分中心现况、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结果:北京市急救分中心体系建设不合理,科室设置参差不齐、救护车配置和物资储备城六区和郊区差异较大,高学历和技术职称的管理人员较少,尚缺乏明确的建设标准等. 结论:北京市应该明确急救分中心的基本职能,结合工作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建设标准,充分发挥管理和保障职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院前急救服务需求.
  •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北京市院前急救工作站急救人员队伍结构设置、年龄构成、学历水平以及专业职称等基本现状,为制定院前急救工作站相关建设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政策分析、现场考察、问卷调查以及专题研讨会的方法,对北京市120和999急救网络系统中急救站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当前北京市院前急救工作站急救人员队伍建设现况与存在的问题. 结果:北京市院前急救体系构成复杂,且尚未形成职业化的院前急救队伍,缺乏明确的人员建设标准,造成急救人员队伍不稳定、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影响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结论:北京市应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院前急救工作站急救人员队伍建设标准,并结合院前急救工作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建立稳定急救人员队伍的激励机制,加强培训,严格执行准入标准,不断提高其素质水平和急救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院前急救服务需求.
  • 摘要: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卫生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越来越多.笔者对卫生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卫生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背景、制定进程及监测指标框架,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最后总结得出: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国际议题;重视健康公平是国际社会不懈努力的目标;卫生目标将不断丰富拓展和具体化;健康为导向的目标设定原则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应加强与国际接轨的卫生统计信息体系的建设.
  • 摘要:分级诊疗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均体现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性、实施的艰巨性以及推进的紧迫性,健康中国大会与“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对分级诊疗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目前我国分级诊疗只有指导性的政策,没有法律层面的相关规定,通过立法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日益成为共识.本文通过对分级诊疗相关的政策和文件的梳理,针对目前我过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在政策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借鉴国外立法推动医改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法律和政策哪种方式更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并说明立法推动分级诊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立法为分级诊疗提供法律规范和保障,使分级诊疗有法可依,促进分级诊疗的循序推进,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
  • 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门诊就医流向与费用特点,为分级诊疗等相关卫生政策的实施与推广提供理论根据. 方法:从东部某地区13个区县2009~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服务报销数据库中,提取新农合糖尿病患者就医选择和费用等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伴有并发症和伴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就诊分布和诊疗费用情况. 结果:2009~2013年无并发症患者在三级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由1895人次降低到661人次,其占比由3.05%降低到0.6%,有并发症患者在三级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由179人次增加到了524人次,且在2011~2013年间,其占比由3.27%增加到了4.24%.两类患者门诊次均费用和次均个人负担差别较大,且级别越高,差别越大;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中,有并发症患者的次均费用分别是无并发症患者的2.50倍、3.34倍、3.75倍,前者的次均个人负担费用分别是后者的2.62倍、3.66倍、3.96倍. 结论:该地区基层门诊服务利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患者就医选择的不合理,有越来越多的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流向三级医疗机构;相比于无并发症患者,有并发症患者面临更大的经济负担,一方面是由于后者医疗费用和自付比例更高,另一方面是后者更愿意选择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基础医疗机构的建设,提升其预防、诊疗和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服务质量与能力,合理引导糖尿病患者向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规模,揭示中医药总费用的机构流向和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政策及调整中医药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机构流向法与个案库汇总法.结果:中医药总费用的增长速度慢于卫生总费用;50%以上的中医药总费用流向了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费用占中医药总费用比重持续下降;公共卫生机构的中医药费用基数小但增长较快.结论:北京市中医药总费用发展速度慢于卫生总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北京市中医药总费用的机构流向有待改善.
  • 摘要:目的:通过医院财务指标变化的对比分析,了解2012年开始的北京市属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改革对试点医院经济运营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杜邦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人治理改革试点医院与其他综合改革试点医院2012-2016年的经济运营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体上净资产结余率、业务收支结余率、人员效率、卫生材料效率呈下降趋势,业务收支呈增加趋势,总资产周转率与资产负债率变化趋势差异较大.结论:实行法人治理的A医院在多数指标上的变化都明显好于其他医院,B医院在人员效率上好于其他医院,但仅从财务指标分析,无法判断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营产生明显的影响.
