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7-10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PVB)的疗效。方法 将78例PV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组)39例和对照组(胺碘酮组)39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PVB的总有效率为7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1﹪,2组疗效相近(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PVB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安全稳定。
  • 摘要: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病因室性早搏(VP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心功能NYHA Ⅰ~Ⅲ级的VPB患者164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按2:1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慢心律150mg,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2组患者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症状改善率及安全性。并分析比较有器质性病因VPB亚组和无器质性病因VPB亚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症状改善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症状改善率55.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无器质性病因的VPB,治疗组对症状改善和早搏次数的控制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1.2﹪对47.6﹪,P<0.05;85.3﹪对57.1﹪,P<0.05);对有器质性病因的VPB,治疗组对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94.6﹪对60.0﹪,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对不同病因的室性早搏有明显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16例患者(除病因治疗外),均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每次口服4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1~3个月。根据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眼压变化,眼底出血吸收,有无新生血管等眼底变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渗漏减轻,视野缺损改善及自觉症状有无改善进行观察。结果 16例中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14例(87.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显著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全部病例均予糖尿病教育及糖尿病饮食,并在维持原有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对照组加用洛汀新,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血肌酐(Scr)、尿素氮、血β<,2>-微球蛋白、全血黏度、血浆糖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Scr、BUN、血β<,2>-M、尿β<,2>-M、血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合沙参麦冬汤治疗气阴两虚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和沙参麦冬汤;对照组加用维脑路通和胞二磷胆碱。疗效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合沙参麦冬汤治疗气阴两虚型中风疗效确切。
  •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148例,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100例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结果 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通心络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实、安全、方便。
  •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通心络胶囊加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26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24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ET和HCY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ET和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治疗后2组ET和HCY水平均有改善,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临床疗效以治疗组为佳。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30)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疗程15d,并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73.3﹪(P<0.05);观察组Hct、Fg降低明显,血脂亦有改善,与对照组对比(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肺心病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治疗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的疗效。方法 早期无症状期采用通心络胶囊绐疗;左心室射血分数<40﹪需提前干预尽早治疗。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给予相应处理,治疗及预防合并症。在综合治疗时,可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重度瓣膜病变应尽早采用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在SDHVD药物治疗策略中,应用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通心络胶囊有一定疗效。结论 通心络具有多靶点治疗作用,能够阻止病变进展的不同相应环节,兼治并存基础疾病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通心络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AMI患者76例,分为A组(36例)和B组(40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先行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续通心络干预治疗,B组行常规治疗。结果 A组梗死相关冠脉(IRA)再通率(72.2﹪)明显高于B组(15.0﹪)(P<0.01),而轻微出血并发症A组高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率、病死率、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溶栓后通心络干预治疗AMI具有提高IRA再通率,改善心肌再灌注,防治心肌无再流现象,降低病死率等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临床诊断冠心病SAP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通心络胶囊治疗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通心络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t-PA活性、PAI-1活性、D-D和vWF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通心络胶囊治疗组t-PA活性有显著性增加(P<0.05),血浆PAI-1活性、D-D和vWF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虽然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治疗后血浆PAI-1活性、D-D和vW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改善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可以明显改善SAP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硝酸酯类、降糖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通心络4粒,每日3次,疗程4周。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0.00﹪;其中显效率70.0﹪,有效率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显效率40.0﹪,有效率30.0﹪。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总有效率70.0﹪,显效率43.3﹪,有效率26.7﹪;对照组总有效率43.3﹪.显效率30.0﹪,有效率13.3﹪。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异常变化。结论 通心络治疗冠心病有显著临床疗效,副作用轻微。
