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八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
第十八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

第十八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08-11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会议文集:第十八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经胃和阴道行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优缺点,以及安全关用自然腔遭切口和预防术后腹腔感染的方法。rn 方法:采用雌性猪5只。3只经胃手术,术前分别用1 000,2 O00和3 000ml生理盐水洗胃;2只经阴道手术,术前分别用碘伏和抗生素冲洗阴道。经脐置入气腹针,建立气腹后置入2个5mm trocar,腹腔镜及操作器械经此入腹。经口/阴道置入内镜后打开胃前壁/阴道后穹隆,进入腹腔。在内镜监视下行胆囊切除术,切下胆囊随内镜经口和阴道取出,胃/阴道壁切口腹腔镜下问断缝合关闭。生理盐水和抗生素冲洗腹腔,结束手术。rn 结果:5只NOTES胆囊切除手术均获成功,自然腔道切口安全关闭,无出血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前用1 000及2000ml生理盐水洗胃后胃液标本、用抗生素处理阴道后阴道分泌物标本细茼培养呈阳性;3000ml生理盐水洗胃标本及碘伏清洗阴道后标本细菌培养阴性;术后腹腔冲洗液细茵培养显示4只动物术后腹腔内无细菌生长,1只细菌培养阳性,菌量为430cfu/ml。rn 结论:内镜经胃及经阴道NOTES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目前内镜还不能完全满足NOTES的要求,联合腹腔镜可降低NOTES操作难度,提高安全性。生理盐水洗胃、抗生素或碘伏消毒阴道及生理盐水、抗生素冲洗腹腔可降低自然腔道和术后腹腔菌落数,有助于降低术后腹腔感梁发生率。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切除术的器械应用与管理特征。rn 方法:72例腹腔镜下直肠前切术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统一的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和整体护理。rn 结果:除5例中转开腹外,67例完成腹腔镜下直肠切除术,手术时间130~210min,平均15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0ml。rn 结论:手术室建立腹腔镜组,培养熟练掌握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手术器械性能、使用与维护、清洗、包装和灭菌的技术人才,能不断完善腹腔镜手术的操作规范,促进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的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n 方法:对23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曲张静脉套扎治疗,两用后再行脾动脉栓塞术。rn 结果:23例患者平均每例套扎1.35次,平均5.78点,套扎及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食管曲张静脉由重度到消失或基本消失10例,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一用复查外周血WBC由术前2.12±0.72×109/L升至6.02±3.48×109/L,血小板由40.00±12.33 109/L升至86.00±35.27 109/L,随访6月共死亡4例。rn 结论: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用套扎的方法消除或减轻曲张静脉治疗或预防出血并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客治疗脾功能亢进、降低门静脉压力,疗效肯定、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 摘要:目的:评价经内镜(ERCP)早期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经内镜(ERCP)治疗的2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以及同期经内科保守治疗的3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ERCP治疗的临床价值。rn 结果:经ERCP治疗的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检查及治疗,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常规治疗组有4例转化为重症胰腺炎,其中1例死亡。两组相比ERCP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rn 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行ERC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死亡率。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瘤的可行性与优缺点。rn 方法:选择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56例子宫腺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腺肌瘤剔除,术后联合诺雷得治疗4针,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8.5±3.45(8~32)个月,其中包括临床症状,妇科检查与B超检查等。rn 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子宫腺肌瘤剔徐术,病灶剔除彻底,手术时间较长,一般需要40分钟至90分钟,平均65分钟。术中出血约为50~250ml,平均100 ml。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问B超发现子宫均恢复正常大小,痛经及其月经量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1)。rn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加药物辅助治疗,能明显缓解痛经,病人创伤小,康复快,降低复发。适合年轻要求保留子宫患者。
  • 摘要:目的:探讨官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生殖预后。rn 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有生育要求的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患者以少经,闭经,不孕为主诉,其中有72例患者同时行腹腔镜手术。官腔镜术后留置Foley导管及几丁糖胶防止粘连。术后随访妊娠率,活产率,月经恢复情况及术后妊娠时间。rn 结果: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妊娠率为36.23%,活产率47.82%;月经改善率为80.00%。术后妊娠时间间隔2-16个月不等,25例妊娠患者中有20例在术后9个月内妊娠。rn 结论:宫腔镜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宫腔镜的方法,但是进一步提高妊娠率及降低流产率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合适的妊娠时机也需要再进行探讨
  •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殖预后。rn 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宫腔镜下电切术患者,因不孕就诊患者60.38%,因自然流产就诊患者39.62%。随访患者的术后情况及妊娠情况,比较不孕原因就诊患者与自然流产就诊患者妊娠率。rn 结果:随访31例患者,总体妊娠率为62.07%,足月活产率76.47%。因自然流产手术患者妊娠率及足月活产率高于因不孕行手术患者。rn 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改善妊娠结局,对反复性流产的患者效果尤佳。