  •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北京市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对公众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选择差异,为提高信息披露有效性提供建议. 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6家大型医院的495名医务人员以及614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患双方对于医院应对公众公开指标上的选择差异. 结果:医患双方均认为应对公众公开“对患者责任”、“对社区责任”类相关指标,而对于“对政府责任”、“可持续发展责任”、“环境责任”类指标则相对选择比例较低.医患双方在对公众公开的“对员工责任”、“服务质量安全责任”类指标选择上有明显差异,患者选择比例远高于医方. 结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重点公开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信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医方披露动力.
  • 摘要:目的:编制和评价符合我国国情的“5+1”阶段口腔医师胜任力自评问卷,为更好地评价“5+1”阶段口腔医医师胜任力提供条件,为口腔医师针对胜任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焦点小组访谈法和德尔菲法编制自评问卷,发放给全国14所高校的附属口腔医院的“5+1”阶段口腔医师,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将回收的问卷按照得分高低分成两组,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 结果:问卷发放问卷350份,有效回收率为95.7%,“5+1”阶段口腔医师胜任力自评问卷共由7个维度、50个条目组成,其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978,7个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16-0.928,均在0.8以上;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得到7个因子,7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7.272%,效度良好;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得分经T检验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该“5+1”阶段口腔医师胜任力自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且能区分绩效优秀和绩效一般的“5+1”阶段口腔医师,各条目设置适用于我国“5+1”阶段口腔医师胜任力的评价.
  • 摘要:目的: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针对儿内科独特的学科特点,全面系统地探讨3年来儿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的效果,进而从研究结果出发,查找问题,改进不足,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入推进,对未来考试命题、考核方法、培训过程设计进行指导,为儿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方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结果:2014-2016年儿内科规培结业笔试试题平均难度分别为0.77、0.73和0.74,三年试题平均区分度分别为0.13、0.18和0.16,三年试卷整体难度和区分度较低.2015年考生成绩呈正态分布,2014年与2016年呈负偏态,2015年测试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各种难度的题目比例合理.2014和2016年考生成绩普遍偏高,提示题目较易;考生成绩基本集中,多分布于90~129份,高分段人数较少,仍存在不合格者.采用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并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培训基地、最后学历、难度系数是影响笔试成绩分数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命题组应适当提高试卷整体难度和区分度,权衡各亚专业的难度和区分度,完善评价体系.各基地应更加明确培训细则,严格落实培训要求,完善过程性评价,创新教学方式.
  • 摘要:公立医院改革,其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就是全面实行分级诊疗,这就使得医院之间的关系在发生变化.其中,医院集团化发展,建立医联体(Dofcouplet),尤其是紧密型医联体管理模式能有效的解决当前公立医院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托管模式(Trusteeship)是一种最常见的医联体模式,一般来说,被托管医院在所有权上隶属于当地政府;经营权属于托管医院.故可以实现医院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本文以北京市某郊区区中心医院为例,该医院由北京市市属三甲医院委托管理,同时管理团队入驻被托管医院,与普通托管模式不同的是,被托管医院的法人也由托管医院派人担任,是一种非常紧密的托管模式.从整体上看,区医院的运行效果在托管后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还是在个别方面存在不足,故建议加强医疗质控建设,加强成本核算与创收能力建设,加强人才一体化培养与区域医联体建设,加强医院人文建设,提升职工和患者获得感。
  • 摘要:目的:了解村民对村卫生室医疗卫生利用情况及村民对村卫生室的期望以及建立,分析村卫生室可及性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村卫生室服务利用提出可行性及建议. 方法:通过目的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H区3个乡镇的21位村干部、21位村医以及42位村民进行实地观察和个人深入访谈. 结果:被调查的42名村民平均年龄为(59.36±9.69)岁,59.52%的村民认为自身状况处于亚健康或生病状态,78.57%的村民表示家里有人患有慢性病.40.48%的村民表示不愿意去本村的村卫生室就诊,57.14%的村民在村卫生室就诊次数小于10次,村民对村卫生室的总体评价满意度为3.5952分. 结论:村民卫生服务需求较大,村卫生室服务利用较低.应该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村卫生室可及性;增加服务项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加村医的职业吸引力,多渠道选聘乡村医生岗位人员.
