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五届全国低温生物医学及器械学术大会
第五届全国低温生物医学及器械学术大会

第五届全国低温生物医学及器械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湖北十堰
  • 出版时间: 2006-08-19

主办单位:中国制冷学会

会议文集:第五届全国低温生物医学及器械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保存研究对于军事医学和临床救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红细胞和血小板保存现状,同时对于未来血细胞保存方法的改进,例如小分子碳水化合物(海藻糖等)在血细胞冷冻和冰冻干燥方面的应用等进行了总结.
  • 摘要:本研究主要介绍了畜牧兽医器械的概念,以及制冷与低温在畜牧兽医器械中的应用,展望了未来两者的结合前景.
  • 摘要: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低温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而细胞和组织保存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低温损伤(cryoinjury)作用,目前细胞连接和信号转导在低温损伤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国内外在皮肤低温保存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 摘要:细胞骨架是细胞质内由微丝、微管、中间丝和一些辅助蛋白组成的蛋白细丝网状结构,它决定和维持细胞的形态.皮肤在低温保存时组织细胞体积发生较大变化,因此产生较为明显而且复杂的力学影响,由于细胞骨架的存在,使其没有足够的顺应性而受损.细胞骨架是组织细胞低温损伤的重要因素,研究低温保存时细胞骨架在细胞力传导中的作用对于提高皮肤低温保存效果意义重大.
  • 摘要:目的 用形态学方法评价深低温保存大月龄胎儿血管和瓣膜组织的效果.方法 同种材料取自大月龄脑死亡胎儿,在冷冻保护液浸泡后置于4℃冰箱冷平衡,特制无菌冷冻袋包装.用液氮蒸气梯度降温方法完成降温,-196℃长期保存.复温后光镜、电镜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并与复温前比较.结果 修剪后和解冻后的血管及瓣膜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光镜、电镜观察显示解冻后的主动脉基本结构完整,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形态结构正常,排列规则,局部可见黏液样变性以及部分内皮细胞脱落.结论 本法同种材料的取材、冷冻保存效果可靠.初步建立了综合采集、长期冻存大月龄胎儿血管和瓣膜组织的方法和技术标准,为大月龄胎儿血管和瓣膜库的建立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 研究冻存过程对脐血造血细胞免疫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量的影响,为脐血临床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8例脐血标本分离液分出单个核细胞(MNC)后,分成三组,即新鲜标本对照组、DMSO对照组及低温冻存组.低温冻存组加二甲亚砜(终浓度为10%),经程控降温后放-196℃液氮保存,冻存30天后在40℃的水浴中快速复苏.复苏后和其它两组一样进行细胞计数、台盼蓝拒染率检测以及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检测单个核细胞中CD4+、CD8+细胞亚群的比例;并经PHA刺激,培养72小时,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及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结果 台盼蓝拒染率比新鲜标本对照组有所下降(t=7.55,P<0.01).细胞亚群CD4+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2.83~-2.73,P<0.05).IL-2、IL-6及IFN-γ三种细胞因子检测结果,除IL-6与新鲜标本对照组比较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外,其它均有所上升(t=-7.91~-2.60,P<0.01或P<0.05).GM-CSF与DMSO对照组无差别,与新鲜标本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下降(t=7.74,P<0.01).结论 冻存可以使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分泌量发生改变,此冻存过程可以提高脐血造血细胞的免疫功能.在脐血移植后,这可能有利于机体早期免疫机能的重建,提高抗感染、抗肿瘤的能力.
  • 摘要:目的 观察体积分数0.02二甲亚砜(DMSO)联合第二信使效应剂(ThromboSol)对深低温保存浓缩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体积分数0.02DMSO、体积分数0.06DMSO、体积分数0.02DMSO+ThromboSol作为保存液,在-196℃冷冻保存浓缩血小板,并在冻存后1、3及6个月时分别取出复温,检测各组的血小板计数、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聚集反应.结果 冻后1、3及6个月体积分数0.02DMSO+ThromboSol组血小板计数、ADP及AA诱导的聚集反应结果与体积分数0.06DMSO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q=0.87~1.89,P>0.05),均高于体积分数0.02DMSO组,差异有显著性[q=3.43~4.26,P<0.05).但与新鲜组相比,3组冷冻后结果均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3.67~5.22,q=3.16~4.34,P<0.05).结论 在深低温保存浓缩血小板过程中第二信使效应剂的应用降低了DMSO的使用浓度.
