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海峡两岸档案数字化工作学术研讨会
海峡两岸档案数字化工作学术研讨会

海峡两岸档案数字化工作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5-05-26

主办单位:中国档案学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会议文集:海峡两岸档案数字化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823个全宗、240余万卷册、排架长度17.5公里.其中民国时期档案约百万卷册,有北平市政府、北平市社会局等政府机关的档案,有国立北京大学、私立中法大学等公私立学校的档案,有北平邮政管理局、北平市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有中央银行北平分行、中国银行北平支行等金融机构的档案,有交通部公路总局汽车器材总处北平器材库、河北高等法院等中央及外省在平机构的档案,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北京市民国档案留存的齐全完整得益于北京的和平解放,如何挖掘这些珍贵档案的价值,使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更大的作用,档案数字化无疑是是一条很好的解决之道.北京市档案馆的数字化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起步,在2002年全面开展的,经验分为合理安排工作计划、统一编页规则、借鉴缩微工作经验,用“标版”解决实体问题等,近些年很多档案部门都在进行数字化工作,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数据,如果将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实现共享利用,绝对算得上是大数据中的大数据,这是时代赋予档案工作的机遇。
  • 摘要:档案数字化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安全和质量是档案数字化项目管理的两大重点和难点,控制好安全和质量就守住了项目管理的底线,也抓住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关键.因此,本文就档案数字化工作中的安全和质量控制问题,结合广东省档案馆的探索与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经过探索和实践,认为,安全和质量是档案数字化项目管理的两大重点和难点,控制好安全和质量就守住了项目管理的底线,也抓住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关键。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各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纸质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安全,是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确保档案数字化成果质量,是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点和关键。而要做好档案数字化安全和质量控制,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将安全和质量列入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决把好“三道防线”;其次要建章立制,为档案数字化安全和质量管理提供规范和指引,适时采取“四项措施”;最后要狠抓落实,将安全和质量要求贯穿于档案数字化全过程,重点抓好“五个环节”。
  • 摘要:云南省档案馆共有馆藏档案151万卷(含民国档案30万卷).截至2015年4月,圆满完成馆藏档案234个全宗档案数字化347376卷5823854条文件级目录59048658画幅.其中,民国档案完成数字化47个全宗65459卷文件级目录2177176条15795329画幅.通过档案数字化,主要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改变档案管理方式,从过去单一的库房管理,延伸到现在的电子档案的管理;封存扫描后的档案原件,起到了保护原件的作用;改善档案利用方式,数字化后的民国档案都可以在我馆查阅大厅电子档案查阅区查阅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异地查询、跨馆出证.
  • 摘要:随着图书、情报、文献等信息网的初步建成,作为传统文献领域的档案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档案的工作形态,已经不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利用现有的档案资源,大力发展数字信息化工作,是档案管理、开发、利用的需要.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的开发、共享和利用.档案信息化以资源建设为核心,档案网络建设为实现手段,最终目的是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近十几年来,黑龙江档案馆按照国家档案局的部署,在档案信息数字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
  • 摘要:台湾现有的档案分散存放于各相关单位,如果依据档案的产生时间和特殊的历史阶段可分为:明清档案、日据时期(1895-1945年)档案、民国档案、迁台后档案(1949-)等.各个不同时期的档案分别存放于不同的地点,如:明清档案分别存放于故宫博物院与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日据时期档案存放于中兴新村的"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等.大陆的档案典藏也包括明清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1949年之后档案,部分区域亦存有伪满时期档案或日伪档案等.档案要进行数字化之前,相关标准的制订十分重要。所谓“没有规矩,无法成方圆”,可知标准先制订后,各个单位遵守一致性的标准,才能产生共同规范的数字化成果,也才能够让不同的单位共同分享已数字化的成果。