  • 摘要:目的:了解辽宁省2010年和2012年城乡老人医疗卫生需求及就医满意情况. 方法:以2012年和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中辽宁省的数据(年龄≥60岁)为基础,应用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调查显示时隔1年辽宁省新增1.97%的老年人,两年数据显示均是男性多于女性,城市多于乡村;2010年数据显示两周患病率35.91%,乡村高于城市;就诊率24.93%,城市高于乡村(P<0.05);2012年数据显示过去半年慢性病患病率18.95%,城市高于乡村(P<0.01),过去一年因病住院率17.50%,城市高于乡村(P<0.01);2010年辽宁省老年人因病住院就医主要选择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而2012年主要是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67.71%);2012年老人对医疗服务及医疗水平满意情况好于2010年;2010年调查显示,生病不就医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太高(40.01%),其次为觉得没必要治疗(36.31%). 结论:乡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高于城市.推动城市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县级及以下流动,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投入及强化卫生资源利用,改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状况刻不容缓.
  • 摘要:目的:了解潍坊市基层医疗机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卫生人力、设备和药品等资源配置现状. 方法: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潍坊市19家二级医院、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4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①在卫生人力配置方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职工均以初级职称为主,分别占43.5%、50.2%和63.6%,二级医院职工以大学学历为主,占41.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职工以高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分别为44.2%和86.2%;②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设备方面,肺功能仪在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的配置率分别为73.7%、14.6%和1.0%,峰流速仪仅在二级医院进行配置,配置率为31.6%,其他机构均无配置;③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药物方面,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在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的配置率分别为73.7%、18.8%和14.5%,抗胆碱能药物的配置率分别为78.9%、10.4%和6.8%. 结论:目前潍坊市基层医疗机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存在检查设备缺乏、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等疾病长期管理用药配置不足等问题,应加大简易肺功能仪和简易峰流速仪等检查设备及吸入长效剂型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并加强对基层医生关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知识和肺功能检查操作技术的培训力度.
  • 摘要:目的:通过对宁夏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疗服务现状调查,了解其发展瓶颈与不足,为进一步提升西部县级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疗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耳鼻咽喉科进行问卷调查,并抽样访谈部分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回收、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定量定性分析调查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疗服务能力. 结果:与国家对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基本和推荐标准相比,宁夏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耳鼻咽喉科人员数量、科室设备均有较大差距,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数量少,科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亟需培训提高,医师人均承担工作量大,但向外转诊人次提高. 结论:宁夏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耳鼻咽喉科各项现状指标均低于县医院标准要求,科室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故建议宁夏县医院耳鼻咽喉科提升科室战略规划能力,创新发展方式;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借助互联网远程会诊体系,构建跨区域学科共建.
  • 摘要:目的:了解村民对村卫生室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以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方法:选取北京市M县作为调研地点,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均抽取10个行政村作为研究现场,在抽取的50个村中,每个村选取约5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村民平均年龄55.99±11.71岁.75.0%的村民在得常见病时选择在村卫生室就医.村民对村卫生室各方面满意的人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药品质量、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药品种类及数量、医疗设备.结论:优先引进本村人才,织牢三级医疗卫生网底;关注基层硬件配备,夯实网底卫生服务地位;效益与公益兼顾,提高网底卫生服务能力.
  • 摘要: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院内延迟产生的环节,并通过干预缩短院内延迟. 方法: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前瞻性收集北京某三甲医院经血管内治疗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按照干预前后将病人划分为干预前(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44例和干预后(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54例两个时期,调查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特征以及院内各环节的时间,通过价值流程图分析存在延误的环节,并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缩短院内延迟. 结果:(1)通过价值流程图发现院内延迟存在的主要环节为医师评估、病情告知及知情同意书的签署、以及术前准备等.(2)干预效果显著,干预前后院内总流程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38.0(118.50,188.75)min VS93.50(80.0,114.0)min,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的评估检查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股动脉穿刺时间更短[35.0(18.25,51.75)min VS16.5(10.0,27.25)min、60.5(45.5,90.75)min VS48.0(30.0,67.5)min、12.5(10.0,23.75)min VS10.0(9.0,11.0)min、21.0(13.0,33.0)min VS15.0(12,18.25)min,P<0.05]. 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流程存在严重延迟,通过不断改进院内流程建立并联诊疗模式,完善绿色通道建设,加强卒中团队人员的培训,促进各科室的流程衔接,完善信息系统平台对接可以明显缩短院内延迟时间.
