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八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第八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第八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苏州
  • 出版时间: 2009-04-23

主办单位:环境与职业医学编辑部

会议文集:第八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 研究多壁碳纳米管(MWNTs)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作用。rn 方法: 不同浓度的多壁碳纳米管作用于16.HBE细胞,分别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仪、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GGE)和微核试验检测多壁碳纳米管对16-HBE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DNA损伤的影响。rn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多壁碳纳米管对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DNA损伤均未产生明显影响。rn 结论: 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多壁碳纳米管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没有明显损伤作用。
  • 摘要:目的: 了解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并比较基于耐药基因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的差异性。rn 方法: 针对2005年宁波二院收集的27株流行和散发的鲍曼不动杆菌,利用药敏实验、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耐药基因聚合酶链反应和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两种分型方法异同。rn 结果: 27株标本耐多种抗生素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基于多个类别的耐药基因分型同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分型相比有88.9%的一致性,而且耐药基因分型能更好反映不同耐药株的耐药过程。rn 结论: 同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相比,耐药基因分型方法可以用于院内感染的流行研究,且有益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 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照射方案,动态观察各组小鼠造血组织形态学、造血干,祖细胞数目及造血刺激因子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微波对电离辐射造血损伤的影响及其机理。rn 方法: 9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波照射组(120 μW/cm2,900 MHz,简称微波组)、γ,射线照射组(5 Gy,简称电离组)及微波与γ射线复合照射组(120 μW/cm2+5Gy,简称复合组)。微波组与复合组小鼠先接受功率密度为120 μW/cm2的微波照射,1h/d,持续14 d,第15 d给予电离组和复合组5.0 Gy 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于照射后3 d、6 d、9 d及12 d处死动物,固定胸骨及脾脏,作病理观察,进行骨髓粒-巨噬细胞系(CFU-GM)集落培养,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造血刺激因子GM-CSF、IL-3分泌水平。rn 结果: 骨髓病理切片显示,单独γ射线与复合照射均可导致骨髓组织经历典型的凋亡坏死、空虚、再生修复和恢复4个阶段的病理改变,但复合组的病变轻干电离组,恢复也更快;脾损伤病变过程与骨髓造血组织基本相似,复合组病变轻于电离组;CFU-GM实验表明,与电离组相比,复合组在γ射线照射后9 d、12d CFU-GM数量显著增加(P<0.05,P<0.01);ELISA结果显示,照后9 d复合组GM-CS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电离组(P<0.05),照后12 d,复合组IL-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电离组(P<0.05)。rn 结论: 特定强度的微波辐射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造血生长因子表达、促进骨髓粒-巨噬细胞系增殖分化、减小射线导致的造血干/祖细胞(HsCs/HPCs)增殖抑制,加快造血系统的重建有关。
  • 摘要:目的: 通过病理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甲苯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rn 方法: 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赋形剂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染毒,隔日染毒一次。染毒剂量分别为:低剂量组为75 mg/kg体重,中剂量组为150 mg/kg体重,高剂量组为300 mg/kg体重;赋形剂组给予等体积的橄榄油,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染毒时间为30 d。染毒期满后,断头处死大鼠,取大脑皮层和海马,HE染色和超微结构检查。并取海马组织测定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rn 结果: HE染色发现高剂量组皮层局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周围轻度空泡变性;部分血管间隙(VR腔)扩张增宽;海马也可见部分神经元的空泡变性;神经元排列不规则,未见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本身变性坏死。超微结构检查发现甲苯染毒组神经细胞膜不完整,细胞器(核搪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减少,线粒体脊萎缩,核固缩,核膜不完整,电子致密度增高,染色质呈凝聚团块状分布。海马组织中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核固缩,核膜不完整,呈凋亡样变化,对照组未发现有上述变化。高剂量组神经细胞谷氨酸转运体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下降(P<0.01),下降幅度达49%;其余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转运体功能也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 甲苯可导致染毒大鼠的脑组织发生病理变化,谷氨酸转运体转运功能受抑制。