  •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法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带瓣主动脉临床使用的长期效果并对该保存方法进行评价.方法:30名法洛四联症病人分成两个组,A组病人肺动脉功能发育良好,B组病人肺动脉发育不良.使用的同种活性带瓣主动脉标本为1989~1997年采用改良两步法深低温保存标本,平均保存时间为289d.以上标本均用于重建右室流出道.临床使用6~12年后采用心脏超声观察其反流、狭窄和钙化的情况.结果:A组15例病人中肺动脉反流1例、肺动脉狭窄1例;B组15例病人中肺动脉反流3例,肺动脉狭窄1例,三尖瓣反流1例.30例病人超声下显示同种血管及瓣膜均无钙化,活动良好.结论:改良两步法保存的带瓣主动脉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 摘要:目的 观察新型低温保护剂(cryoprotectant,CPA)海藻糖(trehalose)对皮肤骨架蛋白β-肌动蛋白(β-actin)表达及mRNA转录水平的调节作用,以了解在传统低温保护剂中添加海藻糖后是否优于单纯传统低温保护剂的作用.方法 实验将新鲜成人皮肤分为4组,分别经海藻糖-二甲基亚砜(T-D)、二甲基亚砜-丙二醇(D-P)、二甲基亚砜-去血清角质细胞培养液(D-K)、DMEM作为低温保护剂保存,-196℃液氮冻存7d、14d复温,设新鲜皮肤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β-actin蛋白表达、采用RT-PCR方法对不同低温保护剂保存后皮肤的β-actin基因水平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 T-D组β-actin蛋白表达及基因转录与新鲜组相似P>0.05,D-P作用其次,其余两组与新鲜组对比均降低明显(P<0.05).结论 传统低温保护剂中添加海藻糖后对低温储存皮肤β-actin表达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传统低温保护剂.
  • 摘要:目的 低温保存是低温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为临床医学带来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现在速冻玻璃化已被认为是大多数生物组织低温下保存的最佳方法,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储存皮肤的活力,却一直没有得到非常满意的答案,其关键在于解决低温的损伤作用.已有学者认为组织低温保存后产生的效应包括细胞间和细胞质内部的改变,而且这些转变均可被细胞骨架系统所介导.但是,对于皮肤细胞骨架蛋白低温干预剂的相关保护性研究尚少.众所周知,皮肤的功能高度依赖于表皮的细胞骨架结构,任何损坏或使其功能降低的生物学行为将导致皮肤活力下降.本实验研究联合应用非渗透性低温保护剂海藻糖二甲基亚砜,用于人类皮肤的低温储存,并与皮库常规应用的二甲基亚砜、丙二醇、DMEM进行比较,以寻求更佳的皮肤冷冻保护剂.方法 实验将新鲜成人皮肤分为4组,分别经海藻糖/二甲基亚砜(T/D)、二甲基亚砜/丙二醇(D/P)、二甲基亚砜/去血清角质细胞培养液(D/K)、DMEM作为低温保护剂保存,-196℃液氮冻存7天、14天复温,设新鲜皮肤为对照组.采用组织病理形态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琥珀酸脱氢酶(SDH)测定及氧耗量测定方法,对各组间皮肤活力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RT-PCR方法对不同低温保护剂保存后皮肤的β-actin基因水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 通过光镜图象观察和蛋白分析结果说明,0.5M海藻糖/二甲基亚砜能够很好的对皮肤组织细胞骨架结构、骨架蛋白cytoslkeratin和β-actin发挥低温保护作用,其中β-actin的基因表达量与新鲜皮肤组相似.此外,皮肤活力的测定表明,海藻糖/二甲基亚砜组具有提高低温保存皮肤活力的作用,并优于传统保护剂组.结论 海藻糖与二甲基亚砜联合应用是较佳的冷冻保护剂,皮库在常规应用保护剂时可以在渗透性保护剂中加入海藻糖.