  • 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预防措施。rn 方法:对该院妇科2007年2月至2008年8月855例经腹腔镜治疗的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855例中术后9例行二次手术,发生率为1.05%。包括术后出血5例,膀胱损伤1例,输尿管损伤1例,腹壁穿刺孔出血2例。rn 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难度有关。提高医生的内镜手术技能和手术技巧,严格按规范操作,可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绝经后宫腔积脓的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7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32例绝经后宫腔积脓患者的诊治经过。rn 结果:22例患者应用了宫腔镜下引流+药物治疗法(宫腔镜组),10例患者只应用单纯引流+药物治疗的传统诊治方法(单纯引流组)。宫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脓液持续天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单纯引流组(P<0.01);官腔镜组无1例子宫穿孔及复发,单纯引流组子宫穿孔及复发各1例。rn 结论:宫腔镜对于绝经后宫腔积脓的诊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临床观察。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经阴道途径,采用网片行全盆底重建的可行性及效果。rn 方法:该院自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共对9例重度子宫脱垂和阴道残端脱垂患者行腹腔镜结合阴道途径的全盆底重建术,其中子宫脱垂Ⅳ期合并膀胱前壁膨出Ⅲ-Ⅳ的患者4例,Ⅳ期阴道穹隆脱垂合并阴道前壁膨出Ⅳ期3例,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Ⅲ期2例。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elvicorgan p rolap se quantiation,POP-Q)进行分期。阴道穹隆脱垂患者中有均曾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全切术,其1例为阴道残端脱垂经阴道修补术后再次复发患者。患者年龄55~78岁,平均66.7岁,孕次2~11次,平均4.2次;产次为2~6次,平均4.1次,绝经后患者为6例。合并高血压患者3例。rn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9min(156-21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05ml(8-200ml),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天(4-8天),尿管引流2.6days(2-7天)。术后随访10月(1-22)月,主现治愈率93.8%,客观治愈率均为B9.6%。未观察到排异反应,生活质量满意。rn 结论:对于Ⅳ期子宫、阴道穹隆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Ⅲ-Ⅳ膨出患者,采用腹腔镜全盆底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由于目前病例微较少,尚需要更多的临床病例积累,以评价其长期疗效及卫生经济学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对118例外阴白色痛变患者实施了聚焦超声治疗。同时,对每一例患者进行严密随访与定期复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变化,评价超声治疗的临床疗效。rn 结果:118例患者在接受聚焦超声治疗后,治疗有效率100%。其中41例治愈(34.75%),36倒显效(30.51%),47例有效(34.74%)。rn 结论:聚焦超声是目前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一种疗效较好的新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摘要:通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包括内镜技术(en-doscopy经自然通道),腔镜技术(laparoscopy,经人工通道),导管介入技术(经B超或CT引导),物理和化学微创技术在肝脏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83倒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rn 方法:总结分析该院2005年11月至2008年3月成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83例临床资科。rn 结果:成功完成LCBDE 81例,其中2次胆道手术3例;中转开腹2例,因胆管过细胆道镜王入困难及肝硬化术区出血中转手术各1例,中转率2.4%,手术成功率97.6%。rn 平均手术时间90mim(45~160mim),平均肠蠕动恢复时间2.6天,平均术后住院8天。胆总管一期缝合1例术后胆汁瘘,术后1周自愈。术后胆道残余结石2例,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治愈.无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等并发症,全部治愈,带T管出院。术后4周回院常规T管造影拔管,1例术后3周意外提前拔管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立即行腹腔镜下重置T管治愈。rn 结论: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合并胆管结石是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术的最佳手术适应证,但术后T留置时间延长则有待研究解决。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袖套式胃大部切除和部分小肠切除术治疗病态性肥胖症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近期疗效。rn 方法:从2006年12月至2007年9月,为10例病态性肥胖症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袖套式胃大部切除和部分小肠切除术。手术包括三部分:①自大弯侧距幽门5~6cm处起垂直向上至贲门左侧His角,用内镜下切割吻合嚣向上切除大弯侧胃、保留和形成宽约2~3cm的小弯侧管状胃(切除胃体积约70~75%);②切除大网膜;③切除约1/3~2/5的小肠(保留近端部分空肠和远断大部分回肠)。rn 结果:10例腹腔镜下袖套式胃大部切除和部分小肠切除术全部完成,无1例需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1小时(2.5-3.5小时),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7天。10例患者术前平均体重指教(BMI)为36.1(32.0~40.5)kg/m2;术后1、3和6个月平均BMI分别减少4.1(3.0~4.7)、5.6(3.2~9.0)和7.3(3.2~10.7)kg/m2,平均体重分别减轻11.7(7~15)、17.5(8~25)和22.0(8~32)kg。rn 结论:腹腔镜下袖套式胃大郝切除和部分小肠切除术治疗病态性肥胖症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满意。