  • 摘要:2013年10月,国家档案局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提出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馆(室)体系,这是我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保证数字档案数据的安全存储,有了安全存储的前提,才能有安全管理和远程利用的保障.目前,中央档案馆用蓝光光盘作为存储介质,把部分数字档案数据刻录在蓝光光盘上备份存储,这部分数据作为近线存储备份,同时也作为数据的异质备份。从效果看,使用方便,质量很好,最近使用部门准备再制作一套作为异地备份的数据存储。
  • 摘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以下简称"近史所")于1955年成立筹备处,1965年4月正式设所,同年征得清末以来外交部门的官方档案,1966年经济部亦移交大陆时期经济档案;近史所档案馆庋藏之外交与经济档案,为史学界所熟知且公认为研究清末民国时期外交、财经方面最具权威的重要史料,数量庞大,利用频率也相当高.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快速提升,为了长久保存史料,档案馆在数字化典藏方面,已经有相当的成果.就数字化面临问题及未来工作思考,提出档案修裱技术、档案信息描述、数字数据保存与管理、档案长久保存问题、系统转换问题等。
  • 摘要:档案的数字化以数字复制件的形式再现档案实体的内容信息,在便于档案信息存取利用的同时,还保护了因反复利用而逐渐损耗的档案实体;而如何对这些数字信息资源进行长期的安全保存以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持久利用则是档案数字化后必然面临的问题.无论是档案的数字化还是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都离不开标准规范的支撑,通过标准规范为档案管理机构的数字化和长期保存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是推动和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选择.本文力图通过对国内外档案数字化及数字信息资源长期安全保存相关标准规范的梳理和分析,为我国档案数字化和档案信息资源长期安全保存相关标准规范的逐步完善、相关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 摘要:加速民国档案数字化抢救,是南京市档案馆落实国家、省档案局领导同志的指示,适应网络时代档案馆对外服务的新模式,也是保护珍贵档案原件的根本措施.一、南京市档案馆基本情况南京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3月.2014年之前,市档案馆先后利用原国民政府考试院(1934年建成的宝章阁)及1986年建成的建筑面积8278平方米作为库房;随着档案事业快速发展,档案库房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2014年9月启用的新档案馆总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地上九层约3万平方米,地下两层约1.1万平方米,可满足馆藏200多万卷档案.档案数字化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流程需要全面论证和精心筹划。当前,部分档案馆在开展历史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过程中仓促上马、盲目推进,不探讨工作目标和用户需求,不研究工作程序的科学性、工作成果的可用性,缺乏成本估算和绩效评估,这种做法可以概括为“全部扫描、由近及远、先扫再说”。从事历史档案数字化前整理工作人员需具备较强的民国史、古汉语、档案学等相关知识,短期内难以在我馆匹配到专业人员。《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是国家规范,具有比较大的宏观性。这也就决定了具体到每一个部门时,所采用的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历史档案逐步数字化的过程中,纸质材料与电子文件并存的情况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存,而由于对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情况还不太熟悉,数字化文件所依赖的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异常迅猛,加上数字化档案的易更改、易复制等特点,给数字化档案的有效利用造成一定影响,这就需要对档案保管实行“双套制”,即同一内容但不同载体的两种档案的双套保存(即同一内容的纸质载体档案和电子载体档案双套保存)。其次,还可以采用“异地备份”的存储方式。
  • 摘要:民国档案数字化前整理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基础,是依据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程序与方法,根据档案数字化的要求,以全宗为单位,系统地对民国档案进行整理的一项工作.与传统的档案整理相比,数字化前整理程序更多,难度更大,要求更加详细具体.传统的整理工作向数字化前整理工作的改变,对管理提出了挑战,要求组织模式适应改变后的工作,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 摘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自建馆以来,所藏民国档案即对外提供利用.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编史修志、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方兴未艾,来馆查阅民国档案的人数不断攀升.档案原件在提供利用过程中不断地反复调阅,也受到了人为的损坏.为加强对档案原件的保护,更好地为广大利用者提供便利,从2013年起,我馆按照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的总体部署,开始对馆藏民国档案进行系统数字化,计划用5年时间,对馆藏重要且利用率高的全宗档案,先期进行数字化,并及时将数字化成果向社会提供开放利用.