  •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一氧化氮(NO)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相关性,探讨通心络干预疗效。方法 观察入选的40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TC>5.72mmol/L或LDL-C>3.64mmol/L)和35名健康体检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检测血清中AngⅡ、NO、IGF-1和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的变化,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AngⅡ与IGF-1以及NO与IGF-1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将4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成2组,通心络组:20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粒为0.26g),每日3次;安慰剂组:20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服用安慰剂,疗程均为8周,观察通心络对上述指标以及血脂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相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NO和IGF-1含量明显降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而AngⅡ、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明显增高。高胆固醇血症患者AngⅡ与IGF-1呈显著负相关(r=-0.406,P<0.01),NO与IGF-1呈显著正相关(r=0.718,P<0.01)。使用通心络治疗8周后,IGF-1、NO明显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AngⅡ和可溶性E-选择素降低。结论 IGF-1含量降低可能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机制,通心络提高IGF-1水平可能是其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保护的新机制。
  •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一氧化氮(NO)和组织因子(TF)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相关性,探讨通心络干预疗效。方法 对人选的40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TC>5.72mmol/L或LDL-C>3.64mmol/L)和35名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中NO(硝酸还原酶法)、AngⅡ(放免法)和血浆TF(ELISA法)含量的变化,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NO和TF与AngⅡ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将4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成2组,通心络组:20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粒为0.26g),每日3次;安慰剂组:20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服用安慰剂,疗程均为8周,观察通心络对上述指标以及血脂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相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NO含量明显降低,而AngⅡ和TF浓度明显增高,高胆固醇血症患者NO与AngⅡ呈显著负相关(r=-0.329,P<0.05),TF与AngⅡ呈显著正相关(r=0.516,P<0.01)。使用通心络治疗8周后NO明显增加,AngⅡ和TF浓度显著降低。结论 AngⅡ含量增加可能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机制,通心络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保护作用除了降脂,还可能与降低AngⅡ水平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及其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1.14g),每日3次,疗程均为6个月。2组每3个月后复查彩色多普勒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在软斑块消退、软斑转为硬斑、软斑体积数目减少、无变化和恶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治疗6个月后至1年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通心络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和降低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
  •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和炎性反应标志物的相关性,并与正常健康人对照,探讨其规律性。方法 选择2002年4月~2005年4月前来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就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98例,入选病例均在治疗开始前由资深中医师进行辨证诊断,并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皮功能测定和血浆炎性反应标志物检查。结果 198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气虚型33例、阴虚型16例、阳虚型19例、气滞型71例、血瘀型198例、寒凝型37例、痰浊偏寒型34例、痰浊偏热型48例。各组间肱动脉血管内皮指标比较中,对照组、的大部分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流量增长百分比(﹪)等测试结果均明显高于冠心病总体样本和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P均<0.05~0.01),而各证型冠心病患者组间比较中,阳虚型和寒凝型等证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流量增长百分比(﹪)等多数指标也明显低于总体样本(P均<0.05~0.01)。各组间血浆炎性反应标志物指标比较中,对照组的CRP、Fg、TNF-α、IL-6和IL-8等多数血浆炎性反应标志物指标均明显低于冠心病总体样本和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P均<0.05~0.01)。而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组间血浆炎性反应标志物指标比较中,阳虚型和寒凝型冠心病患者CRP、Fg、TNF-α、IL-6和IL-8等多数血浆炎性反应标志物指标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P均<0.05~0.01)。