  • 摘要:目的:总结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应用。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对326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疗效。rn 结果:326例患者一次取石成功246例(72.4%),二次以上取石成功58例(17.8%),12例因窦道闭合取石失败。无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rn 结论:应用纤雏胆道镜治疗术后胆道残余结石能提高结石的清除率,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本研究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肝癌的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rn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8.3)、EMbase(1966-2008.3)、Coehrane图书馆(2008年第1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8.3),手工检索与肝癌相关的《中华肿瘤杂志》等杂志,收集腹腔镜切除与开腹切除比较治疗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时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Deeks.Ⅱ的评价标准。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4.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未获得随机对照试验,纳入7个临床同期时照试验,总样本量为309例。结果显示:①住院期间病死率:4个试验(n=198)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OR=1.14,95%Cl(0.15,8.65)P=0.39],无统计学差异;②2个试验(n=91)报道了术中输血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其差无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0,95%Cl(0.03,1.19)P=0.46];③4个试验(n=165)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肝癌切除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其差异有统计意义[SMD=1.05,95%cI(0.72,1.38)P=0.16];④4个试验(n=165)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开腹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56,95%Cl(-2.39,-0.73)P=0.002];⑤5个试验(n=210)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89,95%Cl(-5.54,-2.23)P=0.0002];⑥5个试验(n=248)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开腹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1.95%Cl(0.13,0.72)P=0.661:⑦2个试验(n=97)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丙氨酸转氧醇(ALT)低于开腹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54,95%Cl(-207,-1.01)]P<0.000011。rn 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与开腹肝癌切除术相比具有腹壁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率低等优点,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病例数较较少,而且蚋入的均为非随机对照试。因此,目前还无法得到以上结论的确切疗效,有必要开展和设计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胭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rn 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26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胭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观察其临床疗效。rn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半年到3年,所有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前抽屉试验阴性,膝关节屈伸0-130°,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评分由术前58分增加到95分。rn 结论:关节镜下自体4股胭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镜的临床应用。rn 方法:自2004年1月~2006年6月开展踝关节镜手术20例,评价其手术方法及疗效。rn 结果:所有手术均在关节镜下完成,手术时间90~120min。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疗效满意。rn 结论:踝关节镜是治疗踝关节疾惠较好的选择。
  • 摘要:目的:探讨异体胫前肌Y型双束双隧道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手术技术改进的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rn 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8年1月,采用成人异体胫前肌(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编制成”Y”型双束,长度为130mm,A端为长束(A束),B端为两短束(B1、B2束),A束长约70mm;直径为10~12mm;B1束(前外侧束)长为60mm,直径6mm;B2束(后内侧束)长约50mm,直径6mm。韧带安装时两端均从膝前内侧工作通道的切口进入,即:外(膝前内侧工作通道)→内(股骨、胫骨隧道内口)→外(股骨、胫骨隧道外口)。关节内胫骨隧道内口位于胫骨平台后缘中央偏外平台下10mm。股骨隧道内口:前外侧束内口距窝顶软膏缘13mm,距前缘软骨为13mm,后内侧束内口距窝顶软骨缘为20mm,距前缘软骨缘为8mm。可吸收界面钉先固定胫骨隧道侧,然后再固定股骨侧;固定前外侧束时屈膝90°,后内侧束屈膝30°。术后予膝关节角度锁定助行器辅助锻炼8~10周,三个月后行走基本正常。rn 结果:手术70例,平均手术时间45±15min,随访47例,平均随访49.5个月。Lachmann后向试验术前均阳性,术后38例阴性、5例弱阳性、4例阳性;KT-1000试验术前9.0mm±4.0,术后3.0mm±1.5,Lysholm评分术前51.4±5.2,术后93.3±4.1,Tegner活动水平术后6.9±1.3较术前3.5±0.7有显著改善。rn 结论:1、成人异体胫前肌对折编制成双束有足够的长度和直径重建后交叉韧带,其抗拉力强;2、改进后的韧带过隧道方法,韧带通过隧道时顺畅,简单易操作,省时;3、准确的隧道内口、正常的张力(角度)固定是效果的保证;4、动静结合的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
