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四届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
第四届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

第四届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17-11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会议文集:第四届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 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国内外油气企业统计工作存在差异,中国石油公司统计工作在国际油气合作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合同模式多样性影响统计数据的代表性,核算时间不一致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核算标准差异影响统计数据的一致性,管控模式复杂影响统计数据的严谨性.开展"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是现代企业适应产业模式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需要,国有石油公司在开展国际油气合作的过程中应从完善统计核算体系、优化统计核算指标、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三个方面推进统计工作改革,构建拥有"四种能力"的统计核算体系.
  • 摘要:能源革命推动天然气市场发生巨大变革.为适应天然气市场变革,在分析天然气消费、供应、技术和体制变革趋势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中国天然气市场变革管理模式框架.并进一步提出实施天然气市场变革管理的5大主要途径:(1)实施"资源保供"战略工程,建立多元网络供应体系;(2)实施"替煤代油"战略工程,推进天然气清洁高效利用;(3)实施"技术突破"战略工程,建立国际领先核心技术体系;(4)实施"体制改革"战略工程,推进市场体制改革;(5)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工程,全方位加强合资合作.
  • 摘要:论文分析了农村"煤改气"相关的背景,包括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煤改气"的相关政策,"煤改气"市场开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分析了包括地方政府、燃气公司、农村居民三方的利益博弈,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包括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天然气营销策略,以河北省"煤改气"市场为例,总结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策略在农村"煤改气"市场开发中的经验与启示.
  •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陕北油气开发演进过程中发生的许许多多或大或小的事件,系统梳理了百年以来陕北油气开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开发主体由于权力和利益彼此在竞争、对抗与合作中此消彼长,并对陕北油气资源的开发提出美好愿景,为关心陕北油气开发的人士提供参考.按照不同利益集团主导资源开发,创造性地把陕北百年油气开发史概括为6个阶段,揭示了陕北油气开发的历史演进过程.以经济学的视角,运用博弈论思想剖析了陕北油气开发中各利益集团利益博弈过程;以政治学的视角,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揭示了陕北油气开发主体组织演进过程.综合分析认为,陕北油气开发永恒的主题只有两项:分权(集权)和让利(均富).结合中国政治经济改革走向,充分考虑陕北油气开发特性,认为长庆(延长)竞争(合作)的市场结构以及与此相对称的规制安排,是陕北油气产业发展的前景方向.
  • 摘要: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天然气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连续出台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政策,近期又集中推出天然气输配环节价格改革政策,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输配环节价格改革将直接让利于天然气下游用户,推动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合理分配,长期来看将提高天然气相对竞争能源的竞争力,促进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但目前输配环节价格改革仍未完成,需要继续推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预期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将激发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
  • 摘要:新的管输定价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天然气管输价格由基于"一线一价"原则的经营期评价法确定转变为基于"一企一率"原则的服务成本法确定,为管输企业的运营带来显著压力,并为管输行业带来重大影响.以某管输企业为例,分别利用经营期评价法和服务成本法对其在役管道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定价机制改革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同时进行情景假设,分析新定价机制下管输负荷率和新建管道建设方案变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输定价机制改革造成管输企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为尽可能减少定价机制改革的不利影响,管输企业应当努力提升生产运营效率,通过第三方准入等方式提升负荷率至75%,或通过新建管道扩大输气能力规模等方式降低负荷率至75%,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的组合优化.
  • 摘要:2014年以来,吉林油田公司新木采油厂受国际油价低迷等多种因素影响,油田生产经营形势一直比较严峻,企业的发展前景面临着严重挑战.面对着企业发展困境,新木采油厂积极探索降本增效措施.在降本增效方面,以实施自营为核心,降低企业成本费用;在人力资源改革方面,以优化管理为核心,激发企业管理活力;在开拓外部市场方面,以人员和技术输出为核心,增加企业创收能力.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全厂基本运行费下降了7826万元,有效地实现了降本增效,为新木采油厂的长远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 摘要:2017年以来,中国针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其中矿业权改革是本轮油气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将对油气行业和国有大型石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结合中国油气矿业权现状和2017年以来国家矿业权改革相关政策精神,分析矿业权改革新政对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的影响.提出国有大型石油企业落实油气矿业权改革的相关建议,具体包括积极配合国家完成改革工作,深入研究油气资源利用方法,有效落实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
  • 摘要:美国页岩油革命的强势驱动及低碳能源的迅猛发展,分别从供应侧与需求侧重塑了世界能源格局.分析各大国际权威机构报告,可得出如下结论:供应侧形成了欧佩克减产与美国增产拉锯的多元化新格局,美国页岩油的增产潜力将成为全球市场再平衡的重要影响因素;各机构目前普遍预测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呈回暖态势,但本文分析认为下行风险犹存;预计低油价将成为新常态,历史上高油价与政策红利并存的优势局面恐难再现.中国油气行业改革应充分考虑本国国情特点和发展要求,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以保供为前提的市场化之路.油气企业应积极制定顺应低碳形势的发展战略,在保证石油产量平稳低速增长的同时,向具有环保优势的天然气倾斜,并应逐步摒弃对新能源的保守态度,参与并推动碳定价机制,实现碳排放权的资产化管理.具体途径包括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采收率的低成本提升,应用数字化技术大幅增加生产效能,以及向多核心、扁平分散化管理模式转型等.