  • 摘要:台湾大学数字人文中心自1996年开始数字典藏工作迄今,持续建置数字内容、累积丰硕的台湾研究资料;并研发许多结合以「检索后分类」为主的检索方法与信息探勘分析工具,提供能符合数据特性并更突显出检索结果整体性的系统.把数字典藏视为是一个"客制化"的服务,但所客制的对象并不是典藏机关,而是"资料本体".意即在数字化流程及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以"使用者"与"数据特性"及"便利性"为核心,建立一个能够提供使用者观察与发现史料脉络的数字环境,而不仅仅是提供数字的史料.运用多年来推展数字典藏的经验与技术,建构符合议事史料的数字化流程,并开发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的系统,藉由所开发的后分类、同汇自动撷取、检索历程控制、缀词检索等技术,帮助研究者对档案数据的浏览、检索与分析比对,藉此推广新的档案分析方法,促进各界运用台湾省议会档案进行各领域甚至跨领域的台湾研究。目前因应地方议会众多且仍持续开议提供议事数据的特性,开发“地方议会议事数据数字化管理平台”(http://digital.tpa.gov.tw),提供参与之各方从议事数据数字化、管理到检索一贯式的优化服务,纳入数字影像的储存、诠释数据建置、议会的校验与管理以及检索系统的更新等各项工作,使能都在同一管理平台上进行,持续累积台湾地方自治议事史料。
  • 摘要:首先,感谢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邀请两岸重要档案典藏机构共聚一堂,就档案数字(字)化业务提供研讨、交流和相互砥砺的机会."国史馆"作为一个重要的修史机构,复又典藏着珍贵的史料档案和文献,很高兴前来参与此一盛会,就档案数字化的历程和累积的重要成果作一报告,提出几点个人的建议与看法,如加强数据库安全机制、重视档案管理与人才培训、建构历史记忆与社会价值、数字典藏机构资源整合串连、提升数字化的质与量等。
  • 摘要: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数量相对较多,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截至2014年,馆藏档案共有736个全宗,908329卷、71220件,其中民国档案370个全宗,468790卷、370件,占馆藏总量的一半以上.馆藏民国档案"中国西部科学院"全宗已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这近47万卷的民国档案中,有着近40万卷的"陪都档案",被列为国家重点档案.采集工作中要认识到位,思路明确,严格标准,规范采集,强化培训,保证质量。
  • 摘要:进入新世纪,青岛市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信息化总体要求,紧密结合青岛档案工作实际,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共享服务为目标、以安全可用为保障,持续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档案数字化概况2001年,青岛市档案馆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建设数字档案馆,受到市委市政府重视和支持,并被国家档案局列为试点城市之一.提出了构筑安全的数字档案信息保障体系、创建开放便捷的数字档案信息利用机制、档案数字化的基本模式等策略。
  • 摘要: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部门主动迎接新科学技术挑战的重要过程,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是落实党政机关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通过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工作,感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所带来的积极效应:避免了由于频繁利用对纸质档案人为损坏,有利于纸质档案的长期保存,档案数字化工作不仅有效地延长档案的寿命,还进一步带动和完善基础性工作,全面提升了馆藏档案的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近年来,各地在馆藏档案数字化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问题、安全问题、经费问题、外包企业资质管理问题等。
  • 摘要: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其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 摘要:民国档案是安徽省档案馆馆藏中浓墨重彩的一章,在全部馆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它涉及广泛,馆藏民国档案61个全宗近6万卷,涵盖了民国时期安徽省、区、县级的机关、团体、国民兵团、企事业单位等多个社会政治经济组织的档案,如:19291949安徽省高等法院档案、日伪安庆蚌埠海关转口税局档案、九华山佛教会档案以及国民政府行政院资源委员会华中矿务局马鞍山分矿皖南电厂档案等,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维度反映了安徽省民国时期的历史生态.其次,它类型丰富,除文件材料外,还保存有政府公报、名人手稿等文献资料,还有地图、水域图、邮票、照片、海报等.再次,它特色鲜明,馆藏民国档案具有鲜明的安徽人文地域特点,展现了安徽省各县沿革、地界、面积、人口等行政概况,气象、风俗、物产等地域特色,治理黄、淮水患的重大事件,以及民国社会的原貌和历史发展变迁.安徽省档案馆的民国档案,既是安徽省民国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国宝贵的民国文献遗产和不可再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弥足珍贵.分析了技术保障、人才培养、标准先行、安全控制、流程管理、目标带动等策略。