  • 摘要:目的:分析自体与异体骨-腱-骨(B-PT-B)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疗效差异。rn 方法:1999年5月至2008年1月共111例获随访病人,平均随访66.5个月,按PCL损伤程度和手术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34例)及B组(36例)为PCL完全断裂,分别用自体B-PT-B及同种异体B-PT-B重建;C组(21例)及D组(20例)为单一束韧带断裂,分别采用自体B-PT-B及同种异体B-PT-B选择性单一束部分韧带重建。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移植物按病人自愿随机选择。rn 结果:手术时数:A组和C组85.5±11.5 min>B组和D组65.1±10.1 min(P<0.05)。发热天数:B组和D组平均12.1±2.5d>A组和C组6.5±1.5d(P<0.05)。Lachman试验<3mm:A组88.2%(30/34),B组88.9%(32/36),C组85.7%(18/21),D组90.0%(18/20),4组终末随访无显著性差异(P>0.05)。KT-1000试验<3mm:A组85.3%(29/34),B组86.1%(31/36),C组85.7%(18/21),D组85.0%(17/20),4组终末随访无显著性差异(P>0.05)。Lysholm评分:A组术前69.5±6.3,术后85.5±4.1;B组术前68.1±5.2,术后86.7±4.8;C组术前69.6±5.9,术后87.1±6.1;D组术前68.9±6.0,术后86.1±5.8。rn 结论:采用自体韧带移植手术时间较采用同种异体韧带移植时间长,相反术后吸收热时间较短;自体与同种异体B-PT-B移植重建PCL终末随访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对自体韧带不足,如多发伤、老龄人,韧带翻修等,异体韧带是良好的替代物。
  • 摘要:目的:评价改进后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刀具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效果。rn 方法:改进后膀脱肿瘤电切专用手术刀具是在传统电切环的前端添加保护褥组成。使用该种手术刀具治疗浅表性膀臆肿瘤72例,方法与普通电切刀近似。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22~81岁,平均43岁。所有病例术前经B超、CT或者MRI、膀胱镜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确定肿瘤分期Tis者33例,T0~T1者39例。肿瘤分级G1~G2者36例,G3~G4者12例。瘤体直径0.5~7.0cm。肿瘤位于膀胱顶部6例,左侧壁17例,右侧壁13例,前壁6例,后壁20例,颈部10倒。肿瘤单发47倒,多发25例。术后随访1年,定期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每3月行膀胱镜复查了解有元肿瘤复发。rn 结果:手术过程中26例(36.1%)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病例,无瘤体后部的正常膀胱黏膜误切。术后随访1年,2例失访。21倒复发,但均为远住的新生膀胱肿瘤。rn 结论:改进后的膀胱肿瘤电切专用手术刀具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方面具有容易控制切除深度;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膀胱穿孔;防止了大体积肿瘤后部盲区正常黏膜误切发生等优势。易于年轻医师掌握。
  • 摘要:目的:气道内支气管树状血块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本文报道一例并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rn 方法:分析该院近期1例支气管树状巨大血块并复习相关文献。rn 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对气道内血块的诊断十分重要,而硬镜的治疗是十分有效的。rn 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与硬镜联合应用对诊断、治疗气管内巨大血块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遵循非接触分离原则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D3根治术的方法和中期治疗效果。rn 方法:1996年6月~2004年8月时87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行D3根治术。其中,男38例,女49例。年龄3~85岁,平均62岁。87例为经组织学证实结肠癌,肿瘤位于盲肠17例(19.5%)、升结肠53例(60.9%)、肝曲13例(14.9%)、横结肠4例(4.6%);腺癌83例(95.4%),黏液癌4例(4.6%)。 术前CEA正常22例,异常65例(3~111.9 mg/ml,平均6.6 ng/mI)。Dukes分期:A期7例(jB.1%)、B期37例(42.5%)、C期43例(49.4%)。TNM分期:Tis期2例(2.3%)、T1期5例(5.7%)、T2期9例(10.3%)、T3期68倒(78.2%)、T4期3例(3.4%);NO期47例(S4.0%)、N1期31例(35.6%)、N2期9例(10.3%);无远处转移病例。按照沿外科干游离肠系膜上血管根部淋巴结、游离右半横结肠与升结肠、体外肿瘤肠管切除并吻合的手术路径进行手术。rn 结果:手术时间120~397min。平均212 min。淋巴结清扫总数9~91枚,平均35枚;其中结肠上旁淋巴结0~50枚,平均17.5枚;系膜间淋巴结0~20枚,平均10.4枚;血管根部淋巴结0~39枚,平均7.5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1%(14/87),其中切口感染8例(9.2%),术后肠梗阻2例(2.3%),术后吻合口周围炎2例(2.3%),腹腔脓肿与局限性积液2例(2.3%)。84例经随访12~113个月,平均45个月,生存3年以上者30例,期间失访36例。局部复发1例,其他器官转移12例,无戳孔癌种植病例。rn 结论:本研究中采用首先游离胰头十二指肠前筋膜,然后沿回结肠动脉将系膜开窗,追踪至肠系膜上血管根部,再向头侧游离肠系膜上血管前方系膜组织,依次处理游离过程中遇到的右结肠血管、胃结肠静脉干(由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下静脉、右结肠静脉、结肠中部静脉等合流形成,变异较多)和中结肠动脉的右侧支与伴行静脉,最后游离右半结肠外侧和后侧系膜组织。这种手术入路可形成一种安全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的目的。尤其是肠系膜根部血管前淋巴和脂肪组织清扫,在血管变异较多时可避免损伤血管。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可适合任何T,N1或N2,M0期肿瘤。但也应掌握手术指征,在肿块严重浸润十二指肠或肝脏以及在腹腔严重粘连而影响分离的情况下应果断开腹手术,以获得更大的手术安全性。在遵循肿瘤完整切除原则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操作路线明确、出血少、视野清晰,是完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LC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提出术前对LC难度评估的标准,对难度大的LC提出了术中处理对策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rn 方法:通过回顾分析700例手术,总结了对困难的LC手术的处理经验,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rn 结果:成功施行LC手术657例,中转开腹43例,占6.14%,严重并发症5例,占0.71%,无死亡病例。rn 结论:初期开展100例LC手术是掌握LC这项技术的关键阶段,随着LC技术的提高可以适当放宽手术适应证,只要掌握一定的LC技术,对一些难度大的病人行LC是安全的,根据病史及B超检查可以在术前判断LC的难易程度。中转开腹不能衡量LC技术水平的高低,相反,果断地中转开腹是避免LC严重并发症的最好方法。腹腔引流对严重炎症渗出及可疑损伤病例是必要;大多数病例则不必放置,更能体现微创的特点。