  • 摘要:人红细胞非甘油化深低温保存研究在临床输血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海藻糖和葡萄糖对红细胞的深低温保存效果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利用膜相变和高渗将糖类导入细胞内,而后以大分子物质和白蛋白作为主要保护剂进行红细胞深低温保存研究.结果 表明糖类保护剂可以显著降低解冻后红细胞的溶血率,其中葡萄糖的效果最好,但是解冻后红细胞的MCV呈升高的趋势,而MCH则下降.另外糖类可以对红细胞的ATP和2,3-DPG水平具有保护作用.流式结果表明糖类处理组的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标记率增加,这和糖吸收过程对细胞膜的损伤密切相关.电镜实验结果表明海藻糖和葡萄糖对细胞膜的完整性和脂双层结构具有保护作用.总之,糖类对深低温保存的人红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但是如何保护红细胞的代谢功能和携氧功能,以及减少糖吸收过程对细胞膜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摘要:利用ANSYS计算软件,全面考察降温速率以及低温保护剂浓度对热应力分布的影响,并考察血管有微裂纹存在时的应力集中现象;通过理论计算表明,血管壁外表面所受的应力值最大,内表面次之,中心处的应力值略小于内表面的应力绝对值,因此可以认为血管冻结过程中,其外表面是最先出现裂纹的,不过,这有待进一步实验观察来验证.降温速率越大,血管内部最大温差也越大,引起血管内部热应力增大.在没有添加DMSO的情况下,最大热应力值是出现在热膨胀系数突变点,这说明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是影响热应力分布的最主要因素;而一旦添加DMSO后,血管冻结过程产生的热应力显著减小,特别是当DMSO浓度较高时(如10%v/v),血管冻结过程产生的最大应力值出现在最大温差所对应的温度(-4℃)附近,因此可以认为这种情况下温差是影响热应力分布的最主要原因.在血管冻结模型中引入微裂纹后,应力集中始终出现在裂尖点,而且,裂纹越小,其应力值越大,这是受血管材料断裂韧性因子KIC制约的.这个结果也表明:血管中存在超微小裂纹对于血管低温保存时的裂纹成核与扩展是非常危险的;而且降温速率越大,这种潜在的危险也就越大.
  • 摘要:本文采用微型CT扫描仪对升华干燥过程中的胡萝卜进行扫描和图像重构,并计算得到了灰度值的变化曲线.针对两种不同的预冷速率,比较了升华界面移动的不同.结果 表明,冻结速率过快时形成大量微小冰晶,不能形成升华过程水蒸气的逸出通道,导致热质传递阻力增大.因此慢速冻结的胡萝卜比快速冻结的升华干燥迅速.
  • 摘要:本文在脐带血全血的冻干保存中采用了不同的保护剂浓度,不同的保护剂组份及不同的顸冻速率,对有核细胞保存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实验中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海藻糖、蔗糖等作为冻干保护剂,主要比较了不同浓度海藻糖的保护效果,海藻糖与蔗糖在脐带血冻干保存效果比较及改变预冻速率对细胞恢复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相同的预冻速率下,保护剂浓度的不同对冻干效果影响较大,海藻糖的保护效果要好于蔗糖;快的预冻速率能够提高细胞的恢复率,并且在降低保护剂的浓度下同样能够获得较好的保护效果.
  • 摘要:本文研究剩余含水量对冻干后红细胞恢复率、血红蛋白恢复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7%剩余含水量条件下,冻干后红细胞恢复率及血红蛋白恢复率的变化随剩余含水量的降低而加剧,但SOD和ATP酶活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当剩余含水量低于2%时,冻干后红细胞恢复率、血红蛋白恢复率显著下降,SOD和ATP酶活率急剧下降.
  • 摘要:海藻糖作为一种较好的生物材料冻干保护剂被广泛应用,由于它对细胞的非渗透性,其载入方法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利用超声波将大分子物质渗入细胞的研究进展迅速,该方法具有非化学性、非滤过性病毒、非侵入性、非扩散性等特点,更适用于药物和细胞.该文提出利用超声波将海藻糖载入血小板的方法,在Wolkers等人通过液相内吞作用在37℃将海藻糖成功载入血小板的实验基础上,进行超声波法对海藻糖载入血小板实验研究.初步实验表明:超声波辐射强度Ⅰ=0.8W/cm2,辐射时间为1h时载入血小板的海藻糖量达到17.40±2.90mM,与37℃直接孵化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超声波用于海藻糖载入血小板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且效果较好.
  • 摘要:在冻干和低温保存中,玻璃化转变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目前,在测量溶液的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时,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溶液中的水分开始结晶,溶液的浓度越来越大,黏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含糖类物质比较多的溶液,黏度变化增加更加剧烈,导致溶液中水分结晶严重受阻.所以往往无法直接测得溶液在最大冻结浓缩状态下的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而是测得部分结晶玻璃化转变温度(Tgf).本文提出Tgf的概念,用差示扫描量热仪,采用不经过退火处理的连续扫描法、分步扫描法对草莓打浆液、榨汁草莓经抽滤的草莓汁液和浓缩掉三分之一水分的浓缩草莓汁进行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结果显示,用同一种方法测得的三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差不大,草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主要取决于主要成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用经过退火处理的连续扫描法对浓缩草莓汁的Tgf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退火温度对Tgf有较大的影响,经过退火处理以后,溶液中的水分有充分的时间结晶,这有助于实现溶液降温下的最大冻结浓缩溶液状态,实现Tgf的准确测量,最终获得可靠的Tg'.给出了确定Tg'的新方法.研究发现,不同退火温度下的Tgf不同,在-48℃以上退火,Tgf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大而减小.在-48℃以下退火,Tgf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并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提出从Tgf确定Tg'的新方法是两侧Tgf随退火温度变化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为Tg'.使用该方法测得浓缩草莓汁的Tg'为-52.8℃.
