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6血栓相关疾病防治进展研讨会
2006血栓相关疾病防治进展研讨会

2006血栓相关疾病防治进展研讨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6-03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2006血栓相关疾病防治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继冠心病和脑卒中后的第三大死因,也是产褥期和手术后首位死因.美国每年PTE伴有或不伴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患者高达69例/10万,死亡人数约20万,作为PTE主要血栓来源的DVT年发生率为145例/10万,而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3千万到6千万PTE-DVT发生,因此被认为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医疗保健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PTE-DVT越来越重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开展了PTE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研究,国际上把PTE与DVT作为是同一种疾病-静脉血栓形成(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病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并根据循征医学研究发布了VTE抗栓溶栓治疗的指南,极大地提高了诊治水平.本文拟就当今PTE-DVT的诊治进展简述。
  • 摘要:大量的研究奠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新近的抗栓试验协作组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四分之一,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三分之一,血管性死亡减少六分之一.但在国内对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用药尚未达成一致,为规范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特约请国内心血管和神经学科专家充分讨论并最终达成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的专家共识.本文介绍,一、急性缺血性卒中,二、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二级预防,三、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和TIA的二级预防,四、一级预防。
  • 摘要: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是致死和致残的直接原因,没有血栓就没有心血管事件.目前,我们正面临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巨大挑战.美国心脏病学会2004年初发布的最新统计学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仍为美国的头号杀手.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心房颤动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将带来巨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如原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及动脉粥样硬化所形成的栓子脱落后导致的外周动脉血栓栓塞,包括冠状动脉栓塞、脑血管栓塞、肾动脉栓塞、四肢动脉栓塞等;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的肺动脉栓塞,其发病迅速、突然,病死率和死亡率高,所以必须进行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本文介绍,一、血小板在动脉血栓过程中的作用,二、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三、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
  • 摘要:本文讨论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是致死和致残的直接原因,没有血栓就没有事件.一个多世纪前,Virkow提出的"三角"学说仍然是血栓形成的理论基础,即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和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流变化.但动脉和静脉系统血栓发生机制略有区别,动脉系统以血小板的激活为主,而静脉血栓以凝血系统的激活为主,因此在治疗的策略上,前者抗血小板药物占有重要地位,而后者以抗凝治疗为主.血栓的预防策略上,很难针对个体进行血栓栓塞危险性评估并根据危险性制定血栓预防方案.因此,目前推荐依据患者特点分入不同组别,对各组患者进行血栓预防.当对某个病人进行治疗选择时,首先进行危险分层,然后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选择有效的药物或治疗.治疗决策时要平衡抗栓治疗带来的获益和风险,抗栓治疗的评价标准也要综合考虑病死率的下降和治疗的安全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涵盖了包括所有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以及所有与血栓栓塞相关的各学科,如心血管内科和血管外科、骨外科、神经科等.统一对血栓疾病的认识,规范医疗行为,建立合理的立体预防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 摘要:肾小球疾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免疫炎症损伤或代谢异常,但其进展、恶化与异常的血小板活化和凝血-纤溶平衡紊乱密切相关.肾脏疾病经常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病率为10﹪~40﹪),不仅可合并浅表血栓性静脉炎及腘静脉、髂静脉、下腔静脉和肾静脉血栓,而且尚可合并肺梗塞等动脉血栓,并由此影响患者的生存.因此,抗血栓治疗作为肾小球疾病的辅助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肾脏疾病血栓发生的机制肾脏疾病时凝血纤溶异常促进疾病进展的机制肾脏疾病的抗血栓治疗
  • 摘要:在许多肾小球疾病,凝血机制的异常是肾小球损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免疫复合物介导还是抗肾小球基膜介导的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损伤与纤维素的沉积、新月体的形成以及肾功能衰竭有密切的联系.本文研究,一、机体的正常凝血与抗凝机制,二、肾小球细胞对凝血因子的调节作用,三、细胞因子对凝血机制的影响,四、肾脏疾病的凝血与纤溶障碍,五、肾脏疾病的抗凝治疗。
  • 摘要:冠脉内血栓栓塞既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PCI要解决的问题,也是PCI术中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及PCI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表明,PCI围术期发生急性或亚急性冠脉栓塞的患者,其病死率和再梗死率分别高达5﹪~20﹪和10﹪~40﹪,比对照组高5~20倍.因此,对PCI患者进行积极的抗栓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一、PCI术前的抗栓治疗,二、PCI术中的抗栓治疗,三、PCI术后的抗栓治疗。