  • 摘要: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器械的不断进展,腹腔镜微创技术在腹部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难度最大和最具有挑战性的还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该手术具有解剖复杂、切除器官多、消化道重建复杂等特点,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问世以来操作极为复杂、难度极高的手术。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rn 方法:将肝总管切开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使左右肝管的开口得到很好显露,在腹腔镜的监视下,将左右肝管内结石取出,进而利用扩张的左右肝管,显露各二级胆管的开口,取出二级胆管结石,在二级胆管明显扩张时,还可以看到三级胆管内的结石,并将其取出。存在较多泥沙样结石时,可用导尿管反复冲洗胆道。rn 结果:本组57例,手术时间75-275(136±53.7)分钟,49例(49/57,86%)术后仍有残石。需要胆道镜取石。中转开腹3例(3/57.5.3%)。2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的病人,通过腹腔镜下术中液电碎石后将结石取出。配合术后胆道镜,结石全部取尽53例(53/57,93%)。rn 结论:在腹腔镜下,肝内胆管结石可通过肝总管高位切开的方法.较好地显露一、二级胆管,甚至三级胆管,腹腔镜的监视下将结石取出。
  •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适应证、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rn 方法:回顾分析9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rn 结果:94病人成功行微创保胆取石术.2例病人由于胆囊粘连、慢性炎症改变,中转为腹腔镜胆t切除术。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50min,住院时间3~6d,无手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m,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3例(3.2%)。rn 结论:选择合适病人,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是可行、有效,较安全。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技巧及安全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肌瘤直径≥8cm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术后情况,与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6例患者进行比较。rn 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实施,无副损伤。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有2例因失血多实施了输血;开腹手术组无输血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大于开腹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腔镜组术后恢复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0.01)。rn 结论:大子宫肌瘤实施腹腔镜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娴熟的镜下操作技巧是确保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瘕的内镜表现,为提高该病确诊率提供依据。rn 方法:对31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瘢的内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31例有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和结肠黏膜受损。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广泛多发出血点,红斑、糜烂和溃疡,以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病变出现率最高,病变最严重。胃肠道黏膜组织病理表现为小血管纤维素坏死、灶性出血,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患者的内镜和临床病理表现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与消化道症状的程度相一致。rn 结论:典型的内镜表现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从而指导正确的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rn 方法:对69例经电子胃镜和电子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rn 结果:6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46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70.8%。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rn 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经内镜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梗阻的临床价值。rn 方法:1999年3月至200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采用内镜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梗阻56例,评价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远期疗效。rn 结果:共56例患者,男33例,女23例,年龄24~86岁,平均65±14岁;其中晚期胃窦癌17例,胃癌术后复发15例(其中毕1氏吻合8例),十二指肠癌4例,壶腹周围癌7例,转移性肿瘤13例。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2%(55/56),49例患者(87.5%)在支架置入1~3(平均2±1)天后开始进食流质,进食半流质的平均时间为6±2(4~9)天,其中的42例(76.4%)患者在支架置入10~16(平均13±3)天后开始进食普食。并发症包括:穿孔0%、疼痛14.5%、支架移位1.8%、出血25.5%。截至2008年1月20日,53例接受了随访,随访率96.4%,平均生存期139±15(14~332)天。中位生存期135天。其中3例患者在生存期内出现了再狭窄,支架通畅率94.3%(50/53),分别为术后143天、158天和190天,通过再次置入金属支架后好转。rn 结论: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是治疗胃出口梗阻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4年来经内镜治疗90例次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率分析。rn 结果:操作成功率95.6%,减黄总体有效率91.1%,内镜治疗后一周肝功能明显好转,术后并发胰腺炙4例(4.4%)、胆管炎1例(1.1%);ERBD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预计存活率分别为80.4%、69.7%及29.0%,金属支架引流术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预计存活率分别为95.8%、79.2%及35.7%,两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对于无法实行根治性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惠者采取经内镜下介入治疗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预防性输尿管置管在复杂性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rn 方法:自2002年10月~2008年5月该科共行复杂性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118例,随机取36例为研究组,术中进行预防性输尿管置管,并取8例为时照组,行常规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术后的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情况。rn 结果:研究组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7.3±25.6min,术中无并发症,术后出现血尿11例,术后3天内恢复,对照组手术时间(81.4±22.5)min,输尿管损伤3例,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杂性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预防性输尿管置管可以有效避免榆尿管损伤和缩短手术时间。