  •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医务人员医疗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分析医务人员上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方法: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各选择两个城市,共计6个城市30家医疗机构的636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尽管大部分医院对于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比较重视,但医务人员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偏低,仅有22.5%的医务人员上报过医疗不良事件.这与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医务人员报告认知率偏低、医院存在苛责文化、缺乏统一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等密不可分. 结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认知程度;摒弃医院内部苛责文化,构建医疗安全文化氛围;建立自愿、匿名、非处罚的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 摘要:目的:探讨自尊调节下孝顺期待对自我养老倾向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136位被试,采用自尊量表、孝顺期待量表、自我养老倾向调查问卷进行现场和网上作答并回收问卷,通过SPSS17.0和AMOS23.0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在Moderator模型中假设低自尊水平=高自尊水平,modelcomparison结果显示P=0.029<0.05拒绝原假设,认为低自尊水平和高自尊水平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拟合结果显示:x2/dr=2.052(x2=145.673,df=71)GFI=0.822,RMSEA=0.089.当自尊水平低时,P=0.693>0.05,自尊不具有调节效应;当自尊水平较高时,P=0.019<0.05,自尊具有调节效应. 结论:自尊是孝顺期待对自我养老倾向的调节变量.
  • 摘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共情概念的提出、共情的成分、共情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医务人员角度进行的共情研究和培养方式研究.期待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对于医患关系的研究有突破性指导.而加强医生的共情能力,是增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也是推动遵医环境的重要手段.若以共情能力为研究的着手点,从相关因素和实践训练等方面进行探索,可对增进和谐医患环境的建设有所助益.
  • 摘要:梳理了国内外医师专业精神相关术语的概念,汇总了我国与西方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医师专业精神的要素,了解当前医师专业精神的实证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医师实践专业精神的路径.医师专业精神的评估是评估医师胜任力的重要方面。总的来说,国内外普遍认为医师专业精神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制度背景,因此,明确医师专业精神相关概念,借鉴国外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师专业精神培养和测评体系,从而开展多视角的实证研究,对我国医师践行专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了解患者作为服务需求者和医务人员作为服务提供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感知差异. 方法:在SERVQUAL模型的基础上整合医疗服务质量评价量表,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北京市525名医务人员和565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结果:两组人群感知医疗服务质量在SERVQUAL模型的18个条目中存在显著差异.患者更注重医疗服务质量中的可靠性,响应性以及移情性,即认为医院在”技术水平”、“专业态度”、“投诉服务”、“服务及时”方面有不足之处.而医务人员则认为在“医务人员的仪表”、“医院硬件措施”、和“医疗服务价格”、“患者选择自主性”方面有待改善. 结论:医务人员与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感知存在差异,医院亦应结合患者视角考虑医疗服务的内涵,有针对性的改进服务质量管理.
  •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远郊区县乡镇卫生院医患关系与医患信任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远郊区县15个乡镇,抽取184名医务人员和423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按照5级评分制,医患双方对于乡镇卫生院医患关系现状的平均评分分别为医方3.33分和患方3.53分;患方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和满意度均为“一般”;影响乡镇卫生院医患关系和医患信任的主要原因有: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结论:乡镇卫生院医患关系总体表现一般偏向较好状态,相对而言优于城市医患关系,但不如村卫生室医患关系.乡镇卫生院应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完善硬件设施,改善服务态度,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与声誉的相关性.并以此提出提高医院声誉管理效果,提升医院声誉的相关建议. 方法:用内容分析法和词频统计法对数据字典中的词汇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位列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复旦版)的22家三级医院的网站2016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水平等分别进行定性、定量描述分析.将医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的综合得分与医院的声誉排名得分进行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分析医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程度与医院声誉的相关性. 结果:医院的声誉得分与总得分均与医院社会责任信息公开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医院应积极主动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且在医院进行声誉管理时要突出重点,不能避重就轻.