rn 目的: 观察氯化镉(CaC12)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联合作用对人胚肾HEK293t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探讨EDTA作为镉解毒剂的可能性。rn 方法: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HO-1和OGG1基因的表达,测定受试细胞超氯化物歧化酶(S0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活性氧(ROS)的含量。rn 结果: HO-I基因表达水平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低浓度时CdC12和EDTA交互作用类型为叠加,高浓度时Cdc12和EDTA之间存在拮抗作用。DGGI基因表达水平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当CdC12占的比例较高,交互作用类型为叠加;CdC12占的比例较低时,交互作用在浓度低时为协同,浓度高时为拮抗作用。抗氧化酶检测结果显示在对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影响上,低浓度时(0.75 TU)CdC12与EDTA联合作用为叠加作用。高浓度时(1、1.25 TU)交互作用为拮抗作用。ROS的表达结果显示,EITA和CdC12具有拮抗作用。rn 结论: EDTA对CdC12的氧化损伤具有拮抗作用,可作为镉的解毒剂。各个氧化损伤指标的敏感性不同,浓度的高低,两物质间的比例对各个指标的影响不同。
  • 摘要:目的: 对子代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进行基因鉴定,并且研究铝对小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内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mGluR1)表达的影响。rn 方法: 用PCR扩增转入基因组DNA中的APPswe基因,鉴定其基因型;将鉴定出的子代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生理盐水组和5mg/kg铝暴露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连续2月。rn ①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rn ②用蛋白印迹(Westem blot)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脑组织中mGluR1的表达水平。rn 结果:rn ①鉴定出APP/PS1双转基因小鼠。rn ②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染铝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rn ③westem blot结果显示染铝组mGluR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染铝组mGluR1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 铝可致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障碍,且与mGluR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升高有关。
  • 摘要:目的: 研究三氯化铝侧脑室注射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及相关蛋白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的表达。rn 方法: 取经跳台实验、避暗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的正常apoE基因敲除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三氯化铝组,每组8只。三氯化铝组经侧脑室注射染毒0.5%三氯化铝,连续5 d,3 μL/d:对照组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注射。染毒期结束后从第15天开始用跳台实验、避暗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判断给药前后小鼠的认知能力;染毒期结束20 d后断头取脑组织,用Western-blot的方法对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蛋白进行定量检测。rn 结果: 三氯化铝组小鼠跳台和避暗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P<0.05)第一天错误次数略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天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5)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三氯化铝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空间探索试验中目标象限停滞时间减少(P<O.05)三氯化铝组mGluR1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 铝可致apoE基因敲除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障碍,且可使与认知能力相关蛋白(mGluR1)的表达降低。
  • 摘要:目的: 探讨铝对原代培养神经细胞代谢型谷氨酸受体3(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3)表达的影响。rn 方法: 以AlC13·6H2O分别对原代培养昆明鼠神经细胞染毒使其终浓度为0 mmol/L(对照组)、O.5 mmol/L(低剂量组)、1.0 mmol/L(中剂量组)和2.0 mmol/L(高剂量组),染毒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活力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mGluR3基因的表达。rn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mGluR3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n 结论: 铝对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产生细胞毒性可能与mGluR3基因表达降低有关。