  •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在治疗子宫纵隔中的作用及疗效观察。rn 方法:对48例子宫纵隅患者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12例为完全性子宫纵隔,36例为不完全性子宫纵隔。42例行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30.7±6.2)分钟。6例腹腔镜辅助下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53.1±10.5)分钟。平均出血量(15±9)ml。无子宫穿孔、肠管损伤及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79个月,自然流产率由术前80.00%明显下降至9.3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前无足月分娩者。术后23例足月分娩。占妊娠数的71.88%。rn 结论: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子宫纵隔首选治疗方法。
  • 摘要:对于许多人来说,只要一提起手术就感到害怕,除非到了危急生命的时候,否则谁也不愿意给自已划上一条长10-15厘米大的伤口,因而微创技术以其高安全性、低痛苦性和最快速康复的优势,尤其是术后腹嬖不留疤痕而深得女性朋友的青睐,近年来,腹腔镜微创术在妇科临床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尽管腹腔镜是微创术,但术后仍需注意凋养,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摘要:自从关节镜发明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不断改进,其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和普及。目前关节镜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手术治疗。通常关节镜手术与其他的更大切口的开放手术相比其并发症较少并且康复较快。
  • 摘要:半月板是膝关节内一种重要结构,一但损伤即会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由于盘状半月板形态异常,容易发生损伤。而临床上对于盘状半月板边缘破裂者通常采取半月板全切除术加以治疗。
  • 摘要:目的:评估关节镜下保留残迹的膝后交叉韧带(PCL)单束重建的技术和效果。rn 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38例(38膝)患者经临床和关节镜检查证实为PCL功能不全,其中9膝伴后外侧角损伤,6膝伴后内侧角损伤,8膝伴外侧半月板破裂,4膝伴内侧半月板损伤。rn 均于关节镜下行保留残迹和滑膜的PCL单束重建术,采用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解剖位复合固定重建韧带。rn 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 摘要:正常肩关节运动时,肱骨头被维持在关节盂和喙肩弓的中央,若关节运动时不能维持肱骨头于中央位,则为肩关节不稳定。肩关节不稳定与关节松弛是不同的概念,一定的关节松弛度是正常肩关节的特性,以允许关节达到完整功能活动度。
  • 摘要:目的:分析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再次手术原因及对策。rn 方法:2004年10月~2007年7月该科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103例,二次(再)手术5例(5%),外院2例,共计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8~45岁,平均33岁。第二次手术时间最长术后32个月(968天),最短术后3天,平均298天。第二次手术原因:钉尾股骨隧道口、胫骨隧道口留长各1例;LARS人工韧带尾端在股骨隧道口留长1例;钉脱落2例;LARS重建术后再扭伤致髌脱位1例;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仍松弛1例。rn 结果:7例二次手术,经过平均14个月观察均未影响膝关节稳定及功能。其中关节镜下LARS重建ACL 2例,PCL 1例,均在手术后3个月以上进行再手术时做了关节镜检,见关节内LARS韧带稳定,有弹性,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组织,相容良好。1例再损伤,髌脱位关节积血,但LARS重建ACL正常。rn 结论: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短期疗效、优点肯定,器械问题和术中操作不当是造成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
  • 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其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破裂。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处理已经从手术室转移到了内镜室,使得这些病人极大地受益于内镜治疗显而易见的微创优势。
  • 摘要:在过去的20年中,门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处理有了很大的进展,这包括复苏技术,药物治疗,内镜结扎与硬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与肝移植的进展,因而使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病人住院死亡率下降20%-30%。
  • 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rn 方法:不阻断肝脏血流的情况下,联合采用超声刀、Ligasurc及血管夹进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15例,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9例,肝囊肿纤维化3例,原发性肝癌3例。rn 结果:15例腹腔镜肝切除均获成功,左外叶切除6例,余为肝不规则切除,无中转手术。平均手术时问11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d,无术后死亡,术后1例肝癌创面渗血,保守治愈,余无并发症,全部治愈。rn 结论:对位于Ⅱ、Ⅲ、Ⅳa、Ⅴ、Ⅵ段肝脏肿瘤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是难度最大的腹腔镜手术之一,涉及的器官众多,解剖关系复杂,在手术入路方面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为探讨LPD安全快捷的手术入路。进行了本研究。rn 方法:自2002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该中心成功进行了21例LPD,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35-84岁,平均54.9岁,十二指肠乳头腺癌11例,壶腹部腺癌4例,胰头腺癌2例,胰头内分泌小细胞癌2例,胰头神经内分泌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并胆总管下段腺癌1例。本文回顾总结该院21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过程,分析十二指肠侧壁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rn 结果:手术过程中采用紧贴着十二指肠侧壁的入路,均能快速安全地进行分离解剖各结构。