  • 摘要:21世纪以来,世界油气工业在资源认识和开采技术方面取得了革命性进展,以水平井和大规模压裂为代表的石油工程技术进步推动了低品位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规模开发.国内天然气产量在连续十多年快速增长以后,常规天然气资源接替已显乏力,非常规天然气成为主要增产力量,煤制气也成为国内市场主要竞争者.煤制油气产业的发展将煤炭资源引入了油气产品市场,扩大了传统油气资源的概念范畴.石油工程技术的持续进步,促进了深层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为井工无法开采利用的巨量深层煤炭资源赋予了经济价值,为传统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量资源保障.与高成本的低品位、非常规以及煤制天然气相比,初步匡算深层煤炭地下气化成本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深层煤炭地下气化属于典型的跨学科、跨行业的高精尖技术,国内油气开采企业在该领域具备工程技术方面的主导优势.深层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最终要实现商业化应用,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技术集成创新,开展多行业联合攻关.
  • 摘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内涵式发展转型是多数企业的大方向.本文从构建内涵式发展思想、内涵式人才管理模式、内涵式设备管理模式、内涵式经营管理模式、内涵式安全管理模式等5个方面,概述了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介绍了一些典型经验和做法,向企业管理者提供思考借鉴.
  • 摘要:论文利用面板引力模型估计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化工产品贸易潜力,并估算未来出口增长空间.研究发现:(1)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经济规模均正向影响中国化工产品出口贸易,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对中国出口的需求缺乏弹性;(2)贸易总量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贸易潜力较大,而化工产品贸易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潜力较大;(3)未来5年内,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化工产品出口潜力明显受约束,应更多关注贸易和投资并举的方式.
  • 摘要:随着川东北气矿已开发气田全部进入递减期和低产期,气田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技术已成为驱动天然气生产主要的因素,单位操作成本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此形势下,气矿开展一系列"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专项工作,包括: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工作;量化措施目标,落实主体责任;制定保障措施,确保取得实效;深化气田精细管理,充分发挥气井产能;优化简化工艺流程,加快处置低效无效闲置资产;优化成本管控,实现管理增效;加强钻井项目管理,确保过程投资受控;突出重点环节,有效控制地面建设成本;加强平库降库,推进代储代销;加强市场开拓,提升销售效益.专项工作使气矿生产经营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传统能源开采行业动能减弱.钻探行业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上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创新机制体制已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引领推动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国际钻井公司通过创新设备管理机制,实施"保一个目标、建二维网络、降三项费用、抓四支队伍"的"1234"设备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了钻井设备管理水平,激发了全员设备管理活力,克服了公司管理鞭长莫及、主要钻井设备老化、故障多发的难题,保障了钻井生产的正常运行,设备节能效益明显,维修费用逐年降低,助推了公司生产经营持续稳健发展.
  • 摘要:随着国际油价的断崖式下跌,石油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期",石油企业正遭遇利润大幅下滑的严峻局面,降本增效迫在眉睫.在此严峻的形势之下,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采油厂的发展需要,必须向精细管理要产量,通过精细生产管理,破解多井低产难题,推动油田科学、高效开发.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以提质增效为目的,通过实施以"管好每一口井、花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米进尺、开发好每一个油藏、管控好每一处风险、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为抓手的"六个一"精细管理,提升了油田精细化管理水平,适应了长庆油田稳中求进的发展要求.