  • 摘要:目的: 了解工业园区不同企业不同工艺流程中的职业卫生现状,为积极排查职业病防治隐患,探索工业园区职业卫生管理模式,有效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 抽检松江区工业园区的职业卫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 抽检企业有13户没有达到相关卫生规范标准,市级同镇级工业园区、粉尘同噪声抽检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督性比委托性检测超标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 松江工业园区职业卫生状况亟待改善和提高,必须联合和依托工业区主管部门,加强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指导培训,加大对工业园区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提高工业园区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水平,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 摘要:目的: 对南京地区汉族人群胃癌的遗传易感因素(基因多态性)进行筛选,并选取与胃癌发生相关的基因型进行多基因危险度分析。rn 方法: 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374例(男性273例,女性101例)南京市汉族人群原发性胃癌病例及相应对照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技术和AS-PCR技术检测CYP2E1、GSTM1、GSTT1、NAT2、ALDH2、MTHFR、XRCC1、IL-1B、VDR、TNFF等基因型别;以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胃癌遗传危险因素的筛选,并对选取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基因危险度分析。rn 结果: 原发性胃癌遗传易感因素有6项,分别是CYP2E1野生型(OR=1.348,95%CI:1.075-1.690)、NAT2 MI突变型(OR=2.310,95%CI:1.613~3.309)、NAT2慢乙酰化型(OR=1.768,95%CI:1.018~3.072)、XRCC1 194突变型(OR=1.449,95%CI:1.140~1.842),MTHFR A1298C突变型(OR=1.521,95%CI:1.111~2.083),IL-1β突变型(OR=1.271,95%CI:1.031~1.568),多基因危险度评价显示,多基因组合作用OR值与其基因频率存在高度相关性,随着易感基因的增加,危险性升高。rn 结论: 多基因组合怍用OR值与其基因频率存在高度相关性,随着易感基因的增加,危险性升高。采用多基因危险度评价方法可进一步推进易感人群的识别。
  • 摘要:目的: 探讨DDVP纳米乳剂的制作方法。rn 方法: 分别以曲拉通X-100、SDS、无水乙醇为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80%的DDVP乳剂为原药。利用三元相图法确定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助表面活性剂以及原药和水的最佳比例。rn 结果: 制作DDVP纳米乳剂各参数的的最佳条件为:乳化剂4%,表面活性6%,助表面活性剂10%,原药10%,水70%。该纳米乳剂平均粒径为11.2 nm。乳剂呈浅黄色、透明,均匀、不分层,并且其理化性质稳定,以水代替大量有机溶剂,有利于环境保护。
  • 摘要:目的: 探讨含氟茶浸泡液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的毒性及DNA损伤的作用。rn 方法: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绿茶A、绿茶B和对照茶浸泡液中氟化物的含量。3种茶浸泡液分别设立5个浓度组(0.63、1.25、2.50、5.00和10.00 mg/mL对V79细胞进行4 h、24 h染毒,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3种茶浸泡液对V79细胞的毒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GGE)检测茶浸泡液对V79细胞DNA损伤情况。rn 结果: 绿茶A、绿茶B和对照茶浸泡液中氟化物的浓度分别为2330 mg/kg、1390 mg/kg、7.53.mg/kg。绿茶A、绿茶B的氟含量超过了农业行业标准。在台盼蓝拒染实验中,绿茶A和绿茶B浸泡液对V79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作用4h(2.50~10.00mg/mL剂量范围)和24 h(0.63~10.mg/m)时,绿茶A和绿茶B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茶(P<0.05),且绿茶A的细胞存活率低于绿茶B(P<0.05)。在作用4 h时,绿茶A、绿茶B和对照茶对V79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分别为7.58、9.01和11,81 mg/mL。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中,采用几个常用指标[彗星脱尾率、尾长、Olire尾矩(Olive Tail Moment,OTM)、尾分布矩(TailMoment,TM)、尾部 DNA 含量]观察。绿茶A和绿茶B浸泡液对V79细胞的DNA损伤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重。绿茶A和绿茶B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茶(P<0.05)。绿茶A的各项指标均高于绿茶B(P<0.05)。而对照茶在0.63、1.25 mg/mL的两个浓度上与阴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 2种高氟茶浸泡液对V79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绿茶A对V79细胞的毒性最大。绿茶A和绿茶B的浸泡液可引起V79细胞的DNA损伤。其中绿茶A的DNA损伤作用较大,可能与它含氟量最高有关,而对照茶在低浓度时对V79细胞无DNA损伤作用。
  •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几年来,其患病率越来越高,并有年龄和性别差异。专家预测,到2047年其患病率有可能是现在的四倍,因此AD的预防和治疗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铝(Al)是AD的主要病因之一。AD患者一般有高铝长期暴露史,他们对铝的摄取能力较强,排泄能力较弱。人体中的器官,特别是大脑,最易受铝毒性侵蚀,但铝在脑内的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皮质、海马和纹状体。铝的神经毒性可能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近期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袁钧英教授及其研究小组陆续报道了Nec-1及其异构体对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坏死性凋亡)的显著作用,引起很大轰动。那么,是否Nec-1对Al致神经细胞丢失有作用呢?继而他对AD的预防和治疗是否有用呢?本课题组带着以上疑问,通过采用体外培养小鼠神经元,制造Al损伤神经细胞模型,然后从多角度用多种实验手段对Nec-1的作用进行研究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铝对神经细胞染毒后,Nec-1可使细胞活力增强,并且随着Nec-1剂量的增加,细胞状态甚至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这说明Nec-1对神经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与同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从结果看,Nec-1不但对神经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有特异、有效的抑制作用,其对其他死亡方式如自吞噬均有一定作用,这种作用尚不清楚,可能是间接的。