采用十二指肠侧壁的入路的各步骤操作包括以下几点:①紧贴十二指肠侧壁切开后腹膜至十二指肠、胰头后壁,探查肿物是否己侵及下腔静脉;②沿十二指肠侧壁解剖,寻找肠系膜血管根部,探查病变与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关系;③经十二指肠侧壁往上解剖显露胆总管,清扫胆管、十二指肠旁的淋巴结;④提起十二指肠球部,横断胃窦部,显露腹腔动脉根郝、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⑤沿十二指肠下侧壁解剖,切断肠壁外姑缔组织,经肠系膜上血管根郝后方将十二指肠升段全程以及近端空肠游离;⑥向右上腹提拉十二指肠,显露胰腺钩突与门脉外侧血管,切除胰腺钩突。rn 结论:十二指肠侧壁入路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安全快捷的手术入路。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首次报道目前国内外手术治疗病例数最多的HS家系。rn 方法:总结分析该院收治的同一家系5例HS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体会及治疗效果。rn 结果:本组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3例合并胆囊结石联合胆囊切除,1例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联合胆囊切除、胆道探查,5例无中转手术,全部治愈出院。rn 结论:采用二级脾蒂LigaSurer两步离断法处理脾蒂及联合应用超声刀离断脾周韧带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是治疗HS最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 摘要:近二十年来,微创技术在各专科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包括内镜技术(经自然孔道)、腔镜技术(经人工通道)、导管介入技术、物理和化学微创技术在内的微创手术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或多或少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 摘要:目前人类所认知的高级生物中,只有人类完全直立行走,膝关节是下肢最重要的活动枢纽,也最容易受到损伤。膝关节的功能依赖其正常的稳定性,而膝关节稳定性依赖于其正常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 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非打结型缝合锚钉重建Bankart损伤的疗效。rn 方法:对14例肩关节镜下治疗Bankart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上排除其他合并伤,均为单向不稳,术前平均脱位次数为13.5次(3~36次),均为主力侧。术中采用可吸收非打结型缝合锚钉(MitekBioknotless suture anchor)进行Bankart重建。手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估,并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本组随访11~22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ASES评分术前及终末随访为77.4±3.7时94.3±2.6(P<0.05),其中VAS不稳定评分平均为7.2±1.4对1.2±0.6(P<0.001),平均外展90度外旋为58.5±13.6对90.3±5.5(P<0.05);Constant-Murley评分为78.1±4.6对93.9±3.7(P<0.05)。所有病例均未发现术后再脱位,所有惠者均恢复伤前工作。rn 结论:肩关节镜下Bankart重建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非打结型缝合锚钉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减少手术时间和创伤。熟练的关节镜下技术和术后长期、严格的功能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摘要:目的:研究MRI、临床体征及关节镜下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诊断准确率的对比研究。rn 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前交叉韧带正常和34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临床体征及关节镜下表现,以关节镜下诊断为金标准,进行MRI和临床体征准确率的对比性研究。rn 结果:前交叉韧带MRI初次诊断阳性率为82%,再次诊断阳性率达到98%,但MRI表现较为复杂如韧带连续性中断、信号增高、外形不规则、韧带水平走向等等,尤其是陈旧性损伤。残留的系膜常被误认为正常的前交叉韧带。MRI的假阳性也较高,可达到9%。临床体征如Lanchman试验及抽屉试验诊断阳性率达到79%,明显低于MRI(P<0.05),特别是在运动员等膝关节周围肌肉发达的患者阳性率较低。rn 结论:MRI和临床体检这两种无创性检查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准备都必不可少,MRI虽然准确性高,但MRI表现复杂,对于临床医师的阅片能力和经验要求较高。
  • 摘要: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组织常见的损伤,而其在关节镜下重建是目前骨科常用的技术,在一些大医院已作为常规的手术方法,约75%-95%的病人术后效果良好,但它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手术等距的精确性对其影响最大,其他如移植物的选择,固定方式,隧道方向和定位、移植物的抗拉力有着较大的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处理受体阻滞剂保守治疗榆尿管下段结石无效后的临床意义和初步经验。rn 方法:从2006年12月~2008年3月对受体阻滞剂保守治疗无效后的1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其中男8例,女6例;左侧8例,右侧6例;结石大小平均为0.8cm×0.7cm。rn 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25~55min,平均38min。rn 结论: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是治疗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有效、适宜的微创技术,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
  •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牟9月至2007年9月的883例经腹腔镜和经后腹腔镜泌尿系手术的临床资料。男性453例,女性430例,年龄4岁至85岁,平均(49±15)岁。对患者的诊断、手术术式、手术路径、手术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分类进行境计学比较分析。rn 结果:经腹腔和经后腹腔腹手术共计883例,出现并发症85例(9.6%),无死亡病例。其中经腹腔组有74例,出现并发症8例(10.8%);经后腹腔组809例,出现并发症77例(9.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组平均手术时间(121±46)min,经后腹腔组平均手术时间(82±72)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腹腔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5±3.1)d,经后腹腔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8±2.2)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度划分手术并发痘发生率分别为31.2%(10/32)、11%(16/145)、7.9%(20/252)、8.3%(22/265)、9.5%(17/189),组间比较2003年与随后年份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经腹腔和经后腹腔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经腹腔路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经后腹腔路径,经腹腔路径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长于经后腹腔路径,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疽总体发生率随手术开展时间而降低。