结论 多数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都有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和血浆炎性反应标志物浓度增高表现,其中阳虚型和寒凝型改变更明显,对后者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辨证施治有可能改善病情和减少重大合并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左心结构和功能指标相关性,并与正常健康人对照,探讨其规律性。方法 选择2002年4月~2005年4月前来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就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98例,入选病例均在治疗开始前由资深中医师进行辨证诊断,并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198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气虚型33例、阴虚型16例、阳虚型19例、气滞型71例、血瘀型198例、寒凝型37例、痰浊偏寒型34例、痰浊偏热型48例。各组间左室结构指标比较中,对照组的大部分LVEDs、LVEDd、IST、LVPWT、LVW和LVWI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冠心病总体样本和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阳虚型和寒凝型等证型冠心病患者的LVEDs、LVEDd、IST、LVPWT、LVW和LVWI等多数指标也明显高于总体样本,而痰浊偏寒型和痰浊偏热型组仅有少部分左室结构指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P均<0.05~0.01)。各组间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中,对照组的A和E/A等多数舒张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冠心病总体样本和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而E明显高于前两者,阳虚型和寒凝型冠心病患者A、E/A、LAET和LVRT等多数舒张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总体样本,而E、LAPEP等指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P均<0.05~0.01)。各组间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中,冠心病总体样本和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的SV、CO和Cl大多数左室心排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阳虚型和寒凝型患者上述各左室心排量指标又明显高于冠心病总体样本(P均<0.05~0.01)。而各组间左室收缩功能指标(ΔD、VCF和EF)均无明显区别。结论 各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常有左室重构和舒张功能指标减退超声心动图表现,特别是阳虚型和寒凝型患者,对后者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辨证施治有可能改善病情和减少重大合并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观察基础饮食复合强迫游泳对大鼠的影响及中药复方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复方(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均按照自身体质量的5﹪给予基础饮食,同时每天在恒温水浴中强迫负重游泳致力竭,连续训练12d,其中复方低、中、高剂量组于实验开始即予以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模型组同法给予等剂量溶剂,监测并记录力竭游泳时间、体质量及末次游泳后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检测血液中NO、MDA的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随游泳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爬竿时间明显缩短(P<0.01),模型组游泳时间于第6天达峰值,而后呈现下降趋势;血中NO含量明显减少(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SOD活性则明显下降(P<0.05);给予药物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游泳及爬竿时间;复方高剂量与低剂量组NO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增强(P<0.05),各剂量组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力竭游泳对大鼠整体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而中药复方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6只、心力衰竭组(B组)6只和芪苈强心胶囊组(C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制作DCM心力衰竭模型。造模成功后,C组用芪苈强心胶囊药粉灌胃,1g/kd,1次/d,治疗1个月;A组和B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治疗结束时插导管人左心室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然后取病理切片,行HE和VG染色,观察心肌损伤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结果 1个月后,BNP水平8和c组均较A组升高,C组较B组低(P<0.05);左心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B和C组均较A组降低,C组较B组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内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3组之间比较(P>0.05);B组全心质量指数(HW/BW)及左室质量指数(LW/BW)较A组升高,C组较B组降低,c组与A组比较(均P<0.05);C组心肌坏死程度与纤维化程度均较B组轻,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可改善DCM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左室重塑。
  • 摘要:目的:观察养阴益气活血方药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抗凝、纤溶等指标的作用。方法 选用家兔,每日分2次分别给予养阴方、益气活血方、养阴益气活血方、丹参方药喂饲;另设一对照组每日给予温开水,连续7d,于心脏采血前12h、6h、3h、1h再各灌胃l次(最后1日剂量增加1倍),并于心脏采血前24h禁食不禁水,心脏采血后,无菌分离血清,灭活处理、过滤除菌。将各组含药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原代内皮细胞,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抗凝、纤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养阴益气活血组具有显著提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SOD活性、t-PA活性、6-keto-PGF1α含量和降低MDA含量、PAI活性的作用。结论 养阴方与益气活血方在抗自由基损伤、抗栓、提高纤溶活性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养阴、益气活血方药相合在抗自由基损伤、抗栓、提高纤溶活性的作用显著优于养阴方、益气活血方、丹参方组。