综上所述,一定量的Nec-1有保护神经细胞免受铝毒害的作用,这对预防和治疗AD有很大的意义,可能为其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 摘要: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太湖等重要水源水体在夏秋季节频繁爆发蓝藻水华,直接影响城市供水和周围地区工农业、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对人民饮水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影响水资源环境、制约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水华治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目前,生物除藻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溶藻菌作为未来一个时期内防治和控制有害藻类的可能微生物.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太湖蓝藻的环境生态特性及土著溶藻菌强化生物除藻技术的系列研究,主要包括:太湖蓝藻与产毒能力的鉴定技术的构建与应用;在无锡太湖梅梁湾水域开展了人工介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改善太湖水质的现场实验研究;从太湖现场挂膜成熟的除藻中试装置上分离筛选出太湖土著溶藻菌,采用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其中的高效溶藻菌进行种属鉴定;对溶藻菌的溶藻活性物质与溶藻机制进行研究;新型纳米人工介质材料的合成、表征;利用新合成的纳米人工介质固定化太湖溶藻菌,对人工介质固定化溶藻菌的除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等。
  • 摘要:目的: 了解脑力劳动者职业倦怠现状和影响因素,作为制定干预措施的依据。rn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管理者、高校教师等1250名脑力劳动者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 男性的人格解体和职业倦怠均高于女性;不同民族职业倦怠无差异;年轻人、工作早期、低收入、低学历和未婚者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内控、积极应对与职业倦怠成负相关,外控、心理控制、消极应对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影响脑力劳动者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学特征(低年龄、低工龄、低收入、低学历和未婚),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应对方式和职业紧张;其中职业紧张是主要影响因素。职业紧张可以直接导致职业倦怠,同时又受到心理控制等调节变量的影响对职业倦怠产生间接作用。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符合专业解释。rn 结论: 脑力劳动者职业倦怠随着人口学特征不同而有差异,职业倦怠是职业紧张的心理健康效应,同时受到心理控制等变量的调节。
  • 摘要:目的: γTH2AX识别抗体流式细胞术(FCM)研究铅接触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rn 方法: 淋巴细胞采白41例职业铅接触工人和50例对照人群,应用γH2AX识别抗体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rn 结果: 不同铅职业暴露水平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和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组工人DNA损伤率和几何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A损伤率与血铅、尿铅、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几何平均荧光强度与血铅、尿铅、δ-ALA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血铅、δ-ALA与DNA损伤率呈正相关,高浓度组血铅与几何平均荧光强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有统计学意义(R<O.05)。rn 结论: 职业铅接触可引起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γH2AX识别抗体流式细胞术是一种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客观、敏感、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 对已有报道的分散稳定剂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适合纳米毒理学和纳米颗粒生物效应研究的分散稳定剂,并建立分散纳米颗粒的有效方法。rn 方法: 用纯水将纳米二氧化钛(锐钛矿/金红石)配制成混悬液,采用不同的功率和时间给予超声波振荡,加入不同的分散稳定剂,包括生理盐水、1.O%羧甲基纤维素((CMC)、0.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HPMC K4M)、胎牛血清(FBS)、胎牛血清清+O.5%HPMC K4M(FH)、2.5%牛血清白蛋白(BSA)、2.5%BSA+0.5%HPMC K4M(BH),超声波振荡制备成纳米二氧化钛悬浮液。动态光散射(DLS)法分析分散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颗粒的大小,通过测定纳米二氧化钛(锐钛矿/金红石)分散液的吸光度和观察纳米颗粒在分散液的沉降速度研究纳米二氧化钛(锐钛矿/金红石)颗粒在分散液中的团聚和沉降情况。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测定分散稳定剂的细胞毒性。rn 结果: 给予33 W和10 min超声波振荡可以使纳米二氧化钛(锐钛矿/金红石)颗粒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提高超声渡振荡功率和延长振荡时间无助干改善纳米颗粒的分散状态。加入分散稳定剂1.O%CMC、0.5%HPMC K4M、FBS、2.5%BSA、FH及BH可以改善纳米二氧化钛(锐钛矿/金红石)颗粒的分散状态,且以FBS的生物安全性最好。rn 结论: FBS适用于纳米二氧化钛(锐钛矿/金红石)颗粒的分散以及毒理学和生物效应研究。该分散方法实用有效,可维持纳米二氧化钛(锐钛矿/金红石)颗粒至少120h的分散稳定状态。