  • 摘要:奶牛产奶性状作为数量遗传性状,其表现受到遗传、营养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为了提高牛群的整体生产水平,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和及时防治各种疾病等措施外,更重要的是改善牛群的整体遗传素质,提高优秀高产基因的出现频率.在提高牛群整体遗传素质的诸多途径中,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优良种公牛是非常有效的,也是目前提高牛群质量的主要手段.这其中除了要做好种公牛的选育与合理选配、提高人工授精技术水平外,加强种公牛的饲养管理,改进冷冻精液生产工艺,全面提升种公牛冻精生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优良种公牛的利用效率和牛群的遗传改良效果.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牛冷冻精液生产工艺各环节的进一步改进和先进生产技术及设备的有效应用,提高冻精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并总结出冷冻精液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综合技术规程.实现牛冷冻精液生产规范化,最终达到增加牛冻精生产量和加速牛群遗传改良进展,提高奶牛业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的目的.
  • 摘要:直肠癌是我国具有高发病率的九种类型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主要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首选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平均5年的生存率在40-50%之间,局部的复发率为30-65%,加之低位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瘘,给患者带来了精神和身体巨大创伤.选择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外科医生的追求和理想.自1976年开展冷冻治疗直肠癌以来,历时30年,取得一定效果,受到病人的欢迎.予以总结和介绍.
  • 摘要:目的:探讨冷冻治疗在神经外科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的前期理论基础与可行性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冷冻处理正常动物及载瘤动物模型,利用冷冻后脑组织的物理、化学变化、冷冻对脑组织免疫功能的激发、载瘤小鼠冷冻后瘤细胞凋亡发生、冷冻联合化疗及生物治疗胶质瘤等实验研究冷冻对脑组织的创伤及冷冻治疗并抑制胶质瘤复发的机理.结果 冷冻联合其他多种治疗方式可提高其对胶质瘤的杀伤力.结论 冷冻在不影响脑组织正常功能与化学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杀灭胶质瘤并遏制其复发,随着冷冻设备的改进和冷冻技术的完善,冷冻神经外科将在临床应用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一支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
  •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冷冻与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粘膜的变化.方法:对60例病程在10年以上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冷冻组30例,微波组3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冷冻治疗组:无需麻醉,治疗时间短,鼻粘膜修复块,两周内鼻粘膜结痂脱落干净,治疗后鼻粘膜光滑,无瘢痕.微波对照组:经治疗三周后鼻粘膜结痂脱落干净,鼻粘膜基本恢复光滑,但有局灶性瘢痕存在.结论:冷冻和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对鼻粘膜的影响,冷冻组优于微波组,冷冻治疗可快速改变鼻粘膜病变,促进上皮再生,从而改善和恢复鼻粘膜生理功能.
  • 摘要:本文介绍使用YU-2型手持蓄压式液氮冷冻治疗器,在皮肤外科中治疗雀斑、疤痕疙瘩、血管瘤、寻常疣、色素痣、扁平疣、老年斑、睑黄疣、疥疮结节、神经性皮炎等疾病数十种、病灶上万个,患者3000人次,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还介绍有关疾病的冷冻治疗方法、冷冻剂量等具体体验.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手持蓄压式液氮冷冻治疗器的结构设计,它以小不锈钢真空绝热瓶做主体、在瓶盖上安装有拉杆柱塞式喷射阀和安全阀等,由于采用了液氮蓄压贮存方式,使液氮蒸发绶慢下来,贮液瓶内始终存有压力,一旦拉下拉杆,液氮便能以较大的压力喷出,不仅能使冷冻头降温快速,还能通过各号冷喷针喷出力度大的细束液氮射流且操作便捷、使用安全、治疗效果好;可用于美容、皮肤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肿瘤科等的冷冻治疗.
  • 摘要:早在明朝时期,我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已有用冰雪治疗疾病的记载.东周时间(公元前770年),朝廷设有凌阴(即冰窟).建国前期,用冰或冰袋降温退热,已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各单位已较广泛地应用制冷冰箱保存药品、血液、生物制品等. 20世纪50~70年代,随着我国制冷技术地发展,相继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冷冻医疗和低温保存.1977年4月,中国制冷学会成立后,中国的低温生物医学有较快的发展.学会下设6个专业委员会,第六专业委员会(即现在的小型制冷机低温生物医学委员会)下设4个专业组:低温医疗.低温生物学和低温保存、升华干燥、小型制冷设备.此后,在中国制冷学会和第六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在章崧英、丁鸿才、刘运章等老教授的带领下,以及活跃在全国各地低温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积极工作,为我国低温生物医学和低温医学学科的建立、发展和成熟作出了重大贡献.