  •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人们在工作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为辅助性工具,我们的工作环境在逐步发生改变,网络化化管理已成为一种崭新的工作方式,各级各类档案馆的管理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无论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档案信息数字化正在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传统方式的档案工作向现代化方式的档案工作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最大亮点.确保档案实体整理科学规范,数据著录齐全完整,扫描对象具体明确,数字化信息经济实用,主要目标有5个:一是档案价值的有用性;二是贮存信息的唯一性;三是著录标引的规范性;四是文件编目的有序性;五是案卷构成的完整性。要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加大投入,加快进程。
  • 摘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简称"一史馆")是专门保管明清两代中央国家机关和皇室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一史馆主要收藏明、清两朝中央国家机关和少部分清代地方机关、个人档案共74全宗,1000余万件(册),其中明代档案仅3600余件(册).截至2010年10月,一史馆馆藏档案已基本完成案卷级秩序整理,但文件级整理只完成了30%多,60%多的馆藏档案尚未整理到件,不仅给这些珍贵历史档案的安全工作带来很大隐患,同时也严重制约着档案的利用和开放,制约着明清历史档案的社会效用.2010年11月,一史馆制定了《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工作总体方案》,计划在2011-2015年间,转移部分档案,将腾出的库房改造成工作间,利用社会专业公司力量,整合本馆专业管理资源,对全部馆藏档案实施文件级整理,彻底摸清家底,并逐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和缩微.方案经国家档案局批准,上报中央办公厅主任办公会议研究通过.项目预算资金经财政部正式批复后,2011年5月6日,一史馆正式启动大规模档案整理及数字化外包工作.在数字化加工中同样也面临着许多全新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对于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档案修复瓶颈问题,成品数据格式与存储等。
  • 摘要:江苏省档案馆典藏民国档案53个全宗17.46万卷,其中北洋军阀时期档案占19.5%、抗战前国民政府时期档案占34.6%、抗战时期档案占8.6%、抗战后档案占37%、跨时期档案占0.3%,完整集中反映了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江苏省政府机关团体与企业、中央在江苏直属机构的主要活动和在江苏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民国时期江苏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军事诸方面的原始记录;民国资料期刊报纸3000多册,含江苏省政府、法院、监察院、交通公报、统计资料、年鉴、志书、谱牒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保存和使用价值,在研究中国法律传统、近代以来教育文化社会变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等方面已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提出今后要注重目录数据库的完整建立、数字化中的档案全面保护、电子扫描数据的质量和安全、缩微和电子数据互转等。
  • 摘要:对档案的管理和档案的数位化(数字化)以及运用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注,非常有兴趣.在将近十年前,为迎合数位化时代的潮流,开始了史料的数位化的工作.所只能说明我过去所从事过的经验,真正专业的是项洁教授,因为过去在那么艰困的环境下,在没有很好的条件之下,能够完成数字化工作是项洁教授.采取一种合作的模式,合作方各拥有一套数字化的档案。目的一方面是保管维护档案的安全,一方面也是提供给学者更方便的研究,关于档案数微化的一些流程,每个单位都一样,保管方案是不可提供复制的。
  • 摘要:近几年来,档案系统在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地采取了业务外包的方式.档案部门将档案数字化外包之后,有效地弥补了人力资源和技术手段上的不足,对于扩大档案数字化的规模、加快档案数字化的进度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档案部门实行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决不能一包了之.事实证明,在以业务外包的方式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和数字化成果的质量,档案部门在一些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的关键性工作环节,实行深度介入和全程管控是完全必要的.
  • 摘要:分卷是档案整理立卷中的重要方面,也是案卷组织合理、文件排列有序、标题客观准确、封面整洁、厚薄适度、包扎(装订)整齐的重要基础.为民国档案实体保管、档案利用提供基本保障.本文试从档案分卷的细节入手,以馆藏国民政府"交通部"全宗数字化前整理为例,分析其分卷环节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分卷时必须牢记,分卷的直接目的是为准确、充分、合理地揭示案卷内文件的主要内容并拟写案卷标题提供便捷。分卷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建立、维护和完善民国档案实体管理系统,为了馆藏民国档案能更好地被保管和利用,保证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完整、安全。所以在分卷过程中不可为了分卷而分卷,机械地将厚卷分离成厚度相同的案卷,分卷时应充分考虑到案卷内容的有机联系,如若案卷本身就是阐述的就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则不可将之盲目分离,切忌将一份文件分到两个案卷中。