  • 摘要:目的: 掌握本辖区内集中式供水单位基本状况,了解水质卫生指标监测情况和新标准新增项目检测结呆,为改善生活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 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水质进行现况调查和检测分析。rn 结果: 镇级水厂仅能基本满足目前日常供水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出厂水水质检验常规检测指标中微生物指标、毒物指标和感官性状、放射性指标合格率均为100%;一般化学指标中不合格的为锰、耗氧量;非常规检测指标中不合格的为氨氮。rn 结论: 应加速改进集中式供水单位制水工艺流程和设备,加快对供水管网的改造,促进城市集约化进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保障人民饮水卫生安全。rn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硅粒子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后引起的细胞毒性及DNA损伤作用。rn 方法: 以浓度为0-24 mg/mL的纳米氧化硅粒子(阳性对照微米SiO2的浓度为0~32 mg/mL)对RAW264.7细胞染毒,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以浓度为31.25、125、500μg/mL的纳米氧化硅粒子及500μg/mL Si02对RAW264.7细胞染毒24 h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SGGE)检测DNA单链断裂,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rn 结果: 随着纳米氧化硅粒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纳米氧化硅粒子及SiO2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08、16.69mg/mL;125、500μg/mL纳米氧化硅粒子组细胞的彗星率(comet%)、尾长(TL)、尾DNA百分率(TDNA%)和OT尾矩(OTM)较阴性对照组增加(P<0.05),500μg/mL纳米氧化硅粒子所致comet%、TDNA%和OTM较同浓度微米SiO2增加(P<O.05);125、500μg/mL纳米氧化硅粒子致RAW264.7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500 μg/mL纳米氧化硅粒子组与微米SiO2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25、500 μg/mL纳米氧化硅粒子可致G0/G1期细胞增多,细胞增殖指数(PI)降低(P<O.05),μg/mL 纳米氧化硅与相同浓度微米SiO2引起的细胞周期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rn 结论: 纳米氧化硅的细胞毒性较微米氧化硅强;纳米氧化硅可引起RAW264.7细胞DNA损伤、凋亡率增加和PI降低。细胞增殖的下降可能与细胞DNA损伤、凋亡有关。
  • 摘要:目的: 探讨纳米二氧化钛(nm-TiO2)经气管染毒对大鼠肺巨噬细胞(pulmonary alveolar macrophage,PAM)免疫功能的影响。rn 方法: 5nm-TiO2以0.5、5.O、50.0 mg/kg体重剂量给大鼠经气管一次性滴注染毒,7天后处死并分离PAM,观察PAM的形态,采用中性红摄取方法测定PAM的吞噬功能,Transwell小室测定PAM的趋化能力,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检测酸性磷酸酶(ACP),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EA花环试验测定PAM表面FC受体的表达,FITG标记小鼠抗大鼠Anti-OX-6抗体法测定PAM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量。rn 结果: 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入胞的TiO2颗粒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增加,nm-TiO2染毒组PAM胞浆内尤其是溶酶体内有大量黑色颗粒物,胞浆内空泡增加,核周隙变宽,部分线粒体内室肿胀,甚至出现空泡样变化;与对照组相比,TiO2暴露组大鼠PAM的吞噬功能增强(P<0.05),NO水平和ACP活性升高;PAM的趋化能力降低(P<O.05),PAM表面EA花环形成率及MHG-Ⅱ类分子表达量减少(P<0.05)。与微米组相比,nm-TiO2染毒组ACP活性、NO分泌量、PAM的趋化能力、PAM的吞噬功能、表面EA花环形成率及MHC-Ⅱ均降低(P<O.05)。Nm-TiO2染毒组内比较,随着剂量的增高EA花环形成率、MHC-Ⅱ表达量减少,ACP活性、PAM的趋化能力趋化能力降低,NO水平增高。rn 结论: 小粒径纳米TiO2暴露可以诱导较严重的大鼠PAM损伤,导致大鼠PAM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相关的的多种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从而降低PAM的免疫应答和免疫防御能力。
  •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硅粒子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后引起的细胞毒性及DNA损伤作用。rn 方法: 以浓度为0-24 mg/mL的纳米氧化硅粒子(阳性对照微米SiO2的浓度为0~32 mg/mL)对RAW264.7细胞染毒,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以浓度为31.25、125、500μg/mL的纳米氧化硅粒子及500μg/mL Si02对RAW264.7细胞染毒24h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SGGE)检测DNA单链断裂,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rn 结果: 随着纳米氧化硅粒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纳米氧化硅粒子及SiO2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08、16.69mg/mL;125、500μg/mL纳米氧化硅粒子组细胞的彗星率(comet%)、尾长(TL)、尾DNA百分率(TDNA%)和OT尾矩(OTM)较阴性对照组增加(P<0.05),500μg/mL纳米氧化硅粒子所致comet%、TDNA%和OTM较同浓度微米SiO2增加(P<O.05);125、500μg/mL纳米氧化硅粒子致RAW264.7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500 μg/mL纳米氧化硅粒子组与微米SiO2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25、500 μg/mL纳米氧化硅粒子可致G0/G1期细胞增多,细胞增殖指数(PI)降低(P<O.05),μg/mL 纳米氧化硅与相同浓度微米SiO2引起的细胞周期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rn 结论: 纳米氧化硅的细胞毒性较微米氧化硅强;纳米氧化硅可引起RAW264.7细胞DNA损伤、凋亡率增加和PI降低。细胞增殖的下降可能与细胞DNA损伤、凋亡有关。
  • 摘要:目的: 探讨低功率低频超声去除微囊藻和降解藻毒素作用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rn 方法: 设立对照组和超声处理组,分别应用3.4 W、15 W、29 W、44 W的20 kHz低频率超声对不同浓度的铜绿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LR进行超声处理,继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超声处理前后微囊藻密度和微囊藻毒素LR的浓度,计算除藻率和藻毒素降解率。rn 结果: 3.4 W、15 W、29 W、44 W的20 kHz超声辐照藻液600 s,即时除藻率分别为4%、17%、23%、34%;超声辐照后静置5 d,最高除藻率分别可达43%、90%、93%和88%。44 W/20 kHz超声辐照藻液15 s、60 s、240 s、600 s,即时除藻率分别为3%、6%、16%、31%;超声辐照后静置4 d,最高除藻率分别可达78%、87%、86%、87%。经44 W/20 kHz超声处理5~45 min后,MC-LR降解率为6.3%~39.6%,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n 结论: 低功率低频超声可以安全、有效地去除藻类和降解MC-LR。综合各项因素,20 kHz/44 W/60 s为超声除藻最优参数。