  • 摘要:战略落地和补齐管理短板是企业管理者对下级部门经常提及的要求.通过非价值量统计数据描述战略实施及管理工作的结果与过程,能够更清晰地反映企业不同业务在各自领域中战略方案实施及管理工作中的特点和难点,能够为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战略方案及相关政策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 摘要:大型集团企业希望利用企业整体实力和影响力,通过集中采购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保障质量,互惠互利.本文试图针对国内大型集团企业采购基本形态,归纳开展集中采购遇到的问题,探讨大型集团企业集中采购的理念与基础、要点与手段,以及如何构建与发展的思路.提出大型集团企业开展集团集中采购源于提高效益诉求,成于标准化构建规模、流程再造和供应链管理创造效率与效益所打造的基础,而发展于信息化电子商务.
  • 摘要: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气厂组建于2009年3月,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境内,北到包头,南接榆林,东西辖于鄂尔多斯市,涉及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等15个市县(旗).第五采气厂开发管理着苏里格气田东区、苏25区块、苏43区块.近年来,第五采气厂瞄准50×108m3建设目标,提出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数字化建设规划,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生产运行、优化建设节奏、优化开发方案,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地探索与推行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集成化管理战略,实现了从注重规模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注重单纯追求产量攀升向更加注重全面建设和谐气田转变,进一步夯实了采气厂长期稳产和可持续发展基础.
  • 摘要:提油销售是中国石油中东公司(简称中东公司)实现公司收入的最核心途径,尤其是投资在伊拉克的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大、投资风险高,资金回收速度是影响项目效益水平的重要因素,如何控制提油销售风险成为公司生产经营中的关键课题之一.提油销售团队开创性地建立了完整的、覆盖了从发票审批、提油量确定、报船、销售和后期的滞期费处理等十余个环节在内的份额油提油工作全流程的风险管控体系;建立了多层级、体系化协同运作的风险应对机制,充分发挥了制度优势、整体优势,多层次协同配合,提升了风险管控能力;还建立了从定性分析关键风险点到针对提油关键风险点的定量分析模型;通过基于随机过程模拟的定量分析,减少了风险控制中的人为干扰因素,降低了提油流程中的风险,同时为公司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这套风险管控体系在提油操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取得了增加公司现金流和利润上千万美元、消除诉讼等法律风险和维护中石油市场形象等间接效益,成果非常显著.
  • 摘要:近年来,随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从持续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逐步向质量效益倾斜,投资控制力度逐年加大,投资总额持续下降.而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所辖西一线、西二线、双兰线等管网、站库资产大多已达到或超过10年,相应资产随服役年限增长,更新改造、安全隐患投资需求持续刚性增长,投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逐年突显.如何将有限的投资资源用在刀刃上,合理安排项目优先等级,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2015年,为查找投资管理与公司质量效益之间的关联关系,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通过对近10年来的投资重点指标及财务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公司利润与投资管理重点指标之间的数据模型,找到了投资管理改进提升措施,公司结合工作实际,实行项目分级管理,通过对优先级进行A、B、C类排序,优先保障安全隐患治理、投资效益显著项目投资,合理制订投资保障优先计划,科学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紧要项目均得到投资保障、按期高效完成.
  • 摘要:大庆油田已经进入"双特高"开采阶段,稳产难度加大,致密油藏的开发为大庆油田提供了新的重要接替资源.本文以提高致密油藏开发效率为目标,对致密油藏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传统油气开发管理体系对致密油藏开发的不适应性,提出了致密油藏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对策,建立并完善了致密油藏开发的一体化管理组织模式、运行机制以及相关制度和办法;通过一体化管理的推广应用,使致密油藏的开发取得突破进展,得到了预期收益.
  • 摘要:面对油气资源劣质化、全面市场化改革、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大幅量价齐跌、行业性巨亏的严峻形势,深化集团公司钻井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势在必行.目前钻井工程造价管理存在计价方法不够配套、计价标准不够统一、管理办法不够齐全、造价信息不够共享、激励措施不够相容、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等6个密切相关的主要问题.建议综合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计价标准优化、管理办法配套、信息系统建设、高效管理体制、标准井管理等6项钻井工程造价管理"市场化+一体化"深化改革配套措施,全面加强钻井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保证实现集团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
  • 摘要:四川成品油市场相对稳定,目前已经形成以中国石油为行业主导,中国石化、延长壳牌及社会经营单位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研究共采集四川全省4138座加油站数据,从不同公司降价站点比重、各加油站不同类型油品降价幅度、分地区市场降价加油站比重分析.同时,引入综合竞争指数,从降价范围和降价幅度两个维度进行价格竞争分析,即通过指数的大小反应各辖区市场及各经营主体的竞争概况.然而结果显示,通过价格竞争来牺牲较大利润并不能长时间有效地促进市场份额增长,价格竞争需要审慎开展.