  • 摘要:本文阐述了细胞和组织的低温保存、药品和活细胞的冷冻干燥的意义、现状、以及所研究的技术科学问题.包括低温损伤与溶液冻结相变的传热传质过程的关系;降温和复温过程的热分析和热控制;低温保存的玻璃化理论;水溶液的非晶态化特性的研究;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组织工程化细胞和组织的低温保存;热敏性药物、脂质体药物和活细胞的冷冻干燥;用于异种移植的细胞和组织微胶囊化技术.
  • 摘要:同种异体组织器官移植已经成为修复、补充或替代功能丧失和不全组织或器官的重要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了一种有效"抗衰老医学"的途径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目前,低温保存是最常见的长期保存方法.细胞在低温下可以长期保存的机理在于低温下细胞的新陈代谢急速减慢.保存温度越低,新陈代谢越慢,保存时间也就越长.组织库各类组织供体的条件、获取的方法、处理过程、保存方法和条件、复温方法及处理等都影响保存和移植后的效果;组织库的建立和应用是一个完整、独立系统性工作.本文结合我院低温医学科组织器官库过去20年的实际工作,回顾、总结并讨论组织器官库的建立、质量控制和应用等方面问题.
  • 摘要: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开发,为临床应用皮肤替代物的来源提供了一条崭新且富有挑战性的途径.需要指出的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一般具有一定的周期,而且随培养时间不同,其结构、组织特性、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量都会有较大区别.因此,要真正形成组织工程化皮肤产业,必须解决工程化皮肤组织的保存问题.本文在对组织工程及组织工程化皮肤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组织工程化组织低温保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组织工程化皮肤低温保存的研究进展,并就组织工程化皮肤低温保存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摘要:人类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低温储存对皮肤组织的损伤作用,并形成了关于"胞内冰晶损伤"和"溶质性损伤"的经典低温损伤理论,但这一理论的研究基础仅是在单细胞悬浮状态下的低温损伤的结果.而在实际生存状态中,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ar matrix,ECM)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细胞外基质为细胞的生存及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不仅具有连接、支持、保水、抗压及保护等物理学作用,而且对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发挥全方位的生物学作用,通过信号转导系统影响细胞的形状、代谢、功能、迁移、增殖和分化.细胞外基质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改变细胞生存的微环境,使细胞的形态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低温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外基质在低温领域中的作用,尤其是在皮肤低温损伤(cryoinjury)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就目前细胞外基质在皮肤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摘要:玻璃化是指当溶液快速降温达到较低温度时,形成的一种高粘度的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一种非晶体的透明的玻璃状态,在此过程中,不产生冰晶,分子不重新排列,不发生剧烈运动.玻璃态的物理性能决定了玻璃化是一种可以减轻冷冻细胞和组织损伤,可长期保存细胞和组织的方法,但是达到玻璃化要对保护剂浓度有较高要求,容易产生毒性,为了降低毒性效应,则必须综合考虑保护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降温和升温速率等关键因素.在细胞的玻璃化保存方面,主要是生殖细胞如卵子精子以及胚胎的保存,这些技术都已经较为成熟并应用到了临床.在组织器官方面的玻璃化保存则仍然有着很大难度,主要是因为组织器官的结构复杂,细胞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不同的结构对降温速率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另外保护剂的渗透也有较高难度.目前人们正努力克服组织器官玻璃化中遇到的障碍,以期获得这方面的突破.
  • 摘要:目的:观察体积分数0.02二甲亚砜(DMSO)联合第二信使效应剂(ThromboSol)对深低温保存浓缩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3种不同的方法(体积分数0.02DMSO、体积分数0.06DMSO、体积分数0.02DMSO+ThromboSo1)在-196℃冷冻保存浓缩血小板,并在冻存后1、6个月时分别取出复温,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体积分数0.02DMSO+ThromboSol组血小板能保持完整结构,部分血小板出现激活迹象,冷冻保存1个月和6个月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 体积分数0.02DMSO+ThromboSol能够有效地保护血小板超微结构,其6个月内的保存效果稳定.