  • 摘要:目的: 了解个性特征与化工工人职业紧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影响化工工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主要个性特征。rn 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对某市石油化工企业540名职工(化工组350名,后勤组190名)进行个性特征和紧张反应的调查。rn 结果: 化工组工人比后勤组经历了更多的紧张,化工组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后勤组(PO<05);影响化工工人工作满意感的主要个性特征是A型行为和组织忠诚度,焦虑特质是影响工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rn 结论: 化工工人的个性特征对工作满意感、心理健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 摘要:目的: 3年随访观察氯乙烯接触工人的染色体损伤状况,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氯乙烯暴露时间、吸烟、饮酒、氯乙烯代谢酶多态等因素间的关系。rn 方法: 从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对某化工厂77名氯乙烯接触工人进行随访,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CBMN)试验检测染色体损伤状况,比较3年内微核细胞率变化情况;采用PCR-RFLP法检测CYP2E1、CYP2D6基因多态;采用PCR法检测GSTTI、GSTM1基因缺失情况。rn 结果: 2007年所检测的微核细胞率高于2004年,两者相差3.63‰(P<0.05);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表明,微核细胞率有随工龄的延长而升高的趋势,CYP2E1(CG/CC)基因型和CYP2D6(CG/GG)基因型为危险因素,两者的相对危险度(frequency ratio,FR)分别为1.29(95%CI:1.02~1.63)和1.40(95%CI:1.12~1.77);未见GSTT1和GSTM1基因型对微核细胞率变化有明显影响。rn 结论: 氯乙烯作业工龄、CYP2E1和CYP2D6基因等因素与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进程有关。
  •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粒径纳米氧化硅(20-nm、60-nm)对体外培养细胞(RAW264.7)膜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rn 方法: 以微米Si02为阳性对照,2mnm、60-nm氧化硅对RAW264.7细胞染毒24 h后,采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检测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荧光探针Fluo-3/AM检测胞内游离钙([Ca2+]I)含量的变化;分别用丙酮酸法、硝酸还原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Fenton法、黄嘌呤氧化酸法、钼酸法、考马斯亮兰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细胞匀浆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蛋白含量。rn 结果: 31.25、125、500 μg/mL 20-nm、60-nm氧化硅组及500 μg/mL微米Si02组的细胞荧光恢复率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在浓度为500 μg/mL时,20-nm组细胞的荧光恢复率低干微米SiO2及60-nm组(P<0.05);125、500μg/mL两种纳米氧化硅组及500μg/mL微米SiO2组扩散系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125、500μg/mL两种纳米氧化硅及500 μg/mL微米SiO2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升高(P<0.05)。20-nm氧化硅致细胞LDH活性升高较60-nm氧化硅和微米SiO2更为明显。20-nm、60-nm氧化硅及微米SiO2在500 μg/mL时可致细胞内[Ca2+]I含量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在31.25、125 μg/mL时,20-nm、60-nm氧化硅组细胞内[Ca2+]I含量出现瞬间、暂时性升高,而后逐渐恢复到染毒前水平;在500 μg/mL时,两种纳米氧化硅致细胞内[Ca2+]I含量升高较微米SiO2明显(P<0.05);在个别作用时间,20-nm氧化硅致细胞内[Ca2+]I含量升高的作用强于60-nm氧化硅(P<0.05 )此外,两种氧化硅及微米SiO2均不同程度地致染毒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NO、MDA、·OH、O2-及H2O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在500 μg/mL时,20-nm氧化硅组的NO和O2-,含量及60-nm氧化硅组的NO和OH含量较微米SiO2组增多(P<0.05)。20-nm氧化硅组在浓度为500 μg/mL时产生的H2O2、·OH和O2-及125g/mL时产生的H202和·OH均高于同浓度6-nm氧化硅组(P<0.05)。rn 结论: 纳米氧化硅可致RAW264.7细胞膜损伤,损伤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尺寸依赖性,随着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小,细胞膜损伤作用增强。损伤作用可能与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 摘要:目的: 探讨纳米Fe2O3颗粒的肺毒性。rn 方法: 选择雄性SD成年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以剂量40 mg/kg·bw和4 mg/kg·bw给予肺灌注20 nm和280 nm的Fe2O3粒子,并设立生理盐水组对照。初次暴露30 d后测大鼠肺脏器系数,进行肺组织及细胞病理学检查,肺灌洗液蛋白含量、LDH、AKP、ACP对活性测定以及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组织匀浆中各氧化应激指标和纤维化指标的测定。rn 结果: 20 nm Fe2O3高剂量组肺脏器系数明显升高,病理可见明显改变,肺灌洗液的蛋白、各活性指标以及细胞分类计数都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肺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也明显著异于对照组,同时20 nm组所引起的各指标的改变较280 nm组更为明显。rn 结论: 纳米组Fe2O3粒子有肺部毒性,且较亚微米组毒性更为明显。