  • 摘要:自2014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和原油供过于求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发生断崖式下跌,给全球各大油企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在此背景下,项目方在伊拉克鲁迈拉油田的地面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能,大幅缩短单井投产时间,增加了油田产量;精简管理人员,降低了人力成本;实现承包商当地化,有效减少了安保费用和施工成本,大幅降低了操作成本.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相关的管理措施对国内外同行如何提高地面工程建设管理效能,应对全球低油价挑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摘要:近几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资源格局转变,主体多元化趋势凸显,在资源供大于求、低油价持续化的新常态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更加突显,服务营销的概念更加显现.单笔购油量小、议价能力弱、需求较为稳定、对服务要求高、客户忠诚度高的小微客户是今后直批业务的重点方向.
  • 摘要:为统筹优化石油供应链,提升一体化石油公司综合效益,本文应用线性规划技术,以石油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产品市场价格为价值依据,将石油供应链产炼运销储贸各环节、各层次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传递的逻辑关系表述为数学问题,构建了整体优化模型.提出了多情景对比分析、边际效益分析两种优化模型应用分析方法.将整体优化模型应用到一体化石油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和资源优化配置中,使计划编制模式由传统的手工平衡向模型化、智能化转变,提高了计划编制的科学性,为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市场布局,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 摘要:分析中国石油钻探企业资产轻量化实施效果,围绕影响固定资产创效能力的固定资产利用率、结构和成本三方面因素,从市场和企业自身出发,剖析影响固定资产创效能力的深层次原因.认为新形势下固定资产轻量化措施不能以单纯控制投资为目标,必须通过创新发展来盘活当前固定资产存量;用好投资增量,优化固定资产结构.
  • 摘要:中国石油蜀南长宁-威远和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成功建设,主要得益于地质理论、工程技术和管理等三个方面的创新引领,其中地质理论创新是基础,工程技术创新是支柱,组织管理创新则是效益开发的关键.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管理创新,在政府层面主要是制度创新,主要是为适应页岩气资源特点和行业发展需要制定新规则,打破传统油气行业管理体制约束,建立上中下游全方位开放的页岩气行业管理体制,并在发展初期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加以扶持;在开采企业层面,管理制度创新主要是页岩气开发项目4种新型管理模式,组织创新体现的是工程组织管理方面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和"地面地下一体化",管理方法创新重点是发挥好高效集成的"团队工作"优势.国内页岩气产量要实现"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需要继续加强页岩气项目组织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政府层面在资源管理、环保监管和产业扶持政策方面的创新仍有待进一步解放思想;企业层面则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强化降本增效措施,加大力度推广钻完井和压裂核心工程"工厂化"作业模式,继续提高非核心工程和生产运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在前期工作中增加一项以平台为单位的"最终投资决策"程序.
  • 摘要: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政策环境条件下,低渗气藏的开发通常处于经济效益的边缘,其大规模高效开发受到经济效益的严重制约,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低渗气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评估方法进行研究,从气藏工程技术与经济界限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低渗气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评估方法:首先,利用类比法和统计法确定气井的平均投资与成本费用,结合建立的单井经济界限计算模型,计算气井的经济界限产量;其次,根据气井产能模型,由经济界限产量确定储层物性参数的经济界限值;再次,利用确定的储层物性参数的经济界限值,结合储层物性的分布特征,由储量计算模型实现低渗气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评估;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分析天然气价格、单井直接投资、单井经营成本、单井经济可采储量对气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影响.建立的评估方法不仅可用于低渗气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评估,同样适用于常规气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评估.