通过熟悉并发症的特点,采取妥善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泌尿系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软性神经内镜下导水管成形术治疗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的应用价值。rn 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应用电子软性神经内镜对14例不同原因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在软性内镜下分别经额顶和枕下入路行导水管成形术。rn 结果:14例患者中11倒导水管成功再通,术后无意识障碍、动眼神经麻痹等导水管成形术相关并发症出现,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脑脊液电影成像捡查显示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通满意;2例术中探查见中脑导水管长程粘连紧密。且导水管走形屈曲,未能成功再通,改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因内镜下导水管成形同时施行三脑室底造瘘和终板造瘘导致脑脊液循环紊乱致使问脑功能衰竭死亡。rn 结论:软性内镜下导水管成形术对治疗导水管狭窄或膜性梗阻导致的脑积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摘要: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及疗效。rn 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2003年3月-2007年8月收治的21例行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时其临床特点、病理分型、手术疗效等进行分析。rn 结果:21例患者胸腺增生者12例(57.1%),胸腺瘤者7例(33.3%),胸腺萎缩者2例(9.5%),正常胸腺者0例。按Monden标准评价疗效:缓解7例(33.3%),改善10例(47.6%),无变化4例(19%),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0.9%。rn 结论: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是安全和有效的。如能尽早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软性神经内镜在婴儿出血后脑积水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自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应用电子软性神经内镜对23例婴儿出血后脑积水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男17例,女6例,年龄6~246天(平均104天),其中,脑室内出血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小脑幕下硬膜下血肿1例;除1例硬膜下血肿患者内镜下行血肿腔冲洗外,其他患者均在神经内镜下进行脑室冲洗,其后行三脑室底造瘘16例次,同时行脉络丛烧灼7例,终板造瘘4例;经额四脑室正中孔遣瘘2例,导水管成形术3例,脑室内多发分隔造瘘1例。rn 结果:23例婴儿出血后脑积水,占同期收治婴儿脑积水的34.3%(23/67)。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明确诊断10例,通过软性神经内镜对脑室系统进行全面探查后明确诊断13例。术前影像检查诊断率仅43.5%(10/23)。术后出现间脑发作6例,远期出现基底池梗阻2例分别发生在术后80天和7个月,经内镜下二次脑室探查证实后再次行基底池造瘘。随访2~27个月平均13.5个月效果良好,无脑室感染、硬膜下积液等其他并发症出现。rn 结论:软性内镜下脑室系统全面探查是诊断出血后脑积水最可靠的手段,内镜下脑室系统冲洗尽量清除脑室壁上的陈旧血斑有利于降低术后造瘘口或分流管梗阻几率,二次脑室探查能够明确术后效果不佳的原因。值得提倡。
  • 摘要:患者女,31岁。不明原因气促3个月。无吞咽困难,查体:Bp116/62mmHg,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三维增强CT成像:主动脉弓发育异常,呈双主动脉弓畸形,左前弓相对较细,右后弓发育较粗,双弓形成一个完整性血管环,包绕气管和食管。
  •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choracoscopicsurgery,VATS)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rn 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行食管癌切除术14例。其中中段癌11例,中下段癌3例;TNM分期T1 5例,T2 7例,T3 2例;Ⅰ期4例,Ⅱ期10例,Ⅲ期10例。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切口游离胃,并经胸骨后上提,行左颈食管胃吻合。rn 结果:中转开胸1例,因肿瘤侵及肺门无法分离而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84±24)min,平均术后出血(400±44ml),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清除纵隔淋巴结(7±2.2)枚。术后2~3d拔除胸引流管,引流量(500±43)ml。rn 结论:VATS治疗食管癌技术可行,主要适应Ⅰ~Ⅱ期,且无明显外侵(≤T3)的食管癌。
  • 摘要:胆囊结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正常人群中的10%,即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胆囊结石病人。按这个比例计算,中国约有1.3亿个胆囊结石患者,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还有增高的趋势。
  • 摘要:目的:探讨硬性胆道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胆囊颈(管)嵌顿结石的可行性。rn 方法:2006年9月~2007年11月,硬性胆道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胆囊颈(管)嵌顿结石18例。喉罩全麻,迷尔腹腔镜直视右肋缘下小切口抓取胆囊,胆囊底部小切口,硬性胆道镜进行胆囊探查。镜末端套上胆囊黏膜保护箱,推开胆囊颈、管处黏膜,暴露并固定结石。用气压弹道碎石针经硬性胆道镜操作通道直抵结石。以单击或连击模式击碎结石,然后用取石钳、碎石吸取箱技术清除碎石。胆道镜下看到胆汁从胆囊管涌出或胆囊管造影证实胆囊管通畅,术中B超检查,确认无残余姑石后,胆囊底部切口用3-0肠线连续双重锁边缝合。rn 结果:18例均手术成功,其中3例行胆囊造瘘术,术后6周拔除造瘘管,经窦道再次行胆道镜检查无残余结石。平均手术时间6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 mL,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6 h,术后第1天均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4 d。随访1~11个月,无特殊不适,无结石复发。rn 结论:硬性胆道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胆囊颈(管)嵌顿结石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