  • 摘要:近年来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对于冠心病患者只要加强抗血小板治疗,其心脏事件发生率就会明显降低.有关阿司匹林的临床研究(12个试验荟萃)显示服用阿司匹林与安慰剂组相比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降低46﹪.CURE和CREDO研究显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clopidogrel)联合应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冠心病介入治疗单服阿司匹林者相比,其心脏事件的危险性分别降低20﹪和27﹪.以上研究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一、抗血小板治疗的规范化,二、低分子肝素临床应用的规范化。
  • 摘要:本文讨论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arterialthromboticdisease,ATD)是目前临床工作中面对的最常见的一组疾病,分布在心内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骨科、肿瘤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其中又以心内科最常见.ATD有着常见的共同的病变过程: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后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在此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血栓堵塞动脉管腔,累及相应器官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肥胖者的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与此相伴的是血压、血脂、血糖很低的控制率,可以预见,ATD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更新观念,使我们的临床实践更有效、更经济、更有意义。
  • 摘要:钙拮抗剂(CCB)不仅可有效降压,且具有降压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增生等作用.中国人使用CCB降压,有更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因此,该药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现已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等血管疾病.本文研究西尼地平临床应用特点,使用注意事项。
  • 摘要: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由依赖肝素的血小板活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引起的不良药物反应.这种抗体识别血小板因子Ⅳ(PF4)结合到肝素的复合物,是静脉和动脉血栓形成强烈的独立危险因子.在大静脉和动脉引起的特点为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 本文探讨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发生率、临床分型和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
  • 摘要: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肺循环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课题.近年来,以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为主要临床类型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防治研究已经有了迅猛的发展.为了提高对PTE-DVT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国际上围绕VTE已经完成了大量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s).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国际上相继推出多个关于VTE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性意见.2004年10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CollegeChestPhysician,ACCP)在自1985年以来召开的6次抗栓治疗专家共识会议(ConsensusConferenceonAntithromboticTherapy)的基础上,再次召开会议并发表了第7次,其中包括了一系列抗凝、溶栓治疗的指导性文件.但这个问题尚未引起我国广大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以至在临床上漏诊、误诊和治疗不规范的现象多有发生.所以,系统、深入地了解VTE的有关知识,尤其是VTE诊断、治疗、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等,开展对VTE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将直接促进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本文探讨VTE的影像学诊断与评价,VTE的溶栓治疗,VTE的抗凝治疗,VTE的预防,我国VTE的研究现状。
  • 摘要:由于椎管内阻滞和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能够有效地阻断外科手术伤害性刺激的向心性传导,显著抑制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和高凝状态,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手术病人的预后,加之近年来椎管内阻滞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及新型局麻药的出现,使椎管内阻滞成为我国的主要麻醉方法,在发达国家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但是外科手术病人因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以及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围术期接受抗凝病人显著增加.接受抗凝的病人是否能够进行椎管内阻滞,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指南,以避免因抗凝后施行椎管内阻滞带来严重的并发症,使手术病人从椎管内阻滞中获得最大的益处.本文研究抗凝病人应用椎管内阻滞和镇痛要点。
  •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已成为常见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外周动脉疾病的概念,从字面上讲是指四肢动脉疾病.不过,这里有几点情况需要讲清楚.目前我国血管外科从事的业务范围有两种情况:(1)部分血管外科开展的业务是除心脏及其冠状动脉、脑血管以外的所有的动脉疾病.(2)大多数包括从腹主动脉的肾动脉平面以下的主动脉、髂动脉、四肢动脉、颅外段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等部位的疾病.本文研究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治。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