  • 摘要:信息披露是政府及社会对医院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要监管方式.美国已建立从联邦到各州的医院社会责任披露制度,以提高非营利医院社会服务能力,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本文对美国非营利医院社会责任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并结合加利福尼亚州、伊利诺伊州等地区的情况对“社会责任与健康促进”模型、医院社会责任的“两层级双向报告制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我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发展的启示:以健康需求为导向,建立医院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设立两层级双向报告机制,提高信息披露完整性;规范两层级双主体信息披露内容,提高信息披露时效性和可及性;探索建立医院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健全社会责任问责机制.
  •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数据库)收录的5所中医药大学发表的科技论文,了解我国中医药院校发展现状、研究趋势和存在问题. 方法:以SinoMed数据库为统计源,检索时间范围为2007—2016年,对作者单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的论文计量分析.通过Python(3.5)软件,去除第一作者不是5所中医药大学的论文,确定纳入分析标准.利用R(3.3.2)软件,对论文数量、期刊分布、受资助情况和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利用Excel2010对第一作者论文数量、受资助论文占比和受国家级资助占比绘制年度趋势变化折线图,利用R(3.3.2)软件wordcloud,对关键词词频予以可视化,绘制词云图. 结果:5所中医药大学SinoMed收录论文数量逐年增长,发表论文的期刊以本地区和本学校学报为主.论文受资助比例逐年增加,但是受到国家级资助的比例明显低于受资助论文比例.研究领域:中药学以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学研究为主,中医学以疾病综述、经典方剂疗效和中医药疗法临床应用总结为主. 结论:中医药论文对于我国中医药院校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论文质量有待加强,国家级课题资助的论文产出有待提高.中医方面需要加强校际国际间合作,中药方面需要在中医理念中发展.
  • 摘要:目的:分析国际卫生政策领域2010-2016年研究热点和变化趋势,以期对我国卫生政策和服务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方法:本文筛选Web of Science网站中2010-2016年卫生政策和服务学科类别中的英文文献,通过CiteSpaceV软件进行词频分析、中心性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 结果:经筛选后共得到22716篇文献,对文献进行相应分析后得到词频最高的三个关键词是保健、生命质量和卫生保健;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是生命质量;关键词可以分五个聚类,分别是:健康的测量、健康影响因素、健康干预措施、医疗保险、卫生干预评价. 结论:国外卫生政策研究围绕保健和卫生保健的内容,主要针对测量健康结果的影响程度开展研究,致力于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 摘要:目的:揭示卫生统计方法在《中国卫生统计》期刊的应用情况,呈现出比较流行的统计方法及解决的主要医药卫生问题;进行《中国卫生统计》期刊中统计方法未来5年使用的趋势预测. 方法:首先,本研究基于《中国卫生统计》期刊2008-2016年间发表的文献,建立研究所需的时间序列数据;其次,本研究选择灰色系统中的GM(1,1)模型作为预测模型,通过R软件,将所获得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灰色理论建模分析,采用后验差检验确定模型的预测精度等级,进而对卫生统计学在《中国卫生统计》期刊中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 结果:(1)文献数量及使用统计方法文献的百分比均波动上升;(2)多元回归、相关分析和评价分析在文献中的应用比重均超过20%;(3)四项预测数据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文献量预测值上升最快;(4)三项预测数据的MAP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控制在10%以内,时间序列分析文献的MAPE超过10%. 结论:新一代统计方法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应用有限,应用频率较高的仍是传统的统计方法;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应纳入更多数据库,采取多种模型进行比较研究,找出适合各项数据的统计方法,提高预测精度.
  • 摘要:目的:探究2007-2016年间,中美两国在针灸领域的研究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在针灸领域的研究弱项,为未来发展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阅读相关文献确定检索方式,使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资料收集,利用InCites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美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哈佛大学,中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发文期刊多与补充与替代医学有关;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综合和补充医学.结论:中国针灸相关文章数量大,但整体质量没有美国好.中国研究者需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提高针灸文献影响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