  • 摘要:目的 观察体积分数0.02二甲亚砜(DMSO)联合第二信使效应剂(ThromboSol)在-196℃时对浓缩血小板膜CD42b、CD62p表达的影响,并了解体积分数0.02DMSO+ThromboSol(TS)对浓缩血小板的长期(6个月)保存效果.方法 分别应用体积分数0.02DMSO、体积分数0.06DMSO、体积分数0.02DMSO+ThromboSol做为冻存液在-196℃冷冻保存浓缩血小板,并在冻存后1、3及6个月时分别取出复温,流式细胞仪检查血小板膜CD42b、CD62p表达水平.结果 冻存后1、3及6个月,体积分数0.02DMSO+TS组与体积分数0.06DMSO组血小板CD42b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q=1.12~1.76,P>0.05),两者均高于体积分数0.02DMSO组q=3.17~4.06,P<0.0),但与新鲜组相比,3组冷冻保存血小板CD42b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F=3.13~5.01,q=3.09~4.15,P<0.05).体积分数0.02DMSO+TS组CD62p的表达水平低于体积分数0.06DMSO组和体积分数0.02DMSO组,差异有显著性(q=3.20~4.34,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55~2.02,P>0.05),与新鲜组相比,3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5.75~9.77,q=4.85~7.35,P<0.01).结论 第二信使效应剂的应用降低了DMSO的使用浓度,在抑制血小板的体外激活方面,体积分数0.02DMSO+ThromboSol的效果优于体积分数0.06DMSO,且长期(6个月)保存效果稳定.
  • 摘要:目的:探讨低温冷冻对皮肤骨架蛋白中α-微管蛋白(α-tubulin)、β-微管蛋白(β-tubulin)和高分子量角蛋白(cytoskeratin)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皮肤低温损伤的机制.方法:用α-tubulin、β-tubulin、cytoskeratin抗体对5种储存条件下的皮肤作免疫组化染色,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并进一步采用透射电镜观察α-tubulin、β-tubulin、cytoskeratin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α-tubulin、β-tubulin、、cytoskeratin在4℃组、-20℃组、-80℃组均表达显著下降,且超微形态结构及分布改变明显.在-196℃组储存时三种成分含量下降较少,形态改变亦不显著.结论:皮肤的低温损伤与骨架蛋白α-tubulin、β-tubulin、cytoskeratin的破坏有关.
  • 摘要:对ICR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进行玻璃化深低温保存,在冻存1、5、10、20、30d后,骨髓有核细胞样品分别采用常规的38℃水浴复温和微波复温即在300mL 10℃水中,控制微波功率为800W,频率2450MHz,复温时间80s.检测骨髓有核细胞的功能变化,比较两种复温方法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骨髓有核细胞玻璃化冻存1~20d,其存活率、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S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有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增加,但冻存20d后这些指标保持基本稳定,与第30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微波复温组的细胞存活率,细胞内SDH、SOD的活性高于水浴复温组,细胞内H2O2含量明显低于水浴复温组.说明微波复温能够提高复温速率,对骨髓有核细胞的损伤要低于水浴复温.
  • 摘要:利用自行设计的细胞渗透性实验台,实时观察了黏附成骨细胞在高浓度玻璃化保护液中的形态变化.经过七步添加和七步去除95%的VEG玻璃化保护液后,黏附的成骨细胞的形态由细长的纺锤形变为粗短的圆柱形,说明黏附细胞的两端及边缘的黏附点已脱落,但经过3-4小时的培养后,黏附细胞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形态,表明玻璃化保护液的处理只是改变了细胞的形态,没有造成黏附细胞的脱落和严重损伤.
  • 摘要:本研究使用基于动态力学分析仪(DMA-2980,TA Instruments,New Castle,Delaware,USA)的蠕变行为来评估低温保存动脉的粘弹性优劣,试图从粘弹性力学角度为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评估标准.与新鲜动脉比较而言,经低温保存的动脉,其粘弹性均有损失;随降温速率从1.5,5至10℃/min,低温保存动脉的粘弹性损失趋于增加.结果 表明,1.5℃/min为本研究中最佳降温速率.动脉的蠕变行为与理论模型的相符程度,可作为评价其粘弹性好坏的标准.低温保存动脉的粘弹性与其生物学功能的最大保留是否需要相似的低温保存程序,尚需进一步研究.