  • 摘要:目的: 观察氯化镉(CaC12)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联合作用对人胚肾HEK293t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探讨EDTA作为镉解毒剂的可能性。rn 方法: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HO-1和OGG1基因的表达,测定受试细胞超氯化物歧化酶(S0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活性氧(ROS)的含量。rn 结果: HO-I基因表达水平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低浓度时CdC12和EDTA交互作用类型为叠加,高浓度时Cdc12和EDTA之间存在拮抗作用。DGGI基因表达水平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当CdC12占的比例较高,交互作用类型为叠加;CdC12占的比例较低时,交互作用在浓度低时为协同,浓度高时为拮抗作用。抗氧化酶检测结果显示在对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影响上,低浓度时(0.75 TU)CdC12与EDTA联合作用为叠加作用。高浓度时(1、1.25 TU)交互作用为拮抗作用。ROS的表达结果显示,EITA和CdC12具有拮抗作用。rn 结论: EDTA对CdC12的氧化损伤具有拮抗作用,可作为镉的解毒剂。各个氧化损伤指标的敏感性不同,浓度的高低,两物质间的比例对各个指标的影响不同。
  • 摘要:目的: 探讨铝暴露对小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rn 方法: 动物模型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饲喂含ALC13饲料120 mg/(Kg·d),12 mg/(Kg·d),1.2 mg/(Kg·d),对照组正常饲养。染毒3个月后用跳台实验、避暗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小鼠脑组织中β-APPmRNA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rn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小鼠跳台试验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5),避暗试验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潜伏期明显减少(P<0.05)。随着染铝剂量的增高,水迷宫实验低、中、高剂量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高、中剂量组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高剂量组β-APP的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rn 结论: 铝暴露引起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其可能与β-APP过度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 调查评价上海市黄浦区食品监管重点单位实施一户一档管理方法的效果。rn 方法: 分层后整群抽样得到115户食品监管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观察其实施一户一档管理方法前后食品卫生状况的改善。rn 结果: 重点监管单位建立一户一档的管理方法后,在没有增加总的监督频次的基础上,使这些单位的抽检阳性率、行政处罚次数都有了显著改善。rn 结论: 实施一户一档管理方法后加强了监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既为食品安全动态监管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也确保辖区内的食品安全。
  •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特别是饮水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生活饮用水由单一品种发展到矿泉水、纯净水、离子水、富氧水等,其共同特点是直接饮用。目前,一种使用现制现售自动售水机制备的纯净水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便捷的售卖形式正逐渐渗透到市民的口常饮水消费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接受这种饮用水。在国外,这种直饮技术最早应用于载人宇宙飞船中,现已在城市生活中得到的普遍的应用。本文对卢湾区辖区内的自动售水机开展了全面的调研并对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进行了检测。建立评价方法并对自动售水机制水系统进行评价分析,评价水质检测资料、危害识别、进行危险度评定并对相应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对自动售水机现制现售水行业管理的完善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建议。
  • 摘要:目的: 加强医疗废物的环节管理,预防环境污染。rn 方法: 采用ISO14001标准,运用过程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环境因素,规范医疗行为,实施改进方案。rn 结果: 提高员工环境意识,促进医院消除环境危险因素,管理措施得当,医疗废物处置进入规范化、制度化。rn 结论: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加强完善医疗废物管理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对提高医院的管理绩效和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摘要:在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过程中,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不仅可以简化评价工作,减少评价工作量,避免遗漏,而且可以提高评价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对建设项目提出真实、客观的评价结论,提高评价的准确性。目前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中,评价单元的划分没有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方法,相关的文献报道也很少。本文介绍了评价单元的定义及划分,分析了评价单元在职业卫生评价中的正确作用。