  • 摘要:民国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的民国档案以数字形式处理,系统地组织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目录检索库和档案全文资源库的过程.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科学规范的案卷题名,是档案目录检索库的关键要素,档案原数据优劣决定了档案数字化成果的质量及其效用的发挥.民国档案数字化前整理编目工作就是为确保档案原数据的优良而开展的一项专业性档案基础工作.其内容包括数字化全宗确定、案卷标题修正、案卷内文件整序、案卷目录审核以及对破损档案、重复文件、不开放档案的标注等.其中,案卷题名的修正就是为解决案卷目录的历史遗留问题,既不完整准确,又不标准规范,已成为档案数字化前整理编目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通过最近几年档案整理编目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笔者试就"民国档案数字化案卷题名修正"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期与档案界同行交流学习.馆藏民国档案数字化工程是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进入系统的是垃圾,你从系统中得到的也将是垃圾”。所以,一定要以严实的态度,在注重数字化规模和速度的基础上,严把案卷整理基础关和案卷编目关,确保案卷题名的科学、规范、确切,让数字化档案能够真正成为有价值的数据,实现数字化档案成果的转化和效用的发挥。
  • 摘要:现阶段,在数字化大背景下,档案机构广泛使用的数字高仿打印系统大有取代传统的手工仿真复制工艺之势.而我馆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地把数字高仿打印系统运用于仿真复制的前期制作,而后期加工阶段则继续依托于人工制作,这种操作模式在充分发挥高科技新设备所具备的高效率、高精准的技术优势的同时,充分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使现代新技术与传统工艺达到了完美结合.继承与创新是在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人类一直面临的问题。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传统和现代化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其实这两者从来都是在不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着的。此点在档案仿真复制这样的特种行当身上,体现得十分典型和明显。目前二史馆在实际工作中,就是把数字高仿打印系统运用于仿真复制的前期制作,后期加工阶段则继续依托于人工制作。实践证明,这种操作模式在充分发挥高科技新设备所具备的高效率、高精准的技术优势的同时,充分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二者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另外,笔者还想强调的一点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技术如何更新,人的作用还是无可替代的。复制者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能力和经验在仿真复制工作中是无可替代的。
  • 摘要:近年来,上海按照国家档案局的总体要求,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全市档案工作水平的战略举措,在市、区两级综合档案馆范围内,初步奠定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软硬件基础,并不断完善标准规范,形成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其中,作为数字档案馆建设重要资源支撑的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注重科学规划,科研引领,项目带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拟以上海市、区两级综合档案馆为例,对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做一回顾与分析.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项目管理,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做好配套建设,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促进馆室一体,促进信息技术与档案业务的深度融合。探索智能管理。
  • 摘要:中国近代史档案馆是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档案文献收藏机构,成立于2013年年底,是在近代史所图书馆原特藏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目前中国学术界公认的收藏近代珍贵史料最为集中的机构之一.馆藏档案数量大,品质较高,在国内专业资料机构中名列前茅.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本馆文献的数字化进展比较缓慢.尽管在成立档案馆之前,图书馆已经将胡适档案、"文革"红卫兵小报、满铁剪报、部分清代督抚档案等文献进行了数字化,但是,相比于整体馆藏来说,所占比重仍然不高.目前,档案馆按照所里的要求,开始制定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数字化工作.以下将简单向各位同行介绍一下本馆数字化工作的进展情况,就数字化档案利用方面、缩微与数据转换方面、数据存贮方面、档案修裱与仿真、消毒、装订方面、档案扫描方面等进行了介绍。
  • 摘要:中研院台史所档案馆是附属于学术研究机构下的档案典藏单位.为深化台湾史的研究发展,台史所自1993年筹备处成立开始,即设置古文书室任务编组,以延续中研院台湾史田野研究室时期以影印或翻拍方式采集民间文书的传统,并开始以购买或接受捐赠方式搜藏个人与家族等珍稀性档案原件.2004年台史所正式成立,积极投入各项数字典藏计划,由古文书室负责数字化工作,数字典藏成为档案征集与入藏的主要方式.2009年为了系统性执行台湾档案史料的搜集、整编、数字典藏与开放应用等学术服务,正式设置台史所档案馆.档案馆的任务有三:搜集与保存台湾档案,以传承第一手珍贵的史料;编排与著录馆藏档案,以支持台湾史多样性研究;数字加值与系统建置,以推广档案史料学术服务.因台湾海岛型气候,纸质类档案易造成纸张受潮发霉、挤压皱折、脆裂破损、虫蛀掉落和字迹晕散等,档案保存相对不易,使得珍藏档案史料内容流失。因此,历史档案数字典藏作业基本程序,主要有实体清理与裱褙修复、整卷编页与目录建置、以及数字扫描与校验备份等三项工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