  •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 组织低温保存后产生的效应包括细胞间和细胞质的改变.β1整合素(β1integrin)作为介导细胞外基质与细胞信号转导的重要膜蛋白之一,对于维持细胞活性分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的目的旨在研究皮肤低温储存后β1integrin的变化,探讨低温冷冻对皮肤组织中β1整合素(β1integrin)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皮肤低温损伤的机制.材料和方法从同一个体取标本后用5种不同的温度保存,分为新鲜组、4℃组、-20℃组、-80℃组和-196℃组,并在保存7天、14天、21天后进行实验观察,用β1integrin抗体对5种储存条件下的皮肤作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半定量方法分析.结果 β1integrin在4℃组、-20℃组、-80℃组表达下降较显著.在-196℃组储存时含量下降较少.结论 皮肤低温损伤可能与β1integrin破坏有关.
  • 摘要:失血和失血性休克是战伤和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输血输液是挽救伤病员生命最有效的救治措施.战伤救治时对血浆的需求量很大,而新鲜冰冻血浆在储存和运输等方面都难以满足战时需要.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安全有效并适用于战伤救治的冻干血浆,以满足战时的需求. 输血(全血和各种血液成分)具有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风险,虽然临床对献血者和所献血液进行筛查,但目前的筛查技术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感染早期,病毒血清标志物出现之前,用现行的检测方法往往出现漏检.另外,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这些都增加了血液不安全的隐患.为保障用血安全,有必要将病原体筛查技术与病毒灭活技术结合起来,以达到输血安全目的. 亚甲蓝(MB)/光化学法对血浆中病毒的灭活效果已经得到肯定.MB与病毒基因组中的鸟嘌呤核苷酸及病毒表面某些蛋白结合后,经光激发后所产生的自由基等损伤了病毒,使病毒失活.本研究利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对新鲜冰冻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处理后,将病毒灭活血浆进行冻干,按 照生物制品规程的要求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试验的初步观察.
  • 摘要:冰冻干燥(冻干)保存人红细胞在临床输血和战伤救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研究表明糖类能提高细胞膜的耐干燥性.本试验采用葡萄糖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主要保护剂进行红细胞的冻干保存研究.首先对影响红细胞葡萄糖吸收率的因素,如浓度、孵育温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筛选,而后将负载葡萄糖的红细胞与保护液混合并进行冻干保存.结果 表明;红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率依赖于外源葡萄糖浓度、孵育温度以及时间的变化.另外,随着PVP浓度的上升,保护液的结晶起始温度也随之下降,但过度的玻璃化不利于红细胞的冰冻干燥.本试验冻干保存的红细胞再水化后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 g/L.总之,采用PVP和葡萄糖冻干保存红细胞是可行的,但是如何降低PVP对细胞的渗透压伤害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 摘要:冰冻干燥法保存的血小板具有室温下性能稳定,可货价保存;体积小,重量轻(小于原重量的10%);易于长期储藏;运输方便;临床应用快捷,容易再水化(复水)及便于病原体消毒处理等优点,所以冻干保存法有可能成为最理想的血小板保存方法.但冰冻干燥过程对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损伤很大,所以冻干保护剂的选择和使用是血小板冻干保存的关键.据文献报道,一些小分子糖类物质主要有海藻糖、麦芽糖、蔗糖、葡萄糖等,尤其是海藻糖在冻结、干燥、高渗透压等这类严酷的环境下,对生物膜、膜蛋白、DNA等发挥着保护功效.因此笔者将以上有防冻和抗干燥作用的小分子糖类物质负载到细胞内,着重研究海藻糖、蔗糖和葡萄糖在冰冻干燥中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海藻糖负载虽可提高血小板对渗透压的耐受性,但研究发现海藻糖负载保护对血小板的聚集活性损伤很大,海藻糖负载后样本的最大聚集率为2%±0.5%~36%±6.3%;葡萄糖对细胞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将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与海藻糖同时导入细胞内,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单海藻糖负载后对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破坏,联合使用葡萄糖和海藻糖负载后其聚集活性有所提高,10分钟内最大聚集率为19%±3.6%~46%±10%,联合使用海藻糖、蔗糖、葡萄糖负载作为血小板冻干保护剂,既可以保护血小板的膜结构完整又能保证负载以上三糖后血小板的聚集活性,10分钟内最大聚集率平均在60%以上.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可在温和条件下,将抗冻剂和抗干燥剂导入到血小板细胞内,保持血小板形态完整(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较高的聚集活性,这为下一步冰冻干燥保存血小板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摘要:本文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采用快速扫描法、多次扫描法、退火法测量了不同水分含量的面团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 表明:多次扫描法和退火的方法可以确定面团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用多次扫描法测量出水分含量为40%的纯精粉面团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75℃,并且得到了水分含量在35%到60%之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趋势.