  • 摘要:总结和分析国际油价的波动周期及影响因素,指出目前的低油价在"十三五"乃至相当长时间内将呈现常态化;低油价无论是对国际石油公司还是对国内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新疆油田亦面临生产任务全面完成但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困难局面.需要大力实施资源掌控战略,全面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大胆尝试并推动项目管理模式、生产经营指标总承包考核兑现模式以及油气合资合作和市场化机制等创新管理模式;着力技术创新,不断探索和研发适于新疆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特色技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
  • 摘要:石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土地作为支撑.通过对比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土地使用税政策及大庆市征收标准变化情况,发现企业应税税额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征收标准调整及免税内容缩减.同时,梳理了国家在城镇土地使用税方面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针对石油企业主体业务和承担的企业办社会业务用地,提出了企业应盘活存量土地、控制增量土地、减持低效无效土地、减免优惠挖潜及政策争取的建议,在土地保有量上做减法,在减免政策争取上做加法,做到土地资产优良化、轻量化,为石油天然气企业探索降本增效途径提供参考.
  • 摘要:原油价格暴跌并持续走低,严重阻碍了油气勘探开发产业的发展.为了应对主要油气合作区投资环境风险加大,大型石油企业都在积极调整行业结构,改变勘探开发策略.为了重新评估当前海外勘探开发市场形势,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现状、梳理主要油气合作区的投资环境,对新形势下发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做了SWOT分析,有助于中国油企在低油价下制定海外勘探开发新战略.
  • 摘要:2016年年底开始,国际石油公司相继剥离加拿大油砂资产,其剩余项目大多与本土石油公司合作且投产多年.中国国有石油公司进入加拿大油砂业务10余年以来,通过资产购买及公司收购等方式获得多个区块.由于目前低油价环境及油砂高成本特性,中国国有石油公司的油砂项目总体效益欠佳.建议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借鉴国际石油公司的经营策略,稀释项目股权、削减资本支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 摘要:页岩气开发利用对中国降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改善天然气供需格局和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页岩气资源、技术、开发和政策现状的基础上,论述和借鉴美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政策,分析和评价国内页岩气开发经济效益并发现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敏感排序,按照盈利能力动态-静态评价指标转化的思路,采取因素贡献率占比的方法,首次研究得出了中国页岩气开发利用政策的量化组合方案,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实施建议.
  • 摘要:企业内部实验室虽然取得实验室相关认证,但受其母体公司的限制,无独立法人和财务自主权,在外部检测市场的竞争中困难重重.企业内部实验室应找准市场定位,在购置设备时具备技术前瞻性,解决与母体公司的内部矛盾,提升实验室的内部质量、安全管控能力,面向市场培育客户,开展定制服务,从而让内部实验室既能完成企业内部生产任务也可获得社会市场收益.
  • 摘要:准噶尔盆地西缘春风油田位于戈壁荒滩,自然环境恶劣,冬季极寒,夏季酷热,储量品位较低,以薄浅层超稠油为主.为此,新春公司的改革使其成为中国石化上游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在资源开发惠及当地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该公司坚持扁平化管理、属地化用工、专业化承包、市场化运作、制度化管控、信息化提升,连续发现3个油田,以200余人的用工总量在大漠戈壁管理着百万吨级油田,走出一条油公司高质高效发展之路.
  •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中国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中国石化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将地热余热开发利用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地热能"十三五"发展规划都为地热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但是,低油价、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安全环保风险、人才不足制约着地热余热开发利用产业化发展.中国石化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在技术体系、"雄县模式"、开拓市场方面积累了地热产业的发展经验.为了加快油田地热余热产业发展,建议加大油田内部地热余热开发力度,实现效益发展;加大与政府、优势企业战略合作力度,规避市场和投资风险;利用长停井等闲置资产,努力降低项目成本;探索地热余热供热制冷、工农业生产的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油地合作健全研发机构,支持新能源研发创新.用新理念、新办法推动胜利油田地热余热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 摘要:通过深入分析在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后当前新疆油田土地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阐明转变土地管理理念和创新土地优化方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在综合研究新疆油田存量土地地下油气资源潜力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连片保有、单井保有、不同开发方式下等多种土地税费模型,根据土地最优效益模型和相关土地政策法规,对油田生产土地、保护区土地和城市规划区土地分别提出了单井保有、连片保有、置换、补偿等优化利用方案.
  • 摘要:吐哈油田公司在重构采购体系过程中,夯实风险评估基础,准确识别采购关联风险;构建了"超前计划、集中采购、电商采购、适度放权、即时准入、分类建立专家库、分段评标、紧急采购"八大运行机制,科学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强化风险与业务融合,实现风险防控措施落地;强化风险跟踪分析和预警,提升和完善防控措施.新采购体系运行后,采购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采购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为公司有质量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