  •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损伤后脑组织NO和NOS含量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通心络小剂量组(0.5g·kg<'-1>·d<'-1>)和大剂量组(1.0g·kg<'-1>·d<'-1>)共4组。各组大鼠术前1周灌胃给药,每次2ml左右,每天2次,并于术前1h再次灌胃1次,假手术组、对照组以等量蒸馏水分别灌胃。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制备组织匀浆,检测NO、NOS含量。结果 通心络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5土0.6)分和(1.5±0.6)分,与缺血对照组(3.7±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心络小剂量和大剂量组NO含量分别为(2.72±0.07)μmol/L和(1.97±0.11)μmol/L,与缺血对照组(3.59土0.0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S含量分别为(7.69±0.04)μ/ml和(5.99±0.08)μ/ml,与缺血对照组(9.21±0.05)μ/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心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下调缺血诱导的NO的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验证通心络能否改善局灶性脑缺血糖尿病大鼠的神经功能,并观察对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复制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通心络干预组连续灌胃,1.0g·kg<'-1>·d<'-1>,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UNEL染色计数脑缺血周边区神经细胞凋亡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Bax的蛋白表达。结果 通心络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通心络干预组缺血周边区的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Bcl-2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Bax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手术对照组(P<0.01)。结论 通心络可增加糖尿病脑缺血之后缺血周边区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Bax蛋白的表达,拮抗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
  • 摘要: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提取干粉溶液对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膜钠通道电流(I<,Na>)、L型钙通道电流(I)的影响。方法 用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并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记录电流。结果 当药物浓度为0.5﹪时,可以使I<,Na>峰值电流密度从(27.21±5.35)pA/pF降至(14.88±2.75)pA/pF,平均抑制率为44.84﹪±7.65﹪(n=5,P<0.05);药物浓度为1﹪、0.5﹪、0.25﹪时,分别对I<,Ca,L>的峰值电流密度的抑制率为50.69﹪±5.64﹪、44.82﹪±6.50﹪和19.22﹪±1.10﹪(n=5,P<0.05)。药物可以使I<,Na>、I<,Ca,L>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上移,但均不改变其激活、峰值和反转电位。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提取干粉溶液对I<,Na>、I<,Ca,L>,L具有阻滞作用,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和心肌保护作用药理机制的一部分。
  • 摘要:概述了抗磷脂抗体(APL)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概念,重点介绍了抗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β<,2>-糖蛋白抗体等几种抗磷脂抗体,以及其引起APS的机制。APS引起的相关临床疾病除表现为习惯性流产外,还包括风湿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皮肤病及心血管病变等。APS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APS目前尚未确立标准的治疗方案。
  • 摘要:根据中医络脉的生理功能,依据硬皮病的发生、发展病变规律,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提出硬皮病从络病治疗的新观点,系统地阐述了其病因病机、临床证治及相应通络药物,旨在为硬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摘要:从络论治是中医治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诸多疑难急重危杂病,每每用此而获效。本文所举前列腺痛、勃起功能障碍、男性不育、不射精、前列腺增生(癃闭)、精索静脉曲张等,可谓男科疑难杂症,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从络论治,取得满意效果。
  • 摘要:作者认为气虚伤络(脉)是中老年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理。指出气虚伤络(脉)的病理变化为:气虚失温,络脉绌急;气虚寒凝,络脉闭阻;气虚不固,络脉损伤;气虚邪侵,络息成积;气虚失运,络脉瘀阻;气虚不化,痰瘀阻络。并从络虚通补和补气通络两方面探讨了气虚伤络(脉)的基本治则。且根据气虚伤络(脉)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病基本病理的影响,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对策。
  • 摘要:目的:探讨薤白对气滞型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等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束缚法制造气滞症实验模型。应用RT-PCR技术和NCBI提供的SAGE数据库及在线工具,分析内皮损伤相关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薤白对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薤白组炎性反应相关COX-2、COX-1,氧化应激相关iNOS及血管舒缩相关ECE、eNOS的基因表达降低(P<0.05或P<0.01);抗氧化SOD的基因表达增加(P<0.01)。结论 薤白能够改善气滞型血管病变时基因表达谱的异常,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
  •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通心络促进心肌梗死恢复的效应。方法 收集按不同干预措施分为4组的25头中华小型猪的毛细血管密度、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12个指标,使所有指标同趋势化。评价方法:(1)对单个个体的指标先用TOPSIS法进行评价排序,然后引入对应分析作图分析;评价方法;(2)对各组指标的平均值用秩和比法排序分档。结果 (1)4组不同干预措施促进心肌梗死恢复的对应分析结果:通心络(TX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效果"excellent"相对应(关系密切),TXL与效果"good"相对应,MSCs介于"good、fair"之间,Control与效果"poor"相对应。(2)由秩和比法按Probit分4档,得到类似的排序分档结果。结论 (1)尽管通心络易化(TXL+MSCs)的12个指标不全是最优的,甚至有的指标(如EDV)出现逆转,但是在2种综合评价中结论完全一致:通心络易化(TXL+MSCs)效果最优;(2)单独使用通心络(TXL)的效果可能优于单独使用MSCs。
  • 摘要:目的:探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对此过程的干预作用。方法 制备正常、正常用药、拟缺血损伤、拟缺血损伤用药4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N-CM、NT-CM、I-CM、IT-CM),分别作用于培养的皮层正常神经元和拟缺血损伤神经元,通过测定MTT、LDH漏出率分析各种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特征。结果 (1)N-CM对正常神经元无明显影响,但对拟缺血损伤的神经元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NT-CM可明显提高受损的神经元活性;(2)I-CM可降低正常神经元活性,对已受损的神经元则进一步加重损伤,IT-CM可明显改善这种损伤状态。结论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可能在中枢系统缺血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的中药成分发挥治疗作用的靶点。