  • 摘要:目的: 分离太湖水华的优势生长藻,对其进行藻属与产毒特性的鉴定。rn 方法: 采用抗生素与倍比稀释相结合的分离方法,对太湖水华的优势藻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全细胞PCR法测定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PC-IGS)基因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B(mcy B)并采用测序法予以验证;用HPLC法测定其藻毒素产量。rn 结果: 自太湖水华中分离获得两株藻株TH1、TH2。全细胞PCR法测定显示该两株藻株PC-IGS扩增均为阳性,TH1的mcy B扩增为阳性,而TH2的mcy B扩增为阴性。TH1和TH2的PC-IGS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中报道的微囊藻的PC-IGS基因同源性均达100%,TH1的mcy B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中报道的微囊藻的mcy B的基因同源性达99%。培养15 d的TH1藻株每106个藻细胞产生的MC-LR总量为5.936 ng,胞外MC-LR的含量为0.854 ng;但TH2藻株未检出MC-LR。rn 结论: 太湖水华优势藻为微囊藻,部分具有产毒能力。全细胞PCR法能用于藻属和产毒特性的鉴定。
  •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条件下的低剂量脉冲超声波刺激对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效应。rn 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BrdU掺入法和酶谱法观察研究细胞增殖效应情况;用Annexin V法分别检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人胰腺癌细胞(MiaPaCa-2)的凋亡情况。rn 结果: 在较短时间的刺激下,该种超声波能引起细胞活性、细胞数量及细胞所分泌的活性介质等明显增加,进而促进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的增殖。而另一方面,一旦超声波刺激超过60 min后,则又能逐渐引起凋亡细胞数量的增加,而且此凋亡效应在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 短时间低剂量脉冲超声波刺激能促进细胞增殖,超过一定时间则会抑制细胞生长,甚至引起细胞凋亡。
  • 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苯醌(BQ)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的毒性作用,探讨BQ的最低细胞毒作用剂量,及低浓度下对DNA的损伤效应。rn 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浓度(0.0025、0.05、0.1、0.2、0.4、0.8MMol/L)BQ作用不同时间(2、12、24 h)后对V79细胞的增长抑制作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GGE)检测不同浓度BQ处理V79细胞后DNA损伤的差异。rn 结果: 在短时间染毒过程中,当BQ终浓度在0.025-0.05 mmol/L范围内,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当浓度在0.1 mmol/L及以上时,各染毒组光密度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光密度值逐渐下降,细胞存活率也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降低。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阳性对照组和各染毒组的受损细胞率(除0.006 25 mmol/L)、彗星尾长、Olive尾矩和尾部DAN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随着BQ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rn 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BO能明显抑制V79细胞的增殖,也能引起DNA单链断裂,而且与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相关。
  • 摘要:目的: 评价修订的职业倦怠问卷在脑力劳动者中运用的信度与效度。rn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管理者、高校教师等1250名脑力劳动者作为样本进行职业倦怠问卷调查。rn 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得到3个公因子与原理论模型基本一致,分别代表情感耗竭(EE)、人格解体(DP)与成就感降低(PA)。问卷与3个子项(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的Cronbacha值介于0.721~0.832。除人格解体的分半信度和情感耗竭的重测信度,其余修订后信度指标均高于原量表。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结构效度的分析,发现整个模型拟和良好,条目在三个潜因子负荷>0.35(P<0.01),说明相应的条目度量对应的潜在因子的结构比较合理。无论是单样本还是总样本,三因素模型拟合指数均优于单因素和二因素模型拟合指数。修订后量表的三因素模型拟合指数整体上要优干原量表。同时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rn 结论: 修订后的职业倦怠问卷是一较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可用于脑力劳动者的职业倦怠研究。
  • 摘要:目的: 测试两种常见形状N95半面罩口罩对国人的适合性,探讨口罩的形状对其密闭性及适合性的影响,为口罩选择和改进提供建议。rn 方法: 根据中国人头面指标脸长-脸宽的二维分布数据,选出头面尺寸有代表性的50名对象,用美国TSI N95口罩适合性测试专用仪器PortaCount(8020) & Companion,采用呼吸器定量适合性核凝计数器法(condensation nuclei count,CNC),测试两种常用形状(方形、杯状)N95半面罩口罩对国人头面的适合性。rn 结果: 方形口罩适合因数390.1,通过率88.0%,杯状口罩适合因数190.1,通过率66.0%,两口罩适合性差异显著(P<O.05);方形口罩各脸型间适合因数和通过率无明显差异(P>0.05),六种脸型(2、5、6、7、9、10)对象均全部通过测试,杯状口罩各脸型适合因数和通过率差异大,长脸(型号6、8、9)适合因数高,短小脸型(型号1、2、3、4)未通过率分别为100.0%、66.7%、66.7%、54.5%。rn 结论: 口罩的形状对其适合性有影响,杯状口罩适合性脸型差异大,建议厂家对杯状口罩尺寸进行划分。
  • 摘要:2005~2007年,松江区某机械制造公司连续3年共发生电焊工尘肺(Ⅰ期)4例。为查清该公司职业病发病原因,防止同类职业病的再次发生,会同区疾控中心对该公司进行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 摘要:活性碳尘肺指长期吸入高浓度活性炭粉尘所引起的尘肺。上海市某公司接连发现3名接尘工龄平均为12年的员工发生疑似尘肺,发病率为10%。三名患者中,其中2名患者曾有接触高浓度活性碳粉尘的职业史。经过现场调查,发现这些患者因长期从事接触活性碳粉尘作业,同时未进行有效的个人防护导致了活性炭尘肺的发生。结合近7年该公司作业场所车间空气中粉尘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低浓度活性碳粉尘作业环境中,劳动者仍有患尘肺的可能。同时表明,劳动者在长期吸入高浓度活性炭粉尘后,在低浓度环境下仍可能进展为尘肺。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