  • 摘要:以切花百合西伯利亚试管苗离体茎尖为试材,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预培养基中蔗糖浓度、预培养时间和PVS2处理时间等影响超低温保存存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切花百合种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技术方案:将继代培养45~60d的试管苗置于4℃低温锻炼一周以上,剥取茎尖1~2 mm用0.3 mol.L-1蔗糖液体预培养基培养2~3 d后用MS+0.4 mol.L-蔗糖+2 mol.L-1甘油混合溶液装载20 min,0℃下用冰冻保护剂PVS2处理60~120 min后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40℃水浴中快速化冻2 min,用MS+1.2 mol.L-1蔗糖溶液洗涤10 min,接种在MS+0.5 mg.L-1 BA+0.1 mg.L-1 NAA+0.3 mg.L-1 GA3+30g.L-1蔗糖+7g.L-1琼脂的再生培养基中常温下暗培2周,之后转移至正常光照下培养,存活率可达到50%以上.通过形态观察、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检测,冻存前后材料的遗传稳定性没有发生改变.
  • 摘要:运用低温技术治疗疾病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1961年Cooper开始用液氮作为冷冻剂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此后冷冻消融术成功地应用于肝部原发和继发恶性肿瘤的治疗.1968年,超低温手术首次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早期的冷媒主要是液氮,直接将冷媒倾注到病变组织表面进行冷冻,多用于开放性手术过程中. 从1990年起,美国医生开始用氩气作冷媒,成功地为前列腺癌患者实行了超低温手术.1994年,有两位医生对这种超低温手术进行了技术改造,可在超声波下进行这种前列腺癌手术,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1998年美国一种新型超低温冷冻介入热疗设备一氩氦超导靶向手术系统(Endocare Cryocare System,简称氩氦刀)通过美国FDA、EMC和欧盟CE认证并进入医疗市场,极大地促进了肿瘤低温医学的发展.氩氦靶向治疗系统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前列腺癌、肝癌、肺癌等方面取得成功,使微创冷冻外科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冷冻疗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7例的经验.方法:总结分析了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冷冻治疗经验,含浅表接触冷冻2例,全方位冷冻(深部贯穿式)5例,并进行了2~18年随访观察.结果:1例在全方位冷冻中发生肝哆裂出血,经缝合处理并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其他病例无术后并发症;术前后CT检查比较:浅表冷冻1例冷冻后病灶略有缩小,1例术前后无变化;深部冷冻4例病灶明显缩小、1例病灶消失.所有病人术后迄今健在.结论:冷冻疗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个安全、方便、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摘要:低温生物医学研究与外科临床中需要精确而有效的预测低温冻结区域及生物组织冻结过程温度变化动态特性.本文提出类生物组织有机体在冻结界面上的传热控制方程.建立的方程不涉及达西定律,不限于牛顿体有一定的通用性.基于改进的变步长方法计算提出类生物组织有机体-明胶的凝胶体在低温外科环境下的动态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在冷头温度呈线性的条件下的温度响应和变化规律,用实验对数值计算方法作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冷冻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使用浸冷式冷刀治疗鼻出血.结果:53例鼻出血经冷冻治疗,43例治愈,有效率81%;10例无效,无效率19%.结论:鼻内镜下冷冻治疗鼻出血,定位正确止血可靠,是治疗鼻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 摘要:本文概述了自1965年来至2000年期间,我国低温生物医学仪器设备的研发历程.中国的低温生物医学仪器设备,几乎都是自行设计研发的.其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双相传输式和自增压杜瓦连体式液氮冷冻治疗器为我国首创.而各种冷冻探头及精密特殊冷探头探杆,如脑深部、前列腺、宫腔以及心肺肝乃至胃、气管部等,应用的低温外科器械均已获开发成功,且都投入临床应用.为配合低温生物学、低温保存、低温免疫科研的需要,我国已开发生产出各类低温冰箱、低温显微镜、电脑程控降温仪和微热电偶测温装置等产品.使得中国原本滞后的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 摘要:为了方便低温外科的普及应用,在低温实验的基础上,研制了紧凑型液氮软传输低温医疗,这种医疗仪具有传导和喷射两类功能,传导的降温速率大于100C/分.同时研制了与之相配套的,测量范围为-200℃-+100℃智能型低温人体数字温度计,方便与低温外科医疗仪结合使用,可以检测病灶组织的温度变化.这种医疗仪在临床上成功切除了直径为10 mm及30 mm的肿瘤.
  • 摘要:研制一种新型便携式半导体制冷保温容器,主要用于保存血液.确定半导体制冷核心部件的参数,如半导体制冷片的选择、容器内部结构及系统的匹配.通过性能试验进行优化,对影响半导体制冷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将半导体制冷应用于保温容器是可行的,而且是有利的.该研究结果对半导体制冷技术在小型制冷保温容器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