  • 摘要:目的:通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的检测,观察"解毒通络"药物干预后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cerebr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conditioned medium, CMECs-CM)特征及其抗缺血及再灌注皮质神经元损伤的效应,探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erebr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CMECs)调控神经元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1)通络救脑注射液(TongluoJiunao injection, TLJN)作用于正常、缺血、缺血再灌注3种培养状态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收集有药物干预及无干预的3对无血清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并测定其LDH值。(2)同步原代培养大鼠脑皮质神经元,亦分为正常、缺血、缺血再灌注3组,用低(10﹪)、中(50﹪)、高(100﹪)3种浓度的各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CMECs-CM)分别作用上述3种培养状态的神经元,测定其LDH漏出率。结果 (1)比较TLJN干预后的CMECs-CM与无干预的CMECs-CM中LDH漏出值,CMECs缺血组(ischemia, Is)与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I/R)经药物干预后均明显降低(P<0.01)。(2)对于缺血神经元,缺血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conditioncd medium of ischemic CMECs, Is-CM)高浓度(100﹪)和TUN干预后的缺血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 of ischemic CMECs with drug treat, IsT-CM)高浓度(100﹪)作用后表现为增加LDH漏出率(P<0.01),而低浓度10﹪的IsT-CM组则降低LDH漏出率(P<0.05);对于缺血再灌注神经元,与对照组比较,各类CMECs-CM作用后均能降低神经元LDH漏出率(P<0.05或P<0.01)。比较每种条件液相邻浓度间的效应差异,均以10﹪或50﹪的CM降低损伤为佳,正常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 of normal CMECs, N-CM)及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 of ischemic/reperfusional CMECs, Rp-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于正常神经元,各类CMECs-CM作用后均增加了神经元LDH漏出率(P<0.05或P<0.01)。比较每种条件液相邻浓度间的效应差异,正常脑微血管内皮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 of normal CMECs, N-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1)通络救脑注射液能够防御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及缺血再灌注的损伤。(2)通络救脑注射液可以通过内皮细胞介导发挥抗缺血及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效应。提示CMECs-CM及TLJN干预后的CMECs-CM均存在着抗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活性物质。
  • 摘要:分析了目前治疗脑病药物的现状提出调节络脉的功能是治疗脑病的关键环节,认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可能是通络药物的作用靶点。
  •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浆、肾脏、心脏和腹主动脉组织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60~200g,大鼠适应性饲养5d、禁食18h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模型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用链脲佐菌素(6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3d后测定尾静脉末梢血糖≥16.7mmol/L,尿糖强阳性者为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再随机分成糖尿病通心络治疗组10只:通心络直接溶于蒸馏水,1.0g/(kg·d)、糖尿病未治疗组10只。糖尿病未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以同一时间同等剂量蒸馏水一次灌胃。在实验第8周取血并取肾、心脏及腹主动脉,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和各组织匀浆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 (1)第8周时,糖尿病未治疗组血浆、肾脏、心室肌和腹主动脉组织匀浆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血管紧张素Ⅰ(14.77±0.54)μg/L,(10.31±0.37)μg/L;(5.65±1.06)ng/kg,(3.73±0.28)ng/kg;(3.99±0.34)ng/kg,(2.72±0.34)ng/kg;(13.05±1.29),(5.00±0.29)ng/kg;血管紧张素Ⅱ(669.61±38.15)μg/L,(471.08±23.47)ng/L;(6.36±1.81)ng/kg,(2.64±0.25)ng/kg;(3.84±0.59)ng/kg,(2.49±0.15)ng/kg;(12.52±1.95)ng/kg,(4.37±0.19)
  • 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氧化应激及抗氧化损伤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20只,大鼠适应性饲养5d,禁食18h后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5只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发糖病,另5只大鼠同时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缓冲液作为对照。将糖尿病模型动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模型组,通心络处理组,褪黑素处理组,对照组,每组5只。通心络处理组每天上午灌服通心络水溶液1g/kg,褪黑素处理组每天上午灌服褪黑素溶液5mg/kg,其余2组均灌服等体积未含药的稀释液,连续处理6周后检测通心络及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自由基代谢状态及抗氧化能力的改变。结果 (1)通心络处理组、褪黑素处理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3±5.8),(21.6±3.0),(21.9±2.6),(4.0.±0.5)mmol/L, P<0.05],但各造模组间两两相比,血糖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各造模组大鼠。肾皮质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增加,其中通心络处理组丙二醛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低于糖尿病模型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褪黑素处理组丙二醛水平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
  • 摘要:目的:研究2种剂型通心络(超微粉和微粉)对糖尿病SD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包括抗氧化酶和NADPH氧化酶。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通心络(1g/kg)干预4周后,检测肾功能、肾皮质抗氧化酶和NADPH氧化酶亚基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丙二醛(MDA)含量、24h尿蛋白(24hUP)和肾重,体重(KW/BW)升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降低,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变化。2种剂型通心络干预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MDA、24hUP和KW/BW;增加TSOD和GSH-Px活性,对CAT活性无影响。其中超微粉对24hUP、KW/BW、MDA、TSOD和GSH-Px的作用较微粉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ADPH氧化酶亚基p47 phox mRNA表达增强,2种剂型通心络干预后p47 phox表达降低,2种剂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各组间NADPH氧化酶亚基p22 phox 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心络能增强糖尿病大鼠肾脏TSOD和GSH-Px活性,降低NADPH氧化酶p47 phox的表达,可能因此抑制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的肾脏损伤。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